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学术型博士生课程表

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学术型博士生课程表
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学术型博士生课程表

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学术型博士生课程表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2016年9月

南京师范大学十佳百优班级评建工作通知

关于开展2012年“十佳百优班级”评建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 为增强大学生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和严谨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决定开展2012年“十佳百优班级”评建活动,在全校本科生班级中评选表彰十佳班级与百优班级,现就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建活动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紧密围绕大学生发展计划,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成才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推动我校学生基础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二、评建活动的主体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全日制在籍本科学生班级。 三、评建条件 (一)在下列6个方面综合表现突出的班级,可申请参加评建活动: 1、学风建设 班级经常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和科研创新活动,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专业思想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习惯良好;上课出勤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任课教师对作业情况、课堂情况评价良好;班级同学的学习成绩总体水平位于本专业前列,并且在发表论文、参加各类学术和科技竞赛等学习科研活动中表现突出。 2、班风建设 班级同学思想政治素质较好,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政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举止文明,能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班级氛围积极向上、文明健康,有较强的凝聚力;同学

之间团结友爱、关系融洽,具有较强的班级归宿感和班级荣誉感。 3、制度建设 班级有明确的符合学校和专业特色要求的班级制度,对于班级的发展及建设有良好的规划,具有各项完备的班级民主考评体系,在综合测评、评奖评优、贫困生认定等方面工作程序规范;具有一支素质良好、充满朝气、团结协作、服务同学、认真负责的班委会;班级干部团结一致,相互协作,能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计划,真抓实干,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文化建设 定期组织班级文化活动和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三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能有效地与同学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相结合;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宿舍文化建设,在公寓里举止文明、和谐相处、团结友爱,生活方式健康,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班级网络平台运行良好,受到班级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 5、班主任指导 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会和班委会,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对班级 的工作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为人师表,关心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学 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在 各项学生事务工作中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受同学尊敬 和爱戴。 6.特色亮点 班级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开展需要,设计并组织实施的具有 特色且能代表班级建设成果的各类活动或机制,这些活动或机制在班 级建设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能展现 新时期我校班级建设的突出成效,在推进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

北航电信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0839)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0839)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 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全面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 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 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与技术有透彻 了解和把握,能够进行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善于发现 前沿性问题,并能够探索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够胜任 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中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并做出创 新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1、密码学及应用 密码学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重要基础,可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提供密码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方面的重要支撑。培养方向包括密码学理论及应用。其中,密码理论主要研究新型密码体制和安全协议的设计、分析及其应用;密码应用主要研究密钥管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密码在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2、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的核心和基础。系统安全指综合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来保证网络空间中单元计算系统的安全和可信。培养方向包括可信计算、操作系统安全、虚拟化技术及安全、软件逆向分析与安全漏洞挖掘、移动系统安全、工控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安全性验证理论及工具

研究、软件可信性分析、度量和验证、硬件安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安全性、安全芯片设计等。 3、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保证连接计算机的网络自身安全和传输信息安全。培养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防护、通信对抗、异构网络安全接入与融合、安全事件挖掘、发现和跟踪、策略自动化、Web 安全、社交网络安全、网络动态防御体系、自组织网络攻击与防御、协议分析与识别、流量分析与控制、访问控制与授权技术、信任模型与管理、网络的可生存性与可用性等。 4、网络内容安全 网络内容安全是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方向面向国家安全需求,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分析环节涉及安全的相关技术开展研究。形成数字内容安全、视频图像分析与敏感内容检测和网络舆情分析三方面的学科优势方向。 5、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是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空间安全法治化为核心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刻不容缓。本方向包括网络空间安全立法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研究、以及网络安全治理与战略规划研究。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主要按一级学科培养,鼓励开展国际联合培养,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博士生应掌握坚实宽广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密码学及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信息内容安全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doc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601 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物理大地测量 用物理方法测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重力位理论、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确定理论、重力场模型的构建、重力场结构分析以及重力场在测绘科学、地球科学及国防与军事科学中的应用等。 2、卫星大地测量 研究利用人造卫星及空间探测器解决大地测量学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框架、卫星导航定位理论、卫星轨道确定、卫星重力及重力场时间变化、地球动力学和海洋环境变化等。 3、行星测地学 利用大地测量手段和方法研究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的几何与物理特性、内部结构及演化规律等理论与方法。 4、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现代测量平差方法及其模型误差分析,大地测量反演理论与方法及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

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6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申请延期毕业须按研究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需要规定,可纳入选修课学分,但不能顶替本学科的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学分。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电子科技大学封面及中英文扉页填写说明-学术型博士

电子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博士学位论文 DOCTORAL DISSERTATION (电子科技大学图标) 论文题目中继增强蜂窝网络中无线资源分配 技术的研究 学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号200620101010 作者姓名XXX 指导教师毛玉明教授

分类号密级 UDC注1 学位论文 中继增强蜂窝网络中无线资源分配技术的 研究 (题名和副题名) XXX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毛玉明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姓名、职称、单位名称)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学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提交论文日期2012.09.15论文答辩日期2012.11.20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12月27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RESEARCH ON KEY TECHNIQUES OF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ELAY-ENHANCED CELLULAR NETWORKS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Majo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uthor: X XX Advisor:Professor Mao Yuming School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博士论坛学术报告

燕山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记录表 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硕士研究生 专业 成绩 导师签名 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题目 报告人 时间 2015年月日 地点 内容记录:2015年月日,在机械馆举行了机械工程学院2015届博士生论坛。在论坛上我认真听取了博士生某某某的“课题名称”学术报告,让我深受启发。我也对液压机上横梁的拓扑优化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对液压机上横梁拓扑优化这个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研究背景 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与工程设计领域相结合,使人们在解决工程设计问题时,可以从无数设计方案中找到最优或尽可能完善的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目前,优化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航空航天、机械、船舶、交通、电子、通讯、建筑、纺织、冶金、石油、管理等,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由于现代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各种原材料、能源的短缺,优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并成为21世纪工程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设计方法。 (2)结构有限元分析 由于液压机工作时运行速度很慢,工作平稳,因此一般只需研究其静态分析。 根据横梁结构特点,横梁的有限元分析通常采用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元,而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采用20节点六面体等参元。 如果结构和受力具有对称性,可以只需取横梁四分之一加以研究,并进行一定的结构简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结构优化设计需要有限元网格能够自动划分,必须在网格划分时考虑这个问题。 在液压机中,横梁受力一般较为复杂,偏载时立柱要受弯矩作用,因此液压机工作时要求很小的偏心距。为了横梁结构优化设计的顺利进行,必须简化其力学模型。 (3)结论 结构优化设计为液压机横梁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和高效的设计方法,将提高液压机系列产品研制与开发的效率和精度。采用的序列二次规划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可靠性好的特点,可应用于大型连续体机械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中山大学课程表

哲学系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表(2012年9月~2013年1月)

说明:(1)以上课程备注若无特别说明的从开学第二周开始上课(9月24~28日为开学第二周)。“2012年下半年逻辑学课程表”请见下表。以上课程中“西方哲学史”要求新生在本科阶段若不是哲学专业考入的硕士生必选本课。另外,“中国哲学史”将在下学期开设,同样要求在本科阶段不是哲学专业考入的硕士生必选此课。(注:2012级研究生选课重要提示:1、本科阶段非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包括逻辑学专业的硕士生)必须选修哲学系的如下三门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史。2、本科及硕士阶段非哲学专业的博士生,必须选修哲学系的如下两门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博士生本科或硕士阶段只要其中一个阶段是哲学专业的,不用必选。)

(2)注意:博士生政治理论课第一堂课按惯例不论文、理、医都合在一起上,地点是梁銶琚堂,时间为9月21日(星期五)上午9:00,请博士新生准时出席(硕博连读生、直博生除外),到时会点名。从第二周开始,博士生的政治课按课表安排来上课。即:2012级文科博士生政治理论课周四上午(2—5节)8:55~12:25,地点:艺408;2012级文科硕士生政治理论课周二上午(1—4节)8:00~11:30,地点:文108。注意:英语、政治不用新生系统选课,已经由研究生院和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安排好了。 (3)请各位研究生留意各自学科的“培养方案”来选择课程,检查所修课程是否已达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要求,特别是必修课是否已经修够,以免影响开题及毕业。博士生不计课程学分。硕博连读生须修满40学分。 (4)本学期从2012年9月17日~2013年1月18日,共18周。本课表可浏览哲学系“教学教务”网页及系研究生教务公告栏。2013年寒假时间:1月20日~2月17日。

西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西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 行) 2013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一)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二)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宽广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三)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应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设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一般为3-6个,应属于本学科专业领域,且具有

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能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充分反映该学科点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详见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由3-5名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专家组成的博士生导师组,选拔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导师担任组长,组长统筹博士生的日常培养、指导和管理。博士和导师组之间应建立定期交流和汇报制度,组织开展报告会和各种研讨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培养。 博士研究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师和导师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着重培养博士生的严谨科学作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学习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数为13-16学分,具体应修学分数由各学部分委员会制定,列入培养方案。 除公共课程外的理论课课时一般按1学分/18学时计算。所有博士研究生课程均规定相应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者(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获得相应的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按照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用半年或至多不超过一年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鼓励博士研究生到

一、博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海南大学

作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5101) 一、学科简介 作物专业是海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也是统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并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最早的学科,包括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学科从1958年建校时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是我国唯一以国家战略物资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面向包括海南在内的中国热区进行科研、服务和人才的重要学科点。作物专业研究领域主要为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高产优质协调机理与栽培调控机制、环境友好与作物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等。学科注重“作物、环境、技术的系统结合”,利用作物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形成高效生态安全配套的现代高新技术,促进常规栽培与育种技术的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海南热区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热带作物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现拥有农业部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海南省作物栽培学重点学科。学科师资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生导师11人,其中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并参与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业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级等相关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总经费20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进步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9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在作物种植、生产与管理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作物种植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品学兼优的作物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农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及重要知识;能透彻理解与运用作物科学的相关知识,并创造性地开展作物生产和科研及管理实践工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作物种植方向的研究及相关成果;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先进技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以作物(尤其是热带作物)为研究对象,在以下3个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课程表

中山大学课程表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山大学课程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山大学课程表序课程类别开课对象课程名称学分授课老师上课时间地点备注1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儒家哲学研究 ——先秦儒学4黎红雷 教授周一下午 3:00开始 (第一次课24日在讲学厅,之后在中哲所)中哲所说明:中国哲学专业必修课“儒家哲学研究”专题中的每门课(如:“两汉哲学”、“宋明儒学”、“先秦儒学”)任一门均可当“儒家哲学研究”的学分;如选修同一门中的不同专题者,只有一个专题的成绩当必修课成绩,其它成绩则以该方向的名称列为选修课成绩。2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哲学史方法论4陈少明教授周三下午 3:00开始会议室3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 硕博连读生国外马克思主义4刘森林 教授周二晚上 7:30开始文八楼 会议室4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博士生 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4博导

轮流上课周四下午 3:00开始文八楼 会议室5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 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一)4徐俊忠教授林育川讲师周四晚上 7:30开始文八楼 会议室6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美学研究4罗筠筠 教授周五上午 9:00开始文5097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古典诗学名著精读4周春健 副教授周二下午 3: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准备张舜徽著《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二书。8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中国宗教经典研读4冯焕珍 教授周一晚上 7:00开始中哲所9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宗教理论4李兰芬 教授周二下午 3:00开始中哲所10伦理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 博士生 硕博连读生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4郝亿春 副教授周一上午 9:00开始会议室11外哲专业必修

学术报告

为积极响应国家“两减”政策,为植保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昆虫防控上拓宽视野,我院邀请了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从事抗虫基因研究的李华荣博士在12月7 日下午3时做了题为“RNAi for Insect Control”的学术报告。此次交流会议由校长助理、农学部部长王进军教授主持,向仲怀院士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首先,李华荣博士对RNAi在WCR(Western Corn Rootworm)防控中的概况做了简短的介绍。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研发RNAi防控WCR的过程以及重要成果。他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RNAi防控中WCR中,长片段的dsRNA起了重要作用而并非小片段的siRNA。接下来他又证明了RNAi在WCR中是系统性的干扰,而并不会结合内源RNA进行扩增。这两大重要发现在为接下来的利用RNAi转基因技术防控WCR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在交流环节中,听众与李老 师就RNAi防控技术是否会产生抗性、长片段dsRNA在杀虫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以及开发新转基因作物在安全评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Jean Kallerhoff教授在34教4楼报告厅进行了以“Understanding plant respons e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a major challenge into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face environmental issues”为主题的报告, 阐述了理解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是 面对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以及植物在自然环境对重金属胁迫的分子生物学反应。此次学术交流吸引了众多农学专业老师同学的参加,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讨论了相关问题。主讲人关于重金属环境对植物的整体胁迫反应问题的阐述,启发了农学实验科学转向整体实践成果的思潮。 下午4点半,我院邀请Jean Kallerhoff教授和Sovan Lex教授进行法国图卢兹大学留学信息交流。通过教授幽默的语气和言语中夹杂的零星汉语,使整个交流氛围异常轻松。其中浓郁欧洲文化底蕴、雄厚科研实力、法国南部图卢兹优美环境和诱人的留学生项目(ENSAT Campus)吸引了很多有留学意向的同学。Sovan Lex教授以谚语“学在图卢兹,赚在里昂,玩在巴黎”结束了留学介绍,随 后同学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两位教授交流。整个留学学术信息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2014年11月19号上午九时,应我院何林教授邀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副教授Thomas Van Leeuwen来我院四楼报告厅开展了题为“From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mode of action: on overview of spider mite resistanc e research(从抗性机制到作用模式:螨类抗药性研究述评)”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授及青年教师们,以及全体13、14级研究生同学听取了此次报告。 Thomas Van Leeuwen副教授主要从事重要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机制研究,特别是在杀螨剂毒理学与农业害螨抗药性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次报告中,Thomas副教授以其团队开展的实验及实验成果为载体,就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在两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作用下,抗药性变化情况及机制进行讲述。详细阐述了螨在线粒体基因组、P450等抗药性和解毒突变位点的差异表达。报告完毕之后,我院部分师生针对自己感兴趣和有疑惑的地方与Thomas副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最后,Thomas表示很高兴来到中国,来到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并将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观和交流,欢迎各位同学前来探讨问题、交流想法。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级学科代码081203 适用年级2015级 培养方案负责人董军宇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培养方案负责人签字: 分管院长签字: 学位授权点负责人签字:院(系)盖章 填表日期:年月日

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英文名称: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代码:081203 一、专业领域简介(中英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1987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研究生,1996年我系被正式批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被批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批准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1月该专业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智能控制、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虚拟现实与遥感仿真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本学科共发表论文数百篇。主持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课题等项目多项,为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地市级奖若干项。该专业是青岛市唯一由国家批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nrolled full-tim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ince 1987. It began to enroll graduate students whose research direction is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1995, and it was formally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Maste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degree in 1996, then in 2002 it was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Master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degree, and in 2003 it was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Master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degree. The major was formally approved for being an authorization center of the Doctoral Degree in Jan 2006. Currently, the department has two class-one doctoral discipline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 MSc program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es four research fields: Computer vision and 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mputer intelligent control, Computer graphics and visualiz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hD program includes three research fields: Computer vision and 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irtual reality and remote sen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intelligent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more than 100 research papers were published. Research staff in this field have investigated many projects, including those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863” Program,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well as grants from industry. Many honors have been awarded, including Natural Science Awar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rank 2),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s (rank 1, rank2) etc. The major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can also offer the PhD program.

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议程

经济管理学院第九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议 程 安 排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第九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议程安排 时间:2017年12月15日全天(星期五) 上午:08:15~11:50 下午:14:00~18:00 地点:C101会议室、C304会议室、C315会议室、C301会议室、C406会议室开幕式(08:15~08:45 经管大楼C101会议室) 08:15~08:20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敏娟教授致开幕辞 08:20~08:25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夏显力教授简要介绍本次论坛情况 08:25~08:35 研究生院领导讲话 08:35~08:4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主任王倩讲话 合影留念:08:45~8:55 主旨报告(09:00~10:00 经管大楼C101会议室) 报告一(09:00~09:30) 报告人:吕晓青年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博士) 报告题目:土地政策文献量化分析初探—兼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报告二(09:30~10:00) 报告人:孔荣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信贷约束、收入质量与农民金融素养

学术交流安排 1.上午安排: 第一组 时间:10:10~11:50地点:C304会议室 评委:朱玉春教授阮俊虎副教授 10:10~10:25 蔡洁信息通讯技术何以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行为?10:25~10:40 乔丹干中学、社会学习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10:40~10:55 黄腾节水灌溉技术认知、采用强度与收入效应 ——基于甘肃省微观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 10:55~11:10 陈利斯外部环境、内部控制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 ——基于食品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1:10~11:25 徐戈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中的学习效应:干中学与社会学习11:25~11:40 提问及评委点评 第二组 时间:10:10~11:50地点:C315会议室 评委:赵凯教授吕晓青年教授 10:10~10:25 陈振风险预期、政策认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基于安徽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0:25~10:40 李晋阳农村土地的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 10:40~10:55 曹慧农户非农就业、耕地保护认知与亲环境农业技术选择10:55~11:10 蔡瑜杂粮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如何实现? ——以荞麦为例 11:10~11:25 李晓庆基于社会学习视角的农户土地污染防治意愿研究 11:25~11:50 提问及评委点评

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

一、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 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1、选题 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标准。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未明晰的,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发现,包括观点创新、视野创新、方法创新,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或者是发现、证明其他人在学术上的错误观点。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医疗实际,具有科学性,结论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选题应是在经费、仪器设备、试验条件等方面具有可实现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的。 2、综述 在掌握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阐明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二、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 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的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学术价值,且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数据真实、分析科学、结论合理。 2.学位论文形式

病例分析报告:本专业临床工作中罕见、特殊病例或开展的最新治疗技术,突出关键的技术创新点,将病例分析与既往文献报告结合起来得出结论。 临床研究论文:有明确合理的假说,集中解决一个问题;研究疾病的诊断尽量采用国际公认标准,应设立对照组;使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并得出结论。 三、生物学学术型硕士 1.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的学术文章,由申请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应该立论依据充分,学术观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实验记录规范、数据真实,图表符合相关学科规范,推理严谨、符合逻辑,语言简明流畅,格式符合硕士授予单位的要求。 2.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具备在某一研究领域内有创新或对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有价值。 四、基础医学学术型硕士 1.规范性要求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包括文献探索、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各环节。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概念清楚,

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管理办法 试行

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管理办法(试行) 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是我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的实施与管理,保证项目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宗旨 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拓宽视野,砥砺思想,激发热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研究生教育创新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要求 1. 论坛、会议内容:以博士生为主开展学习交流、论文交流和研讨为主要形式,通过论文形式面向全国选拔优秀博士生进行学术论文的集中交流。可适当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点评和作专题学术报告,就本学科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发展前沿热点和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广泛、自由的学术交流。 2. 参加对象:每个论坛、会议主要面向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同时,可邀请外校、科研单位相关学科研究生参加。论坛、会议参会学生不少于40名,其中,本校参会学生所占比例不少于30%。如果是海峡两岸会议,港澳台参会学生占1/3;如果是国际会议,国外参会学生占1/3。 三、组织

1.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相关院(系)承办。 2.按一级学科或更宽口径分专题每年举办若干个专题论坛、会议,会期一般为1-2天。 3.每个论坛、会议设立论坛、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由主办方、承办院(系)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论坛、会议举办工作的组织协调。组委会下设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相关院(系)专家组成,负责论文的遴选、评审及博士生论文报告的点评工作;执行委员会以在读博士研究生为主,积极发挥研究生在论坛、会议组织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4.论坛、会议组委会可印制、颁发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会议“优秀论文证书”和“入选论文证书”。 四、申报办法 每年度3-4月份由承办单位提出申请,研究生院组织有关专家遴选、确定并公布。申请承办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承办院(系)牵头承办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科学术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论坛、会议组织方案严密、科学,可操作性强; 3.承办院(系)能够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 4.申请承办院(系)须填写并向研究生院提交《厦门大学博

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附件1 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培养过程,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 (一)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是通过对博士研究生进行阶段性考核,督促博士研究生认真总结研究工作,保证顺利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培养环节。通过中期考核,着重考查博士研究生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全面素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求博士研究生对即将进行的博士学位论文课题已进行了认真的预备性考察和实验,有明确的立论依据、研究思路和创新意识。具体须符合下列条件方可进入中期考核环节: 1.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良好。 2. 已修完培养计划中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课程成绩已送研究生院登记并存档。 3. 掌握本学科宽广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为完成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打下基础。 4. 通过文献查阅和计算机网络,了解和探索本学科方向国内外学术研究最新前沿动态。

5. 掌握从事本学科方向高层次科学研究所须具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水平等。 6. 从第二学期开始从事科研活动,通过科研考勤。 7. 就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资料调研,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形成研究思路。 8. 就本学科方向进行选题、立论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思路,确认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性学术难点和技术难点等。 9.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结合所研究的科研课题,发挥导师和博士研究生的专长,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二)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直博生在第五学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学院安排。学习研究进度较慢而不能及时提交中期考核所需材料的博士研究生,需申请推迟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进行中期考核的博士研究生须向学院提交以下材料: 1.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表; 2.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审核表; 3. 文献综述(调研本学科方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完成1 篇不少于3万字的文献综述); 4.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表》(开题报告应已完成公开报告并答辩)。所提交的材料应由本人独立完成,并经导师审阅,由导师给出评语和评价。 (三)中期考核的组织与程序

学术报告讲座信息

2007——2010年我校学术报告讲座 1.2010年4月15日,深圳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大华教授做题为《坚韧与柔美—大唐女性的人格解析》学术报告,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2.2010年3月30日,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斌会教授来我院作题为“当代统计学的发展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地点: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3.2009年10月25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伟研究员来我院进行了题为“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当前广东现实问题分析”的学术交流报告会。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4.2009年12月10日,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周高雄为我院“金融大讲堂”做题为《两次金融危机对广东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启示》的专题报告。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5.2009年12月8日,我院邀请广东保险监管局局长助理赵巍在我院“金融大讲堂”做题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与保险监管体系的演变》的专题讲座。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6.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证监局胡伏云副局长到我院做题为《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建构》的精彩演讲。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7. 2009年11月1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孟建波副局长为我院“金融大讲堂”作题为《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政党政治与价值观》的精彩演讲。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8. 2009年10月29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伟研究员来我院进行了题为“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当前广东现实问题分析”的学术交流报告会。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9. 2009年6月18日,会计系邀请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林斌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以“会计的科学性问题探讨”为题的学术报告。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10.2009年6月19日,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我院名誉教授杨受成博士到我院作“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之影响”的主题演讲。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11. 2009年6月11日,应用数学系邀请广东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周传世博士为该系师生作以“从数字广东的建设来谈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题的讲座。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12.2009年6月2日,我院金融系投资与理财教研室主任张文云副教授在北教阶梯教室101室作了题为“宏观经济形势与股票市场走势分析”的专题讲座。 13. 2009年5月25日我国著名法学家陈卫东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新发展”学术交流会。地点:国际会议厅13. 2009年5月10日,国内著名知识产权专家、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玉敏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关于“商标法修改的指导思想”的专题学术讲座。地点: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学术报告厅 14. 美籍心理学家Frank Cardelle于2009年4月21日晚在我院6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