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

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
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调研报告

一、为解决公司机房项目供电需深入调研“三联供”

为解决机房建设项目供电问题,在可研报告中提出建立“三联供”能源站是方案之一。但对建立“三联供”能源站的投入、占地、规模、运营等理解不多。公司领导决定对该项目再做深入调研,并安排对目前国内标志性工程广州大学城的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进行调研。随即确立由宋汉民、陈明哲、范平组成调研组开始工作。

9月6日经过联系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部朱主任安排,我们一行三人与九月11日傍晚到达广州大学城。第二天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站曾总派车接我们至“三联供”能源站,并安排站里安监部长陪同参观。

看到花园式的站区、整洁的站房、安静的环境、漂亮的主控大楼不觉肃然起敬。站区布臵井然有序,远处有燃气计量间、冷却塔、制水车间、维修间,近处很紧凑的放臵燃汽轮机(双轮发电机)间、余热锅炉间、蒸汽轮机(发电机)间、制冷机间。为减少噪声干扰整个车间都是被隔音板封闭。四台入网升压变压器露天整齐摆放。设备布臵相当合理,占地约4万平方米。

安监部长带领我们边参观边介绍,从能源站系统流程到投资建设及运营智能化管理,介绍的非常清晰。又带我们进入生产区参观了余热锅炉、燃气发电设备、4台上网升压变压器、输电控制间、制冷室间及总控室。

看到总控室里电脑自动随机显示的各分区的温度、压力等数据,真是感到该“三联供”能源站的分散控制,集中智能化管理的运行是多么的先进。随后我们又和总控室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和索取了一些文字资料。下午我们返回驻地。

第二天,我们调研小组对调研情况进一步深入学习及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我们于14日晚回到北京。

二、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三联供”介绍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占地11万平方米为广州大学城18平方公里区域内10所大学20万人提供、热、冷、电能,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该能源站规划容量为4x78MW(4x7.8万kW),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8亿元(包括四台上网升压变压器)的2x78MW已于2009年9月实现“双投。正常运行每年上缴5000万利税。

该项目能源利用率78%。相当同容量火力电站机组,相比较每年减少CO2排放24万吨;减少SO2 排放6000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下面是广州大学城能源站“三联供”规划系统图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规划流程

燃气轮机→发电机→余热锅炉↘(热水)→蒸汽轮机→蒸汽发电机→压缩制冷(以上能量数据以下建成论述为准)。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依靠2台燃烧天然气7.8万千瓦机组,向大学城内10所大学及周边20万用户提供全部电力、生活热水和空调制冷。“天然气进来以后,进入燃气轮发电机发电,这是第一次利用。它产生的高温烟气送到余热锅炉,生产中温、中压的蒸汽,继续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发电,这是第二次利用。第三次是把前一过程中产生的低压蒸汽重新补充回蒸汽轮机里做功发电,增加发电量。第四次是将整个发电过程中形成的150摄氏度高温烟气利用起来制备热媒水,供大学城的生活热水。第五次利用是把热媒水给热水型溴化锂机组作

为动力热源进行制冷。”

该能源站的燃气轮机用美国普惠的FT8-3wift双联60MW;余热锅炉是中船重工集团703所研制的两台中压和低压带自处氧,尾部制热水卧式自燃循环、无补燃型露天布臵的预热锅炉;蒸汽发电机是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生产。配18MW、25MW发电机各一台。锅炉补水用RO横+ED1(电去离子)系统制水,无强酸、强碱产生。生和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

广州大学城能源站CDM①获联合国EB批准注册,开辟了国内唯一项目成功注册CDM先河。

该项目由广东天联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设计。

三、广州大学城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项目建设的背景

2003年1月,广东省政府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高标准地建设了一个占地18平方公里、容纳25万大学生的大学城。由于广州市98%以上的煤炭和油品需从省外调入,电力主要依靠省网供应。夏季峰期空调负荷比率高达40%以上,峰电缺口达100多万kW;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全省酸控区面积已达63%,直接经济损失40亿年;“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况,能源结构、水环境等都离生态城市有一定的距离”。鉴于此,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委托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制

订了《广州大学城能源规划》,包括800万平方米建筑物主体节能设计规范、基于区域供冷(DCS)的冷热电三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DES/CCHP)、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和能源系统建设运营机制等内容。DES/CCHP和DCS方案先后于2003年6月和7月通过了国内权威专家的评审,随后付诸实施。

四、广州大学城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DES/CCHP)项目规划的技术方案

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站一期,是以2×78MW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基础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燃气能的38%先经燃气轮机转换为电能,500℃左右的烟气在余热锅炉产生4.0MPa蒸汽,然后进抽凝式汽轮机进一步作功发电;可以抽出部分0.5MPa蒸汽供给第一制冷站的溴化锂吸收制冷机。余热锅炉排出的约50℃~100℃烟气用于加热生活用水,不足热量用蒸汽透平冷凝潜热补充;集中生活热水系统60℃,供应24万人。燃气能源利用效率达到80%以上。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统为2×78MW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分布式能源站DES,包括电力接入系统和热水部分及输送管道的建设总投资为l2亿元,等价可满足大学城17万kW的高峰电力负荷。按照测算的大学城电网峰荷为18万kW,以传统的电力建设模式(电厂+主干电网的投资1万元/kW、输送损失7%)计,须增加初投资为19亿元;采用DES/CCHP可节约投资约7亿元,同时可节约一次能源7.7

万tec/a,节能25%。

区域供冷系统DCS,总容量为11万冷吨(RT),规划4个带有冰蓄冷系统的冷站,一期承担350万m2建筑物的空调负荷。其中,与能源站在一起的第一制冷站部分采用蒸汽吸收制冷;其余3个冷站由能源站直供电压缩制冷。各站均设有蓄冰装臵,采用内臵翅片换热器外融冰式金属盘管共计342套。系统通过蓄冰可降低高峰负荷用电量,实现削峰填谷,同时实现大温差供冷,加上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可大大降低冷量的输送能耗。冷冻水主干管网采用直埋地敷设的DN200至DN1000预制发泡聚氨酯保温的碳钢管,总长约110km;末端换热间总数283间。自控部分采用工业以太网硬冗余系统,以光纤和电缆介质组建大型Profibus现场总线通讯网络,控制点数超过l1000点。自控系统能自动、实时采集系统所有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末端负荷状态等参数,并实施过程控制;采用先进的空调负荷预测和优化控制软件,系统可满足末端用户波动较大的冷量需求。

五、广州大学城DES/CCHP项目的启示

鉴于该项目的内容、规模和区位条件,如果能够按计划招标、建设,成功投运,无疑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同时对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开拓、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革新、电力建

设的战略走向,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然而近5年时间过去了,在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的格局下,项目迟迟不能完成和给出全面的示范效果,加上种种原因造成过渡方案运营的售冷价格较高,使人们对该项目的可行性产生了许多疑问,并对后来陆续拟上的项目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总结经验教训,对得到重要的启示分析如下:电力系统的早期规划、早期协议非常重要。根据国外的DES /CCHP与电网公司多年交锋和磨合的经验,在广州大学城DES 的具体条件下,双方必须尽可能早议定的事项有以下几点:(一)建设阶段,由能源站而不是电网公司投建岛上110/10kV变电站,在110kV与电网联接,并自建l0kV供各用户的电缆网络。原来设施的拆迁费用,由省财政负担,不让电网公司吃亏。

(二)正常运行时,能源站通过自建10kV系统向各大学直供电,不足部分按市场价格从110kV侧向电网公司购电,并应按照季节、昼夜负荷变化规律提交年用电计划,以利于电网调度平衡负荷。

(三)DES停机,需由电网临时供应较大负荷时,按照国外惯例以正常电价的110%~115%支付电费;110/10kV备用变压器的容量电费,双方协议确定,该缴就缴。

(四)7、8月暑假期间,DES充当电网的调峰机组,按电

网调度开停机,亦按峰电价格上网。

上述既是DES的成功安全运行所必须,也是双方互利双赢的前提。

六、对广东大学城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的共识

(一)循环经济节能高效

能源站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础上,还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进一步提高效能。系统输入一次能源后,经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蒸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余热锅炉供低压蒸汽和利用余热锅炉尾部烟气制备热水几个环节,实现一次能源的多次利用。高品位的一次能源用于发电;低品位的高温烟气用于供热制冷和二次发电,系统的综合能效达78%。而且经余热利用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由140摄氏度降至90摄氏度,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了“安全、高效、环保、低碳”的理念。

(二)综合利用效率高

能源站建在大学城附近(5km),实现区域内各种能源的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输送损耗,加上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一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项目又符合我国关于优化天燃气实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天燃气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关规定,在节能排序中仅次于水电和核电。正常经营年份可向国家财税上缴5000万。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清洁能源绿色环保

能源站以洁净的天燃气为燃料,才用先进的燃汽轮机发电设备,大大减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与同规模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80%,与燃气电厂的国家排放标准相比减少了36%;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排放与同规模常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70%,二氧化碳减排量理论上每年可达18万吨。同时锅炉补水采用RO膜+EDI(点去离子)系统制水,武强酸性、强碱性废水排出。生活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厂区清洗、绿化灌等,从而实现废水零排放。噪音治理达到城市二类标准(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

(四)分布式热、冷、电能源三联供前景广阔

发展分布式能源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过运营实践其优势尽显无疑。传统的活力发电厂,煤燃烧的利用率是35%;用煤做燃料的发电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仔45%而大学城能源站的能源利用率在78%的基础上还有提高的余地。广州大学城能源站作为全国首个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示范效应显著。并获得2010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称号。广州大学城能源站的建设运营为我国分布式三联供能源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合理利

用天燃气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智能电网建设起到了重要示范推动作用。必将成为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集约化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华电领军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建设

华电“三联供”还在建项目有:

1、在天津北辰区建2x60MW,投资6.42亿,占地11.6万㎡。运行形式为:燃气轮机→发电机→蒸汽轮机→蒸汽发电机→余热锅炉→制冷;

2、华电新能在上海投资8.5亿建3x60MW三联供;

3、华电在惠州投资37.5亿建4x39万kW三联供;

到2015年,华电集团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装机将达到229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到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万千瓦发电能力

七、国外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应用情况介绍

早在九十年代国际上已有专家表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给世界能源产业带来一次革命。目前,世界各国对发展分布式能源均非常重视,比如丹麦、荷兰、美国、日本等国,都在分布式能源方面制订了相应的国家政策和法律,鼓励和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和建设。

国际上,对于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早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和认可。美国为了增加分布式能源站的开发利用,为其设臵

了税收减免和简化审批等优惠政策。截至2002年末,美国分布式能源站接近6000座,到2010年,已有20%的新建商用建筑、5%的现有商用建筑、25%的美国能源部热电联产项目使用分布式三联供系统。未来规划中,美国政府还将进一步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力争2020年,50%的新建商用建筑、15%的现有商用建筑,采用“分布式热电联产”模式。

据统计,欧盟1997年,分布式能源站已经多达9000多台,对该能源站的支持还表现在价格补贴、低利率优惠贷款和将环保所得税作为投资款返还工商业等政策上。英国,高质量的热电联产项目可申请政府关于采用节约能源技术项目的补贴金,在过去的20年中,已超过1000个分布式能源系统被安装使用。丹麦,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达到100千瓦以上的,政府会有30%的补贴。荷兰,分布式三联供发电可以享受优先上网发电。

日本以天然气为基础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发展最快,而且应用领域广泛。其政府曾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以致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从立法、政府补助、建立示范工程、低利率融资以及给予建筑补助金等角度来促进能源开发及节能事业的发展。。

从国际的政策、财政、资金支持角度出发,不难看出分布式能源在国外新能源发展利用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对其的青睐

和重视。

八、国内对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的认识

我国也跟随着国际的步伐,把开发和利用天然气当做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发展。其中西气东输、广东进口液化天然气、东海天然气开发等大型项目的全面实施,为推动了全国天然气能源建设书写了新篇章。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与美方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容量达5000万kW”。

今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部门首次发文明确鼓励该产业发展。

《指导意见》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给出的定义是: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

在项目类型上,《指导意见》将重点放在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楼宇分布式能源系统上,包括城市工业园区、旅游集中服务区、生态园区、大型商业设施等。在设备方面的计划是,

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

《指导意见》指出中央财政将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给予适当支持,各省、区、市和重点城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具体支持政策,给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一定的投资奖励或贴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实施且符合相关税收政策要求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此次意见专门提出,各地和电网企业应加强配电网建设,电网公司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纳入区域电网规划范畴,解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并网和上网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电网企业及单位研究制定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电网接入、并网运行、设计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及运行机制等体制问题。

国家发改委今年七月10日下发通知,下达首批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中央财政将对首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这意味着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按照前期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

此次首批公布的4个项目包括,华电集团江苏泰州医药城楼宇型分布式能源站工程(4000kW)、中海油天津研发产业基地分布式能源项目(4358kW)、北京燃气中国石油(601857,股吧)科技创新基地(A-29 地块)能源中心项目(13312kW)、华电集团湖北武汉创意天地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主。据了解,目前国内三联供装机总容量500万千瓦(一说230万千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政策、标准。

近几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网等都纷纷发出倡议,倡导利用天然气发展小型冷热电联供。现在,这种小型的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已经在我国出现了,如上海黄埔区中心医院、浦东国际机场、北京燃气集团大楼等都建立了这种系统。与此同时,为了缓解现今电力紧张的局面,广东省也决定将天然气发电同分布式能源站冷热电联供相结合,在广州大学城建设了广东省首个分布式能源站。

随着多种天然气气源大量应用,未来势必会带来能源结构的一次重新调整,届时可以在宾馆、酒店、医院、大型办公大楼,新开发区等场所采用这种新型的能源供给方式,它投资小、见效快,既可以缓解大电网的压力,又可以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的使用结构及使用的安全性、保护环境、增加经济效

益等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九、“三联供”能源站技术特征与效益分析

(一)综合效率高

一般普通的火力发电系统,输入热量按100%计算,扣除送电损失约2%、未利用的排热约60%、其发电效率约38%。而对清洁能源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同样输入热量按100%,发电占25%~40%,排热利用占40%~50%,如果把用电和用热分配好,综合效率可以达到70%~80%,而没利用的排放热仅为20%~30%。因此,天然气冷电热联供系统由于增加了排放余热的利用,其综合效率比普通的火力发电系统高约30%~40%。

(二)节省能源

天然气燃烧可得到1500℃的高温能源,将这部分能源由高到低进行多阶段的利用,可以把制冷、采暖、电力和卫生热水等优化整合为一个新的、统一的能源系统,可实现不同形式、不同能量的梯级利用,以获得整个系统最佳能量综合利用效果。

(三)有利于电力负荷的调峰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可作为传统电力系统的补充调峰,更好地保证电力供应。在用电高峰时,能使电力负荷平均化。夏季城市大量使用电力空调时,电力负荷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负荷

高峰,同时夏季也是用气的低谷时期,有富余的供气能力。通过利用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可在满足高峰用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排放余热来制冷,也可减少电力调峰装臵投资和运行费用,用电负荷得以改善,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功能。

(四)经济性较好

配备有冷热电联供系统发电设备的单位,可以减少对电网电力的使用量。虽然天然气费随着天然气用于发电的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排放余热的利用使其他热源设备减少,整体来说能源费用大大降低。

另外冷热电联供系统虽然比原来系统设备费用增加了,但可减少变电设备,并可兼作应急用发电设备,也减少了自备应急用电设备的费用。

(六)增强了能源供给的可靠性

冷热电联供系统在保证商业电力电源的同时,也可保证供冷供热设备的多渠道,并且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可作为防灾设施使用。对原来的用电系统,需配备应急发电机。而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发电设备便可作为电力公司供电的应急发电机。在供热方面,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排放余热利用可作为供热热源,增加了供给的可靠性。

十、布式式能源站是解决我们机房项目供电方案之一

这次参观的广州大学城“三联供”能源站无论从规模上、设备选型、智能化管理都非常适合我们借鉴。2x78MW可满足我机房项目用电最大需求量方案,1x78MW可满足我机房项目最小用电量方案。我们可以把“三联供”作为我们一级供电需求的一路电源。以下分析我们如上“三联供”能源站几个设想。

1、自建“三联供”

因三联供预热锅炉有40m烟囱,要满足我们9.8万kVA(最大方案)用电量,需占地2~3万平方米,这就需要另寻地块。如在现有地块建设,就需要缩减其他项目面积。如在现有场地可腾出2万平方米地块,建一1x80MW“三联供”能源站解决我机房所需供电一路电源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2、和其它金融单位合建,就要和其沟通。这也需要另寻地块。运营管理会有利益之争。

3、根据以上论述国家对天然气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的支持及绿色环保的要求,我们建议海淀区政府在创新园适当位臵建设4x80MW“三联供”能源站,既解决了整个创新园区35万人的热、冷、电问题,又解决了金融单位用电量大的问题,每年还给国家上缴1亿元的利税。投资估算:占地10万平方米;设备总投资12~17亿。这的确是一不错的方案。

注①:清洁发展机制(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京都会议)通过的附件I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

附图:

广州大学城能源站效果图

分布式能源站生产流程图

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厂区

高达40米的烟囱

广州大学城(最终版)

广 州 大巡学逻城方 案 设 计

大学城巡逻方案设计 大学城的简介: 大学城,位于番禺新造,城区分布在珠江两岸,面积为34.4平方公里。一期进驻地为小谷围岛,岛面积18平方公里。大学城一期东侧有黄埔军校、辛亥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等旅游景点。[1] 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一期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大学、大学、外语外贸大学、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工业大学、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2] 大学城二期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和医学院计划进驻。[3] 大学城是华南地区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一流大学园区,中国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A、大学城近来年关于治安违法犯罪问题的具体案件: 一、《日报》10月31日晚9时右,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在大学城华师正门前江边聊天时,突然过来两个身穿类似保安的深色制服的男子,要求“检查身份证、学生证”。两名学生出示证件后,一名男子用电击棒将男生电晕后往其腰上砍一刀,并将刀架在女生脖子上,威胁她拿出钱和手机。女生用计跑出树林呼救,被一群溜冰的学生解救。受伤男生姓符,为广外艺术学院大三学生,一共身中六刀,手术后已脱离生命危险,同行女子姓,为一学校高三艺术类学生,两人自称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大学城华师正门的治安亭距离事发地仅一街之隔。伤者在晚上10时左右由民警送到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由于被捅6刀,伤口不断渗血,入院时手上还戴着手铐。据主治医生介绍,男生被送来时浑身是血,意识清醒。陪同前来的女生身上也有血迹,打着赤脚。民警尝试了很久,终于在手术之前打开了男生的手铐。“最危险的一刀刺在左锁骨上方,伤口有5cm宽,造成血气胸,伤口距离动脉和静脉不到1cm,情况极其危险,幸好没有刺中”。医生说:“左臂腋下位置也有3cm的伤口。而腹部还有两处长达7~8厘米伤口,刀应该是斜着插进腹腔的。”伤者的左手手臂也挨了两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已脱离生命危险,处于清醒状态。记者探访时,伤者在重症监护室休养,医生表示:伤者需要留在监护室观察1~2天。

广州大学城组团五规划设计_生长于山水之间的和谐校园_李传义

SPECIAL COLLECTION 广州大学城 星海音乐学院校区用地不大,规划采取紧凑布局将公共教学楼和专业教学楼按正南北方位集中布置在校区西侧,而将琴房及排练大楼布置在校园南侧并利用保留的山体和上坡,将两组建筑物隔开,避免了教学噪声的相互干扰。规划设计还利用西边一条通长的连廊将南北两组建筑连成一体,步行交通组织通畅。教学区东侧主要布置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和音乐厅,设计者利用简捷的一字形道路将四大建筑与教学区分开,结合校区南北出入口和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形成校园中心,用地规划合理,校区功能简捷流畅。 第五组团生活区规划强调服务设施资源共享。两校生活区统筹布局,建设用地不做明确划分,仅以道路分界。规划设计通过组团公共绿地,将生活区分为两大组团。每个组团按1万人左右的居住规模配置各类生活设施。为方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生活区相应配置了大小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场;还结合组团公园布置一些休闲体育活动项目,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理性与浪漫的开敞空间组织 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尊重场地的山水环境和原有生态植被,维护自然山水格局和生态系统,营造具有人文氛围,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阳光校园,成为我们创作的主题。规划力求把开敞空间与步行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创造行进中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在开敞空间的组织上,北部校园利用长达400多米的生态绿地构成深远的带状开敞空间,通过深远的校园绿色广场和对称的步行系统,将两侧富有韵律的建筑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秩序、严谨理性的校园空间环境。 华南师大南部校区空间环境与景观规划与北部校区形成鲜明对比,山体疏密有致,建筑物好似镶嵌在山丘之间的台地中,环湖道路系统依山就势呈不规则布置,规划在保护场地自然山体的前提下,利用蓝色水轴构成开放、活泼、生态,充满阳光空气的校园新形象。开敞空间富有自由和谐的浪漫色彩,教学主楼平面功能组合与形体空间塑造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规划将大空间阶梯教室集中设置在东侧,将普通课室呈南北向集中布置在西侧,利用一个“X”型的巨型走廊将教学楼两大功能有机的组合起来,利用建筑空间围合形成两个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广场,为学生交往活动创造出和谐的开敞空间。 整个校园的序列空间由两条生态轴线串连起来,从北校门广场、带状绿化广场、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亲水。广场和南校门校前广场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它们构成了丰富的外部空间骨架。设计中还通过亲水平台、溪流浅滩、滨水步道、树林草地,山丘林地等景观节点的规划,形成独特的自然园林格局和学府园林的校园文化氛围。广州大学城第五组团位于小谷围西北角,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下文物,还是全岛自然山水环境最有特色的地块。规划用地内拥有疏密有致的山丘、台地和水体,相对高差10~18m之间,自然山水环境得天独厚。组团五总用地为108.2hm2,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区68.6hm2,星海音乐学院教学区用地12.5hm2,两校生活区用地27.1hm2。本组团规划招生规模为2.1万人,规划总建筑面积72万m2。一、因山就势合理实现功能分区新校区的规划坚持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强调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与空间环境严谨朴实的性格。根据场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如何把校园建筑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于自然山水环境之中去,从而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我们在规划创作中一直思考的命题。华南师大教学区规划用地有三大特点:一是校区中部台地相对较大,标高相对较高,二是南部用地分布有五座小山丘,地形起伏大,三是北部用地虽然有2个小山丘,但相对地形平坦,总体呈南高北低走势。我们的理解是:必须对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解读,既不能不顾环境条件片面强调大学校园的逻辑和秩序;也不能牺牲校园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而一味保护小山丘。在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基地环境特色并作适度的梳理改造,把理性精神空间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营造出浪漫与理性相互交织的校园空间环境。规划创作中,我们的设计原则是根据校园南北两大地块不同的地貌特征采取两种适应地形的不同手法。南部地形复杂采取依山顺势自由布局,北部略为规整采取对称布局,使校园南北两大地块规划各具特色,既满足了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又能相互联系,整体契合于自然环境之中。校园规划通过一条转折的校园轴线把南北两个主要出入口串连起来,利用轴线的转折交点布置校园中心主体建筑。在保留南部山体的前提下,将行政楼、科技楼、图书馆和文科楼四大建筑布置在山丘之间的台地上,利用自然山水围合的态势相互形成对位对景,构成了南部校园特色鲜明,呈自由式布局的校园中心。校内环路与沿湖步行道将各建筑群有机地联系起来,巧妙地实现了校园功能分区。校区中部的主体教学楼采用“蝶形”平面空间组合,造型独特。它既可适应校园轴线的扭转,又能成为统帅整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并成为连接南北两大组团的核心。北部校区用地相对平整,规划将两座小山丘的土方就地平衡消化。规划设计通过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形成主轴,利用两侧具有强烈韵律的建筑组群,烘托主校门,渲染校园端庄严谨的气质和对称理性的纵深感。体育活动中心相对集中在校区东北部,与教学区之间以道路相隔,与两校学生生活区也保持着便捷的联系,同时可向社会开放。 广州大学城组团五规划设计—生长于山水之间的和谐校园 李传义1 王健2 朱明1

广州大学城公交线路汇总

35路文德路总站06:00--22:30 大学城总站(科学中心) 06:00--21:00 票价2元第一巴士 86路一德西总站06:00--22:30 大学城总站(广工) 06:00--22:00 票价2元第一巴士 252路天河客运站总站06:00--22:00 外环西路总站(北亭广场) 06:00--22:00 分段收费,全程3元第三巴士 310路大学城总站(广工) 06:50--22:00 番禺汽车客运站总站06:00--20:30 分段收费,全程4元第二巴士 380路大学城广中医总站大学城广中医总站 381路大学城总站(中部枢纽)环线06:30--22:30 票价1元第三巴士 382路外环西路总站(北亭广场)环线06:25--22:25 票价1元第三巴士 383路大学城总站(科学中心) 06:40--21:40 长洲码头总站07:00--22:00 票价2元第三384路大学城广大总站大学城广中医总站 385路大学城广工总城大学城广中医总站 387路大学城总站(广大) 07:00--22:00 大学城总站(穗石村) 07:00--22:00 票价1元第三 387短线大学城总站(广大) 08:30--17:30 综合商业北区(大学城) 08:00--17:00 票价1元第三巴士 565路大学城总站(广工) 06:00--22:00 穗盐路总站(雍景豪园) 06:15--22:00 票价2元 801路中山纪念堂08:00--20:00 大学城总站(科学中心) 08:00--19:00 分段收费,全程4元第三巴士 大学城1线大学城总站(广大) 07:00--22:00 外语学院总站06:30--22:00 分段收费,全程4元第三巴士 大学城2线大学城总站(广中医) 07:00--22:00 华工大总站06:30--22:00 分段收费,全程3元第三巴士 大学城3线大学城总站(中部枢纽) 07:00--22:00 广东药学院总站06:30--22:00 分段收费,全程3元第三巴士 大学城4线大学城总站(广大) 07:00--22:00 天平架总站06:30--22:00 票价3元第三巴 番禺52路广州火车南站总站06:30--19:00 大学城总站(广工) 06:30--19:00 分段收费,全程4元广州二汽番禺分公司 广佛快巴快6线千灯湖总站(省金融高新区) 07:00--18:00 广州大学城总站(北亭广场) 08:30--19:30 分段收费,全程16元佛广交通 夜48路体育中心22:30--00:00 大学城总站(中部枢纽) 22:30--23:30 票价4元第三巴士夜50路大学城总站(中部枢纽)环线22:30--00:45 票价2元第三巴士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 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 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 1

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 1. 项目背景 2001年3月2日 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 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 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 2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_中山大学_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SPECIAL COLLECTION 广州大学城在广州大学城组团一的设计中,以岭南生态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为创作主题,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为构思出发点,将主题构思贯穿于整体、单体环境及细部的系统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的校园环境。 一、组团概况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位于大学城最北端,用地包括中山大学和广 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区生活区及周边地块,它南邻大学城中心公 园,东邻城市绿化带,西邻珠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整体用地地 形为平缓的丘陵地,内有10座小山丘。有大面积的天然的水系在 东、西两个方向与珠江连接,是基地主要的排涝出口。 中山大学用地110hm2,办学规模2.3万人。中山大学是一所 历史悠久的文理科大学,校本部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建筑群围绕 中央绿地呈对称性布局,其中轴线由南而北延伸至珠江边,其江畔 的牌坊及砖红色教学楼是建筑的最大特色。 外语外贸大学用地约70hm2,办学规模1.2万人。位于白云山 麓的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涉外型的大学。校本部内绿树婆娑,有清 澈的山溪流过,教学楼外墙以棕黄色为主色。两所大学有不少相近 的学科,可进行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 二、规划设计构思 作为大学城有机的组成部分,组团一的规划设计与大学城的景 观结构体系应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相邻的组团通过教学、科研、生 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组 团内建筑是围绕生态轴布置的,生态轴是校园结构的主要骨架。尊 重地段的自然环境,从地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地段现有的 生态环境的结构和走向,创造出有岭南风格、适合地段环境的设 计,是本规划的目的。 首先,设计方案应该尽一切可能不破坏用地内的绿化、山体, 基本保留原有水系,并对这一自然现状加以再利用,形成校园主要 景观。 两所校园北部相连的水系激发了我们将两所大学的生态轴融为 一体的构思,相连的生态轴不但有排涝功能,同时又是联系两所大 学的纽带,为相互的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创造条件。河边设置校际 休闲带,建筑、道路巧妙地避开山体,蜿蜒其中。山景、水景、江 景沿休闲带依次展开,有“木欣欣向荣,溪涓涓而流”的生态意境, 是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共享交流空间。三、规划结构 组团结构围绕环形生态轴组成,贯穿于组团的每个组成部分, 广州大学城组团一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郭明卓 黄劲 各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及自然环境连成一体,成为建筑室 外空间的联系纽带。在收放有序的生态轴上,布置一系列的人文广 场,如体现中大文化特征的图书馆前广场、艺术广场、工学院前的 半圆形演艺广场、广外图书馆前的友谊广场等,将校园组织为完整 的网络系统,突出表现了校园文化及生态环境这组永恒的主题。四、功能分区结合地形地貌,我们在中山大学校区西、北部布置其教学区,在南部布置体育运动区,东北部是预留用地,而将外语外贸大学教学区设置在其东、北部,体育运动区安排在西南部,西部预留发展用地。中山大学及外语外贸大学的医院、食堂、会议中心等公共配套用房靠贝岗村一侧布置,与两所大学的运动区共同形成组团的资源共享区,并使教学区与贝岗村隔离开来,以减少贝岗村对教学区的影响。五、中山大学详细规划中山大学大门位于大学城中心的正北向,此处江面最为开阔。滨江的孙中山纪念公园是中山大学内部空间的延续,其江畔的牌坊与校本部江边牌坊通过奔流的珠江水遥相呼应、一脉相通。沿着犹如浮在水面的林荫大道到达图书馆前的中心广场时空间豁然开阔,由图书馆、行政会议中心、公共教学楼围合的建筑群体是中大校园标志性建筑群。以孙中山像为中心的几何图案的广场绿化,开阔的珠江美景,给人以气势宏伟的感受,以体现中山大学严谨治学、勇于开创的学术氛围。教学楼与实验楼围绕生态轴临江布置,教学楼主要朝向为南北向,有开阔滨江视野,中间用底层架空的庭园相连,既联系方便又分隔成区。教学区尽端的工学院以标志塔再现中大钟塔的风貌,是教学区及生活区轴线交汇处的视线焦点。教学区保留了三座山体,与中间集会广场、尽端的露天音乐厅自然地结合在一体。建筑倚山而建,以山林为景,借山林通幽,读书授业,创造出“校不压山,校中山景、山体一体”的绿色生态校园。生活区以生态绿核为中心,宿舍依山傍水而建,饭堂、俱乐部等合理布置。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有天桥及人行隧道联系。中山大学建筑设计以校本部南区棕红色为主色,整体造型既稳重又有现代气息,体现中山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建筑单体重视山墙的造型处理,以白色景墙为背景,突出红色墙面的入口造型,形成控制整体风格的母题,各单体造型虽富于变化,但又相互呼应。 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详细规划 广外教学区分为前广场、绿化广场、人文广场三个段落,前广场由行政办公大楼围合而成,向东与大学城中心绿化带相联系,绿

广州大学城规划要点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综合规划

第一篇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条道路网布局结构 1. 本规划小谷围岛采用环形放射的道路网络,形成“三环六射”的干路网结构。 主干路为外环路,次干路为中环路、内环路和其他六条主要的放射道路。 其余道路为支路。 2. 道路网功能与层次 本规划将道路网划分为两个层次:骨干路网和配套路网。 骨干路网由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配套路网由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按功能将成道路网划分为三个网络: 机动车专用网络、公交优先网络及自行车网络。 第二条道路横断面规划 1. 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支路等级较低,以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车较少且车速较慢的道路,一块板断面形式能满足交通要求,故将支路确定为一块板断面形式。 2. 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本规划,次干路的中环路、1号路和8号路采用两块板道路断面。 3. 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40m宽的次干路,如内环路、4号路、6号路、10号路、11号路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

4. 四块板道路横断面 规划外环路采用四块板的断面形式。 规划道路情况详见附录C规划道路一览表。 5. 公交站场发展规划 公交站场用地标准:首末站用地规模一般不小于1000m2,枢纽站用地规模一般不低于2000m2,中途停靠站在道路范围内解决。公交站场应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根据线路开设的需要供公交公司使用。 附规划道路一览表: 规划道路一览表

第二篇竖向专项规划 第三条竖向规划的主要技术标准 1. 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7.70m(广州城建高程系统,下同)。 2. 道路最低标高不低于7.70m。 3. 干道纵坡度为0.3%~5.0%。 第四条竖向规划总体布局 1. 总体布局按照“中部高,四周低”特点控制。 2. 全岛分为利用原有地形区、改造地形区及湿地生态区三个大区。 3. 利用原有地形区分为保留原有山丘地形区和保留湿地生态区。 4. 改造地形区分为填土区及挖土区。 第五条各组团地坪标高规划 1. 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 2. 保留山丘地形区,各组团地面形式留待组团详细规划确定。 3. 填土区及挖土区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0.1%,采用多坡向排水。

广州大学城游玩全攻略

广州大学城游玩全攻略 人生总是在路上,每一步都是新开始。广州大学城,便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带着美好的期望,带着对未来的梦想与憧憬,来到美丽的大学城,它将是你们的瑰丽人生中最浓丽的一末色彩!亲切热情的学长学姐,有循循善诱的老师,真诚为你服务,给你能量,助你飞得更高,你们也一定会飞得更高更精彩。 欢迎来到大学!你的美丽的广州大学城,我们绚丽的大学! 对,你是主人,这是你的大学! 一、大学城应做的十六件事 1. 骑自行车游玩10所高校及4大保留自然村 2. 晚上与好友同学跑内环,压马路 3. 跨校旁听讲座,多多益善 4. 情侣散步逛中心湖听海,放风筝 5. 黄昏时南亭码头,共赏落日的余晖 6. 逛广大商业中心和GOGO新天地 7. 游玩“岭南水乡”小洲村 8. 去长洲岛,参观黄埔军校 9. 大学城内逛街、看“戏”、KTV 10. 领城外同学,游走外环路高校正门 11. 到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观看展览 12. “吃货”们觅食于各大高校食堂、自然村 13. 广药淅水湖畔的荷花池 14. 广东科学中心,体验展馆3DIMAX电影院 15. 华师砚湖山头,登高远眺 16. 岭南印象园“穿越”旧时岭南村落 二、风格各异的大学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由西向东分别是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组成。十所风格各异的高校的建筑,加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景观,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1、广州大学清新俊逸 灰白色主色调的建筑,五羊钟塔、人工湖、图书馆组成的“一塔湖图”,在此小桥流水嗅书香,以水为主系的校园规划,桃李园、名人林中花香,半园的形的理科实验楼群,以梅、兰、竹、梅“四君子”为名的生活区,红棉路的热闹别有一番味道,在蓝天下编织理想,在这片土地歌唱青春的乐章。 2、广州美术学院红墙黑柱 建筑风格来自于艺术的灵感,古朴的红墙承载着自然与艺术的浑然天成,红炯炯的,远远看去,像是画家用碳素铅笔徒手画出的条条直线,体现美术的特色,红墙脚下的有座座的雕塑,好有艺术气围。一年一度的5月前后的本科毕业作品展览,吸引许多人来参观,学生证可优惠哟。 3、广东工业大学钢廊简约 广工是大学城占地面积最大而且是人数最多的的高校,广工大的设计就是体现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的特色,以线条突出方形的结构和重实的根基,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无论是回廊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广州大学城规划概念 一、总体规划目标: 1、面向未来,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造崭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2、面向世界,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的高教环境。 3、面向现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区的高教、科研、科技生产、孵化(大学城小谷围岛中心区地块拟提高建设开发强度,按照规划,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大学城数字家庭孵化基地,从事新一代电视产品的研发。上述调整将在本周五接受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 )、文化、商务、居住、服务、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整体环境。 4、塑造高品位的艺术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场所和优异的成长空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总体规划原则 1、空间开放化 妥善处理各品牌大学的相对独立性与空间开放性的关系,以开放型的校园环境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大学城与城市的交流、大学城与与市民的的交流,从而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跃升,提高竞争力。 2、资源共享化 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本着“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提高教学、咨询、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优势互补,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 3、建设弹性化 充分考虑引入大学自身特点和自主性,运用“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的概念,在保证总体规划骨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种弹性发展空间和用地组织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引入大学对用地和空间的要求。 4、服务社会化 净化传统高校的功能组织,突出高校的教育、科研、研发等功能,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5、环境生态化 尊重基地自然生态和景观特色,运用复合生态学理论,实现人与自然、区域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6、结构秩序化 以规整有序的空间网络确定道路结构及绿色走廊,建立大学城结构的整体空间格局。7、管理整体化 设立广州大学城“高教特区”,实行整体统一的管理,确保大学城的高效运行。 8、设施智能化 迎接E时代的挑战,以国际化标准的电子信息和网络系统满足大学城内部活动和远程服务的各项要求。 9、风格多元化 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环境。 10、投资市场化 提升大学产业化程度,明确政府、大学、企业在大学城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拓宽投资渠道,通过各类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大学和企业进驻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规划

广州大学城规划 环境学院09环工10914010055李钰婷 一、大学城规划概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经过专家论证研究,2001年3月2 日,广州市委常委会 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 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 作为广州大学城的选 址。随后广州市城市 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同 济大学建筑城规学 院、广东省高教建筑 规划设计院、广州市 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 究院四家单位参加广 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 询工作。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在四家咨询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吸取研讨会和各大学的意见,编制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选址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范围43.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广州大学城的发展定位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新城市,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城市发展规划“南拓、东进”的位置上,在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其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在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位于以I

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交通区位上,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文化区位上,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广州大学城现有10所高校进驻。2004年9月第一批约4.5万名大学生已先行进入大学城,2006年9月在校学生人数约13万,2007年大学城全部建成后总规划人口预计将达到35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 一、组团和学校 广州大学城校区分布在珠江两岸,面积为34.4平方公里。首批进驻地 为小谷围岛,岛内面积18平方公里。按照张德江书记的要求,广州大学城 建设领导小组迅速确定 了首批进驻大学城的十 所高校名单并对校园用 地进行了划分,大学城 的用地分为三类,分别 包括:组团一:01-中 山大学,02-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组团二:03 -广州中医药大学;04 -广东药学院,05-华 南理工大学;组团三: 06-广东工业大学;07 -广州美术学院;组团四:08-广州大学;组团五:09-星海音乐学院,10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 设计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所 广州大学城总平面图 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有利于广州科教体系的完善广州大学城工程的提出,最直观的依据是源于现实的挑战:高校扩招——用地不足——外迁的可能与现实趋向。广州大学城工程的建设,更是主动、积极地因应发展的需求:从趋势与规划看,广州的高教科研事业应有也必将有大的发展,需要先行考虑发展的需求。通过广州大学城的建设,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知识化进程和城市的知识密集区域(知识产业区域)的成立,提升和强化广州作为华南教育与研究中心、华南知识产业中心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有利于新型办学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不仅为大学发展提供空间、用地与设施的支持,而且力图通过营造利于创新的校际网络,创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文

化多元化的大学发展新模式,并在开发、建设、经营、经管、税收、人口经管等各方面探索建立特殊体制、实施特殊政策、建设特殊区域,为全国高教改革寻求新的模式。 总体鸟瞰图 三、有利于促进学、研、产结合,推动大学成果产业化广州大学城顺应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基本发展趋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能够进一步发挥大学作为高技术产业摇篮的作用,促进高教对经济、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为学、研、产的结合特别是大学成果的产业化创造空间环境。 四、有利于拉动城市向南部发展,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广州大学城的建设顺应广州城市“南拓”的趋势,成为城市空间南拓的一个增长点,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档次,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推进大广州城市新格局的形成。 总体鸟瞰图 五、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跃升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通过促进大学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广州的高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均进入全国的前列,从而促进广州城市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选址基地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广州大学城承北启南的地理区位 、 黄埔军校是邻近大学城的重要文化资源 { 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 规划设计 一、区位与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 1.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 3.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

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二)现状条件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 @ 广州大学城南岸包含了新造、南村两镇的大部分镇区,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小谷围岛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包含穗石、练溪等6条行政村。岛上还包括了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如占地500亩的艺术村,华南碧桂园等。用地情况详见表5-1,表5-2。 2.人口现状 根据南村镇和新造镇镇政府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在大学城的研究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大学城用地”)内,南村镇建成区人口为16169人,新造镇镇域内的小谷围岛上人口13658人,大谷围地区(南岸地区)建成区人口13534人,总人口43361人。 3.道路交通现状和规划情况 新造镇、南村镇现阶段以公路为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式。其中小谷围岛对外交通与外界无路桥相通,全部依靠轮渡;大学城南岸现有3 广州大学城土地利用现状 5-1大学城研究范围用地情况表 用 地 类 型 * 面 积(km 2 ) 比 例 农 用 地 46% 商业用地 % ` 工业用地 % 住宅 用地 居民、村民 居住用地 3 | % 商品住宅用地 3 % 生态农业用地 % ! 其 它 用 地 % 合 计 100% 5-2 小谷围岛用地情况表 < 用 地 类 型 面 积(km 2 ) 比 例(%) 农 用 地 耕 地 { 园 地 ; 林 地 % 鱼 塘

广州大学城全攻略

广州大学城全攻略 人生总是在路上,每一步都是新开始。广州大学城,便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带着美好的期望,带着对未来的梦想与憧憬,来到美丽的大学城,它将是你们的瑰丽人生中最浓丽的一末色彩!亲切热情的学长学姐,有循循善诱的老师,真诚为你服务,给你能量,助你飞得更高,你们也一定会飞得更高更精彩。 欢迎来到大学!你的美丽的广州大学城,我们绚丽的大学! 对,你是主人,这是你的大学! 一、大学城应做的十六件事 1、骑自行车游玩10所高校及4大保留自然村 2、晚上与好友同学跑内环,压马路 3、跨校旁听讲座,多多益善 4、情侣散步逛中心湖听海,放风筝 5、黄昏时南亭码头,共赏落日的余晖 6、逛广大商业中心和GOGO新天地 7、游玩“岭南水乡”小洲村 8、去长洲岛,参观黄埔军校 9、大学城内逛街、看“戏”、KTV 10、领城外同学,游走外环路高校正门 11、到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观看展览 12、“吃货”们觅食于各大高校食堂、自然村 13、广药淅水湖畔的荷花池 14、广东科学中心,体验展馆3DIMAX电影院 15、华师砚湖山头,登高远眺 16、岭南印象园“穿越”旧时岭南村落 二、风格各异的大学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由西向东分别是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组成。十所风格各异的高校的建筑,加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景观,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大学城主要设计单位:组团一(广大)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组团二(中大、广外)广州市设计院设计;组团二(华工、广中医、广药)华工设计院;组团三(广工、广美)清华设计院;组团五(华师、星海)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规划设计所和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联合体。 1、广州大学清新俊逸 灰白色主色调的建筑,五羊钟塔、人工湖、图书馆组成的“一塔湖图”,在此小桥流水嗅书香,以水为主系的校园规划,桃李园、名人林中花香,半园的形的理科实验楼群,以梅、兰、竹、梅“四君子”为名的生活区,红棉路的热闹别有一番味道,在蓝天下编织理想,在这片土地歌唱青春的乐章。 2、广州美术学院红墙黑柱 建筑风格来自于艺术的灵感,古朴的红墙承载着自然与艺术的浑然天成,红炯炯的,远远看去,像是画家用碳素铅笔徒手画出的条条直线,体现美术的特色,红墙脚下的有座座的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doc 18页)(正式版)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 设计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所 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有利于广州科教体系的完善 广州大学城项目的提出,最直观的依据是源于现实的挑战:高校扩招——用地不足——外迁的可能与现实趋向。 广州大学城项目的建设,更是主动、积极地因应发展的需求:从趋势与规划看,广州的高教科研事业应有也必将有大的发展,需要先行考虑发展的需求。 通过广州大学城的建设,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知识化进程和城市的知识密集区域(知识产业区域)的成立,提升和强化广州作为华南教育与研究中心、华南知识产业中心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有利于新型办学和教育模式的探索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不仅为大学发展提供空间、用地与设施的支持,而且力图通过营造利于创新的校

际网络,创造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大学发展新模式,并在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税收、人口管理等各方面探索建立特殊体制、实施特殊政策、建设特殊区域,为全国高教改革寻求新的模式。 三、有利于促进学、研、产结合,推动大学成果产业化 广州大学城顺应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基本发展趋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能够进一步发挥大学作为高技术产业摇篮的作用,促进高教对经济、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为学、研、产的结合特别是大学成果的产业化创造空间环境。 四、有利于拉动城市向南部发展,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顺应广州城市“南拓”的趋势,成为城市空间南拓的一个增长点,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升城市空间档次,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推进大广州城市新格局的形成。 五、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跃升 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通过促进大学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广州的高技术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均进入全国的前列,从而促进广州城市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选址基地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广州大学城调研报告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调研报告 一、为解决公司机房项目供电需深入调研“三联供” 为解决机房建设项目供电问题,在可研报告中提出建立“三联供”能源站是方案之一。但对建立“三联供”能源站的投入、占地、规模、运营等理解不多。公司领导决定对该项目再做深入调研,并安排对目前国内标志性工程广州大学城的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进行调研。随即确立由宋汉民、陈明哲、范平组成调研组开始工作。 9月6日经过联系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部朱主任安排,我们一行三人与九月11日傍晚到达广州大学城。第二天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站曾总派车接我们至“三联供”能源站,并安排站里安监部长陪同参观。 看到花园式的站区、整洁的站房、安静的环境、漂亮的主控大楼不觉肃然起敬。站区布臵井然有序,远处有燃气计量间、冷却塔、制水车间、维修间,近处很紧凑的放臵燃汽轮机(双轮发电机)间、余热锅炉间、蒸汽轮机(发电机)间、制冷机间。为减少噪声干扰整个车间都是被隔音板封闭。四台入网升压变压器露天整齐摆放。设备布臵相当合理,占地约4万平方米。

安监部长带领我们边参观边介绍,从能源站系统流程到投资建设及运营智能化管理,介绍的非常清晰。又带我们进入生产区参观了余热锅炉、燃气发电设备、4台上网升压变压器、输电控制间、制冷室间及总控室。 看到总控室里电脑自动随机显示的各分区的温度、压力等数据,真是感到该“三联供”能源站的分散控制,集中智能化管理的运行是多么的先进。随后我们又和总控室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和索取了一些文字资料。下午我们返回驻地。 第二天,我们调研小组对调研情况进一步深入学习及讨论,形成了许多共识。我们于14日晚回到北京。 二、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三联供”介绍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三联供”能源站占地11万平方米为广州大学城18平方公里区域内10所大学20万人提供、热、冷、电能,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该能源站规划容量为4x78MW(4x7.8万kW),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8亿元(包括四台上网升压变压器)的2x78MW已于2009年9月实现“双投。正常运行每年上缴5000万利税。 该项目能源利用率78%。相当同容量火力电站机组,相比较每年减少CO2排放24万吨;减少SO2 排放6000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下面是广州大学城能源站“三联供”规划系统图

广州大学城组团四规划与建筑设计——特殊环境的特殊解读

SPECIAL COLLECTION 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区组田四位于大学城(小谷围岛)的西端,南面及西北面分别毗邻海心岗水道及小洲水道,东南面以中部快线为界,西面与广东科学中心(在建)隔路相望,规划中的地铁七号线穿越基地中部。规划设计范围约为132hm2(其中教学区92hm2),总建筑面积近80万m2(其中教学区近47万平方米)。 在以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形为特色的广州大学城中,广州大学校区基地所在的环境地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规划基地内现状主要为农田和少量果林,地势低洼平坦。由于位于小谷围岛西端,南北两面为珠江水道相夹,自然景观资源相当优越。基地内水网聚集,有较多的河涌及池塘。西北面有两个水口与小洲水道相通,南面有一个水口与海心岗水道相通。因此在规划设计构思中着重考虑水环境的营造,注意对基地内现有果树的保护,并进一步围绕中心湖提出了“信息廊”的设计概念。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校区的滨水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从营造高效生态环境的高度出发,科学地确定规划的指标和组织多层次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在继承传统地域文化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塑造生态型的新校园。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对特殊基地环境的特殊解读。 一、 “双轴双环”的规划结构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区采用“双轴双环”的规划结构。双轴校区南入口引入的礼仪景观轴和由西入口引入的连接文、理各科教室和实验室直至生活区的弧形轴线联系成一整体,双轴的交汇点为架高的图文广场,它不仅是校区最重点的景观节点和视觉焦点,也是校园活动、人流集散的中心点。 双环以环形信息廊联系各主要教学楼和生活区,环绕中心湖面、水系及绿岛组成的中心生态核,兼具观景、景观功能,形成共享交流的环形空间;在规划区的周边规划了环型车行道路,解决车行交通问题,同时使广州大学的校区组团更加紧凑。 二、以水为题的特色校园景观环境 规划设计结合基地水网密集,两面临江的现状特点,构思中强调以水体为核心,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环境。一是保留现状南向及西北向的三个与珠江河道相连的出入水口,利用潮汐起伏来调节校区内的水面标高,使校园内的水体真正与珠江水系连成一体,使南北两侧的珠江水道成为广州大学新校区水域环境的一部分;其次是对校园内的水系进行修整,结合中心图书馆,在校园中央放大为湖,使之成为校园的水景核心和各组团建筑的“共享景观中庭”;同时在教学区西向及南向用地周边,结合区内防洪排涝要求,设置带状水面,与中心湖面及南入口水景广场间分隔出若干个花园“绿岛”,其上设置各教学楼群,从而形成水景环绕建筑,建筑隐藏于 广州大学城组团四规划与建筑设计 —特殊环境的特殊解读 李萍萍潘忠诚李少云叶青 碧水密林的生态环境之中。 三、规划用地布局 广州大学校区按功能要求分为公共中心区、文科区、理工科区、体育运动区、商业服务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七大功能区。 公共中心区位于从主入口到图书馆的轴线两侧,共同形成校区礼仪形象,对外联系便捷;文科区位于校区东南部的带形用地上,与生活区联系紧密,有利于一期建设,并形成完整的校区形象;理工科区呈带状布置于校区西部,以信息廊连为整体。其中实验楼群位于组团四用地的西北角,减少对中心校区的干扰和污染。 体育运动区分一、二期于校区最东面及最北面两片布置,紧靠生活区,便于师生使用,同时也是校区与中部快线的自然屏障;商业服务区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利于同时向两区服务;学生生活区围绕中环路呈五片小组团布置,与校区联系更高效,区内布局采用院落式布局,创造宜人尺度的生活空间;教师生活区位于生活区的东部,由道路划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同时考虑与大学城中心区的便捷联系。 四、规划路网布局 广州大学校区的路网依据“人车分流”及“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原则进行规划。 南部、西部、北部仅靠规划红线宽度为60m的外环路,东侧与城市中部快线相接,规划红线宽度为60m的中环路及另外一条城市支路从东侧穿过基地,这四条城市道路为规划区的外围城市道路。在规划区的周边规划了车行道为12m宽的环路,作为区内主要道路,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规划有一条车行道为8m宽的道路,这两条路解决了主要的车行交通。校区主入口位于南面外环路上,西面结合地铁站设另一主要出入口。在中环路上则设有三个出入口与生活区联系,其中中心的一个为半架高的步行入口,也是学生往返校区及生活区的最便捷联系。分别位于信息廊内部的两条弧形步行道穿行于湖面、绿岛、小丘之间,成为极人性化的步行空间,联系着教学区和生活区,人行系统自成体系,与车行交通避免了互相的干扰。 五、空间环境组织 广州大学校区的空间环境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 两条景观轴线 南北景观纵轴:为校区最重要的空间轴线,南起主校门,通过前广场、图文广场和图书信息中心,向北跨越中心湖面,以校园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