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 课堂实录

输血与血型 课堂实录
输血与血型 课堂实录

输血与血型课堂实录

一、由谢振华导入新课:

师:大家认识这个人吗?

生:谢振华

师:很对。你们怎么认识她的?

生1:她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白血病患者。

生2:青岛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

生3:她是护士行业中第一捐献人。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非常关心社会。这位普通的青岛护士为一位23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捐献了宝贵的55毫升造血干细胞。其实为了救助这位患者,全国有80多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为什么最终选中了小谢呢?这很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生:血型。

师:很好,看来血型与输血的确有一定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输血与血型》。

二、学习新知识:

师: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

生:交流。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总共有几种血型?

生:A型、B型、O型、AB型共四种血型。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ABO血型系统。你们知道血型是谁发现的吗?

师: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系统的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助教卡尔·兰德斯坦纳,那是在1900年。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以后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此,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誉。

师:谁知道在没有发现血型之前,医生做了哪些尝试?

生1:回答

生2:回答

生3:回答师:这些现象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其中兰德斯坦纳经过长期的思考,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后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他发现将某人血浆与另一些人的红细胞混合后,有的会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凝集。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对比、观察这份表格,他终于发现了人类的血液按红细胞与血清中的不同物质分为许多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3种:A、B、O。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B型。后来国际联盟卫生保健委员会将这4型正式命名为A、B、O、AB型,这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ABO血型系统。在以后的时间,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20多种血型系统,如MN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师: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整理出了多条鉴定血型的资料,(出示投影)在介绍资料之前,先回顾一下血液成分,血清师提取出纤维蛋白原的血浆。ABO血型系统是通过A型血清(A型血的血清)和B型血清(B型血的血清)来进行鉴定的。

讲解资料。根据资料你能否师者鉴定一下血型呢?

师:刚好,近日在济青高速路上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有四人受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输血前要确定他们的血型,现在医院将任务交给我们。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出示投影)

师:所需要的材料用具,在你们桌上的盒子中,现在请一名学生上来展示以下。

生:这是标记张、王、李、赵的四个瓶子,里面盛有四位伤员的模拟血液,旁边还有两瓶标有“A型血清”和“B型血清”的瓶子是模拟的两种标准血清,还有相应的滴管和载玻片。载玻片上分别标有四人名字。

师:介绍的有条不紊。(出示投影)

将鉴定血型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血清无沉淀有沉淀无沉淀有沉淀

B型血清有沉淀无沉淀无沉淀有沉淀

师:请根据所给出的资料与材料用具,四人一组,小组分工,拟定鉴定他们四人血型的探究计划。一会儿交流计划与步骤

生:展开讨论与拟定。

师:拟定出思路的小队举手,哪个小队来汇报一下探究思路?

生:先在载玻片的左边滴一滴A型血清,在右边滴入一滴B型血清,在把张的血液滴入左右两边,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再对照老师给的资料就知道他的血型了。对王、李、赵血型鉴定方法和张的一样。

生:我们的实验步骤与他的正好相反,我们先在载玻片的左右两边滴上张的血液,分别在左右两边滴入A型血清或B型血清。对王、李、赵血型的鉴定步骤和前者一样。┅┅师:拟定的两种计划都有道理,(出示投影)这两种设计方案可任选其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1、每人鉴定一个血型,2、明确在载玻片上的两端哪一端滴的是A型血清,哪一端滴的是B型血清。3、注意记录现象与鉴定结果。4、注意化学物品不要滴到手上。

生:操作

师:巡回指导

师:组织交流试验结果。现在我们把这四个人的血型鉴定下来了,根据刚才的实验现象和你的生活常识判断一下:什么血型的人可以给他们输血呢?谁来试一试?

生:A型血可接受A型和O型,因为从资料和实验现象中可看出:A型血、O型血与A 型血清混合都无凝集现象,

师:很有心,观察能力强。

生:B型血可接受B型和O型,

师:很好。

生:O型血只接受O型血,因为我爷爷病了,在医院输血时,就只能输O型血

师: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

生:AB型血可少量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师: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AB型血的人可以少量的接受A型血或B型血、O 型血。大量输血时,只能输本血型的血。

师:大家仔细观察每人可接受的血型,里面是否有什么规律?

生:O型血是万能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师:有一定道理,可以少量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不是万能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才能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大量输血时,还是有一定危险的,仍需同型输血。O型血可接受什么血型血呢?

生:O型血,

师:很对,只接受本血型血。

生:AB型血的人可以少量的接受任何血型的血,但只能输给同型血。

师:很有眼力,观察非常仔细。

生:每一种血型的人都可接受本血型的血。

师:很正确,在临床上输血时就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师:(出示输血原则)。

师:我们帮助四位伤员判断了血型,确定了可以输的血液类型,相信输上相应的血液,他们就会慢慢好起来的。之后它们可以帮助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根据输血原则,你能判断一下,他们可以输给的血型吗?(出示投影)

生:回答(略)

师:很好,将输血原则学以致用,不死记硬背,这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知道血型,根据输血原则,可准确无误的确定输给的血型,可见,血型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那么,输血时所需要的血源来自哪里?

生:回答

生:血作为生命的能源,神奇地支撑着我们的全部生活。我们的身上到底有多少血量呢?我们健康的人一次可献出多少血液?就让我们来学习下一部分的内容:血量和献血。这一部分内容简单明了,根据提纲自学课本最后一部分内容.3分钟之后进行抢答,

生:(自学)

师:巡回指导。

师:停,自学完的举手?不错,说一下要求:尽量脱离课本,但记不住的也可以看书。现在去选一个主持人,

生:主持人上来,

师:交待注意事宜:声音要洪亮,答对的说正确,不对的再叫另一个同学回答。及时鼓励,及时表扬。抢答赛开始。(出示图片)

生: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年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答:7%——8%,100斤,7——8斤

2、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险?

答:1200——1500毫升

3、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毫升,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

答: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等。

4、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答:200-300毫升

5、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多少毫升血液,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答:400毫升

6、我国从哪一年实行无偿献血?答:1998年。

7、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答:18—55岁

师:同学们,思考:你到哪一年达到献血年龄?

生:2008年

师:哪一年有什么重大事情?

生:奥运年。

师:如果我们到了18岁,你献不献血呢?为什么?

生1:献.

生2:有顾虑,原因:传染病,尤其是艾滋病。

师:哪位同学能让消除顾虑。

生:交流资料。

生:损伤身体。

师:哪位同学能让消除顾虑。

生:交流资料。

生:血站挣我们的钱。

师:哪位同学能让消除顾虑。

生: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顾虑的同学?

生:没有。

师:你们到了2008年献血吗?

生:献

师:你的家人当中有献血的吗?你知道无偿献血的实例吗?

生:诉说家人献血经历。

师:这些同学是非常有心的,无偿献血感人事迹不仅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而且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都提倡无偿献血。我也搜集了许多:(投影)课前有同学告诉我她们早已到青岛红十字会中心血站进行了调查,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家欢迎:生:(出示照片)1、出示献血英雄的照片以及几个无偿献血的场景, 2、向专业人士调查了有关血液与血液制品的问题。如:┅┅谈体会。

师:让我们对那些无偿献血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与最诚至的敬意!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鲜血,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让他们重新拥有了欢乐与幸福。(出示图片)师:这几位同学师非常有心的,希望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希望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调查,作为作业。其中调查内容在课前发的纸上。可任选其一。师:“生命师宝贵的,爱心是令人感动的”同学们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让我们在心中祝愿:所有的患者早日康复,所有的人健健康康,真情永存人间,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袁素云,青岛34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重点难点 1.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

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2:出示词语) 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3:生字田字格课件:) 耀庆盼歉叠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2)识记生字 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熟字加偏旁:“广+大=庆”“目+分=盼”“兼+欠=歉” 猜谜语:“鸦背夕阳红”谜底是“耀”。 (3)形近字比较:桑一叠歉一谦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解释)

课堂作秀的透视与反思

“课堂作秀”的透视与反思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有改动)时下,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却发现部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出现了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的“课堂作秀”现象。 一、“情境秀” 现象: (一)设有情境,但无助教学。有的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上设置越多的情境,就越能够使课上得有声有色。曾观摩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语文园地》时,将自己打扮成“导游”模样——手持游旗、小喇叭,头戴导游帽,胸挂导游证,学生也人人头戴旅游帽。整节课中,教师时而热情洋溢地解说,时而领着学生欢歌笑舞。试问:平时的课堂可能如此大动干戈吗?再问:如此情境让学生的兴奋点全部转移到当游客上,把知识信息的汲取抛诸脑后,这对语文学习又有何益处呢? (二)有助教学,但太过冗繁。《草原》是一篇优美的课文,一位教师在导入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播放一段《草原之歌》的音乐,然后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想象草原的景象。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我看到了蓝天上飘着白云。”“我还看到了白白的羊群。”“还有放牧的姑娘。”“以前我看过电

视,草原上有大雕。”……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想法越来越多。为了准确理解课文,教师又安排了一段反映课文内容的草原风光的录像。学生们在这种情境的引导下,仿佛真的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草原中,此时教师才真正开始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令人遗憾的是,此时一节课已近尾声。 反思: 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能恰当运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按照上述做法,把形式和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非但不能“披文入境”,反而白白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正视情境创设,合理把握情境运用时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合作秀” 现象: 眼下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中,我们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小鹿没有看见玫瑰花的样子?第二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4~8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小动物们都是怎样夸小鹿种的玫瑰花的?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

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

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 设计理念: 通过观察发现---实践验证---交流探索---再发现系列贯穿的活动,流动的颜色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调色的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等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观探索为本,如调色让学生实践后总结,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调色应怎么样调,再如老师提问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动观察发现色彩交融后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提问到除了吹画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从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如学生让蘸色的玻璃球在纸上滚动的游戏。 学习目标: 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 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生将颜色调到适合的浓度。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等管状材料一根,毛笔,水罐,铅画纸,玻璃球三个,小抹布一块。 2、教师除需要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还需准备几张范作(每小组一张)。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同学们,色彩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语言,但是色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当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时,我们就能画出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了。 2、欣赏范作,交流讨论:同学们,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这些作品好在哪里?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 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发展阶段: (1)、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的方法做一次范画,让学生明白使颜色流动的条件——调好颜色是关键。调得不能太稀或者太稠。 (2)、学生练习调色(告诉学生在调色时,只能用一种颜色),小组总结怎样调色,调到什么程度在纸上吹最合适。 (3)、鼓励学生大胆吹画,分别调出红、黄、蓝三色,滴落在纸上吹画。

【新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21《我不能失信》优质课教学设计

21.*我不能失信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交往时,有过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交流,重点强调“守信用”) 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3.质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标注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将句子勾画下来,与同桌交流你的理由。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宋庆龄和小珍约好星期天在家叠花篮,可是这天爸爸妈妈都要去伯伯家,宋庆龄拒绝了父母的邀请,留在家里,做到了守信。)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全文,你从哪句话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 (1)课件出示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 (2)宋庆龄一开始就这样坚定地要留在家中吗?她真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zhongguonongcunjiaoyu中国农村教育 新课改的目标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落实,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调整,总结经验,再付诸行动,这是校本教研的精髓所在。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觉得关于课堂教学反思的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一次再思考。 1、教学反思的定位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后反思是教师职业的需求,不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教师都应该掌握。但从教师的反思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各方面进行反思,指出优点和不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指出现象的较多,进行理性思考,即结合新课改理论或其他教育理念的较少,思路不够清晰。同时反思过程中缺少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即自身有很多优点指不出来,严重的缺点也意识不到,也可能是“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所至。这透视出学校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的活动不足,教师缺少认识自己的机会。也有一部分教师不能掌握课后反思的方法,把反思说成了“说课”。说课是说教学设计,反思是反思效果、成败在哪里及其原因,在语气和方法上是不同的。看出学校培训和训练不够。 2、新课程认识与把握问题。课堂教学和反思答辩是围绕新课程来进行的。从课堂教学和反思答辩中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有一定的理解,对三维目标、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在运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注重了形式,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身的实质性问题。有的为了形式,忽视了学科特点,如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或其他课程;有的过分突出了学生地位,忽视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有的过分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忽视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与形成。透视出教师没有清醒的认识到新课改的本质,要改什么,要继承什么,学习和理解处于表面。这是新课改出现诸多问题的本源,也是教师“非此即彼”两极思维习惯性的结果。 3、“三维目标”融通问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能体现三维目标,但在实践中处理的不够好。三维目标是对教学整体的要求,每一维都不能缺失。也就是说这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乃至整个学科的教学上,要注意渗透、体现三维目标,他们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在整体上有认识有把握。但是三维目标要因学科的不同,具体的每一节课内容、重点的不同而进行灵活的处理。例如数学,那就要注重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适时渗透处理;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点,但是某一节课语文知识点、技能是重点,那就要夯实。也就是说三维目标三者是融合一起的,是有梯次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方法与技能要贯穿始终,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无形的,要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课堂教学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既要有宏观整体上的把握,又要有教学环节微观上的具体设计调整,才能有效果。听课、答辩过程中,很难看到教师能对三维目标进行这样灵活、科学的处理痕迹,导致三维目标落实的表面化、混乱化。 4、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但没有说要忽视教师的“教”。两者是辨证统一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程强调的注重学生的“学”是指要关注学生怎样学、如何学,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习惯、学习方式,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强调学生主动发现的学习,反对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但有很多教师把这种关注学生的学理解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至少在客观上课堂教学的处理上这种情况较多,使“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造成形式化的主动学习,反而使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做的是运用一切教育智慧、艺术技巧通过设计、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其中得到发展。这种理想下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形成和建立,是要在长期的训练、磨合中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付与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更多的灵活自主权的一种表现。也是新课程“难教”的一个问题。给教师灵活、个性化处理教材一个空间,有了发挥自我才智的机会。但多数教师不能很好的去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认识水平,整体把握的情况,教学的艺术水平,学识的多少,使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不要说教师能根据这些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是手中教材及资料中的一些有效资源,都不能够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这是教师对传统教学习惯性的依赖,是对新课程理念、目标、任务理解的不够贴切和工作懈怠的结果,不愿意、不主动去做。手拿新教材,口说新理念,走的是老路,也没走好。 6、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问题。在课堂教学与反思、答辩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还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能力不强,学科知识不够、底蕴不深,新课程理论理解、认识存在表面化的现象,运用不够灵活。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应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即学科知识、其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深,对本学科才有理性的认识,才能站的高望的远,三维目标设计才能合理;其他知识博,才能灵活,思维开阔;教育理论知识实,才能理念新,教育方式、方法正确,有效果。三者必须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教师才能成长,才能有益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针对问题有效的改正、提升,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新课改目标任务的落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过程中要把握住方法,注重新的教育理念的引用和实践,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学习、实践、思考的程度。 (通联:蛟河市教育局)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吉林刘秀梅薛兆坤刘国彩 教海探航 61 2007.4

(完整版)8、《我不能失信》教案

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情感态度 1、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受到诚信教育。 2.、与人相处,要讲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 教学重点 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和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生轻声自读课文,借助括号里的注音拼读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坚持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深入探究 1、小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出结论的?(把握关键字词句) 2、她那么想去,出门时为什么停住了脚步? 3、爸爸妈妈是怎样劝说她的?她的态度怎样?(把握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4、文中最后写道妈妈和庆龄都笑了,他们笑的是什么呢?(妈妈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懂事守信的孩子高兴,

《我不能失信》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 我不能失信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诚信的可贵,力争在生活中做一个重信用、守诺言的人。 【教学重难点】 难点:通过对话和动作体会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难点: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诚信的可贵。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启发引导法、讲述交流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引入新课。 1.出示名言,引出课题。 2.展示课件,简单介绍宋庆龄。

【设计意图:联系课内、外知识,拓展认知,认识文章的主要人物,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 3.请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初步学习课文内容,学会生字生词,扫清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凸显主题“信”。巩固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读悟结合,感悟品质。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的举动,感悟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3.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 (1)宋庆龄走到门口,为什么要停下脚步? (2)爸爸妈妈是怎么劝她的?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在读中品悟句子,通过读悟结合,加深学生对“信”的理解。突破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个学习难点。】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请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你想对她说什么? 3.当你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达到由知到行,用所学知识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马投涧中心小学高振红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它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存在赶时髦的现象,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案例:案例一:一位老师上课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结果学生的讨论的话题越来越远了,老师发现后立即下令讨论完毕…… 案例二: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书本封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在钉字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结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 案例三:一位老师上课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开始问讨论好了没有,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了”…… 上述几个案例,案例一由于教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自主讨论为自由讨论,学生由于对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讨论的话题过于简单、深奥等原因,案例二由于教者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点缀,把本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却让学生合作来完成。案例三由于教者为了赶时间,未给学生合作、探讨的时间,加之学生的虚荣心理,从表面看合作成功,其实质根本没有给学生合作的体验与过程。透视合作学习中一些问题,首先,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个体。其次,从交流的结果看,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反馈的还不是小组学习的结果,往往展示的是个人的想法。 虽然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在初读课文时,先同桌互相考考生字的读音,这不仅可以彼此纠正错误,还增进友谊。接着是学习小组读课文,可以是指名分段读,这样一来,以强带弱,还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听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交流对课文或重点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 流动的颜色3-人教版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 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学生将颜色调到适合的浓度。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等管状材料一根,水彩笔,小桶,铅画纸,小抹布一块、调色盘。 2.教师除需要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还需准备几张范 作。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天,欢欢小朋友在家里画画,突然把颜料盒打翻了,所有的颜色都跳了起来变成了水滴娃娃,它们相互看了看,抱了抱对方,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片五颜六色的海洋,这时候出现的一副美丽的画,引入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引导阶段: 欣赏范作,交流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

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发展阶段: (一)实验尝鲜,让学生先尝试着感受一下颜色流动在纸上,接着让两种颜色在纸上相互碰撞在一起,观察颜色变化。 (二)认识准备的材料,并思考有了这些工具之后,怎样吹出漂亮的画,看到流动的颜色呢? (三)学习调颜料: 1、把颜料挤在调色盘里。 2、用笔蘸水加水滴在颜料上。 3.用笔搅拌均匀。(注意:颜料太干——吹不动颜料太稀——颜色很淡) 总结刚刚尝试后用过的方法:滴在纸上、用吸管吹、直接用嘴巴吹、倾斜纸面 (四)欣赏画作,总结步骤:蘸水→调色→吹色→晾干→完成(五)认识颜色及三原色,并讨论调和三原色有什么样的变化。 思考:怎样让我们流动的颜色变得更有趣呢? 四、示范教学,启发阶段: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小刺猬范画,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的方法进行演示作画,给光光小朋友吹一个发型。总结作画步骤:先调色,在纸上吹,接着动脑筋想,给流动的颜色添上几笔,变成一副有趣完整的画。 欣赏名作和学生作品,以及有趣的流动的色彩图片,帮助学生找

《我不能失信》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我不能失信 教学内容: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宋庆龄怎样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透过对话和动作领会小宋庆龄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言,但有人说到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又是什么意思? 二、合作交流 1.默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2.交流:整合资料袋里的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你所知道的宋庆龄 三、品读体验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生字。教师点击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3)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4)爸爸妈妈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样回答的? (5)请一位同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 四、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3.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几个诚实守信的故事。 五、分角色朗读 1.以4人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小组内安排角色练习,教师巡视。 六、课堂作业 教师点击练习,随堂解决。

剪影教学反思

《会动的剪影》教学反思 李洼小学李芳 在本课《会动的剪影》中我首先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及皮影戏的视频短片。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想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与人。如:中国的皮影戏,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还比如在我们小学每一册的美术教学中都有一节的《电脑美术》,利用计算机软件中自带的画图软件,教学生用电脑作画,让他们在电脑上随意涂涂抹抹,自由自在地去表达,去抒发、去体验美术的乐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这也无不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新感受。以上只是我在美术教学中一点浅薄的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篇二:六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1、基本形体切割反思 本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中,先由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基本形,然后复习基本形体,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体与基本形体的关系,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分析“凯旋门”与立方体的区别前,我对于凯旋门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了解了凯旋门的有关资料。通过分析“凯旋门”与立方体的区别,学生能够回答出“凯旋门”是在立方体的基础上,切挖一个圆柱形体和一个长方体,从而引入详细的介绍“切”和“挖”的概念。我采用积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的观察到了什么是“切”,什么是“挖”,帮助学生总结出了概念。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概念,认识了一个物体与基本形体必然的联系,一个物体的形体是有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从这个联系上,学生能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即艺术的演示,进而理解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圆凳的分析理解,我在课堂上演示了由一个圆柱体变化为一把圆凳的切挖草图的演示,让学生体会了草图切挖的艺术魅力。然后让学生思考除了这种方式可以体验切挖以外,体验切挖的方式还有哪些,学生能够通过很多种方式来体验切挖,比如在彩泥上,在萝卜上、在红薯上、在土豆上等等。在切挖体验的前期,我着重强调了关于安全用切挖工具的问题,交待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左手放到切挖工具运动的方向,安全起刀。不要随意走动,以免推碰到别人,以免发生意外。 在学生做切挖体验过程中,我在教室巡视学生情况,指导学生,学生得到训练。在课堂的展示环节,我请些学生向大家介绍:我用的是材料,我先把它做成形体,经过(切挖的过程),看到现在的形体,使我联想到。从某种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点的集合 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 作为预备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单从知识方面入手,势必会造成枯燥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 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乏味。其次学生的好动心很强,在广泛的点的集合的作品中,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绘画作品形式进行创作,从而体会点的无穷韵味。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训练点,我觉得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自读自悟,交流感受,分享成果,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诚实守信品质,感染和熏陶,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她是谁?她在干什么? 2、介绍宋庆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合作探究。 1、品析课题。 (再读课题,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合作探究。 (读课文:你从哪里读出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边读边找,作上读书记号。) 3、全班交流。 a、“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几种常用的教学反思形式

几种常用的教学反思形式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 (1)课后再备课。实践者于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和反思所得,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使有益的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以待今后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日臻完善,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这种高密度的反思实践活动对教师形成敏锐的眼光和高强的反思力大有裨益。 (3)写教育叙事。实践者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冲突。对事件和冲突的观察、分析和化解的过程即是反思实践的真实过程。写教育叙事即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再现、思考和化解。教育叙事经过实践者基于真实性上的加工,具有鲜明的情节性、冲突性、主题性和典型性,因此更宜成为教师日常反思实践的主要表达方式。 (4)诊断式研究。反思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邀请同事或者专业研究人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审视、评价甚至批判,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弥补之法或化解之道。 (5)行动式研究。反思者为弄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实质,与同事或在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并合作下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并制定出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式不同于专业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教育科研,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适应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形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智慧要求都进一步提高,推广反思性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推广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预案;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自我回顾性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自我回顾性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自我回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流动的颜色》教案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案

我不能失信- 教案 学情分析: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特别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儿童故事,因此,在学生阅读故事时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并将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对孩子们的启发教育作用是最大的。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对话较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并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生字不多,完全可以随课文识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 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 预设:我是指谁?

失信是什么意思?(失信的反义词就是-----守信) 那课题中“我不能失信”,说明故事中的我做到了守信。 4、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 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生字。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宋庆龄妈妈小珍 c.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快速的读读第一段,哪个句子让你 感受到他想去? 2、找到句子,出示句子: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3、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宋庆龄是多么想去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如:盼望明白宋庆 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四、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小朋友,宋庆龄这么想去伯父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1、四人小组学习(2---9)自然段 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比总结

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比总结(获奖名单)为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备课,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务处于2012年4月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是面向一至六年级全体专任教师的一次征集评选活动,参与面很广。 一、评选情况 本次评选分别上交了64篇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4篇教学设计和反思涉及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体育、音乐、写字、思品等几个学科。按照计划,本次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教学设计和反思各7篇,二等奖教学设计和反思各10篇。四位评委在认真研读、对比每篇教案和反思的基础上,对每一篇教案和反思都给出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分数。获奖教案分数是取四位评委平均分。 二、获奖名单 幸福镇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评比结果

幸福镇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结果

三、活动优点: 此次活动参与面广,教师们对此次活动都非常重视,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教师书写认真、格式基本规范,上交教案及时。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设计: 1、教案格式规范,各教学环节齐全;书写工整、图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 2、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3、教学过程比较详细,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合适,关注师生互动(有相关活动的安排或说明),注重能力培养;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课堂容量合适,课堂例题、习题设计合理、典型、切合学生实际;作业布置适当。 (二)教学反思: 1、反思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2、反思了教学中存在哪些失误,哪些不足。 3、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本上想出了更好的策略,对教学环节的改进有更好的设想。 四、存在不足 通过对上交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的认真查看与研读,发现此次评选活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这是我们今后组织评选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没做规定。有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表格,有的没有设计。 2、对教案的字体和字号也没有做统一规定。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1)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流动的颜色》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色彩是视觉艺术中重要的构成要素,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流动形成的新形态,激发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有意识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不同效果的美术作品,能够提高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针对的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是想象力和观察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强调体验和游戏性来丰富学生的感受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颜色相融的方法,体会变化中的色彩变化,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滴、吹、流三种会领颜色相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的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增加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颜色相融的技法,观察颜色流动的形态,用铅笔添添画画,感悟美术作品的美感。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会用滴、流、吹三种令颜色相融的方法,运用色彩相融的方法表达感情。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绘画纸、美术用书、彩色墨水。 2.教师准备:范画、报纸、彩色墨水、吸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引入:有一天一个叫欢欢的小朋友正在家里画画,突然,欢欢一不小心把她的颜料盘洒在了地上,掉落在地上的颜料猜一猜会怎么样? 2.讨论与交流,引出课题: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我觉得颜色会混合在一起,滴的满地都是。 师:没错,你很聪明,各种颜色的小墨滴溅的到处都是(出示短动画),欢欢非常苦恼,但是在这个时候她观察到了滴落在地上的形态,突然想到了茂密的树枝,于是用彩色水笔添添加加创作出了一棵美丽的果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流动的颜色》(将做好的标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生活联想是学生们在平常的生活中积累的一种视觉联想,教学的导入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颜色流动的好奇心,在范图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颜色流动的创造性。】 二、启发诱导、感受新知: 观察几幅优秀作品,试着从图中激发对颜色流动中添添加加的理解。 师:通过两幅作品带给我们的创意感受,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学习这项新的创意方法? 学生们积极回应。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激发学生对颜色流动的前期感受,以便更之后更好的理解教师示范。】三、教师示范、技法引领 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进行示范,示范之前老师提一个问题给大家在老师示范之后要回答给我。问题就是:老师创作这幅作品用了哪些方法。 现场示范,运用投影仪将墨水用滴的方法滴一滴在纸上,将画板倾斜,使颜色往既定的方向流淌(运用故事情节来讲述示范的过程),这时画面上长出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