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交感神经刺激对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肾交感神经刺激对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肾交感神经刺激对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肾交感神经刺激对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阳康,黄兵,廖凯,萨仁高娃,江洪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

[摘要] 目的评价肾交感神经刺激(Renal sympathetic nerves stimulation,RSNS)对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12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n=6)和肾交感神经刺激组(RSNS组,n=6)。RSNS组经左肾动脉外膜给予持续2 h高频电刺激,刺激参数:频率20 Hz,脉宽0.1 ms,刺激强度随血压进行调整,以保持血压较刺激前升高10%;假手术组在左肾动脉附近寻找一处体表皮肤给予以同样2 h高频电刺激。分别于基础状态和2 h刺激末检测血压(BP)、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与基础状态比较,Sham组成年杂种犬2 h末BR、HR、交感神经活性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状态比较,RSNS可以明显提高成年杂种犬BR、交感神经活性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交感神经刺激可以明显提高全身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关键词]肾交感神经刺激;全身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自主神经系统

Effect of renal sympathetic nerves stimulation on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YANG Kang, HUANG Bing, LIAO Kai, SA Ren-gao-wa, JIANG Ho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eople's Hospiti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60, Hube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nal sympathetic nerves stimulation on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Methods Twelve adult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ham group (n=6) and RSNS group (n=6). The RSNS group was given 2-hour 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 (20 Hz, 0.1 ms) on the adventitia of left renal artery. The stimulation intensity was regulated according to blood pressure to keep the blood pressure 10% higher before stimulation. Dogs in sham group were given the same stimulation on the skin near to left renal artery. The BP, HR, heart rate variablity (HRV) and serum norepinephrine (NE) in the basic state and after 2-hour stimulation were respectively measured. Results In the sham group,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P, HR, HRV and NE in the basic state and after 2-hour stimulation (P>0.05). While in RSNS group, the BP,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and serum NE level after 2-hour stim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asic stat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enal sympathetic nerves stimu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Key words]Renal sympathetic nerves stimulation;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utonomic nerves syst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270339、81170195、8130081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3CFB302);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3060602010271);武汉大学青年教师自主科研项目(编号:2042012121087);武汉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编号:2012302020206)

通讯作者:江洪。E-mail:jianghong58@https://www.360docs.net/doc/9d17496817.html,

肾交感神经消融是目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一大突破[1]。研究表明,肾交感神经消融可以降低全身交感神经活性[2],并可以其他治疗其他以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心力衰竭[3]、代谢综合征[4]等。肾交感神经是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阻断肾交感神经可以降低血压,心率和交感神经活性,那么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刺激肾交感神经是否可以观察到相反的效果呢?本研究拟探讨肾交感神经刺激对全身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体重14~22 kg,均为雄性,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随机分为Sham组(6只)和RSNS组(6只)。戊巴比妥钠30 mg/kg前肢静脉麻醉,以后每小时追加2 mg/kg维持麻醉状态。气管插管接动物呼吸机,分离一侧股、动静脉置入6F 鞘管,动脉通道连接压力换能器监测血压,静脉通道用于滴注生理盐水补液。颈部脱毛备皮消毒后在左侧锁骨上水平暴露左侧颈内静脉备采血标本。空调室温控制在25℃~30℃,整个实验过程中,犬下方放置电热板以维持犬正常体温。持续记录体表心电图(LEAD2000)。做左腹膜后侧面切口,暴露左肾动脉。应用双极电极,对左肾动脉外膜表面的不同区域(左肾动脉近腹主动脉开口5~10 mm处)予以高频电刺激(20 Hz,0.1 ms,15~25 V) [5]。通过高频电刺激对血压的影响判断电极缝合在左肾动脉外膜的位置,要求刺激后血压较刺激前升高10%。RSNS组给予持续2 h高频电刺激。为了保证刺激的有效性,每小时末停止刺激5 min,调整电压强度确定血压升高达到阈值。假手术组在左肾动脉附近寻找一处体表皮肤给予以同样2 h高频电刺激。

1.2 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实验全程中,采用LEDE2000多导电生理仪连续监测犬的HR、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SP)、平均动脉压(MAP)和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刺激前的HR、SBP和DSP,将该数值作为基础值。然后分别记录刺激1 h、2 h末的HR、SBP和DSP。

1.3 心率变异性检测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2 h后用Holter monitor记录HRV。采用血压与心率分析系统,将获得的512个连续窦性RR间期经快速傅里叶转换,获得RR间期功率谱的频域指标。计算下列参数:非常低的频率成分(VLF,<0.04 Hz),低频成分(LF,0.04~0.15 Hz),高频成分(HF,0.15~0.40 Hz)和LF/HF比值。HF是反映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LF和LF/HF比值是反映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6]。

1.4 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检测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2 h后经颈内静脉采血,血液标本注入肝素钠抗凝管中摇匀。室温静置10 min后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于EP管中。所有血清标本在检测前均放置在-80℃冰箱保存。采用犬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犬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与基础值相比,RSNS组收缩压,舒张压在肾交感神经刺激1 h、2 h末均明显升高(P<0.05),但心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心率和血压均无明显改变,见表1。

表1 各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比较(n=6,x±s)

项目组别基础值 1 h 2 h

SBP(mm Hg) RSNS 112±6 126±13a126±14a

Sham 113±9 114±7 113±8

DBP(mm Hg) RSNS 69±7 81±10a82±12a

Sham 71±7 70±6 71±6

HR (bpm) RSNS 149±10 151±10 150±9

Sham 152±9 150±12 152±12 注:与基础值比较,a P<0.05。

2.2 各组犬心率变异性检测结果比较与基础值相比,RSNS组在肾交感神经刺激2 h后LF值明显提高[(1.48±0.76) ms vs (

3.04±1.71) ms,P<0.05],LF/HF比值明显提高[(1.34±0.58) ms vs (2.12±0.89) ms,P<0.05],HF值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0.47) ms vs (1.13±0.44) ms,P>0.05]。相反,Sham组LF值,HR值和LF/HF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F1.32±0.72) ms vs (1.35±0.79) ms;HF (1.09±0.55) ms vs (1.27±0.71) ms;LF/HF (1.28±0.59) ms vs (1.16±0.71) ms,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犬心率变异性检测结果比较(n=6,x±s)

组别基础值 2 h

LF HF L/H LF HF L/H

RSNS(ms) 1.48±0.76 1.11±0.47 1.34±0.58 3.04±1.71a 1.13±0.44 2.12±0.89a Sham(ms) 1.32±0.72 1.09±0.55 1.28±0.59 1.35±0.79 1.27±0.71 1.16±0.71注:与基础值比较,a P<0.05。

2.3 各组犬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检测结果比较与基础值相比,RSNS组2 h肾交感神经刺激明显增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174.7±51.3) ng/dl vs (246.2±44.5) ng/d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相反,Sham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无明显变化[(165.9±41.0) ng/dl vs (165.7±31.6) n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持续肾交感神经刺激可以明显升高BR,同时提高HRV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提示持续肾交感神经刺激可以明显提高全身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肾动脉分布有交感传出和传入神经[7]。肾交感传出神经沿肾动脉走行,主要分布于肾血管、肾小管、皮质和髓质肾单位。激活肾交感传出神经可促进肾素的分泌(β1受体),增加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α1受体),收缩肾血管(α1受体和Y1受体),从而减少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8-9]。既往研究发现刺激肾交感神经可引起高血压,部分原因为肾血管流量减少所致[10]。肾交感传入神经主要分布于肾盂、输尿管的近端及肾大血管周围。肾交感传入神经的节前纤维沿交感干下行,中枢调控区域位于延髓头端腹外侧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以及一氧化氮、腺苷等刺激信号可以激活肾交感传入神经的感受器,从而将这些感觉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11]。刺激肾交感传入神经通过激活延髓头端腹外侧的神经元增加中枢交感神经活性,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12-13]。

Chinushi等[5]发现短时间经导管电刺激肾动脉外膜近端部分可引起血压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其效应与刺激肾交感传入神经是一样的。在很多以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为特征的疾病中,肾交感神经是长期持续激活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以升高血压10%的刺激强度持续2 h RSNS可以明显引起血压升高,提高HRV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LF、LF/HF)和增加血清NE浓度,表明持续RSNS可以明显提高中枢交感神经活性。

肾脏是调节中枢交感神经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Converse等[14]发现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肌肉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高,但切除肾脏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研究证实肾功能不全中存在肾交感传入神经的激活。在肾衰合并高血压的大鼠模型中,切除双侧背神经根可以降低血压[15-16]。对肾内注射苯酚导致肾功能受损的大鼠的肾脏进行去神经术,可抑制血压升高和下丘脑后部去甲肾上腺素的升高[17]。这些研究均表明肾脏交感传入神经有调节中枢交感神经张力的作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除了传出神经激活外,肾交感传入神经的感受器激活也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反射性增加,从而促进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血管重塑,左心室重塑和功能障碍[18]。经导管肾动脉射频消融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其机制被认为肾动脉消融可阻断肾交感神经,降低全身交感神经活性[19-20]。在大鼠进行去肾神经手术后14 ~24 d,肾血管系统出现功能性神经再生,8周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1]。患者经肾动脉消融后很可能出现肾交感传出神经再生,虽然发生这种反应的时间过程目前并不清楚。相反,肾交感传入神经不太可能发生再生[22]。因此,肾动脉

消融可能通过阻断肾交感传入神经,从而导致中枢交感神经流出量和血压持续降低。在对接受肾动脉消融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长达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血压持续降低,也证实这一观点[23]。

本研究发现肾交感神经持续刺激可提高中枢交感神经活性,为病理状态下肾交感传入神经对全身交感神经的影响和肾动脉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提高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临床上进行肾动脉射频消融并没有固定的消融靶点以及评估消融后的效果。我们的研究也观察到急性肾交感神经刺激对血压的影响,可对这些反应敏感的部位进行消融,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神经心源性性晕厥是一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由于短暂的交感神经抑制和迷走神经兴奋介导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心率减慢和血管舒张而引起血压降低[24]。因此,经导管刺激肾动脉升高血压和交感神经活性具有治疗神经心源性性晕厥的潜在作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为了减少创伤和应激对交感神经的影响,我们只选择了刺激左肾动脉,所以我们并不清楚电刺激右肾动脉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其次,经肾动脉刺激肾交感神经可同时激活肾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在本研究我们并没有评估刺激对肾交感传出神经的影响。测量血清中的肾素,去甲肾上腺素溢出率可有助于评估肾交感传出神经的活性,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rum H, Schlaich M, Whitbourn R, et al. 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f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 a multicentre safety and proof-of-principle cohort study [J]. Lancet, 2009, 373(9671): 1275-1281.

[2] Schlaich MP, Sobotka PA, Krum H, et al. Renal sympathetic-nerve ablation for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1(9): 932-934.

[3] Davies JE, Manisty CH, Petraco R, et al. First-in-man safety evaluation of renal denervation for 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 primary outcome from REACH-Pilot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3, 162(3): 189-192.

[4] Witkowski A, Prejbisz A, Florczak E, et al. Effects of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on blood pressure, sleep apnea course,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and sleep apnea [J]. Hypertension, 2011, 58(4): 559-565.

[5] Chinushi M, Izumi D, Iijima K,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autonomic responses to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renal arterial nerves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 of the renal artery [J]. Hypertension, 2013, 61(2): 450-456.

[6] Xhyheri B, Manfrini O, Mazzolini M,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today [J].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2, 55(3): 321-331.

[7] Sobotka PA, Mahfoud F, Schlaich MP, et al. Sympatho-renal axis in chronic disease [J]. Clinical Research in Cardiology, 2011, 100(12): 1049-1057.

[8] Dibona GF. Neural control of the kidne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Hypertension, 2003, 41(3): 621-624.

[9] Dibona GF, Kopp UC. Neural control of renal function [J]. Physiological Reviews, 1997, 77(1): 75-197.

[10] Kottke FJ, Kubicek WG, Visscher MB. The production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by chronic renal artery-nerve stimulation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45, 145: 38.

[11] DiBona GF. Physiology in perspective: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ural control of the kidney [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005, 289(3): R633-R641.

[12] Guyenet PG. Role of the ventral medulla oblongata in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J]. Central Regulation of Autonomic Functions, 1990, 9: 145-167.

[13] Esler M. The 2009 Carl Ludwig Lectur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human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transition from mechanisms to medical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0, 108(2): 227-237.

[14] Converse Jr RL, Jacobsen TN, Toto RD, et al. Sympathetic over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2, 327(27): 1912-1918.

[15] Campese VM. Neurogenic factors and hypertension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J]. Journal of Nephrology, 1996, 10(4): 184-187.

[16] Wyss JM, Aboukarsh N, Oparil S. Sensory denervation of the kidney attenuates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in the rat [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 1986, 250(1): H82-H86.

[17] Hausberg M, Kosch M, Harmelink P, et 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 Circulation, 2002, 106(15): 1974-1979.

[18] Sobotka PA, Krum H, B?hm M, et al. The role of renal denerv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J]. Current Cardiology Reports, 2012, 14(3): 285-292.

[19] Krum H, Schlaich M, Whitbourn R, et al. 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f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 a multicentre safety and proof-of-principle cohort study [J]. The Lancet, 2009, 373(9671): 1275-1281.

[20] Esler MD, Krum H, Sobotka PA, et al.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hypertension (The Symplicity HTN-2 Tria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 2010, 376(9756): 1903-1909.

[21] Kline RL, Mercer PF. Functional reinn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persensitivity to NE after renal denervation in rats [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80, 238(5): R353-R358.

[22] Arrowood JA, Goudreau E, Minisi AJ, et al. Evidence against reinnervation of cardiac vagal afferents after human orthotopic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J]. Circulation, 1995, 92(3): 402-408.

[23] Symplicity HTN-1 Investigators. 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f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 durability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out to 24 months [J]. Hypertension, 2011, 57(5): 911-917.

[24] Chen-Scarabelli C, Scarabelli TM. Neurocardiogenic syncope [J]. BMJ, 2004, 329(7461): 336-341.

(收稿日期:2014-09-15)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中枢部为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成对交感于位于脊柱两侧,呈链锁状,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每侧有22~25个神经节称椎旁节,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各部发出分支至一定的器官。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在腹腔内,脊柱前方还布有椎旁节,分别位于同名动脉根部附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知识介绍: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性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其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 例如: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增强和持续时,循环系统的机能亢进,便出现了心悸、憋气、血压升高的症状。相反,由于交感神经的功能减弱时,便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

神经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节 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脑部的中枢位于脑于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生理练习题

一、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在“选择题答卷纸”上把相应的英文字母涂黑。 (本大题分4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40分) 1、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正反馈 D 前馈 E神经—体液调节 2、心肌的初长度对收缩力量的调节作用属于 A 局部神经调节 B 体液中ATP 的作用 C 等长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 异长自身调节 3、哪种离子的膜内外浓度差之比决定超射值的高度? A. K+ B. Na+ C. H+ D. Cl- E. Mg2+ 4、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是因为: A 心输出量增加 B 外周阻力增加 C 动脉血压升高 D 心舒期室内压降低 E 血流速度加快 5、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中的 A 心室舒张期 B 心室射血期 C 等容收缩期 D 心室舒张期 + 等容收缩期 E 等容舒张期 + 等容收缩期 6、心交感神经兴奋使自律细胞自律性升高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 使阈电位水平上移

B 动作电位0 期去极速度加快 C 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 D 降低肌浆网摄取Ca2+的速度 E 加强I f,使4 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 7、下列物质中,哪一种与器官血流量调节无直接关系 A. 二氧化碳 B、乳酸 C、肾素 D、腺苷 E、前列腺素 8 .心肌缺O2引起冠脉舒张,在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前列腺素 B.乳酸 C.氢离子 D.组织胺 E. 腺苷 9.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10、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长,一直延续到: A.舒张早期 B.收缩期末 C.舒张中期 D.收缩期开始 E. 舒张期末 11、刺激心交感神经时,冠状动脉 A 先舒张后收缩 B 先收缩后舒张 C 收缩 D 舒张 E 无反应 12、下列哪项不能引起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 A. 动脉血 PO2降低 B. 动脉血PO2升高

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前世今生

Circulation:肾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前世今生 去肾脏交感神经术(肾交感神经消融术,简称RNA)在高血压和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已是炙手可热的新词。随着近期导管技术方法的改进,经血管途径可安全快速地阻断交感神经纤维,并且已发展为微创操作。最近,射频(RF)是能量源的首选,但其他能量来源,如冷冻消融、微波、高强度聚焦超声、局部神经毒药物注射等方法也在紧锣密鼓地研究。 目前为止的研究结果鼓舞人心,前景广阔。众所周知,交感神经系统在顽固性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前人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开发潜在的介入方法,以干预交感神经对全身血管和靶器官的影响。 来自美国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Vasilios Papademetriou等全面回顾了交感神经系统介入治疗的前世今生,并且仔细审阅了既往在人类及实验模型中的各种方法,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交感神经活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者通过阐述肾脏去交感神经术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重点介绍了各种方法和技术以及手术方式,并对肾交感神经消融术的未来作了深入探讨。 本文发表于Symplicity III试验结果发表之前,尽管Symplicity III试验的阴性结果令人失望,但前景仍是广阔的,相关文章发表于近期的Circulation杂志。 历史透视 经过在犬身上的多项细致试验,Bradford于1889年发现刺激背侧神经和交感神经可引起血压和肾脏大小(体表测量)的改变。无论血压升降依靠的是这些解剖区域的刺激或是电刺激频率,实验结果均具有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1923年,研究人员提出单独使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1925年,Adson首次使用交感神经外科切除治疗恶性高血压。 在随后的几年直至20世纪30年代,Peet、Page、Heuer、Adson、Craig和Brown等报告了一系列使用手术治疗恶性高血压的病例。与此同时,肾脏被膜切除术也被用于治疗不明原因的血尿和肾周围炎,当时认为这样可破坏肾被膜和肾实质间的交感神经纤维,从而作为交感神经切除的一种方式。Sen报道了85例在1925至1935年间接受肾被膜切除术的受试者,术后受试者血压明显下降,但非持久性。 1924年,Papin 和Ambard在人身上进行了第一例外科去肾脏神经术,以缓解肾源性的顽固疼痛。1934年,Page和Heuer第一次使用了双侧肾脏交感神经去除术治疗严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一25岁女性,诉易疲劳,严重头痛,血压高达208/104mmHg,术后随访5个月未发现血压明显改变,此案例确认了这种手术是安全的且对肾功能无副作用。 1935年,Page和Heuer报道了5例慢性进展性肾炎患者进行双侧肾脏交感神经去除术的报告,大部分患者在术后数月内蛋白尿和血压均有缓解,而对肾脏清除能力和浓缩能力则无明显影响。由于早期实验结果的不尽人意,外科去肾脏神经逐渐被更彻底的交感神经切除所取代-对大部分恶性高血压有明显效果的内脏神经切除术(外科去除内脏神经)。

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在获得更多临床证据之前,RDN应该只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并由高血压专科团队进行慎重选择。 建议医疗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RDN的合理临床研究和应用;鼓励原创的新型肾神经消融术设备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杜绝盲目开展过度治疗的行为,最大程度保证临床研究的严谨以及患者的安全。 顽固性高血压通常是指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最佳剂量的3种不同类别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治疗后,血压仍不能达标。基于上述标准的真正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在不同人群中的估计值有很大变异。总体而言,接受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5%~10%达到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标准。 至今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一直专注于降压药物阻断各种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包括使用小剂量螺内酯作为四线治疗,然而这些措施仍难以攻克部分顽固性高血压。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脏神经术( RDN)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插入肾动脉的射频导管释放能量,透过肾动脉的内膜、中膜选择性毁坏外膜的肾交感神经纤维,从而达到降低肾交感神经活性,阻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在维持高血压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作用。 临床证据有限推广应用需谨慎 原理证明研究(Symplicity HTN-1)以及随后进行的随机疗效研究(Symp licity HTN-2)已经证实了RDN降低诊室血压的效果。Sympliaty HTN-1试验是首个在人体进行的验证性研究,该研究仅应用验证原则评估RD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图1),并不能排除安慰剂效应。

而Symplicity HTN-2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个月研究结果于2010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图2),Sympliaty HTN-2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于2012年发表在《循环》杂志。 1年随访带来的仍然是鼓舞人心的结果,早期未行RDN的对照组患者于药物治疗6个月时行RDN,继续随访6个月降压效果显著,与早期肾神经消融术组的降压效果类似。进一步证实RDN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且降压效果可以持续1年(图3)。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脏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 (1)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起源于脊髓第1~5胸段脊髓灰质侧角,节前神经元在星状神经节和颈交感神经交换神经元。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心脏神经丛,支配心脏各个部分。右侧的心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到窦房结;左侧的心交感神经分布到房室结、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 (2)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cardiac vagus nerve)起源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节前纤维到达心内神经节换元。右侧迷走神经节后纤维主要分布到窦房结;左侧分布到房室结和房室束。两侧均有纤维分布到心房肌、心室肌。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的M 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减弱。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除真毛细血管外,血管壁都有平滑肌分布。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上神经分布很少,其舒缩活动主要受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影响外,绝大多数血管平滑肌都受神经支配,它们的活动受神经调节。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是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所以称血管运动神经。它们可分为两类:一类神经能够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使血管口径缩小,称缩血管神经(vasoconstrictor nerve)。缩血管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起源于脊髓胸、腰段中间外侧柱内。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存在,更不用说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但是希望大家看完下面介绍的内容后可以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副交感神经系统是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一种,它对于促进血液的循环以及促进肠胃的消化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注意它的调节。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对血管, 2.对消化器官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并减弱其蠕动的力量;但当胃肠平滑肌紧张性太低或活动很弱时,交感神经也可使其活动增强。对唾液腺能促进其分泌粘稠的唾液。 3.对呼吸器官和汗腺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有利于通气。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4.对眼球平滑肌交感神经使虹膜辐射肌收缩,引起瞳孔扩

大。 5.对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当交 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由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大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在生理学上称之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6.对泌尿生殖器官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 活动和促进内括约肌的收缩,因而阻止排尿。对生殖器官,交感神经能促进怀孕子宫的收缩,但使未孕子宫舒张。交感神经还能促进男性精囊腺和射精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射精动作。 7.对糖代谢交感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但在整体内,交感神经的升血糖效应主要还是通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来实现的。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关于这篇文章接好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对于调节肠胃的消化以及内 分泌的系统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促进糖类的代谢跟血液的循环,希望你们可以保护好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去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当前适应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9期 27 ● 专家论坛 ● 去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当前适应证 马为,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34) 基金项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联合中心资助 通讯作者:霍勇 E-mail :huoyong@https://www.360docs.net/doc/9d17496817.html, 近年来,伴随着肥胖、高盐、高脂饮食的流行,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估计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2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我国最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估计有40%~50%的心肌梗死,50%~75%的脑卒中归因于高血压,直接造成的经济费用每年约366亿,导致200万人过早死亡。尽管近年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反映高血压控制的“三个率”依然很低,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50%,治疗率为40%,而控制率仅为10%,即使在三甲医院,高血压的控制率也仅为30%。临床上仍有许多患者,即使使用了多种降压药物,血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即难治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更为巨大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合理联合的最佳及可耐受剂量的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在一定时间(至少>1月)药物调整的基础上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服用4种或4种以上降压药物血压才能有效控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据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 )难治性高血压科学声明中所述:小样本研究显示,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普通门诊中约为5%,在肾病门诊中达50%以上[1]。最近也有提出“药物抵抗性高血压”的概念。临床上导致患者血压难治的因素 很多,包括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不佳、合并使用了升高血压的药物、联合用药不合理、合并用药影响降压药物疗效以及存在继发性高血压等。也有一些患者是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如由于血压测量错误、服药依从性不良以及白大衣现象等引起。这些患者多合并高龄、肥胖、左室肥厚、慢性肾脏病及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真正意义上的难治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的醛固酮通路生理异常、水钠潴留、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等,而交感神经以及RAAS 活性增强及持续存在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肾脏在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肾脏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在肾动脉外膜存在肾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激活可导致RAAS 激活,肾素水平增加,肾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等,而传出神经激活则会导致肾血流量下降和肾间质缺血等。 因此长久以来阻断肾交感神经从而治疗高血压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内脏神经切除术曾是20世纪20~30年代治疗严重高血压患者的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然而这些外科手术却伴随着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而被随之出现的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所取代。2009年4月,Krum 等在《柳叶刀》杂志上报道了经皮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renal denervation ,RDN )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Simplicity HTN-1研究[2],利用自身对照证明RDN 治疗在1年观察期

交感神经药理作用

交感神经的作用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对外生殖器官血管则起收缩作用。脑和肺的血管,虽也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作用很弱。 2.2.对消化器官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并减弱其蠕动的力量;但当胃肠平滑肌紧张性太低或活动很弱时,交感神经也可使其活动增强。对唾液腺能促进其分必粘稠的唾液。 3.3.对呼吸器官和汗腺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有利于通气。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4.4.对眼球平滑肌交感神经使虹膜辐射肌收缩,引起瞳孔扩大。 5.5.对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由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大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在生理学上称之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6.6.对泌尿生殖器官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活动和促进内括约肌的收缩,因而阻止排尿。对生殖器官,交感神经能促进怀孕子宫的收缩,但使未孕子宫舒张。交感神经还能促进男性精囊腺和射精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射精动作。 7.7.对糖代谢交感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但在整体内,交感神经的升血糖效应主要还是通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来实现的。

病理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 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D.Na+和K+的平衡电位 E.Ca2+和K+的平衡电位 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 A.Na+内流引起 B.Ca2+内流引起 C.K+外流引起 D.Cl-内流引起 E.以上都不是 3.超常期是指: A.动作电位幅值超过正常 B.动作电位时间超过正常 C.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超过正常 D.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小于正常 E.兴奋传导速度超过正常 4.浦肯野细胞的主要起搏离子流是: A.INa B.ICa C.IK D.ICl E.If 5.功能合胞体是指: A.所有心肌细胞的胞浆互相相通而形成合胞体 B.所有心肌细胞的功能都相同,故名合胞体 C.所有心肌细胞的大小都相同而且彼此相通,故名 D.心房、心室肌细胞的胞浆相通,故名 E.心房、心室肌各自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步协调收缩6.以下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中,哪个是错误的? A.静息电位水平 B.细胞直径 C.舒张去极化 D.细胞间连接 E.肌浆网功能 7.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表示: A.心房肥大 B.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 C.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

D.心室肥大 E.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 8.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 B.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C.心肌每次收缩都依赖于细胞外Ca2+的流入,骨骼肌不需要 D.骨骼肌以运动单位形式收缩,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骨骼肌可以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能 9.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心室舒张期 10.射血分数是指: A.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B.每分输出量和心室容积之比 C.搏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 D.心室收缩期末和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之比 E搏出量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比 11.心指数是指: A.心脏每搏输出量 B.心脏每分输出量 C.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D.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E.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搏出量 12.第一心音标志着: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房强烈收缩 13.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相同的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外周阻力 D.心输出量 E.做功量 14.容量血管是指 A.大动脉 B.大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E.静脉 15.交换血管是指 A小动脉 B微动脉 C毛细血管网 D通血毛细血管 E.真毛细血管16.细血管前括约肌位于 A.小动脉起始部 B.微动脉起始部 C.后微动脉起始部 D.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E.小动脉和微动脉之间 17.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A.小动脉 B微动脉 C.后微动脉 D.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 E.A、B均是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解剖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稀薄,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2作用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对外生殖器官血管则起收缩作用。脑和肺的血管,虽也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作用很弱。

(整理)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

心律失常发病原因 1、心律失常与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关系 心脏跳得快慢、跳得是否规律、收缩的强弱等生物特性都是由人体内的一类神经所控制的,叫做植物神经。植物神经分2种:一种叫做交感神经;一个叫做副交感神经,2个神经起相反的作用。比如心跳加快是由交感神经管的,心跳减慢就是由副交感神经管的。这2个神经又是由神经节控制的。交感神经的生物效应由交感神经节控制,副交感神经节的生物效应由副交感神经节控制。 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有的心跳不规律,有的会比正常人快,有的即快又不规律。这种心脏异常变化主要是交感神经控制的。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这种生物作用又是由心脏交感神经节控制的。也就是说,心脏交感神经节好比“指挥部”,发出让心跳快的指令由交感神经做执行。 2、什么是“心脏交感神经节”? 人的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几部分,其中胸椎又分为12节。心脏交感神经节位于人体的深部第1-5胸椎的两侧,相当于肩部到腋下水平高度。 心脏交感神经节就是使心脏发生心跳快等心脏异常变化的指挥中心。治疗时如果能够影响到心脏交感神经节,就可能阻止或消除心跳快、心律失常等心脏的异常改变。

3、什么是“心脏交感神经节微环境”? 人体神经节与神经之间、神经与神经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靠一定的“小物质”,好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靠语言一样。心脏交感神经节与神经之间信息传递的小物质主要是“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每发出一个动作指令,很多小物质之间存在极其复杂的转换和传递,往往肉眼很难观察到,这些场所被形象的称为“心脏交感神经节微环境”。治疗时如果通过治疗使心脏交感神经节微环境内的小物质发生复杂改变,就可以改变神经传递的信号。 比如通过某种生物作用使心脏交感神经节附近的微环境改变,从而使乙酰胆碱增多等,就可以改变原本心跳不规律、增快的信号,使心跳平稳。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两个释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两个释疑 1.这个图为什么没有支配血管的副交感神经? 1.1 疑问:2017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P19图2-2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中,为什么没有支配血管的副交感神经? 1.2 解答: 原因是:绝大部分内脏器官既接受交感神经又接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形成双重神经支配。双重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是自主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重要特征。但也有少数内脏和组织只受单一神经支配。例如,食管上部只有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汗腺、立毛肌、皮肤和骨骼肌内的血管只受交感

神经支配等。正因为有的血管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有的不受副交感神经 2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反还是协调 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通常情况下同一器官的活动受二者共同控制(特例见上个问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但也有例外,例如二者在促进唾液分泌上都具有促进作用,只不过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腺分泌粘稠唾液(酶多,有利于消化),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腺分泌的是稀薄的唾液(水多,有利于吞咽)。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让学生判断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具体是怎么样的,而是基于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的事实,去分析和判断这种调节活动对机体稳态产生的影响,当然,二者作用的相反关系最终表现为协调。最终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稳态。 3 几个练习 (1)下列属于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生理意义是 A.主要参与应急反应 B.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C.动员机体贮备的能量参加应急 D.利于维持安静的生活

[解析]与交感神经相比,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较为局限,在安静时作用较强。其功能意义在于促进消化、吸收与合成代谢,积蓄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保护机体,利于维持安静的生活。选项A、B和C均为交感神经的功能。 答案:D (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解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A错;它们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B错;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会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或减弱,如交感神经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 答案:C 4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的调节口诀记忆: 交感兴奋心跳快,血压升高汗淋漓 瞳孔扩大尿滞留,胃肠蠕动受抑制 副交兴奋心跳慢,支气管窄腺分泌 瞳孔缩小胃肠动,还可松驰括约肌

生理学习题二

生理学习题一、单选题 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答案E 2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是 A. 胃泌素 B. 促胰液素 C. 促胰酶素 D. 胆盐 E. 盐酸 答案C

3.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A.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答案C 4.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XII B. 分解纤维蛋白原 C. 加速因子VII复合物的形成 D.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E. 使因子VIII的作用加强 答案B 5.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高低取决于 A. 动脉血压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B. 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C. 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D. 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之间的相对关系 E. 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答案C 6. 6.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 视紫红质过多 B. 视紫红质缺乏 C. 顺视黄醛过多 D. 视蛋白合成障碍 E. 视紫蓝质合成过多 答案B 7.下面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膜的厚度约为8nm B.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C. 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D.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E. 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答案E 8.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 A.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B.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C.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交感神经功能及神经元构成等神经学知识

一、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交感神经的功能可被概括为“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走)。交感神经主要作用于平滑肌和腺细胞。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收缩能力增强、瞳孔散大和新陈代谢率 调节内脏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内脏器官一般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少数器官例外,只有交感神经支配。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在具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例如,对于心脏,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对于小肠平滑肌,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即恰巧与对心脏的作用相反。这种拮抗性使神经系统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调节内脏的活动。从中枢活动情况来看,交感中枢与副交感中枢的活动常表现交互抑制的关系,即一个中枢活动增强时,另一个中枢活动就减退,这样在外周作用方面就表现为协调一致。 植物性神经对外周效应器官的支配,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例如,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则心率增加,说明心迷走神经本来有紧张性冲动传出,对心脏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切断心交感神经,则心率减慢,说明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也具有紧张性。但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强,而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弱。植物性神经中枢常具有紧张性冲动传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反射性和体液性原因。例如,来自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区域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传入冲动,对维持植物性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中枢神经组织内CO2浓度,对维持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也有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往往不会只波及个别的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加反应。例如,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时,除心血管功能亢进外,还伴有瞳孔散大、支气管扩张、胃肠道活动抑制等反应。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活动时,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在剧烈肌肉运动、窒息、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现心率加速、皮肤与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液贮存库排出血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红细胞计数增加、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加速而血糖浓度上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所造成的。所以,交感神经系统在环境急骤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变,这种反应称为应急反应。交感神经的结构特点

青书学堂生理学期末考试

南阳理工学院 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2001-护理学(专升本)课程:生理学(专升本)总时长:120 分钟 剩余时间: 106分: 19秒1. (单选题)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本题2.0分) A、能增加肺包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I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E、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间 2. (单选题) 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 )(本题2.0分) A、心脏起搏细胞舒张期去极速率减慢 B、心功能曲线右移 C、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D、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减慢 E、心舒末期容积减少 3. (单选题) 肾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的重吸收构成的?( )(本题2.0分)

A、氯化钠 B、氯化钾 C、尿素 D、肌酐 E、肌酸 4. (单选题) 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 )(本题2.0分) A、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B、延髓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C、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 D、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 E、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 5. (单选题)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流阻力( )(本题2.0分) A、与血管的半径成正比 B、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C、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D、与血管半径的立方成反比 E、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6. (单选题)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本题2.0分) A、胆固醇 B、胆色素 C、卵磷脂

D、脂肪酸 E、胆盐 7. (单选题)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本题2.0分)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D、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8. (单选题) 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本题2.0分) A、磷酸二酯酶 B、腺苷酸环化酶 C、胆碱酯酶 D、ATP酶 E、胆碱乙酰化酶 9. (单选题) 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本题2.0分) A、血浆渗透压等于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电解质 C、血浆渗透压决定了血管内外水平衡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填空 )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填空) 有氧健康是指“吸收、转换、排出氧气的能力”。(填空) 人的心理健康的不可或缺的要求中,没有心理疾病,是维持个体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和保健要求。(填空)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填空) 智力反映出一个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六大要素: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填空) 协调压力反应的两个途径是植物性神经系统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系统。(填空)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填空) ( )包括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单选) A.身体发育情况 B.心理发展状态 C.社会化的程度 D.道德文明水平 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中,( )标准认为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为心理不健康,否则为心理健康。(单选) A.社会规范 B.心理疾病症状 C.社会适应 D.个人心理体验 有的医疗卫生人员人际交往中存在( )的问题,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单选) A.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 B.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C.面子心理作怪 D.不会说“不” ( )是指在审视、思考、评判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单选) A.转视 B.换脑 C.换位 D.补偿 个体的心理健康是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所谓( ),是由于健康是相对的,健康的人随时可能陷入到不健康的状态,及时予以调整,可回复到健康状态。(单选) A.连续变化 B.连续 C.变化 D.动态 ( )原则有两个因素。第一,应该确切地知道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第二,目标的设定要合理。(单选) A.制定可以达到的目标 B.注意自己的进步,建立自我效能感 C.提供可供观察的进展报告 D.给自己提供具体的奖励

生理学(专升本)青书学堂 河南科技大学

生理学(专升本)青书学堂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XX01-护理学(专升本)课程:生理学(专升本)总时长:120 分钟 1. ( 单选题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本题分) A、能增加肺包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肺泡I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E、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间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无. 得分: 2. ( 单选题 ) 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 )(本题分) A、心脏起搏细胞舒张期去极速率减慢 B、心功能曲线右移 C、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D、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减慢 E、心舒末期容积减少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无. 得分: 3. ( 单选题 ) 肾外髓部的渗透压梯度,主要下列哪种物质的重吸收构成的( )(本题分) A、氯化钠 B、氯化钾 C、尿素 D、肌酐 E、肌酸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无. 得分:

4. ( 单选题 ) 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 )(本题分) A、 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B、延髓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C、网状结构的冷敏神经元 D、弓状核的冷敏神经元 E、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无. 得分: 5. ( 单选题 )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流阻力( )(本题分)(本题分) A、与血管的半径成正比 B、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C、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D、与血管半径的立方成反比 E、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学生答案:E 标准答案:E 解析:无. 得分: 6. ( 单选题 )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本题分) A、胆固醇 B、胆色素 C、卵磷脂 D、脂肪酸 E、胆盐学生答案:E 标准答案:E 解析:无. 得分: 7. ( 单选题 )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本题分)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D、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无. 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