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产生的和需要数据量呈现爆炸

式的增长。数字城市的出现促进政务、经济、城市管理以及公众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满

足了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需要,为城市化进程助推。

关键词:数字城市;物联网;虚拟现实;数字地球

数字城市是由数字地球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在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我们的星球》。在该文中,他提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

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 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

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根据数字地球这个大的设想,人们由提出了数字城市这

个衍生概念。数字城市实质上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一个时期的体现。数字城

市可以定义为利用各种信息获取、存储、传输、表达、处理等支撑技术, 将表征真实城市

的信息数字化, 形成一个虚拟的城市实体, 并利用这个数字化城市实体来解决各种各样的

现实问题。

数字地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因为随着现代化的脚步,特别是信息革命,无论我国还是

全球,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地完善和深化,经济蓬勃发展,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数字设备

快速发展和普及。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和所占面积的大幅增长,城市所蕴含的自然信息和

社会信息也随之呈现爆炸。在当下信息化的新时代,个人和集体对信息利用要求越加急切,同时信息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中也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而数字城市的主体思想就是利

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依托信息高速公路,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

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

在当下,数字地球的主要组成建立多比例尺、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城市,再进一步细化,还可以分为数字城市、数字区域、数字国家、数字高校、数字企业、数字小区等的建设。

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需要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再

细可分为空间数据获取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网络传输技术、可视化与互操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人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大信息的虚

拟城市,将城市的自然信息和社会属性都添加到其中的一个数据点上,一旦有信息需要,

就可以立刻获取。

1.数字地球的发展前提

数字地球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储存和处理。

(1)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获取,主要是依托卫星的地球的图像采集。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美、俄、法、中、印度、德、意等国的人造卫星总数已经超过6000颗,其中遥感卫星超过900颗,全球大型地面遥感卫星接收站超过200个。在2012年10月,第16颗北斗卫星发射成功,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也即将在2013年正式提供服务。世界各国也能获取高分辨率的全景摄影图像,建立了多个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能够接收和处理LandsatTM.SPOT

和RADARSAT等卫星图像数据;建立了许多气象卫星接收台站,接收和处理NOAA及静止气象卫星图像数据;建立了中、低空高效机载对地观测组合平台和大量的地面观测台站。同时,测绘业已经从传统的地面大地测量转移到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俄罗斯卫星增强系统,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欧洲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日本的多功能卫星增强系统)的卫星大地测量,从航空摄影测量转向基于遥感的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从单一的地图制图转向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此外,高科技的信息商业公司也积极加入。如谷歌公司,开展了街景服务。该服务是

由专用街景车进行拍摄,然后把360度实景拍摄照片放在谷歌地图里供用户使用。2007年

5月30日,谷歌正式推出街景功能,能够浏览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城市街景。现在,该范

围已经扩展到了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

9个国家的135个城市。诺基亚,苹果等公司也正在着力于地图的绘制,并且也能提供相

关的服务。

(2)信息的储存

信息的储存,主要依托分布式的数据储存。跨国家的区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RSDI)和

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GSDI)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引起有关国家的高度重视。欧洲、亚太等地区相继建立了地区性组织,切实推动这项计划的开展,例如,欧共体的EUROGI,亚太地区

的PCGIAP,使国家、区域和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能够在区域合作和全球一体化的框架下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构建多尺度数字城市提供统一的空间框架和基础。

(3)信息的处理

信息的处理,主要依托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库等技

术结合起来,由计算机自动地从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

知的并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或模式,以解决数据量大而知识贫乏这一困扰专家系统的知识

瓶颈问题的非平凡过程。GIS是一个对地球表面及空间物体描述,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库

中丰富的数据和信息本身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双重产物,专家系统中所需要的许多知识就可能隐藏在GIS数据库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能从GIS的空间和属性数据中得出有关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内在规律,可以为城市发展中的决策提供可行性参考。

例如,国际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其中就汇集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注册用户。该公司拥有着注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且随着用户的不断互动和更新信息,用户的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都将会呈现在互联网上。目前,Facebook每日处理的数据量已经多达500TB,而且每30分钟都要扫描105TB数据,并且还能实现了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而获取用户信息,用于广告的精确投递。

2.数字地球的功能

(1)政务领域的信息化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 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包括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公务员培训和法规法律建设五个方面。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促进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更多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来, 放在营造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上来, 放在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上来, 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政务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经济领域的信息化

一是商业信息化。商业领域的信息化是因特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 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电子商务( ElectronicCommerce) 是在Internet 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应用方式, 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商业领域的信息化要求建立商业、外贸信息资源体系和相应的数据库系统, 和全市各大、中型商场联网, 向社会提供各种商品的信息, 并汇集外经贸和国际外贸动向等数据, 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公约、协定等, 逐步向基于因特网的现代电子商务系统过度。

二是产业信息化。数字城市可以加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数字城市包含巨大的产业空间。毫无疑问, 数字城市建设将促进和形成大批新兴产业, 特别是信息

业,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为传统产业提供了再次创业的空间, 必将促进城市经济的全面

发展。

三是企业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城

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根本目的,与企业

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 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3)城市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城市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水平, 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经营环境。数字城

市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数字城市是城

市空间信息的开发、使用和共享的需要, 对城市的信息化进程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交

通管理、人口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城市应急反应、社区建设等方面全面

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市长决策提供支持。

(4)公众服务的信息化

数字城市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良方, 同时, 它可以提高城

市的综合行政管理水平, 强化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以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 重点推进教育、旅游、社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

信息化进程,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水准。全面建设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

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 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 成为一体化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 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推进社区信

息化以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问题为出发点, 使社区信息服务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组

成部分。

3.数字城市的展望——物联网

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数字城市也提出了人性化和互联要求。在移动技术的平台,2008年11月, 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目前,智慧城市的代表是物联网的建设。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正式提出是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

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我国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物联网下

的定义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

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

与物”等相连的智能互联网。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可以把感应器嵌入和

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

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

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

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

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

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由此可以实现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能环保、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政府、智能消防等。物联网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互联网把地球“变小”,物联网使地球“变平”。

参考文献:

[1].孙小帆. 解读“数字城市”. 现代商贸工业.2008(5)

[2].王映辉,周明全等. “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及模型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

[3].崔丽丽,黄涛.“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测绘软科学研究.2001(4)

[4].杜灵通, 韩秀丽.基于数字地球思想的数字城市研究.地理空间信息.2007(1)

[5].臧海凤.DM(数据挖掘)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

[6].陈立,李春香,李志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与要素构成. 硅谷.2012(9)

[7].董立人. 物联网发展与公共管理的善治.行政与法.2011(1)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来源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环境、交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的城市形态,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比如高速公路的ETC通道,驾车上下高速路,根本不用在收费站前排队,也没有收费员,连车都不用停,经过路口的时候通过智能系统就自动缴了费,这就是“智慧城市”的成功应用案例——“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的实现,离不开两项IT技术的支撑:云计算和物联网。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院士:“智慧城市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十分有限,云计算平台可以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 “云计算”概念由Google提出,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将其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被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 李德仁院士曾形象的将“智慧城市”描述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数字地球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我们正在迈入智慧时代。数字地球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全球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而我们将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地球。当今世界,数字地球正向智慧地球转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供用户访问的一个将各个城市和城市外的空间连在一起的虚拟空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博空间的一个子集。数字城市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城市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是信息时代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城市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ppt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ppt 篇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解读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解读XX 1、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2、智慧城市进展 3、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4、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5、中国移动无线城市白皮书 1、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

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 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智慧城市四大特征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四大特征: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1] 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智能融合的应用 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可持续创新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 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总工程师梁军 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的星球”的演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表示”。此概念被引伸到城市,使“数字城市”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点。到2011年末,由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城市展开,其中地级市约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虽然地理空间框架只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部分,但也说明了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的着力点。

图1 城市系统的组成结构 2008年11月6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个领导人议程”的演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大量的计算资源都能以一种规模小、数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嵌入各类非电脑的物品中”,通过在地球内各种有需要的物体(things)上嵌入传感器或智

能芯片,使这些物体成为具有智能的信息采集或可控制装置,通过物与物的网络相联形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汇集数据和反馈指令,实现地球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构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智能环境(intelligent environments)或周边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的概念,同样被引伸到城市,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开始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词。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发展反映了城市信息化的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应对智慧城市带来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数字城市的发展

第四章数字城市的发展 4.1 国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实践 综观围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四个阶段:1)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政府、企业等上下游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4)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等深度应用的形成。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已基本完成前三阶段的发展,目前重点在于巩固、发掘和提高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作用和水平,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的雏形已经初显。 4.1.1 美国 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府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全力推进一项引起全世界注目的高科技项目——“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1月,美国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每一家医院,乃至企业、商店、银行、新闻机构、电视台、会议厅、娱乐场所的电脑数据都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美国于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建设计划,并确定由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协调NSDI的实施工作。NSD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包括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空间数据交换网站以及空间数据框架。FGDC是跨机构的国家级空间数据使用共享的协调委员会,有基础制图数据、地籍、深水测量、人文数据、联邦测地、地质、地面交通、国界与主权、土地、水、植被和湿地等12个分委员会,生物数据、空间数据交换、教育与交流、地球覆盖、基础设施数据、历史数据、元数据、特别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基本调查和标准等10个工作组。1998年美国在NSDI工作方面共有31个合作协议项目,大部分与数据交换有关。16个框架示范项目,涉及交通、水文、地籍数据,并集中在多源数据融合、国家水文数据库、质量控制、网络公众服务、乡村经济开发、海洋管理、城市规划等。 1998年9月,时任美闺副总统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的倡议,约有60个城市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示范工程。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建立第一家政府网站,目的是减少“橡皮图章”,使向政府申请贷款和合同竞标等活动能通过网络进行。此举被视为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发展期的标志性事件。2001年,布什总统启动政府改革计划,电子政府是这一改革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电子政府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地发布过电子政府规划,其中由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于2002年2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一一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E-Government Strategy:Simplified Delivery of Services to Citizens)和2003年4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2003年版)最具代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对引领全美电子政府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至今为止,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仍然作为其电子政府发展的基本纲领,继续驱动着美国电子政府前进的车轮。目前,美国电子政务已进人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 美国数字城市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数字城市信息网等部分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作为应对当前城 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正大力推进智慧城 市的建设。本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介绍,说明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归纳总 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IBM提出的“智能地球”概念。以前,有类似的概念,如 数字城市。2008年11月,恰逢IBM于2007年至2012年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的“智慧地球”,充分利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而言,“智慧”的概念是通过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能够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状态。通过在世 界各个角落嵌入和配备传感器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 管道等各种物体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从而形成物联网将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 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 解“大城市疾病”,提高城市化质量的良好补救措施。 1智慧城市概述和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指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实现物联,对城市运行核 心的系统进行感测,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系统完全连接融合,将整个数据整 合城市运行图,提供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智慧城市发展 科技业务创新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 提高关键性系统建设和和谐高效协同工作。智慧城市具有灵活性特点,能够实时 了解城市发展中突发事件,适当提高解决资源部署效率,更加便捷城市发展远程 访问工作,保障城市发展的高效性和高效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相互之间整合协作 能力。 2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 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数据感测、分析、整合和利用,做到对城市资源的全面、 及时、有效地调控,实现城市中各个方面快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也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过于迅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许 多问题,如城市人口和城市承载能力不能匹配,城市系统脆弱,城市管理面临着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 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道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经济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 市是必要的。一方面,智慧城市可以升级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高速 发展、不断更新,对传统城市经济带来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只有赶上信息技 术的前沿,城市经济才可以实现发展与超越;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对我国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方面, 带来新的增长点。从社会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通过对智慧城市的 建设,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 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的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从环境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由于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4-23T16:25:20.0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陈果[导读]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 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省 310005 摘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目标以来,全球各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总结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创新。 1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普遍认为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定义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此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的全球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新浪潮。智慧城市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多个阶段,而每一轮发展都是伴随着IT及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产生。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核心的美国新经济时代,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这是智慧城市最早的雏形和发展基础。而在2000年Wi-Fi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城市随之应运而生。在之后的几年中物联网、大数据概念诞生,将数据、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分析,由此智慧城市得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未来也许在城市互联、国家互联、能源互联领域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智慧地球也将由概念走向现实。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二十七条指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截至2017年底,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果,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智慧城市理解不够深刻 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对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见解,难以协调一致。如果各个部门不能够协调一致,这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2.2缺乏决策咨询机制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缺乏特色,往往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思路,这就是缺乏决策咨询机制带来的问题,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能够集思广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2.3智慧城市架构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简单、静态的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因此,需要在保证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足够稳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适度的超前设计,以满足新的需求。而现在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设计的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2.4缺乏智慧城市技术评测体系和方法 当前国家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也没有特定的部门或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国内外也没有足够的成熟案例以供借鉴,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一套完整、有效的评测体系来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将应用到信息技术,这将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智慧城市的安全要求,更为复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急需建立。 2.6市场的主体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民间资本参与较少。一是投资机制和投资平台的缺失,很多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我国智慧城市率先建设的大多属于公益性、民生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大都不适合商业化运营,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些项目方面有所投入。另外,有的智慧城市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收益风险高,很多企业往往不敢贸然投资。 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城市化的问题也越来也多,这就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世界各国也越来也重视发展智慧城市,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3.1城市智慧化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发生的革命性的突破。而其中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关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城市越来越具备智慧化。 3.2规划决策机制科学合理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其中有许多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内又存在着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这种复杂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的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过于生硬,难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再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概念演进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我们看到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

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20]。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14],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的四大基础特征体现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而智能城市主要强调的是前三点中的信息技术技术应用: 1、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之比较与发展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之比较与发展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愈发深入,“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成为出现概率越来越高的名词,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本文将为您一一阐述。 一、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定义不同 “数字城市”的概念早于“智慧城市”出现,它的定义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在IBM于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以后出现的,是智慧地球概念的理解与延伸。在信息化语境下的“智慧城市”,概念描述非常专业。简明扼要的解释,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拥有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相互感知的能力和高水平的信息利用能力。各大公司对智慧城市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如华为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IBM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

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时代”)对智慧城市的定义: 概括来说,智慧城市是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能力、全面感知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实现城市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以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为重要内容的,以城市资源的全面物联、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应用资源的持续创新、系统资源的渐进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涉及数字城管、数字执法、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由若干多个独立存在的电子信息子系统组成的,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分析的、可感知可控制的、可组装可拆卸的大规模综合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 二、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建设目的和意义不同 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定位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实现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目的是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互操作。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相互关系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相互关系 简单的说,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可以认为是智慧城市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城市,即城市的数字化阶段,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转换;第二阶段是无线城市,即城市的网络化阶段,实现了城市的信息共享;第三个阶段进入智慧城市,即城市的智能化阶段,依托于前两个阶段最终实现了智慧应用的展现,详细说明如下: 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概念 数字城市概念是在上世纪末提出的,是指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知识社会的创新和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 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联系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传

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各相关系统的有效整合。通过智慧城市,最终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务。 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区别 (1)采用技术有所不同 数字城市采用了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相关技术。智慧城市在原有技术之上,融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 (2)依托网络有所不同 数字城市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3)参与建设力量有所不同 数字城市致力于政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智慧城市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最终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4)协同效果有所差异 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各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

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产生的和需要数据量呈现爆炸 式的增长。数字城市的出现促进政务、经济、城市管理以及公众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满 足了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需要,为城市化进程助推。 关键词:数字城市;物联网;虚拟现实;数字地球 数字城市是由数字地球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在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我们的星球》。在该文中,他提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 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 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 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根据数字地球这个大的设想,人们由提出了数字城市这 个衍生概念。数字城市实质上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一个时期的体现。数字城 市可以定义为利用各种信息获取、存储、传输、表达、处理等支撑技术, 将表征真实城市 的信息数字化, 形成一个虚拟的城市实体, 并利用这个数字化城市实体来解决各种各样的 现实问题。 数字地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因为随着现代化的脚步,特别是信息革命,无论我国还是 全球,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地完善和深化,经济蓬勃发展,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数字设备 快速发展和普及。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和所占面积的大幅增长,城市所蕴含的自然信息和 社会信息也随之呈现爆炸。在当下信息化的新时代,个人和集体对信息利用要求越加急切,同时信息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中也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而数字城市的主体思想就是利 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依托信息高速公路,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 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 在当下,数字地球的主要组成建立多比例尺、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城市,再进一步细化,还可以分为数字城市、数字区域、数字国家、数字高校、数字企业、数字小区等的建设。 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需要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再 细可分为空间数据获取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网络传输技术、可视化与互操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人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大信息的虚 拟城市,将城市的自然信息和社会属性都添加到其中的一个数据点上,一旦有信息需要, 就可以立刻获取。

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区别

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区别 数字城市是看得见、有得用,着重基础、数据主导;智慧城市是用起来、用得广、用得好、可持续发展,着重应用、应用主导。 数字城市的定义 “数字城市”系统是一个人地(地理环境)关系系统,它体现人与人、地与地、人与地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系统由政府、企业、市民、地理环境等,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子系统构成。政府管理、企业的商业活动、市民的生产生活无不体现出城市的这种人地关系。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

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再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20]。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14],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