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清单

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清单
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清单

成果和原始地质资料清单

说明:1.此单一式两份,汇交人一份,负责接收地质资料的馆藏机构一份。

2.“资料类型”项根据报送资料的实际情况选填写“原始”或“成果”。

勘察成果整理资料

勘察成果整理

第七章勘察成果整理 勘察成果整理是在搜集已有资料后,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检验与监测所得各项原始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反分析和勘察报告的编写。 第一节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取 一、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是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评价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设计计算是否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土参数选定的合理性。岩土参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岩土的性状,作为划分地层鉴定类别的主要依据;另一类是计算指标,用以设计岩土工程,预测岩土体在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变化趋势,并指导施工和监测。 工程上对这两类岩土参数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和适用性。可靠性是指参数能正确反映岩土体在规定条件下的性状,能比较有把握地估计参数真值所在的区间。适用性是指参数能满足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假定条件和计算精度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对主要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选定参数。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土体受到扰动的程度和试验标准。它涉及到两个问题: ①取样器和取样方法问题; ②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问题。 通过不同取样器和取样方法的对比试验可知,对不同的土体,凡是由于结构扰动强度降低得多的土,数据的离散性也显著增大。对同一土层的同一指标,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和标准发现,所获数据差异很大。 二、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由于岩土体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以及参数测定方法、条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等种种原因,岩土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较大。故在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时,应在划分工程地质单元的基础上作统计分析,了解各项指标的概率系数,确定其标准值和设计值。 岩土参数统计分析前,一定要正确划分工程地质单元体。不同工程地质单元的数据不能一起统计,否则因不同单元体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差异较大而导致统计的数据毫无价值。由于土的不均匀性,对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土层)取的土样,用相同方法测定的数据通常是离散的,并以一定的规律分布,可以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和分布密度函数来表示。

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附件1 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一、路线地质填图与调查 实际材料图、路线地质小结、各种调查表、照片和录像。 二、地质剖面测制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实测剖面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剖面地质小结、照片和录像。 三、遥感解译 遥感原始数据、遥感影像图、遥感解译图、遥感异常图、遥感地质解译文字材料、典型影像图册、野外验证材料和相关照片录像资料。 四、测量(地形测绘) 控制网分布图、控制点成果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成果表、矿区地形图、控制点(网)观测记录、测量观测数据与计算表。 五、钻探工程

钻孔柱状图、孔深及弯曲度测量记录、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工作小结、岩矿芯音像记录、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记录表。 其中水文地质钻探还应提交:简易水文观测记录、成井记录、抽水试验原始记录、固井与封孔记录。 其中油气地质钻探还应提交:参数井、区域探井、发现井、评价井的录井、测井、分析化验原始数据汇总表。 六、山地工程 槽、井、硐(坑道)探地质编录记录(表、簿)、工程编录中的影像资料、工程素描图、采样平面图。 七、监测 观测点分布图、各类观测点的记录及动态曲线。 八、物探测量 物探测量包含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测井、放射性六种具体工作手段,其汇交细目为总体和每种具体手段的汇交细目之和。

物探手段总体汇交细目:标本采集与测定、统计记录、异常踏勘及异常验证原始记录、各工作的质量检查和精度评价记录、原始资料验收文据、野外工作总结。野外工作总结应包含:所有仪器类型及仪器调节、性能试验结果、数据整理项及所用公式、畸变数据(点)处理情况、数据质量检查方式与统计结果、统计时甩点情况、数据单位、数据改算参数等。 物探具体工作手段汇交细目如下: (一)重力测量。 测量控制网平差报告、重力基点网平差报告、重力基点档案、布格重力异常成果(含测点平面坐标、高程、重力值、近中远区地改值及布格异常值)。 (二)地面磁法测量。 基点选择及基点T0值测定记录、磁异常成果(含测点平面坐标、高程、总场值及磁异常值等)。

地质资料 管理

1服务化管理期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们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不断加大,地质资料服务工作逐步展开。2002年国务院发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6年要求加强地质工作,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重要工作任务。国土资源部要求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明确服务信息维护更新和网络技术支撑工作责任,强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培训与监督检查,这是地质工作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特征。该时期成果地质资料服务主要体现在借阅、复制和网络目录查询等项目上,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侧重于展览、科教,网络服务正在建设中,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与监督已经得到重视,新规定将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列为发放“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的必要条件。 2地质资料管理发展趋势 当前地质资料按属性可分为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三类;按服务部门可以分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系统、省级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武警黄金部队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油气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核工业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等五大系统。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地质服务工作,管理好地质资料,能为基础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支撑,能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能优化地质科研工作水平和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质量。经过60年的发展,地质资料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着重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形成一套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全国地质资料馆通过接收、保管和服务利用由中央财政出资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物化遥、水工环等工作中产生的地质资料,向国土资源部汇报并对各省级馆藏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各省(区、市)均建立了独立或合署办公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油气资源、放射性矿产、海洋地质等资料实行了委托保管机制,地质资料的开放使用与服务工作将逐步展开。在新形势、新机制、新政策引导下,地质资料管理迎来了新的变化,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各地纷起,实物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得到重视,地质资料监管系统逐渐成熟,信息服务程度开始加大,三大类地质资料间建立有效关联是地质资料的核心发展方向。 2.1馆藏机构建设逐步加强 地质资料馆是专门存放与管理地质资料的机构,其职能就是规范化收集地质资料,对地质资料系统梳理、分类、归档,公开地质资料目录,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除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实施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分开管理外,全国31个省(市、区)均建立或正在建立综合型地质资料馆,独立馆的主管单位多为各省(区、市)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docx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 绪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 ①油气成因问题 ②油气成藏问题 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 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3.油田水 广义 : 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 13C1 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 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 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

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 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 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 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 非烃气体: 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 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 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 NaHCO3型、 Na2SO4型、 MgCl2 型、 CaCl2 型; 油田水主要为 CaCl2 型 NaHCO3型和 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 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 地层封闭性: CaCl2>NaHCO3>MgCl2>NaSO4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1, 储集层 :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 为储集层。 2, 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3,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的物理 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Q—单位时间内流体的通过岩石的流量,/s F—岩石的截面积, U—液体的沾度,

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

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 一、定密原则与密级确定 涉密地质资料密级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国土资源、测绘、海洋、环境保护、核工业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保密范围规定》,见附录5)定密,《保密范围规定》未明确的,按以下原则定密: (一)国土资源类资料定密原则。 下列地质资料定为机密: 1.1: 2.5万、1:5万、1:10万、1:20万、1:25万区域性绝对重力资料以及物探重力Ⅰ级、Ⅱ级基点联测成果资料和小面积大比例尺的重力测量平面图及剖面图。 2.比例尺在1:50万—1:100万之间,精度达到或超过±5毫伽的区域性绝对重力成果图件。 3.比例尺在1:100万—1:400万之间的区域绝对重力成果图件。 4.重力测量图及报告中的联测基点数据重力值、与全国网联测的布格重力异常图(进行了地形改造)、自由空间图、均衡图、点位数据图。 (二)测绘类资料定密原则。 1.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的重力异常成果定为绝密:

(1)点的密度高于5' 5' 或者10千米 10千米。 (2)精度高于±1毫伽。 (3)全国性测点。 2.面积大于、等于或接近一幅相近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面积的非国家基本比例尺图件按以下原则定密:(1)比例尺在1:10万(不含)—1:50万(含)和1:5千(含)—1:2.5万(不含)之间的有涉密地理要素的各类地质平面图定为秘密。 (2)比例尺在1: 2.5万(含)—1:10万(含)之间的有涉密地理要素的各类地质平面图定为机密。 3.不同年代形成,或用不同语种表示的,比例尺在1:5千(含)—1:50万(含)之间的,面积大于、等于或接近一幅相近(相应)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面积的下列有涉密地理要素的地质平面图,属于非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按上述非国家基本比例尺图件定密原则定密;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根据同比例尺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密级定密:(1)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正文、附图册及其他附件中的插图。 (2)采用自定义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能转换成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有涉密地理要素的各类地质平面图。 (3)从图和报告上无法判断是否属于独立坐标系或自定义坐标系的有涉密地理要素的各类地质平面图。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统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口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2.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质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施过程中,合理的处理和正确的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地球的构造 地壳(crust):由固体岩石构成,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mantle):上地幔主要是硅氧,呈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主要是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 地核(core):由铁银组成,密度大。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 地壳运动主要起因于地幔物质的对流 组成地壳的化学成分,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 0(49.13%)、Si、Al、Fc、Ca、Na、Mg... § 2.1主要造岩矿物 §2.1.1矿物的基本概念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 矿物(mineral):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行程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2.1.2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决泄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颜色:由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 自色:(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所组成的)矿物的本身的颜色 他色:某些杂质引起的颜色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造岩矿物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 具体又分为:①玻璃光泽②珍珠光泽③丝绢光泽④油脂光泽和树脂光泽⑤金刚光泽 ⑥土状光泽 透明度是指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矿物的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硬度是矿物的一个重要鉴左特征,鉴别矿物硬度时,是用两种矿物对划的方法来确左矿物的相对硬度。 由软到硬分十度,称为摩氏硬度汁: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解理和断口 解理一受外力作用,矿物能沿一泄方向破裂成平而的性质。 分为:极完全、完全、中等或不完全解理 断口一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而以外方向破裂。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技术管理应以《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相关政策, 法规及地质、防治水各专业规程和集团公司制定的有关细 则为准。 2、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开采均必须进行观测 和描述。凡井筒、石门和其它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 均应作为观测点,进行观测;在沿可采煤层掘进的巷道应 按《地质规程》规定的间距进行观测描述,遇地质构造时 应适当加密观测点。 3、严格按《地质规程》及细则规定的内容观测煤层、 断层、褶曲、岩浆岩及岩溶陷落柱等。 4、开拓施工前,应分析附近井巷(钻孔)工程揭露资 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构造规律,分析工程将穿过的

煤、岩层特点,熟知巷道所处层位特点及距上、下煤层距离,按要求及时深入现场,进行地质编录。开拓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预测图纸及区域地质图纸,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提出超前探测计划与设计,按时编制提交开拓地质说明书。 5、工作面掘进施工前应分析附近井巷(钻孔)工程揭露地质资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及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情况、掘进层位、煤层与上下相邻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趋势,按时编制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 6、掘进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填绘断层交面线、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区域图及巷道素描图,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及时提交各种地质预报。工程结束后及时组织探煤厚及物探工作。规定综采工作面必须进行物探,查清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岩浆岩、陷落柱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1.施工准备 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及时组织安排施工。 要点:准确定位。 1.1 探井包括浅井、竖井、小圆井、天井及大于45o的斜井(坑)。 1.2 根据地质设计书要求,明确施工目的、任务,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1.3 根据地质设计平面图、剖面图,计算出探井工程的起点坐标。 1.4 下达定位测量通知书,实地测量定位,测量定位坐标即为井口中心点坐标。探井的长壁一般与勘探线方向一致;斜井应测定方位桩。 1.5 下达探井施工通知书,并提交设计平面图和剖面图。 2、工程施工及地质编录 要求:及时编录采样,并及时现场核查分层位置及采样分样的正确性。 要点:进行地质分层观察、记录和绘制素描图。 注意:文、图、表内容要一致。 2.1 探井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规格施工,井壁要平整,揭露的地质界线要清楚。 2.2 小圆井、浅井(深度小于20米)一般不需通风;竖

井、天井均需通风。 2.3 浅井、竖井、天井和斜井要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是否支护及用什么方法支护。 2.4 井口渣土必须堆放于1.0米之外,并防止有重物坠落,确保安全。 2.5 随探井工程进度要及时地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小圆井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 2.6 探井的素描图一般素描两壁一底(含等距或不等距的井底掌子面)。若地质情况复杂,可局部或全部绘制四壁一底。探井四壁(或两壁)可按工程规格垂直绘制,也可按实际宽度绘制。素描图比例尺一般用1:100~1:200,见矿工程用1:100比例尺,必要时可放大到1:50。 2.7 素描方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直布设。大于45o的斜井(坑)为自基点沿勘查线方向或平均的长边方向布设。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或正东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邻壁按逆时针方向展开。在第一壁上端标出方位角,在井壁一侧画出垂直标尺。绘制时,先丈量井口规格,把皮尺挂在各个井壁的角上,丈量各壁的深度,井壁底部的宽度,按比例尺缩放在素描图上。井壁底线用水平线表示。记录描述以基线读数为准,在丈量井壁同时,从上而下丈量各壁上地质界线的位置(地质界线应沿地质走向投绘到包含基线的长壁的铅直面上,铅直面与勘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1、总则 1.1、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超前与准确预报的原则。地质工作要以现场观测与综合分析为重点,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手段,为煤矿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采掘中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 1.2、地测科及技术科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正常工作的装备。地质人员要不断加深地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地质资料,熟悉矿井地质条件,建立矿井三维立体的地质概念,运用动态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1.3、地质工作执行的主要规程、规定、条例、图例有 《矿井地质规程》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等。 地测科及技术科应具备各项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1.4、地测科及技术科必须有以下制度 地测科、技术科机构职责及岗位责任制,地质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

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质资料、技术报告的审批制度、技术例会等。 1.5、地质工作必须有年度工作计划,并要坚持定期会议制度,各时期工作有目标、任务、措施、并落实到人。 1.6、生产中遇重大地质问题时,地测人员应尽快入井进行写实,并在升井后立即绘制素描图和平剖面图,同时会同技术科经审核后通知地测科报送矿生产调度室和总工。有疑难问题时,技术科应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核。 根据观测及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及时编制相关图件,向矿和主体公司汇报。 1.7、地测科的各种基础地质资料包括图纸、原始记录本、说明书、各种台账卡片等,要求内容齐全,有目录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实现档案化管理。 1.8、所有地质成果图纸均应及时根据补充勘探成果。图件电子版和纸质版要求在成果资料出来后3日内修改完毕,未修改的图纸不得使用。 1.9、加强地质资料的发放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提供地质资料及图纸。向外提供的一切资料、图纸、报表等,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1.10、各种地质仪表器具必须保管好使用说明书,仪器日常保管与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各种仪器设备齐全、完好,保证地质工作能正常开展。 2、矿井地质工作

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摘要: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必然就成为了一个大趋势,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方便、高效、快捷工作的同时,要保证地质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信息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属于国家涉密种类还是公开的的地质资料,从资料编制的源头开始,都需要严加保管,杜绝安全隐患,防止泄密。从事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的单位或企业,理应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学习信息安全知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关键词: 众所周知,信息大爆炸时代早已来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世界安全事件的逐年增多,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已引起世人的注重,信息安全在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当前在我国地质行业中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和网络信息共享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整体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本文的意旨是在阐述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中存有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同时,呼吁广大地质工作者在现今和以后的工作中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安全手段,保证个人、单位、国家的地质资料数据和财产不受侵害。 1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1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当前地质资料的安全保密管理方面主要依照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印发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实施,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国土资源类、测绘类、海洋及其他类的定密原则,并且在对涉密地质资料的标志、入库、借阅复制等方面也实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仅仅是对于属于国家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070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 样本

地质测量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1、凡井巷贯通和掘进巷道透峒室,老巷老塘或 向水,火,瓦斯等危险边界掘进时,必须在岩巷剩下 15-20米时,煤巷剩下20-30米时,综掘剩下50米 时,测量人员必须向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发出贯通通 知单,并在现场标出透点位置,以便采取安全措施。 2、当采掘工作面经过其它巷道或危险区的上下 方,其间距小于25米时,测量部门应向有关单位发 出安全通知单。(附平面,剖面图尺寸) 3、在掘进工作面贯通另一井巷时,必须有准确 的是在两工作面相距50米时,地测部门必须下达通

知书,余20米时地测下停头通知书,施工单位必须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贯通。 4、石门穿层巷道要揭煤时,地质人员必须严控制掌握所揭煤层的层位和到迎头的距离及进展情况变化。迎头到揭煤最少距离为15米时,必须停头打钻查明层位的实际距离和煤层赋存情况,根据钻探成果整理,绘制平,剖面图纸,提供给有关部门领导做揭煤工作的具体安排。 5、凡接近巷道转向,变坡,地质构造变化,突水预兆,瓦斯变化等特对情况时,地测人员除及时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外,应三班向施工单位了解情况,以便及时时做好服务。 6、及时按旬进尺和月进尺填报上图,定期交换。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DZT ××××—2011(代替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2011(代替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研究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grated Compilation and Study on Geological Data about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 (征求意见稿) 2011-×-×发布201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多年来矿产勘查、开发实践及相关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试行)》(地矿字〔1980〕290号)、《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的基础上,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

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17修订)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17修订) 【法规类别】地质资料管理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6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03.01 【实施日期】2017.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2002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

料。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五条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第六条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前款规定以外地质工作项目的,其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是,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第八条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 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按照本条例附件规定的范围汇交地质资料。 除成果地质资料、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九条本条例附件规定的下列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汇交人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

吐血整理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2.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 可能遇到的大烈度。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最分析 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一般依据。 3.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 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4?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 渗流水力梯度。 5.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6.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土 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 7.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 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8.RQD :岩石质量指标,RQD值越大,说明岩石性质越好 9 ?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亦称喀斯特。

10.渗透稳定性:是指在渗流水作用下,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危及岩土体的稳定。 11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 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12.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 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引用) 13.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畜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 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14.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15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地基沉降、水库 渗漏等。 16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17振动液化: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18卓越周期: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 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 期。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 19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 增强的溶 蚀效应叫做混合溶蚀效应。 21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地质矿产部1980年颁布实施) 第一章总则 一、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各种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并据以编制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终。在整个地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边调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按资料整理的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要求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后者是在各项原始料齐备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编制出各种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 以上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经常性的资料综合整理整个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切实认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四、资料综合整理要注意点(矿区或矿点)与面(区域)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要不断提高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为工作部署和指导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较可靠的地质依据。为此,大队与分队(工区)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应各有侧重。 分队是从事经常性综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要根据地质工作的任务,合理安排综合整理研究内容或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区域或矿区(床)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产分布和赋存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储量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有条件时也可对地质矿产理论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大队主要研究工作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进行远景预测,搞好选区工作,指导普查勘探工作部署、提出地质工作规划,并根据实践结果进行修正补充,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有条件的大队还应对区内一些重要的基础地质和成矿理论问题进行专门性工作。 五、各地质大队要安排足够的力量和时间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研究工作,此项工作应在大队主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353-74 地质技术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技术管理应以《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地质、防治水各专业规程和集团公司制定的有关细则为准。 2、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开采均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凡井筒、石门和其它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均应作为观测点,进行观测;在沿可采煤层掘进的巷道应按《地质规程》规定的间距进行观测描述,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观测点。 3、严格按《地质规程》及细则规定的内容观测煤层、断层、褶曲、岩浆岩及岩溶陷落柱等。 4、开拓施工前,应分析附近井巷(钻孔)工程揭露资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构造规律,分析工程将穿过的煤、岩层特点,熟知巷道所处层位特点及距上、下煤层距离,按要求及时深入现场,进行地质编录。

开拓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预测图纸及区域地质图纸,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提出超前探测计划与设计,按时编制提交开拓地质说明书。 5、工作面掘进施工前应分析附近井巷(钻孔)工程揭露地质资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区域及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情况、掘进层位、煤层与上下相邻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趋势,按时编制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 6、掘进过程中应及时填图分析,及时修改填绘断层交面线、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区域图及巷道素描图,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变化,及时提交各种地质预报。工程结束后及时组织探煤厚及物探工作。规定综采工作面必须进行物探,查清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岩浆岩、陷落柱等,获得结果后5天内按质量标准化要求编制提交回采地质说明书,并在说明书中提供物探成果,并交物探结果附在回采说明中,经矿总工程师审核后一并交生产部门使用。 7、充分分析回采地质说明书、物探成果及已开采

地质工作综合整理、综合研究

辽宁省地勘局2007地质培训班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 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Z/T0079-1993) 一、目的任务 二、基本准则 三、野外地质资料系统整理 四、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五、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

一、目的任务 1 系统整理、综合研究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用文字、表格和图件形式,阐明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及时指导勘查工作,最终为编写勘查报告提供资料及图件。 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程序可分为: 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 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勘查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

二、基本准则 1 必须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边勘查、边整理及综合研究、边指导施工,及时提交报告。 2 三个结合: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要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结合的原则。 3 民主 根据地质理论及实际资料,对客观地质体(事件)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探索和认识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派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讨论或争鸣。在

二、基本准则 4 阶段性 分日、月、季及年终或阶段的整理研究;验收前的整理研究;最终编写报告前的综合整理。 5 审定 对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必须会同当事人至现场复查或工程验证后,将其结果报请技术负责人审定后方能修正。综合研究成果一旦定稿,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修改。 6 质量检查 系统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查验收。

↓一、目的任务 ↓二、基本准则 ↓三、野外地质资料系统整理 四、勘查过程中的综合研究 五、勘查报告编写前的最终综合整理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详细类目参考材料

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详细类目(仅供参考)(一)成果底稿、底图类 1 成果报告正文。 2 成果报告评审、验收和审查时所形成的文件(成果报告评审验收后3~6个月内向地质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原始地质资料时归档)。 3 成果报告附图(按附图目录顺序依次排列)。 4 成果报告附表(按附表目录顺序依次排列)。 5 成果报告附件(按附件目录顺序依次排列)。 6 成果报告中以数据库建设或系统开发为主体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各类数据库、软件等。 7 成果报告中所包含的各种音频、视频文件等。 8 成果报告中上述以外的其他文件。 (二)测绘资料类 1 测绘工作技术报告或总结、报表、附图(册)等。 2 测绘成果:包括各种测量手段形成的测量成果、各种比例尺的测量图等。 3 各类地质观测点、监测点,孔、坑、槽、硐等勘探工程点的三维坐标测量成果,勘探剖面起止坐标等材料。 4 原始记录:包括用各种测绘手段(航测、卫星定位测量、地面测量等)产生的原始记录、观测手簿、观测数据等。 5 收集并利用的三角点、水准点、控制点坐标成果 6 各种测绘仪器鉴定、检查、检验记录。

7 加密控制点(四等以上)点之记 8 归心元素测定资料 9 计算资料:原始记录经整理与处理形成的资料。 10 测绘报告的标书、任务书、合同书、委托书,测绘设计书及审批意见书,测量成果的验收、评审文据等。 (三)野外地质观察类 1 野外地质工作(填图)总结(小结)、专项调查报告及图件等。 2 野外地质观察(包括地质点、矿点、地貌点、机民井、泉水等)记录及各类统计表。 3 野外地质工作手图、实际材料图、各种比例尺实(草、简)测地形地质图、地质路线剖面图及野外实测各类剖面图、矿体地质露头素描、记录卡。 4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矿区地层厚度计算表等野外地质工作记录和计算的有关材料,野外与室内点号对照表等。 5 矿点检查小结、记录、图件及矿区外围矿点登记卡片等。 6 野外地质素描图、地质照片、数码底片及数码影像记录等。 7 化探(岩石金属量测量、土壤金属量测量、水系沉积物金属量测量、汞气测量等)采样记录本或记录卡及相关采样图件、质量检查采样记录本、地质子区编码表、采样编码表、重复样编码表、Ⅰ、Ⅱ级标样监控表等。 8 地质观测(调查)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 (四)探矿工程资料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规定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规定 1.0 目的 为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队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2.0适用范围 凡是记录和反映本队勘查、设计、施工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成果,以及以队名义收集的科技资料,都属于归档范围。具体内容如下:a)勘查: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水资源论证、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物探、测量等项目的原始资料、质量记录和成果资料; b)设计:包括地基加固、基坑降水、水井论证等项目的原始资料、质量记录和成果资料; c)施工:凿井、桩基、地基处理、基坑降水、基坑边坡支护、管道、土石方等。凿井工程归档资料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班报表、成井资料、测井资料、洗井、抽水试验资料、水质分析报告、验收单、施工报告、成井柱状图等原始资料、质量记录和成果资料;基础施工归档资料包括设计图、设计变更单、施工记录、验收报告、完工报告等与质量有关的原始资料、质量记录和成果资料。 3.0 管理规定 3.1主要工作内容 3.1.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队总工办负责全队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队资料室具体负责地质资料的归档立卷、保管、借阅和对外交流工作。 3.2管理办法 3.2.1地质资料档案的分类 3.2.1.1原本档案(原始资料),指设计、编录、报表、观测记录、计算原稿、分析图表、成果原稿和质量记录、计算机源程序、审核(审查)意见等; 3.2.1.2复制档案,指印制出版的技术成果,复制的计算机软盘、光盘。 3.2.2地质资料档案的归档程序 3.2.2.1工程项目结束后,应由项目技术负责指定专人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经科技资料档案室清点查收无误后办理移交手续。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中资料整理分析研究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中资料整理分析研究 张志军*1,李志国2,李爱勤3 (1.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有色勘察总院,河南郑州462000; 2.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62000; 3.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62000) 摘 要:以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地质填图资料、物化探资料、水文地质资料、探矿工程资料及综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作者工作经验,提出研究建议。 关键词:地质勘查;资料;整理 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3)01—0159—02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中的资料包括野外勘查资料、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的数据、文字报告、图纸等,对该矿区进行地质研究意义重大,整理这些资料意义也就相应重大。在总结野外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图纸,分析测试数据,编写报告,可以大致查明该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规模与矿化特征,圈定矿脉带。大致了解该矿区地表主要矿脉带的产状、形态和分布情况,初步查明矿石结构、物质组分,初步了解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从而基本上查明该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物征,查明其矿脉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矿化富集规律,查明矿石有益、有害组分,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同时圈定矿脉,估算储量。 1 地质填图资料 提供综合整理的图件及资料,收集野外地质填图的草图、采样点位及相关数据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1~2条系统剖面和重要地质现象的标本、薄(光)片,结合野外特征系统观察补充描述,对其中有重要地质意义的重要标本,必要时应照相。将完工工程分批投绘到地形地质图上,对工程中揭露出的地质现象(地层界线、标志层、矿体界线、蚀变带、主要脉岩、断层)进行联结或修正,或布置浅部工程揭露,使地表与地下资料吻合。对采集的标本与样品分别进行不同的岩矿鉴定,分析其岩性、光性等。并辅以岩石化学分析,分析其氧化物成分,利用相关岩石化学分析岩石特征,如确定矿物成分、相关参数等。按照规定图式、内容,编制矿床(区)地形地质图,建立图幅资料。 2 物化探资料分析物化探资料的设计,如进行野外采样、布点,按照网度及比例尺进行布置,按照规范进行采样,并记录好样品号、样品属性。对化探数据进行分析,如果进行原生晕、次生晕,要进行层位、粒度实验,分析取样哪个层位比较适宜,然后采取标准的样品,进行加工、分析测试,然后通过不同的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成图分析,圈定异常范围,结合地质条件进行解译,完成报告;对物探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适合电法的选择电法,适合磁法的选择磁法,如EH4测试断层、采空区十分成功,但是水的干扰很大,另要及时成图,一般利用surfur软件,并同地质专家一起分析地质原因、解译,完成报告。 3 水文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对矿山可研性研究非常重要,可以涉及到选矿、尾矿库选址等,所以应系统检查补充原始编录资料。如水文地质图、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坑道水文地质图、坑道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中的有关地层代号、矿体(层)编号、水质资料等,用以研究水的来源、水的特征等。 4 探矿工程资料 系统检查、补充原始资料,及时更新图件。如地层及代号、产状情况、矿体界线及编号、断层编号、推测隐伏断层、采样位置及样号;对岩石、矿石名称及内容补充或修正。将完工的探矿工程资料,投绘到有关的综合图件上(如地质图、采样平面图、中段地质图、剖面图、投影图等),对所取得的样品进行详细记录、保存,并进行系统的测试。坑探工程:列表计算各工程采样点的矿体厚度、品位;坐标及标高,在素描图上标明各类样品的采样 9 5 1 2013年第1期 西部探矿工程 *收稿日期:2012-10-10 第一作者简介:张志军(1972-),男(汉族),河南林县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找矿技术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