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东南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

东南大学文件

校通知[2007]187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

实施细则》等规定的通知

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为了做好学校教职工的岗位聘用与考核工作,根据教育部教人厅[2007]2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东南大学岗位设置方案的批复》及《东南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特制定《东南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实施细则》、《东南大学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东南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及《东南大学2007年专业技术岗位推荐条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东南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实施细则》

2、《东南大学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3、《东南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4、《东南大学2007年专业技术岗位推荐条件》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人事岗位聘用文件通知

抄送:各校区工委,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委各部、委、办,工会、团委

东南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7年12月21日印发

东南大学专业技术岗位分级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东南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特制定我校专业枝术岗位分级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校级岗位聘用与考核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考核工作,负责对基层岗位分级工作的指导,负责审定各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和分级条件,负责审定二、三级岗位聘用名单。

(二)成立院(系)等基层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二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和聘用与考核工作。具体分组如下:

1、图书档案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由图书馆、档案馆、学报等单位组成),负责全校图书、档案、编辑出版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建筑学院、建筑研究所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所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3、机械工程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4、能源与环境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6、土木工程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7、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两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8、数学系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系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9、自动化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两学院、中心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1、物理系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系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2、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中心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4、经济管理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5、电气工程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6、外国语言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7、体育系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系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8、化学化工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19、交通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0、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1、法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2、基础医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3、公共卫生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4、临床医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5、人文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

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6、艺术学院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7、后勤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后勤集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8、产业部门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部门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29、其他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由学校专业技术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岗位分级申请、推荐、聘用与考核工作。

二、岗位设置办法

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确定,二级岗位由学校确定相应推荐条件,三级及以下岗位条件由学校提出相应建议,供各单位参考,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条件。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数由校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小组确定后报校聘用与考核委员会评定,三级岗位数分配到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专业技术四级及以下岗位数分配到各院系或系列。

三、聘用程序

l、申请人依据学校制定的分级条件向所在基层岗位分级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申请相应岗位,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确定五、六、八,九、十—级岗位聘用名单和二、三级岗位推荐名单后,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

2、基层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将二级岗位候选人推荐至学校进行评审,三级岗位人选初评后报学校审核,二、三级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由学校岗位聘用与考核委员会最终确定。

3、院长(主任)、双肩挑的基层党委书记的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申请直接交学校岗位聘用与考核委员会进行评审。

东南大学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试行)

为建立健全我校党政管理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职业化、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按照《东南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聘用坚持科学合理、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和专业化的原则,以增强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聘用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二、实施范围

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副处级及以上岗位,下同)或管理职能(正科级及以下岗位,下同)的工作岗位。实施范围包括:校机关各部门、各校区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职能的工作岗位;在各院(系、所)、直属、附属单位等党务工作中担负领导职责和管理职能的岗位及在行政工作中担负管理职能的岗位;学校按照《东南大学非党政管理岗位领导干部暂行管理办法》选派调任到非党政管理岗位的领导干部。

副厅级及以上领导岗位的聘用由上级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进行。

三、岗位设置

(一)管理岗位职级从二至十级分为九个等级,依次分别对应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含正处级调研员)、处级副职(含副处级调研员)、科级正职(含主任科员)、科级副职(含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管理岗位职务。

(二)校机关各部门和院(系、所)等单位的五至十级可设置管理岗位数,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其职能、编制、工作性质等因素,

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及我校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确定,经学校批准后下达。

四、岗位任职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水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胜任任职岗位工作的能力、专业知识或技能;

(三)为人正派、勤政廉洁,团结同志,有全局观念,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四)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能够适应任职工作岗位的要求。

五、岗位任职资格要求

(一)校机关部门的五级职员岗位,一般应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其中,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的五级职员岗位,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职称和博士研究生学历。院(系、所)等单位的党务五级职员岗位,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和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校机关部门的六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本科(含干部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及以上学历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其中,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的六级职员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职称。院(系、所)等单位的党务六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职称。

(三)七级及以下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四)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五)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六)七级职员岗位,具有硕士学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工作二年以上。

(七)八级职员岗位,具有硕士学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工作二年以上。

(八)具有博士学位,竞聘七级或八级职员岗位,不受在下一级职员岗位工作年限的限制。

六、岗位聘用

(一)管理岗位首次聘用或期满续聘职级,根据各级管理人员现任职务,按照本细则第三条第(一)款职务与职级的对应关系确定。

(二)在管理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一般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形式择优聘用。

(三)管理岗位职级的晋级聘用,在符合任职基本条件和资格要求的前提下,竞聘上岗。

(四)对于长期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已经具备五级、六级职员的任职条件和资格,又因党政领导职务数额限制而不能晋升职务的优秀的六级、七级管理岗位职员,暂按《东南大学处级调研员评聘工作暂行办法》评聘正、副处级调研员职务,再按职务与职级的对应关系确定职级。

(五)晋升管理岗位职级的职员,实行一年试用期。

(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仍在兼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职级为五级及以上的“双肩挑”党政管理岗位职员,根据个人意愿,可按管理岗位职级类别聘用,执行管理岗位工资系列,也可按专业技术岗位职级类别聘用,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系列。

经学校批准确定聘用岗位类别和执行工资系列后,在一个聘期内,个人一般不得再提出更改。

(七)六级及以下管理岗位职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下列管理岗位职员,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参照本条第(六)款执行:

1、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及因工作需要经学校认

定的其他岗位职级为六级的“双肩挑”党政管理岗位职员;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聘用到六级及以上管理岗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

(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仍在与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职称系列相关的党政管理岗位工作的六级管理岗位职员,按照从严控制的原则,可适量按专业技术岗位聘用。

(九)在实施《东南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前,已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系列的六级以下管理岗位人员,在首次聘用及续聘管理岗位职级时,可继续执行原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以后按其管理岗位晋升职级,晋升后的岗位工资如高于原专业技术岗位工资,执行相应职级职员岗位工资。此类人员不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级的评聘。

在聘用管理岗位职级后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者,一般不得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系列。

(十)由学校选派调任到非党政管理岗位的领导干部,按其调任前的领导职务对应确定管理岗位职级后,保留管理岗位职级,执行现聘非党政领导岗位工资标准。

(十一)因非自身原因免去党政职务的管理岗位职员,保留原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职级和相应工资标准。

七、岗位聘期与考核

管理岗位职员五级及以下职员聘期一般为三年。聘用期满,须对管理岗位职员任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的主要依据。考核办法按照《东南大学管理岗位五级、六级职员考核暂行办法》和《东南大学管理岗位七级以下职员考核暂行办法》实施。

四级及以上管理岗位职员的考核由上级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进行。

八、聘用程序

(一)首次聘用和期满续聘按以下程序进行:

1、各单位根据学校下达的管理岗位可设置数,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名称,制订、拟订各级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拟聘人数;

2、各单位填写《东南大学五级、六级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审批表》和《东南大学七级以下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审批表》,报学校审批;

3、被聘职员与学校签订《东南大学教职工聘用合同》。

(二)晋级聘用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学校公布空缺党政管理岗位职务(含调研员)和任职条件,全校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2、学校按照管理岗位聘用工作程序择优聘用,确定与任职职务对应的管理岗位职级;

3、被聘职员与学校签订《东南大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后正式上岗。

九、附则

(一)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二)本实施细则由组织部、人事处负责解释。

东南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建立健全我校工勤技能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工作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逐步提高工勤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按照《东南大学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岗位设置与聘用坚持科学合理、优化结构、精干高效的原则,以增强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实行严格控制、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运行机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单位事业编制工勤技能岗位人员。

三、岗位设置

工勤技能岗位从一级至五级分为五个等级,依次分别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对应关系见下表。

工勤技能岗位设置对应关系一览表

根据规定,工勤技能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不超过教育部批准的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35%;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

四、岗位任职基本条件

(一)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胜任设置岗位工作的能力、专业知识或技能;

(三)为人正派、廉洁,顾全大局,团结同志,有创新、主动、不断进取的工作热情,能坚持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的工作作风;

(四)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身体能够适应设置岗位工作的要求。

五、岗位上岗条件和要求

(一)一级工勤技能岗位,通过高级技师等级考评,获得高级技师等级证书。

(二)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通过技师等级考评,获得技师等级证书。

(三)三级工勤技能岗位,通过高级工技术等级考核,获得高级工技术等级证书。

(四)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通过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获得中级工技术等级证书。

(五)五级工勤技能岗位,一般应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六、岗位聘用与程序

(一)首次聘用和续聘按以下程序进行:

1、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名称,制定各级工勤技能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拟聘人数,填写《东南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聘用审批表》,在规定时间内列表上报后勤和产业岗位聘用与考核工作小组审核。

2、学校岗位聘用与考核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批准的工勤技能岗位数,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拟定各单位的工勤技能岗位首聘数下达给

各单位。

3、各单位公布工勤技能岗位数和任职条件。

4、个人申请,单位聘用与考核领导小组评议聘用。

5、被聘用人员与学校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并上岗工作,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

(二)聘用有关事项:

1、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聘期为3年。

2、首次聘用时,凡符合工勤技能岗位任职基本条件和要求的,均可聘用在相应岗位工作,超过岗位设置数的单位,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和产业的改制,今后逐步缩减。

3、因自身原因未被聘用的,按照国家、江苏省及学校有关规定确定工资待遇或进行人事关系转移。

4、聘用期内获得上一级工人技术等级的人员,如本单位上一级技术岗位空缺,可实行补聘,聘用后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并上岗工作后兑现相应岗位工资。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如有空缺,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形式择优聘用。

七、岗位聘期与考核

聘用期内,每年须对工勤技能岗位人员进行工作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薪级工资不得晋升。聘用期满,须对工勤技能岗位人员任职情况进行考核,并书面存档,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的主要依据,不合格者将调整岗位、降级聘用或不再聘用。

八、附则

(一)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二)本实施细则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东南大学2007年专业技术岗位推荐条件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岗位设置数,各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结合学校实际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资历等情况,制定本推荐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

(二)积极承担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任职期间能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合格以上。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治学严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工作。

(四)已获得拟聘岗位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二、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推荐条件

(一)正高级一级岗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正高级二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1、不分任职年限,博士生导师,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1)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2)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国家“973”首席科学家;

6)国家“973”领域咨询专家组成员

7)国家“863”领域专家;

8)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9)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0)国家科技三大奖第一获奖者;

11)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上第一获奖者;

12)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第一获奖者;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第一负责人;

14)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已任正高技术职务12年及以上,博士生导师;近8年以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具体要求为符合以下

任一条件;已任正高技术职务5—11年,博士生导师,现承担重要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近5年以来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具体要求为符合以下任意二项条件。

1)国家级科技奖(前四位)或省部级科技奖一等以上奖励(前二位);

2)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以上第一获奖者;

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以上奖励(前二位);

4)国家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大和重点项目、国防创新和国防重点预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5)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或发表SSCI或AHCI收录论文5篇或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篇。以上论文均为第一作者;

6)8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的主要获得者;

7)国家“863”专家组成员;

8)国家总装备部专业组成员;

9)国内一级学会或国外重要学术组织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

10)国家文科基地第一负责人;

1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2)国家重点学科第一负责人;

13)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14)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指导教师;

15)国家精品课程第一负责人;

16)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一负责人;

17)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18)江苏省“333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

3、任正高技术职务年限不满五年,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从海外引进的拔尖人才,符合5-11年任职年限的推荐条件,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者,可特别破格推荐;考虑部分学科的特殊性(例如体育、外语、建筑、经管等),对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学校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可酌情放宽推荐条件。

以上均为正高级二级岗位的推荐条件,凡符合上述条件者均可申报推荐。在岗位数批准后,是否聘任由学校聘任委员会根据岗位指标及被推荐者的业绩和表现决定,本条件仅适用于本次聘用。

(三)正高级三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1、任正高技术职务10年及以上,教学科研系列教授或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的学术骨干。

2、任正高技术职务4—9年,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科技奖一等奖以上主要获奖人或省部级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最高研究成果奖获得者、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上获得者、文科基地负责人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中心负责人、省部级重点学科的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省级(国家二级)以上学会主要负责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的指导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优秀“双肩挑”人员等。

3、近年引进的少数拔尖、杰出人才,可以适当放宽推荐条件中任正高技术职务年限的要求。

(四)正高四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胜任学校教学、科研、实验等正高技术岗位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者。

三、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推荐条件

(一)副高级五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1、专业技术岗位任副高职务10年及以上,承担重要的岗位职责并发挥重要作用者。

2、在专业技术岗位任副高职务5-9年,承担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职责,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取得一定的学术成绩者,如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获得者;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获得者或省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最高研究成果奖的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教育部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省级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文科基地负责人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中心负责人等。

3、对于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青年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推荐条件中的任职年限要求。

(二)副高级六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1、任副高职务7年及以上,并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2、任副高职务3-6年者,但承担了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职责,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取得一定的学术成绩,如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获得者、省部级科技三大奖三等奖以上获得者或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最高研究成果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教育部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学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博士生指导教师等。

3、对于取得突出成就的优秀青年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推荐条件中的任职年限要求。

(三)副高级七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胜任学校教学、科研、实验等副高技术岗位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工作任务者。

以上条件为学校设定的原则条件,各院系可根据学校下达的指标并结合本学科发展情况制订细则。

四、中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一)中级八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博士学位3年及以上或非博士任中级技术职务5年及以上者。

(二)中级九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中取得博士学位或非博士任中级技术职务2年及以上者。

(三)中级十级岗位的推荐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务并能履行岗位职责者。

五、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

初级一级岗位(对应岗位工资技术十一级)

初级二级岗位(对应岗位工资技术十二级)

初级三级岗位(对应岗位工资技术十三级)

现代检测技术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1分*20=20分) 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有的敏感元件直接输出电量,那么二者合而为一了。 如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等传感器。 2.表示金属热电阻纯度通常用百度电阻表示。其定义是 100℃电阻值与 0℃电阻值之比。 3.电位器是一种将机械位移转换成电阻或电压的机电传感元件。 4.单线圈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对比闭磁路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优点很多,缺点是灵敏度低,它广泛用于测量大量程直线位移。 5.利用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量位移时,只有在线圈与被测物的距离大大小于线圈半径时,才能得到较好的线性度和较高的灵敏度。 6.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器件。 7.光敏三极管可以看成普通三极管的集电结用光敏二极管替代的结果,通常基极不引出,只有二个电极。 8.霍尔效应是导体中的载流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发生横向漂移的结果。 9.热敏电阻正是利用半导体的载流子数目随着温度而变化的特征制成的温度敏感元件。 10.金属电阻受应力后,电阻的变化主要由形状的变化引起的,而半导体电阻受应力后,电阻的变化主要是由电阻率发生变化引起的。 11.磁敏二极管和三极管具有比霍尔元件高数百甚至数千的磁场灵敏度,因而适于弱磁场的测量。 12.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条件下,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静态特性曲线的斜率。 13.用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片及一些附件可以组成应变式传感器, 按用途划分有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任填两个)。 14.铂热电阻的纯度通常用电阻比表示。 15.减小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电感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最有效的办法是 尽可能保证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及磁路的相互对称(任填两个)。 16.空气介质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中,提高其灵敏度和减少非线性误差是矛盾的, 为此实际中在都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 17.由光电管的光谱特性看出,检测不同颜色的光需要选用光电阴极材料不同的光电管, 以便利用光谱特性灵敏度较高的区段。 18.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叠在一起,让它们刻度之间有较小的夹角,这时光栅上会出现若干条明暗相间的带状条纹,称莫尔条纹。 19.霍尔元件的测量电路中:直流激励时,为了获得较大的霍尔电势,可将几块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串联; 在交流激励时,几块霍尔元件的输出通过变压器适当地联接,以便增加输出。 20.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运动速度转换成电势信号输出。 21.霍尔元件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在单位磁感应强度和单位控制电流时的霍尔电势的大小。 二、选择题(2分*6=12分,5、6题答案不止一个) C 1.用热电阻传感器测温时,经常使用的配用测量电路是()。 A.交流电桥 B.差动电桥C直流电桥 C 2.当应变片的主轴线方向与试件轴线方向一致,且试件轴线上受一维应力作用时,应变片灵敏系数K的定义()。 A.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之比 B. 应变片电阻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 C.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之比 D.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与试件作用力之比; C 3.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A.变间隙式 B.变面积 C.变介电常数式 D. 空气介质变间隙式;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职务工资职务工资职务等级 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档标档标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次准次准教授一4二7三0四4五1075 4617六1155 495770七1235 530824八1315 564877九1395 598930十1475 516副教授一4二3三2四0五9六6七2八9九6十1023 315讲师 助教一2二0三8四6五4六9七4八8九3十一2二4三6四4五1六8七6八3九0十技术员一6二6三6四1五6六0七5八0九4十5一级职员一6二1043 447696三1118 480746四1193 512796五1285 551857六1377 5918七1469 630980八1561 669 1041九1653 709 1102十1745 748 二级职员一4二2三四6五4六1021 438681七1092 468728八1163 499776九1234 529823十1305 137612三级职员一1二9三7四5五9六3七7八1九5十8114四级职员一2二0三8四6五4六7七0八九7十五级职员一4二7三0四2五5六2七8八5九2十5215六级职员一5二5三5四5五5六8七0八3九6十1516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标准表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 技术等级 档标全 次准额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技术等级技术等级等级工资等级工资等级工资差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首次晋级基本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首次晋级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职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2006年-2008年年度考核合格,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承担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如专任教师不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任教,不得参评本岗位最高级,在原岗位任职5年以上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并符合订立聘用至退休合同条件的人员,因学校工作需要不在相应专业岗位上任教,可参加对应岗位的聘用。 3、聘任到三级岗位必须在正高岗位任职3年以上,聘任到六级岗位必须在副高岗位任职3年以上,聘任到五级岗位必须在副高岗位任职6年以上。其中,50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三级岗位必须获得省特级教师及以上荣誉;50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五级岗位必须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以上综合性荣誉;40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六级岗位必须获得市区教学能手或其他市区级及以上综合性荣誉。 5、聘任到九级岗位必须在中级岗位任职2年以上,聘任到八级岗位必须在中级岗位任职4年以上。其中,35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八级岗位必须获得市区教学新秀及以上荣誉。 6、聘任到十一级岗位必须在初级岗位任职2年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聘任到十一级岗位必须在初级岗位任职1年以上。 7、聘期内年度考核基本合格,下一年度岗位等级下降一级,直至现专业技术最低岗位;年度考核不合格,下一年度下降至现专业技术最低岗位。 8、2006年7月1日至岗位设置完成期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参照此规定执行,但不占岗位数。 具体评定细则在上述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担任现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年限、担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从事各项管理工作年限、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的业绩等因素综合考虑。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评分细则,1、职龄1分/年; 2、教龄0.5分/年;3、综合性荣誉: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区级1分,校级0.5分(多项综合荣誉取其最高等级计算,不累计);4、骨干教师: 页脚内容1

《测试技术》期末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测试技术》期末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动态信号的描述可在不同的域中进行,它们分别是 时域 、 频域 和 幅值域 。 2、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离散 的;在周期信号中截取一个周期,其频谱是 连续 的。 3、周期性方波的第2条谱线代表方波的 3 次谐波。 4、影响二阶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参数为 固有频率 和 阻尼比 。 5、动态测试中,保证幅值不失真的条件是 幅频特性为常数 ,保证相位不失真的条件是 相频特性与频率呈线性关系 。 6、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 压阻效应 来工作的,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压电 材料的 压电效应 来工作的。 7、调幅波经相敏检波后,即能反映出 调制信号 电压的大小,又能反映其 相位 。 8、动圈式磁电指示仪表的工作频率比光线示波器的工作频率 低 ,这是由它们的 固有频率决定的。 9、对具有最高频率为f c 的时域信号x(t)进行采样,采样频率为f s ,若要采样后的信号频谱不产生混叠,则必须满足f s ≥2 f c 。 10、时域信号的 截断 将导致能量泄漏。 11、频域采样将导致 栅栏效应和时域周期延拓 。 二、简答或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已知)sin(?ω+t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1/(12 x -π,请写出)sin(0t x a ω+的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并画出其图形。 答: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12 20a x x --π (表达式或图形正确可得3分) 2、线性系统。 答:输入、输出关系可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或:具有迭加特性和频率保持特性的系统。 3、频率保持特性。 答:线性系统输出信号频率恒等于输入信号频率。 4、已知一信号的频谱如图所示,请写出其对应的时域函数x(t)。

专业技术岗位分级标准

专业技术岗位分级标准 一、专业技术一级正高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二、专业技术二级正高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其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 3、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4、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技术三级正高岗位任职应聘任四级正高岗位满5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能认真履行正高岗位职责,能完成正高岗位应承担的业务量和工作质量,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2、市级及以上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学会、研究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负责人或担任省级以上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分会常务委员以上职务。 3、专业学科的资深专家、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无差错事故发生,无医保违规现象 4、能积极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具有很高的科研、论文水平,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1项;发表国

家级以上论文(论著)3篇以上。 5、能承担并圆满完成专业正高岗位对该学科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手术,并积极承担门诊、会诊、听班等工作和指导临床教学,或为研究生导师。 四、专业技术四级正高岗位任职应取得正高资格,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能认真履行正高岗位职责,能完成正高岗位应承担的业务量和工作质量,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2、市级学科、专科、学会、研究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市级以上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 3、该专业学科的资深专家、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无差错事故发生,无医保违规现象。 4、能积极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具有很高的科研、论文水平,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负责人)、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1项(前三位)、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论著)3篇以上。 5、能承担并较好完成专业正高岗位对该学科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手术,并积极承担门诊、会诊、听班等工作和担任教研室主任、能指导临床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或为研究生导师。 五、专业技术五级副高岗位任职应聘任六级副高岗位满3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能认真履行副高岗位职责,能完成副高岗位应承担的业务量和工作质量,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东大20秋学期《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在线平时作业2

20秋学期《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在线平时作业2 由电磁透镜磁场中近轴区域对电子束的折射能力与远轴区域不同而产生的像差,称为()。 A:球差 B:像散 C:色差 答案:A 据Ewald图解可知,满足衍射条件的晶面倒易点阵,必落在半径为()的反射球面上。 A:1/入 B:2/入 C:1/2入 答案:A X射线衍射时滤波的目的是()。 A:避免荧光辐射 B:获得K系单色 C:防止光电效应

答案:B 有一体心立方晶体的晶格常数是0.286nm,用铁靶Kα(λlang=EN-USKαlang=EN-US=0.194nm)照射该晶体能产生()衍射线。 A:三条 B:四条 C:五条 D:六条。 答案:B X射线连续谱中存在一个短波极限,其波长入=()。 A:1.24/V(千伏)style=FONT-SIZE:12pt;FONT-FAMILY:楷体 _GB2312;mso-hans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nm B:12.4/V(千伏)style=FONT-SIZE:12pt;FONT-FAMILY:楷体 _GB2312;mso-hans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nmstyle=FONT- SIZE:12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2312;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传感器基础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 主称——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2;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3;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1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 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0=U+Δ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

附件2: 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已发布部分) 1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一、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高等学校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工程实验、出版编辑、图书档案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岗位等级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2

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教师岗位共划分为9个等级。 其中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小学教师岗位暂按6个等级划分。 现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 小学二级、三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三级。 小学中评聘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按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三、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卫生事业单位中,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特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一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_期末考试试题A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2.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灵敏度,改善非线性,进行温度补偿。 4.为了补偿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相邻。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幅值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频率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傅式三角级数的各项系数,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傅式复指数级数中的各项级数。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有效值的平方称为均方值,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离散的,后者频谱特点是连续的。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频率响应法和阶跃响应法。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X(t-t0)。其几何意义是把原函数图像平移至t0的位置处。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C)。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A)。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D)。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C)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0t t x t t π?≥?=??

《测试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信号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 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时间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频率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离散的 ,谐波型 , 收敛性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瞬态非周期 信号和 准周期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均值x μ、均方值2x ψ,方差2 x σ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偶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奇 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v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v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x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x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v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 =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 x μ,均方值2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 ?? ?≥<=T t T t t t x ||0 ||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1 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 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 ω ,幅值 =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 .05.35.1+s 和 2 2 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 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线性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4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3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 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 )(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特性为 2 。 (1))()(21ωωQ Q (2))()(21ωωQ Q + (3) ) ()()()(2121ωωωωQ Q Q Q +(4))()(21ωωQ Q - 4、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4 。 (1)存在,但<5% (2)存在,但<1 (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 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2 系统。 (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6、 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3 。 (1)固有频率 (2)线性度 (3)时间常数 (4)阻尼比 7、 用阶跃响应法求一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可取输出值达到稳态值 1 倍所经过的时间作为时间常数。 (1)0.632 (2)0.865 (3)0.950 (4)0.982 (三)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一线性系统不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若用它传输一个1000Hz 的正弦信号,则必然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x ) 2、 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的拉氏变换称为传递函数。( v ) 3、 当输入信号 )(t x 一定时,系统的输出)(t y 将完全取决于传递函数)(s H ,而与该系统的物理模型无关。 ( v ) 4、 传递函数相同的各种装置,其动态特性均相同。( v ) 5、 测量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就越大。( x ) 6、 幅频特性是指响应与激励信号的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 x ) (四)简答和计算题 1、 什么叫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它和系统的传递函数有何关系? 2、 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各包括那些? 3、 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是什么? 4、 某测试装置为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其传递函数为 1 005.01)(+= s s H 。求其对周期信号)45100cos(2.010cos 5.0)(?-+=t t t x 的 稳态响应)(t y 。 5、 将信号 t ωcos 输入一个传递函数为s s H τ+= 11)(的一阶装置,试求其包括瞬态过程在内的输出)(t y 的表达式。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一)填空题

国家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分类标准1

国家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一、科技岗位 岗位国家通用专业技 术岗位等级 岗位等级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级 研究员一级正高级工程师一级二级 研究员二级正高级工程师二级三级 研究员三级正高级工程师三级四级 研究员四级正高级工程师四级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 副研究员一级高级工程师一级六级 副研究员二级高级工程师二级七级 副研究员三级高级工程师三级 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八级 助理研究员一级工程师一级九级 助理研究员二级工程师二级十级 助理研究员三级工程师三级 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十一级 研究实习员一级助理工程师一级十二级 研究实习员二级助理工程师二级 员级专业技 术岗位 十三级技术员

二、支撑岗位 1.专业技术系列岗位 岗位国家通用 专业技术 岗位等级 岗位等级 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三级正高级工程师三级 研究馆员(编审)三 级 四级正高级工程师四级 研究馆员(编审)四 级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高级工程师一级 高级实验师一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一级 六级高级工程师二级 高级实验师二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二级 七级高级工程师三级 高级实验师三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三级 中级专业技术 岗位八级工程师一级实验师一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一级九级工程师二级实验师二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二级十级工程师三级实验师三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三级 初级专业技术 岗位十一级助理工程师一级 助理实验师一 级 助理馆员(助理编辑、 助理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一级 十二级助理工程师二级 助理实验师二 级 助理馆员(助理编辑、 助理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二级 员级专业技术 岗位十三级技术员实验员 管理员(技术设计员、 三级校对) 2.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岗位等级国家通用工勤技能岗位等级高级技师技术工一级 技师技术工二级 高级工技术工三级 中级工技术工四级 初级工技术工五级 普通工

东北大学13-14年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对于 ()2sin(20.5)cos(20.2) x t t t ππ =+++和()sin(0.5) t y t e tπ - =+两个信号,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x t是周期信号,() y t是瞬变信号(B)() y t是周期信号,() x t是瞬变信号 (C)都是准周期信号(D)都是顺变信号 1.2下列关于系统脉冲响应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的响应(B)它是对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时域描述 (C)其傅里叶变换是系统的频响函数(D)它与输入信号的乘积对应于系统的输出 1.3系统正-反行程之差的最大值与满量程理想输出值之比反映了系统的() (A)线性度(B)灵敏度(C)滞后(D)重复性 1.4下列第()组传感器较适合于测量转轴的转速。 (A)电涡流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 (B)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 (C)硅光电池、霍尔式传感器、压磁式传感器 (D)压电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 1.5()传感器属于能量转换型传感器。 (A)压电式(B)霍尔式(C)电感式(D)电容式 1.6调幅信号经过解调后必须经过() (A)带通滤波器(B)低通滤波器(C)高通滤波器(D)带阻滤波器 1.7关于反相放大器与同相放大器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相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一般不大于100KΩ(B)反相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可达几百MΩ (C)二者的输出阻抗都很低,一般小于1Ω(D)二者的增益带宽积相同 1.8以下参数中()哪一个不是对随机误差中心趋势的描述。 (A)均值(B)众数(C)平均偏差(D)中位数 1.9用力锤激振时,锤头的材料 (A)橡胶____________ (C)尼龙____________ 1.10下列振动激励方式中, (A)脉冲、随机 (C)稳态正弦、快速正弦扫描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2.1对于平稳随机过程,若每个样本函数的平均统计特征均相同,且等于总体统计特征,则该过程称为_______过程。 2.2如果信号 () x t对应的频谱为() X f,则()3t x 对应频谱为_________。 2.3若信号 () x t和() y t满足()() y t kx t b =+的关系,其中k,b为非零的常数,则其相关系数xyρ=_________。 2.4两个压电元件的_________适用于测量以电荷为输出的场合。 2.5半导体材料受到应力作用时,某电阻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效应。 2.6恒带宽比滤波器中,若某一滤波器的高低端截止频率比为________,则称该滤波器为倍频滤波器。 2.7_________误差只影响一系列重复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不影响随机误差的分散性及精度参数。 2.8在测量转轴扭矩时,应变计应安装在于轴中心线成________的方向上。 2.9集中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构成的惯性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频率应______固有频率。 2.10___________放大器的优点是其灵敏度与电缆长度无关,而且有较低的下限频率。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3.1实现不失真测试的频域条件是什么?惯性式加速度传感器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基本上保证不失真测试? 3.2简述低频透射式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检测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检测技术复习题 (课程代码392220) 一、单项选择题 1.按误差出现的规律分,下列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电子电路的噪声干扰产生的误差; B仪表本身材料,零件工艺上的缺陷; C测量者不良读数习惯引起的误差; D测试工作中使用仪表的方法不正确; 2.下列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的是() A 应变片 B AD590 C 氯化锂 D CCD传感器 3. 下列传感器不可以测量振动的是() A 应变片 B电容传感器 C SHT11 D 压电传感器 4.下列测量最准确的是() A 65.98±0.02mm B 0.488±0.004mm C 0.0098±0.0012mm D 1.98±0.04mm 5.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传感器的静态指标() A 精度 B灵敏度 C阻尼比 D 线性度 6.莫尔条纹的移动对被测位移量所起的作用是() A 调制 B 放大 C 细分 D 降噪 7.电涡流式传感器利用涡流效应将检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线圈的()

A 电阻变化 B 电容变化 C 涡流变化 D 电感变化 8.变压器隔离电路中赖以传递信号的途径是() A.光电耦合 B.磁通耦合 C.漏电耦合 D.电容耦合 9.光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半导体材料中有些电子和空穴可以从原来不导电的束缚状态变为能导电的自由状态,使半导体的导电率增加,这种现象叫() A 内光电效应 B 外光电现象 C 热电效应 D 光生伏特效应 10.下列不具有压电特性的材料是() A 石英 B 钛酸钡 C PVC薄膜 D 霍尔片 11.一般意义上的传感器包含了敏感元件和()两个组成部分。 A放大电路 B 数据采集电路 C 转换电路D滤波电路 12.DS18B20默认的温度分辨率是() A 0.5℃ B 0.25℃ C 0.125℃ D 0.0625℃ 13.两片压电元件串联与单片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串联时输出电压不变,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 B串联时输出电压增加一倍,电荷量与单片时相同; C 串联时电荷量时增加一倍,电容量不变; D串联时电荷量增加一倍,电容量为单片的一半;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一览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一览表

员一级岗位员 二 级 岗 位 员 三 级 岗 位 员 四 级 岗 位 究 员 一 级 岗 位 究 员 二 级 岗 位 究 员 三 级 岗 位 研 究 员 一 级 岗 位 研 究 员 二 级 岗 位 研 究 员 三 级 岗 位 实 习 员 一 级 岗 位 实 习 员 二 级 岗 位 工程正高 级工 程师 一 级 岗 位 正高 级工 程师 二 级 岗 位 正 高 级 工 程 师 三 级 岗 位 正 高 级 工 程 师 四 级 岗 位 高 级 工 程 师 五 级 岗 位 高 级 工 程 师 六 级 岗 位 高 级 工 程 师 七 级 岗 位 工 程 师 一 级 岗 位 工 程 师 二 级 岗 位 工 程 师 三 级 岗 位 助 理 工 程 师 一 级 岗 位 助 理 工 程 师 二 级 岗 位 技术 员岗 位 农业农业农 业 技 术 农 业 技 术 农 业 技 术 农 业 技 术 高 级 农 艺 高 级 农 艺 高 级 农 艺 农 艺 师 一 农 艺 师 二 农 艺 师 三 助 理 农 艺 助 理 农 艺 技术 员岗 位

推广研究员一级岗位推 广 研 究 员 二 级 岗 位 推 广 研 究 员 三 级 岗 位 推 广 研 究 员 四 级 岗 位 师 一 级 岗 位 师 二 级 岗 位 师 三 级 岗 位 级 岗 位 级 岗 位 级 岗 位 师 一 级 岗 位 师 二 级 岗 位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一级岗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研 究 员 二 级 岗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研 究 员 三 级 岗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研 究 员 四 级 岗 高 级 畜 牧 师 一 级 岗 位 高 级 畜 牧 师 二 级 岗 位 高 级 畜 牧 师 三 级 岗 位 畜 牧 师 一 级 岗 位 畜 牧 师 二 级 岗 位 畜 牧 师 三 级 岗 位 助 理 畜 牧 师 一 级 岗 位 助 理 畜 牧 师 二 级 岗 位 技术 员 岗位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题B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B 1.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_____,改善非线性,进行_____补偿。 2.调幅信号由载波的_____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_____ 携带信号的信息。 3.调幅过程在频域相当于_____过程,调幅装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 4.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_____和_____。 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5.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_____,后者频谱特点是_____。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_____。 7.周期信号的傅氏三角级数中的n 是从0到+∞展开的。傅氏复指数级数中的n 是从_____到_____展开的。 8.周期信号()x t 的傅氏三角级数展开式中:a n 表示_____,b n 表示_____,a 0表示 直流分量。 9.余弦函数只有_____谱图,正弦函数只有_____谱图。 10.单位脉冲函数0()t t δ-与在0t 点连续的模拟信号()f t 的下列积分:0()()f t t t dt δ∞ -∞-=?g _____。这一性质称为_____。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为了保证实现极距变化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差动工作,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应当连接成( )。 A .并联电路 B .串联电路 C .电桥电路

2.要使RC 低通滤波器的通带加宽,则RC 值应(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3.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三角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 傅氏级数 4.下列信号中,( )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A .12()sin()sin(3)x t A wt B wt ??=+++ B .()5sin 303sin x t t =+ C.0()sin at x t e t ω-= 5.数字信号的特征是( ) 。 A .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 B .时间、幅值上均离散 C .时间、幅值上都连续 D .时间上连续、幅值上量化 6.测试装置能检测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能力,称为( )。 A.精度 B .灵敏度 C .精密度 D.分辨率 7.测试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与它的频率响应函数间的关系是( )。 A .卷积 B .傅氏变换对 C .拉氏变换对 D .微分 8.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的 D.周期的 9.二阶装置,用相频特性中0()90w ?=-时所对应的频率w 作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的估计值,该值与系统阻尼率的大小( )。 A .有关 B .无关 C .略有关系 D .有很大关系 10.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为 21,c c f f ,中心频率0f ;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0f B .0f =212c c f f + C.0f =212c c f f -

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

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已发布部分) 岗位等级 岗位名称对应国家 专业技术 岗位级别图书资料科研出版编辑卫生技术档案工程技术实验技术会计(审计) 小学(幼儿 园)教师 中学教师高校教师 正高级研究馆员一级研究员一级编审一级 特级主任医(药、 护、技)师 研究馆员一 级 教授一级一级研究馆员二级研究员二级编审二级 主任医(药、护、技) 师一级 研究馆员二 级 教授二级二级研究馆员三级研究员三级编审三级 主任医(药、护、技) 师二级 研究馆员三 级 教授三级三级研究馆员四级研究员四级编审四级 主任医(药、护、技) 师三级 研究馆员四 级 教授四级四级 副高级副研究馆员一 级 副研究员一 级 副编审一 级 副主任医(药、护、 技)师一级 副研究馆员 一级 高级工程师 一级 高级实验师 一级 高级会计(审 计)师一级 中学高级教师 一级 副教授一级五级副研究馆员二 级 副研究员二 级 副编审二 级 副主任医(药、护、 技)师二级 副研究馆员 二级 高级工程师 二级 高级实验师 二级 高级会计(审 计)师二级 中学高级教师 二级 副教授二级六级副研究馆员三 级 副研究员三 级 副编审三 级 副主任医(药、护、 技)师三级 副研究馆员 三级 高级工程师 三级 高级实验师 三级 高级会计(审 计)师三级 中学高级教师 三级 副教授三级七级 中馆员一级助理研究员 一级编辑一级 主治(主管)医(药、 护、技)师一级 馆员一级工程师一级实验师一级 会计(审计)师 一级 小(幼)高级教 师一级 中学一级教师 一级 讲师一级八级 111

级馆员二级助理研究员 二级编辑二级 主治(主管)医(药、 护、技)师二级 馆员二级工程师二级实验师二级 会计(审计)师 二级 小(幼)高级教 师二级 中学一级教师 二级 讲师二级九级 馆员三级助理研究员 三级 编辑三级 主治(主管)医(药、 护、技)师三级 馆员三级工程师三级实验师三级 会计(审计)师 三级 小(幼)高级教 师三级 中学一级教师 三级 讲师三级十级 初级 助理馆员一级 研究实习员 一级 助理编辑 一级 医(药、护、技)师 一级 助理馆员一 级 助理工程师 一级 助理实验师 一级 助理会计(审 计)师一级 小(幼)一级教 师一级 中学二级教师 一级 助教一级十一级助理馆员二级 研究实习员 二级 助理编辑 二级 医(药、护、技)师 二级 助理馆员二 级 助理工程师 二级 助理实验师 二级 助理会计(审 计)师二级 小(幼)一级教 师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 二级 助教二级十二级管理员医(药、护、技)士管理员技术员实验员会计(审计)员 小(幼)二级、 三级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三级 十三级1.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一、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高等学校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工程实验、出版编辑、图书档案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岗位等级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教师岗位共划分为9个等级。 其中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222

东北大学《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试题

第1章 信号及其表述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号的分类; 2.掌握对周期性信号及非周期信号的描述; 3.掌握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 4.掌握典型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频谱。 学习难点 信号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的物理意义及时域、频域描述的互相转换。单位脉冲函数的性质及其物理意义。 内容概述 本章从不同角度说明信号的分类及其定义。介绍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域描述及其频域特征,随机信号的概念和关于随机信号幅值的若干统计参 数,时域—频域转换的数学工具即傅里叶变换的概念和主要性质,若干典型函数 的频谱。 例1.1: 求周期方波的频谱,并作出频谱图。 解: (1)写出周期方波的数学表达式。 x(t) 在一个周期内可表示为 (2)利用傅立叶级数的三角函数展开,计算其幅、相频特性。 因该函数x(t)是奇函数,奇函数在对称区间积分值为0,所以 , 因此,有

(3)绘制幅、相频图。 根据上式,幅频谱和相频谱分别如图b 和 c 所示。幅频谱只包含基波和奇次谐波的频率分量,且谐波幅值以1/n的规律收敛;相频谱中各次谐波的初相位 )的频谱,并作频谱图。 n

解:(1)方波的时域描述为:

(2) 从而: 的绝对均值和均方根值。 1.2 .求正弦信号 解(1) (2)

1.3.求符号函数和单位阶跃函数的频谱。 解:(1)因为不满足绝对可积条件,因此,可以把符合函数看作为双边指数衰减函数: 其傅里叶变换为: (2)阶跃函数:

1.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解: (1)被截断的余弦函数可以看成为:余弦函数与矩形窗的点积,即: (2)根据卷积定理,其傅里叶变换为: 5.设有一时间函数f(t)及其频谱如图所示。现乘以余弦函数cosω0t(ω0>ωm)。在这个关系中函数f(t)称为调制信号,余弦函数cosω0t称为载波。试求调幅信号的f(t)cosω0t傅氏变换,并绘制其频谱示意图。又:若ω0<ωm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1)令 (2) 根据傅氏变换的频移性质,有: 频谱示意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