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估算

口算、估算
口算、估算

补充习题

(几十除以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估算) 1.选择。

(1)150÷29≈()

A.4 B.5 C.40 D.50

(2)902÷31≈()

A.3 B.30 C.40 D.50

(3)448÷48≈()

A.2 B.9 C.20 D.90

2.

(1)蜜蜂每秒振动翅膀的次数是蝗虫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估一估,哪个小组编的快?

参考答案:

1.选择。

(1)150÷29≈(B)

A.4 B.5 C.40 D.50 (2)902÷31≈(B)

A.3 B.30 C.40 D.50 (3)448÷48≈(B)

A.2 B.9 C.20 D.90 2.

(1)蜜蜂每秒振动翅膀的次数是蝗虫的几倍?

240÷20=12

答:蜜蜂每秒振动翅膀的次数是蝗虫的12倍?(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估一估,哪个小组编的快?

一组:158÷40≈4(双)二组:147÷30≈5(双)三组:306÷50≈6(双)

答:三组编的快。

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详案精选文档

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详 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P5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铺垫 (1)听算练习。 6×4 9×3 5×3 9×7 8×5 7×5 4×8 6×8 …… (教师报题,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直接写答案,然后一生投影剩余学生自己检查对错并订正。) (2)口答练习。 6个十是多少?3个百呢 200是几个百 3000是几个千 【设计意图:听算练习让学生回顾表内乘法之余,“听”使学生一上课注意力集中,很快地自觉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口答练习为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发欲望 师:同学们对表内乘法的学习牢固,学习热情激昂。好,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进入游乐园。想玩吗? 师:可是游乐园只欢迎聪明又勤于思考的小朋友。 有趣的游戏也是勇于冲关的小朋们才能玩,你们有信心吗?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整十乘几 (1)屏幕展示课本主题图: ①、观察图片说一说。 游乐场里可真热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里面都有哪些游乐设施在这里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②、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汇报) (2)生独立思考解决“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然后在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介绍你的算法。 【预设】 算法一:生1:3个20相加 师: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板书:20+20+20=60)有不同的算法吗? 算法二:生2:20个3相加 师:也是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的(算式有点长,老师明确不简洁)。 算法三:生3:一一列举:1个20是20,2,个20是40,3个20是60(老师再次明确数字大的时候列举很麻烦) 算法四:生4:因为2个十乘3是个6个十,也就是60。

1.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_模板

1.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_模板 1.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课题一乘法口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二、探究新知 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 三、尝试练习 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有什么异同点? 四、分层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作业:练习十一的第4、5题。 课题二用两位数乘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两、三位数乘两闰数的乘法估算。 3.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谁能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口算:28×889×9312×7498×622×9 说一说口算的简便方法。 二、探究新知 把本题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数乘法的估算作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三、尝试练习:完成第46页做一做。 四、分层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 79×5602×487×9188×2 2.写出下面估算结果。 12×4232×5184×6293×53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3题。 课题三除法口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快。 200÷50280÷703600÷90450÷50

2.仔细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与上面的题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500÷1002400÷100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00÷100怎样口算? 2.教学例5。 3.归纳: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哪种方法最方便? 三、分层练习 1.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算式可以看成右边的哪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800÷1006÷2 600÷20015÷3 2800÷70030÷6 1500÷3008÷1 3000÷60028÷7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 题。 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3-5题。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观察激趣: 1、实物投影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 2、初步感知: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二、操作明理: 1、小小裁剪师: (1)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小衣服,激发学生想做的兴趣。 (2)学生设计制作有创意的小衣服。 (3)学生作品展示。 (4)讨论:制作的小衣服是轴对称图形吗? 2、发现特征、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找出蝴蝶、羽毛球、五角星的对称轴。 4、举例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说对称轴有几条。 三、强化新知: 1、判断数字0-9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小博士研究所: (1)小组合作研究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课前准备好带有方格的研究纸) (2)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四、引导发现,拓开思路。 1、检测线一:完成轴对称图形的设计制作 2、检测线二: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如果分别在圆中画出一个或两个小圆(见下图),那么,

【新版】三年级下册口算、估算、脱式计算练习

一、口算 27+53= 240-120= 5000-500= 3600-600= 550×0= 0÷380= 300-250= 700+600= 490÷7= 200×90= 二、估算 89×31≈13×48≈41×22≈36×91≈41×39≈ 三、脱式计算 396÷3÷2 25×8÷4 985-168÷4 648+480÷3 124-735÷7 四、坚式计算 543+458 743-482 601+218 603-497= 348÷3= 2017年7月2日 一、口算 120+53= 240+120= 5000+500= 3600+200= 120×2= 28+70= 50×12= 360+30= 730+700= 80×90= 二、估算 302÷5≈51×74≈268÷4≈354÷7≈159÷8≈ 三、脱式计算 32×4+72 305×3-154 523+248-475 470÷5-28 459÷9×7 四、坚式计算 398÷7= 365÷5= 380÷6= 724÷4= 628÷3=

一、口算 1180÷3= 120+53= 2100-1200= 400+500= 600×70= 28+70= 50×12= 360+30= 730+700= 80×90= 二、估算 284+99≈199+201≈359-206≈138+701≈999+606≈ 三、脱式计算 180÷9-18 (48+52)÷5 100-25×4 20+80×3 7×(34+56) 四、坚式计算 912÷3= 735÷9= 309÷3= 750÷5= 608÷3= 2017年7月4日 一、口算 180÷3= 120+53= 2100-1200= 400+500= 600×70= 2500÷5= 30×300= 12×200= 50×70= 9.7-2.8= 二、估算 80×21≈29×78≈362÷8≈538÷6≈349÷5≈ 三、脱式计算 (34+22)÷8 45÷(15÷3)(601-246)÷5 205+7×8 62-(25-7) 四、坚式计算 860÷2= 270÷6= 105÷7= 208÷8= 204÷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公开课教案

第1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口算乘法 课题: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评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室: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设计【精选】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1-7题。 【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写来看;本节课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2011新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的特点。从单元结构来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二年级已经接触了乘法口诀的相关知识,对三年级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为今后将要学习更为复杂的两三位数相乘的口算笔算作铺垫,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安排来看,例1教材安排了联系生活化的例题,“王阿姨网购三箱黑玉米,每箱12根”,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进行简单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掌握简单的口算之后,例2教材安排了更为深层次的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例题的呈现时层层加深,增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乘法口诀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乘法学习的基础,对接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为今后的数学乘法的学习提供帮助。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三年级的孩子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好玩,好动,对事物存在好奇心,求知欲也很强烈,思维逻辑水平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主动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算法,能正确口算得数,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应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有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得数。 2.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操作说明想法、交流算

法,发展简单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积累计算经验;能应用计算经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探索问题的意识,通过探索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和估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用与两、三位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估计问题结果。 【教具学具】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预计5分钟) 1.回顾旧知 (1)背诵乘法口诀 (2)口算: 2×3= 4×5= 2×8= 5×6= 6×9= 8×7= (3)填一填: 5个十是()。 7个百是()。 10个十是()。 18个十是()。 56个百是()。 70个十是() 2.揭示课题:在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对乘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教学设计: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能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一位数乘以位数的计算问题,复习的过程,一方面加深学生乘法的概念,另一方面为本节课学习更深层次的整

口算教案教学文档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防城港市上思县附属小学陆庞科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科书第3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口算题:(逐题回答) 30×5 30×3 11×2 22×2 2.教师提问:13×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3×2=6,20+6=26) 3.教师引导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二)学习新课 1.板书出示:口算14×3. (1)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2)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3)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4)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

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2.做一做 (1)投影出示: 17×2= 26×3= 24×2= (2)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3)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①17×2:10乘以2等于20,7乘以2等于14,20加上14等于34. ②26×3,24×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3.试一试:160×3= 240×3= 1200×5= (1)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6×3=48,那么160×3只需在48后面添上一个0得480. 把240看成24个十,24个十乘3得72个十,即720. 3乘24得7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4.做一做 投影出示: 250×6= 340×2= 230×5=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1—4] (1)独立操作,直接写出答案。 (2)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 2.文字叙述题.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五一中心小学陈艳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三年级下册第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是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的口算的方法。 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道题: 1、口算 5×3= 10×5= 4×8= 20×3= 3×2= 40×2=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左边这组都是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出得数的。 右边这组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2、抢答 (1)5个十是() (2)60是()个十

(3)300是()个百 (4)210是()个十 (5)9个十是() (6)3个30是() 师: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板书:口算乘法) 二、合作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 (2)汇报口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口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想法。(随学生汇报,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 预设1:15+15+15=30+15=45(盒) 假设2:10×3=30,5×3=15,30+15=45。 引导学生说出每筐先算10盒,3筐就是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15盒,最后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算出总盒数45盒。 监控:说说你这样拆的原因?(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而出错。) 预设3:想竖式口算。 预设4:9×3=27,6×3=18,27+18=45。 监控: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口算的原因。

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 (2)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列个数的近似数。 395 280 698 702 611 599 806 801 997 2、口算。 200+500= 800-600= 700+100= 1000-500= 二、新知探究 (一)、估算合理性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4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生3:六个年级的人同时看,巨幕影院能坐的下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和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用笔算的方法,算出221+239=460(人)。441〈460,所以巨幕影院坐不下。 生2:221接近200,239接近200,200+200=400(人),221+239的结果大于400,441〉400,所以巨幕影院坐得下。 生3:221接近220,239接近240,220+240=460,所以结果大约是460,441〈460,巨幕影院坐不下。 师:你们对三种方法进行一下评论吧! 生1:第一种好,算出准确得数能得到准确答案。 生2:第二种好,把两个加数都看做它们的整百数,加起来简单。 生3:第三种好,结果接近正确得数。 师:哪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1:第一、三种方法能解决问题。 生2:我喜欢估算,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算起来更简单。 生3:虽然第二种方法好算,但221大于200,239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误差太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总结:估算要用到前面学过的“近似数”的知识。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需要注意的是估算的策略不同,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2、写估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9页例1、第60页“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 2、在讨论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性,优化算法。初步发展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增强数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能够认真倾听他人想法。获得一些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多样性,优化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跳绳吗?最多能连续跳多少个?二(1)班的小朋友也喜欢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完整的表述条件 提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挑选两个问题:(1)小红跳了多少下?(2)小军跳了多少下?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要求学生列式并口算(45+3=48(下)45+20=65(下))

换条件,出示例题情境图。师:怎样列式?(板书:45+23 45+28)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放手探究优化算法 1、你能直接口算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①5+3=8 40+20=60 60+8=68 ②40+20=60 5+3=8 60+8=68 启示:这样的口算方法是拆了两个加数,用了三步,能不能再简单些?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口算45+23,先独立思考动手写写画画,再和同桌说一说。 3、充分展示交流学生不同的算法 可能出来最多的有 ①45+20=65 65+3=68 ②45+3=48 48+20=68 ③23+40=63 63+5=68 ④23+5=28 28+40=68 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表述自己的口算方法,其他学生能够倾听理解。 3、优化算法 交流:刚才讨论的这些口算方法,你觉得哪种简单? 明确: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喜好,笔算我们从低位加起,而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我们可以直接先加几十再加几。 4、45+28请学生先估计是几十多,再组织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第(1)问口算经验,展开思考和探索。 学生可能会 ①先拆28,45+20=65,65+8=73 ②先拆45,28+40=68,68+5=73 ③把28看作30,45+30=75.75—2=73 ④把28拆成5和23,先算45+5=50,再算50+23=73

乘法口算估算练习课

乘法口算估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上第61—62页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口算与估算 教学难点: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口算估算练习课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2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四第11题: 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1) 2)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1) 2) 四、课堂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0页 板书设计:口算估算练习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优质教案【新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智慧小博士。智慧小博士要带我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要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 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 (出示题目:想一想,算一算。6×10、3×32、5×11、20×5、4×21、30×3) 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别急,还没结束呢!智慧博

士又来问题了: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 二、自主探索 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个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 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开始。 2.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10= 怎样算?看谁的想法多。 师: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 (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12乘1个十是12个十,12个十是120。) 师: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 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学生口答) 3.探索尝试,类推算法 谈话引出问题:如果搬来30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你是怎样算的?列出算式:12×30=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一)》优秀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并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方块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题: 学生口答,并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每组的第二题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 学生2:后两组的第三题都是在求前两题的计算结果之和。 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板书:口算乘法)(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找学生回答。 (2)根据学生收集的数学信息,进行板书:每筐装15盒草莓,买了3筐。(3)让学生根据刚才收集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4)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列式,汇报结果。(板书:15×3=?)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并指定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述,并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预设: 方法一:15×3表示3个15相加,即15+15+15=30+15=45。 利用学具小方块摆一摆,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图: 方法二:列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列竖式的计算过程。 方法三:15分成5和10,10×3=30,5×3=15,30+15=45。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doc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教案教学设计(苏教 版三年级下册)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创境探究,自主建构 二. 自主探索,自觉巩固 三.静心回忆,拓展延伸 使用教材的构想 基于教材设计意图、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实际、活泼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课时教学互动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 20×3=60 教师板书。20×3=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5×6=7×8= 9×5=6×6= 2×9=4×8= 7×7=6×3= 4×7=3×5= 8×8=5×2=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

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口头列式,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课时教学互动流程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5.总结规律。 2×3=20×3=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口算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邮递员送信的情境图入手,引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课中应提倡学生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口算乘法的组成部分: 口算乘法内容:教材第58页的邮递员送信的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然后由两个同学向学生提问:“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和多少封信?”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 3、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估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转化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来计算。教学时,让学生在300乘1的基础上计算300乘10,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四、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8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1——5题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能比较熟练进行口算。 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学生对计算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得意识。 六、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都是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试题(无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及答案(四) 一、你能在一分钟之内估算下面各题吗? 482÷62 628÷72 5580÷79 4185÷620 二、打字员正在打篇文章共有1160个字,每行字数为 29,最多能排多少行? 三、同学们跑步,跑了1480米,用了11分钟,大约每分钟跑多少米? 四、全校同学去春游,共1025人,每辆车坐48人,大约需要多少辆车? 五、有一份稿件,有1220字,如果排成五号字,每行31个字,可以排成多少行?如果排成四号字,每行22个字,可以排成多少行?

六、妞妞围着花池练走路,花池一周约90米,她走了一周是298步,她一步大约走多少厘米? 七、李家装修新房,卧室木地板78平方米,仅此一项花销16422元,木地板大约多少钱一平方米? 八、开学初,同学们订报纸,有28名同学订了中国少年报,老师收了报款88元9角,每份报纸的定价大约是多少元? 九、12个小朋友的体重是188千克,每个小朋友大约多重? 十、用估算检验下面的题目算的对吗? 12080÷40=32 参考答案

一、8 9 70 7 二、1160≈1200,29≈30,1200÷30=40(行) 三、1480≈1500,11≈10,1500÷10=150(米) 四、1025≈1000,48≈50,1000÷50=20(辆) 五、1220≈1200,31≈30,1200÷30=40(行) 1220≈1200,22≈20,1200÷20=60(行) 六、298≈300,90米=9000厘米,9000÷300=30(厘米) 七、16422≈16000,78≈80,16000÷80=200(元) 八、28≈30,88元9角≈90元,90÷30=3(元) 九、12≈10,188≈200,200÷10=20(千克) 十、不对。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商的最高为应该在百位,因此商应该是三位数,而这道题目的商是两位数。

《口算乘法》精品教案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六册P58《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明确口算算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出示) 10个十是()10个百是() 10个四百是() 10个千是() 10个三千是() 50×5= 3×70= 400×8= 60×9= 100×2=1000×6= 14×2= 400×4= (逐个呈现)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挑选三题说出口算过程:3×70,14×2,400×4) 师:同学们对以前的学习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口算。 (出示课题:口算) (设计意图说明:以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复习口算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新授。 (一)探究一: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师:有一位叔叔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他每天为我们传递最新的国内外消息和亲朋好友的来信,猜猜他是谁? (生:邮递员叔叔。) 师:是的,图上是邮递员叔叔和一位门卫叔叔的对话。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生:老大爷问邮递员:你每天送多少份报纸?邮递员说:我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你5天能送多少份报纸呢?你3天能送多少封信呢?……) 师:怎么列式?(出示) (生思考问题,列出算式并得出答案:300×5=1500(份),60×3=180(封))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造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二: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邮递员叔叔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问:邮递员叔叔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谁来列式?(出示) (生列出算式:300×10) 师:会口算吗?(估计有学生能说出结果是3000) 2、师:你是怎样算的呢?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 (预设生1:3×1=3 后面再添3个0。师:为什么添3个0? 生:300后面有2个0,10后面有一个0,一共有3个0,所以就添3个0。 师:300里面有3个(百),10里面有1个(十),300×10可以将300分成3×(100×10)先用一百乘十就是一千(100×10=1000)再用3乘一千就是3000,所以有3个0。师:谁还会说?小组内再说一说。师: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2:因为300×1=300,推算出300×10=3000后面再添上1个0。 师:1个300再添上一个0就是十个300,就是(3000)。还有吗? 生3:300×9=2700,再加一个300就是3000了。 () 师:一个简单的口算式题,想不到同学们竟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那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喜欢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练习 那用你喜欢的方法讨论解决问题:那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思考,并交流汇报) (三)探究三: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呢?) 问:想一想,我们以一个月大约30天来计算,想一想邮递员叔叔要送多少份报纸呢?你是怎样列式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小学数学_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44-47页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本部分的内容的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通过“按时交货”这一大情景,引出问题串,同时形成一定的知识串,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1)借助按时交货的问题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摆一摆、想乘算除法、计数单位法进行准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1)通过借助小棒分一分,进一步明确口算的算理。 (2)借助前置表内除法学习经验,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口算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明确计算的算理,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是什么?我们的潍坊是风筝的故乡,4月21日举行了第35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风的美景。这是做风筝的车间,厂长为了按时交货,让工作人员抓紧做风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平日生活中熟悉的风筝自然进入情境,并在介绍风筝的文化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以“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重点关注统计表中的文字信息(包括统计表和对话中的内容)。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选择与本节教学有关的问题按顺序说出来。 问题预设: (1)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2)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3)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蝴蝶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