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重点难点

信息经济学重点难点
信息经济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1、传统经济学假设条件

在信息经济学之前,微观经济学假设中几乎都包括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两个最基本的假设。

经济人假设也称为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其它假设:完全竞争假设、稀缺性假设(资源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制度假设(既定的市场经济制度)、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

2、信息经济学假设:

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

阿克洛夫首先提出的不对称信息市场更好的贴近了现实,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市场上商品的异质性。

3、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

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1、信息的经济作用

?以市场信号的形式显示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程度

?估计和确定经济关系

?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2、信息的分类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不拥有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完全市场的信息没有可能成为商品,也没有市场价格。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存在一个所谓的能够无偿提供完全信息的拍卖人。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价格机制可能失灵,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也就有可能不能通过价格体系达到均衡。

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

?不对称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事件的知识和概率。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是对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肯定,它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在经济信息领域的具体表现。

信息不对称以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为基础。

具有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很自然地产生了对那些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的有利地位,并且凭借信息优势“剥削”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由此形成的市场权力构成了垄断的基础之一。

3、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不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分析的拓展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也译为市场不灵、市场失败或市场缺陷,它指市场配置均衡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通常表现为:不完全竞争、经济外部性、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指某个企业对其价格绝对的或是部分的拍卖权。当企业对其价格拥有绝对拍卖权时,市场表现为不完全竞争的极端形式——垄断;当企业对其价格拥有部分拍卖权时,市场表现为寡头或是垄断竞争。

?经济外部性(Imperfect competition):当生产或消费的某些外在的影响未被包括在市场价格中时,就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不确定性可分为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两类,其中,外生不确定性通常是指自然、政策、市场的不确定性。

市场部确定性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们对市场的无知程度。企业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掌控能力决定了其所获利润。

根据风险理论,市场参与者按风险偏好分成三类:风险厌恶、风险爱好和风险中性,三类分别对应凹型、凸型和直线型效用曲线。

不完全信息是微观经济学讨论的假设前提,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可能失灵。此外,经济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也会导致市场失灵。

4、墨菲法则对不确定性的认识

5、风险规避的措施

第三章 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1、信息经济学的规范研究

规范分析的基本框架:经济学研究的“四步曲” 。2、信息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和理论分析

文献综述反映研究主题的发展水平、动态及其发展路径,需要对主题从历史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证分析

在引入主题之后,就进入实证研究的核心——数据的收集与测量 应该根据主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实证方法 结论及其讨论

通过对基础数据的处理,从而得出与假设相应的检验结果,并对结果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讨论。

3、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

新古典经济学:

? 价格制度——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独立的。 基本假设:

? 市场是竞争的 ? 信息是完全的 ? 产品是独立的

个人决策的分析:收入—支出(价格),收益最大化

假设条件

? 与现实不违背 ? 条件之间不矛盾

基本模型 ? 构造合理

? 推导简洁、正确

结论

? 不可批判性 ? 与现实吻合或合

复杂模型(扩展或推广) ? 复杂化 ? 应用

评论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论

理论分析 ? 提出假说 ? 构建模型

实证分析 ? 收集数据 ? 数据处理 ? 计量检验

结论

? 作出预测

? 给出问题的对策

讨论

博弈论基本假设:

? 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 信息是不完全的

特征:每个参与者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

? 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的要素,这些基本要素通过行动和信息构建成一个博弈过程。 ? 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

? 博弈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给定信息的条件下,运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 (一)局中人或参与人(Players) (二)行动(Actions) (三)信息(information) (四)策略或战略(strategies) (五)收益或支付(pay off) (六)均衡(equilibrium)

均衡是指所有局中人的最优策略组合或行动组合,或者均衡****

12(,,,)n s s s s L 是指用博弈中的n 个局中人

每人选取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

结果(outcome)是指在博弈结束后,建立博弈模型者从行动、支付和其他变量的取值中所挑选出来的他所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

策略组合是一组策略的集合,而结果指感兴趣的一组变量的取值集合。有时,不同的策略组合可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均衡策略(equilibrium strategies)指局中人在最大化各自收益时所选取的策略。

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是一种无论另一个局中人采取什么行为自己都采取最好行动的策略。 优势策略均衡(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是对每个局中人都是最优策略时的均衡。

支配性策略: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局中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 4、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定义--集合方法表述:如果两个博弈的局中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5、博弈的基本类型 两种信息机构:

一是完全与不完全信息(针对收益或收益函数) 二是完美与不完美信息(针对策略或行动) 两种行动结构:静态、动态

博弈论分析框架由两种信息结构与两种行动结构组成,形成四种基本的博弈类型。 按行动要素,分成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 静态博弈: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或局中人在选择行动时相互不知道对方的选择。 ? 动态博弈:局中人先后采取行动,后行动的局中人可以观察到先行动局中人的选择。 按信息要素,分成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每一个局中人拥有所有其他局中人的行动、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信息的博弈。 ? 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至少有一个局中人缺少其他局中人的行动、策略空间或收益函数的任一信息的博

弈。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贝叶斯纳什均衡

海萨尼(1967-1968)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泽尔腾(1975)

Kreps 和Wilson(1982)

Fudenberg和Tirole(1991)

(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所有局中人同时决策,并且所有局中人对其他局中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完全了解的博弈问题。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策略和行动是等同的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均衡解称为纳什均衡

将局中人不愿意单独改变自己所选策略的状态(即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意味着:当其他局中人都不改变策略(策略组合)时,每个局中人都无法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方面的具体特征:

?纳什均衡可能有多重解。

?纳什均衡可能是高成本的;说明“合作”具有巨大利益。

?纳什均衡可能不存在。

(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也称静态贝叶斯博弈。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不仅至少有一个局中人不知道其他局中人的收益函数,而且所有局中人进行决策时并不知道其他局中人的策略(或行动)。

引入虚拟局中人——“自然”

自然首先行动决定局中人的特征,局中人知道自己的特征,而其他局中人并不知道。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博弈。

现实生活中的贝叶斯纳什均衡:

?赌博

?企业招标

?拍卖市场(密封报价)

(三)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所有动态博弈的核心问题是——可信任性

手雷博弈模型

第一步:局中人A选择支付1000元给局中人B还是一分不给;

第二步:局中人B观察局中人A的选择,然后决定是否引爆一颗手雷将两个人一起炸死。

假设局中人B威胁局中人A,如果他不支付1000元就引爆手雷,如果局中人A相信这个威胁,其最优反应是支付1000元;如果局中人A不相信这个威胁,他认为即使给局中人B一个机会,让他将威胁付诸实施,局中人B也不会选择去实施,这样,局中人A就会一分不给。

假设:

U1 为实施威胁的收益

U2 为不实施威胁的收益

可信威胁:U1>U2

不可信威胁:U2>U1

由于剔除了不可信威胁的战略,因而在多数情况下精练Nash均衡缩小了Nash均衡的数量,这对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俗地说,子博弈(subgame)指包含在一个博弈模型中的一个或若干个阶段博弈。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定义:如果动态博弈中各局中人的策略在动态博弈本身和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策略组合就是子博弈纳什均衡。

重复博弈:一种重要的动态博弈,它是指一组固定的局中人多次重复进行同一给定的博弈,并且在下一次博弈开始前,局中人可以观察到前面所有的博弈结果。

重复博弈将改变局中人对博弈的观点,并产生基于长期考虑的新战略,即重复博弈的一种可能结果是产生合作行为。

典型的重复博弈包括:

?公开串谋(explicit collusion)

?暗中串谋(tacit collusion)

?毛泽东博弈(针锋相对)

?中国帝王的激励机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法,株连九族)

(四)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称为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每个信息集中,应该行动的局中人必须对博弈进行到信息集中的哪个结有一个推断。

第二,给定局中人的推断,局中人的策略必须满足序贯理性的要求。

第三,在处于均衡路经上的信息集中,局中人的推断由贝叶斯法则及局中人的均衡策略给出。

第四,对于处在均衡路径之外的信息集,推断由贝叶斯法则以及可能情况下的局中人的均衡策略决定。现实中的精练贝叶斯均衡:

?黔驴技穷

?买东西时的讨价还价

?企业招聘员工

四类博弈模型的关键内容: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指由全部局中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的均衡。例如:囚徒困境。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在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其他局中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局中人的预期效用达到最大化,即没有人有积极性再选择其他战略。例如:求爱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即局中人的战略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构成Nash均衡,即组成精练Nash均衡的战略必须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是最优的。例如:手雷博弈。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练贝叶斯均衡:即局中人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局中人的行为来修正自己有关后者类型的信念,并由此选择自己的行动。例如:黔驴博弈。

6、经典博弈论模型

(一)囚徒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

囚徒2

囚徒1

坦白不坦白坦白-6,-6 0,-9 不坦白-9,0 -1,-1

?囚徒困境是一种非合作博弈

?(坦白,坦白)是一种均衡策略组合

?由于两个囚徒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因此都无法实现最佳结果。这就是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现实中,囚徒困境表明合作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猪博弈,智猪博弈的激励机制设计启示

假设按一下按钮要支付2个单位成本,有10个单位猪食进入猪槽。又假设:1)大猪和小猪同时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2)大猪和小猪同时按按钮又同时赶到猪槽,扣除2个单位成本后,大猪支付水平为7-2=5,小猪支付水平为3-2=1。3)大猪按按钮,小猪等待,小猪先赶到,小猪吃4个单位,大猪吃6个单位。大猪支付水平为6-2=4,小猪支付水平为4-0=4。4)小猪按按钮,大猪等待,大猪先赶到,大猪吃9个单位,小猪吃1个单位。大猪支付水平为9-0=9,小猪为1-2=-1。

小猪

大猪

按等待按5,1 4,4 等待9,-1 0,0

小猪选择搭便车策略。

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

在每个行业中龙头企业都要承担三个“大猪成本”:

?市场开拓成本——群狼策略;

?人才培训成本——猎头策略;

?商业模式创新成本——模仿策略。

例如,“大猪控股”和“小猪有限”都计划引进一种新产品,但为了获得公众的认同,须投入广告费用。如大猪控股打头阵,小猪有限跟进也可以获得一部分市场。相反,如小猪有限先进入,大猪控股就会后发制衡,独占市场。

现实生活中的智猪博弈例子:

?领头企业与小企业(麦当劳与小快餐店)

?股票市场上的大户与散户

?企业的大股东和小股东

?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投资:富人与穷人的博弈

(三)性别战(battle of the sexes)

足球芭蕾足球2,1 0,0 芭蕾0,0 1,2

性别之战策略:

?先动优势

?公平性合作战略

?补偿性合作战略

?随机行动策略

(四)斗鸡博弈(chicken game)

前进后退前进-3,-3 2,0 后退0,2 0,0

“狭路相逢勇者胜”

生活中的博弈经典:古巴导弹危机

其他例子:

?警察与游行队伍

?夫妻吵架

?产品销售中的竞争

斗鸡博弈中的有效策略:恫吓或威慑

7、非线性规划理论的应用

一、基础模型

二、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应用

本章要点

1.经济学的规范研究最初都是从理想模型和最严格的假设条件开始的,在这一基础之上逐步放松假设条件形成更为复杂的模型。在传统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假设有两个: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2.实证研究是在规范研究形成理论之后,对规范研究结论的检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不表示规范研究的结论是错误的。

3.博弈由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几大基本要素构成。按照博弈中信息结构的完全性与局中人行动的次序可将博弈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它们分别对应: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4.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讨论的众多问题都是表示为有约束的最大化或最小化问题,这一思考方式

第四章委托代理与激励

1、委托代理关系假设

一般而言,只要在建立或签定合同前后,市场参与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掌握信息多(拥有私人信息)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

?掌握信息少(没有私人信息)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

2、委托代理关系举例及基本模型

委托人代理人委托人代理人

政府垄断信息企业厂商零售商

资本家、股东经理病人医生

证券投资者经纪人顾客百货公司

保险公司投保人百货公司生产厂商

个人电脑用户网络服务商(ISP) 选民议员、代表

博弈模型例子

单个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医生与病人

单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复合代理人)中央政府与若干家垄断厂商

多个委托人(复合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数千个计算机个人用户与ISP公司

多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多家保险公司争夺众多投保人

互为委托人和代理人恋爱双方、作者与出版社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关系双方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一致。

3、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概括为两个:

(1)激励相容: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

也保证使委托人的预期收益最大化。

(2)参与约束: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得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

额。或者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合同的预期收益不能低于他在同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其他委托人处获得的收益水平。

只有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委托代理双方才能达成均衡合同。此时,双方都在既定的规则之下达到帕累托最优,并消除了由私人信息所带来的欺诈行为。

生活中的委托代理——分月饼

公司出差住宿补贴

三、委托代理的信任

?经济人之间的不信任会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委托代理的信任,构成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对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信任就难于有发达的市场经济。

?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十分信任,以至于即使进行欺骗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代理人也不会欺骗委托人。

?道德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进入每个合同,没有它,任何市场都不能正常地运转。

信任程度高→交易成本低→经济效率高

信任程度低→交易成本高→经济效率低

市场参加者遵守各种经济规则的水平,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然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不可能在其他参与者不遵守的情况下要求某些个别参与者严格遵守,即使个别参与者能够在一时严格遵守规则,他们也没有动机长期地严格遵守规则。

对我国而言,提高委托—代理的信任要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甚至要比单纯从制度上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要复杂得多,也要漫长得多。

博弈行动机制激励目标

隐蔽信息

(逆向选择)

激励机制如何让人说“真话”

隐蔽行动

(道德风险)

如何让人不“偷懒”

信息经济学“让人说真话”和“让人不偷懒”的原理在于:

?如果“偷懒”的成本大于“不偷懒”的成本,作为一种集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就是“不偷懒”。

?如果“说真话”与“说假话”的成本相等,多数人会选择“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5、四种典型的激励机制

(一)收取租金

(二)劳动工资

(三)目标产量承包

一般而言,在对称信息环境中,这三种激励机制都具有同样效用。然而,如果信息非对称,这三种机制都同时存在着局限或者不适用,除非进行改造。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符合三个原则:

?参与约束

?激励相容

?不能让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

(四)分成制

6、掌握两种公开喊价法与秘密投标法

7、掌握收入等价原理

本章要点

1.市场上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关系统称为委托代理关系。交易中信息优势方称为代理人,信息劣势方成为委托人。构成委托代理关系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第二,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市场部确定性和风险。

2.形成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需满足两个条件: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

3.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大致为:委托人设计一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在参考原有信息以及由信息激励机制发出的新信息之后做出决策,其中,新信息使代理人不会因为隐瞒私人信息或显示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私人行动而获利,甚至有所损失,从而保证代理人无论是否隐瞒信息或是采取“信息欺骗”行为,代理人所获得的收益都是一样的,最终也保证了委托人的利益,即达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激励相容。

4.第二投标法能够激励竞标人都从自身角度出发,采取“说真话”的占优策略。

5.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税制原则中,最优税率取决于社会个人能力的分布函数。由于信息不完全,在最优税制中,最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为零。

第五章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简单模型

图5-1 旧汽车市场的变化

在旧汽车市场上,随着选择次数越多,可供选择的汽车的质量越低。

2、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三个重要结论:

(1)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商品质量依赖于价格,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

(2)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

(3)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3、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法

五种抵消性规则:

(一)保证书

大多数耐用消费品附带保证书以向买者保证产品具有某些预期的质量,即卖方承担了风险而不是买方。

(二)品牌效应

不仅可以显示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以在产品质量与预期不符时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报复的手段,即消费者可以减少未来的消费。新产品也经常与老品牌相关联,因此,品牌也可以向它的潜在消费者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连锁经营

与品牌具有类似的作用,如连锁旅店和连锁餐厅。

(四)许可制

可以减少质量的不确定性,从而缩小信息不对称的差距,规避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如医师许可证、律师许可证等。

以上四个方面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中归类于信号理论。保证书、品牌、连锁经营和许可制都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充当着信号的角色。

(五)信息披露与中介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使股票市场的运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中介的联系作用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 4、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现象及解决策略 5、 道德风险及其的产生的条件

道德风险也译为败德行为,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道德风险与人类行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没有密切的关系,它在人的经济行为中是合乎个体理性的,因而对这个词汇的使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中,道德风险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指市场参与者针对自身的隐蔽信息而采取的理性反应。

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备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承担全部的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

道德风险产生的条件:

? 利益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 ? 信息的非对称性

当委托人面临信息不对称时,代理人往往可以选择道德风险行动。逆向选择发生在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前,而道德风险则发生在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与逆向选择一样,产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在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代理人利用自身拥有而不被委托人观察到的私人信息,改变签订合同前的行为模式,从中获取更大的预期收益。这一过程将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6、基金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在基金市场中,基金交易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使基金管理人拥有基金投资者不拥有的信息。存在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

基金管理者道德风险主要包括: 1.净值操纵

中国基金管理费的提前比例是固定的。基金管理人以获取管理费收入最大化为目标。 基金管理人通过操纵股票价格(主要是基金重大头寸的股票价格),在基金的净资产以股票收盘价计算的前提下,基金的重大头寸出现了虚拟增值,这一行为提高了基金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了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回报。

2.操纵市场

基金以获取超额利润或减少风险为目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来影响股票价格,制造市场假象,诱导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基金操纵市场的手法主要有:合谋、对倒和拉托。

3.关联交易

通过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控股股东之间的交易,基金管理者可以大幅抬高基金的大头寸股价,提高基金净值,从而获得更丰厚的基金管理费、更高的基金排名。同时,基金管理者也可与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各基金进

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前的行为模式

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的行为模式

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图5-7 道德风险的产生

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前后的行为模式不同导致了道德风险。

行关联交易。

基金关联交易行为对投资者利益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一是造成投资者的利益损失,二是扭曲基金净值和盈利信号,扰乱市场资源配置机制。

4.内幕交易

内幕人员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泄露内幕消息,根据内幕消息买卖证券或向他人提出买卖证券建议的行为。

5.群体决策

投资决策委员会制度导致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被加总成集体的平庸。 基金经理人的“羊群行为”,主要是出于声誉或报酬考虑的羊群行为。

本章要点

? 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商品质量依赖于价格。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下少得多,

甚至非常少,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 缓解逆向选择问题的途径是抵消性制度,如保证书、品牌、连锁经营和许可证等。

? 由于代理人拥有隐蔽行动等私人信息,在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代理人利用自身拥有而不被委托人观

察到的隐蔽行动,改变签订合同前的行为模式,从中获得更大的预期收益,这一道德风险同时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

第六章 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

1、 信号发送理论及其应用

信号发送:由信息较多的一方主动提供信息给信息较少的一方,从而形成市场交易机会的行为。 信息甄别:由信息较少的一方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或合同来获取代理人信息的行动。 经济生活中的信号发送:

? 品质保证书/售后服务承诺 ? 大学文凭

? 品牌(麦当劳) ? “民工荒”现象

? 战争中的各类真假情报

? 扩大信息不对称差距——诸葛亮的“空城计” 基本思想:

? 发送市场信号是市场中的行为主体降低“逆向选择”的重要方式之一; ?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市场上会存在真假信号;

? 只有当真假信号对于发送者的成本差异足够大时,真实信号才能发挥作用;

? 只有当信号发送的预期收益大于信号成本时,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才会选择发送信号。

图6-1 信号发送简单模型

由于在同等教育水平上,低能力雇员的成本高于高能力雇员,因而C 1的斜率高于C 2

低能力雇员选择0y =的教育水平

高能力雇员选择*

y y =的教育水平 2、.混同均衡与分离均衡 主要思想:

——指出均衡可以分为两种: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

——混同均衡表示所有人都采取同样的行动,做出同样的选择 ——分离均衡表示不同类别的人采取不同的行动,做出不同的选择 ——混同均衡将导致“逆向选择”

——分离均衡是唯一能实现市场效率的均衡

3、信号发送失灵

分离均衡是低效率的,但却是一种重要的均衡形式。

高生产率的个人希望获得信号,并非因为信号使他们的生产率提高,而是因为信号能够将他们与低生产率的个人区分开来。从这个角度看,信号发送完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文凭是一种低成本的区分方法。文凭成为传递个人能力的有效信号。

假文凭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信号的文凭不再有效地成为分离生产率高低的标准,从而导致所谓信号失灵的现象。

假文凭使文凭丧失了对能力的信号传递作用。

文凭的噪音化加速了对假文凭的需求。

总之,信号发送既有利于改善市场效率、促进交易的一面,也有刺激社会资源浪费,导致市场低效率的一面。

4、信息甑别:

信息甑别与信号发送的区别:

主要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动顺序不同。信息甄别是通过委托人的信息决策来获取代理人的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

委托人事先制定一套策略或设计多种合同,根据代理人的不同选择,可以将代理人区分为不同类别,这就是信息甄别。

市场上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委托方),可以通过信息甑别(Screening)的方式,给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代理方)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诱使他们显示其真实信息。

举例:车险市场的差别定价

人们可以借助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来有效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缩小信息不对称的距离。

由于目的的不同,信号很可能会增大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这取决于企业或个人发送或甄别信号的目的。本章要点

?为避免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市场中信息多的一方采取信号发送行为显示自身的优势,这一行为是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取决于不同类型的代理人之间信号发送的成本差异大小。

?在社会将交易作为生产率的信号时,高能力和低能力的雇员都选择高教育水平的混同均衡时,信号发送是低效率的。

?一旦高能力者所获得的教育成本优势不再明显、低能力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文凭时,文凭作为一种传递个人能力的信号因被噪音化而失效。

?保险公司通过信息甄别行为规避客户的道德风险。具体的信息甄别行为通过采用两类保单供客户选择来实现,这两类保单满足条件:高风险客户选择完全赔偿保单和部分赔偿保单的效用相同,低风险客户选择部分赔偿保单的效用高于高风险客户的完全赔偿保单。

?在信息甄别理论中,可能不存在均衡,若存在均衡,也只能是分离均衡。

本章思考题

第七章信息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

1、价格离散具有三个重要的经济意义:

第一,价格离散产生了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也导致了市场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差别。

第二,价格离散产生了有利可图的信息搜集行为,如市场信息的收集、储存、传播和利用等。信息市场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价格离散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经济后果之一。

第三,价格离散诱发了信息搜寻的动机并提供了信息搜寻的可能,或者说,价格离散刺激了搜寻行动的出现。

2、信息搜寻方式

(1)交易区域化是最为古老的搜寻方式之一。

(2)专业化贸易商的出现是对搜寻方式的一个发展,潜在的买卖者通过专业化贸易商的集中化专业贸易活

动得到相互需要的市场信息或信号。

(3)广告,特别是分类广告,是买卖双方相互交换信息的现代方式,也是现代人信息搜寻的主要方式。

(4) 信息资源共享。

(5) 直接走访,如走访商店,市场行情实地调研等。

(6) 专业或非专业化信息机构或个体,这不仅包括信息公司、职业介绍所、婚姻介绍所和专业咨询公司等

机构,还包括自由信息经纪人,媒婆或红娘等。 (7) 通讯搜寻,如电话咨询、函件、网络搜寻等。 2、最佳搜寻次数

最佳搜寻次数:搜寻的边际成本等于预期的边际收益的搜寻次数。

'

N n ≤时的搜寻为经济搜寻;'

N n >时的搜寻为非经济搜寻。

3、申农信息量的定义

4、贝叶斯定理及在信息系统选择理论的应用P366--P367

本章小结

搜寻与选择最优信息系统是代理人寻求最优决策的两个方面。

? 搜寻以价格离散为基础,价格离散构成不完全市场的重要特征;

? 最优信息系统选择以信息系统价值与成本之间的离散程度为基础,但成本难于估计。

最优决策规则就是使所有信息和事件的理想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规则; 信息系统的价值等于信息系统总值减去信息系统的预期成本;

信息系统的总值是能够使理想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规则的预期收益值; 最优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价值最大的信息系统。但是,最优信息系统不一定是包含最大量信息的信息系统,因为还需要考虑获取信息系统的成本。

本章要点

? 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即使是同质商品也存在价格离散。价格离散率构成测度市场发育成熟程度的一

个指标。

? 最佳搜寻在搜寻的预期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

? 信息系统的比较是建立在对决策系统、信息系统的和决策规则的逐一比较基础上进行的。 ? 最优信息系统就是获取信息的效用与所支付成本之差最大的那个信息系统。

本章思考题

D

C

a

n ’

搜寻次数N

搜寻成本与收益图7-8 最佳搜寻次数

最佳搜寻次数出现在搜寻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

第八章信息市场与信息经济

序号特征具体表现

1 保存性除特殊情况外,时间的推移和个人对信息的多次重复使用,都不会使信息

产品的内容有所损耗。

2 共用性在市场环境中,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能够同时使用同一信息进行经济决策,

而不同市场参与者由此而获得的效用既不会被分割,也不会被削弱。

3 老化可能性虽然信息产品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损耗,但信息老化却是大多数信息产品

具有的共同现象。

4 创造性信息产品作为创新产品才具有现实价值,因而信息产品或多或少具有创造

性。

信息生产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传播效率。

2.信息的价值

信息价格是信息价值(使用价值和风险价值)在信息市场上的表现形式,即信息价格是通过货币形式表现的信息价值。

与一般商品相比,信息商品中的价格与价值相互背离的现象更加明显,甚至构成信息价格的主要特征。

3、厂商的信息结构

具有垂直信息结构的V企业具有水平信息结构的H企业

1 管理者拥有企业技术可能性的完备先验

知识。生产决策由那些仅有不完备技术知识的部门(企业)共同制定。

2 不能完全控制和灵活处理突发事件。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更快速灵活的反应。

3 通过专业化与合理的等级控制获取效

率。重视部门知识应用和在实践中学习,从有效决策问题中获得收益。

4 涉及管理者有限理性带来的控制成本,

由于缺乏对下级部门(企业)的有效激

励而造成的执行成本。由于不能及时地集中处理那些影响下级部门(企业)活动的信息,限制了下级部门(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市场的信息结构

一次信息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产生的信息市场。有两层含义,一是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前的信息分布概率,二是信息不被交易或交易后不被再次使用或再次进入市场交换。

二次信息市场:在一次信息市场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博弈的信息经济结果,如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等构成二次信息市场。此外,信息生产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等内在不确定性也促进了信息再销售的二次信息市场的形成。

市场供给需求

一次信息市场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信息搜寻

二次信息市场信号发送

信号甄别

最优信息系统选择

5、经济体制的信息结构

经济体制中的信息流有两个方向:纵向信息流、横向信息流。

经济体制信息结构

单纯市场体制完全横向信息结构

单纯计划体制完全纵向信息结构

偏于市场的混合经济体制横向信息流量多于纵向信息流量的信息结构

偏于计划的混合经济体制纵向信息流量多余横向信息流量的信息结构

6、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

如果市场完全收集了市场参与者的私人信息,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将不再依赖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信息。但是,这时的市场又如何可能完全收集所有个人的信息呢?

7、软件的知识产权

8、IT生产率悖论

9、电子信息产业定义及分类,

10、电子信息产品定价

11、企业成长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退出机制

本章小结

?信息资源的配置可以通过信息结构来表示。

?不完全信息市场一定比完全信息市场低效吗?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是对不完全信息的保护,制定多长的保护期限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知识产权的期限是有界的。固定期限不是最优,应随产业、技术、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除考虑专利保护期限之外,对分享和盗版的研究也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现实问题。盗版改变供给,分享改变需求。

?信息具有经济性,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能够带来经济增长。IT投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可以依据生产函数法测定信息技术的产出。

?索洛对信息的经济性提出怀疑——IT生产率悖论。乔根森等人实证研究否定了这一悖论。

?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是一个循环促进模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相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本章要点

?信息具有传统商品的一般特性之外,还具有它的独特性,即信息的消费与信息成本无关,与信息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相独立。

?信息资源的配置可以通过信息结构来表示。企业信息结构有垂直与水平结构之分。经济体制的信息结构有纵向和横向之分。

?在市场不稳定的条件下,信息灵通的市场参与者将比信息不灵通的市场参与者占有更大的市场优势。

但是,信息灵通的市场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的价值,与掌握同样信息的市场参与者的人数成反比。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说明,如果市场完全搜集了市场参与者的私人信息,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将不再依赖于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信息。

?知识产权的期限是有界的。固定期限不是最优,应随产业、技术、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盗版改变供给,分享改变需求。

?IT投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可以依据生产函数法测定信息技术的产出。在信息技术对生产率的讨论中曾出现的IT生产率悖论表示了人们对信息经济性的怀疑,但实证研究推翻了这一悖论。

?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循环促进模型: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相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1、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的奠基人香侬提出的。 2、香侬的信息熵公式为: 3、纳什均衡的定义:当且仅当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背离均衡 战略而增加收益时,该战略组合形成纳什均衡。 4、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及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1)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即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 或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2)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 纳什均衡,除非他是唯一的。 5、在两人的有限博弈中,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划线法: 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 其对应的支付下面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方法找出B的最优策略。在 完成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6、委托代理关系: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 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 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 为委托人。简单的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也 就是说,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7、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函数: u1= w-C(a) u2=y-w 8、最优行动的必要条件:C′(a*)=1 a*是代理成本 9、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 效用的行为。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目录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2)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 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4)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4) 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4) 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6) 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6) 9.何为信息租?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7) 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7) 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9) 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13.应用A. M. Spense 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10) 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11) 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11) 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2)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超越农业经济的直接经济。——网络营销、虚拟办公 (2)提供更多的非物质产品。——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 (3)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成为社会的核心技术。——数据库的经济效益 (4)知识与资本并重,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方正将知识转换成财富 (5)从事信息活动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规模经济)。——咨询行业的服务人数增加。 (6)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信息产业化,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7)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掌握知识比掌握财富更重要 (8)企业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形成注意力经济理念。——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范式指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信息范式指构成信息科学的基础。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科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范围: (1)宏观信息经济学 ——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 ——波拉特,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2)微观信息经济学 ——奈特,拉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大发展时期:哈耶克和鲍莫尔的不完全信息思想;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研究;维克瑞等人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例1、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管理角度 例2、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经济角度 共同点:信息范式+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1)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所掌握的信息数量相等,此时处于完全信息状态。反之,如果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少于所需信息,则此时为不完全信息状态。 基本观点: 1.完全信息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古典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2.现实生活通常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3.后来的经济学家提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学理论。例如,W.J. Baumol : “在市场活动中,每个经济成员所拥有的信息不会是完全的,而是不完全的。” 以项目投资为例: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走向成熟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课后习题答案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课后习题答案 张1.5 张1.6 假定消费者从价格低的厂商购买产品,如果两企业价格相同,就平分市场,如果企业i的价格高于另一企业,则企业i的需求量为0,反之,其它企业的需求量为0。因此,企业i的需求函数由下式给出: 从上述需求函数的可以看出,企业i绝不会将其价格定得高于其它企业;由于对称性,其它企业也不会将价格定的高于企业i,因此,博弈的均衡结果只可能是每家企业的价格都相同,即pi =pj。但是如果pi=pj>c那么每家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i只要将其价格略微低于其它企业就将获得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且利润也会上升至,。同样,其它企业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如果此下去,直到每家厂商都不会选择降价策略,此时的均衡结果只可能是pi=pj=c。此时,企业i的需求函数为。 张1.8 张2.3 张2.4 张2.9 (1)由于古诺博弈的阶段均衡是,此时的利润为;若各家企业合作垄断市场,则此时的最优产量是,可求得,此时的利润

为,此时若有企业i背叛,其产量就是,其收益为。下面我们来看重复博弈下的古诺博弈。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博弈路径,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首先,在惩罚路径上,由于每个阶段参与企业选择的都是最优的产量,因此能够获得最优的收益,因此是均衡的。 其次,在合作路径上,只要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收益,则均衡也是可以实现的,这要求:,解得。 (2)伯川德博弈的阶段均衡是,此时参与者的利润均为0。若各企业合作,则此时的最优价格是:,此时,则,利润为。而若有企业i背叛,则其选择价格,其产量为Q,利润为。下面我们来看重复博弈下的伯川德博弈,在这个博弈中,也有两个博弈路径,我们分别讨论如下: 首先在惩罚路径上,由于每个阶段的企业选择都是眼前最优,因此,它能够实现均衡。 其次,在合作路径上,只要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收益,则均衡也是可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求得。 (3)伯川德博弈中的最低贴现因子小于古诺博弈中的贴现因子的原因在于其惩罚要严重的多,因此其对于耐心的要求也就要相对较小。 张3.4 类似的题: 张3.8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61年,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搜寻的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这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进入到发展阶段。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尤里·波拉特完成了《信息经济》9卷本的内部报告,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该方法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的契约安排。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弈论是实证的,而信息经济学是规范的。 简答题: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基础理论: 1)1970 年阿克洛夫创立的拧檬理论; 2)1971 年赫什雷弗提出的信息市场理论; 3)1972 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的“团队的经济理论”; 4)1973 年斯彭斯建立的信号理论; 5)1976 年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提出的“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6)1976 年莫里斯发展的“委托-代理人”理论; 7)1977 年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 8)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一阶段:委托人设计机制,即博弈规则,代理人根据规则发出信号(message),实现的信号决定配置结果(allocation); 第二阶段:代理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 第三阶段:接受机制的代理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博弈。 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型 逆向选择:在鉴定交易契约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可能因为占据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市场的萎缩。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而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最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 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 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 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 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 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上课有问过) 早期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有三个: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个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资本匮乏才是束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能吸收劳动力。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歇尔计划。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 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与不变、唯一相对应,而不确定性与可变、可能相对应。 2、环境状态 用于描述决定经济决策可能结果的控制因素,也称事件状态或自然。 3、效用,就是满意程度,(是一种心里感受) 4、通常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概率值表示,那么, 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风险;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不能够(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的概率值表述出可能产生的结果,那么,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不确定性。 5、信息理论的定义 可以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 定义至少说明了一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定义反映了信息发生的基础与过程 (2)定义揭示了信息价值的基础所在 (3)定义揭示了信息与经济知识增长之间的关系 (4)定义表明,信息具有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 (5)定义说明了知识差在传递过程中必然存在绝对的损失(噪音、信息失真或误差)。 6、经济信息基本形式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同质信息与异质信息 7、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与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8、完全市场 是指市场参加者对于环境(产品价格和质量)具有完全信息,市场参加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获得的信息。完全市场假设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假设。显然,完全市场假设中的信息不可能成为商品,也没有市场价格,同时,信息在市场参加者之中不受任何形式阻滞而广泛及时地传播,使每个市场参加者都能同时接收到同样信息。9、不完全信息 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部分知识。(部分程度因市场参加者的不同而不同),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具有经济现实性,因为,在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是需要花费成本代价的,并且市场通讯系统总是存在一定局限的,市场参加者也会施放市场噪声。因而市场价格不可能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价格机制因此可能失灵。 10、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我们可以将市场知识划分为公共知识(或公共信息)与个别知识(或私人信息)两种形式。 11、公共知识 能够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市场公共信息的无度增加将会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 12、私人信息,又称为私有信息或个别知识,它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 13、对称信息 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对称的理解有时要求是反复和多重的,例如:你知道你妻子不知道你知道她知道你有外遇吗? 14、对称信息环境可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参加者双方都没有掌握有关信息的信息环境,即双方都处于“无知”状态;二是

《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经济学 课程学分:4 学期学时:40 课程性质:知识类课程 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 适用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开课部门: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经济系 一、课程概述及意义 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经济理论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它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信息分别作为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在社会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包括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的成本和价格、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信息经济学以“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为前提,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提高企业效率。 学习信息经济学,使学生建立一种“信息产生效率”的观念,同时,认识到信息的制造和传播需要各种类型的企业共同参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中的分工,能够为更好的理解学科专业的由来以及学好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 三、教学内容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学科分工中不仅有其专司领域,基本理念还能够作为一种思想渗透到其他学科,为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一种经济学视角。因此,信息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导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 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鉴于学生理解习惯的不同,理论知识一般采取概念导入、图形辅助、推倒论证、案例导学的四步教学,其中,案例导学是关键,理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并解释社会现象,而不单纯是从技术角度掌握理论分析的方法,因此,课堂上大量案例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灵活运用理论。 2.分组自学。第三部分的知识,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这部分的 教学方法是学生分组自学,课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准备课件,上课时分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学生给学生讲课,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课程作业展示的作业向着教学需要的方向。 五、参考书目 1. 第一参考书:《信息经济学(第二版)》,乌家陪等编著,高等教育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考察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解题思路:理性参与人做出是最优选择,该博弈存在占优战略均衡,据此可知答案为(3)。 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说明: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求解占优均衡的方法。答案:(U,L) 下面考察PNE及其解法

妻子 丈夫 (a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同生共死;均衡结果是同生,或者共死; (b )请检验,占优均衡(占优战略组合)是坚强活着;均衡结果是同生(互相煎熬); (c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你死我活;均衡结果是死活,或者活死; 显然,(c )情形之下,二人之间的仇恨比(b )中更深。 一些类型的博弈中,PNE 未必存在。以下考察MNE 及其解法 说明:猜谜游戏,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这类博弈没有纯战略NE ,但是却存在混合战略 (c ) 活着 死了 (b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a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NE。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例子,加深对NE的概念及NE存在性定理的理解。同时,混合战略NE求解也是本题考察点。以下两个例子,与此相同,供大家练习使用。 模型化如下博弈:两个小朋友一起做猜拳游戏,每人有三个纯战略:石头、剪刀、布。胜负规则为: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如二人出手相同则未分胜负。二人同时出手。胜者的支付为1,负者的支付为-1,未分胜负时支付均为0。(1)请写出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并判断其是否存在占优战略均衡。(2)该博弈是否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是否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如果存在,请写出。 下例来自张维迎,P13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弈论”课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果给你两个师的兵力,你来当司令,任务是攻克“敌人”占据的一座城市。而敌人的守备是三个师,规定双方的兵力只可整师调动,通往城市的道路有甲、乙两条,当你发起攻击时,若你的兵力超过敌人你就获胜;若你的兵力比敌人守备部队兵力少或者相等,你就失败。你如何制定攻城方案? 与零和博弈不同,有些博弈既有PNE,又有MNE。如以下性别战博弈和斗鸡博弈。 性别战博弈: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 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 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 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 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产业信息经济学,着眼于对信息产业的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产业基础与结构、信息产业国际化、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内容,这可以表现为信息经济学中关于信息产业的研究。 2. 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即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原理,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部分,即是在“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中,将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统归为宏观信息经济。 这一思路构建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产生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放到一起来分析。宏观信息经济学则由信息产业经济学和信息社会的各种经济理论组成,以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为基础,分析信息技术的各种经济影响和福利效果,能够较好地体现信息产业在信息经济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图1.3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三、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经济学的五个主要方面研究内容。 1. 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 这部分侧重于信息对于行为人的影响,探讨某种信息条件下行为人相互作用的经济问题,如非对称信息下分析模型、委托—代理理论、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广告模型、市场信号模型、不完全信息分析模型、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等。其基本思想是将信息要素纳入传统经济学体系中,侧重于从微观角度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

1.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 1、几种观点: (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2)金建等:20世纪中后期至70年代。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一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3)吴康生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 2.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 (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 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 (一)劳动者 (二)企业 引起企业竞争手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方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采取新的管理手段; (三)产业结构 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不断升级 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 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 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 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 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 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 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 4、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 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4、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1)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 2)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深化阶段(1989年至今) 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1)、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1969年) 2)、信息经济学初步发展阶段(1970——1978年) 3)、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5.各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一)美国 1、马尔萨克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 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 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 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 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低 (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 (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 (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4、购买力评价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 思考题 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 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 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 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 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 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 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 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不利: 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 有些地方比较贫困。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 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 二元经济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