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十一学校:2+4初中段

(一)改革学制,实行二?四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中学六年重新划分为二??四学制。初中两年完成原三年的教学任务,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中阶段。对于不能适应的学生仍按三?三学制。

初中两年的主要任务:完成原初中三年课程教学任务,夯实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积淀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学段,各实验区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整体考虑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经过基础学段的学习不参加中考的实际情况,注意确定每一学年的工作重点,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初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高标准要求,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验角色意识,实现高起点;初二年级的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水平的质疑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制定适当的指导策略,通过加强竞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各方面崭露头角,防止落后生的出现;

(二)改革教学容,对主要学科的教学容重新整合

实行语文、数学、英语工具学科重心下移,物理、化学、生物重心上移并开设科学课(理科综合课)、历史与社会课(文科综合课)和创造课,改革和增加体育课、艺术课。

1、在这一学段,要特别加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工具性学科的教学,适当提高教学标准,适量增加课时。不仅要使学生在两年的时间优秀地完成原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掌握较完整的语文和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以及数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学科素养的培养。语文和英语一定要增大阅读量,通过说话课、演讲课、辩论课等课型发展学生的中英文的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的容,设置“科学课”,实施模块教学,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综合五大模块。降低教学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多角度、多形式寻找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切实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思考、探求、分析和直接发现。如通过查阅科技发明的历程资料、追溯科学家的成长等形式,体验科学发明的艰辛和科学精神的核。

3、综合设置“历史与社会课”,要降低教学的理论难度,运用主题式、活动式、合作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处理信息、分工合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耐挫折而不回避困难、善分析而不止步于现象、善解决问题而不停留于只是提出问题等。避免大拼盘,注重学科之间教学方法、教学容、活动形式等方面的整合。

4、加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每周增加体育1课时,音、美适量增加课时。体育课要以增强健身意识,健身强体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运动技术),每两周或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自然体育课(如跑步到玉渊潭公园)和军事体育课,以培养学生耐劳、吃苦的体力和意志品质。

5、设置综合活动课。

综合活动课是以综合性、专题性活动为主要容,以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能力、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容有主有次、有分有合、交叉互补。参考我校制定的《初中阶段综合活动课指导纲要》,多方面寻求综合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6、开设竞赛指导课,鼓励学生在某一学科超前发展。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是实验实施的保障,在国家课程管理政策指导下,利用新课程的弹性特征,以对课程开发的统整为总抓手,探索一套适合优秀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 1.课程的选择:引入由国家提供的课程开发项目,并在不同风格的教材中选择适合实验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材料及配套资料。

2.课程的补充:为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效力而进行的课程材料的开发活动,是常规教学的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举措。(六年一贯制实验从一开始,几乎每一位老师在实施教学时,都在对原有的课程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补充,或拓宽或加深,以更好地适应实验区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从整体上还缺乏协作、交流和细致的梳理)。

3.课程的改编:针对原有国家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课程的目标和容进行某些具体的改动,甚至重新改组,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

4.课程的整合:超越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有不同学科的整合、学科与活动的整合、同一学科不同教学容之间的整合等等。如科学与综合活动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等的整合。

5.课程的拓展: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化价值观、掌握技能的机会。如专题讲座、参观学习、数学实验室、竞赛辅导等等。

6.课程的新编:结合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实际,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如社会课教材、综合活动课指导纲要的编写等。

(四)改革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教学模式

以创建优质课堂、探索具有实验区特色的课程实施方式为指导,实验区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为学生建立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育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追求”,倡导“对话与交流”,以此为指导,六年一贯制实验区强调改革传统的教师独占课堂的旧模式,构建师生互动的、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体性教学新模式。在贯彻新课程理念和对学生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加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创设和提供最优的环境和条件。其中,应主要抓好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布置、班风学风建设五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力求成为学生的指导者、鼓励者、合作者。这里最关键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有学生、对学生高度的关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

2.教学方法。废除满堂灌、注入式,注重自学自研、讨论、探究。到了第二学段的适当时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采用“自学自研——讨论问难——教师精讲——运用评价”的教学模式。

3.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超强技术条件。

4.作业布置。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改变单纯做题的形式。可以做题,也可以查资料(包括从网上和文献上查资料)、看参考资料、写论文、搞调查、搞活动等等。即使是做题,也可有多种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的兴趣。

5.班风、学风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班风和学风。

(五)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在适当的时候,数学、英语实行分层教学。

(六)构建容丰富、层次多样、选择性大的选修课和活动课程体系

选修课的开设要针对实验班的特点,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提升,个性特长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前几年实验班在选修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六年一贯

制实验班物化成果的收集、整理,形成一套适合优秀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讲义》。

(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简单问题,而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观念,又作为容、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和学的过程之中。为此,教师要提高两者整合的能力,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会收集、利用、交换、共享信息资源,这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的需要,也是将来适应信息社会中工作、生活的需要。

(八)改革德育工作,构建德育新体系

1.新德育的基本理念

“德育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理解”。据此,我校新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注每个儿童,先有学生个体,又有学生集体,既注重德育的个体性,又关注学生在集体中的生活、成长,实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同步健康成长。

2.新德育的基本目标

培养具有远想、爱国热情和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新德育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自己教育自己、实行自主管理。

(2)性:师生平等、互尊、对话。

(3)开放性:面向生活,构建社会、自然、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大德育格局。

(4)个性化: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4.新德育的原则、方法

原则:信任、尊重、理解、期望。

方法:体验、沟通、建构、激活、层次递进。

建议:各年级要在此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在具体的实施容和方法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形成六年一贯制实验区年级和班级工作的特色。

(九)改革评价机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优功能,改变仅以学习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机制。立足以下方面,建立一套容多元、方式多样,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详见附件。 1.取消传统的阶段考试、期中考试。

2.考核的容多元、方式多样。

3.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个性评价,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等。 4.改变传统的“分数加评语”的评价模式,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5.适度增加一定的拓展竞赛,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

十一学校:2+4高中段

一、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十一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校本特点,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奠定坚实的根基——为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操、国际意识,人文情怀、科学头脑,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各有特长的适应国际交往的新型的高水平的人才奠定扎实宽厚的基础。

具体目标: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1)具有鲜明的“荣辱观”和“廉耻感”,了解中外历史和中国的国情国策,怀有一颗热爱

祖国、报效社会之心,具有“一切为了祖国”的崇高人生价值观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2)具有和法制意识,具有对自己、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3)养成诚信豁达的人文情怀,有感恩之心,坚韧意志;

(4)品行端正,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有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

(1)能较好地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形成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终身受用的治学习惯。

(2)精通阅读技巧,具有较好的阅读学习能力,能较好地解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具有沟通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英语简单交流;

(3)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练就一手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并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学习化社会所需的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4)基本树立起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和提高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等为主要涵的学习能力与品质。

3、良好的人文素养。

(1)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形成仁爱、宽厚、勤劳、朴实、诚信、礼让、善良、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

(2)形成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和能够协调人、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的能力,树立起讲文明,懂礼貌,辨善恶,知荣耻,热爱集体,乐群善交,遵纪守法,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3)成为能够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法,会合作,敢竞争,讲诚信的社会公民和建设者。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鲜明的个性,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对今后的生活和发展能作出恰当的选择和规划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1)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少学会一项可以终生满足自己体育锻炼的技能并养成习惯;

(2)具有健康的体魄,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3)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合作沟通的意识与能力,悦己乐群;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4)有高目标的奋斗方向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顺利释放个性潜能,对未来的成就充满希望;

(5)善于发挥自我优势,刻苦奋斗,勇于付出,自律、自制,为所当为;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具有不达目的决不言退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5、劳动技术素质。

(1)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实践精神,能够正确对待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2)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初步树立创业意识,至少学会一项劳动生活技能并有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意识,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和择业能力。

6、艺术素养。

(1)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的基本能力;

(2)喜爱艺术,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3)掌握一项乐器演奏或绘画技能并有良好的审美修养。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定位于当代中国新教育,建设反映世界教育趋势、适合中国教育国情、领先中国教育改革、体现本校教育改革特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中学课程体系。

2、在课程结构上要与与传统课程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出现代新教育的全面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

3、在课程容上要注重基础性、实践操作性、时代性、生成性、发展性,体现出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区别的教育。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如,“四环节”教学、分层教学、走班制、选修课、活动课、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导师制、专题研究、自主实验等。在最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和教与学方式上要创新无线网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宽带上网,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重大的革命。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科学性、实践性、过程性、结果性与发展性。

三、课程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构建基于国家课程标准,高于国家课程标准水平,依托优势教育资源,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提供以学生人文品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的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向成才;培养一支善于从事课程研制与课程实施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十一特色的四年制高中课程体系。具体目标:

(1)遵循国家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开发开设培养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他/她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具有鲜明的“荣辱观”和“廉耻感”,养成诚信豁达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坚韧意志,成为品行端正,行为良好的社会公民的课程;同时开发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服务于人类意识的课程。

(2)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管理与服务的课程。使学生在获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各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形成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继续高中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并为领袖人才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条件。

(3)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开发和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多向的优质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合作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获得幸福快乐的高中生活经验和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4)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提高以自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实践操作等为主要涵的学习能力,把学生推向主动发展的前台,提高自主学习的素养,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

(5)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权重,充分利用实验课、实践课、活动课、服务课等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实践精神;正确对待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6)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教师同伴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多项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

四、课程设计原则

四年制高中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新鲜事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教师是学校领导下实施四年制高中课程的主体,应该给他们充分的创造自主权,学生是成长的主体,应该考虑到他们的真正需要。因此,课程设计应该是全员的探索实验,学校领导、教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在课程设计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年制高中课程设计的总的原则或最重要的原则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对它支持的技术系统的先进性、实践系统的保障条件下进行课程设计。

1、时代性、先进性的原则。

四年制高中的课程设计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学校文化背景的影响、学校的经济和技术等等各个方面的条件,即课程设计要体现出时代性。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因此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成为我们现在课程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出先进性。

2、主体性、发展性原则。

在课程建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要充分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同时,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世界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发展,环境在发展,我们的课程也必然要发展。作为四年高中的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课程,在设计中应该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不断补充新的容。

同时,课程设置必须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进学习方式的科学化,为学生将来的最优发展奠基。为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发展,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减少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高一第一学期,一方面要做好初高中过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品质;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周把2个下午的时间给学生;

高二第一学期,每周把3个下午的时间给学生;

高二第二学期以后,把所有下午的时间都给学生。

3、开发性、层次性原则。

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是学生的权利。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地建构,通过课程,把他们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和资源,让他们自主、健康、和谐地发展。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学校对学生又应提供一定有区别的教育(课程及容)。但因中学生基本为未成年,所以,实施中要特别注意方式和方法,不使学生心理感受到伤害。

4、基础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相统一的原则。

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课程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校要为学生的各种成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国家课标规定的必修和必选容学习的基础上,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的权利,在环境创设、管理措施、教学方式等多方面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学习的深入、思维特点的变化和个性的发展,他们必然要出现学习的倾向性的变化,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一般性的理科,有的喜欢竞赛,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就得考虑提供不同的课程。如,可以提供高中奥赛课程;设计高中艺术或体育强化课程;设计高中英语强化课程;设计高中文科强化课程等等。

总之,四年制高中的课程设计应该是在兼顾高考的同时,去研究学生身心的规律,合理确定培养目标,探求人的培养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设计课程。四年制高中课程方案达到理想程度是需要一定时间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在一个循环中就能达到理想的程度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设计、不断检验、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逐次逼近理想目标。经过几轮实验,应该能够形成比较理想的课程体系。

五、课程结构(体系):

四年制高中课程结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程系统。

(一)课程类型

目前,国家课程标准把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选修课程包括国家选修和校本选修,这基本涵盖了高中课程的容。

我校课程结构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并“高于国标”,就必须对国家课程整合和对校本课程积极开发,形成十一学校四年制高中课程结构。具体为:序号课程类型容

1 基础

课程以国家高中必修课程和必选课程为基础,根据需要进行重新整合。

2 选修、拓展

课程以选修课程为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高水平的、高吸引力的选修、拓展课程。主要有:1竞赛课程:开设以参加竞赛为目的的学科高级学习课程。

2领袖(领导力)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沉稳、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担当等的品质的课程。

3个性自修课程:学生自主个性研修的课程,如外语、艺术、体育等课程。

4研究(创造)课程:包括创造实践和研究实践课程。

5大学适应性学习课程:为学生了解高校学习或高校专业教育情况,以及在更高的学习层面上解决高中课程学习问题(或与大学基础课程衔接)而设立的一些基础课程。

3 研究性学习课程

①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②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简单的研究,实际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4 活动、服务类课程

通过开展活动或服务,对学生进行人格与道德品质教育和体质、心理素质、审美等多样化的教育。

1活动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考察。

2服务课程:为社区做一定数量的义工,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等。

(二)学习领域

课程的容结构是课程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实体部分。

我国高中课程方案中的课程容结构基本能够满足我校四年制高中的需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根据需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或重整与开发。

1、课程领域:语言、数学、科学、人文社会、体育与健康、技术、艺术、综合活动。共8大领域。以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为四大重点课程领域,以健康、技术、艺术、综合活动为四大特色课程领域。

2、基本课程: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心理健康、体育、音乐、美术、综合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6门基本课程。在学生完成以上必修课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多向成才需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前沿性的可选择的课程。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十一学校:2+4初中段 (一)改革学制,实行二?四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中学六年重新划分为二?四学制。初中两年完成原三年的教学任务,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中阶段。对于不能适应的学生仍按三?三学制。 初中两年的主要任务:完成原初中三年课程教学任务,夯实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积淀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学段,各实验区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整体考虑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经过基础学段的学习不参加中考的实际情况,注意确定每一学年的工作重点,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初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高标准要求,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验角色意识,实现高起点;初二年级的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水平的质疑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制定适当的指导策略,通过加强竞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各方面崭露头角,防止落后生的出现; (二)改革教学内容,对主要学科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实行语文、数学、英语工具学科重心下移,物理、化学、生物重心上移并开设科学课(理科综合课)、历史与社会课(文科综合课)和创造课,改革和增加体育课、艺术课。 1、在这一学段,要特别加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工具性学科的教学,适当提高教学标准,适量增加课时。不仅要使学生在两年的时间优秀地完成原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掌握较完整的语文和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以及数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学科素养的培养。语文和英语一定要增大阅读量,通过说话课、演讲课、辩论课等课型发展学生的中英文的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设置“科学课”,实施模块教学,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综合五大模块。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多角度、多形式寻找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切实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思考、探求、分析和直接发现。如通过查阅科技发明的历程资料、追溯科学家的成长等形式,体验科学发明的艰辛和科学精神的内核。 3、综合设置“历史与社会课”,要降低教学的理论难度,运用主题式、活动式、合作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处理信息、分工合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耐挫折而不回避困难、善分析而不止步于现象、善解决问题而不停留于只是提出问题等。避免大拼盘,注重学科之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的整合。 4、加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每周增加体育1课时,音、美适量增加课时。体育课要以增强健身意识,健身强体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运动技术),每两周或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自然体育课(如跑步到玉渊潭公园)和军事体育课,以培养学生耐劳、吃苦的体力和意志品质。 5、设置综合活动课。 综合活动课是以综合性、专题性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能力、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内容有主有次、有分有合、交叉互补。参考我校制定的《初中阶段综合活动课指导纲要》,多方面寻求综合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6、开设竞赛指导课,鼓励学生在某一学科超前发展。

以课堂为主阵地使课改深化提升

以课堂为主阵地使课改深化提升 课堂是什么?如果说课堂是一切教育行为发生的地方,似乎有概念泛化之嫌;如果说是教学行为发生的地方,应该更加确切。这种教学行为,表现为一种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的甚至多边的活动,它可以发生在教室,发生在操场,发生在实践基地,也可以发生在大树下、小河边,发生在师生间有知识与情感交流的任何一个地方。 对课堂的不同理解,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观、学习观,反应的是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无论是对学校工作空间、时间的占有,还是在完成教育目标中担负的责任与实际达成的效果,课堂教学无疑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板块,课堂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理所当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主阵地,更应成为教育工作的常态。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课堂,是各种教育资源的汇集地,反映了教育的所有追求,体现了教育的所有成效,集中了教育的所有问题。我们把课堂改革作为“内涵中的内涵”,这样的认识是深刻的。 当课堂开始关注活生生的人,关注人的生命成长、情感成长、个性化成长,当然还有知识、技能的学习,每一节课都成了一个复杂的工程,更需要用心、用情、用智,老师们便止步不前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老师们习惯等待“上面的指示”与“顶层设计”,不愿做主动的实践者,更愿做个观望者或评论者,最后成了教育的落伍者。 课堂改革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我们的整个教育活动,在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上我们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凡是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就不应代劳,而是为学生完成学习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凡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克服的困难,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大胆质疑、交流共享;凡是学生经过动手实践能够得出结论的,老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而不是给出文字的结论或者捆绑住学生实践的手脚。一句话,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才是高效的。 无论是我们对每一节课的反思,还是所谓的“浅度课改”、“深度课改”,我们都应坚持这样的课改方向。当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节奏的把控、教学评价的跟进上,我们都应以此为核心,这也是课程改革最核心

《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读书摘记

改革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地课程体系;设置职业考察课程,让学生思考未来人生;开设丰富多彩地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地兴趣爱好得到滋养;…… .校园机会榜 将学校日常管理中一部分学生可以承担地工作,在校园内发布,公开向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学生自主申报,遇到有较多学生选择同一项工作时,则采取公开竞标地方式决定人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生提案 每个月从学生中征集提案,校委会每个月有一次会议研讨学生地提案,并且请学生到校委会亲自阐述自己地主张.从好地提案中评选“金思维”奖,奖励能够提出独特想法和创新思路地学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校长奖学金 表彰那些有想法、有创意,愿意通过自己地努力为他人、学校和社会做出有益行动地学生. .学生自我负责教育机制 通过选课走班、职业考察课程、校外实践体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逐渐明晰自己外来地发展方向;取消行政班,实施以咨询、服务、指导为职责,以一对一地对话为主要方式地咨询师制;实施“学生基本行为规范评价体系”地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每一个学生地综合信息平台和个性化地学业成绩诊断分析平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科教室,编写各学科课程指南、读本和课程标准细目等学习资源,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支持系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地确立,要经历“我们想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地理性思考和全体教职工地参与,是在学校深厚文化传统地根基上长出来地.它需要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地支撑,它要跟学校地各项工作发生密切关系,尤其是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日常地教育教学行为之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层、分类、综合、特需地课程体系 ()分层设计 对数学、科学领域地学科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层设计.由于其自身有着严密地逻辑体系和学科思想,决定学生在这些学科地学习上通常表现为难易程度地不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类设计 对语言与文学领域课程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分类设计.语文和外语学科按照“基础必修课程补弱类自选课程提升类自选课程”设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人文与社会领域课程根据学生是否参加高考进行分类设计.对不参加高考地理工方向学生,以“话题”或专题式资料查阅、整理、讨论、辩论等为主要实施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历史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看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技术、体育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特长进行分类设计. 综合设计 主要是音乐与美术两个学科,通过综合艺术课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特定地艺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得到一定地审美能力训练,加深对艺术地理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特需设计 给有特殊需求地学生提供独特地课程设置,如实行“一生一案”地书院课程、实施一对一辅导地援助课程等.梳理全面加个性地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落实“志远意诚、思方行圆”地育人目标,形成以学生个性实施为特征地全面、可选择地综合课程体系——类课程(分“志远”“意

在构建和整合中实施深度课改-2019年文档

在构建和整合中实施深度课改 2016年9月,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XX局,XX局组织全区校长赴重庆市沙坪坝区各中小学参观学习,开启了参观者学习思考之旅。所到学校都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丰硕的教研成果,其中有不少学校曾走过了一段艰辛而又曲折的路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当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的课改已到深水区,学校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添砖加瓦,更不是将某一门课程做删减,而是立足于现状,进行深度的整合,在课堂上彰显教育的意义、学习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深度课改如何走得长远且具有实效,薄弱学校的深度课改又将如何实施,本文拟结合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曙光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实际情况,探讨深度课改初期如何分步骤实施的做法与构想。 一、认清现状,确立危机意识 我校建校于1902年,是城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城区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校。现在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明显,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生源锐减,2014年计划招收4个班实际招收2个班。学校所处的位置在老城区,大部分老师认为城区中心迁移,学校周围政府职能部门的搬移致使学校生源结构发生变化,是导致学校发展受阻的主因。他们没有认识到学校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学校教研气氛淡薄,制度管理因循守旧,课改工作难以推

动。师资队伍以经验型教师为主,部分经验型教师原有的某些经验已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的阻碍,多数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职业目标不清晰,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他们在我校工作十年以上,对教育前沿信息的了解不多,容易自我封闭,不思改变,教学课堂低效,忽视学情、忽视个体,以教定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构建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团队,促使一批教师积极参与深度课改。学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首要是激发核心领导小组对课改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为此,学校先后派出行政团队和骨干教师赴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等学校跟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改的新形势,意识到我们所存在巨大的差距,大家一致认同深度课改势在必行。在教师层面,不再只从个人单项的教学常规工作来考虑管理问题,而是更多地让老师了解学校整体工作思路。外出考察学习的同志回校后,在老师们中传输了大量关于未来教育教学的信息,鼓励老师们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抓住未来发展的机会。 二、组建团队,创建课改联盟 薄弱学校必须在已往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课改,应该成为学校行政班子的共识,学校领导班子是课改实施成功的关键。如果领导班子对本轮课改的意义认识不深,对最后要达成的目标心中无数,课改很容易流于形式,并且在课改的过程当中,一碰到问题就会退缩,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课改工作容易“胎

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 纲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第1条愿景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十一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想活跃,成为志远意诚、行圆思方的杰出人才。 伟大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师生品格崇高、才识卓越的学校。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 第5条学校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行圆思方,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想活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与人生规划,确立远大目标,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诚信做人,让每一位十一学生成为值得信任的人;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 第17条勇于担当。十一学生应该胸怀天下,具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应该勇于担当责任,自觉为国家、为团队、为家庭、为朋友排忧解难;自觉奉献社会,主动服务他人。志远行近,既胸怀天下,又脚踏实地,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动力。 第18条诚实守信。十一学生必须坦诚待人,信守承诺。 第19条尊重他人。要尊重父母家人,尊重老师长者,友善同学,学会用谦恭的态度与人交往。 第20条拥有感恩之心。别人的帮助让我们获取幸福,帮助他人让我们传递幸福;懂得随时回报他人,并以感恩的态度回报社会。 第21条克己让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全的对话人格,“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坚持平等对话,学会换位思考,设立“道歉日”,培养协商与妥协的能力。 第22条领袖气质与谦虚品格。独立思考,具有自己的想法,谦逊而有韧性,质朴而无畏,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挫折,严于责己,归功他人。关注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参与,善于决策。主动锻造自己的领导能力。

北京十一学校24模式

学校:2+4 初中段 (一)改革学制,实行二 ?四学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中学六年重新划分为二 ?四学制。初中两年完成原三年的教学任务,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中阶段。对于不能适应的学生仍按三 ?三学制。 初中两年的主要任务:完成原初中三年课程教学任务,夯实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积淀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学段,各实验区在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整体考虑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经过基础学段的学习不参加中考的实际情况,注意确定每一学年的工作重点,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初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高标准要求,明确奋斗目标,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验角色意识,实现高起点;初二年级的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水平的质疑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制定适当的指导策略,通过加强竞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各方面崭露头角,防止落后生的出现; (二)改革教学内容,对主要学科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实行语文、数学、英语工具学科重心下移,物理、化学、生物重心上移并开设科学课(理科综合课)、历史与社会课(文科综合课)和创造课,改革和增加体育课、艺术课。 1、在这一学段,要特别加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工具性学科的教学,适当提高教学标准,适量增加课时。不仅要使学生在两年的时间优秀地完成原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掌握较完整的语文和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以及数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学科素养的培养。语文和英语一定要增大阅读量,通过说话课、演讲课、辩论课等课型发展学生的中英文的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设置“科学课” ,实施模块教学,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综合五大模块。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多角度、多形式寻找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切实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思考、探求、分析和直接发现。如通过查阅科技发明的历程资料、追溯科学家的成长等形式,体验科学发明的艰辛和科学精神的内核。 3、综合设置“历史与社会课” ,要降低教学的理论难度,运用主题式、活动式、合作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处理信息、分工合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耐挫折而不回避困难、善分析而不止步于现象、善解决问题而不停留于只是提出问题等。避免大拼盘,注重学科之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的整合。 4、加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每周增加体育 1 课时,音、美适量增加课时。体育课要以增强健身意识,健身强体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运动技术),每两周或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自然体育课(如跑步到玉渊潭公园)和军事体育课,以培养学生耐劳、吃苦的体力和意志品质。 5、设置综合活动课。综合活动课是以综合性、专题性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能力、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内容有主有次、有分有合、交叉互补。参考我校制定的《初中阶段综合活动课指导纲要》,多方面寻求综合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6、开设竞赛指导课,鼓励学生在某一学科超前发展。 (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是实验实施的保障,在国家课程管理政策指导下,利用新课程的弹性特征,以对课程开发的统整为总抓手,探索一套适合优秀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 1.课程的选择:引入由国家提供的课程开发项目,并在不同风格的教材中选择适合实验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材料及配套资料。 2.课程的补充:为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效力而进行的课程材料的开发活动,是常规教学的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举措。(六年一贯制实验从一开始,几乎每一位老师在实施教学时,都在对原有的课程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补充,或拓宽或加深,以更好地适应实验区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从整体上还缺乏协作、交流和细

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第1条愿景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十一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想活跃,成为志远意诚、行圆思方的杰出人才。 伟大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师生品格崇高、才识卓越的学校。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 第5条学校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行圆思方,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想活跃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与人生规划,确立远大目标,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诚信做人,让每一位十一学生成为值得信任的人;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 第17条勇于担当。十一学生应该胸怀天下,具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应该勇于担当责任,自觉为国家、为团队、为家庭、为朋友排忧解难;自觉奉献社会,主动服务他人。志远行近,既胸怀天下,又脚踏实地,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动力。 第18条诚实守信。十一学生必须坦诚待人,信守承诺。 第19条尊重他人。要尊重父母家人,尊重老师长者,友善同学,学会用谦恭的态度与人交往。 第20条拥有感恩之心。别人的帮助让我们获取幸福,帮助他人让我们传递幸福;懂得随时回报他人,并以感恩的态度回报社会。 第21条克己让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全的对话人格,“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坚持平等对话,学会换位思考,设立“道歉日”,培养协商与妥协的能力。 第22条领袖气质与谦虚品格。独立思考,具有自己的想法,谦逊而有韧性,质朴而无畏,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挫折,严于责己,归功他人。关注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参与,善于决策。主动锻造自己的领导能力。

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姓名:魏晓萍 单位:北京市大峪中学 内容提要:工作十八年,经历了几次课改,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目标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图形计算器等等,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无数次在心底问自己,我怎样教出受学生欢迎的好课?一节好课必定是高效有趣的,一节好课必定是新颖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我愿且行且琢磨。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因材施教,因课制宜、因生制宜,打造多彩的课堂,还给学生一个充分参与的舞台,一个求知若渴的舞台,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主题词:高效有趣、情景新颖、多彩课堂 完成时间:2018年3月

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内容提要:工作十八年,经历了几次课改,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目标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图形计算器等等,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无数次在心底问自己,我怎样教出受学生欢迎的好课?一节好课必定是高效有趣的,一节好课必定是新颖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因材施教,因课制宜、因生制宜,打造多彩的课堂,还给学生一个充分参与的舞台,一个求知若渴的舞台,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我已工作十八年,经历了几次课改,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听说过目标教学,亲身到山东学习学案导学,我校轰轰烈烈推行三年,花费大量的纸张,人力物力财力,也就昙花一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图形计算器进课堂等等,也有老师说一根粉笔足够了,那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我无数次在心底问自己,我怎样上出受学生欢迎的好课? 我经常与本学科甚至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交流,期待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得到答案,我会上网观看各种教学视频,在书中找答案,用心参与各种教研活动,期待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寻找答案,我边教边思考,仿佛在思考中逐渐有了一些感悟。这几年我在海淀区、西城区以及本区听了许多优质课,那些教学中的名师一些好的做法,仿佛打开了我沉封已久的心结,让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将好的做法为我所用,使得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 一、一节好课必定是高效有趣的 我听过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十一学校等等名校老师的课,可谓思维是思维的盛宴,是众位老师智慧的结晶,可谓高深莫测,绝对难以复制。我最欣赏的还是北京四中安东明老师的课,不象许多作秀的课,华而不实,纯粹是为了表演,学生参与度并不高。安东明老师为人随和,他的课不紧不慢,深入浅出,广泛联系,娓娓道来,朴实中有智慧、有效率、有快乐,学生参与度很高,求知若渴,课堂中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有一次安老师讲诱导公式,他不是象我们一样一节课讲一组,而是六组全讲,而且把与之相关的三角函数线、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引出来,将知识由点结成一张网,让学生心中有全局。由于我校学生能力也较强,我听完回来一试,效果很好,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我在讲三角变换时,一节课把和

十一学校行动计划

十一学校行动计划 篇一: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在继承学校原有文化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试图在学校工作的主要领域明确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为构建学校机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提供引领。 行动纲要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今后6年工作的总纲,每三年一次提交教代会审议,确定重大原则与基本价值观;每年由校务委员会组织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对有关具体事宜进行修订,每年修订的行动纲要都应该成为面向以后6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学校战略 第1条愿景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十一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成为志远意诚、行圆思方的杰出人才。 伟大的学校应该是一所师生品格崇高、才识卓越、尤其要具有杰出才能和谦虚品质的学校。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

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氛围。简言为:质量、队伍、待遇、和谐学校。 第2条关键成功因素 总结建校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的历史经验,学校成功的基因为,校长、队伍、理念与共同价值观、体制与机制、生源、改革创新、条件与资源。展望学校发展的未来,学校今后6年的关键成功因素为:教师、机制、国际化、课程、生源、经费、数字化、改革创新。 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量化分解,可以得出关键成功因素指标(见附件)。学校各层级、各岗位对关键成功因素指标的全面落实,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基本保证。 第3条战略改进领域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实际,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建设,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 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新;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与课堂是学校今后6年需要加大气力改进的战略领域。 第4条学校文化与价值观 总结建校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学校倡导并强调以下价值取向。

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二):走班选课背景下年级管理方式的变革.doc

北京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实践(二):走班选课 背景下年级管理方式的变革 全面的选课走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求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对一直以来 的行政班 (班主任 )管理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行政班 模式下 ,学生的组织形式是静止的,通常以行政班为单位 形成一个集体,班主任承担着这个集体的主要管理职责,教育与管理大多通过集体教育原则进行。经过多年的探索,教师们对于班级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与方法。而在选课 走班的背景下 ,由于选课不同 ,学生分散在不同的教室里 ,行政班形同虚设 ,到处抓不着学生 ,职责无法落实 ,班主任焦虑难耐。每一节课、每一个时段 ,每一位学生都处于变动中 ,流动中的 学生如何管理?面对拥有课程选择权的学生 ,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才是适切和有效的?这都要求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作 出相应的变革。一、探索“分布式领导”管理模式“分布式领导” 是20 世纪末西方国家 ,尤其是英、美、澳等国家兴起的学校 领导改革模式 ,它是相对于以个人为中心的集权式领导提出 的不同领导方式 ,是根据管理任务特点和组织成员能力 ,由组织内 的多个成员共同承担和动态更替领导角色的集体领导 模式,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 ,领导角色由多个组织成员 共同承担。年级主任不再负责所有年级的事 ,每个不同的项

目由不同的教师领导 ,大家都是领导者 ,而不是管理者。第二 , 领导角色的更替主要依据的是任务的特点和成员能力的匹 配程度 ,谁能干就让谁领导。第三,领导角色是动态更替的。 分布式领导岗位都是根据需要灵活设立的 ,因为学生在成长 , 学生在变化 ,管理也必须变化。学校实施分布式领导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团队成员个性特长 ,为整体服务 ;提供多元平台 ,成就教师事业 ;提升团队的管理效能。师生共同梳理取消行政班后的年级管理事务 ,设立了导师、咨询师、教育顾问、课程管理(选课排课 )、诊断与评价、小学段与研究性学习、常规及自 习管理、自主管理学院、出国课程管理等 9 个项目组 ,每个项目组由 1 位项目主管和 1~ 9 位成员组成 ,各个项目组均由该年级的任课教师担任。经过实践探索 ,形成了各个项目组的工作职责和流程。例如 ,导师的职责是“人生引导、心理疏导、 学业指导”。咨询师的责任是引导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学生制订适合其自主发展的学习规划与生涯规划;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调整心态、调节情绪。教育顾问的责任是帮助学生 由他律到自律 ,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小学段项目组教师的责任 是引导学生养成规划意识和习惯,提升用规划引领和督促自 己学习行为的能力。常规和自习管理项目组的职责是督促学 生养成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课程管理项目组服务于学生的自主选课和课程调整。自主管 理学院则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特长发挥搭建一个个的平

课题申报范文:209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 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长期以来,只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具体化的内容。这种理论上的“模糊”,既给基层实践者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让中小学校长、教师感到迷茫。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意义非常重大。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将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来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及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领衔开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人民教育杂志社也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课程整合的尝试。总体上看,我国一些学者在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将本土的教育目标加以细化和具体界定,形成一个能够系统明晰地表达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目标愿景的顶层设计,这对于形成适合中国教育特点的“核心素养模型”具有奠基性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改进我国现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要提升学校质量,离不开课题研究的引领。要本着宏观指引、中观切入、有所突破的指导思想确定研究方向。本课题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以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课堂研究为方向,契合国家课改的方向,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与学校的工作职能紧密结合,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前瞻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核心素养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未来社会是否和谐健全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具体落实到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并通过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来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可以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理论依据与研究目标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变更课堂,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化,形成可操作的路径和策略方法。全学段、全学科推进,围绕核心素养,切实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教学的良好生态,实现有效课堂,并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研究内容 1、厘清学科核心素养。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维度上的分解和落实,探寻关于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策略与实施路径; 3、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研究; 4、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六、创新之处 1、将共性核心素养向个性化的学段、学科延伸,构建涵盖各学段主要学科的核心素养模型,并积极探索适应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2、从学校、学科等不同层面,形成一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生成有效课堂的先进典型个案。 七、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

北京十一学校高中课程方案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 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是否能成功实现,关键就在于这个目标是否清晰,实现标志着成功;没有实现就标志着失败。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化课程体系。目前中国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最终相同。所以人才趋同性太强,人才的储备和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二)培养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人和人绝对是不一样的,拿着培养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所有的人身上,这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要立足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改变的范围: (一)高考科目思考 就高考的范畴而言,相信还有一个科学的做法。这个做法,一方面能推进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保证高考。 (二)学校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不是限定在所谓的校本课程,只有改变国家课程,触及这个领域,才能真正称得上变革的课程。为此,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称,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特点:分层、分类课程体系 (一)类别上的差异 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创设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有些课程,孩子们的差异主要在类别上,比如体育,不同的人兴趣不一样,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网球,有的喜欢武术,它是个类别的差异;比如技术和艺术,差异主要在类别上。因此,像此类的课程,怎么样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是强化类别上的不同种类上的提供。 (二)层级上的差异 有些课程,实际上它是层级上的差异,比如数学,它是一门逻辑学科,每个人对逻辑的敏感度不同,所以它在学习的层级上差异很大。语文、英语、体育、艺术、技术,它们是按类别的,这一类和那一类,这就是课程体系。 四、学段设置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纪实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纪实 北京十一学校承袭多年的“行规”被逐一打破――教师从“警察”、“看守”、“门岗”的角色中退出来,开始找回教书育人的感觉;开发出各种课程“产品”,把课堂还给学生;改革管理和评价方式,唤醒学生的内动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如果不改革,丝毫不影响北京十一学校的名校地位――这所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学校,底蕴丰厚、名师辈出、设施一流,而且高考成绩也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如果学校沿这条路走下去,一切都会平稳而顺畅。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十一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承担创新育人模式的重任。 怎么改?十一学校很清楚,各级领导、兄弟学校、师生家长的眼睛都紧紧盯着。学校深知,要打破学校承袭多年的“行规”,按照新方向走下去,非得有一种强大的动力。况且,前面没有任何成功模式可以借鉴,难! 行政退两步,教育进一步 物理教师于振丽成为取消行政班之后的第一个学部主任。

她回忆说,高一开学一个多月后,班主任就纷纷找她反映问题:“学生上的课都不一样,分散在校园各个角落,岂不是放羊了!”因为找不着学生,担任班主任多年的霍轶老师哭着跑出校园。 经过协商,年级组决定采取导师和班主任并行的双轨制,所有任课教师每人指导十几个学生,将大一统的管理变为零散的指导。 但好景不长,“官司”又打到于振丽那里。有班主任反映:“两种角色职责不清,有些事不知该谁管。”导师也来诉苦:“学生总在原来班主任的教室里扎堆,你让我指导谁去?” 担任多年班主任的侯敏华老师告诉记者:“那段时间累并痛苦着,老师们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出现漏洞,于是,导师和班主任都伸出了手,管得更多了。” 把孩子重新护在羽翼底下,显然不符合十一学校改革的初衷。但于振丽知道,学校变革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需要把握火候。于是,她按兵不动。 果然,在不久后的一次年级会上,双方在职责划分上再次争执起来。有人问了一句:“能不能不要班主任了?”没想到,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当于振丽把教师们的意见告诉校长李希贵时,李希贵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他的总体设计中,取消行政班是早晚的

北京十一学校专家讲座完整版之秦建云: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体系(根据视频资料整理而成)

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体系 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秦建云 中国教育很纠结,中国教育人很无奈。不可谓我们不学习,不可谓我们没理想。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中国用于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师的培训费用是全世界最高的,这足以说明,中国教育界的同仁努力地学,力争把事儿想清楚,但是,这么多年,我们始终没有想清楚。不可谓我们不努力,我们没日没夜地干,我们没完没了地上课,但是,我们做了一天又一天,我们做了一年又一年,但最终人家会告诉我们:“你们犯了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就今天来看,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还不能把问题想清楚,而一味地闷着头去干,那么,中国教育就没有希望。 我们似乎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明白了,只是条件不成熟,我个人的观点是,其实,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没有整体想明白。每个人都把别人的事儿想明白了,但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事想明白,所以,我们整个教育界抱怨多了。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因为我们知道其他人的问题,但是,我们脚踏实地做事的少了。为什么我们做不了?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的事真正想明白。只有我们把自己的事想明白了,我们就能把自己的事做好。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了,中国的教育就好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条件,在十一学校,我们不把目光往

外看,我们收敛目光,聚焦我们自身,看看我们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好了,那么,我们十一学校就好多了。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也做了一些事。在所有的思考的过程中,就我本人而言,我觉得三个问题的思考对于我后期的工作起了奠基性作用。 第一个思考:什么是好教育? 我们做教育,就要做好教育,如果我们都搞不明白什是“好教育”,那么,我们教育的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我看了很多关于好教育的描述:我看到了国家主席关于好教育的描述,看到了联合国关于好教育的描述,看到了学者关于好教育的描述,还看到了校长、家长关于好教育的描述,等等。看完我傻了:这些描述庞大得不得了,每个人都有道理,谁都不错,但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加在教育的头上,谁也做不了。究其而言,我认为,这些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描述的好教育,无论你怎么做,你会发现,你只能满足一部分关于好教育的描述,你连大多数都满足不了。因此,你做的事情满足了这些人的愿望,这些人表扬你,那一部分人就会批评你;你满足了那些人的愿望,那些人表扬你,这一部分人就会批评你。所以说,我们的教育始终在责难中,如果我们不能走出这种责难,我们做教育的勇气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我们所做的教育只能是一种莽撞。 当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到,从成人

金钱板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万州区赶场中心小学“金钱板”特色活动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初步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大爱”主题文化建设,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拓宽学生艺术学习空间,丰富学生艺术生活,打造校园文化氛围和特色;进一步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良好性格,促进重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金钱板”特色项目建设研究》研究进程,积极巩固学生“金钱板”学习训练成果;进一步让学生尽情舒展心灵,赞爱诵美,充分理解“金钱板”的艺术魅力,提振精神,升华灵魂,促进校园更加生动、活泼、和谐、团结、创新,制定学校“金钱板”特色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初步方案。 一、关于“金钱板”特色课堂教学活动 (一)特殊性 “金钱板”特色课堂教学活动和其他课堂活动基本不同,特别是初始阶段基本上都是“口口相授”,而且刚从潘老师那里学过来,马上就得去教学生。老师们没有基本功,但都还是硬着头皮上。畏难情绪可想而知! (二)差异性 首先是网络视频上的资料实在太有限,能搜索到的视频效果不仅少还不清晰,基本上指望潘老师每次来上的视频和录像。这样老师们还没学怎么样,靠这些上课真难,给课堂效果带来局限和差异!接着是担任“金钱板”特色课堂教学活动的老师只有两位是音乐老师,其余都是担任其他科目的老师来上。而这种课堂与音乐节奏和音乐感觉有及其深厚的联系,确实给老师和学生都会带来很大的局限和差异! (三)现实性 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课程的安排,上课老师们都在尽力而为,一边摸索一边改进,一边上着一边总结,一边向潘老师学习一边自觉自学,还一边进行尝试改进。难度真的可想而知! 二、关于“金钱板”特色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

十一中学课程改革

北京十一学校“选课走班”背后的故事 “老师,这学期可以不听课吧。” “高端课程没啥可听的,校长,恢复自主研修学院吧。” “能不能建一个粒子物理实验室,去大学修学分不方便。” 学生可以不上课,可以任意就课堂提出意见,这还是上学吗?让人惊奇的还在后面。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的课程表,让学生在学校开银行、管食堂、办社团、开印刷厂…… 问题是,这样的变革还赢得了众人高度的肯定。 学生周雨萱说:“它满足了我对理想高中的全部想象。” 主持人崔永元说:“那一瞬间,我真想哭,因为我没有机会上这样的学校。” 全国各地的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们更是“闻风而至”,通过各种关系,想进入学校,一探究竟。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十一学校(以下简称十一学校)。2011年,十一学校提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把学生放在了教育最核心、最当中的位置。课程,成为改革动真格儿的地方。 5年的时间,学校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实施选课走班,通过大容量、可选择性课程,真正唤醒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1.所有的选择,都因为学生立场 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十一学校的每个学生都会拿到一本《学生课程手册》,手册上详细介绍了学校提供的全部课程。全校有4174名学生,就有4174张不同的课程表。学生们采取“走班上课”制,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安排一天的“行程”。 这是许多学校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十一学校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酝酿,对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而我们开发了这么多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这么多的选择,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最真切的感受是,有两样东西对学生至关重要,一是方向,二是动力。”十 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寻找失落的育人目标,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发动机、方向盘。 十一学校给自己的目标是:以国家课程为蓝本,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 之所以有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这4个特点,原因只有一个,从学生的“学”出发,从学生的“需”出发。比如,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按照课程难度进行分层设置,从Ⅰ层到Ⅲ层逐渐加深;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政治,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发展方向设置分类课程;技术整合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按照运动项目,设置分类课程;艺术融合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内容,设置综合课程。 以数学为例,由易到难分为5层。数学Ⅰ是高考文科的基本内容,适合人文方向的学生。数学Ⅱ针对工程、经济类方向的学生。数学Ⅲ是高考理科的基本内容,适合工、农、医、经等方向的学生。数学Ⅳ面对三年制高中数理方向、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内容提升。数学Ⅴ面对四年制高中数理方向、酷爱数学、具备了一定数学思维的学生。为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希望提前进入大学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需求,学校还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课程,是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志远意诚、行圆思方” 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比如“志远”课程,包括“名家大师进校园” “名师讲堂”“学长有约”“学生影院”等,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确立人生目标;“意诚”课程包括管理与服务、结业活动、社团、假期社会实践等;“思方”课程包 括策划创意、提案建议、课堂金思维、外国文化日、研究性学习等。而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则在“行圆”课程中记录。 不管是国家课程,还是综合实践课程,都深深地烙印着两个字——“学生”, 正如李希贵所说:“所有的选择,都因为我们的立场。没有学生立场,选择就不 会是真正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