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代用燃料

气体代用燃料
气体代用燃料

气体代用燃料

气体作为燃料就必须使用气体发动机,当前使用单气体燃料作为能力源的发动机,主要有LNG(液化天然气)发动机、CNG(压缩天然气)发动机和LPG(液化石油气)发动机三种。气体发动机与同排量的柴油机相比,动力性相当,环保优势明显,更容易达到国IV、国V排放。且当前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生产工艺设备与柴油机可通用。在油气价差保持的前提下,燃料经济性显著。不过气体发动机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续驶里程短、燃料加注时间长、加气站的建设投资太大等。

气体代用燃料的组成

目前常见汽车代用燃料的类型主要有天然气、石油气、氢气、液化石油气、液化气以及二甲醚等。

气体燃料的性能特点

气体作为汽车代用燃料有别于普通燃料,它们共同点在存储、加注不同于以往的液体燃料,下面为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气体燃料的性能特点,让我们来分析以下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缺点。

天然气的优势:成本低廉、运行平稳。安全可靠使CNG汽车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CNG作为车用燃料,在环保和能源安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汽车替代燃料。

天然气的缺点:资源有限(主要工业及民用)、汽车续驶里程短、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要求高、投资大、只适用于在富产天然气的地区和大中城市推广。随着CNG运输管网分布范围的扩大以及加气站的增多,CNG汽车的应用范围可以扩大到城市之间。

石油气的优势:燃烧清洁、排放污染物少,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等特点

石油气的缺点:LPG主要来源于石油,其供应性受到石油供应的限制,价格也会随着石油价格变化而波动;LPG对加气站、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很高。

氢气的优势:良好的行进加速性;良好的燃料适应性;低温起动性好;超低排放全工况高效率等优点;氢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强大的工业基础。

氢气的不足: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氢气能量密度最小、储运条件十分苛刻、续驶里程短、加注不方便;目前氢气的制取、储运、加注、氢能汽车成本等存在很多问题,短期内氢气作为汽车能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但氢来源的广泛性、可再生性和燃烧清洁性使氢成为世界各国汽车代用燃料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二甲醚的优势:二甲醚十六烷值高,自燃点低,在发动机气缸内蒸发速度快,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燃烧速度快,滞燃期短;汽化潜热高于柴油,蒸发过程吸收热量较柴油多,可有效地降低气缸内最高燃烧温度,有利于降低NOX排放和噪声;作为含氧化合物,可提高燃烧效率,在燃烧过程中几乎无碳烟生成,CO、PM 的排放都比较小;以DME为燃料的发动机,其动力性和起动性与柴油机相当。

二甲醚的不足:需要开发新的燃料供应系统及新的发动机技术和整车技术;发动机技术不成熟、储运不便、能量密度低;续驶里程短,液态密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容易使燃料供给系统运动件发生磨损;并且同CNG、LPG一样,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受便利性、燃料加注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发展空间有限,适合于在区域间运行的大型客车上应用。

气体燃料汽车的应用及前景

气体发动机发展现状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低压天然气汽车,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之后,气体燃料汽车开发应用的步伐加快。国内大型发动机厂和汽车厂如玉柴、上柴、潍柴、东风和解放等厂家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气体发动机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应用。1988年我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引进CNG加气站的全套设施、改装汽车部件及高压气瓶,分别建站于南充、大庆等地,开启了CNG汽车发展的新时代。

相对于LNG发动机,CNG发动机和LPG发动机的技术成熟程度、经济成本等都更现实,目前CNG发动机已经广泛应用其第三代电控喷射CNG的技术,采用高压喷射,通过节气门传感器,气体流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氧传感器等经过中央处理单元来控制点火、空燃比等。更先进的LNG缸内直喷技术目前已得到小批试用,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俱佳,但开发难度较大,费用昂贵,成本也高,国内尚未开始研制。

与传统柴油机相比,气体发动机取消了原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相关的零部件,增加了蒸发调压器(LPG发动机)、减压器(CNG发动机)等供给气体燃料的相关零部件。传统柴油机是压燃式发动机,而气体发动机由于受燃料特性限制(抗爆振性能),采用的是与汽油机一样的点燃方式。在取消了喷油器后,将原缸盖上的喷油器孔改为了火花塞孔。在取消了油泵后,在原油泵安装位置装上了一个点火传动装置,通过点火正时传感器获得发动机的点火正时信号。增加了以点火模块、点火线圈及火花塞等零件组成的点火系统。

气体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多采用电控,与机械式柴油机相比,各工况点的空燃比、点火提前角、增压压力都实现了更精确更科学的控制。为满足这些控制要求,增加了相应的MAP、MAT、ECT、点火正时以及氧浓度等传感器。

由于我国能源战略结构的调整,未来将有更多的气体燃料资源通过进口为国内使用。目前在国内正在实施LNG加气系统的城市有北京、乌鲁木齐、长沙等,约有近百辆LNG单一燃料公交示范车辆正在运营。CNG车则已在四川、重庆、北京、西安、内蒙、等地推广。LPG环保节能型气体城市客车也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海南、甘肃等许多城市的公交系统已经试行。在国外,LPG被用作轻型车辆燃料已有许多年。

气体发动机发展前景

气体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和传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有所不同,其增压、后处理均有特殊要求,且将先进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技术应用于气体发动机,以便根据发动机的温度、负荷、转速等关键参数对气体燃料的供给、混合气浓度、点火正时等进行精确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降低排气污染。空燃比控制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发动机的应用效果非常好,它通过监控发动机排放状态实时调节空燃比,并通过高能、精确点火等自动协调优化方式实现最佳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而从成本来看,气体发动机电控系统成本竟还稍低于柴油机电控系统。因此深入开发电控系统的潜力十分巨大,未来必将有更好的发展。

由于欧IV排放法规,不仅要求限制天然气发动机非甲烷碳氢(NMHC)的排放,而且还要求控制总碳氢排放(THC)。但先进的氧化型后处理技术如何成功地运用于气体发动机也是关键的技术之一,具有很大研究价值。广州市LPG公交车污染一事有关专家也指出与其尾气后处理系统有关。

当前国内气体燃料客车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零部件产业尚不完善,用户对气体发动机电控技术也还感觉到神秘,并对国产电控气体发动机持怀疑的态度。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城市,主要还是采用进口的气体发动机。近年来,国产气体发动机不仅在配套的功率范围上实现了拓宽,而且在配套领域也有突破,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报修率也大大降低。以上柴、玉柴、潍柴等为代表的国内发动机厂不断研制出新技术和新机型,代表了中国内燃机行业的技术实力,也代表了中国未来动力的发展方向。

此外,气体燃料大客车的发展对于降低排气污染、节约石油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较为丰富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资源也为气体燃料大客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且气体燃料的使用成本相对于日渐上扬的油价明显具有竞争力,应该为更多客车用户所接受。气体发动机是21世纪的一种新型、绿色动力,未来城市必将由于它的出现而面貌焕然。高效率、低污染的气体发动机的开发与生产,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客车行业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

醇类代用燃料

由于醇类燃料属于液体燃料,所以它对发动机的改造不大,由于其热值比汽油的要低,所以其作为燃料主要与汽油或别的燃料混合使用。当乙醇掺入量小于10%时,对汽车发动机的供油系统、点系统及压缩比不必做任何调整,应适当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加大化油器主量孔尺寸及点火提前角,使燃用乙醇的汽油机的功率接近原机水平。

乙醇

乙醇(CH 3 CH 2 OH),俗称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液体,它的热值较低;蒸发潜热较高;乙醇的抗爆性能好,含氧量高,它以玉米、小麦、薯类,甘庶等农作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也可以由乙烯水制成。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作溶剂,也用于制染料、涂料、合成橡胶、医药、洗涤剂、化妆品等。

所谓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这项技术在国外已十分成熟。目前,国外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巴西,其中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及应用国。

乙醇燃料的性能特点

乙醇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主要优点:

(1)辛烷值高、抗暴性能好,乙醇的研究法辛烷值达到111,马达法辛烷值为91。添加乙醇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汽油的抗爆性,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典型催化裂化汽油(RON 为90.6)中添加 10%(体积)乙醇后,其RON 提高3.4 个单位,MON 增加1.4 个单位。乙醇对烷类汽油组分(烷基化油、轻石脑油)辛烷值调合效应好于烯烃汽油组分(催化裂分汽油)和芳烃类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

(2)乙醇含氧高达34.7%,乙醇可以较MTBE 更少的添加量加入汽油中(美国含氧化汽油中通常需添加7.7%乙醇,新配方汽油通常乙醇添加量为5.7%。汽油中添加7.7%乙醇氧含量达到2.7%,如添加10%乙醇,氧含量可以达到3.5%。

(3)通过添加乙醇或其它含氧化物,并改变汽油组成,美国新配方汽油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美国汽车/油料(AQIRP)的研究报表明:使用含6%乙醇的加州新配方汽油,与常规汽油相比, HC 排放降低10-27%,CO 排放减少21-28%,NOx 排放减少7-16%,有毒气体排放降低9-32%;AQIRP 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使用E85(85% 乙醇+15%汽油的混合燃料),而不改变其他条件,与常规汽油相比, HC 排放可以降低5%,NOX 排放减少40%,CO 增加约7%。国内研究结果表明,燃用E15 和E25 时,HC 含量比燃用汽油分别下降16.2% 和30%,CO 排放分别减少30%和47%。

(4)乙醇的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成熟,以一定的比例掺混到车用燃料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燃料储运、分配和销售系统;当乙醇掺混比例小于10%时,无须对汽车无需作大的改动。

乙醇作为车用燃料的缺点:

(1)乙醇的热值为26.77MJ/kg 比常规汽油热值(43.50MJ/kg)要低,因此,使用乙醇汽油后,发动机的油耗随着乙醇掺入量增加而增加,有资料报道,

使用含10%乙醇的混合汽油时,发动机的油耗约增加5%。在相同辛烷值的前提下,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乙醇的汽化潜热大,理论空燃比下的蒸发温度下降大于常规汽油,汽化潜热大会导致汽车动力性及经济性下降,在低温条件下,乙醇汽油不易起动,另气化潜热大使化油器中形成的燃气混合比低(乙醇空燃比仅为9),比汽油正常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燃比 15 低的多,影响混合气的形成及燃烧速度,使汽车驱动性能下降,影响最大的功率的发挥,不利于汽车的加速性。

(3)乙醇本身的饱和蒸气压为 18kPa,但研究表明,乙醇调入汽油后,会产生明显的蒸气压调合效应,当乙醇添加量为3-5.7% 时,乙醇汽油的调合蒸气压随乙醇添加量增加而提高,最高达 58kPa;当乙醇添加量大于5.7%时,乙醇汽油调入蒸气压随乙醇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

(4)当乙醇添加到柴油中,乙醇柴油的闪点、十六烷值下降比较明显。

乙醇燃料汽车的应用及前景

2000 年9 月-2001 年6 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国家经贸委的统一的部署,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燃料乙醇作为汽油调合组分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特性及配方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生产;车用乙醇汽油水分特性及储存、材料相容性实验室研究;金属腐蚀抑制剂的研制开发;车用乙醇汽油行车试验研究;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等主要研究工作。根据项目研究结果,2001 年4 月,分别制定出了车用乙醇汽油及变性燃料乙醇国家标准。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与2001 年6 月在河南、黑龙江两省的郑州、南阳、洛阳、哈尔滨、肇东五市开始车用乙醇汽油试销售,截止到10 月7 日,河南省已销售E10 93 号车用乙醇汽油650 吨。在河南、黑龙江两省推广试点的基础上,经全国统一立法,明年国家将逐步扩大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范围。河南20 万吨、黑龙江20 万吨燃料乙醇生产厂已完成改造,吉林60 万吨、安徽30 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建设项目已通过国家计委批准,正在建设中。我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势在必行,前景良好。

甲醇

甲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易燃、有毒液体,易受氧化或脱氢而成甲醛,不易与烃类互溶,它的热值低,蒸发潜热较高,甲醇的抗爆性能好,除此之外,甲醇在少量水分存在的情况下还容易产生相分离。

甲醇具有很高的含氧量,使用甲醇汽油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减少汽车一氧化碳C0 及碳氢化合物HC 的排放,而未燃烧的甲醇及醛类排放则较普通汽油有明显增加。

甲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合成法,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含有酸性物质,而且甲醇本身的吸水性使之在贮存过程中含有少量水分,同时受到空气的氧化或细菌发酵也会产生少量的有机酸,以及,甲醇燃烧后产生的甲醛、甲酸等,都会对发动机产生较为严重的腐蚀和磨损影响。

甲醇燃料的性能特点

甲醇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主要优点:

(1)辛烷值高,能显著提高燃料的混合辛烷值,增强抗爆性能,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2)甲醇是高含氧量物质,它在气缸内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过量空气系数可以远远小于燃用汽油时所要求的值,燃烧更为充分。

(3)挥发性好,有利于与空气的混和。甲醇汽油的可燃界限宽,燃烧速度快,可以实现稀薄燃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对排气净化及降低油耗有利。

(4)可显著降低尾气排放。甲醇具有很高的氧含量,发动机应用甲醇汽油燃烧更加完全,且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因此可减少汽车常规运行时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CH)等废气排放。

(5)在高油价、低甲醇价格情况下,经济上甲醇燃料占有很大优势。

甲醇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主要缺点:

(1)甲醇吸湿性强,与汽油互溶性差,会造成混合燃料的稳定性、遇水分层问题;

(2)甲醇净热值不到常规汽油一半,甲醇燃料着火性差、低温启动性差,会出现发动机低温启动困难;

(3)甲醇对各种金属均有严重腐蚀,造成发动机腐蚀及磨损问题,纯烧甲醇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造,有发动机通用性问题;

(4)甲醇燃料十六烷值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中燃用甲醇燃料较困难,有发动机积碳问题;

(5)甲醇对汽车橡胶有溶涨作用问题;

(6)甲醇能量密度较低,燃油箱容积需适当放大。甲醇使润滑油变稀,会加剧磨损,需要加防腐抑制剂;

(7)甲醇有毒,怠速情况下甲醇汽车排放的甲醛(非常规排放)为普通汽油车的3~6倍;

(8)使用甲醇燃料(M85、M100)时,需要另建储运、加注和销售设备系统,并建立安全防护系统。

甲醇燃料作为替代燃料可行性分析

甲醇作为燃料汽油中存在的一些优点如:其挥发性好,有利于与空气的混和。甲醇汽油的可燃界限宽,燃烧速度快,可以实现稀薄燃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对排气净化及降低油耗有利。等等优点…

但甲醇汽油在少量水分存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相分离,影响贮存和汽车正常运转。它的低温性能和冷起动性能较差,这主要是由于甲醇的蒸发潜热比汽油高3 倍,低温条件下,甲醇汽油不易起动,另气化潜热大使化油器中形成的燃气混合比为6.45,比汽油正常燃烧所需的理论空燃比 15 低的多,使汽车运转性能不良,驱动性能下降,影响最大功率的发挥,不利于汽车的加速性,严重的将影响汽车的驱动性能。甲醇为神经毒物,具有显著的麻醉作用,作为汽车代用燃料尽管可以有效降低C0 及HC 排放,然而,却大大增加了有毒醛类化合物和未燃醇的排放。

综上所述,甲醇燃料弊大于利,它不适宜作为汽车的代用燃料。

现代柴油

现代柴油分为合成柴油和生物柴油。

合成柴油

合成柴油分为:天然气合成油(GTL)、煤合成油(CTL)、生物质合成油(BTL)。在所有代用燃料中,合成油是最为理想的柴油替代品。合成油直接作为柴油机燃料或掺入柴油中能降低柴油机尾气中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延长柴油机后处理装置的寿命并提高转化效率。

天然气合成油(GTL)

除南非以煤为原料外,国外大部分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油。受资源、投资规模、能耗等因素限制,目前全球GTL产能还不大。国外GTL的研究非常活跃。某跨国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多国政府、汽车企业合作,推广使用GTL

燃料,并在一些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开展GTL汽车试车活动。

当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部分城市在应用GTL,而且用量有限。大规模应用要在10~20年之后,预计20年后GTL代替石油的量约占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1%~2%。

煤炭合成油(CTL)

通过费托合成(FTD)制得的CTL合成柴油品质较高,且品质与原料煤的品质无关。费托合成所得产物主要是直链烷烃,其特点是低芳烃、低烯烃、高十六烷值(十六烷值可达75以上)、含硫量很低或无硫,是车用柴油的理想组分,可直接应用于柴油机,是柴油机的清洁燃料,也可以任何比例同普通柴油混合以提高燃油品质(但低温流动性及润滑性需要关注)。

因为CTL的组成是烃类,与石油组成类似,在所有煤基燃料(甲醇、DME、CTL)中,CTL与汽车的适用性最好。采用CTL合成油作为柴油替代燃料,可以利用现有的柴油贮运、加注设施,应用的便利性很好

生物质合成油(BTL)

BTL可以以多种生物质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制得。也称BTL为阳光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属于第二代生物柴油。同GTL、CTL一样,BTL是柴油的良好替代品。

目前,BTL的生产工艺尚未成熟,BTL的工业化生产尚需时日,但BTL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替代能源。

鉴于国内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故BTL在国内应有最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进行BTL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以BTL作为合成柴油的主要发展方向。

作为生物燃料,欧盟推荐采用BTL。一些汽车厂商也推荐采用GTL、BTL作为柴油替代燃料。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以油料作物和动植物脂肪为原料生产的柴油替代晶,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脂类(脂肪酸甲脂或乙脂),也称为第一代生物柴油。原料可以是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具有良好的来源多样性和再生性,是可再生能源。

生物柴油的优势:十六烷值及能量密度较高,与柴油互溶性好,可以直接与柴油混合使用,低比例(5%-20%)混合时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造,且可以使用原有的燃料加注及储运设备;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可降低HC、CO、 CO2、 SOX 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是柴油机良好的清洁代用燃料;硫含量低,不含芳香烃,可降低有害物的排放;生物降解性好,利于环保;闪点高,安全性好;粘度较大,润滑性好。

生物柴油的不足:挥发性低,易造成燃烧不完全而形成积炭;含有双键使得安定性差,在空气中易于氧化变质。

生物柴油的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对发动机有轻微的腐蚀性。所以生物柴油必须以一定比例与柴油掺烧。

现代柴油汽车的应用及前景

近些年,欧洲和美国每年都有新的生物柴油工厂投产,而且年产量逐年递增。低比率掺烧的生物柴油已得到世界范围内OEM的广泛接受,B5(含5%生物柴油的柴油)柴油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已得到推广应用。美国、欧盟、加拿大已把生物柴油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还较小,生产能力约为10万t/年左右,还未进行推广应用。部分企业正在扩建,提高生物柴油产能。

我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的各种石油替代品,已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政府、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计划。

2005年国家专项农林生物工程确定目标:2010年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为200万t/年;2020年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t/年。

虽然生物柴油处于起步阶段,供给能力很低,但随着燃料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其产能与供给能力将会逐步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会较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其他动力汽车

其他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烧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太阳能电动汽车、核动力汽车等。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指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装置,是最有前途的也是未来汽车的主要能量源,车辆安装燃料电池,可以利用自身产生的电能驱动车辆行驶,能解决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是高效、低公害的清洁汽车。在汽车上安装燃料电池堆,还需要设法减小电池堆的体积。为此,就要把铂电极、电解质和隔离板做薄,改进技术,尽可能达到它们的最薄极限。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尽管十分简单,但是用来驱动汽车,由于需要的是能够输出大功率的电池堆,因而对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国内完全自主研发燃料电池轿车整车的主要是上海神力公司,他们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发了“超越”系列,2004年7月下线的“超越二号”最高时速115公里,能连续行驶168公里,到2005年初已累计行驶一万公里。2005年下半年,采用“超越三号”技术的10辆燃料电池出租车将开始示范运行。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装置是将传统发动机尽量做小一点,让一部分动力由电池一电动机系统来承担,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优点。

混合动力汽车是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混合使用人力和电力两套装置开动汽车达到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污染的目的,实用的内燃机既

有柴油机又有汽油机,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排量小、质量轻、速度快、排放好。电动系统中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与传统的汽车相比,原动机经常处于最佳工况,降低了排放;能量自动回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采用纯电动行驶模式,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实现零排放。混合动力汽车除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等各种单元基础外,重要的技术是各系统的电子控制技术和整车的动力系统优化,匹配好的系统能达到节省燃料50%、排放下降80%、制动能量回收达到30%。

我国东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在历经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产品样车的开发之后,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和混合动力轿车攻克了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整车设计等一系列技术瓶颈,通过了全套性能试验和强制性检测。目前,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已有4款车型正式列入国家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获得生产销售资格。累计已有50辆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先后投放于武汉市3条公交线路,以自主品牌东风风神轿车为基础车的混合动力轿车已经下线并量产,东风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轿车正式由研发向产业化迈进。

太阳能电动汽车

顾名思义,太阳能电动汽车就是不用燃油,用太阳能做能源的车。但太阳能不能储存,这就需要太阳能电池对它进行储存并供给汽车使用,太阳能电池分类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物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主要有两种-是热能的直接利用,如利用镜面或反射槽将太阳光聚焦在收集器上,如利用镜面或反射槽将太阳光聚焦在收集器上,由中间介质吸热产生蒸汽,推动气轮机组发电。另一种主要形式是利用小型太阳能装置为房屋采暖供热,现己大量应用。现己大量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热发电两项技术在未来的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热发电两项技术在未来的能源产业中至关重要,是目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门技术。

用太阳能电动车杜绝了污染,相比其他能源最大的优点就是清洁无污染,能源简单得到。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易储存,即使有太阳能电池,但其容量也有限,那么其可靠性也会降低;它的动力性明显差于其他能源。所以太阳能电动汽车主要可开发市场为家庭私家小轿车,不宜于载货大汽车。

我国的太阳能汽车事业起步较晚,多数太阳能汽车的研制工作主要由各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太阳能相关的专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太阳能并网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相关,直接与太阳能汽车相关的专利不多。总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太阳能在汽车上应用一般只涉及汽车的辅助电源系统。太阳能电池所提供的能量只能用于车辆的电器、仪表等,或是对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现今有部分量产车在其天窗顶部添加了太阳能电池,经控制器、逆变器驱动车载空调工作。

(2)所有以太阳能作为驱动能源的专利产品中,太阳能所占的能源比例份额太少。国内有把太阳能用于电动自行车,也有用于微型车的例子,但太阳能所能提供的能量只占到所需驱动能量的30%以下。

核动力汽车

核动力汽车的前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然而地球数十亿年积累的能源却是短期不能再生的,所以更为高效、更为环保的新能源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核动力汽车便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早在1957年,美国福特公司就生产了第一辆核动力汽车(概念车Nucleon)。这款概念车的外形至今看起来仍然是非常的前卫,当然它的动力系统更为前卫。在两个后轮之间的核反应堆以铀元素的核裂变为能源,能够把水变成高压蒸汽,再推动涡轮叶片驱动汽车。然后蒸气在冷却之后返回核反应堆里面再次加热。只要核燃料还没用完,它就能不断发出动力。按照当时的设计思想,大约在8000公里核燃料耗尽之后,核燃料将能够在路边的“加铀站”得补充。而且你还可以选择你所需要的动力类型——持久型的或者爆发型的——准确来说是爆炸型的,例如原子弹。科学家们的大胆想象当然不会停滞不前,21世纪凯迪拉克又有了全新的WTF。

WTF这样一个命名组合实在凯迪拉克现有车型中不曾看到过的,这也清楚的向消费者转达了它是独一无二的一款凯迪拉克的概念。WTF是取自World Thorium Fuel的词首字母,意思是钍燃料。

核动力汽车明显的优点就是不用加油,加一次燃料可持续时间长,动力性足。但其缺点也是很重大的,大家都知道核具有放射性,如果不小心发生泄露,对人

的身体可以造成伤害而且污染都很严重。对于这项能源可能会在未来汽车发展中使用。

结论

(1)原油供求矛盾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压力。发展替代燃料对于我国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现代汽车发动机向高压缩比高转速和大功率方向发展,要想实现必须对汽车燃料进行探寻。

(3)天然气、石油气、氢气、液化石油气、液化气以及二甲醚等气体作为代用燃料时,对汽车发动机的改造较大,但气体发动机与同排量的柴油机相比,动力性相当,环保优势明显,更容易达到国IV、国V排放。且当前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生产工艺设备与柴油机可通用。在油气价差保持的前提下,燃料经济性显著。所以其可以作为未来汽车代用燃料。

(4)乙醇的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成熟,便于运输,当乙醇掺混比例小于10%时,无须对汽车无需作大的改动。所以其可作为未来汽车代用新能源。甲醇弊大于利,不宜作为汽车长期的代用燃料。

(5)虽然现代柴油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供给能力很低,但随着燃料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其产能与供给能力将会逐步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会较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6)其他新能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太阳能、核能等都是具有非常潜力的新能源,它们的作用都非常巨大,有些已经推广应用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还在研究当中,未来的某一年可能就是它们占据天下能源

参考文献

[1] 边耀璋等.汽车新能源技术.2003年人民交通出版社

[2] 崔胜民.新能源汽车技术.2009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李建保李敬锋等. 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技术.2005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2008年人民交通出版社

[5] 吴基安.吴洋等. 新能源汽车知识读本.200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6] 钱伯章.新能源汽车与新型蓄能电池及热电转换技术.2010年科学出版社

[7] 康龙云.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

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 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研究(发动机的研究团队,绿色生态机械研究室,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所,171, Jang-Dong, Yuseong-gu, Taejon 305-343,韩国) 摘要 这项研究中,电火花点火的发动机工作在二甲醚和液化石油气混合条件下被以实验的方式研究。在个别项目,性能,排放特性(包括碳氢化合物,CO,和NOx排放),以及汽油机在DME和LPG燃料掺混燃烧工作在1800~3600rpm时的燃烧稳定性。 结果表明通过混合20%的DME燃料对于较宽范围负荷的发动机达到稳定的工况是可能的。而且,我们证明,达到10%的DME,发动机输出功率与纯LPG 是可相比的。废气排放检测表明,在较低发动机转速下,使用混合燃料时,CH 和NOx排放有所增加。然而,随着混合燃料的使用,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是减少的,而且制动燃油消耗率会严重恶化,因为DME的能量含量与LPG相比非常低。此外,由于DME较高的十六烷值,爆震会随DME而显著增加。 考虑到发动机功率输出和废气排放的结果,通过混合上升到10%的DME混合燃料可用来和LPG相替换,并且DME掺混LPG燃料预期有扩大DME市场的潜力。 关键词 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电火花点火代用燃料 1.引言 最近,许多研究实施在可替换燃料上,由于对较低的燃油消耗率和废气排放要求的增加。DME混合燃料产品的潜力被证实,而且作为一种燃料是有前途的。作为一种能源,DME在21世纪吸引了非常大的注意,出于它是多元化能源,而且有很好的物理、化学及存储性能。在亚洲,家庭和运输的能源需求迅速增加,作为一种可替代燃料,使用DME是非常有前途的。 DME的毒性很低,和LPG等同,它是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基于它

代用燃料

对清洁代用燃料汽车发动机技术论述 摘要: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范围的环保呼声越来越高,针对 环境和能源形势的日趋恶化,汽车作为污染环境和消耗能源的大户,备受人们的关注,在车用能源供应短缺与大气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一直在寻求内燃机新型清洁代用燃料。开发环境污染小且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绿色汽车发动机”,已成为世界各汽车公司竞争相开发的热点。由于各国资源分布、科技实力不同,因而,开发“绿色汽车发动机”也型式各异。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能源危机,清洁,污染,新能源。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逐年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递增, 石油安全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尤其汽车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的面临双重巨大压力。汽车行驶的主要燃料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柴油和汽油,据世界能源大会数据表明,我国的能源资源,煤的保有储量约占世界的30%,可采年数达数百年,石油的保有储量仅占世界的2.4%。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0年我国石油总需求的33%已从国外进口,预测2010年我国石油总需求的47%需进口,我国石油的供应将严重不足。 在另一方面,我国的汽车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的一个主要污染源。据统计,近年来上海城区内机动车排放的CO、HC和NOx已分别占总排污负荷的86%、90%和56%,北京在非采暖期,城区内机动车排放的CO、HC和NOx已分别占总排污负荷的60%、86.8%和54.7%。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日趋严重。 针对我国自然条件和能源资源特色,逐步改变汽车能源结构,发展汽车清洁代用燃料,在发动机上实现高效、低污染的燃烧,控制汽车发动机有害排放对我国城市大气质量带来的日趋严重的影响,已成为我国能源与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大和紧迫的研究课题。 1、天燃气发动机 以天然气作燃料的发动机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人类开发天然气发动机的技术是相当成熟的。天然气是天然资源,产自油气田和气田。在地球上的贮量很大。天然气发动机最大的优点是排污染低:CO排入量是汽油机的1/15, HC排放量是汽油机的1/5,SO 2排放量是汽油机的1/10,CO 2 的排放量是汽油机的 4/5,另外,天然气发动机不会造成成润滑油稀释,可延长发动机寿命,同是还可降低汽车噪声等。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一般为83%~99%)及少量其他烃类和CO2等。天然气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性能好,与汽油相比,燃烧更完全。据美国EPA 报告,天然气汽车可以降低40%的HC排放,50%的CO排放,无碳烟排放,其中HC排放的90%为甲烷类物质,光化学反应低,采用缸内直喷和稀薄燃烧技术可进

发动机代用燃料的发展

发动机代用燃料的发展 目前, 汽油机和柴油机依然是车用发动机的主要机种。而汽油和柴油都是不可再生 资源。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从 1993 年起,已由石油输出国成为石油进口国,到2000 年,进口石油已达 6 300 万 t,可以预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石油进口量还会增加。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的石油产量在 2010~ 2025 年间将达到最大值。全球矿物燃料资源的预测生命期,石油为40 年,天然气为60 年,煤为220 年。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对发动机的常规燃料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由于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各国对环保的重视,车用发动机面临着既要继续提高现有性能,又要降低排放的双重压力。而发动机的排放成分除与发动机的燃烧过程组织有关外,还与发动机的燃料有直接的关系。汽油和柴油在改善废气的有害排放方面可做的工作已经相当有限,许多国家目前已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寻求污染较小的代用燃料,这一方面可有效地减少废气的排放,另一方面也可保存原油产品和保护能源。所谓代用燃料,是指能够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内燃机传统燃油 (汽油、柴油、煤油)的燃料。良好的代用燃料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资源丰富、价格适宜;燃料的热值尤其是混合气热值能满足发动机动力性能的要求;能满足车辆起动性能、行驶性能以及加速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能量密度较高、储存运输方便;发动机的结构变动较小、技术上可行; 现有的燃料储运分配系统能用得上;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以及安全防火等无有害的影响; 对发动机的寿命以及可靠性没有不良影响。已开发的代用燃料有气态烃 (压缩天然气(C N G)、液化天然气(L N G)、液化石油气 ( LPG ) )、醇燃料、二甲醚、生物柴油、氢、燃料电池等。下面足以介绍一下每种代用燃料的发展状况。 天然气: 天然气(Na t u r a l Ga s ,简称 NG)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9 0 %以上成分为 甲烷( C H 4 )。由于天然气拥有资源丰富、污染很小、经济和安全上的优势,从而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它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天然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优点:( 1 )着火极限宽。 ( 2 )抗爆燃性能好。 ( 3 )排放污染小。 ( 4 )发动机寿命延长 ( 5 )燃料经济性好,使用费较低。 ( 6 )安全性高。正是由于天然气汽车具有上述优点,在世界日益重视环境保护、车辆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背景下,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作为车用燃料的替代品,天然气根据其存在形式不同, 分为压缩天然气( C o mp r e s s e d Na t u r a l G a s,NG ) 液化天然气( L i q u e f i e d Na t u r a l G a s,简称 L NG) 。压缩天然气是将天然气经过脱水、 脱硫净化处理后,经多级压缩至20Mpa左右存贮在气瓶中,使用时经减压器减压后供给发动机燃烧即可。现在天然气汽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CNG,它的技术要求较LNG要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续驶里程小等缺点。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经过一定工艺,使其在162℃左右变为液态,存贮在高压气瓶中。由于液化天然气对贮存技术要求较高,使得贮存容器的成本高,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液化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但由于液化天然气在贮存能量密度、汽车续驶里程、贮存容器压力等方面均优于压缩天然气,能解决压缩天然气汽车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液化天然气作为天然气的使用方式之一,是今

内燃机代用燃料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

燃机代用燃料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 前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的需求量持续增长。1993年起我国己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比例已超过52% 。另外, 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因此, 针对我国自然条件和能源资源特色, 逐步改变汽车能源结构, 发展汽车清洁代用燃料, 在发动机上实现高效、低污染的燃烧, 控制汽车发动机有害排放对我国城市大气质量带来的日趋严重的影响, 已成为我国能源与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大和紧迫的课题。 据统计, 从现在起全球的石油资源还可以用67年, 天然气的储量也最多可以使用123 年, 所以寻找一种新型替代燃料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研究重点。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能源问题密切相关,而燃机对燃料的需求,在能源总消耗中占很大比例。当前燃机主要用石油作为燃料,一般工业发达国家消耗在燃机上的燃料约占整个石油消耗量的60%左右。未来石油燃料的产量终将日趋减少,许多世界能源机构及权威人士认为:现已查明易开采的石油可维持50 年左右,1990 年左右世界石油产量达到过一个高峰,而后逐步下降,本世纪将出现石油短缺的现象。到2030 年液体燃料中的40%左右要由煤的合成燃料来满足。因此,为保证未来交通运输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代用燃 料是势在必行。 1 代用燃料的定义 代用燃料指的是传统发动机燃料(如汽油和柴油)的替代品。《美国能源政策法规》将代用燃料定义为甲醇、非自然乙醇、其它酒精燃料或至少85%的这些燃料与汽油或柴油的混合燃料、CNG、LNG、LPG、氢气、煤炭衍生物的液体燃料以及生物质能源等。 2 代用燃料的分类 燃机燃料是经过一系列演变发展过程的。早在1892 年狄赛尔就曾试图以煤粉作为柴油机的燃料,但未成功。长期以来,燃机是以液体的碳氢化合物系燃料为主的。当燃料中C含量减少,H 含量增加时,燃料为轻质的,并演变为气体燃料。反之,当C含量增加,H 含量减少,就成为重质燃料。 未来燃机燃料将向两极演变,即氢气和煤炭以及由煤炭派生出来的燃料,后者将主要是醇类燃料及人工合成的汽油等。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各种混合、乳化燃料,生物能类燃料及宽馏分燃料将在燃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由于代用燃料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还难以提出完善的分类。从代用燃料的广泛含义来说,应包括: (1) 品质更低劣的传统石油燃料,如过去一般不使用的劣质重油、残渣油; (2) 使用形式变化了的燃料,如各种掺水的乳化燃料、固体粉末和液体混合的燃料; (3) 人工模拟燃料,如将石油气和空气混合模拟成天然气使用; (4) 人工合成燃料,将两种以上元素或生产企业的副产品人工合成可燃的燃料。 3 代用燃料使用的标准 良好的代用燃料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1) 资源丰富,价格适宜; (2) 燃料的热值,尤其是混合气热值能满足燃机动力性能的要求; (3) 能满足车辆起动性能、行驶性能以及加速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4) 能量密度较高、储存运输方便; (5) 发动机的结构变动较小,技术上可行; (6) 现有的燃料储运分配系统能用得上; (7) 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以及安全防火等无有害的影响; (8) 对发动机的寿命以及可靠性没有不良影响。 一种代用燃料要全面良好地满足上述要困难的,但应满足主要要求,并在采取技术措施的情况下,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甲醚作为工业燃料应用研究报告

二甲醚作为工业燃料的应用研究 北京清华同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10月 目录 、二甲醚简介 --------------------------------------------------- 3

、二甲醚主要用途 ----------------------------------------------------- 4 1、用途--------------------------------------------------------- 4 2、使用优势----------------------------------------------------- 4 三、二甲醚物理性质-------------------------------------------------------- 5 四、二甲醚的燃烧性质----------------------------------------------------- 6 1、燃烧性质----------------------------------------------------- 6 2、二甲醚燃烧基理分析------------------------------------------- 6 五、二甲醚化学性质-------------------------------------------------------- 8 六、二甲醚工业燃料的应用------------------------------------------------- 9 1、用于工业炉窑-------------------------------------------------- 9 2、用于工业切割气------------------------------------------------ 9 3、多种工业原料经济指标比较-------------------------------------- 10 七、二甲醚作为工业原料所需的设备----------------------------------------- 12 八、结论---------------------------------------------------------------- 12 九、附录:二甲醚标准----------------------------------------------------- 13

新型抛射剂二甲醚之替代性及实用性

抛射剂二甲醚的应用前景及其他 一、抛射剂种类及演进 1.压缩气体Compressed Gases 压缩气体用的比液态气体更早,远在1869年即已被采用,比较常用者有:CO2二氧化碳、N2O氧化氮、及N2氮气,然而因其压力太高,例如:在21.1℃时,其压力为:CO2-837 PSIG,N2O-720 PSIG,N2-477 PSIG,除此之外,这些气体时常会与罐内的组成份互溶,所有的抛射的动力便消失。后来有了氟氯碳化物CFCS的大量生产,此压缩气体日渐减少为业者所采用,到了1950年以后就难得见到大量的压缩气体式产品了。 2.氟氯碳化合物Chlorofluorocarbons-CFCS(氟里昂Freons) 在二次世界大战前,氟氯碳化物只在冷冻及冷气空调方面使用,二次大战期间,因野战军人之需要,杜邦公司等以CFCS发展在杀虫剂之抛射剂上。使用氟里昂Freons 12,因为它具有不燃性等多项优点,得到快速发展,自此以后,因为压力的要求或配方的需要,及各类产品的增产,逐渐发展氟里昂Freons 11、12、21、31、32、113、114、115、123、124、125等,后因市场的大量需求,除了杜邦公司外,美国的Allied chemical Corp.、Kaiser Chemical,英国Imperial Chemical、ISC Co. ,日本的Mitsui、Daiker、Asahi、Showa等约50家厂商争先恐后设厂,其名称除杜邦的Freons,如有Genetron、Kaiser、Isotron、Arcton,日本的Daiflon、Asahiflon、Flon-showa等不一,琳琅满目,而且产品项目除了各类杀虫剂外也扩展到了化妆品、家庭用品、食品、工业用品等,仅在美国,1974年就生产了430万罐到1973年达到30亿罐。世界总产量1982年为59万吨,1983年63万吨、1984年90万吨、1986年105万吨,因为大量的耗用CFCS,却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灾难。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F.S.Rowland教授及M.J.Molina 博士发表“环境中的氟氯甲烷”,指责CFCS是破坏地球外表平流层臭氧的元凶。美国气相卫星观测资料1978年到1984年大气层中臭氧减少3%,严重的是臭氧层每减少1%,地球紫外线就增强2%,人类皮肤病患率提

瓦锡兰对气体燃料的研究

Sailing on LNG

Why LNG Powered Vessel? / LNG ECA LNG L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CO2 & HC EEDI PM

When running on LNG (CH4) Clean combustion process / Much less particles in the exhaust gas / Higher H content of CH4, lower CO2 produced. / CO 2 Higher air / fuel ratio, less NOx formation / NO x Comparison between Gas mode and Diesel mode / NO x about 60% lower, meet the IMO tier-III requirement / NO x 60% IMO CO about 75% lower / CO 75% CO 2about 20% lower / CO 2 20% Practically no SO x emission / SO x Less solid particles in exhaust gas / Engine Emission Comparison / C H H H H

SOx Emission limits / SOx 4,54,53,53,53,51,51,01,00,50,167% 78% 71% 86% 97% 0,1% 4,5%3,5% 1,5%1,0%0,5%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SOx 97% 78%

二甲醚

3、二甲醚的市场预测 以二甲醚为原料的主导产品其三个系列——燃气、燃油和制冷剂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它们的生产路线构思新颖、技术独特。 以科学的配比和适当方式将二甲醚与C4、C5完全混溶。即成优质的可燃性液化气,该液化气无毒、无烟、不积炭、“残液”量少,热值高(约10000大卡/kg),比同等重量13 kg装置的普通液化气连续燃烧时间可长4小时左右。经有关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液化石油气标准》,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之一。由于二甲醚液化燃气的安全、清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青睐。据报道,日本对管道煤气的安全性反而有点不放心,却对钢瓶液化气情有独钟,在我国液化气已十分普及而二甲醚液化气及性质比石油液化气优越,成本不比液化石油气高,而石油液化气2002年我国就进口4000万吨,因此二甲醚液化气市场十分广阔。 将二甲醚加进汽(柴)油中,可提高油品的辛烷值(十六烷值),具有明显的燃烧经济性,不仅改善车辆的冷启动性和加速性能,而且降低尾气排放。据统计,仅北京市就有100多万辆汽车,全国拥有量不少于3000万辆,按每辆每年烧油两吨计,就得6000万吨汽(柴)油,而我2002 年进口石油达7000万吨,因此二甲醚作为能源替代品已迫在眉捷。 以二甲醚为基础原料配制的环保制冷剂,具有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化学性能稳定,单位容积制冷量大,流动阻力小,在常温和低温范围内压力适中,热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氟利昂长期性替代物。几乎与此同时,环保型“绿色制冷剂”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空调制冷剂(俗称“雪种”),是汽车空调的重要冷源。随着我国加入WTO,“安全、可靠、舒适”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而汽车空调是提高汽车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汽车空调制冷剂市场还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处于逐步完善阶段,正朝着环保节能型方向发展。我国政府已宣布加入修改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至2005年停止生产CFC类氟利昂。因此必须加快“绿色制冷剂的研究和生产”。据制冷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制剂(还不包括各种气雾剂、发泡剂、灭火剂等在内)的消耗量约50万吨,总值约280亿元,仅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消耗量占整个市场的40%,而且今后还在不断增加,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新技术的交叉渗透为二甲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论 将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大力发展我国碳一化学,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系列产品,作为能源的替代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二甲醚先进技术的开发成功,将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燃气化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它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对开辟节能新领域,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意义。 二甲醚(DME)是一种最简单的脂肪醚,又称木醚、甲醚,主要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溶剂等,另外也可用于化学品合成,用途比较广泛。

气体燃料汽车的特点

编号:SM-ZD-98837 气体燃料汽车的特点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气体燃料汽车的特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各种气体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 目前所说的气体燃料按化学成分主要有H?、CH?~C?H10、和CO。按来源形式分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和沼气等。汽车用燃料应具备以下主要条件:①燃料的资源要极大丰富;②燃料的经济性要好;③燃料的携带要方便; ④燃料燃烧后排气污染要小;⑤燃料的安全性。 表3-3是作者对上述气体燃料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源从长远观点看,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都是可耗尽能源,氢气是由水制取并能实现能源形式的及时转化,因此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沼气则是由各种有机物中制取出来的,只要人类生存下去,其来源就不会断绝。

(2) 经济性这里的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燃料本身的价格或生产成本,二是将其应用于汽车时所需设备的附加成本。从生产成本上看,天然气最经济,液化石油气次之,沼气的制取需要大型设备,如果只从沼气生产角度看,其造价太高,但从城市和工业废物综合治理上看,这些投资才有价值。氢气需利用电能制取,它实际上成为一种能量载体,它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要由更多的电能转化而来。因此,氢气只是未来其它能源形式消耗殆尽时的主要燃料。从燃料的应用性看,由于液化石油气在低压常温下就可液化,其运输、存储、携带方便,因而经济性最好。其它气体由于液化极困难,因此这方面的附加成本较高。 (3) 携带性由于汽车是移动式工作的,其燃料是否方便携带是很重要的。除液化石油气可以液态携带较为方便外,天然气、沼气、煤气、氢气都很难液化,如以压缩气态存储,根据它们的标态体积热值可知在同样压力,同样容积下所能带的能量数额。 (4) 排污从汽车尾气排放来看,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是最清洁的燃料。天然气等由于是气态进入汽车发动机缸内,

二甲醚知识

二甲醚知识 二甲醚的性质 1、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其英文名称为dimethyl ether,分子式为CH3-O-CH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为1)1.62,爆炸范围:3.4—27.0%(V/V),引燃温度:350℃,二甲醚易溶于水,醇和乙醚中。 二甲醚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几乎无毒。二甲醚在空气中长期曝露不会形成过氧化物。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醚类特有气味。二甲醚作为氟里昂的替代物,在气雾剂和制冷剂行业的使用量迅速增加。 二甲醚含氧原子,热效率高、燃烧完全,尾气洁净无黑烟,是环保燃料。 随着石油连年涨价和车用、民用燃料环保问题的提出,二甲醚作为洁净环保燃料,日益引起各界关注。 不久的将来,二甲醚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燃料。 石油制品连年涨价,而煤基二甲醚成本低。二甲醚将全面替代液化石油气,部分替代柴油。 2、二甲醚的燃料特性: (1)二甲醚是环境友好的非污染物,溶于水,可降解。 二甲醚分子溶于水,在大气对流层可降解溶于水:雨雪可将二甲醚从大气中吸收下来,不会一直留存在大气层。 降解:在大气中大分子变小分子、长碳链变短碳链,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二甲醚燃烧效率高,需氧量少。 二甲醚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燃烧需要的空气量少: CH3OCH3+3O2=3H20+2CO2,每kg二甲醚燃烧需氧量1.46Nm3 液化气:C3H8+5O2=4H20+3CO2,每kg液化气燃烧需氧量2.55Nm3 (3)二甲醚是洁净燃料—洁净、无黑烟。 二甲醚燃料中成分简单,且含有氧原子,空气混合要求低,燃烧完全,洁净无黑烟。 (4)二甲醚掺烧经济效益最明显—掺烧替代比1:1。 与液化气掺烧时,比例不超过25%时,与液化气的替代比为1:1。 原因:需氧量少、热效率高,燃烧完全单独做燃料时,与液化气的替代比约为1.3:1。 (5)目前二甲醚掺烧更合理—燃烧器选择。 与液化气掺烧时,如二甲醚比例不超过25%,可沿用液化气燃烧器;单独做燃料时,可用天然气燃烧器;最好使用专用燃烧器。 原因:需氧量、华白指数的差别华白指数:单位体积热值/(相对比重)1/2 (6)二甲醚对运输及密封要求简单—密封材料。 与液化气掺烧时,比例不超过25%,可沿用液化气储运、输送及燃烧器密封件和软管;单独做燃料时,密封件和软管不能用耐油橡胶(如丁腈橡胶),需更换密封件和软管。可改用聚四氟乙烯等,O型圈改用特殊橡胶。 下表是二甲醚、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的性质比较。

气体燃料燃烧常识

气体燃料燃烧知识 (有焰燃烧) 目录 1、什么就是燃料?燃料分哪几类? (3) 2、气体燃料的种类与组成 (3) 3、天然气的特性 (4) 4、气体燃料燃烧过程分哪三个阶段? (4) 5、着火浓度极限在实践中的应用 (5) 6、什么就是空气消耗系数 (6) 7、空气消耗系数的大小对燃烧过程有何影响? (7) 8、气体燃料的燃烧方法 (8) 9、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9) 10、影响实际燃烧温度的因素有哪些? (10) 气体燃料燃烧知识 1、什么就是燃料?燃料分哪几类? 燃料:凡就是在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此热量能够经济的被利用在工业与其它方面的物质统称为燃料。 通常所说的燃料就是指那些能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物质,一般称之为“碳质燃料”。如煤、重油与燃气。 按其来源与物态,燃料一般可分为:固态燃料、液态燃料与气态燃料三类。

表1 燃料的分类 2、气体燃料的种类与组成 我国气体燃料通常按其成因分类:分为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与沼气共四类。 (1)天然气:主要指气田气、油田伴生气、凝析气田气、煤层气与矿井气。其主要组成就是甲烷,含量90%左右,还含有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 (2)人工燃气:主要指干馏煤气、气化煤气与油制燃气等。现代煤化工具有装置规模大、技术集成度高、资源利用优于传统煤化工等特点,利用褐煤制天然气。A、大唐国际内蒙古克旗年产40亿立方米煤(褐煤)制天然气项目,拟于2012年6月建成向北京供气;B、大唐辽宁阜新年产40亿立方米煤(褐煤)制天然气于2010年动工等数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已在建设中。 (3)液化石油气:以凝析气田气与石油伴生气或炼厂气为原料气,经加工而制得的可燃气称为液化石油气。 (4)沼气: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发酵,并在微生物作用下,经生化作用,产生的可燃气体称为沼气。主要组分就是甲烷,体积分数为60%左右。 3、天然气的特性 企业使用的天然气,通常就是净化处理过的天然气,主要成分就是甲烷,现将气体燃料的特性列于下表,以作比较: 表2 气体燃料的特性

常用气体燃料

天然气: 即气田气,是储集在地下岩石孔隙和裂缝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有较高的热值,由于甲烷的含量高,影响了传播速度,是常用燃气中燃烧速度最低的几种之一。 主要成分: 甲烷(CH4)-约98% 热值:36533Kj/m3≈981Btu/ft3≈ 0.87万Kcal/m3 油田气: 与原油共存,或是石油开采过程中压力降低析出的气体,因此又称为油田伴生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热值一般高于气田气,燃烧速度与气田气相差不多。 主要成分: 甲烷(CH4)-约 80.1CnHm 热值:36533Kj/m3≈1170Btu/ft3≈1万Kcal/m3 煤田气: 是在煤矿井的采煤过程中,从煤层或岩层内释放出的可燃气体,通常称为矿井瓦斯或矿井气。甲烷含量50%左右,其余为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它的热值较低,燃烧速度也比气田气和油田气低。 主要成分: 甲烷(CH4)-约 52.4N2约36%O2约7%CO2约

4.6%热值:18768Kj/m3≈504Btu/ft3≈ 0.45万Kcal/m3 发生炉煤气: 以煤或焦炭为气化原料,空气或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作为气化剂从下部送入 并通过燃烧的煤层,气化剂在通过中部还原层内完成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的还原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即发生炉煤气。它的可燃成分体积分数约为40%左右,其余成分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标态下低位热值仅为5000kJ/m3左右,达不到工业和民用煤气的规范要求,可作为工厂内部燃料或城市煤气中的掺混燃气 主要成分: 空气煤气: CON2CO2 混合煤气: COH2N2CO2 热值:5000Kj/m3≈134Btu/ft3≈ 0.12万Kcal/m3 水煤气: 是以水蒸气为气化剂,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可燃气体。整个制气过程中需要与 蒸气交替鼓入空气,使煤或焦炭燃烧以保持一定的气化分解反应温度。主要可燃成分也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体积分数大于80%,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仅占10%左右,因而它的热值约为发生炉煤气的一倍,标态下低位热值为10400kJ/m3,由于含氢量大,水煤气的燃烧速度较高。

二甲醚

《甲醇的衍生物》谢克昌、李忠编 摘录: 二甲醚(dimethyl ether,DME)简称甲醚,是最简单的脂肪醚,重要的甲醇下游产品。二甲醚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产品。主要作为冷冻剂、溶剂、萃取剂、气雾剂的抛射剂和燃料等。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除前述的主要用途之外,此外还可用作杀虫剂、喷漆、涂模、抛光剂、防锈剂、烷基化试剂以及用作聚合物的催化剂和稳定剂等。二甲醚作为燃料、氯氟烃的替代品以及化工原料等有很大的潜力。 (1)氯氟烃的替代品 二甲醚作为氯氟烃的替代物在气雾剂制品中显示出其良好性能,如不污染环境,与各种树脂和溶剂有良好的相溶性,毒性很微弱,可用水或氟制剂作阻燃剂等。一般气雾剂用二甲醚纯度要求为99.9%,杂质水分小于500mg/L,甲醇成分小于200mg/L。二甲醚还具有喷雾产品不易受潮的特点,加之生产成本低、建设投资少、制造技术不太复杂,被认为是新一代理想气雾剂用推进剂。而且二甲醚对金属无腐蚀、易液化,特别是水溶性和醇溶性较好,作为气雾剂具有双重功能,即推进剂和溶剂。 二甲醚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无腐蚀性,无毒,在空气中长期暴露不会形成过氧化物,燃

烧时火焰略带光亮。 气相甲醇脱水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甲醇蒸汽通过固体催化剂,发生非均相反应脱水生成二甲醚。它是一种操作简便、可连续生产的工艺方法,其关键是催化剂的研制。甲醇脱水催化剂有沸石、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铝、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催化剂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对主反应选择性高,副反应少,并具有避免二甲醚深度脱水生成烯烃或析碳。 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是放热反应。若不及时移去反应热,将导致反应区域温度急剧升高,加剧副反应发生。该工艺采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管内装填粒状固体催化剂,空速为0.8~1.0h-1,管间充满强制循环流动的载热油以移走反应热。该工艺选择初期反应温度280℃左右,转化率即可达60~70%。通过逐步提高到330℃左右,甲醇转化率仍能保持60~70%,二甲醚选择性可达99%以上,实验表明,维持较低反应温度,还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寿命,考虑到以后二甲醚的精馏分离等因素,该工艺选择的反应压力为0.8Mpa。这样为后续加压精馏二甲醚提供了足够的压力。 采用加压精馏的的方法可除去粗二甲醚产品中轻重组分杂质。同时获得纯度不小于99.99%的二甲醚产品。 原料不需预热直接由泵送入精馏塔,再沸器由低压蒸汽供热,轻组分杂质——不凝性气体(H2,N2,CH4,CO,CO2,C2H4)在塔顶富集到一定浓度后可排放去醇洗,重组分杂质

车用石油燃料的替代品—二甲醚

车用石油燃料的替代品—二甲醚 赵品 09化工二班09206040212 摘要从二甲醚的特性以及对环境的贡献,并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二甲醚作为石油替代品的竞争力最后还介绍了二甲醚的应用现状和未来 关键词:二甲醚,石油替代品,竞争力,未来 前言 二甲醚,又名甲醚。二甲醚(简称DME)由于其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与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互溶特性,广泛用作气雾剂、致冷剂、民用燃料、汽车用燃料、发泡剂及化工原料。 二甲醚简称DME,是一种无毒含氧燃料,它从煤、天然气等多种资源中制取,能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在交通运输、发电、民用等领域有着十分美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引起欧美、日、韩及我国政府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加快了其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二甲醚含氧量为34.8%,可作为燃油的补充,用作汽车燃料、民用燃气。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Ш排放标准,替代柴油时十六烷值比柴油高10%,发动机爆发力大,性能好。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可具备燃烧充分、无残液、不析碳的优点。 二甲醚作为车用代用燃料,有着液化气、天然气、甲醇、乙醇、氢气等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基本介绍 二甲醚是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柴油发动机燃料的理想替代品。无需任何废气循环和处理装置,碳烟排放为零,汽车尾气指标低于目前使用的替代燃料液化丙烷和压缩天然气等,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用效果良好。如果我国改用二甲醚作车用燃料,需求量将超过100万t/a。作为优良的气雾剂,已广泛用于化妆品工业、日用化学品、喷塑、胶粘剂等的生产。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0年国内对二甲醚的需求仅气雾剂一项突破2万t/a。 作制冷剂方面,可能成为最理想的氟里昂替代产品之一。我国已决定于2010年全部停止使用氟里昂。据报导,国外公司已掌握了利用二甲醚及其衍生物的混合液生产制冷剂的技术。因此,二甲醚有望成为现用制冷剂的替代品。此外,发泡剂、有机合成也需要一定量的二甲醚。 DME及其它燃料的物理性质与特性

二甲醚民用燃料知识

二甲醚民用燃料知识 国家质检总局的通知(质检特函)[2008]17号,并没有禁止往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而是不允许往装有液化石油气的钢瓶里掺入二甲醚,对二甲醚以及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的使用,应当做到专气、专瓶、专用。 1、液化石油气钢瓶掺入二甲醚易造成阀门漏气 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掺入二甲醚,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掺入二甲醚后造成液化石油气瓶阀的橡胶密封圈漏而带来隐患。 液化石油气钢瓶在我国使用已有40多年历史,40多年从来示发生过阀门大量漏气的现象。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的介质是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烷”类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不会与钢瓶及铜质阀门发生化学反应;阀门的密封圈材料常用的是丁腈橡胶,具有化学稳定性,也不会与“烷”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40多年来液化石油气与液化石油气瓶阀相安无事。 在液化石油气钢瓶中掺入二甲醚起于2006年,到了2007年液化石油阀门漏气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呈上升之势,这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某些气瓶充装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将一定比例的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认为不会造成瓶阀漏气。但实际上,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验中心在对混装后发生泄漏的瓶阀进行分析后发现,瓶阀橡胶密封圈的外形尺寸发生了变化,导致了阀门的泄漏。 2007年底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验中心分别试验了3家阀门厂提供的瓶阀橡胶密封圈,测试的瓶阀橡胶密封圈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 7512-2006《液化石油气瓶阀》的规定,通过模拟实验检验瓶阀橡胶密封圈孤耐液体腐蚀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瓶阀橡胶密封圈的外形尺寸、体积和质量均发生变化。 瓶阀橡胶密封圈承浸泡之前其外径尺寸是13.60mm,用正戊烷(国家现行标准GB 7512-2006《液化石油气瓶阀》中规定的试验介质)浸泡70小时并放置70

二甲醚替代燃料可行性评价

第四章二甲醚 4.1二甲醚的资源情况 二甲醚可以从天然气、煤、煤层气和生物原料中制取,先生成甲醇,然后通过甲醇脱水制取DME。而对于我国的天然气及甲醇资源情况在前面已作了详细论述;对于煤炭资源,我国已探明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16]。对于生物质资源,我国生物资源丰富,仅农作物秸秆和薪柴等农林废弃物,年产量可分别达6亿吨和1.3亿吨,加上未予统计的城市垃圾、水生植物、野生植物等,资源量相当巨大[41]。 4.2二甲醚的理化性质 常温常压下,二甲醚是一种无色、具有微弱的醚类芳香味的气体,室温环境下,它的蒸气压大约在0.51 MPa左右,具有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几乎无毒。DME的化学分子式CH3-O-CH3,是最简单的醚类。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见表格: 表1二甲醚与柴油的理化性质比较[42] - 45 -

4.3二甲醚燃料的优缺点 二甲醚成为压燃式发动机最具吸引力的燃料,其主要优点可归纳为: 1)排放好。二甲醚燃料无C-C键,只有C-O和C-H键,且燃料中含有较大比例的氧,因此,燃烧后生成的微粒少,可实现无烟燃烧,解决了柴油机不能同时降低碳烟颗粒和NOx排放的矛盾。 2)噪声低。二甲醚的十六烷值高于柴油,自燃温度低,滞燃期比柴油短,因此最高燃烧温度和压力升高率都有所降低,可减少内燃机工作的粗暴性,明显降低柴油机的燃烧噪声。 3)动力性不会降低。二甲醚理论混合气热值为3066.7 kJ/kg,而柴油的理论混合气热值为2911kJ/kg。由此可知,二甲醚发动机的升功率不仅不会比柴油低,反而会升高。 4)气化潜热高。如按等重量计算,它的汽化潜热值为柴油的1.64倍,如按等放热量计算,二甲醚的汽化潜热值为柴油的2.53倍。它可大幅度降低柴油机的最高燃烧温度,改善NOx的排放。 5)冷启动性能好。二甲醚的沸点较低,能够在燃烧室内涡流较小的情况下快速形成良好的混合气,从而缩短点火延迟期,使柴油机具有较好的冷起动性能。 二甲醚燃料的主要缺点是: 1)易产生气阻。二甲醚在常压下为气态,使用中需避免发生气阻现象。 2)腐蚀橡胶。一些合成橡胶是不能和二甲醚共存的,在与二甲醚长期的接触后会被腐蚀。 3) 容易溢出泄露。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二甲醚的爆炸极限为3-17%(在空气中的比),范围宽广,其闪点温度低(-41℃),而且二甲醚的低粘度同时也容易 - 46 -

气体代用燃料

气体代用燃料 气体作为燃料就必须使用气体发动机,当前使用单气体燃料作为能力源的发动机,主要有LNG(液化天然气)发动机、CNG(压缩天然气)发动机和LPG(液化石油气)发动机三种。气体发动机与同排量的柴油机相比,动力性相当,环保优势明显,更容易达到国IV、国V排放。且当前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生产工艺设备与柴油机可通用。在油气价差保持的前提下,燃料经济性显著。不过气体发动机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续驶里程短、燃料加注时间长、加气站的建设投资太大等。 气体代用燃料的组成 目前常见汽车代用燃料的类型主要有天然气、石油气、氢气、液化石油气、液化气以及二甲醚等。 气体燃料的性能特点 气体作为汽车代用燃料有别于普通燃料,它们共同点在存储、加注不同于以往的液体燃料,下面为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气体燃料的性能特点,让我们来分析以下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缺点。 天然气的优势:成本低廉、运行平稳。安全可靠使CNG汽车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CNG作为车用燃料,在环保和能源安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汽车替代燃料。 天然气的缺点:资源有限(主要工业及民用)、汽车续驶里程短、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要求高、投资大、只适用于在富产天然气的地区和大中城市推广。随着CNG运输管网分布范围的扩大以及加气站的增多,CNG汽车的应用范围可以扩大到城市之间。 石油气的优势:燃烧清洁、排放污染物少,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等特点 石油气的缺点:LPG主要来源于石油,其供应性受到石油供应的限制,价格也会随着石油价格变化而波动;LPG对加气站、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很高。 氢气的优势:良好的行进加速性;良好的燃料适应性;低温起动性好;超低排放全工况高效率等优点;氢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强大的工业基础。

气体燃料成分表(1)

气体燃料成分表 种类 成分体积分数(%)相对密度 d(空气≈ 1) 标态下低位发热 量Q ar,n et,p(KJ/m3) H2CO CH4C3H6C3H8C4H10N2O2CO2H2S 炼焦煤气59.2 8.6 23.4 2.0 - - 3.6 1.2 2.0 - 0.3624 17589 混合煤气48.0 20.0 13.0 1.7 - - 12.0 0.8 4.5 - 0.5178 13836 高炉煤气 1.8 23.5 0.3 - - - 56.9 - 17.5 - 1.0480 3265 高压气化气59.3 24.8 14.0 - - 0.2 0.8 - 共0.9 0.3840 14797 天燃气- - 98.0 C m H n 0.4 0.3 0.3 1.0 - - - 0.5750 36533 油田伴生气- C2H6 7.4 80.1 C m H n 2.4 3.8 2.3 0.6 - 3.4 - 0.7503 43572 液化石油气- C4H8 54.0 1.5 10.0 4.5 26.2 - - - - 1.9550 114875 液化石油气- - - - 50.0 50.0 - - - - 1.8180 108199 矿井气- - 52.4 - - - 36.0 7.0 4.6 - 0.7860 18768 https://www.360docs.net/doc/9c6477051.html,/20110630/n312105708_7.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c6477051.html,/?sd

气体燃料成分表 种类 成分体积分数(%)相对密度d (空气≈1)标态下低位发热量Q ar,n et,p(KJ/m3) H2CO CH4C3H6C3H8C4H10N2O2CO2H2S 炼焦煤气59.2 8.6 23.4 2.0 3.6 1.2 2.0 0.3624 17589 混合煤气48.0 20.0 13.0 1.7 12.0 0.8 4.5 0.5178 13836 高炉煤气 1.8 23.5 0.3 56.9 17.5 1.0480 3265 高压气化气59.3 24.8 14.0 0.2 0.8 共0.9 0.3840 14797 天燃气98.0 C m H n 0.4 0.3 0.3 1.0 0.5750 36533 油田伴生气C2H6 7.4 80.1 C m H n 2.4 3.8 2.3 0.6 3.4 0.7503 43572 液化石油气C4H8 54.0 1.5 10.0 4.5 26.2 1.9550 114875 液化石油气50.0 50.0 1.8180 108199 矿井气52.4 36.0 7.0 4.6 0.7860 187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