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6.1设计表现图教程文件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6.1设计表现图教程文件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6.1设计表现图教程文件

抚宁六中教案通用技术学科

授课时间:2013 年12 月8 日备课人:王芳

课题第6 章第1 节设计表现图课时共1 课时本节第1 课时选用教材必修1 知识模块设计图样的绘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能通过绘制简单的草图来表达技术设计的意图。

过程

与方法

(1)能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语言的分析过程,懂得各种技术语言的特点。

(2)能在实际技术活动当中用不同的技术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领略不同技术语言的表达、交流特点,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2)通过草图的绘制,提高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点掌握技术语言的含义、种类和用途,掌握绘草图的技巧。

难点掌握绘草图的技巧,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关键领略不同技术语言的表达、交流特点,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

及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授法、绘图法、图表解说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技术语言的图

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教师:语言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的工具,但在技术活动中我们怎样把自己的设计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技术的语言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技术语言,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手机的使用说明书等都是技术语言。技术活动多种多样,小到钢笔、铅笔的制造,大到飞机、火箭的制造,这使得技术语言也具备了多样性。

(二)技术语言的概念

教师:什么是技术语言?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许多技术语言,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们是技术语言,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工厂生产汽车的设计图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接触到哪些技术语言?(三)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

教师:技术语言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图样、图表、模型、符号、声音等,不同的技术语言往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范围,具有不同的功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常见的技术语言及其应用。

1.口头语言: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是面对面

的交谈,直接说出自己想法,口头语言是技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技术语言。

请你在自己的文具中任选一样,再用口头语言对它的特征进行描述?(学生回答)

2.符号标志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许多交通标志和管理标志,他们都表示特殊的含义,让我们生活更便利和安全。(展示图片)

教师:你认识下面这些常见符号么?

3.图样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技术图样(课件展示)

(1)机械加工图(2)建筑施工图(3)电子电路图(4)网络布线图

教师问:图样这种技术语言有什么特点,适用于说明哪些技术活动?

教师:技术图样是采取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语言。它能够克服普通语言的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规范的制图使设计表达更具直观性、效率性、准确性和永久性。在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陈述时,使用技术图样比较合适。

4.图表

教师:在我们购买电脑时,常会见到这样一些表格(电脑配置表展示),这些表格为我们呈现了这台电脑的特征。在技术活动中,我们常用一些表格、草图、效果图等表现设计想法,这是用常用的技术语言。图表常用来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常见的有零件规格图、柱形图表、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课件展示)

问:图表这种技术语言有什么特点,适用于说明哪些技术活动?

教师:图表是很常见的设计交流语言,它主要包括相关的表格、草图、效果图等。在设计讨论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通过一些图表来表达我们的设计观点,通过草图、效果图等呈现设计的构思方案并激发灵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图表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5.模型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的模型,例如车模、房模、航模等(图片实物展示)

教师问: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哪些技术活动?大型的建筑、舰艇、火箭、汽车等。

6.肢体语言

教师:我们在马路上常常看到交通警察用打手势的方式指挥交通,这种肢体语言也是一种技术语言。(展示图片)例如军事上也有用旗语传递消息的方法,在足球或篮球等体育比赛中,裁判用手势判罚运动员。

7.声音

教师:声音也是一种技术语言,如号音、汽笛、喇叭等在表达某些特殊信息时发出的声音,如摩尔斯电码(播放给学生听)。

摩尔斯电码

课外知识扩充:电报通信的语言是由电码符号组成的。电报通信最早是由美国的摩尔斯在1844年发明的,所以电码符号也被叫做摩尔斯电码(Morse code)。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的”(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答─”(Da)。由于各国文字不同,电码符号也不尽相同,比如中国、日本及俄国都有代表本国文字的电码符号。

教师:技术语言的种类还有很多,如书面文字语言、网络语言、程序语言、计算机演示等。

(四)技术语言的特点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技术语言,如图样、图表、模型、符号、肢体语言、声音、计算机语言、口头语言等,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言简意赅是技术语言的一大特征,如技术产品的说明书就十分简明扼要。通俗直观是技术语言的又一特征。例如,在交通管理中,通过简明的交通标志就能体现管理意图,保证交通的顺畅和安全。又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份工程图样来了解一个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信息,而无须使用过多的文字叙述。所以,技术语言的特点:

1.简单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2.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3.规范、统一。

(五)草图的绘制草图的分类:(根据PPT讲解一下知识点)

草图也叫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根据所处的设计阶段的不同,草图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一、构思草图

是对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的记录,它以具体图形的形式记录和描绘设计者头脑中的诸多想法。

(构思草图设计绘制方法)徒手画线和网格法绘图及基本图形的画法

(1)播放徒手绘图的要领:

第一步:掌握正确握笔姿势。以拇指和食指抓握并使笔与纸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同时要手臂带动整个手在纸面上自由地移动,而不仅是移动手指。

第二步:徒手划线。使用铅笔在纸上试着进行徒手自由划线的练习,如做水平的、垂直的和45度角的平行线。划线时要保持均匀的力度和手的运用速度。

(学生活动):

在纸上练习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水平线,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竖直线,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与水平成45度的斜线。

(教师指导):速度与力度均匀,线要直,一次完成一条线。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坐姿握笔姿势、布局等行为规范指导

二、设计草图

经过设计者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它是一种正式的草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2020年编辑)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技术的价值”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其中包括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技术与人体现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价值。 技术与社会体现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涵和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价值。 技术与自然体现技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 教学重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较陌生,难于理解。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和技术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技术,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需求。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技术的价值所在。 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分配:2课时 (七)教学流程: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复习资料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题库一 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一点透视最早的发现者是( D ) A. 柯布西埃 B. 皮拉内西 C. 米开朗琪罗 D. 莱昂纳多·达·芬奇 2. 17世纪的( C)建筑时期,图像的表现偏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典雅与和谐,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度奢华的状态。 C. 巴洛克和洛可可 3. 公元1世纪罗马工程师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在《建筑十书》中将(B )概括为透视方法的一种,与()()共同构成了制图的三大表现方法。 B. 布景法、平面图、立面图 4. 手绘表达图像可分为( D ) D. 直观性图像表达、思维性图像表达、交流性图像表达 5. 隋唐时期的图像作品如敦煌壁画中延续了( A ) A. 斜面平行法 6. 直观表达图像三大类型主要分为(C ) C. 平面图、透视图、轴测图 7.包豪斯反对的是( B ) B. 反对艺术学院古老的教育体制 8.在餐饮空间的表现中,视点的经验高度为( A )左右,低于人的一般视点高度,这样是为了便于刻画天花板及立面的设计而减少因重复刻画样式统一的桌椅而带来的麻烦。 A. 1.2米 9.( C )透视学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A. 公元13世纪 B. 公元17世纪 C. 公元15世纪 D. 公元19世纪 10.景观表现中透视点大多高于人的一般视点高度,以( B )为宜,因为此种透视点能充分地反映景观中各种景物前后之间的关系,但又不是十分脱离人的习惯视点。 A.1.5至2.0米 B. 2.0至2.5米 C.2.5至3.5米 D.4.5至5.5米 11.宋代( A )是由官方颁布的一套适用于估算工程用料的预算定额标准,浓缩了中国木构架建筑营造的高超技巧,体现了唐宋以来经济高度发展对建筑营造工程的深度影响。 A.《营造法式》 B.《元祐法式》 C.《万有文库》 D.《法式》12.( B )盛行于16世纪晚期,装饰风格繁琐奢华,画面中的物品从材质到光影都追求真实,体现了上等阶层奢侈浮华的生活状态。 A.巴洛克风格 B.维多利亚风格 C.洛可可风格 D.荷兰风格派 13.思维性图像表达的作用包括( A ) A.模拟、编辑、图解 14.真正科学严谨的透视法则的出现是在( B )时期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西方的美学思考是建立在“本于物”的基础之上。(√) 2.麦克笔适用于表现自然一些的材料,如石材、砖、木材等等。(×) 3.作为一名立志于建筑表现的设计师而言,养成一种对周围城市环境有意识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是必需的。(×) 4.住宅类建筑多形体现代,科技感较强,适合在晴朗、阳光灿烂的都市环境中。(×) 5.建筑的手绘表现技法注重的并不是逼真的细节,而是整体氛围的感染力。(√) 6.手绘所表达的图像是客观景象与作者心中所想的结合体。(√) 7.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中世纪法国歌特时期悄然出现。(×) 8.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正面平行法”的应用。(× 9.中国的美学思考从“本于心”出发,强调通过作品体现创作者的心境和对环境的感受。(√) 10.铅笔和彩色铅笔适用于表现自然一些的材料,如石材、砖、木材等等。(√) 11.办公类建筑形体浑厚,气质沉稳、大气,表现时可以选择大雨滂沱、深秋的黄昏、雨后初晴等较为特别的天气。(×) 12.感官无法思考,理解无法看到,只有两者联合才能产生知识。(√) 13.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中世纪法国歌特时期悄然出现。(×) 14.设计表达“作为图像”可以分为:直观性图像表达、思维性图像表达、交流性图像表达。(√) 15.表现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之后的图像化。(√) 16.西方的美学思考是建立在“本于心”的基础之上。(×) 17.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时期悄然出现。(√) 18.铅笔作为表现力最丰富的工具适用于多种材料的质感表现。(√) 19.表现图是一种在纸面上表现三位乃至四维空间的图像。(√) 20.感官无法思考,理解无法看到,因此二者是独立存在的。(×) 21.设计师要面对设计图像的可控性和实体的不可控因素。(√)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作品:桥模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 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 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 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一一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使桥面各 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固性的想法)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 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流水的阻力 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 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发,由联想法,

左视图 吴 陈 決 極 俯视图 四?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所需工具:木锯,铅笔,钢尺,锤子,锉刀。 所需材料:木条,钉子若干,钓鱼用的塑料线大约 制作步骤: 1. 画出设计图,并绘制三视图; 2. 根据设计图,确定各部分选材及其所需加工工具; 3. 在木条上画出需要加工的部位; 4. 利用工具进行加工,并用锉刀磨平加工部位,使衔接部位更紧密 5. 按设计图用钉子进行拼接或加固; 6. 审查,完成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 X 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 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 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 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设计要求: 1. 考虑实际,针对实际中稳固性的增加; 2. 现实中的实用性。 3. 节约材料 4. 美观 设计图样的绘制 桥模设计图 5m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精品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题目: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教材从技术试验的定义分析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技术试验的方法,阐述了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范例。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试验是人们为了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对所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检验的一种实践活动。技术试验在技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技术创造的重要手段,是为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科学资料和各种数据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保证,所以本节课在全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后学习这一节的。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了技术试验以后,学会一种技术探究的好方法,从而为第三单元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的学习作好铺垫。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了解几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认识一些常见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技术试验,会写简单的技术试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选择正确的技术试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试验中的失败问题。 五、教学资源:纸张、钩码、支撑架等试验用品,赵州桥、九江长江大桥、悉尼港湾大桥等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效果图表现技法教案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明 课程名称效果图表现技法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学时及学分60学时,3.5学分 授课班级艺术091、092 使用教材《环境艺术设计与表现技法》系(院、部) 人文科学系 教研室(实验室) 环境艺术教研室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1一、课题: 第一章、设计表现技法概述 1、设计表现技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设计表现技法的发展过程 3、设计表现技法对设计师的要求 二、课型: 理论讲授(2课时) 三、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了解效果图的概念。了解效果图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对效果图的宏观认识。并使学生熟悉效果图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到要想画好一张设计效果表现图,除具备和掌握透视制图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以外,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水平,特别需要重视对技法表现的学习和训练。 四、重点、难点: (1)重点:1、了解设计表现技法的发展过程;2、熟悉环境艺术效果图的表现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2)难点:使学生掌握设计表现技法的特点,认识到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课堂讨论 六、参考资料: [1]、施徐华.设计表现教程——环境艺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郑曙阳.环境艺术设计与表现技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钟训正.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史进、白晓曼.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七、作业:课后复习设计表现技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演变情况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100分钟) 1、复习: 2、导入课题(10分钟): 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学习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效果图的表现对设计师有哪些基本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3、教学内容(80分钟): 第一章、设计表现技法概述 1、设计表现技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设计表现技法是指可以通过图像(图形)来表现设计思想和设计概念的视觉传递技术。设计表现图不同于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图纸,它能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地表达设计意图、设计构思,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但不等于说仅会绘画,就能完全掌握室内设计的表现技法 2、设计表现技法的发展过程(20分钟): ①18世纪晚期“设计绘图”设计理念将透视方法加入到建筑设计表象中; ②“设计绘图”最早在德国被广泛运用; ③19世纪末,美国建筑业的发展专业内的分工明细化,分工明确,涌现出一批专业表现图画家。 3、设计表现技法在国内的发展情况(30分钟): ①北宋的透视表现图——界画; ②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铅笔淡彩; ③20世纪70年代末,水粉表现;

高二通用技术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教案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二通用技术《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教案【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从标题和安排顺序看,是为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绘制设计图样服务的。但是,从整个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十分重要的平台。基于上述认识,我把本章内容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技术语言、投影知识和三视图的绘制、轴测图简介和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工程图样及绘图标准。 轴测图也是常用的工程图样之一,主要用于草图的绘制、产品说明书并有助于对三视图的识读和理解。因此,也是本章主要内容之一。但在要求上可以稍低一些。鉴于高一数学中有关于“轴二测”的内容,因此把正等轴测图作为重点内容。这一节,既是对全章核心内容“设计图样”的铺垫,由于技术语言的概念也是技术活动中应该知道的常识。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1.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2.草图的绘制;3.透视效果图的识度、4.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在逻辑上四部分内容相关性很强,四部分内容均为重点内容,它们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各有优势。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四部分内容结构合理,系统性强,设计的交流符合学生的设计理念的建构。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与制图课、立体几何有联系,学生在初中数学课中已接

触过三视图的概念,但经了解,大部分学生已对此没有印象。因此,教学中既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又不能对此估计过高,对主要的内容,应从基本概念入手,不要跳跃。 由于前面几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叙述性的,多为常识性的内容,需要理解的较少,在本章的教学中,还应适当加入课堂练习和作业。 由于工程图纸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必须符合共同的标准,因此,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实际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标准的习惯。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认识工程图样的价值、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了解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初步培养按标准绘制工程图样的良好习惯等。技术语言的应用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节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要注重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对于知识的整理,素材的补充、知识结构的建构与分析是必要的,将设计的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不能过分注重数学技能的教学,要突出技术性,重在设计交流。 3)创设理想的交流环境,采用多种交流形式:个别交流、小组交流、网上交流。培养学生的技术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4)本节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5)在图样绘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设计过程、设计原则、设计评价、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的比较与权衡几部分内容属于设计的理论知识准备,这节课,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亲身经历,识图、绘图将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借助专业的技术语言实现设计构思,达到知识的升华。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在前几节教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设计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理念,这节课,展开体验环节、学生互动、教师的分析概括、资料的补充说明、知识结构

如何进行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工作

当前,技术课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技术已经同科学、数学等科目一起成为引领世界变化和发展的核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为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和高水平的生活保证,使人人都具有相应的技术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和基础教育的职责,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作为重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成分,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用技术是现在普通高中教学课程中新增设一门学科,当前由于对这门功课的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教学设备配置、资源设施以及教学都比较缺乏的形势下,更要加强通用技术的教学。教师在组织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时,要加强注意情景的设置,将技术的学习和设计融会贯通。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技术实验的指导教学。 通过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技术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大变革,技术无处不在;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技术,用更科学的方式来应用技术,真确看待社会、生产、生活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亲身体验技术、走进技术,将技术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摸索着进步,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1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基本性问题:由于对技术的方法和思想等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技术课程的学习步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一门讲授性质的课程。而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了解技术的人文环境,进行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等,都是必须在具体的技术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的。因而,要在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时代性,要保持课程内容与当代文化和先进技术的联系性,反映当前的国情。比如一些反映前沿社会动态的,制作一些简易的机器人;反映当前先进技术文化的,虚拟现实、现代农业等等。保持学生的技术学习同时代的脚步相一致。 由于技术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与其他学科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中以科学课程与技术课程的联系最密切。科学在于发现,技术在于保护,技术的进步以科学的发展为理论支持,同时,技术得到发展又为科学的进步提供依据。因而,在进行技术课程的设计时,要加强与数学、艺术和科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加强对知识重构和综合学习。加强处理好技术课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当前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学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课程的安排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而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本在于技术的日新月异。因而,加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改革尤为重要,这是顺应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要求:①要保证国家课程属性的技术课程在各个地区有效地实施下去,这就需要立足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富有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②科学理解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国家课程属性,要以全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为原则,与当地课程中的技术课程统筹规划,统一计划。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注意把握技术课程的难度,让学生能普遍适应。例如对信息技术部分的基础坚持以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工具为标准,考虑高中学生的经验背景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并适应技术课程,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打好良好基础、把视野放得更宽。让学生适应技术教育课程,对课程的设计难度要保持适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基础欠缺的学生赶得上来,适应对技术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让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对知识有更充分的理解,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识,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不断地挑战自我,学习能力日益提高,精益求精。④增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开放度,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让学校自由选择制作材料,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2全面理解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在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应用中,全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课程是核心要素,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所在。有助于我们理解课程设计,明确课程任务,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进行课程评价。 2.1对技术的解释、改进、运用和判断 学习技术课程知识,对内容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实践能力很重要,也是我们以前所注重加强的。但这也只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领悟技术的本质,还必须要有理论知识做坚强后盾,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再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决策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这是技术课程的发展要求。 2.2培养想象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想象能力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和积累财富,不仅可以让学生 如何进行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工作 汪正华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面向所有普通高中生的基础性学科,重在提高学生在技术上面的素养,促进学生富有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为将来步入社会早作准备,打下基础。本文分析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全面把握和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目标,讨论该如何将这门学科的教学开展好,加强学生的技术技能。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0.09.127 - -162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附件2 201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6.1技术表现图(2)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6.1技术表现图(2)教学设计 一、设计表现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课程标准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要求:在设计过程和设计完成后,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 2 本节共分为两课时,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技术语言及其种类和几种常见的技术语言(设计表现图类)的特征、种类,以及技术语言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及三种设计表现图: 设计表现图内容 草图1草图的基本画法 2草图绘制的一般步骤 3 所处不同设计阶段草图 的分类 效果图不同效果图的识读 正等轴测图绘制方法 3 本节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保证。”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经历了第三章对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的体验后,详细地介绍了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的各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对不同技术语言的理解使用。本节内容对第六章内容形成了知识铺垫,学完这一节后,学生会很顺利地进入第二节技术图样的学习而不会感到突然和无所适从。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生活常见的一些技术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不够明确这些内容就是技术语言,因此只需要教师引导配合大量案例结合学生讨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美术课使大部分学生对常见物体的形体都能够作流畅而简单的描绘,但是对按设计在头脑中想象的形体进行表达还欠缺规范性,需要教师的示范引领以及学生在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多次动手体会。 学生在高一《立体几何》中曾学习过斜二测图的画法,对平面几何图形水平放置后的画法基本能够掌握,简单的几何体也可以以立体图的形式表达清楚。但是学生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从未接触过,因此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在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 掌握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能够规范地绘制出台灯的草图。 3 能识读效果图。 4 学习并掌握平面结构形体正等轴测图与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照相机说明书,了解技术语言的应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用草图与用正等轴测图来表达自己设计方案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两种技术语言,为今后与他人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技术交流打好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到技术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草图的绘制、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筷子的改造设计方案 问题来源: 筷子是中国人传统的餐具,生活中谁也离不开它,随着生活节奏的 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常会在饭店就餐, 而筷子的卫生却令人担忧, 据 统计,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就餐就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许多饭店消毒工作做的不好,甚至不做,因而我想对筷子进行改造。 问题的价值:为了降低成本, 只在筷子的头上进行改造, 筷子头采用环保的木质 材料,经过多方调查,成本在商家的可接受范围内,且简单操作易行。 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 节约商家的人工成本,简单操作易行, 也给食客带来良好的加餐心情, 能为商家 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不利条件:筷子头采用一次性的木质材料,浪费,不环保。 调查问卷 大家好! 我是高一 7 班的一名学生。为了大家的健康,要对筷子进行合理的改造,想征求大家 的意见。特列出以下各题,请您在认可的方案后面打V 。 1、 筷子的材料 木质 ( ) 合金( ) 竹子( ) 其他( ) 2、 筷子的重量 3 、 50 克( ) 100 筷子的价格 克( ) 150 克( ) 150 克以上( ) 4 、 5 元( ) 10 筷子头的价格 元( ) 15 元( ) 15 元以上( ) 5 、 0.5 元( ) 1 筷子 头的材质 元( ) 1.5 元( ) 1.5 元以上( ) 5 、 木质 ( ) 其他特殊的要求: 合金( ) 竹子( ) 其他( ) 设计分析 民以食为天, 筷子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中所独有的一项, 吃进嘴里的东西容不得丝毫的 大意, 但节约能源也不能忽视, 因为我们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在筷子头的选择上要 想好什么样的材料, 因为它是一次性的, 需要更换。 如果用一次性木质的筷子头对人体安全 比较好, 但不够环保, 如果选用其他的材质来做一次性的筷子头, 该选用哪种既对人体无伤 害、成本低又环保呢? 方案构思 上面的筷子保持原有的样子, 但材质一定要好, 在筷子与头的交界处用合金做一个套子, (因 为合金不易变形) 。使用时只是更换筷子头,更换筷子头的时候只要把筷子头套入这个合金 的套子中, 拧几圈就行, 已不松动, 能方便食客就餐就好。 筷子头目前建议使用价格低廉的, 容易生长的木质,如:梧桐树、杨树等作为材料,千万不要在筷子头上刷任何涂料,且筷子 头一定要密封好,以防外界灰尘细菌污染。

最新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精编版

2020年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精编版

新课标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将技术的性质与技术设计联系起来,是由技术向设计过渡的小节。这节内容对本册教科书涉及的设计进行了界定,有选择性地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设计的重要知识进行介绍。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内容。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的同时,感受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过程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2.教材重点: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产生了一些设计的观念,但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不了解。而高一年级的学生较初中时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也在发展起来,为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接触到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些有关的生活经验,但难以领会设计的丰富内涵。因此,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了解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3.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展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技术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理解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以及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感受设计的重要性,领会技术与设计的辨证关系。 2通过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领会设计的丰富内涵。 3 师生总结讨论的得出结论,通过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真正领会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4.教学时间:1课时。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两篇范文

技术设计是根据已经得到批准的初步设计而编制的更精确、更完备、更具体的文件和图纸。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一 拉罐台灯 制作材料: 易拉罐空罐2个、小开关1个、5V电珠1只、电线、百得胶或502胶水、焊锡、电池。 制作方法: 1、把两个易拉罐分别剪下底座其中一个四周须留出10毫米的边。 2、将一个不留边料的底座在中心处开一个直径5毫米的圆孔,再在离圆孔10毫米处开一个4×7(毫米)的开关安装孔,接着在底座的周边剪出四个等距离的销舌。再将另一个有置之度外工座的周边剪成三点波型灯脚,然后将底座凸起部队发按照另一个底座上销舌的相廉洁奉公闰置,用锉刀锉出四个销孔。 3、将易拉罐剪开、展平。剪取15×100(毫米)一块弯折成灯座接缝处用百得胶胶牢,灯座的上下方分别钻出直径8毫米和5毫米的圆孔。 4、剪取易拉罐铝片55×20(毫米)一块,弯卷成直径为5毫米的空心圆柱。 5、取易拉罐铝片,再取铝片剪成灯罩固定架2片,弯折后用百得胶胶在灯座的内侧。 6、将空心圆柱下部插入部分反面剪四刀,然后向外析90度并涂上胶水胶牢。圆柱的上部绕上一圈透明胶水纸,套上灯座,四周涂上胶水加固。灯座上方的圆孔里旋入焊上电线的小电珠,电线穿过空心圆柱至上底座穿出。在上底座的方孔里用百得胶将小开关胶牢,再将7号电池捆绑好安置在下底座内,然后用电线将整个电路连接好,最后将上底座销舌插入下底座的销孔里,弯折销舌,使上下底座联结。这样,一盏台灯就做成了。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二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6.1设计表现图教程文件

抚宁六中教案通用技术学科 授课时间:2013 年12 月8 日备课人:王芳 课题第6 章第1 节设计表现图课时共1 课时本节第1 课时选用教材必修1 知识模块设计图样的绘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能通过绘制简单的草图来表达技术设计的意图。 过程 与方法 (1)能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语言的分析过程,懂得各种技术语言的特点。 (2)能在实际技术活动当中用不同的技术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领略不同技术语言的表达、交流特点,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2)通过草图的绘制,提高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点掌握技术语言的含义、种类和用途,掌握绘草图的技巧。 难点掌握绘草图的技巧,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关键领略不同技术语言的表达、交流特点,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 及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教授法、绘图法、图表解说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技术语言的图 教学流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教师:语言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的工具,但在技术活动中我们怎样把自己的设计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技术的语言就可以帮助我们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技术语言,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手机的使用说明书等都是技术语言。技术活动多种多样,小到钢笔、铅笔的制造,大到飞机、火箭的制造,这使得技术语言也具备了多样性。 (二)技术语言的概念 教师:什么是技术语言?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许多技术语言,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们是技术语言,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工厂生产汽车的设计图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接触到哪些技术语言?(三)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 教师:技术语言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图样、图表、模型、符号、声音等,不同的技术语言往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范围,具有不同的功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常见的技术语言及其应用。 1.口头语言: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是面对面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 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 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 使桥面各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 固性的想法) 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 流水的阻力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 发,由联想法,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X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设计要求: 1.考虑实际,针对实际中稳固性的增加;

高中通用技术-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课时:共1课时 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用书教材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 复习纲要 系统的含义 系统的分析 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优化 复习内容 一、系统的含义 1、系统的含义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 2、构成系统的条件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3、系统与子系统 系统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和比较复杂的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它所属的更大范围更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 4、子系统与元素 元素与系统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例如“人”相当于“社会”这一系统,就是不可再划分的最小单元,即构成社会的元素;而相对于“生物界”这个系统来说,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层层分解为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子系统。由此可见,所谓元素的不可再分性,也是相对于它所属的系统来说的。 5、系统的分类 根据需要,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可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如生态系统)和人造系统(如计算机系统);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生物系统、机械系统)和抽象系统(如哲学系统)。 6、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所没有的。 例如:一堆沙子,钢材,水泥和绳索散放在一起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如迁成一座悬索桥,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而若蒜根绳索出现故障,就可能影响整座桥正常使用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2﹥1+1 例如:一个企业是由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供诮部门各部门组成的整体,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单独实现企业的目标 人的双眼视觉功能大大超过两只眼视觉功能简单的相加的部和 (2)目的性:系统都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的,这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通过更具体的目标来实现,系统的多个目标有时不完全一致,甚至互相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寻求平衡或折中的方法,从而收到整体最佳的效果。 (3)相关性:系统内各组分(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特定关系,某一个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举例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举例 制作携带方便的小凳的设计方案: 设计问题的构思: 为小朋友们设计一种适合他们在户外活动时使用并携带方便的小凳呢。便携式小凳的特点: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 元。 详细的设计方案与说明: 设计了符合要求的多种材料、结构及连接方式。 方案的比较与决策: 考虑到制作出来的小凳要适合批量生产,选择了以五夹板为制作材料的五个方案。又根据设计要求对这五个方案进行了再次筛选,最后选中了三个方案。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依据一定的原则,再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测试、评估及优化: 主要考查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进行各种测试、评估,以及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型。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对三种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三个方案评估如下。 经过测试和评估,对照设计要求,在使用五夹板材料的方案中C3是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C3的设计三视图。 根据绘制的加工图样进行了产品原型的制作。在经过锯、削、刨、磨和装配等几道工序之后,设计制作出生产C3方案的产品原型的过程图。 便携式小板凳使用说明书: 产品简介:本产品是一款专门为小朋友外出活动设计的便携式小凳。它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拆卸、组装的方法简单。

产品构成:中空式凳面,凳脚板( 两块) 。 技术指标:凳子高度:16.5cm。 凳子质量:350g。 凳面面积:432cm2。 使用方法:先将两块凳脚板从凳面中取出,然后对准插缝, 将它们插接起来,再将插接好的凳脚板插入凳面的槽缝中,并用手或其他物体使凳脚板与凳面完全贴紧。 注意事项:(1) 使用完毕后, 要及时拆卸,将凳脚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内。 (2) 勿将过重的物体(大于42kg) 放置在小凳上,以免凳面弯曲变形。 (3) 避免小凳长时间日晒雨淋, 以防材料爆裂或受潮。? 适用范围:5~9 岁的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