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神经病诊断

18种神经病诊断
18种神经病诊断

第2节原发性震颤( Essential Tremor )

【确定ET的标准】(所有5条均有)

①检查时至少1个肢体的+2姿势性震颤(头颤必须存在)

②检查时必须有a. 至少四项操作中有+2运动性震颤;或b. 一项操作有+2运动性震颤和第二次操作有+3运动性震颤(操作包括倒水、用勺子喝水、钦水、手指鼻、画螺旋)

③如果检量时震颤存在于优势手,日常生活至少一项受干扰(吃、喝、写、用手)

④服药、酒精、震颤麻痹综合征、肌张力低下、其它基底节病、甲亢不是潜在的致病因素

⑤无心理精神因素

【极可能ET的标准】(1a或1b+2、3)

①a.同上②;b.检查时有头颤

②同上④

③无心理精神因素

【可能ET的标准】

检查时,三项操作存在+2运动性震颤

注:0~3级震颤分级

[0] 无可见震颤

[+1] 低幅震颤、间断

[+2] 中幅震颤、1 ~2cm,明显波动

[+3] 大幅、有力的震颤,>2 cm,完成操作困难

第2节帕金森氏病(Parkinson disease)

(英国帕金森氏病学会脑库)

【帕金森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第一步:诊断帕金森综合征

★行动迟缓

★至少下列之一:肌强直

静止性震颤(4~6Hz)

姿势不能(非视觉、前庭、小脑、本体感觉丧失引起的)第二步:帕金森氏病的排除标准

★反复卒中伴帕金森氏病特点的阶梯样进展病史

★反复头外伤史

★确切的脑炎史

★眼动危象

★症状初起的神经肌松剂治疗

★症状的持续缓解

★一个以上的亲属受累

★严格的单侧持征持续3个月

★核上性凝视麻痹

★小脑体征

★早期严重的自主神经系统受累

★早期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语言和行为的失常

★Babinski征

★CT示脑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对大剂量左旋多巴为阴性反应(排除吸收障碍)

★接触NPTP

第三步:帕金森氏病支持性阳性标准(需三项以上方诊断确切的帕金森氏病)

★单侧发病

★静止性震颤

★呈进展性

★持续的非对称性受累(先发病侧重)

★对左旋多巴的反应好(70~100%)

★严重的左旋多巴诱发的舞蹈病

★左旋多巴反应在5年以上

★临床病程在10年以上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 disease)

(英国帕金森氏病学会脑库)是第一次看到中译文

有几处可能有误

"症状初起的神经肌松剂"治疗应为"神经安定剂"

"严格的单侧持征持续3个月"应为"3年"

"眼动危象"在原文中有吗

NPTP应为MPTP

第3节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drome, GBS)

【诊断必备条件】

★一个肢体以上的进行性运动无力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强烈支持诊断的特征】

Ⅰ临床特征(按主次排列):

①进行性:运动无力的症状和体征发展迅速,但到4周停止;2周50%,3周80%,4周90 %;

②相对对称性;

③轻的感觉症状和体征;

④颅神经受累:面肌无力50%,多为双侧;眼外肌5%;

⑤2~4 周后开始恢复,多数病人功能恢复;

⑥出现神经症状时无发热;

⑦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要排除肺梗塞。

〖变异〗

①出现神经症状时有发热;

②严重感觉缺失伴疼痛;

③4周后仍进展;

④进展停止后无恢复或遗留永久性神经缺失;

⑤括约肌功能障碍,可出现短暂膀胱麻痹;

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小脑性共济失调、不确切的感觉平面。

Ⅱ脑脊液特征强烈支持诊断

①蛋白:1周后升高;

②细胞;10个或较少的单核细胞。

〖变异〗

①无蛋白升高(罕见);

②11~20个单核细胞;

Ⅲ电生理特征:大约80%有神经传导减慢或阻滞,速度低于正常的60%。F波反应常较好地显示神经干和神经根近端的传导速度。【怀疑诊断的特征】

①显著、持续的非对称性运动无力;

②持续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③病初就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④CSF单核细胞>50;

⑤CSF存在多核细胞;

⑥有明确的感觉平面。

【排除诊断的特征】

①六碳(hexacarbon)类药物滥用史;

②卟啉代谢异常;

③近期白喉病史;

④铅中毒;

⑤纯感觉障碍;

⑥脊髓灰质炎、肉毒中毒、癔病性麻痹、中毒性神经病。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CIDP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类型

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累及1个以上肢体

2.病期

至少2个月

3.反射

反射消失或减弱

二.电生理

4条标准至少满足3条

1.部分性传导阻滞(确定的,可能的,或可疑的;必须累及至少1条运动神经): 如时限改变<15%(部分性传导阻滞)或是时限改变>15%(可能的传导阻滞/传导分离),负峰面积或峰峰波辐值下降>20%

2.传导速度异常(必须累及至少2条运动神经): 如传导速度减慢<正常低限的8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辐>正常低限的80%;如传导速度减慢<正常低限的7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辐<正常低限的80%

3.末端潜伏期(必须累及至少2条运动神经): 如末端潜伏期延长>正常上限的12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辐>正常低限的80%;如末端潜伏期延长>正常上限的15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辐<正常低限的80%

4.F波潜伏期(必须累及至少2条运动神经): 如潜伏期缺失或延长

>正常上限的12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辐>正常低限的80%:如潜伏期延长>正常上限的150%,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辐<正常低限的80%

三.病理学

腓神经活检

明确的脱髓鞘和髓鞘再生证据:

1.强制性的:电镜(>5条纤维)或者是teased fiber分析(50 teased fibers>12%,minimun of 4 internodes each demonstroing demyelination/remyelination)证实的脱髓鞘

2.支持性的:subperineurial或神经元内水肿

单核细胞浸润

“葱皮-球茎”形成

神经束之间脱髓鞘成都明显不同

四.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

强制性的:细胞数<10/mm3 性病实验室检查阴性

支持性的:蛋白升高

注:传导阻滞和传导时间分离只对下述神经节段考虑:足踝至腓骨小头之间的腓神经,腕部至肘部之间的正中神经,腕部至肘下方的尺神经。

五.排除诊断

特发性CIDP:不应有以下疾病并存

1. SLE

2. HIV感染

3. -球蛋白病(monoclonal or biclonal gammopathy):巨球蛋白症、POMES综合征、骨硬化性骨髓瘤等。 寡克隆或双克隆

4. Castleman病

-球蛋白病 5. 性质未定的寡克隆

6. 糖尿病

7.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5节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ncy)诊断标准

(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1990)

由于脑的循环障碍引起的头重、头晕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但临床表现与CT等影像诊断方面,均未发现有提示血管性器质性脑病变的所见,且不属于TIA范畴者。

1.临床表现

(1)由于脑的循环障碍引起的各种自觉症状(头重感、头晕等)波动性消长。

(2)不出现脑的局灶体征。

(3)多数伴高血压。

(4)眼底动脉呈动脉硬化性改变。

(5)在脑灌流动脉可听到血管杂音。

2. CT所见*

未见血管性器质性脑病变

3.其他

(1)脑血管造影或颈部TCD检查等显示脑灌流动脉闭塞或狭窄改变。

(2)脑循环测定示脑血流减低。

(3)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

(4)确切地排除可以引起上述自觉症状的其他疾病。

*希望能MRI检查无血管性器质性脑病变,则诊断更为确凿。

第6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诊断标准:

1996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INDS)及国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协会(SPSP)的诊断标准:

一.可疑PSP:由三部分组成。必备条件:1.40岁以后发病,病程逐渐进展。2.垂直性向上或向下核上性凝视麻痹或出现明显的姿势不稳伴反复跌倒。3.无法用排除条件中所列疾病来解释上述临床表现。辅助条件:1.对称性运动不能或强直,近端重于远端。2.颈部体位异常,尤其是颈后仰。3.有对左旋多巴反应欠佳或无反应的帕金森征群。4.早期即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5.早期出现认知损害症状,如淡漠,抽象思维能力减弱,言语不流畅,应用或模仿行为,额叶释放症状,并至少有两个上述症状。排除条件:1.近期有脑炎病史,异己肢体综合征,皮质感觉缺损,局限性额叶或颞叶萎缩。2.与多巴胺能药物无关的幻觉和妄想,AD型皮症状质性痴呆(严重记忆缺失和失语或失认)。3.病程早期即出现明显小脑症状或无法解释的自主神经症状(明

显低血压和排尿障碍)。4.严重不对称帕金森征群如动作迟缓。5.有关脑部结构损害(如基底节或脑干梗死,脑叶萎缩)的神经放射学依据。6.必要时可用PCR排除Whipple病。

二.拟诊PSP 由三部分组成。必备条件:1.40岁以后发病。2.病程逐渐进展。 3.垂直性向上或向下核上性凝视麻痹,病程第一年内出现明显的姿势不稳伴反复跌倒。4.无法用排除条件中所列疾病来解释上述临床表现。辅助条件和排除条件与可疑PSP相同。

三.确诊PSP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病人。

多发性皮肌炎诊断标准(WHO)

主要标准:

A.典型的皮肤病变(眼睑紫红色皮疹),末梢血管扩张和手指伸侧鳞屑性红斑或四肢躯干红斑

B.肌力减退,肌压痛和硬结,动作弛缓及四肢近端明显萎缩

C.肌活检:炎性细胞浸润、水肿、肌纤维透明性变或空泡性坏死,肌纤维粗细不一,间质纤维化,肌纤维再生现象等

D.血清酶GOT、GPT、LDH、醛缩酶等超过正常值限的50%

E.肌电图显示肌炎之存在(应用皮质激素或解痉剂等则能影响阳性结果)

次要标准:

A.钙质沉着

B.吞咽困难

多发肌炎、MSA的概念已经更新,前者需要免疫组化MHCI/CD8阳

性的证据,后者则已经不太提OPCA这样的诊断,尽管在临床讨论中还常提起。MS的影像诊断诊断依据也在不断改进中。

散发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SOPCA)诊断标准:

Quinn于1994年提出,分可疑SOPCA,拟诊SOPCA,确诊SOPCA.

一.可疑SOPCA 有5个条件,必须全部具备。1.呈散发性,无家族史。

2.成年发病。

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4.可伴或不伴(轻度)PDS和(或)锥体束损害症状。

5.无痴呆,全身腱反射消失,明显的核上性向下凝视麻痹或其他明确病因。

二.拟诊SOPCA 除必须具备可疑SOPCA的诊断条件,还必须有严重的自主神经损害症状如无法解释的姿势性晕厥,阳痿,尿失禁或尿潴留,及(或)括约肌EMG异常。

三确诊SOPCA 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病人。

第9节多发性硬化

Poser(1983)MS诊断标准

1、临床确诊MS(Clinical Definite MS,CDMS)

a、病程中两次发作和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

b、病程中两次发作,一处病变的临床证据和另一部位病变亚临床证据。

2、实验室检查支持确诊MS(Laboratory-Supported Definite MS,LSDMS)

a、病程中两次发作,一个临床或亚临床病变证据,CSF OB/IgG。

b、病程中一次发作,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CSF OB/IgG。

c、病程中一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病变亚临床证据,CSF OB/IgG。

3、临床可能MS(Clinical Probable MS,CPMS)

a、病程中两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

b、病程中一次发作,两个不同部位病变临床证据。

c、病程中一次发作,一处病变临床证据和另一部位病变亚临床证据。4、实验室检查支持可能MS(Laboratory-Supported Probable MS,LSPMS)

a、病程中两次发作,CSF OB/IgG,两次发作须累及CNS不同部位,须间隔至少一个月,每次发作须持续24小时。

注:CSF OB/IgG表示CSF寡克隆区带(+)或CSF-IgG指数增高。亚临床证据指无明确临床表现,但诱发电位或MRI等影像学证据支持的病变。

MS的诊断

McDonald WI(2001年)

一、≥2次发作+ ≥2个病灶。

二、≥2次发作+ 1处病灶+ 附加之一

1、MRI证实空间病灶的弥散性;

2、有与MS一致的2个或2个以上的病灶,加上脑脊液的阳性证据;

3、等待提示另一病变的又一次临床发作。

三、1次发作+ ≥2个病灶+ 附加之一

1、MRI证实时间的弥散性;

2、有第2次的临床发作。

四、1次发作+ 1个病灶+ 附加之一

1、MRI上病灶空间的弥散性;

2、≥2个与MS一致的MRI病灶+ 脑脊液阳性证据+ MRI时间上的弥散性;

3、有第二次的临床发作。

五、多发硬化隐袭的神经进展提示

脑脊液阳性+MRI空间的弥散性,具体为:

1、≥9个T2 病灶;或者

2、≥2个脊髓病灶;或者

3、4-8个脑病灶,加上一个脊髓病灶;或者

4、异常的VEP,加上4-8个脑病灶,或少于4个脑病灶加上一个脊髓病灶,且病灶具有时间弥散性;

5、病情持续进展一年。

MS空间弥散病灶MRI的诊断标准(4条中有3条即可符合MS):

1、有一处增强的病灶或有9个长T2信号病变;

2、至少有一处幕下病灶;

3、至少有一处近皮层的病灶;

4、至少有3个脑室旁的病灶。

注意:一处脊髓病灶可替代一处脑病灶。

磁共振对于MS病灶时间弥散性的标准

1、临床发作3月或3月以上,首次扫描有增强扫描的病灶存在,足以

证实时间的弥散性,即使病灶不在起初临床事件提示的部位。如果本次没有发现增强病灶,而有以后的随访扫描发现了一个新的T2或者是增强病灶的话,就满足了时间弥散性的标准。

2、第二次扫描是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进行,显示有新的增强病灶或新T2病灶,就满足了时间弥散性的证据。

第10节世界神经病学联盟——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E1 Escorial 1994)

一、definite ALS:在延髓与2个脊髓部位(颈、胸或腰髓),3个脊髓部位上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二、probable ALS:2个或更多部位上下运动神经元体征,部位可以不同,但某些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必须在下运动神经元缺损的上部。

三、possible ALS:仅1个部位上与下运动神经元体征,或在2个或更多部位仅有上运动神经体征,或下运动神经元体征在上运动神经元体征的上部。

四、suspected ALS:至少2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第11节偏头痛诊断:[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制订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无先兆偏头痛

曾用名:普通型偏头痛,单纯型偏头痛。

描述:表现为自发的复发性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头痛的典型特征是局限于单侧的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可因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伴恶心、怕声和畏光。

诊断标准:

a.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b~d项标准。

b.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者)。

c.头痛至少具有下列特点中的两项:

(1) 局限于单侧;(2)搏动性质;(3)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4)因上楼梯或其它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

d.头痛期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 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怕声。

e.至少具有下列中的一项:

(1) 病史、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不提示症状性头痛;(2)病史和/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提示症状性头痛,但可被适当的检查排除;

(3)有症状性头痛的表现,但偏头痛首次发作与症状性头痛在时间上无明确关系。

二、有先兆偏头痛

描述:自发性的复发性头痛,表现为可明确定位于大脑皮层或脑干的神经系统症状,通常经5~20分钟逐渐发生,持续时间通常少于60分钟。头痛、恶心和/或畏光在神经系统先兆症状之后接着发生,也可有下列1小时无症状间歇期。头痛常持续4~72小时,但也可完全不出现头痛。

曾用名:典型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

诊断标准:

a.至少有两次符合b项发作。

b.至少具有下列4项特点中的3项:

(1) 有1种或多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表现为局灶性大脑皮层和/或脑干的功能障碍;(2)至少有1种先兆症状逐渐发生,持续时间超过4分钟,或者有2种以上先兆症状连续发生;(3)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如果先兆症状超过1 种,症状持续时间则相应增加;(4)头痛发生在先兆之后,间隔时间少于60分钟(头痛可以在先兆之前或与先兆症状同时发生)。

c.至少具有下列各项中的一项。

(参见无先兆偏头痛的e项)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视网膜型偏头痛

儿童周期型综合征:可能是偏头痛预兆,或与偏头痛有关

偏头痛并发症

三、鉴别诊断

主要和下列两种头痛鉴别:

紧张性头痛

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的头痛,一年内不超过180天,每次持续30分钟到7天。头痛性质为压迫感或紧箍感。轻或中度。位于两侧。不因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不伴恶心,但可有畏光和怕声(仅一项)。

慢性紧张性头痛:头痛每日在15天以上并至少持续6个月。其它特点如上述。

第12节纹状体黑质变性(SND)诊断标准

Quinn(1994)提出的SND临床诊断标准。该诊断标准把SND的诊断分成疑诊SND,拟诊SND和确诊SND三个等级。

1.疑诊SND的诊断标准

(1)成年(≥30岁)起病,呈散发性。

(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PD征,不伴痴呆、全身腱反射消失、明显的核上性向下凝视麻痹,无其他明确病因。

(3)左旋多巴治疗无效或疗效甚微。

2.拟诊SND的诊断标准

除必须具备疑诊SND的诊断条件,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1个以上。(1)严重的症状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包括体位性晕厥,无法解释的阳痿或尿失禁或尿潴留。

(2)小脑损害症状和体征。

(3)锥体束征。

(4)括约肌EMG异常。

3 确诊SND的诊断标准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

第13节痴呆的诊断标准: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ARDA)标准

怀疑标准

在发病或病程中缺乏足以解释痴呆的神经、精神及全身疾病

痴呆合并全身或脑部损害,但不能把这些损害解释为痴呆的病因

无明显病因的单项功能进行性损害

可能标准

临床检查为痴呆,并由神经心理检查确定

进行性恶化

意识状态无改变

40-90岁起病,常在60岁以后

排除了系统疾病或其它器质性脑病所致的记忆或认知障碍

很可能标准

根据痴呆综合征可作出

存在有继发性系统或脑部疾病可作出

确定标准

临床很可能,且有病理证据

支持可能诊断标准

特殊认知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如:失语、失用、失认)

损害日常生活能力及行为的改变

家族中有类似的病人

实验室检查结果:腰穿脑压正常。脑电图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如慢波增加

排除可能AD的标准

突然及卒中样起病

病程早期出现局部的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野缺损等

发病或病程早期出现癫痫或步态异常

为方便研究,可分为下列几型

家族型

早发型(发病年龄<60岁)

21号染色体三联体形

合并其他变性病,如:帕金森病等

第14节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诊断标准(Peterson 等)

(1)存在由患者自己、家属或知情人提供的记忆主诉;

(2)记忆测验成绩低于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1.5个标准差;

(3)总体认知分级量表轻度异常,即总体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GDS) 2-3级或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0.5分;

(4)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5)日常生活能力保持正常;

(6)除外痴呆或任何可以导致脑功能紊乱的躯体和精神疾患。

由于上述诊断标准所描述的认知损害特征与AD的早期或临床前阶段极其相似,因此适用于以AD早期或临床前诊断和治疗干预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美国Mayo Clinic AD 研究中心提出的轻度认知障碍(MCI )诊断标准:

(1) 病人自觉有记忆减退,或家属、医生发现病人有记忆障碍;

(2) 总体认知功能正常;

(3) 客观检查有记忆损害或有一项其他认知功能受损,记忆或认知功能受损评分低于同年龄均数1. 5~2 个标准差;

(4)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为0. 5 ;

(5) 日常生活功能正常;

第15节DSM-IV 中AD的诊断标准

1. 存在多种认知缺陷,包括记忆障碍及失语、失用、失认和执行功能障碍。

2. 渐进性起病,并有连续性的认知力减退。

3. 认知缺陷必须导致显著的社会或职业损害。

4. 这些认知缺陷并非继发于其他障碍。

5. 不存在谵妄情况。

6. 没有其他的首要障碍,能更好地解释以上的各种特点。

第16节ICD-10的Pick诊断标准

1.进行性痴呆

2.有额叶病变的特征,如:欣快、情绪反应不明显、社交能力差、失抑制、淡漠或不安

3.在记忆障碍之前常先有行为表现

4.与AD不同,其额叶特征较颞、顶叶为明显

第17节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相信各位战友在临床中常遇到,对其诊断一直较难掌握,例如,如何权衡各种可能提示为本病的证据?。本人现提供2001年发表在Neurology上的诊断标准,供临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精神疾病相关概念 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生物医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还原论,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发病机制。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人们将那些“有明确病因的”,“有组织形态改变或明确发病机制的”疾病归于器质性疾病,而将那些未能找到肯定的病因和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疾病归于功能性疾病。然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但是生物学的人,同时还是心理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中某一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功能性疾病患者遗传到的是亲代的易感素质,不但包括同种疾病的易患趋向,也包括病理心理和生理素质。 2.理化生物性因素 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例: 梅毒螺旋体如进入脑内可致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 3.素质因素 (1)心理素质:是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有 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障碍。例: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2)生理素质 4.机体的功能状态 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 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指个性,认知与价值系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2.社会因素:指政治与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常见与健康有关心理社会因素是外在的生活事件和内在的需要受挫与动机冲突。 三.精神疾病的分类(郝伟.精神病学。2001) (一)概述 必要性: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生尚未找到明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遗传与素质因素作为远因或素质性因素,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作为近因或促发因素,以及当时削弱了的功能状态或诱发因素。这是由大脑本身的复杂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两方面决定的。这决定了精神疾病分类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 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 3.周围性感觉支配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 ㈡刺激性症状: 1. 感觉过敏2。感觉过度3。感觉异 常4。疼痛

四.感觉障碍类型 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 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精神病诊断标准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I、CCMD---Ⅲ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一、症状标准: 1、反复出现的言语行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回忆,妄想心境,妄想悟性)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诡辩症;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

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主要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 A、临床分型: 1、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 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人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 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 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一、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18种神经病诊断

第1节原发性震颤( Essential Tremor ) 【确定ET的标准】(所有5条均有) ①检查时至少1个肢体的+2姿势性震颤(头颤必须存在) ②检查时必须有a. 至少四项操作中有+2运动性震颤;或b. 一项操作有+2运动性震颤 和第二次操作有+3运动性震颤(操作包括倒水、用勺子喝水、钦水、手指鼻、画螺旋) ③如果检量时震颤存在于优势手,日常生活至少一项受干扰(吃、喝、写、用手) ④服药、酒精、震颤麻痹综合征、肌张力低下、其它基底节病、甲亢不是潜在的致病因 素 ⑤无心理精神因素 【极可能ET的标准】(1a或1b+2、3) ①a.同上②;b.检查时有头颤 ②同上④ ③无心理精神因素 【可能ET的标准】 检查时,三项操作存在+2运动性震颤 注:0~3级震颤分级 [0] 无可见震颤 [+1] 低幅震颤、间断 [+2] 中幅震颤、1 ~ 2cm,明显波动 [+3] 大幅、有力的震颤,>2 cm,完成操作困难 第2节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 disease) (英国帕金森氏病学会脑库) 【帕金森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第一步:诊断帕金森综合征 ★行动迟缓 ★至少下列之一:肌强直 静止性震颤(4~6Hz) 姿势不能(非视觉、前庭、小脑、本体感觉丧失引起的) 第二步:帕金森氏病的排除标准 ★反复卒中伴帕金森氏病特点的阶梯样进展病史 ★反复头外伤史 ★确切的脑炎史 ★眼动危象 ★症状初起的神经肌松剂治疗 ★症状的持续缓解 ★一个以上的亲属受累 ★严格的单侧持征持续3个月 ★核上性凝视麻痹 ★小脑体征 ★早期严重的自主神经系统受累 ★早期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语言和行为的失常 ★Babinski征 ★CT示脑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 Clinical A pproach t o The P atient w ith P eripheral N europathy 张在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100050) ZHANG Zai-qiang 1 病理学类型 周围神经病有三种主要病理过程:轴索变性、节 段性脱髓鞘和神经元病,病理性质不同临床结局不同。 轴索变性常见于代谢、中毒、营养不良疾病和系统性疾 病,特征是易累及大直径和长束神经纤维,引起远端轴 索病或逆死性神经病。节段性脱髓鞘指髓鞘破坏, 而轴索相对完整。尽管轴索变性也见于脱髓鞘性神 经病,而继发性节段性脱髓鞘可见于轴索变性,电 生理检查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神 经元病为前角细胞或背根神经节受累。 2 临床评价 最重要的部分是精确的病史和详尽的检查,感 觉症状包括麻木、麻刺感、手足发麻、烧灼感、肢 体疼痛、踏棉感、腕和踝束带感、不稳定感。运动 症状通常为肌无力,病人感觉转动钥匙费力、系扣 困难、不能开启瓶盖。在周围神经病早期,常表现 为肢体远端无力,然而炎性神经病和卟啉病神经病 早期就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自主神经症状,特别 是体位性低血压、阳萎、膀胱扩约肌障碍、腹泻、 便秘、肢端干燥或出汗过多,提示为有髓小纤维和 无髓纤维损害。病史中要特别注意近期上呼吸道或 其他感染、酒精和药物使用、饮食、可能的工业和 环境毒素接触、家族史、系统性疾病的症状。询问 病程演变非常重要:注意是急性、亚急性或隐袭发 病;快速或缓慢进展;进展型、逐渐升级或复发缓 解型病程,对病因诊断有重要指示作用。 体征常常为肢体远端肌无力和萎缩,和感觉损 害体征(特别是以远端为主,呈手、袜套样分 布)。远端轴索病(特别是糖尿病)由于肋间神经 远端变性,可出现躯干腹侧部分感觉丧失。糖尿 病、莱姆氏病和干燥综合征可出现躯干神经病、感 觉异常和感觉丧失可呈皮节分布。一些主要累及小 纤维的疾病,如淀粉样神经病、Tangier病,一些 糖尿病性神经病,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 觉丧失,触觉保留。腱反射常常减低或消失,但在 轻症病例、小纤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与锥体束病 变同时存在病例,反射可保留正常。其他重要体征 还包括:弓形足或其他骨骼畸形、神经肥大、皮肤 损坏、关节炎、粘膜干燥、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可提示其潜在的病因, 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合适的检查,见表1。 单神经病通常由于直接压迫或嵌压,但也可为 糖尿病或血管炎神经病的首发症状,多数单神经病 一般由血管炎、麻风病、结节病和另一些疾病引 起,详细情况见表2。 3 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和神经传导检查常常被作为第一 阶段诊疗手段,根据其结果再次决定其他检查措施。 3.1 一般实验室检查(见表3) 对所有疑有周围神经病而病因又不明确者,均 应做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分析、血红蛋 白、WBC、血小板计数、ESR、快速血糖、血清 电解质、血清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电泳、血 肌酐、肝功能、胸部X线和电生理检查,如果仍未 能提供诊断信息,进一步检查应包括:甲状腺功 能、血清Vit E浓度、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冷球 蛋白、尿重金属和卟啉、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 干燥综合征抗体(SSA和SSB),莱姆病血清学、 HIV、抗GM1抗体、Schirmer试验、内窥镜和X线 放射学检查寻找隐性肿瘤(包括骨骼扫描)。 3.2 神经传导检查 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可用来确定是否存在周围神张在强(1965-),男,湖 北人,副主任医师,医学 博士。专业特点:周围神 经与肌肉疾病,神经病理 学,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 损害。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DSM-IV的介绍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从1952年起制订《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后来称之为DSM-Ⅰ。1968年制订了第二版,DSM-Ⅱ。从1974年着手制订而在1980年正式出版的DSM—Ⅲ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它有一整套临床工作用的诊断标准,对于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家说来,不论于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1987年APA又修订出版了DSM-Ⅲ-R.但是,精神医学发展迅速,这也已不能适应需要,所以从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DSM-Ⅳ的制订。 在历届主席的支持下,APA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DSM-IV制订工作组,主席为Allen Frances,副主席为H.A. Pincus,共有Nancy C. Andreasen与R.L.Spitzcr等27名成员。下设13个起草小组,每组5~12人,各负责起草一个部分。 组长分别是:焦虑性障碍,M.R.Liebowitz; 谵妄、痴呆、及遗忘,G.J.Tucker; 首次诊断于童年期的精神障碍,D.Shaffer与M.Campbell; 进食障碍,B.T.Walsh; 心境障碍,A.J.Rush; 多轴诊断,J.B.W.Williams; 人格障碍,J.Gunderson; 月经前精神障碍,J.H.Gold;

适应性障碍等,R.E.Hales; 精神分裂症,N. C. Andrcasen; 性障碍,C.W. Schmidt; 睡眠障碍,D.J.Kupfer;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A.Schuckit。 每个小组在起草前先广泛复习文献,重新分析已有的资料数据。起草后,将草稿交50 ~100位顾问专家征求意见(包括我国杨德森教授)。同时又征询了60多个有关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护理学会等)的看法;也与WHO的ICD—10制订小组交流意见、APA 又在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杂志上辟专栏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了12次现场测试,共计70余单位参加,涉及6000余病例。2年前,APA出版了一本“DSM-Ⅳ意见选择书”,广泛征求世界各国专家的看法。1993年最后定稿,1994年5月正式出版。 为了提供我国精神卫生上作者学习参考,我们把DSM一Ⅳ主要类别的诊断标准译成中文,作为本刊的增刊,最后还附上“鉴别诊断”(Dicision Tree),供实际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原书序言中,关于什么叫精神障碍,有一段相当详尽精辟的定义,现附译后:“精神障碍是发生于某人的临床上明显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Distress)(例如,令人痛苦的症状)或功能不良(disability)(即,在某一个或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者伴有明显较多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而且,这种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不是对于某一事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2013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神经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年,卷(期):2013,46(11) 参考文献(17条) 1.Callaghan BC;Cheng HT;Stables CL Diabetic neuropathy: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urrent treatments 2012 2.Tesfaye S;Boulton AJ;Dyck PJ Diabetic neuropathies:update on definitions,diagnostic criteria,estimation of severity,and treatments[外文期刊] 2010(10) 3.Boulton AJ;Vinik AI;Arezzo JC Diabetic neuropathies: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05 4.崔丽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7) 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3 2013(Suppl 1) 6.England JD;Gronseth GS;Franklin G Distal symmetrical polyneuropathy:definition for clinical research 2005 7.Hilz MJ;Dütsch M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autonomic function 2006 8.England JD;Gronseth GS;Franklin G Practice Parameter:evaluation of 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role of laboratory and genetic testing (an evidence-based review).Repor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muscular and 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and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9 9.England JD;Gronseth GS;Franklin G Practice Parameter:evaluation of 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role of autonomic testing,nerve biopsy,and skin biopsy (an evidence-based review).Repor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muscular and 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and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9 10.贾志荣;王洪霞;石昕定量温度觉阈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10) 11.Dyck PJ;Windebank AJ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lumbosacral radiculoplexus neuropathies:new insights into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2002 12.Garber AJ;Handelsman Y;Einhorn D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diabetes in the continuum of hyperglycemia:When do the risks of diabetes begin?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2008 13.Bril V Treatments for diabetic neuropathy 2012(Suppl 2) 14.Zilliox L;Russell JW Treatment of diabetic sensory polyneuropathy 2011 15.Bril V;England J;Franklin GM Evidence-based guideline:Treat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repor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muscular and 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and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11 1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11) 17.Handelsman Y;Mechanick JI;Blonde 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Medical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for developing a diabetes mellitus comprehensive care plan 2011(Suppl 2) 引证文献(1条) 1.田丽.程焱.张哲成.刘娜.朱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运动神经纤维的单纤维传导检测[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3) 引用本文格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2、12对脑神经中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是(),()。 3、诊断先天性动脉瘤和动脉畸形的“金标准”是()。 4、一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发生癫痫,则两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区域出血,则两眼凝视病灶()侧。 5、脊髓型感觉障碍中侧索型表现为()缺失()保存。 6、豆状核由( ) 和( )两部分组成。 7、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8、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9、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

A、障碍的程度 B、有无感觉异常 C、障碍的部位 D、有无疼痛 2、双眼颞侧偏盲的损伤部位() A、视神经 B、视交叉外侧 C、视交叉 D、视束 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是()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是()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是()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和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是()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 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C2-3 B、T10-12 C、L2-4 D、L5-S1 12、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测手段是() A、DSA B、MRI C、CT D、CTA 13、男性,26岁。半个月前曾腹泻二天。前天下午发觉双下肢乏力,昨天开始步行困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DSPN)和自主神经病最为常见。早期识别和治疗DPN,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寻找周围神经受累的证据是诊断DPN的第一步。 (一)病史 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为DPN的常见主诉。临床医生应详细追问感觉异常的性质、分布范围和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明确感觉障碍是否符合周围神经分布以及肢体疼痛是否符合神经痛的特点。应注意询问是否有排汗异常、腹泻、便秘、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从而了解有无自主神经受累。糖尿病患者出现肢体肌肉无力和萎缩通常相对较晚。 (二)体格检查 1.感觉检查:应仔细检查患者有无振动觉、痛觉、触压觉、温度觉减退以及痛觉过敏,DPN的感觉障碍通常以下肢远端更为明显,严重者可有感觉共济失调。 2.运动检查: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的无力和萎缩,但通常出现较晚。

3.腱反射检查:通常可出现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尤以跟腱反射为著,是诊断DPN的主要体征之一。 4.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注意有无足部皮肤发凉、干燥以及变薄、溃疡,注意患者卧位和立位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等。 (三)注意事项 1.应重视下肢的感觉障碍和腱反射检查。 2.询问患者有无偏食、饮酒史、药物或毒物接触史以及家族史等,从而有助于对病因进行鉴别。 3.中枢神经系统感觉通路病变、功能性疾病或内外科相关疾病也可有感觉异常或某些自主神经症状(如性功能障碍、便秘、排尿困难等),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鉴别DPN与其他疾病的关键。 二、辅助检查 (一)生化检查 1.血糖相关检查:对于周围神经病患者,应常规进行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明确患者有无糖尿病。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可选择不同的化验检查进行鉴别,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筛查、免疫指标、免疫固定电泳、甲状腺功能、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等,必要时可进行毒物筛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确认周围神经病变,并辅助判断其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发现其亚临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 (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 (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神经病学(第7版)

脑电图: 1特殊电极 (1)蝶骨电极:将小锈钢针灸针作为电极,在耳屏切迹前1.5?3.0cm,颧弓中点下方2cm垂直刺入4~5?n进行记录。该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可明显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2)鼻咽电极:主要用于检测额叶底部和颞叶前内侧的病变,但因易受呼吸和吞咽动作影响,而且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3)深部电极:将电极插人颞叶内侧的海马及杏仁核等较深部位进行记录。主要用于癫痫的术前定位,属非常规的检测方法,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 脑电图的描记 (1)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脑电阌的描记要在安静、闭眼、觉醒或睡眠状态下进行记录’房间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常采用诱发试验提高脑电图的阳性率。常用的诱发方法及临床意义如下: ⑴睁闭眼诱发试验:主要用于了解a波对光反应的情况,方便易行,是常规的诱导方法。其操作为在描记中嘱受检者睁眼,持续5秒后再令其安静闭眼,间隔5~10秒后再重复,一般连续做2?3次。睁眼后a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强为正常反应c (1)过度换气:其原理足让患者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引起短暂性呼吸性碱中毒’使常规检测中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频率一般为20?25次/分,持续时间通常为 8分钟,检査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如头痛及肢端麻木等,一旦EEG上出现痫性放电最好停止过度换气,以免临床上出现癫痫发作。儿童过度换气时出现对称性慢波可为正常反应,成人则应视为异常:过度换气时出现痫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应均应被视为异常。 (2)闪光刺激:方法是将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20~30cm处,刺激光源给予不同频率的间断闪光剌激,每种频率刺激10~20秒,间歇10-15秒后更换刺激频率,观察脑波有无变化。闪光刺激是EEG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性癫痫具有軍要价值。 ⑷睡眠诱发试验:通过自然或药物引起睡眠诱发脑电图异常。主要用于清醒时脑电阁正常的癫痫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半数以上的癫痫发作与睡眠有关,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发作,因此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检查的阳性率,尤其对夜间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更适用:睡眠EKG记彔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 (5)其他:包括药物诱发等,常用的致痫药物有戊四氮和贝美格等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匕已经很少应用。 (2)正常EEG ⑴正常成人E EG:在请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为8-13H z的α节律, 波幅为20?100uV,主要分布在枕部和顶部;β活动的频率为14~25Hz,波幅为5~20 uV,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部分正常人在大脑半球前部可见少量4?7Hz的θ波;频率在4Hz以下称为δ波,清醒状态下的正常人几乎没有该节律波,但入睡可出现,而且由浅入深逐渐增多。频率为8Hz以下的脑电波称为慢波。 (2)儿童EE G:与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少于8Hz)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逐渐减少,而a波(8-13Hz)逐渐增多,14?18岁接近于成人脑电波 ⑶睡眠E E G:根据眼球运动可分为: (1)非快速眼动相(non-mpid eye irmvRtnetil.,NKKM):①第1期(困倦期),1清醒状态向睡眠期过渡阶段,a 律逐渐消失,被低波幅的慢波取代,在顶部出现短暂的高波幅双侧对称的负相波称为“V ”波;②第2期(浅睡期),在低波幅脑电波的基础上出现睡眠纺锤波(12-14Hz );③第3、4期(深睡期),笫3期作睡眠纺纺锤波的基础上出现高波幅慢波(δ波),但其比例在50%以下;第4期睡眠纺锤波逐渐减少至消失,δ波的比例达50%以上= 2)快速眼.动相(ftipid (.'ye ..itinv.eme.nl,KEMh从NREM第4期的高振幅.δ波为主的脑电图. 变为以低波幅δ波与间歇出现的 低波幅a波为主的混合频率脑电图,其a波比清醒时慢1-2Hz,混有少量快波。 (3)常见的异常EEG (1)弥漫性曼波:活动为弥漫性慢波.是常见的异常表现,无特异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脑损伤、缺血性脑病、脑膜炎、中 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性脑病等。 (2)局灶性慢波;是局部实质功能障碍所致。见于局灶性癫痫、单纯疱瘘脑炎、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等。 (3)三相波:迎常为中至高振幅,频率幅为l.3~2.6Hz的负一正一负或正一负一正波。主要见于CreMtzfpldt-Jakoh病I:€JD)JJ 丨:性脑病和其他匣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 ⑷癫痫样放屯

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

思路与方法 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 Thinking of Clinical Diagnosis on N euromuscular Disorder 杨晓军1,邝卫红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7;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7) [摘要] 从临床检查的角度阐述了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如定位诊断、肌电图、病理切片、生化检查、基因检测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临床诊断;思路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ounded the thinking of clinical diagnosis on neuromuscular disorder from the clinical check,such as the position diagnosis,electromyography,pathological section,biochemical check,gene detect,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2 cal diagnosis. [K ey words] Neuromuscular disorder;Clinical diagnosis;Thinking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47(2004)07-060-04 神经肌肉疾病包括神经源性肌病和肌源性肌病。神经源性肌病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病损,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可为炎症、外伤、肿瘤、中毒、变性、压迫的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病变。肌源性肌病主要指在运动终板内和周围肌肉纤维或肌肉结缔组织内因解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多类疾病,而非神经系统内的病变。虽然病变累及部位与性质不同,但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严重残疾。由于本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电生理、病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故诊断难度较大。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外乎肌无力、肌强直、肌肉萎缩、肌肉假性肥大及肌肉疼痛等,而某些神经源性疾病中,也可出现上述相似的症状,导致诊断发生困难。因此,鉴别神经源性肌病和肌源性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治水平,现从临床检查的角度来探讨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思路。 1 定位诊断 肌肉组织不属于神经系统,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不可缺少的效应器官之一,但是,每一肌肉的收缩,又是直接通过运动神经的支配而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来鉴别是否为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以此来鉴别神经源性肌病和肌源性肌病。 定位诊断就是利用患者现有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推断或假设患者的病变部位;然后,根据医学专业知识讨论假设的病变部位的性质和应该出现的临床表现;最后,将应该出现的临床表现与患者现有的临床表现相比较,如果两者相一致,则初步诊断成立;如果不一致,则可进一步搜集资料或推翻假设。此法的特点是:(1)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利于临床诊断思维的建立;(2)较易取得有关辅助检查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或初步诊断。 进行定位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病史中所提供的首发症状往往提示病变的始发部位,对定性也有帮助;(2)定位时要注意首先明确病变为单一病灶、多病灶或弥漫性病变。局灶性病变仅累及神经系统的一个局限部位,如桡神经麻痹、急性脊髓炎等。多发性病变累及神经系统两个以上的部位,如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等。弥漫性病变通常指对称地侵犯两侧周围神经或脑的病变,如急性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