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概述

免疫细胞概述
免疫细胞概述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immune cell)俗称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activation),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外,还有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T淋巴细胞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群。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免疫器官

类型: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功能: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

①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②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淋巴细胞:

①T细胞

②B细胞

记忆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及溶解酶等。

一、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亦可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目前认为,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细胞是相当复杂的不均一体、又不断在体内更新、在同一时间可以存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功能的亚群,但目前分类原则和命名比较混乱,尚未统一。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 细胞分成若干亚群,一致公认的有:辅助性T细胞(TH),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抑制性T细胞(TS),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效应T细胞(TE),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细胞毒T细胞(TC),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TD),有参与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放大T细胞(TA),可作用于TH和TS,有扩大免疫效果的作用;记忆T细胞(TM),有记忆特异性抗原刺激的作用。T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可数月至数年。其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则更长。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勇斗士。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肿瘤细胞

T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三个亚群: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的正常功能对人类抵御疾病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有关T细胞的演化以及它与癌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自身复制和分化,通常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分裂增殖,一部分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受到一定激素刺激后,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其中淋巴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有两条途径。一些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影响下,大量增殖分化成为成熟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被称之为T淋巴细胞。T细胞的“T”字,是采用“胸腺”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第二个细胞群在类似法氏囊的器官或组织内受激素作用,成熟并分化为淋巴细胞的另一个亚群,被称为B淋巴细胞。B细胞的“B”字,是采用“囊”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类似的结构可能是骨髓或肠道中的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结,阑尾等),亦有法氏囊作用。

T细胞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细胞免疫”。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所以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在某些情况下,T细胞亦有抑制B细胞的作用。如果抑制性T细胞因受感染、辐射、胸腺功能紊乱等因素的影响而功能降低时,B细胞因失去T细胞的控制而功能亢进,就可能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引起各种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样,在某些情况下,B细胞也可控制或增强T细胞的功能。由此可见,身体中各类免疫反应,不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液,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为精细、复杂而完善的防卫体系。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亦可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这种疾病的研究不断涌现。在哺乳类是在类囊结构的骨髓等组织中发育的。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从骨髓来的干细胞或前B细胞,在迁入

法氏囊或类囊器官后,逐步分化为有免疫潜能的B细胞。成熟的B细胞经外周血迁出,进入脾脏、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脾小结、脾索及淋巴小结、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结中,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合成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B细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结中的数量较T细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结中的数量比T细胞少,在胸导管中则更少,仅少数参加再循环。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1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B2为T细胞依赖性细胞。B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仅数天至数周,但其记忆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存在。

K淋巴细胞

K淋巴细胞

又称抗体依赖淋巴细胞,直接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衍化而来,表面无抗原标志,但有抗体IgG的受体。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时必须有靶细胞的相应抗体存在。靶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再结合到K细胞的相应受体上,从而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凡结合有IgG抗体的靶细胞,均有被K细胞杀伤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说K细胞本身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完全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识别作用。K细胞约占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10%,但杀伤效应却很高。当体内仅有微量特异性抗体,虽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足以激活补体系统破坏靶细胞时,K细胞即可发挥其杀伤作用。K细胞在腹腔渗出液、脾脏中较多,淋巴结中较少,胸导管淋巴液中没有,表明K细胞不参加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但K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移植排斥反应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免疫防护及免疫病理两种类型。如靶细胞过大(寄生虫或实体瘤),吞噬细胞不能发挥作用或靶细胞表面被抗体覆盖,T细胞不能接近时,K细胞仍能发挥作用。肾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破坏,都可能与K细胞有关。

NK淋巴细胞

NK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是与T、B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较少,在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在脾内约有3%~4%,也可出现在肺脏、肝脏和肠粘膜,但在胸腺、淋巴结和胸导管中罕见。

NK细胞较大,含有胞浆颗粒,故称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MHC限制。

N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的病原体(如真菌和寄生虫)、同种异体移植的器官、组织等。

NK细胞表面受体(NKR)可以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表达的多糖分子。NK细胞的杀伤效应是由其活化后释放出的毒性分子介导,如穿孔素、颗粒酶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

肥大细胞

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肥大细胞mast cell是和血液的嗜碱粒细胞同样,具有强嗜碱性颗粒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的这种颗粒,含有肝素、组织胺、5-羟色胺,由细胞崩解释放出颗粒以及颗粒中的物质,可在组织内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炎症)。由于在肥大细胞上结合的IgE抗体和抗原的接触,使细胞多陷于崩坏。

肥大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浅,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常成堆或单个分布于血管附近。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中充满大小一致,染成蓝紫色的颗粒,均匀分布在核周围。

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MCL)又称为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1957年Efrati 首先提出MCL的诊断,以后陆续有报道。MCL约占恶性肥大细胞肿瘤的15%。不少病例先有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CD),以后转变为白血病,少数开始即以肥大细胞白血病发病。

MCL是肥大细胞在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一般症状与急性白血病相似,还有较特异的表现:由于肥大细胞颗粒内16性物质(组胺、肝素、a-TNF等的释放,可引起一系列变态反应,如面色潮红、低血压、瘙痒或骨痛、头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浸润时可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皮肤色素性荨麻疹少见。

患者一般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10—15)x109/L,肥大细胞占5%~90%。骨髓活检示肥大细胞明显增多,有时可达90%(26.2%—91.8%),白血病性肥大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较细致,核仁清或不清,胞浆蓝色、充满或多或少的深紫红色颗粒并覆盖于核上,并易见伪足和吞噬红细胞现象。MCL的肥大细胞超微结构:核1个或多个,偶见明显核仁。细胞浆中含有线粒体、脂质体,颗粒内容物缺乏或颗粒中充满小粒子及典型的卷轴样特征。A颗粒可见,嗜碱粒细胞的0粒不见。

细胞化学特点:SBB和甲苯胺蓝可着色,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溶菌酶弱阳性;过氧化物酶和。非特异性酯酶阴性。

免疫表型:恶性肥大细胞表达CD9、CD33、CD44和CDll7,而不表达单核细胞相关抗原CDl4、CDl5及嗜碱粒细胞相关抗原CDll6、CDwl7、CDl23/IL-3RCK。同样也缺乏0116(CM-CSm)及皮肤肥大细胞标记抗原CD88。HLA—D、DR和CDl、Cm、CD4、07、CDl0、CDl9、TdT均阴性,MCG-35对肥大细胞颗粒有较高特异性,培养后的肥大细胞呈强阳性。

Travis等1986年提出了MCL的诊断标准:①外周血肥大细胞》10%;②白血病细胞有非典型肥大细胞(幼稚肥大细胞)的特点;③白血病细胞有肥大细胞的组化特征(出现异染颗粒、特异性酯酶阳性,Pox阴性等)。临床有肥大细胞增生及白血病的表现。鉴别诊断:主要应与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恶性肥大细胞增生症鉴别。

治疗:目前尚无成功的治疗方案,生存期很短(中位生存期5个月)。脾切除可暂时缓解症状,血象可暂时回升,但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平均2月)。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对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亦称巨噬细胞系统(macrophage system)体内具有强烈吞噬及防御机能的细胞系统。包括分散在全身各器官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幼稚单核细胞。共同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经幼单核细胞发育成为单核细胞,在血液内停留12~102小时后,循血流进入结缔组织和其他器官,转变成巨噬细胞。

细胞质内含丰富溶酶体、线粒体及粗糙内质网,细胞表面形成小突起和胞膜皱褶。静止时称固着巨噬细胞,有趋化因子时便成为游走巨噬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及吞噬活动。人的巨噬细胞能生活数月至数年。许多疾病能引起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大量增生,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功能为吞噬清除体内病菌异物及衰老伤亡细胞;活化T.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

在细菌或其他因子刺激下能分泌酸性水解酶、中性蛋白酶、溶菌酶和其他内源性热原等

提高免疫细胞

1、借助睡眠

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著名免疫学家通过“自我睡眠”试验发现,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2、保持乐观的态度

可以维持人体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荷尔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袭。

3、限制饮酒

每天饮低度白酒不要超过100毫升,黄酒不要超过250毫升,啤酒不要超过1瓶,因为酒精对人体的每一部分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胆固醇,也应该限制每天一杯,过量饮用会给血液与心脏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坏。

4、参加运动

专家进行的3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30到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运动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后散步就很适合。

5、补充维生素

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专家指出,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

6、改善体内生态环境

用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来已久。研究表明,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同时还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去“吃”掉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在内的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产生多种抗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对于健康人来说,不妨“食疗”,多吃些乳酸菌饮料;而健康边缘人群,可以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

血细胞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图5-5)。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细胞与T 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2)体液免疫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此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B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旺盛。抗体通过与相应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研究概述 趋化因子是目前成员最多的细胞因子家族,在人和小鼠中大概有50个内源性趋化因子。这些因子大约结合20多个跨膜受体。趋化因子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免疫细胞的迁移模式,对细胞运动至关重要。趋化因子系统在初始T细胞产生,决定细胞的分化(如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影响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调节免疫细胞迁移和定位,已达到体内平衡。趋化因子在急性炎症和淋巴系统中对免疫反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在炎性疾病及癌症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新的药物靶点。 趋化因子可以控制骨髓、血液及外周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运输。CXCL12由CAR细胞产生,可以使发育中的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保留在骨髓中。DC前体、肥大细胞前体和发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未知机制保留在骨髓中。在没有CXCR4信号传导或CXCR2信号传导的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离开骨髓并进入血液。B细胞通过CB2信号进入骨髓,并通过S1P1信号传导进入血液。B细胞可以使用CCR7、CXCR4和CXCR5信号进入淋巴结构。单核细胞响应CCR2信号进入血液以及CXCR4信号传导减少。单核细胞分化为促炎症(CCR2+)和抗炎(CX3CR1+)单核细胞。抗炎单核细胞可以通过CX3CL1进入外周组织。DC前体通过未知机制进入血液,并可以通过CCL20离开外周组织。在人类中,CXCL14也可能在抗炎单核细胞和DC前体迁移到外周组织中起作用。肥大细胞前体通过未知机制离开骨髓,并在CXCR2介导的信号后迁移至肠道。CCR3信号通过CCL11和CCL24(人和小鼠)以及CCL26(人)后,嗜酸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并离开外周组织。

第三章-免疫细胞知识讲解

第三章免疫细胞 Chapter 3 Immunocytes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细胞的种类、T、B细胞膜表面分子及功能,T、B细胞的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功能,NK细胞的功能;熟悉: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表面受体;了解:TCR基因和重排。 二、教学内容 1.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2.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膜表面分子、亚群及其功能。 3.NK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功能;NK细胞识别和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4.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布及其在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 5.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硷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刺激物 A.PWM B.PHA C.ConA D.MHC E.BCG 2.中性粒细胞在血循环中存活的时间 A.数小时 B.十几小时 C.数天 D.数周 E.数月 3.可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物是 A.ConA B.MHC C.SPA D.AFP E.LPS 4.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8721729.html,K 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E.NK细胞 5.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用来检测 A.细胞免疫功能 B.体液免疫功能 C.淋巴细胞数量 D.抗原提呈功能 E.补体功能 6.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细胞 E.T细胞 7.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可识别 A.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复合物 B.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 C.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 D.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 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 8.具有SRBC受体的细胞是 A.T 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NK 细胞 E.巨噬细胞 9.含有T细胞百分率最高的部位是 A.胸导管 B.胸腺 C.脾脏 D.外周血 E.扁桃体 10.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是 A.CD4+Th1细胞 B.CD4+Th2细胞 C.γδT细胞 D.αβT细胞 E.CD8+Tc细胞 11.B细胞识别抗原的表面分子是 A.C3 受体 B.mIg C.SRBC 受体 D.EB病毒受体 E.HIV受体 12.MHC-I类分子的受体是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作业1 选择题 1—5EDBCC 6—10DDEDC 11—15ACCBD 16—20BCCDB 简答题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是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骨髓的主要功能:1)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是再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主要场所。胸腺的主要功能:1)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3)建立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淋巴结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居留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主要功能:1)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2)对血液来源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3)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作用:1)通过黏膜局部发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2)黏膜局部产生的分泌型IgA,3)参与口服抗原街道的免疫耐受。 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多种细胞(主要是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类型。 4.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

细胞免疫的概念

细胞免疫的概念 凡是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参予的细胞称为免疫效应细胞。目前认为具有天然杀伤作用的天然杀伤细胞(NK)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如巨噬细胞(Mφ)和杀伤细胞(K)以及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均属细胞免疫的范畴。前二类免疫细胞在其细胞表面不具有抗原识别受体,因此它们的活化无需经抗原激发即能发挥效应细胞的作用,故可视之为非特异性细胞免疫。而效应T细胞则具有抗原识别受体,因此它们必需经抗原激发才能活化发挥其效应细胞的作用,故可视之为特异性细胞免疫。 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的免疫有二种基本形式,它们分别由二类不同的T细胞亚类参与。一种是迟发型超敏性的T细胞(TDH,CD4+),该细胞和抗原起反应后可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再吸引和活化巨噬细胞和其它类型的细胞在反应部位聚集,成为组织慢性炎症的非特异效应细胞。另一种是细胞毒性T细胞(TC,CD8+),对靶细胞有特异杀伤作用。 上述二种类型的效应T细胞的存在虽然均可经体外实验分别证实。但通常在体内反应过程中,二种类型的效应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引起细胞免疫的抗原多为T细胞依赖抗原(TD抗原),与体液免疫相同,参与特异细胞免疫的细胞也是由多细胞系完成的。即由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细胞(TH和TS)以及效应T细胞(TDTH和TC)等。 在无抗原激发的情况下,效应T细胞是以不活化的静息型细胞形式存在。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在抗原呈递细胞或靶细胞的作用下使静息型T细胞活化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即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也需经过抗原识别(诱导期)、活化与分化(增殖期)和效应期才能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由T细胞介导的主要细胞免疫现象有:①迟发型超敏性反应;②以胞内寄生物的抗感染作用;③抗肿瘤免疫;④同种移植排斥反应;⑤移植物抗宿主反应;⑥某些药物过敏症; ⑦某些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 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 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 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2 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 3 :激活物:抗原 -抗体( IgG1~3 和 IgM ) 复合物 参与的补体成分: C1, 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4b2b C5 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 C19 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 /晚 期发挥作用 MBL 途径 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 N 氨基半乳糖 参与的补体成分: ,2,C4,C2,C3,C5~9 所需离子 :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4b2b C5 转化酶: C 4b2b3b 起始分子: MASP 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旁路激活途径 1: 激活物: G- 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 IgA 参与的补体成分: C3,B 因子, D 因子, P 因子, C5~C9 所需离子 :镁离子 C3 转化酶: C 3bBbP C5 转化酶: C 3bBb3b 起始分子 :C3 生物学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 3 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 T 细胞参与: 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 产生的主要抗体: 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可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 含多个重复排列的 B 细胞表位 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不产生免疫记忆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 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4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IgG 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 23天。 2.出生 3个月开始合成, 3-5 岁达成人水平。 3.可活化 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 ADCC 作用。 4.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5.能与葡萄球菌蛋白 A ( SPA )结合, 可纯化抗 体,免疫诊断 IgM 1.血清中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B 细胞表面为单体: mIgM,BCR 2. 个体发育中产生最早。 3.体液免疫应 答中产生最早 ,早期诊断。 4.激活补体能力强。 5.天然血型抗体是 IgM 。 IgA 1.分为两型:血清型 (单体 )存在于血清,免疫作用弱。分泌型( SIgA )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分泌液中 局部免疫防御 (一防) 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为二聚体, 有 J 链和分泌片。 为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婴儿。 可作为 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2. 血清中含量很少。 IgE 1.血清中含量最低。2.可介I 型超敏反应。3.寄生虫感染时升高。 5 超敏特点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 发生快, 消失快, 可逆。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 乱, 局部或者全身发生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 IgE 介导。 补体不参与。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n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参与的抗体是IgG 、 IgM 。补体, 巨噬细胞,NK 细胞参与致病。靶细胞主要是血细胞和某些组织成分。 皿型超敏反应特点:参与的抗体为 IgG 或 IgM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是致病的因素。补体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是引 起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病变局部特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W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 慢,消退亦慢。 抗体、补体不参与。 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致病。病变特征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为主的炎症反免疫系 统主要功 能及表现 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 无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更新时间:2004-4-29 3:56:00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抗原识别受体,可将T细胞分为二大类。一类是TCRαβ、T细胞,另一类是TCRγδ细胞(表8-2)。 表8-2 TCRαβ+T细胞与TCRγδT细胞的特性 TCRαβ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群体,根据其表型(phenotype)即其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分子的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二个亚类(subsets)即CD4+T细胞和CD8+细胞。 根据TCRαβ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二类。一类为调节性T细胞,可包括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te,TH)和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Ts)。另一类为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可包括杀伤性T细胞(eytolytie T cell,CTL,或TC)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tye,TDTH)。 (一)TCRαβT细胞 二类T细胞表型分子均呈CD2+、CD3+阳性,但γδT细胞为CD4-、CD8-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DN)或CD8+,而αβT细胞其表型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single positive cell,SP)。

在末梢血主要为αβT细胞可占95%,而γδT细胞只占1%~10%。αβT细胞为主要参予免疫应答的T细胞,而对γδT细胞功能不十分了解,可能是具有原始受体的第一防线的防御细胞,与抗原感染有关。 (二)CD4+细胞 TCRαβTCD4+细胞(简称为CD4+细胞)的分子表型为CD2+、CD3+、CD4+、CD8-。其TCR识别抗原是MHCⅡ类分子限制性。CD4+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细胞群,按其功能可包括二种T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TH),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TDTH)。前者为调节性T细胞,后者为效应性T细胞。 CD4+T细胞能促进B细胞、T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协调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T细胞在静止状态不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后才能产生。 近年来,根据建立的小鼠TH细胞克隆,分析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发现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可将TH细胞分为二类,即TH1和TH2(表8-3)。TH1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形成有关,故亦称为炎症性T细胞,相发于TDTH细胞。TDTH细胞。TH2可辅助B细胞分化为抗体分泌细胞,与体液免疫相关,相当于TH细胞。 表8-3 小鼠TH1及TH2特性

CaMKIV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8721729.html, CaMKIV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彭雪峰游捷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14期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710017) 作者单位:35000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内分泌研究所 通讯作者:游捷 【摘要】钙调蛋白激酶(CaMK)IV是Ca2+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激酶,主要表达在神经组织和免疫系统。研究表明,在经过一系列级联反应激活后,CaMKIV转位至细胞核,通过调节转录因子CREB、MEF2及AP-1等活性,参与调节T细胞发育和激活,树突状细胞 分化和存活,以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维护。新近关于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显示,CaMKIV参与调节免疫应答,本文针对部分表达该蛋白的免疫细胞,探讨CaMKIV在免疫炎症中的作用。 【关键词】钙调蛋白激酶IV;炎症反应; 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 Ca2+是一个通用而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广泛参与各种基础细胞进程,钙调蛋白(CaM)是Ca2+的一个主要受体,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表达。Ca2+与CaM结合形成复合体,使得CaM内部构象改变,进而可与许多不同靶酶相互作用,这些靶酶中较重要的是钙调蛋白激酶(CaMKs)家族,包括磷酸化酶激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CaMKⅠ、Ⅱ、Ⅲ和Ⅳ[1]。CaMKs家族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aMK Ⅱ和Ⅳ,主要在神经组织和免疫系统。 1 CaMKIV概述 1.1 基因和蛋白 CaMKIV主要表达于脑组织和胸腺,脾脏、卵巢和睾丸也有少量表达。在免疫系统中表达于T细胞、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在B细胞及单核细胞中未见报道。编 码CaMKIV的基因由42 kb DNA组成,包括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由于剪接差别和转 录起始位点的不同,能够产生多种mRNA。CaMKIV的分子量约为60 KDa,基本结构包括一个N-末端激酶区域,一个自动调整区域和一个重叠的CaM结合区域。CaMKIV蛋白包括α、β两种亚型,后者包含一个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N-末端扩展,其余结构基本相同[2]。 1.2 激活过程在细胞质中CaMKIV是一个由钙调蛋白激酶激酶(CaMKK)和蛋白磷酸酶2A(PP2A)组成的复合体,是无活性的。当胞内Ca2+浓度增加时,部分Ca2+结合CaM,然后Ca2+/CaM复合物结合CaMKIV,由于Ca2+/CaM的结合位点与PP2A相同,故而取代PP2A, 并且使得CaMKIV构象改变,进而使CaMKIV具备最基础的激酶活性,暴露出可被CaMKK 磷酸化的活性环。CaMKK磷酸化Thr200(在鼠类为Thr196)位点,使CaMKIV完全激活,之后Ser12-Ser13位点自发磷酸化,称为“自主激活”[3]。只有自主激活的CaMKIV才能转位至核内,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此后,PP2A在细胞核内重新结合CaMKIV,并使活性环上的苏氨

NK免疫细胞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又称自然杀伤细胞。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5%-10%,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细胞作用,其不依赖于抗原刺激作用,就可以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对肺癌、肝癌、卵巢癌、食道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骨癌等均有效果,以NK细胞为中心的巨噬细胞,24小时加以监视,一旦发现癌细胞,就陆续加以清除。特别是对造血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更为敏感。特别是对淋巴瘤和白血病细胞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抗瘤免疫的第一线细胞,能迅速溶解某些肿瘤细胞。 人体的健康是由免疫系统来保证的,因此绝大多数的保健品都是为了提高机体免疫力的。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效应杀伤细胞,就像免疫系统中的巡警,时刻游弋在人体的血液中,一旦遇到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和体内产生的癌变、病变、衰老细胞,便启动免疫攻击和免疫稳定功能,当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攻击和清除任务,就会发出信号,调集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来共同完成清除任务。 ·人体的健康是由免疫系统来保证的。免疫系统被医学专家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就像一支不知疲倦的部队,24小时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是免疫系统在进化过程中所分化出的广谱性防御机制,对外清除病毒、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对内清除衰老、病变及癌变细胞,维护着我们机体的相对健康状态,被医学界誉为“人体第一道防线”。 ·NK细胞平时像巡警一样游弋在人体的血液中,行使着免疫监视功能,当遇到癌变,疾病及衰老的细胞时,便启动免疫攻击和免疫稳定功能。 ·NK细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抑制病毒和细菌的入侵,清除体内癌变、病变及衰老细胞,具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能。 NK细胞功能在人生不同阶段呈现不同趋势和特征。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的一生中,NK细胞功能变化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抵抗各种细菌、病毒、污染物及疾病对人体造成的攻击。 清除新代谢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 修补受损的组织器官,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免疫细胞和有机器官构成的网状系统,它遍布整个人体,能自动对抗外来的有害物质,清除坏死细胞,并毁灭可能致癌的突变细胞。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其主要的免疫器官有骨髓、扁桃体、胸腺、脾脏、盲肠、骨髓、淋巴结、淋巴管。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 扁桃体位于咽部,是制造淋巴球与产生抗体的地方,人的淋巴球会对由口腔(食物及空气)进入的细菌产生反应。 胸腺属于中枢淋巴器官,位于胸腔顶部,是系统发展功能的中心,它负责训练免疫细胞让它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能供应具有免疫力的细胞到所有周边淋巴组织,也是淋巴干细胞增生并分化成T淋巴球之处。 脾脏位于腹腔内,近似卵圆形或指形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是血液的过滤器。脾脏常会因疾病而肿大,没有脾脏者,较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骨髓为白血球、红血球衍生与形成的主要器官,能产生定型与成熟的淋巴球,并将其释放进入其它淋巴器官及血液循环系统,进

行特定免疫功能。 盲肠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大量的淋巴小结,它们会在此互相融合并伸入粘膜下层。 淋巴结为体内重要的防御关口。沿着淋巴管的途径分布,具有过. . 滤免疫反应、再循环的功能,还具有清除淋巴异物的功能。细菌进入淋巴结后,约有99%会陷在其中,并受摧毁。 淋巴管为淋巴液在体内特定部位循环的管道,负责将淋巴液由组织带入血液中。 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但T细胞形成于胸腺,它的主要功能是消灭外来侵袭物。 成熟且经过启发的T细胞将演变为以下各种细胞: 辅助细胞:确认入侵者,发送讯号,召集B细胞及巨噬细胞进入备战状态;

考点一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

考点一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即时应用 1.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双选)()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c和d在相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 考点二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体液免疫的图解

2.细胞免疫的图解 3.两者的关系 两个免疫过程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如:(1)细菌外毒素(抗原)进入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毒素(抗体),将其消灭,这属于体液免疫。 (2)对于胞内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则需细胞免疫使其释放出抗原,再由体液免疫进行最后的清除。 即时应用 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B. 图中与④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有a、b、c、g、f C.HIV侵入人体,只对⑤免疫有抑制作用 D.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输入细胞f可使⑥完全恢复 即时应用 3.(2012·苏北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病原体初次感染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B.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C.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能产生多种特定抗体 D.效应T细胞能直接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六章免疫系统 第二节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它们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根据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可分为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辅佐细胞两大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细胞,如K 细胞、NK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等,也参与了免疫应答中的某一特定环节。 一、免疫活性细胞 在淋巴细胞中,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一)T、B细胞的来源与分布(图6-9)T、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为淋巴干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前T细胞和前B细胞。前T细胞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并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并可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再循环巡游全身各处。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的功能。效应性T细胞是短寿的,一般存活4~6d,其中一小部分变为长寿的免疫记忆细胞,进入淋巴细胞再循环,它们可存活数月到数年。 前B细胞在哺乳动物的骨髓或鸟类的腔上囊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成熟的B 细胞分布在外周免疫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浆细胞一般只能存活2d。一部分B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它们是长寿的B细胞,可存活100d以上。 (二)T、B细胞的表面标志 T细胞和B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均为小淋巴细胞,从形态上难于区分(图6-10)。在扫描电镜下多数T细胞表面光滑,有较小绒毛突起;而B细胞表面较为粗糙,有较多绒毛突起。但这不足以区别T细胞和B细胞。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T 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 表面受体是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表面抗原是指在淋巴细胞或其亚群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如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又称为分化抗原。不同的研究者和实验室已建立了多种单克隆抗体系统用以鉴定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出现了多种命名。为避免混淆,从1983年起,经国际会议商定以分化群(CD)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或分子,如将单抗OKT3和单抗Leu4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命名为CD3等,至今已命名200余种CD抗原。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受体(TCR):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抵抗各种细菌、病毒、污染物及疾病对人体造成的攻击。 清除新代谢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 修补受损的组织器官,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免疫细胞和有机器官构成的网状系统,它遍布整个人体,能自动对抗外来的有害物质,清除坏死细胞,并毁灭可能致癌的突变细胞。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其主要的免疫器官有骨髓、扁桃体、胸腺、脾脏、盲肠、骨髓、淋巴结、淋巴管。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 扁桃体位于咽部,是制造淋巴球与产生抗体的地方,人的淋巴球会对由口腔(食物及空气)进入的细菌产生反应。 胸腺属于中枢淋巴器官,位于胸腔顶部,是系统发展功能的中心,它负责训练免疫细胞让它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能供应具有免疫力的细胞到所有周边淋巴组织,也是淋巴干细胞增生并分化成T淋巴球之处。 脾脏位于腹腔内,近似卵圆形或指形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血液的过滤器。脾脏常会因疾病而肿大,没有脾脏者,较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骨髓为白血球、红血球衍生与形成的主要器官,能产生定型与成熟的淋巴球,并将其释放进入其它淋巴器官及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特定免疫功能。 盲肠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大量的淋巴小结,它们会在此互相融合并伸入粘膜下层。 淋巴结为体内重要的防御关口。沿着淋巴管的途径分布,具有过

滤免疫反应、再循环的功能,还具有清除淋巴异物的功能。细菌进入淋巴结后,约有99%会陷在其中,并受摧毁。 淋巴管为淋巴液在体内特定部位循环的管道,负责将淋巴液由组织带入血液中。 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但T细胞形成于胸腺,它的主要 功能是消灭外来侵袭物。 成熟且经过启发的T细胞将演变为以下各种细胞: 辅助细胞:确认入侵者,发送讯号,召集B细胞及巨噬细胞进入备战状态; 抑制细胞:随时观察战况,发送停战信号,避免免疫系统因工作过度而杀死自身成员; 自然杀手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重要成员。是人体对抗癌症及肿瘤最强的防御武器。虽然自然杀手细胞较之其所对抗的癌细胞小很多,但它却能够粘附在癌细胞上,将癌细胞连根拔起。 昭妃博士说:“我虽然研究了许许多多的化学药品对付癌症,可是 到如今,我只能说唯一只有靠我们自身的免疫细胞才能把癌细胞毁灭掉。我发现免疫细胞具有这样的功能,我们称它为自然杀手,它不会毁灭我们身体里面任何一个好的细胞,它单单只会毁灭掉癌细胞。当自然杀手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上市公司一览2017-09-20抗体圈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迎来里程碑事件——美国FDA肿瘤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针对诺华CAR-T疗 法CTL-019的评估会议,最终以10:0的投票结果一致推荐批准此疗法上市,是为全球首次。 诺华肿瘤CEO Bruno Striginibiaoshi表示,“咨询委员会小组成员一致赞成,使我们在实现首个批准的CAR-T细胞疗法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诺华开拓了癌症治疗的新领域。” 诺华方面表示,ELIANA作为首个全球性儿科CAR-T细胞疗法注册试验,研究工作已在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25家医学中心进行。接下来诺华将持续对药品的生产进行投资,CTL019商业化生产会利用之前在新泽西州制造厂的经验。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热点事件频频,6月29日,中国三胞集团宣布,以亿美元收购生物医药界知名企业Dendreon股权的交易完成交割。后者的核心产品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被FDA批准的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治疗药物。三胞集团也正在配合中国食药监局引入Dendreon这款名为Provenge的药品。另外,默沙东的免疫疗法Keytruda获批治疗特定癌症患者,这是FDA首次批准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记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 里程碑式的技术 CTL019是一种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儿童、青少年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AR-T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改造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后生成肿瘤特异性CAR-T细胞,再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以攻击癌细胞。是目前T细胞免疫疗法癌症治疗领域的“新宠”。 根据治疗流程,CAR-T细胞免疫治疗包括两大核心环节:一是用于制备CAR-T细胞的基因修饰载体的生产,即生产CAR慢病毒载体;二是CART细胞的制备和应用,包括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体外细胞培养、转染、扩增和回输等制备和治疗。 CTL019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率先研发,在其嵌合抗原受体中用4-1BB共刺激域来增强细胞反应性以及CTL019注入患者后的持续疗效,可能有助于长时间缓解患者痛苦。 诺华在2012年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以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商业化CAR-T细胞疗法。费城儿童医院是研究CTL019对儿童患者治疗效果的第一家机构,领导了单中心试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15岁以下儿童癌症确诊病例中约占25%,是美国最常见的儿童癌。有效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在多次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五年无病生存率低于10%-30%。 世界上第一例接受CAR-T疗法的小女孩Emily,在接受了16个月化疗后复发。2012年4月她开始接受CAR-T治疗,为她治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免疫疗法中心主任Carl June博士曾表示:“当时我 们非常怀疑培养的T细胞能否对抗她体内的白血病癌细胞。” 中国上市公司的布局

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 在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免疫器官如同是军营,负责培养、训练士兵;免疫细胞是作战的士兵,平时担任巡逻警卫的任务,战斗打响时冲锋陷阵;免疫分子好比是战斗中的武器,海陆空全面出击。这支大军参与平时的巡逻治安,并能在战斗打响时保家卫国。 从最先发现免疫“抗感染”的功能至今,人们也已了解到免疫具有许多重要功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任何一类免疫功能异常,都可导致疾病。 总的来说,免疫功能可以归纳为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个方面。就像一支国家的防御部队,它们除了消灭外来入侵者,还肩负着清除内部破坏分子的任务,保持着身体的和谐稳定。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对外来物质的识别、排除。 防御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抵抗各种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即传统的抗感染,这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免疫功能。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可致病的微生物,如吸入的空气、摄入的食物、接触的日常物品等等。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实际上却存在着大量肉眼看不见的“敌人”——细菌、病毒、灰尘、霉菌、寄生虫等。免疫防御功能的作用便是阻挡、消灭这些“敌人”。若没有免疫防御的保护,人类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一粒灰尘就足以令人致命! 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疾病。但当这个功能出现异常时,人体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而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出现超敏反应性组织损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敏”,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2.排斥异体的细胞和器官 免疫系统对于外来者一律严查严打,所以当人体因为健康需要移植了他人的器官后,本来是保卫健康的免疫防御功能也会帮倒忙,发生排斥反应,这是器官移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高二生物 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高二生物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一、教学内容人体内三种免疫细胞的免疫原理及与此相关的生活医学知识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人体内三种重要免疫细胞的免疫原理,掌握初步的免疫学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考虑,懂得利用免疫学原理预防各类相关疾病。 情感目标通过对免疫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热情,并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思考与免疫相关的各类问题。 三、教学方法引导、讲述、问答、讨论 四、教学程序 教师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之间的识别以及抗原的概念,近来大家关心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就是一种抗原。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抗原吗?你知道预防和治 疗非典型性肺炎的方法吗?当有害抗原侵入人体的时候,人体会有没有反应?这 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与免疫有关的知识。 1、人体的免疫反应是如何完成的呢?(靠免疫细胞) 2、人体内有哪些重要的免疫细胞呢? 这节课我们将讲述人体内三种重要免疫细胞的免疫原理。 首先展示三种免疫细胞的图片。 展示有关巨噬细胞的图片,播放自制Flash动画。 讨论巨噬细胞的免疫原理(非特异性、吞噬一切抗原性物质)和特性,学生发言。 [板书]巨噬细胞吞噬 那么B淋巴细胞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展示B细胞相关图片。观看体液免疫过程Flash动画。 播放B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活性) B浆细胞抗体(大量) 抗原 记忆B细胞

记忆B 细胞 看书讨论B 细胞是如何发挥体液免疫作用的特点?学生发言。 [板书]B 细胞 浆细胞 抗体 对任何抗原都有对应的B 细胞产生抗体吗?(No , 有些病毒不能使人体产生抗体) 并且B 细胞产生的抗体只能在体液中发挥作用。 对于不能使人产生抗体的抗原或者侵入人体细胞内的抗原,人们只能束手无策了吗? 引入T 细胞免疫。展示T 细胞图片。播放T 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活性T 细胞 细胞毒素(溶解抗原细胞) T 活性T 细胞 细胞毒素 记忆T 细胞 T 细胞 学生阅读讨论T 细胞的免疫特点。 [板书]T 细胞 活性T 细胞 细胞毒素 书本划线总结三种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 列表比较三种免疫细胞的异同,学生讨论回答。 想一想: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向甲那样患感冒? 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说明原因。看书P 44——45(第5行) 引入二次免疫和终身免疫。用多媒体显示B 细胞二次免疫曲线图。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免疫的概念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3.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稳、监视,相应的病理反应为超敏及免疫缺陷、 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 4.免疫系统的组成 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 6.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7.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有哪些。 8.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抗原 1.抗原的定义 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定义及特点 3.抗原表位的分类(线性表位-T细胞和构象表位-B细胞)、抗原结合价 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理化因素、宿主因素、免疫途径及方法) 6.抗原的种类: 1)抗体产生是否对T细胞依赖:TD抗原、TI抗原 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 抗原

3)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7.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超抗原、丝裂原 第三章抗体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 2.抗体的基本结构: 重链(H链)和轻链(L链); 可变区(V区):超变区(CD1-3)和骨架区(FR1-4) 恒定区(C区):C H1-4;C L 铰链区:CH1与CH2之间。 结构域和功能区:VH和VL抗原结合位点;CH1和CL为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在;CH2和CH3为补体C1q结合位点;CH3和CH4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产生免疫效应。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2个Fab(抗原结合片段), 1个Fc(可结晶片段)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个Fab’ 2段,多个pFc’段 4.抗体的类型:根据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IgG、IgA、IgM、IgD、IgE。 型: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λ和Κ 5.抗体三类不同的抗原决定基: 同种型: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存在于Ig C区和V区。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修订稿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一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细胞免疫治疗主要上市公司一览2017-09-20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迎来里程碑事件——美国FDA肿瘤药物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针对诺华CAR-T疗法CTL-019的评估会议,最终以10:0的投票结果一致推荐批准此疗法上市,是为全球首次。 诺华肿瘤CEO Bruno Striginibiaoshi表示,“咨询委员会小组成员一致赞成,使我们在实现首个批准的CAR-T细胞疗法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诺华开拓了癌症治疗的新领域。” 诺华方面表示,ELIANA作为首个全球性儿科CAR-T细胞疗法注册试验,研究工作已在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25家医学中心进行。接下来诺华将持续对药品的生产进行投资,CTL019商业化生产会利用之前在新泽西州制造厂的经验。 近期,细胞免疫领域热点事件频频,6月29日,中国三胞集团宣布,以8.19亿美元收购生物医药界知名企业Dendreon股权的交易完成交割。后者的核心产品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被FDA批准的前列腺癌细胞免疫治疗药物。三胞集团也正在配合中国食药监局引入Dendreon这款名为Provenge的药品。另外,默沙东的免疫疗法Keytruda获批治疗特定癌症患者,这是FDA首次批准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记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 里程碑式的技术 CTL019是一种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儿童、青少年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AR-T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改造肿瘤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后生成肿瘤特异性CAR-T细胞,再将其回输入患者体内用以攻击癌细胞。是目前T细胞免疫疗法癌症治疗领域的“新宠”。 根据治疗流程,CAR-T细胞免疫治疗包括两大核心环节:一是用于制备CAR-T细胞的基因修饰载体的生产,即生产CAR慢病毒载体;二是CART细胞的制备和应用,包括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体外细胞培养、转染、扩增和回输等制备和治疗。 CTL019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率先研发,在其嵌合抗原受体中用4-1BB共刺激域来增强细胞反应性以及CTL019注入患者后的持续疗效,可能有助于长时间缓解患者痛苦。 诺华在2012年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以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商业化CAR-T 细胞疗法。费城儿童医院是研究CTL019对儿童患者治疗效果的第一家机构,领导了单中心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