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载试验台座设计计算书

静载试验台座设计计算书
静载试验台座设计计算书

32m、24m双线铁路箱梁

试验梁静载台座

施工设计方案

中铁二局合宁铁路工程制梁3包项目经理部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

1设计依据

1.1 《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用参考图,通桥(2005)2221-I、II》

1.2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

2.5-2005

1.3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

2.3-2005

1.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5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

2.2-2005

2 概述

本方案为32m和24m铁路双线箱梁共用静载台座设计。方案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和设计院提供的静载试验技术参数进行设计。本设计静载台座采用地基梁和反力架相结合的方式,使箱梁受到的静载力通过支点传递到地基梁压力与反力架传递到地基梁的拉力达到内力平衡。静载台座除两端扩大基础为C30砼外,其余均为C40钢筋混凝土。

加载试验计划在施工现场的静载台座上进行,见设计图。设计分2×5点加载,每点的最大载荷为2750kN(见附后设计图)。

图1 试验加载示意图(单位:cm)

3地基梁设计

地基梁由两根3.5m 高的纵梁及7条横梁组成,设计在跨中的3条横梁上堆放3000kN 钢筋作为配重,端部横梁1#、2#分别用于承受32m 、24m 箱梁自重及静载力,并传递支点反力到地基纵梁。在梁端设置扩大基础,基础底面轮廓为10m ×6m ×2m ,详见设计图。

3.1 地基梁的内力分布

地基梁所受的最不利荷载见图2.1.1, 荷载内力见图2.1.2和图2.1.3.

q

图2.1.1 地基梁受力简图 单位:m

图中: 千斤顶对地基梁的最大上拔力 P =2750kN

两根纵梁的自重荷载

q1=q1=2×1.5×3.5×25=262.5kN/m 地基梁跨中横梁上的配重

P1=1500kN; P2=750kN

97175

91327

70680

91327

70680

图2.1.2 地基梁弯矩分布 单位:kN -m

2000

5690

10140

8100

-2000-5690

-10140

-8100

图2.1.3 地基梁剪力分布 单位:kN

3.2 地基梁抗弯设计

地基梁纵梁跨中截面为抗弯设计的控制截面,每根纵梁所受的最大弯矩Mmax =

97175/2=48587.5kN-m. 每根纵梁在跨中截面的力筋布置如图2.2。选用υ32的Ⅱ级钢筋,40号混凝土。

图2.2 跨中截面配筋图

)2(1

0max x

h bx R M a c -≤

γ 式中

a R ——混凝土的标准抗压强度,设计采用30号混凝土,则a R =21MPa

b ——截面宽度,b =1.5m

c γ——混凝土的安全系数,本计算书取c γ=1.0

h 0——截面的有效高度,h 0=3.275m

x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m e b

R A R x a g g 68.05

.1214

860335=?-??=

=

则M j =48587.5 < 49009kN -m

(可)

3.3 地基梁抗剪设计

地基梁单根纵梁在梁端截面的最大剪力Qmax=10140 / 2=5070kN ,配筋见设计图。

取梁端最不利截面:

kN

R R p bh Q gk

k hk 35951700015.030)3.12(3201500348.0)2(0348.00=???+???=+=μ kN A R Q w gw w 1729717.015833506.0sin 06.0=????==∑α Qmax =5070

(可)

3.4 跨中横梁设计

设计在3根跨中横梁上堆放3000kN 钢筋,中间一根横梁将支承1500kN 配重。横梁的配筋见设计图“横梁及节点设计”。

3.5 端部横梁设计

端部横梁用于摆放支座,传递支点反力。可对支点附近的配筋局部加密,以确保端横梁受剪。其余位置按构造要求配筋。

4 加力架设计

加力架由扁担梁、吊杆和锚固杆组成,见设计图。考虑偏载因素,加力架系统的工作荷载按2×3000kN 计。

4.1 扁担梁

扁担梁见设计图,截面如图2.1所示,

Mmax=3000×0.55=1650kN -m Qmax =3000kN 则

σmax =1650e-3×0.35/2.8278e-3 =204Mpa < [σw]=210MPa

(可)

τmax =3000e-3/(1.2×2×0.02×0.7) =89MPa < [τ]=120MPa

(可)

焊接工作在工厂内进行,底板用10mm 双面角焊缝,顶板采用15mm 坡口焊缝。焊

缝的最大剪应力:

τ

hmax

=89×2/(1.2×0.7×2×1) =106MPa < [τh ]=120 MPa

4.2 吊杆、锚固杆

吊杆、锚固杆用16Mn 钢板加工,见设计图。截面的有效面积: A =2×0.3×0.03=1.8e-2 m 2

σ=P/A =3000e-3 / 1.8e-2=167MPa < [σ]=200 MPa (可)

钢销用45号调质钢加工,直径为155mm ,剪应力 τ=3000e-3 / 3.77e-2 =80MPa < [ τ ]=125 MPa

(可)

销孔壁承压:

σ=3000e-3 / (0.09×0.155)=215MPa < 300 MPa

(可)

锚固杆深入到地基梁底部,通过承压盘提供锚固力,检算略。

5静载试验参数 6方案设计图

万能材料试验机设计方案

万能材料试验机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材料试验机概述 材料试验机是在各种条件、环境下测定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械零件、工程结构等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部缺陷和校验旋转零部件动态不平衡量的精密测试仪器,可以对材料进行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冲击、疲劳、蠕变、持久、松弛、磨损、硬度等试验。在研究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结构的过程中,试验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建材、建工、航空航天、造船、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关实验室。对有效使用材料、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安全可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试验机的种类很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加荷方法分类: 静负荷试验机(静态)和动负荷试验机(动态)。其中静态试验机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万能试验机又可分为液压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电子万能试验机。 1.国材料试验机的现状 中国材料试验机的现状验机制造行业在旧中国是空白,中华民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计量检测事业的历史悠久,但试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来发展仪器仪表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材料试验机的制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参数到多参数,从静态到动态,逐步发展成初具规模,具有能生产静负荷试验机(如拉、压万能试验机、扭转试验机、松弛试验机、持久强渡试验机、蠕变试验机、复合应力试验机等)和动负荷试验机(如冲击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等)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发展。长期以来,试验机也一直是欧美对我国尖端科研课题限制出口的产品。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和其它部门的科产业,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新三思集团研院所不能直接进口某些关键材料试验的仪器设备。所以,要发展中国的试验机公司为首的中国试验机民营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试验机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国与国外的试验机技术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 本文章归新三思集团公司及原作者所有,必究。 百贺仪器科技(下图1-1为公司的产品)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狮头河1号中桥、绿荫河中桥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1、工程概况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为跨黔桂扩能铁路和地方规划甘塘镇四号路而 设,与路线成105度交角。上部构造采用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桩柱式桥台、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 15.5m。 图1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立面图 绿荫河中桥跨越甘塘镇十六号规划路及绿荫河,路线与河沟基本正交,上部结构采用4-20m预制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柱式墩,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和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15.5m。 图2绿荫河中桥立面图 狮头河1号中桥跨越狮头河而设,路线与河沟与600交角,上部结构采用3-16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15.5m。 图3狮头河1号中桥立面图 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需对这3座桥梁的预制单梁进行静载检测,以

明确单梁的实际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2、检测目的 通过单梁静力荷载试验,测定所检测的单梁在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位移、应变试验数据,并与理论计算值及规范允许值进行对比,以判定单梁实际承载能力,评估其在试验荷载下的工作性能。 3、检测依据 本次单梁静载试验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进行: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5、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绿荫河中桥、狮头河1号中桥施工图纸 4、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桥梁检测的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某4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检测

某4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静荷载试验 周晓英1蜜水蜂2 (1.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53;2. 河南雅宝地产有限公司郑州450000) 摘要:静载试验是鉴定结构受力状况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梁体直接加载并利用各种试验仪器来检测梁体的应变和挠度,从而确定梁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和梁体的整体工作状态。本文详细分析了其理论计算、检测内容、布载方案、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等,表明该板梁承载力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关键词:板梁静荷载试验检测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一批4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共计17片,全部为中板,拟用于人行道。该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梁长40m,计算跨径38.94m,梁高168cm,梁宽149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设计荷载为人群荷载4.5kN/m2,铺装层为10cm厚混凝土+3cm花岗岩,折合均布荷载11.625kN/m。按现有配筋(不出现拉应力)可承受均布荷载16.25kN/m。 该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制作于2005年左右,制作完成后放于台模上,由于封锚不完整,存放于露天环境,部分锚具、钢束、钢筋锈蚀,且存放时间比较长,为保证结构安全,特对该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检测鉴定。 2 现场检测 现场检测时主要对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构件主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情况、裂缝及损伤情况、混凝土内部缺陷及板梁的承载力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均大于50MPa;钢筋保护层厚度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碳化深度在8~12mm范围之间,目前均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板梁外露钢筋均有不同程度的锈斑,部分板梁外露锚板有轻微锈斑,该批钢筋的平均截面锈蚀率在0.41%~0.67%之间,从凿开的混凝土看,混凝土保护的钢筋及锚具没有发现锈斑;混凝土内部没有发现检测异常点;部分板梁端头有碰伤及微裂缝;本文重点阐述板梁的静荷载试验。 2.1 试验目的 结构荷载试验是对结构物工作状态进行直径检测的一种鉴定手段。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测试结构控制截面的应变及挠度等,从而判断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对构件的质量进行评定,作为新建结构的验收性试验,检验改建的、加固的或修复的结构的工程效果,验证结构设计理论,为投入使用及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积累科学技术资料。 2.2 试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 (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报批稿);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88。 2.3 测试仪器 采用振弦式应变计/分布式网络测量系统及微机组成的采集系统测试混凝土结构主要截面的应变(应力),采用精密水准仪和位移传感器测定结构的挠度和支座沉降,在跨中断面用应变计测点进行监测裂缝的开展。 2.4 加载方式 根据实验要求和结构受力特点,取跨中正弯矩最大为试验加载工况。根据工地现场条件,拟采三分点加载方式,两个集中荷载间距为4m,用千斤顶及反力装置进行分级加载,其静力试验荷载分成7~8级加载。加载方式为单次逐级递加到最大荷载,然后分级卸至零荷载。静力试验荷载的加载分级主要依据加载配重不同的纵横向位置对控制截面效应的影响,以及加载配重的多少确定。 2.5 静力试验荷载

T梁台座计算书

T梁台座验算 1 30mT梁台座验算 1.1 参数 地基为94区路基,承载力取[f a0]=200KPa 30米T梁自重90T,G1=90×9.8=882KN 30米T梁模板预估重28T,G2=28×9.8=274.4KN 砼施工时人力荷载,按8人计,G3=8×0.075×9.8=5.9KN; 台座扩大基础尺寸:长31m,宽1.2m,厚0.25m 台座尺寸:长31m,宽0.6m,厚0.3m 台座及基础体积,V=31×(0.6×0.3+1.2×0.25)=14.88m3 台座及基础重力,G4=14.88×2.6×9.8=379.14KN 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15MPa(依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330页) C2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10MPa 1.2 台座地基承载力验算 在整个T梁施工过程中,整体对地基的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在混凝土浇筑之时,所以总的对地基的压力最大值为: F max=G1+G2+G3+G4=882+274.4+5.9+379.14=1541.44KN 对每平米地基的压力为: f=F max A = 1541.44 31 =49.72KN m2 ?=49.72KPa<[f a0]=200KPa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1.3 拉前台座受力验算 (1)上层台座验算 上层台座混凝土为C30,[f cd]=15MPa 30米T梁拉前与台座的接触最小长度:L=29.3m 台座宽度:B=0.6m 拉前T梁对台座的压力大小为F1=G1=882KN f1=F1 1 = F1 = 882 =50.17KPa=0.0502MPa<[f cd]=15MPa 所以,拉前台座受力满足要求。 (2)下层台座基础验算 下层台座基础混凝土为C20,[f cd]=10MPa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说明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 静载试验方案 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零一五年七月 专业资料值得拥有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范》);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21-2011;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8、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挠度测点 应变测点 支座截面 小箱梁横截面测点布置图 支点截面Ⅰ- 百分表测点支点截面Ⅰ-Ⅰ截面 应变测点百分表测点 T梁横截面测点布置图 图一测点布置示意图

空心板单梁试验报告

****新建工程****桥 简支空心板静载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新建工程****桥,主梁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而成。分左右两幅,单幅桥宽20m 。主梁片数为12块板(半桥宽),单片梁预制长度为15.94m ,采用C50混凝土。受****项目部委托,**中心于****年**月**日对甲方随机选定的左第左第2跨5#空心板梁空心板梁进行静力荷载试验,以校核该梁能否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二、试验目的和依据 1、试验目的 通过荷载试验,判断单片空心板梁的正常使用状态,并根据荷载试验结果,结合结构计算分析,对梁体承载能力、工作状态和承载潜力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使用建议。 2 试验检测的依据 (1)、《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大跨径混凝土桥梁静载试验方法》(1982) (4)、《公路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根据《大跨径混凝土桥梁静载试验方法》(1982)(以下简称《方法》)规定,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挠度、实测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 αβ<< d t w w 式中70.005.1==βα 而t w 为实测值,d w 为相应的理论计算值。 同时,对于残余变形和应变,也应满足下式要求: γ

三、试验梁的选取及安装 由委托方指定一片空心板梁进行荷载试验,试验时梁体按实际使用跨径置于两个支座上。 四、加载方案 试验最大荷载由委托方会同设计单位提供。按同类型最大的第2片中梁计算,横向荷载分布系数取0.523,得到跨中最大设计弯距为549.7kN.m(公路I 级+铺装)等效换算得出图1的加载方式,跨中最大试验弯距为526.7kN.m,实 验荷载效率系数η q 为0.977,满足《方法》的0.80<η q ≤1.0要求。试验加载分 级进行,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共分3级,如表1所示: 表1试验荷载分级表 荷载级别实际荷载比例(%)实际加载值(kN.m) 1 39.8 214.4 2 71.4 385.0 3 97.8 526.7 加载方式采用局部均布的方式,加载简图见图1。其中梁净跨距为15.26m,梁上重物相隔1.0m。采用工地上成卷钢铰线作为加载重物,每卷重量约3.0吨,每卷沿梁长方向约0.9m,具体数据见表2。按设计吨位的要求,分3级进行缓慢加载,重物上数字表示加载级别。加载装置的示意图如下: 图1 加载装置的示意图 表2试验荷载重量对应表 位置左3 左2 左1 右1 右2 右3 分布长度(m) 2.63/3 2.63/3 2.63/3 2.78/3 2.78/3 2.78/3 重物重量(t) 2.800 3.020 3.475 3.075 3.005 3.135 为了消除非弹性变形的影响,应先对试验梁进行预压,然后才进行正式加载试验。加载流程为: 1、预压:0-1级-0 2、基本荷载试验:0-1级-2级-3级-卸载

理论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华东交通大学第二届双基大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设计书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班级:10级土木二班 指导老师:赵碧华 小组成员:祝波王富民 冷伟林薛亮 2011年11月18日

目录 一:设计要求 (3) 二:原材料基本信息 (3) 三:仪器设备 (3) 四:设计过程 (4) 五:价格计算 (6) 六:参考资料 (7)

一:设计要求 以设计C4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标准,应满足100年、T2、H2环境的使用要求,该混凝土主要用于在建的高速客运专线高架桥桥墩的墩身,该桥墩墩身一次性需浇筑的混凝土量约为350立方米左右。要求以最新的相关技术规程为原材料、设计、试验依据,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为180±20mm;;需要列举铁路客运专线混凝土设计试验过程中所需测定的相关试验项目。另外,新拌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硬化后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密度值为最小;7d强度值以最接近试配强度值为最优,以最低造价成本,最简便的操作及成型工艺为佳。 二:原材料基本信息 现场施工材料为:粗骨料是江西省丰城段赣江产的卵石,最大粒径为25mm,粗骨料的表观密度为2600 kg/m3,堆积密度1600 kg/m3,紧密堆积密度为1680 kg/m3,价格定位100元/ m3;细骨料是江西省南昌段赣江产的中砂,细骨料的表观密度为2620 kg/m3,堆积密度1610 kg/m3,紧密堆积密度为1700 kg/m3,价格定位80元/m3,细度模数为2.6;胶凝材料为水泥为PO 42.5级,密度为3100kg/m3,价格定位420元/吨;可提供的化学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率为28-30%;推荐参量为0.8~1.2%,含固量为22%,价格定位4500元/吨;矿物外加剂为Ⅱ粉煤灰,密度为2100kg/m3,价格定位200元/吨 三:仪器设备 坍落度及捣棒,拌板,铁锹,小铲,钢尺,容量筒,台秤,振动台,

静载试验计算单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洋浦制梁场T梁预制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QJYP32Z-0001静载弯曲抗裂试验加载计算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洋浦制梁场 二零一四年四月九日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 梁 第一次静载弯曲抗裂试验加载计算单 一、计算说明: 1、计算依据: (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 2092-2003 附录A 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 (2)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 梁(角钢支架方案)通桥(2012)2201-Ⅰ图纸。 (3)实测的加载设备重量。 2、适用范围: 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 梁(直线边梁)静载试验。 3、试验梁基本情况 本试验梁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 梁,梁号:QJYP32Z-0001,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日期为2014年1月7日,终张拉日期为2014年3月7日,静载试验日期2014年4月9日,终张拉龄期为33天;试件28天抗压强度62.4MPa ,弹性模量4.13×104 MPa ,静活载设计挠度12.389mm 。 二、详细计算单: A.1等效集中荷载采用五点加载,跨中设一集中荷载,其余在其左右对称布置。各荷载纵向间距均为4m 。如图A1 X i P 1 P 2 P 3 P 4 P 5 R A R B 图A1 加载图示 A.1.1根据加载图式计算α值 跨中弯矩:∑=-?=n i i i X P L R M 1 2 各加载点载荷相等: P 1=P 2=P 3……=P i 4 4 4 4 L /2 L /2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静载试验方案 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零一五年七月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 5、《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范》);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21-2011 ;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 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L/2 支座 L T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挠度测点应变测点 G—匚 L 支座截面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目录 一、桥梁概述 (1)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1) 三、试验检测的目的 (2) 四、单梁静载试验 (2) 4.1试验前准备工作 (2) 4.2试验内容、要求及方法 (5) 4.3测点布置 (5) 4.4试验加载 (6) 五、单片梁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7) 六、人员配备 (7) 七、费用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收费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程 空心板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方案 一、桥梁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桥涵设计基准期:10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主要材料 混凝土:空心板主梁、湿接缝等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筋封端的混凝土为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任何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重力密度γ,弹性模量为3.45×104MPa;空心板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50,重= 26 0. m kN/ 力密度m γ,弹性模量为 3.25×104MPa;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25 = kN/ 0. 重为密度m γ。 = 0. 24 kN/ 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 003)标准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抗拉设计强度f pd=1260Mp,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系数3.0 ξ,公称直径d= = 15.24mm,公称截面面积A=139mm2。 受业主委托,我中心负责以上桥梁的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对以上桥的梁体质量、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作出评价。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荷载试验依据或参考下列规范或文件进行: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1982); 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1000吨试验机机架优化设计分析计算

1000吨试验机机架优化设计分析计算 1 前言试验机机架是试验机承载试验样品的基础结构,工程上有严格的刚强度要求。已设计的1000 吨试验机要求在1000 吨试验载荷下强度满足的同时最大变形不能超过3mm。本文利用ANSYS 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了静态刚度和强度校核。另外,根据要求,在现有结构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对某些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 试验机结构及材料参数试验机机架主要由底座、横梁、立柱组成,底座和横梁由4 根立柱连接在一起。其中底座和横梁箱体内由加强筋作支撑。主横梁和主底座厚度320mm,上箱体加强筋厚度110mm,下箱体加强筋厚度110mm,立柱直径280mm。试验机立柱采用45#钢,其余用A 3 钢焊接。本文计算时采用线弹性材料模型,材料参数选 取如下:弹性模量:210GPa;泊松比:0.3; 3 有限元计算本试验机结构复杂,理论和工程计算都无法对部件复杂的应力状态进行有效分析,因此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机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分析。 3.1 计算结构模型考虑到试验机结构的对称性,建立整个结构的1/4 模型。立柱和横梁、立柱底部螺 母和底座的下底板都简化为固接。同时底座上的一些小的螺栓孔及横梁框架上的四个Φ200的孔忽略不计。考虑到实际结构中底座下底板不能和底座的加强筋焊接,故建模时下底板与加强筋留了3mm 的空隙,即加强筋比实际尺寸小 了3mm;同样横梁的加强筋与上盖板也留了3mm 的空隙。计算模型如图1 所示。图1 计算模型图和网格划分图 3.2 计算工况条件由于采用均质弹性材料,而且总体结构对称,因此在满载荷试验状态下,无论是拉伸试验还是压缩试验,底座与横梁的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拉伸试验中,立柱参与变形的长度要比压缩试验的短,所以,拉伸试验中的垂直变形比压缩试验的小,而应力水平相当。因此只要压缩试验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拉力试验机测试结果计算公式

拉力试验机测试结果计算公式 1*哑铃状试验片之截面积=厚度(cm)×平行部分宽度(cm)1KG≠9.8N 2*拉力强度TB(Kg/cm2)=最大拉力(Kg)F/试片截面积(c㎡)A 拉力强度Mpa(N/mm2)=最大拉力(N)F/试片截面积(m㎡)A 3*伸长率EB(%)=()断裂时标点距离L1-原标点距离L0)/原标点距离L0×100% 4*撕裂强度TS(Kg/cm2)=最大拉力(Kg)F/试样厚度(cm)t 撕裂强度TS(N/mm2)=最大拉力(N)F/试样厚度(mm)t 5*粘着强度TF(Kg/c㎡)=剥离的最大力(Kg)F/试片宽(cm)b 粘着强度TF(N/m㎡)=剥离的最大力(N)F/试片宽(mm)b 6*拉应力Mn(Kg/cm2)=特定伸长率时之荷重(N)F/试片截面积(m㎡)A 拉应力Mn(N/mm2)=特定伸长率时之荷重(N)F/试片截面积(m㎡)A (此处Mn之n系表示特定伸长率(%),例如M300系表示伸长率300%时之拉应力)。 7*伸长率(%)=伸长量/原长(夹口间距)*100% 8*试验结果之数目:试验片规定4个,但不足时,可采用3个,甚至2个,在此情况下,须要注明试片数。 9*拉力机计算公式: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抗拉强度与伸长率,依测定值之大小顺序排列。 其为S1、S2、S3及S4,而依照下列计算: a.试验片4个时:TB或EB=0.5S1 0.8S2 0.1(S3 S4) b.试验片3个:TB或EB=0.7S1 0.2S2 0.1S3 c.试验片2个:TB或EB=0.9S1 0.1S29.3抗应力:拉应力由测定值之平均值表示之。 记录:在试验结果表上,必须记录下列各项: A.抗拉强度(Kg/cm2)、伸长率(%)、拉应力(Kg/cm2)。 B.试验机之能力(容量)。 C.试验片之形状及试验片号。 D.试验温度。 E.其它必要事项。

复合地基静载计算说明

花都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花都雅居乐107国道地块D 地块” CM 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1座: 采用CM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 =460kPa 。 1、荷载板尺寸及试验荷载如下: A 区: 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794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328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60m ×1.60m ,试验终极荷载为2355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B 区: 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5m ×0.85m ,试验终极荷载为934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5m ×0.85m ,试验终极荷载为333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75m ×1.75m ,试验终极荷载为2818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2、CM 单桩复合承载力计算: A 区: 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0979c m =;0.1317m m = 假定C 桩及M 桩各承担1/2,则单桩复合地基试验板的置换率分别为 '20.09790.1958c m =?=,'20.13170.2634m m =?= 则:A m A c c ?=' ,2 ' 0.12560.640.1958 c c A A m m = ==, C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 A m A m m ?=' ,2 '0.196250.750.2634 m m A A m m = ==, M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 (以C 桩为主,参照C 桩的荷载板)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 *14.3222 '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h m m S Q V r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静载试验计算单

精心整理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洋浦制梁场T梁预制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 QJYP32Z-0001静载弯曲抗裂试验加载计算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洋浦制梁场 二零一四年四月九日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 第一次静载弯曲抗裂试验加载计算单 一、计算说明: 1、计算依据: (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附录A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 (2)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角钢支架方案)通桥(2012)2201-Ⅰ图纸。 (3)实测的加载设备重量。 2、适用范围: 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直线边梁)静载试验。 3、试验梁基本情况 本试验梁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梁号:QJYP32Z-0001,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日期为2014年1月7日,终张拉日期为2014年3月7日,静载试验日期2014年4月9日,终张拉龄期为33天;试件28天抗压强度62.4MPa,弹性模量4.13×104MPa,静活载设计挠度12.389mm。 二、详细计算单:

A.1等效集中荷载采用五点加载,跨中设一集中荷载,其余在其左右对称布置。各荷载纵向间距均为4m 。如图A1 X i P 1P 2P 3P 4P 5 R A R B 图A1加载图示 A.1.1根据加载图式计算α值 跨中弯矩:∑=-?=n i i i X P L R M 12 各加载点载荷相等:P 1=P 2=P 3……=P i 则()i i n i i i P P P P X P L R M 28482 32252211=?+?-?=-?=∑= 由i P P M 28=?=α 得出: 6.552828==== i i i P P P P P M α 式中:R ——支点反力,kN ; L ——计算跨度,m ; P i ——各加载点所施加的荷载,kN ; X i ——各加载点至跨中距离,m ; P ——各加载点所施加的荷载的合力,i n i i P P P 51==∑=,kN ; α——各加载点合力作用下的等效力臂,m 。 A.2计算未完成的应力损失值 Δσs =(1-η1)σL6+(1-η2)σ L5 =(1-0.409)×146.55+(1-0.90789)×12.77 =87.787MPa 式中:σL6σL5——分别为收缩、徐变与松驰应力损失值,MPa ; η1、η2——分别为收缩、徐变与松驰应力损失完成率,MPa 。 S σ?——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值,MPa 。 4 4 4 4 L /2 L /2

IC厌氧塔

产品描述: 一简介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 成。 二工作原理 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 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 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 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该设备有效容积200L,底面直径40cm,高200cm,净重150kg。其优点为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抗压强度高,温度适应范围广,适用于科研单位、工地现场中试模拟运行。 四订货须知 1、用户应注明设备的材质及防腐要求。 2、用户应提供详细的水质化验单以便于我公司计算反 应器各部件的尺寸。 3、若用户有详细的加工图纸,可按用户要求进行生产。 4、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天津国韵生物科技的限公司绍兴女儿儿酒有限公司山西 长冶金泽生化有限公司等 厌氧塔是本公司承接,效果很好~! 联系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