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doc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doc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doc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

范文一:建筑抗震论文世界第一高楼

建筑抗震论文

学生:师震学号:08100106日期:2012年4月18——哈利法塔

现况:已完工投入使用

动土时间:

2004年9月21日封顶时间:2009年10月使用时间:2010年1月4日总高度:828米(2,716.53英尺)用途:综合建筑层数:168层结构形式:组合结构抗震能力:6.3级地震造价:70亿美元占地面积:34.4公顷设计单位:SOM--阿德里安·史密斯建筑工人:1.2万名建筑温差:底层-顶层:-10℃开发单位:伊玛尔地产施工单位:韩国三星工程、BESIX、Arabtec坐标位置:25°11'49.00"N55°16'26.92"E

1、建筑设防分类和标准

所以迪拜塔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世界的最高建筑,它是为了体现世界的最高愿望。当前正在建造的上层建筑,在2007年的夏天已经达到了135层。这个建筑最后的高度是一个“非常严守的秘密”。如果在中国实施此建筑应按甲类标准执行。

2.地震的影响

3.2.1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表征。

3.2.2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3.2.2的规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内的建筑,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注:g为重力加速度。

3.2.3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确定这个钢筋混凝结构的设计师根据ACI318-02(美国混凝土协会)的混凝土建筑规范要求。

迪拜市政局(DM)指定迪拜为一个UBC97加速度为2a的地震区(地震因数Z=0.15和土壤剖面)。地震分析包括一个特制的反应谱分析。典型的地震荷载不是支配整个钢筋混凝土塔架结构的设计。地震荷载控制着钢筋混凝土平台建筑和钢架塔的设计。

MaxIrvine博士(结构力学和动力学咨询工程师,位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发展了定位

地震报道的项目,其中包括一个地震危险性分析。潜在的液化根据一些可接受的方法被研究;所以深层的塔基液化没有被考虑。

3、基础和现场条件

塔基是筏板基础。这个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筏板有3.7m厚,由C50(强度)加强混凝土灌注(SCC)。除了标准的立方体测试,筏板混凝土在布局前由流动桌(图6)实地测试。L-箱,V-箱和温度。筏板分四块区域进行灌注(三翼和中心)。每块筏板

的灌注周期是24H。筏板间距一般为300mm,这样的安排以至于每个方向的10条间距是被忽略的,导致一系列的“灌注加强条”贯穿筏板,在开口大小为600mm×600mm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进入完成混凝土浇注。

塔的筏板基础是3.7m(12英尺)厚,因此,除了耐久性,最高温度限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50Mpa的筏板混合物包含40%的粉煤灰和0.34的水灰比。筏板混凝土的巨大的安置测验的立方体,3.7m的一边(图7)被灌注来查证安置测试程序和监控混凝土温度上升。在立方体试块测验中利用热电偶,岩相分析后进行检查。

塔的筏板由194根现场浇注的桩支撑。这些桩的直径为1.5m,大约有43m长,每隔桩的承受能力为3000吨,塔桩荷载试验超过6000吨(图8)。C6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利用聚合物浆通过用混凝土导管的方式来完成的。摩擦桩是石灰岩自然地结合保持石灰岩的形态,发展成最终的表面摩擦为250-350Kpa (2.6-3.6吨英尺)的桩。当钢筋笼放入桩内时,特别要注意的是确定钢筋笼的方向以保证钢筋末端能够穿过许多的钢筋笼桩而不被挡断,这样可以大大的简化筏板的建造。

岩土工程包含下面的阶段:

第一阶段:23钻井(三个带有压力表测试)检测到90m深处。

第二阶段:三个钻井穿透地球内部的十字孔。

第三阶段:六个钻井(两个带有压力表测试)检测到90m 深处。

第四阶段:一个带有十字孔的钻井和钻到地球内部,深度=140m。

一份详细的三维地基沉降分析的进行(由英国Hyder咨询有限公司实施)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和荷载实验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它最大的长期沉降量为80mm。沉降量会是一个渐进的曲率成果来结束整个大场所的建设。当结构达到135层,平均沉降量为30mm。岩土工程研究的同行评审由STS顾问有限公司(美国芝加哥)的克莱德贝克和HarryPoulos博士(澳大利亚,悉尼)进行。

迪拜塔下部结构的地下水构造是特别的严峻的。氯化物的浓度达到4.5%,硫化物达到0.6%。地下中氯化物和硫化物的浓度甚至比海水中的还要高,因此,在设计桩和筏基时,主要考虑的是它们的耐久性。桩的混凝土混合是60Mpa的混合度基于三倍混合的2.5%的粉煤灰,7%的硅粉煤灰,和0.32的水灰比。混凝土的设计也是充分地作了自身加强,混合了粘2

度修改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的下沉量为675?75mm,是为了限制不合格品在结构中出现。

由于目前的情况极度地腐蚀地下水,拥有一个严谨的防腐措施来确保基础的耐久性是必须的。措施包括专业的防水系统,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在混凝土中加入防腐剂,严格控制裂纹的设计标准,利用钛网眼来外加电流阴极来保护系统。

4.结构体系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

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个中心的六角钢筋混凝土芯墙提供与封闭管和轴结构类似的抗扭强度。这个中心六角墙靠风墙和锤头墙支撑,就像网络和法兰梁抵抗风切变和端矩。在机械板上的支架允许圆柱承受建筑的横向荷载;因此,所有纵向的混凝土是用来支撑重力和侧向荷载。墙的优势于C80到C60强度的混凝土和普通的水泥、粉煤灰的利用。当地骨料被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90天的时间里,C80混凝土建造的结构较低的部分指定的是新的为43800Nmm2(6350ksi)的弹性模量。墙和柱子的尺寸优化利用虚拟工作拉格朗日乘数法,结果出来一个非常坚固的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按照美国混凝土学会的318-02混凝土建筑规范要求设计的。

墙厚和柱子的尺寸被精细的调节是为了减小组成建筑物的单个单元的渐变和收缩带来的影响。为了减小微分柱缩短的影响,因为柱子周长和内墙之间的徐变,柱子的尺寸控制满足自重应力的匹配列入内部走廊墙壁。支腿的五种集合,分布于建筑内,将所有垂直承载元素集合起来,进一步确保重力的统一,因此来减少微小的徐变。自混凝土在更薄的墙或柱上更快的收缩,周边600mm厚的柱子与标准的走廊墙厚匹配(类似体积-到-表面比例)(图4b)是为了确保柱和墙收缩与混凝土收缩比例相同。

塔楼最上面的部分由利用对角侧向支撑体系的钢架尖顶做成。钢结构的塔尖是专为重力、风、地势和软化依照美国钢结构协会荷载要求和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的阻力系数(1999)设计的。外部暴露的钢铁用一种加混式贴合-实用铝材保护完成。

用8.4版的ETABS文件对结构作重力(包括P-△分析),风载,地震荷载分析。这个三维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由钢筋混凝土墙、连梁、平板、筏板、桩和钢筋尖顶系统组成(图4)。完整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由73500个壳体和75000个节点组成。在侧向分荷载的作用下,结构的变形量通常低于一般标准。动态分析表明第一模式是周期为11.3s的侧移(图5)。第二模式是周期为10.2s的垂直侧移。扭转是第五模式,周期为4.3s。

5.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设计师故意扩展混凝土结构的迪拜塔——以“Y”的形状作为平面——是为了减少塔的风阻力,和保持建筑的简单施工性能。这个结构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巩固核心”(图1-3)。每一个风翼,都有它自己的高性能走廊和核心柱,其他的柱子取决于六边的中心核或者六角形中心,结果是使塔在横向的和变形的地方都非常的坚硬。Owings&Merrill(美国证券公司)应用一个严谨的几何学于塔楼的中心对齐、墙和圆柱基础。

这栋楼后面的每一层都有一个螺旋梯的建设。这个塔楼交错的网络组织,例如建筑的踏步是由排成一行的柱子上的墙提供的负荷。这允许建筑的建设没有与柱子移动有关系这方面的困难。

这样交错的组织格局以致塔的每一个交错处的宽度改变。踏步和形状的优势形成了“迷惑风”,因为每层的风遇到不同的建筑形状,风涡流就不能到达各组织。

6、钢筋混凝土连梁分析设计

钢筋混凝土连梁转移交错网络中的重力荷载,包括徐变和收缩的影响,以及互相连接的剪力墙的横向荷载。这个连梁是根据ACI318-02附录A的要求设计的,对于支柱和连接的模型,支柱和连接模型被允许典型的连梁相对较少。伊利诺斯州大学的

DanKuchma博士被留下来回顾预测连梁的行为而用来最后的非线性混凝土分析。根据图18,靠支柱和连接物设计的连梁被预测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

7、上层建筑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垂直元素的设计师由在10小时允许建筑周期内的一个10Mpa的抗压压强决定的。为了允许建筑周期和设计强度80Mpa44Gpa的模数和确保足够的可泵性和可操作性。迪拜周围情况的不同,一个寒冷的冬天到极度热的偶尔最高温度达到50℃的夏天,为了适应不同强度发展和可操作性的损失,用量和延迟楼层建设时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季节。

确保混凝土泵送达到世界纪录的高度可能是最困难的设计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夏季气温高。四种单独的能够帮助改善泵站为建设的压力越来越高的情况的基本混合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在2005年实施的横向抽水试验,相当于泵送到600m(1970英尺)高度的压力损失,是为了决定这些混合物的泵送和建立摩擦系数。目前混凝土配合比为13的粉煤灰和10%的最大骨料粒径为20mm(34英寸)的硅灰。这样的混合实施上靠下降大约600mm (24英寸)来达到自身加固,直到泵送压力超过大约200磅才被使用。

据设想,将其转变为混合包含14mm的最大骨料粒径和20%带有自身加固特点的粉煤灰来维持所需的80MPa。在127层以上,结构需求减少至60MPa,混合10mm最大骨料也许就被使用了。高楼层的质量控制,是为了满足确保泵送混凝土到高楼层的需求,特别是要考虑周围的温度。施工地点的水泵包含两个世界上最大的,能泵送混凝土通过150mm管道而压力达到大规模

的350磅。

8、建设

迪拜建设采用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技术,墙壁的形成采用的是SKE100自动自爬模系统。圆形鼻柱模是由钢板支撑,以及楼板是在MevaDec模板上浇注而成。墙加固是在距地面8m处加钢筋;以及快速布置。

结构的施工程序是三个截面的中心核和平板成制品第一;接着是羽翼塔和平板;在这之后是翅膀鼻柱和平板(图1)。混凝土通过特别制造的Putzmeister泵泵送,尽可能的一次泵送到600m(1970英尺)的高度,以及产生350磅的压力。

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一个特别的GPS监控系统被用来监控结构的垂直性。这个测量工作由DougGayes先生指导,他是迪拜塔主要的测量师,是三星BeSixArabtech合资公司的。

9、结论

迪拜塔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世界的最高建筑,它是为了体现世界的最高愿望。当前正在建造的上层建筑,在2007年的夏天已经达到了135层。这个建筑最后的高度是一个“非常严守的秘密”。它的优越性在于结构的创新,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采用钢结构的全新结构体系。全新的补偿方法

该塔在建设中利用的是垂直补偿和水平补偿程序。对于垂直补偿,每个正在建设的部分在楼与楼间的高度中合并从而适度的增长。

对于水平补偿,随着每个连续中心16进制的核心跳跃“回到中心位置”,这种回到中心补偿会纠正重力引起的侧移影响(弹性微小的地基沉降,徐变和收缩)直到每个部分建完。

5.3垂直缩短

根据上面介绍的程序,预测的核心中心的时间依赖型垂直缩短,在迪拜塔的每一层能被确定(图15)。不把基础沉降算在内,总预测混凝土核心上部的墙和柱的垂直缩短,在建造之后,被额外增加的层与层间补偿高度所抵消。

由于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柱中的钢筋和混凝土中张力所需要的兼容性,当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缩短,钢筋必须吸引额外的抗压应力和冲击来维系混凝土中相同的张力。由于总荷载是相同的,随时间的推移,钢筋混凝土柱上部分荷载转由钢筋混凝土。没有荷载的混凝土,因此,减少混凝土的徐变(更少的荷载带来更少徐变)。根据图16,135层的柱和墙(钢筋和混凝土的面积比大于10%)的钢筋支撑已完建筑15%的荷载,混凝土支撑85%。然后,在30年之后,钢筋支撑30%的荷载,混凝土支持70%。这种在力量维持的百分比增长是靠钢筋增长的,就好像钢材在增多和或总荷载在减少。

重力诱导侧向横移

预测重力诱导横向侧移比预测垂直缩短更困难。重力诱导横向侧移对下面的情况极度敏感:

·细微的地基沉降

·施工程序

·不同的重力荷载

·混凝土的变更性能

重力侧移可以认为与垂直缩短在沿结构高度集成建设中导致结构弯曲是不同的。混凝土徐变和收缩性是可变的,采取两种变量的结果是可能导致更大的变化;因此,重力诱导横向侧移的预测比独自预测垂直收缩需要的估计。

根据施工顺序,时间步长,弹性、徐变、收缩和地基沉降分析,迪拜塔重力横向侧移的预测法已经被创造出来了。

范文二:建筑抗震设计论文_建筑抗震结构论文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浅谈复杂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摘要】复杂连体结构从抗震的角度是一种抗震性能差的结构形式,因此要采取特别的措施进行加强设计。论文首先阐述了高层连体结构的特点及高层连体结构的震害情况,探索复杂连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建议,达到使复杂连体结构设计日臻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所谓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其结构外观更加别致,受到众多建筑师的青睐,但是由于两个塔楼或者多个塔楼是连接体,在地震作用下,原来独立发生振动的塔楼必然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远比单塔结构和无连接体的多塔结构受力复杂,由于连接体的设置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强化结构的抗震安全目标并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要求,已经成为工程抗震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成都繁华商业地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市景

观的要求很高,建筑的使用功能也要求多元化,房屋的下部三层为商城,其上有21层的塔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24层,总高度83米,为多功能的写字间,塔楼的顶上三层为观光连廊,因此形成了

大底盘双塔的连体建筑结构。自然条件和设计依据:1)基本风压:035Nkm2;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剪力墙二级,框架二级。与连接体相连的部分的梁柱构件为一级。

2结构方案的确定

2.1结构方案的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概念设计。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根据结构的层数、房屋的高度、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技术、材料等条件来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对抗震结构要尽可能的设置多道防线,采用具有联肢墙、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侧向刚度要均匀连续变化,以适应地震反应的要求,结构的平面布置要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要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构件的设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要减轻结构的自重,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

2.2本工程从平面形状来看,平面狭长的形状,属于抗震不利平面,从竖向来看,底下三层为大底盘,其上有二栋21层的塔楼,在塔楼的顶上三层设有连接体,因此竖向刚度不均匀,形成竖向刚度二次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本工程的难点就在于要在建筑方案己经基本定性的原则下从结构方面来采取措施,尽量满足抗震的要求,尽可能的减轻地震的反应。这些措施包括结构

体系的选择,剪力墙的布置,

连接体的选型等,下面分别阐述。

2.3根据本工程结构的层数、高度和使用功能要求,按照《高规》规定的房屋使用高度和高宽比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适合。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它既能为建筑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有较大的抗水平力刚度,适用于商场、办公、住宅等,是一种抗震性能比较好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应设计成双向的抗侧力体系,剪力墙应分散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荷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并沿高度逐步减薄,避免刚度突变。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要有足够的剪力墙的数量,应当使剪力墙承担大部分的水平作用产生的剪力,但是剪力墙的数量也不能过多,否则,结构的刚度过大,引起的地震反应加大,对结构的抗震设计也不利,结构设计也不经济。

2.4连接体的结构方案确定。连接体是连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前面的分析表明,对对称结构而言,在对称的水平力作用下,连接体的存在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很小,但对非对称的连体结构,连接体的存在对结构的受力影响就很大,在实际施工完成的工程中是没有绝对对称结构的,更没有绝对对称的水平力,即使是设计为对称的结构,在施工、材料和使用荷载上也可能不对称,地震作用更是随机的和多向胜的。现行《高规》规定,对一般的结构都要考虑结构的偶然偏心。连接体在整个结构中是两个塔楼的变形协调部分,由于各塔楼的刚度不同,结构的振动性能也不同,变形也不同,连接体

的存在使得塔楼中侧向刚度大的塔楼受力变小,而侧向刚度

小的塔楼受力变大。

3结构设计的加强措施

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抗震设防标准。但是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和计算的近似性等原因,抗震设计更重要的是概念设计,即所谓“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因此还应当应用工程经验和通过计算分析中发现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

3.1对塔楼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强设计。与连接体相连的梁(并延伸一跨)和柱提高一级抗震等级,与连接体直接相连的柱用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柱从第十八层至顶层设置,控制这些柱的轴压比。连接体的钢梁伸入塔楼的第二跨,与剪力墙相连,没有剪力墙的地方与柱相连,并加强连接体与框架柱和剪力墙的锚固,以免地震时连接体的拉脱,而引起连接体塌落。与连接体相连的第二跨的梁端加强抗剪和抗弯的设计;第4层、第7层、和第19层是薄弱层,柱箍筋全高加密、箍筋直径加粗,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也适当加强。并且不在这些层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适当加强11、15、17、18层柱和墙的配筋,不在这些层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第三层和连接体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用150mm厚,并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一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30%。

3.2采用隔震加固法。结构刚度和地震作用成正比。当结构周期变大时,刚度随之减小,进而降低了地震作用。目前工程实践中,以增大周期为目的的加固技术方法多为隔震技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铅芯橡胶隔震。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橡胶、铅芯两种材料阻尼值相对

较高、水平变形比较大,且能大量吸收并散耗地震动能量的特点,将铅芯橡胶隔震布置在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使二者

完全脱开。地震中,隔震垫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吸收并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加上部结构的周期,使得上部结构的地面水平加速度大幅降低,实现减小上部结构地震力的目的。

3.3消能减震加固法。在工程抗震原理中,结构阻尼与地震作用为反比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增加结构阻尼主要通过在结构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方法来实现。利用阻尼器来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预期变形,通过降低建筑结构在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确保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出现严重的破坏。

3.4外加构件法。通过在原建筑结构构件外部增设构件,加强结构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整体性的方法称为增设构件法。该方法可以对建筑物中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足的构件进行加强,但使用该方法进行构件的加固设计时,需重点关注新增加的构件对加固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常用的技术方案有增设构造柱圈梁加固、增设墙体加固、增设柱子加固、增设拉杆加固、增设支托加固、增设支撑加固和增设门窗加固等。

4结语

高层连体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系。对复杂高层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加强连接体以及与连接体相连的构件的构造设计是我国高层结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未来的高层结构建筑中,高层连体结构必将得到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徐培福,肖从真,王翠坤.架空连廊的震害及设计建议[J].建筑结构,2004(1),第3卷第1期:51~52

[3]刘晶波等.大跨高层连接体建筑结构动力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4(2),第25卷第l期:45~52.

范文三: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论文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浅谈复杂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摘要】复杂连体结构从抗震的角度是一种抗震性能差的结构形式,因此要采取特别的措施进行加强设计。论文首先阐述了高层连体结构的特点及高层连体结构的震害情况,探索复杂连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建议,达到使复杂连体结构设计日臻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所谓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由于连接体的存在使得由原来独立发生振动的塔楼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远比单塔结构和无连接体的多塔结构受力复杂,会出现较强的祸联震动、扭转加大等现象,其结构的抗震性能也不如单体结构,因此连接体的设置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高层连体结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称性、扭转效应、连体两端的连接处理方式重点考虑滑动支座的做法,限复位装置的构造,并应提供滑动支座的预计滑移量。当采用阻尼器作为限复位装置时,也可归为弱连接方式。强化结构的抗震安全目标并

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要求,已经成为工程抗震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成都繁华商业地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市景观的要求很高,建筑的使用功能也要求多元化,房屋的下部三层为商城,其上有21层的塔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24层,总高度83米,为多功能的写字间,塔楼的顶上三层为观光连廊,因此形成了大底盘双塔的连体建筑结构。自然条件和设计依据:1)基本风压:035Nkm2;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剪力墙二级,框架二级。与连接体相连的部分的梁柱构件为一级。

2结构方案的确定

2.1结构方案的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概念设计。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根据结构的层数、房屋的高度、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技术、材料等条件来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对抗震结构要尽可能的设置多道防线,采用具有联肢墙、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侧向刚度要均匀连续变化,以适应地震反应的要求,结构的平面布置要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要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构件的设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要减轻结构的自重,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

2.2本工程从平面形状来看,平面狭长的形状,属于抗震不利平

面,从竖向来看,底下三层为大底盘,其上有二栋21层的

塔楼,在塔楼的顶上三层设有连接体,因此竖向刚度不均匀,形成竖向刚度二次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本工程的难点就在于要在建筑方案己经基本定性的原则下从结构方面来采取措施,尽量满足抗震的要求,尽可能的减轻地震的反应。这些措施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剪力墙的布置,连接体的选型等,下面分别阐述。

2.3根据本工程结构的层数、高度和使用功能要求,按照《高规》规定的房屋使用高度和高宽比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适合。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它既能为建筑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有较大的抗水平力刚度,适用于商场、办公、住宅等,是一种抗震性能比较好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的结构布置应设计成双向的抗侧力体系,剪力墙应分散均匀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荷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并沿高度逐步减薄,避免刚度突变。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要有足够的剪力墙的数量,应当使剪力墙承担大部分的水平作用产生的剪力,但是剪力墙的数量也不能过多,否则,结构的刚度过大,引起的地震反应加大,对结构的抗震设计也不利,结构设计也不经济。

2.4连接体的结构方案确定。连接体是连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前面的分析表明,对对称结构而言,在对称的水平力作用下,连接体的存在对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很小,但对非对称的连体结

构,连接体的存在对结构的受力影响就很大,在实际施工完成的工程中是没有绝对对称结构的,更没有绝对对称的水平力,即使是设计为对称的结构,在施工、材料和使用荷载上也可能不对称,地震作用更是随机的和多向胜的。现行《高规》规定,对

一般的结构都要考虑结构的偶然偏心。连接体在整个结构中是两个塔楼的变形协调部分,由于各塔楼的刚度不同,结构的振动性能也不同,变形也不同,连接体的存在使得塔楼中侧向刚度大的塔楼受力变小,而侧向刚度小的塔楼受力变大。

3结构设计的加强措施

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抗震设防标准。但是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和计算的近似性等原因,抗震设计更重要的是概念设计,即所谓“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因此还应当应用工程经验和通过计算分析中发现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

3.1对塔楼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强设计。与连接体相连的梁(并延伸一跨)和柱提高一级抗震等级,与连接体直接相连的柱用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柱从第十八层至顶层设置,控制这些柱的轴压比。连接体的钢梁伸入塔楼的第二跨,与剪力墙相连,没有剪力墙的地方与柱相连,并加强连接体与框架柱和剪力墙的锚固,以免地震时连接体的拉脱,而引起连接体塌落。与连接体相连的第二跨的梁端加强抗剪和抗弯的设计;第4层、第7层、和第19层是薄弱层,柱箍筋全高加密、箍筋直径加粗,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也适当加强。并且不在这些层改变混凝土

强度等级;适当加强11、15、17、18层柱和墙的配筋,不在这些层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第三层和连接体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用150mm厚,并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一方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30%。

3.2采用隔震加固法。结构刚度和地震作用成正比。当结构周期变大时,刚度随之减小,进而降低了地震作用。目前工程实践中,以增大周期为目的的加固技术方法多为隔震技术,其中最

有代表性的就是铅芯橡胶隔震。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橡胶、铅芯两种材料阻尼值相对较高、水平变形比较大,且能大量吸收并散耗地震动能量的特点,将铅芯橡胶隔震布置在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使二者完全脱开。地震中,隔震垫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吸收并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加上部结构的周期,使得上部结构的地面水平加速度大幅降低,实现减小上部结构地震力的目的。

3.3消能减震加固法。在工程抗震原理中,结构阻尼与地震作用为反比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增加结构阻尼主要通过在结构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方法来实现。利用阻尼器来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预期变形,通过降低建筑结构在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确保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出现严重的破坏。

3.4外加构件法。通过在原建筑结构构件外部增设构件,加强结构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整体性的方法称为增设构件法。该方法可以对建筑物中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足的构件进行加强,但使用该方法进行构件的加固设计时,需重点关注新增加的构件对加固后结构整体

抗震性能的影响。常用的技术方案有增设构造柱圈梁加固、增设墙体加固、增设柱子加固、增设拉杆加固、增设支托加固、增设支撑加固和增设门窗加固等。

4结语

高层连体结构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系,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复杂高层连体结构这一新型结构体系进行了抗震设计和研究,加强连接体以及与连接体相连的构件的构造设计,一般情况下,连接体与主体的连接要用刚性连接。跨度大时,可采用钢析架,以便减轻结构自重和方便施工。

参考文献:

[1]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徐培福,肖从真,王翠坤.架空连廊的震害及设计建议[J].建筑结构,2004(1),第3卷第1期:51~52

[3]刘晶波等.大跨高层连接体建筑结构动力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4(2),第25卷第l期:45~52.

范文四:建筑抗震结构论文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论文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浅议隔震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给出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要求,其中隔震层的设计和验算尤为重要,由于高层隔震建筑上部结构倾覆弯矩较大,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竖向位移、水平剪应力、水平位移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形等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剖析了高层建筑结构的隔振设计实施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高层建筑

通过隔震建筑和不隔震建筑的抗震效果比较,表明隔震结构采用橡胶垫隔震支座时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隔震结构的设计内容包括隔震目标的确定、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隔震层验算、构造措施、经济性论证等诸多方面。

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抗震结构论文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浅议隔震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给出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要求,其中隔震层的设计和验算尤为重要,由于高层隔震建筑上部结构倾覆弯矩较大,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竖向位移、水平剪应力、水平位移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形等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剖析了高层建筑结构的隔振设计实施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高层建筑 通过隔震建筑和不隔震建筑的抗震效果比较,表明隔震结构采用橡胶垫隔震支座时具有明显的隔震效果。隔震结构的设计内容包括隔震目标的确定、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隔震层验算、构造措施、经济性论证等诸多方面。 一、基础隔震结构体系动力分析 基础隔震结构目前多用于30层以下、高宽比较小、上部结构水平层刚度较大的建筑结构。如果上部结构层数较多、高宽比较大、层间刚度较小,则上部结构须视为多质点体系,采用多质点模型,并需要考虑结构的倾覆、扭转等因素。

在高烈度区地震波激励下,高层隔震结构体系的上部结构弯曲变形已开始占了较大部分,在高烈度地区应用橡胶隔震结构,结构中的隔震支座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拉应力或者非线性变形,但是结构整体是安全的。对于高层隔震结构体系,上部结构的倾覆弯矩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会引起隔震层的转动,结构的垂直荷载也较大,隔震层可能产生明显的竖向变形。对于这种情况,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不仅要按多质点平动体系进行分析,并且要考虑结构的摆动。因此应采用多质点平动加摆动计算模型。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 1.隔震设计要求 (1)设计方案: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建筑抗震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其设计方案。 (2)设防目标:采用隔震设计的房屋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抗震建筑。在水平地震方面,隔震结构具有比抗震结构至少高0.5个设防烈度的抗震安全储备。竖向抗震措施不应降低。 (3)隔震部件: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隔震部件的性能要求;隔震部件的设计参数和耐久性应由试验确定;并在安装前对工程中所有各种类型和规格的部件原型进行抽样检测,每种类型和每一规格的数量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设计。为了使整个建筑工程真正达到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灾害,做好抗震设计是最根本的措施。笔者根据有关资料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城市建设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urban construction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in order to re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or even avoiding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good seismic desig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measures.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a summary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seismic desig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在城乡建设中分量很大,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提高房屋抗震设计质量,重视房屋抗震设计中的环节,使地震对房屋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使地震破坏降到最低限度,达到抗震设计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在进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

浅谈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工艺 摘要: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 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震;加固;砖混结构 近几年来的大地震导致了民用多层砖混结构破坏十分严重。事实再一次证明:做好现有的未经抗震设计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是十分必要的,保证现有的砖混结构民用住宅、重要建筑在地震中不倒是工程界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1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介 从结构抗震机理出发,抗震加固可以分为减小地震作用加固法、增大结构抗震能力加固法和多道防线抗震加固法。减小地震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大结构周期或加大结构阻尼来实现,一般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加固;增大结构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如增大墙体抗震性能的外包钢筋混凝土面层、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增大结构整体性的压力灌浆加固法、增设圈梁(构造柱加固法、拉结钢筋加固法;通过增设抗震墙来降低抗震能力薄弱构件所承受地震作用的增设墙体法等,这些方法施工相对简单,大量应用于多层的砖混结构当中,尤其是民用建筑中。多道抗震防线加固是建筑物采用多重抗侧力体系,第一道防线的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后续的地震冲击,可保证建筑物安最低限度的全,免于倒塌。从结构抗震加固方法上来讲,抗震加固施工方法主要有外加固法,内加固法,夹板墙加固法。外加固法一般结合砖混结构的层数及抗震鉴定的结果,需要在建筑外侧增加不同数量的构造柱,圈梁,以及保证构造柱、圈梁和抗震墙体协同工作的拉杆。这种方法一般不占用室内建筑面积,用于住宅楼,对住户影响较小,但对建筑立面造型影响较大;内加固法基本原理同外加固法,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_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建筑抗震结构论文 浅谈复杂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摘要】复杂连体结构从抗震的角度是一种抗震性能差的结构形式,因此要采取特别的措施进行加强设计。论文首先阐述了高层连体结构的特点及高层连体结构的震害情况,探索复杂连体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建议,达到使复杂连体结构设计日臻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复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所谓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其结构外观更加别致,受到众多建筑师的青睐,但是由于两个塔楼或者多个塔楼是连接体,在地震作用下,原来独立发生振动的塔楼必然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远比单塔结构和无连接体的多塔结构受力复杂,由于连接体的设置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强化结构的抗震安全目标并提高结构的抗震功能要求,已经成为工程抗震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成都繁华商业地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市景观的要求很高,建筑的使用功能也要求多元化,房屋的下部三层为商城,其上有21层的塔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24层,总高度83米,为多功能的写字间,塔楼的顶上三层为观光连廊,因此形成了

大底盘双塔的连体建筑结构。自然条件和设计依据:1)基本风压:035N/km2;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剪力墙二级,框架二级。与连接体相连的部分的梁柱构件为一级。 2 结构方案的确定 2.1 结构方案的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概念设计。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根据结构的层数、房屋的高度、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技术、材料等条件来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对抗震结构要尽可能的设置多道防线,采用具有联肢墙、壁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侧向刚度要均匀连续变化,以适应地震反应的要求,结构的平面布置要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要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构件的设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脆性破坏,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要减轻结构的自重,降低结构的地震作用。 2.2 本工程从平面形状来看,平面狭长的形状,属于抗震不利平面,从竖向来看,底下三层为大底盘,其上有二栋21层的塔楼,在塔楼的顶上三层设有连接体,因此竖向刚度不均匀,形成竖向刚度二次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本工程的难点就在于要在建筑方案己经基本定性的原则下从结构方面来采取措施,尽量满足抗震的要求,尽可能的减轻地震的反应。这些措施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剪力墙的布置,

关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84

关于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摘要:我国是地震多发国,破坏性地震造成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的损坏,人员 的伤亡及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各门学科的交叉发展,使得隔震、消能减震等抗震技术的运用走上一个新的阶段。任何结构所受的载荷 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动载荷性质,有不少结构主要在振动环境下工作。通过对隔震 装置的动力学分析,发现自振振动在结构的地震反应中经常占有主导地位,不能 够忽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是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宏观控制。本文根 据地震的特点,从建筑物的场地选择、平立面形式、结构布置、延性等方面论述 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一、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概述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 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 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概率 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近似,只 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仅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算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事 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并非是脱 离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 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 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 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 确定性。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应立足于工程 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 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 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选择有利场地。 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由于场地因素引 起的震害往往特别严重,而且有些情况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 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 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 匀中硬场地土。建造于这类场地上的建筑一般不会发生由于地基失效导致的震害,从而可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就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 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浜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 2.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浅析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7-12-12T09:57:20.737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2期作者:江开富[导读]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设计至关重要。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设计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分析了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的不同抗震类型,同时对有效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提出了相应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程度巨大的自然灾害,其对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的威胁不容忽视,其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因此,优化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抗震能力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分析 (一)刚性抗震 在我国工业以及民用建筑中,刚性抗震作为抗震设计的一种,最为传统,也最为常用,其主要通过抗震设计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一般的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均较弱,在建筑高度较高或地震烈度较大的情况下,不能满足抗震承载力及变形得要求。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可采用支撑,剪力墙等抗侧力构件,提高结构的刚度,从而提升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这种抗震设计方法本质上是以较大的材料用量来抵抗地震作用,但同时结构刚度的提高会增大地震作用,对结构抗震不利。(二)柔性抗震 柔性抗震是近年来提出的较为先进和新颖的抗震设计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利用隔震以及消能减震等技术来实现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具体表现为,当有地震发生时,建筑物自身可以通过隔震以及消能减震装置来减小地震作用对建筑物上部结构的的破坏,减小上部结构的层间变形,实现建筑物的抗震防震。抗震设计发展真正的进步在于由基于承载力的刚性抗震设计理念发展到基于强度,和变形综合控制的柔性抗震。随着结构动力分析方法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各种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进行准确分析,通过结构抗震的性能化设计,从而满足结构的不同抗震需求。 (三)局部抗震 局部抗震不同于整体抗震,其主要是通过分析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以构件设计为基础完成整个结构的抗震设计,通过找出地震中受到损坏程度大、频率高的位置,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从而提升结构的安全度。例如,工业以及民用建筑当中,其柱及节点往往受损严重,根据这一情况,需要对这两个部分加强其抗震措施,即人为提高其设计内力及加强其构造措施,从而间接提升建筑整体的抗震效果。 二、改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途径和措施(一)进一步优化建筑的选址 建筑的选址事关重要,进一步优化选址,首先需要对我国的抗震减灾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特别是对于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更应当注重工业以及民用建筑抗震性能的优化,结合我国的抗震标准,制定出相应的抗震措施;其次,地震灾害高发地在建筑的选址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选择灾害影响较低的位置,将地震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尤其是对于地基相对偏弱的地区的建筑,极易受地震影响产生液化的现象,极大的减弱了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易产生倾斜,严重的会发生整体垮塌现象[1]。(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抗震类型 当前,我国在工业以及民用建筑方面有多种结构形式可以选择,不同结构形式其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以及刚度等均不相同,对于地震等灾害的适应情况也各有差异,比如较常用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砖混结构等。因此,应当根据建筑的类型以及建筑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延性较强、抗变形能力强、承载能力较大的形式,从而将地震灾害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实际应用中,对于砖混结构的建筑,为了提升其整体的抗震性能,减少沉降和较大载荷对其的影响,有效减少墙体开裂现象的出现,可以沿楼板标高处设置圈梁及较大洞口,纵横墙连接处设置构造柱,从而有效提升建筑的整体性以及墙体的稳定性,但这种结构形式在高烈度区或建筑物高度较高时不能满足抗震的要求,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似。(三)确保建筑结构延性良好 建筑结构的延性是指其结构所展现出的非弹性的变形能力,是其变形能力的直观反应。从抗震这一角度出发,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结构应当保证具有良好的匀质性、较高的延性以及正交各向同性等特征。由此可见,在相应的结构设计当中,建筑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延性特征,整体性和连续性以及高的耗能能力,能够在地震中吸收较多的能量,增加防御性能,有利于发挥材料的抗震强度。鉴于建筑结构的延性对抗震性能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当中,为了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延性,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增设箍筋,保证建筑的纵向钢筋能够承受局部的压力不至于出现屈曲失稳的现象;合理调整受拉钢筋的配筋率,确保其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柱子的轴压比进行限制等等。 (四)构建多重地震防线 在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的实际建造当中,可以通过构建多道抗震防线来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效果,这里的多道地震防线主要是指通过人为增加建筑结构的冗余度,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此,在面对地震灾害时,当第一道防线被地震破坏之后,后续的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线将会接替第一道防线来抵御地震灾害。(五)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所用材料 有效提升工业以及民用建筑抗震能力,仅从结构设计入手还远远不够,建筑所用材料的选择也会对其抗震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建筑材料其质量和抗震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尽量选取具有较高强度、较大韧性的材料。例如在钢筋的选择中,应挑选韧度较大的钢筋材料,冷轧钢筋可以作为建筑在垂直方向上的受力材料,而且钢筋的等级必须保证达到HRB335与HRB400,对于箍筋的选择,建议选择HPB300级热轧钢筋[2]。

几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比较与分析

几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比较与分析 1.前言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至今可预报性仍然很低。强烈地震发生时会使建筑物产生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给建筑局部构件以严重破坏,严重时甚至造成整体结构的倒塌,并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由于建筑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主要受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影响。通常,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有三种方式:上下颠簸、水平摇摆、左右扭转。多数时候,还是三种方式的复合作用。地震波传播方式有纵波、横波、面波,由于地球表层岩性的复杂性,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像激流中“漩涡”的复杂情况。 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家,需要考虑抗震设防的地域辽阔。自五十年代开始,在国际抗震理论的推动下,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抗震设防的特色。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在2001年新修订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2001)中,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之前的规范可提高10 %以上,其技术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受经济实力的限制,我国建筑安全可靠度的设置仍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我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2.几种建筑结构的特点及抗震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民用建筑的结构主要有三类:底框结构、砌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2.1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能够在建筑物底层形成大空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临街的住宅、办公楼等建筑在底层设置商店、饭店、邮局或银行等。这样,房屋的上面几层为纵横墙较多的砌体承重结构,而底层则因使用要求上需要大空间的原因采用框架结构形成了砖混底层框架结构。但这种结构形式在抗震性能方面却是不利的:上部砖混结构部分纵横墙较密,不仅重量大, 抗侧移刚度也大,而底框部分抗侧移刚度则较小,形成“上刚下柔” 的结构体系。地震位移反应相对集中于底层,引起底层的严重破坏,从而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 底框结构建筑因其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和灵活性而被广泛采用,但是从抗震角度来看它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的体系亦较混乱,由于经济原因,大多尽可能少用混凝土框架,导致框架和砌体承重墙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很不协调,平面抗侧刚度极不均匀心。这类结构的震害现象主要表现为底部框架由于变形集中而破坏,或上部砌体结构破坏。其具体表现为: 1.由于刚度突变,底框和上部砖混的结合处成为底框结构的薄弱环节。底框结构刚度大,上部砖混结构破坏;砖混结构刚度大,底框结构破坏。 2.在底框结构建筑中,如果底部为多层框架结构的混合结构,则由于底层设置抗震墙,底框的坍塌减少;而上部砖混的坍塌增多。 3.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对上部结构的抗震起到关键作用

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

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 地震是一类人类至今都未发现及时预防、控制的严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地震,对于建筑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现代建筑很多都将地震作为一项重要防范因素,在建筑的设计中尤其强调。本文重点就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标签: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抗震设计 迄今为止,人类每一次面对大型地震,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都显得无力和悲伤。正因如此,现代建筑对于抗震性的要求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筑的抗震性强弱成为衡量一项建筑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抗震性和稳定性非常必要。柔性抗震设计、刚性抗震设计以及局部抗震设计是现阶段我国抗震设计主要采用的几种类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增加有积极意义。 1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型 1.1 柔性抗震设计 柔性抗震设计是一种新型抗震设计类型,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结构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应用于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建筑结构施工场地的坚硬程度对柔性设计有直接影响,坚硬的土地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柔性抗震设计的作用真正发挥。因此在实际进行抗震设计以及建筑施工之前,必须对土地坚硬程度进行有效的调查与掌握,对建筑质量以及建筑抗震设计意义的发挥有保障作用。消能减震技术以及隔震层隔震技术是柔性抗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柔性抗震技术的基础部分。相关建筑结构可通过对上述技术的有效应用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带来的作用力,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进行有效保障。方向上的作用力也是地震对建筑结构带来的一种危害,为对其进行有效防止,必须在抗震设计时对消能减震技术以及隔震层隔震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该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伤害。 柔性抗震设计可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行有效提高,阻尼器结构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阻尼的非线性滞变能耗效应对建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害有效降低到最小。柔性抗震设计对建筑类型没有过多要求,因此任何结构的建筑类型都可对柔性抗震设计进行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较少整体荷载能力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还可以对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进行有效提升。柔性抗震设计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探索与努力。柔性抗震设计与建筑结构有效结合还需要长时间的考验,同时也是一项科学实验,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重要影响。 1.2 刚性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小议建筑抗震设计 [摘要] 今年“3·11”日本大地震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的地震之一,但即使在经历了如此强烈的灾害之后,我们看到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和建筑损失并不是十分严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关注。本文针对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建筑设计抗震设计 自从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就对城市建筑和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如果严格按照防震标准设计施工,大部分建筑应该能抵挡一些震级较强的地震。但经历了汶川地震后,我们看到仍然有大量没有达标的建筑物倒塌。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他们所有的建筑都具有较强的抗震功能,在结构上多采取框架钢结构及木质结构。在日本地震后的废墟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不少保留完好的建筑,倒塌后的房屋也没有太多建筑垃圾,便于震后的重建工作,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从总体上起着直接的控制主导作用。结构设计很难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修改,建筑设计定了,结构设计原则上只能是服从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

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果建筑师提供的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抗震要求,那就会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较多困难,使结构的抗震布置和设计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设计的不合理。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震害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唐山地震就有不少这样的震例。平面形状简单规则的建筑在地震中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无损。沿高度立体空间形状上的复杂和不规则在地震时都会造成震害。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易产生破坏。因此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论文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理论与实践》学习报告 题目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1级2班 学生姓名张国刚 学号 2015 年 5月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在多次地震中,建筑物也经受着重大的考验,有关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研究背景,对结构抗震理论的内容及其发展做了扼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地震区建筑结构设防与不设防,震后结果大不一样。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免地震灾害,把握好抗震设计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文章根据实践经验和对有关资料的总结,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 目录 1研究背景以及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 (4) 2建筑结构抗震的意义是什么 (4)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5) 4震害多发点 (6) 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的薄弱楼层 (6) 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 (6)

砌体填充墙的破坏较为普遍 (6) 5抗震结构设计 (6) 抗震计算中的延性保证 (7) 构造措施上的延性保证 (7) 抗震设计的依据和目标 (8) (8) (8) 6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1研究背景以及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 5·12汶川地震是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2009年6月30日云南姚安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级地震,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贵州威宁交界处发生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

建筑构造论文

关于房屋抗震问题的感想 建筑101 赵建栋 102752 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好久,这次灾难的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阴影。震后举国人民哀悼,震后灾区进入重建之中。建设者信誓旦旦用良心保证,建造质量合格的房屋。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介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的有关情况时透露,在今后的抗震设计规范当中,要把国务院关于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要求体现出来。而最新的一些抗震技术,以及什么样的房屋最抗震也不断的被提出。的确,许多抗震等级为8级的房子都被紧锣密鼓地建立起来,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可事与愿违,最来发生的7级地震中,一些抗震等级为8级的房屋却没有经受住考验。这是技术问题呢?还是标准问题?亦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房屋抗震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看看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1震害分析 历次震害表明,多层混合结构房屋受地震破坏最为严重。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一千余栋多层砖房中,倒塌率为70%-90%1。1991年的新疆柯坪地震、1993年的云南普洱地震,多层砖混房屋的破坏率达到75%2。其中,未设防的老旧建筑比经设防的新建建筑破坏严重,纵墙承重房屋比横墙或纵横墙承重房屋破坏严重,平面形状不规则的建筑物震害比简单体型的建筑物严重,节点构造不合理、纵横墙拉结不充分、整体刚度差,均为地震严重破坏的隐患。总结历次地震宏观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层砖房的破坏规律有以下特点: 1.1房屋倒塌 地震时,当结构下部、特别是底层墙体强度不足时,易造成房屋底层倒塌,从而导致房屋整体倒塌;当结构上部墙体强度不足时,易造成上部结构倒塌,并将下部结构砸坏;当结构平、立面体形复杂又处理不当,或个别部位连接不好时,易造成局部倒塌。 1.2墙体开裂 砌体结构墙体在地震作用下可以产生不同形式的裂缝。与水平地震作用方向相平行的墙体受到平面内地震剪力以及竖向重力荷载的共同作用,当该墙体内的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时,就会产生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当墙体受到与之方向垂直的水平地震剪力作用,发生平面外受弯受剪时,产生水平裂缝。 门窗洞口开得多而且大的墙体破坏严重,如窗间墙布臵不合理,墙段长度过大或过小,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 【摘要】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达8000-10000 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十亿美元。尽管如此,地震造成的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却是由建筑物的破坏所引起。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就成为一个人们很关注的问题。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是由建筑物的破坏所引起。抗震就是和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 【关键词】地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 1.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 1.1建造结构所用的材料及施工质量 这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对于材料而言,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地震对结构作用的大小几乎与结构的质量成正比。一般说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地震作用就大,震害程度就大;质量小,地震作用就小,震害就小。所以,在建筑的楼板、墙体、框架、隔断、围护墙以及屋面构件中,广泛采用多孔砖、硅酸盐砌块、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板、空心塑料板材、瓦楞铁等轻质材料,将能显著改善建筑的抗震性能。 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施工中造成的材料性能和截面几何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砂浆强度、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延性构造措施在施工中的变动等施工质量问题,对实际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1.2建筑物本身的设计 建筑物如果平面布置复杂,致使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则会加剧了地震的破坏作用,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中有不少这样的震害实例.台湾921 地震中,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结构平面不规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严重扭转效应而破坏倒塌,同时撞坏相邻建筑上部的阳台。抗震设计中,要求结构平面布置尽可能地使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相一致,以减小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扭转效应,对于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远端抗震墙或框架柱承载力的验算。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结构重心尽可能的降低,出屋面部分如屋顶的女儿墙、水箱间等,由于根部与下部结构连接薄弱,刚度突变,受鞭梢效应影响严重,在地震时容易率先破坏倾倒;另外,其地震作用通过周边的屋面结构传至下部结构,如屋面结构刚度不够时,在突出屋面结构的下部一定范围内破坏相对集中。 1.3建筑场地 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是各种各样的,其一,由于地震时的地面强烈运动,使建筑物在振动过程中,因丧失整体性或强度不足,或变形过大而破坏;其二,由于水坝倒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所造成;其三,由于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直接造成。前两种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防治,而后一种情况,单靠工程措施很难达到预防目的,或者代价昂贵。 2.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是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核心内容。只有对建筑结

建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此次毕业设计,设计的是东立一号楼施工图纸,建筑面积为8382.85㎡,底层建筑面积1089.72㎡,建筑层数:地上七层。层高:一层商服层高3.6m二层商服层高3.0m住宅3—7层层高3.0m总建筑高度21.90m。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案、进度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安全管计划、季节性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本次使用工期定额是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2000)。 关键词:施工组织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施工方案

Abstract 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 design of Dongli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s, construction area of 8382.85 square meters, the building area of 1089.72 square meters, building floors: seven floors on the ground. Storey: a business suit, storey 3.6m, two storey business clothes, 3.0m storey house, 3 - 7, high 3.0m, high building height 21.90m.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ntent including the basis for preparing projectprofiles construction deployment,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and planning,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main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plan, quality management plan, safety management plan, season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ite layout etc.. The quota for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s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period quota (2000).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quality assurance, construction scheme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论文

. . .. . . 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理论与实践》学习报告 题目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1级2班 学生国刚 学号201101020236

2015 年5月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在多次地震中,建筑物也经受着重大的考验,有关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研究背景,对结构抗震理论的容及其发展做了扼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地震区建筑结构设防与不设防,震后结果大不一样。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免地震灾害,把握好抗震设计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文章根据实践经验和对有关资料的总结,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

目录 1研究背景以及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 (4) 2建筑结构抗震的意义是什么 (4)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5) 4震害多发点 (6) 4.1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的薄弱楼层 (6) 4.2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 (6) 4.3砌体填充墙的破坏较为普遍 (6) 5抗震结构设计 (6) 5.1抗震计算中的延性保证 (7) 5.2构造措施上的延性保证 (7) 5.3抗震设计的依据和目标 (8) 5.3.1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依据 (8) 5.3.2抗震设计的目标 (8) 6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 1研究背景以及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 5·12汶川地震是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自2008年“5·12”汶川震之后,2009年6月30日安6.0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发生7.1级地震,2012年9月7日彝良、威宁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省市芦山县发生7.0级震等等。在地震中,无一例外的伴随着大量房屋倒塌以及其他建筑物被损毁的现象,不仅仅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注入日本等一些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土木工程抗震 摘要: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的发展中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在中国遭遇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将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简单论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及一些抗震措施。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 正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一般震级较大,危害很大。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而引起的。陷落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发大规模的陷落和塌陷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通常级数低,危害小。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诱发地震。大多数是人为的诱发。 一、地震及其破坏作用 众所周知,地震可分为火山地震、塌落地震、诱发地震及构造地震四种类型,但是,由于构造地震的发生概率高、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建筑抗震一般会将构造地震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构造地震亦称为“断层地震”,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构造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类型可分为: ⑴孤立型: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⑵主震-----余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地震叫余震。 ⑶双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⑷震群型: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80%以上。 地震的破坏性极大,当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会对建筑物造成极大的作用力使其破坏,地震期间导致高层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⑴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地面变形,对其上部建筑的直接危害; ⑵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基失效、对上面建筑物所造成的破坏; ⑶建筑物在地面运动激发下产生剧烈震动过程中,因结构强度不足,过大变形、连接破坏、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而破坏; 二、建筑的抗震经验 在多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人们开始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抗震或不利于抗震的经验来,这些经验可以说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础,人们是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深入探讨、研究,才形成我们今天比较完善的建筑抗震知识。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要满足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在我国的具体做法上市通过简化的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 ⑴第一阶段设计:第一步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

抗震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论文

抗震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论文 小议建筑抗震设计 [摘要] 今年“3·11”日本大地震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的地震之一,但即使在经历了如此强烈的灾害之后,我们看到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和建筑损失并不是十分严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关注。本文针对建筑抗震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建筑设计抗震设计 自从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就对城市建筑和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如果严格按照防震标准设计施工,大部分建筑应该能抵挡一些震级较强的地震。但经历了汶川地震后,我们看到仍然有大量没有达标的建筑物倒塌。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他们所有的建筑都具有较强的抗震功能,在结构上多采取框架钢结构及木质结构。在日本地震后的废墟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不少保留完好的建筑,倒塌后的房屋也没有太多建筑垃圾,便于震后的重建工作,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从总体上起着直接的控制主导作用。结构设计很难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修改,建筑设计定了,结构设计原则上只能是服从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果建筑师提供的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抗震要求,那就会给结构的抗震设计带来较多困难,使结构的抗震布置和设计受到建筑布置的限制,甚至造成设计的不合理。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震害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唐山地震就有不少这样的震例。平面形状简单规则的建筑在地震中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无损。沿高度立体空间形状上的复杂和不规则在地震时都会造成震害。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易产生破坏。因此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