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年

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年

摘要:

1.上海地铁的发展历程

2.上海地铁的线路与站点

3.上海地铁的运营管理与安全保障

4.上海地铁与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

5.上海地铁的未来发展展望

正文:

上海地铁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谓悠久。自2000 年12 月26 日上海轨道交通3 号线一期通车以来,上海地铁已经走过了20 多个年头。期间,先后开通了东延伸段、西延伸段、东延伸段、西西延伸段、虹桥火车站站、张江高科站等地下车站,不断完善和扩大着地铁线路网络。

目前,上海地铁拥有11 条线路,覆盖了市区及部分郊区,线路总长度已超过700 公里,站点总数超过400 个。如此庞大的地铁网络,不仅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地铁始终坚持以乘客为中心,不断优化运营服务。例如,为了确保乘客的乘车环境安全,地铁管理单位在各车站设置安检点,对进站各类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此外,上海地铁还实施地铁站点分级日消毒措施,严格贯彻落实运营现场疫情防控要求,确保乘客的乘车安全。

在安全保障方面,上海地铁采用高科技手段,如深覆土盾构机等,以提高

盾构推进的质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结构物的影响。同时,地铁线路还进行了定期测量,以确保线路的稳定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 年12 月1 日起,上海地铁与杭州、宁波两地实现了地铁二维码的互联互通,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市民可以一码跨城轻松乘坐地铁。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跨省市出行,还助力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上海地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 年》规划,到2050 年,上海地铁线路总长度将达到1000 公里,覆盖更广泛的区域。同时,上海地铁还将与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总之,上海地铁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以其便捷的交通方式、庞大的线路网络、优质的运营服务和完善的安全保障,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导语】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从传统的骑行工具到现代化的地铁网络,上海的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变迁。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评估和探讨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上海城市交通的变迁。 【1. 简述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上海市的交通工具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上海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人力车、牛车以及少量的马车。这些传统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2.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电车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交通工具开始向现代化迈进。电车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在上海出现并迅速取代了传统的人力车、牛车和马车。电车的出现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快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1933年的地铁建设】 1933年,上海迎来了它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一号线。这一

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上海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地铁的建设不仅 大大减少了城市拥堵的问题,也使得上海的交通更为高效和便捷。随后,上海地铁网络逐渐扩张,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之一。 【4.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私家车、共享单车和出租车的兴起】随着上海市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程度 也逐渐增加。私家车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灵活的出行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共享单车的兴 起成为了一种新的交通选择。与此上海的出租车业也随着城市的发展 而蓬勃发展,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5.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不断发展,上海的交通工具将继续发生变革。智能化、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未来几十年内,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地铁网络,提升道路交通的智 能化水平,并加大对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和使用。 【总结】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是一个由简到繁、由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从 19世纪初的人力车、牛车和马车,到20世纪30年代的电车和1933年的地铁建设,再到私家车、共享单车和出租车的兴起,上海的交通 工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上海的交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1010310130 宣守旺 摘要:自21世纪初地铁建设在我国许多城市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上海地铁作为其中的代表,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地铁的发展概况,发展历程,对它的评价和“十二五”发展展望。 一上海地铁发展概况 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止2011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2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另有全线位于世博园区内,仅供世博园游客和工作人员搭乘的世博专线,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如下: 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区间:富锦路—上海火车站—莘庄。长约37公里,共设 28座车站,是一条纵贯上海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识别色:红色。 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区间:徐泾东—淞虹路—浦东国际机场。长约68公里,共设31座车站,是一条横贯上海市区连接浦江两岸的东西向线路。线路识别色:绿色。 轨道交通3号线运营区间:上海南站—长江南路—江杨北路。长约40.5公里,共设29座车站,是一条环绕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线路识别色:黄色。 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长约33.6公里,共设26座车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成环。线路识别色:紫色。 轨道交通5号线运营区间:闵行开发区-莘庄。长约17公里,共设11座车站(除莘庄站为地面车站,其余10座为高架车站)。线路识别色:紫红色。

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年

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年 摘要: 1.上海地铁的发展历程 2.上海地铁的线路与站点 3.上海地铁的运营管理与安全保障 4.上海地铁与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 5.上海地铁的未来发展展望 正文: 上海地铁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谓悠久。自2000 年12 月26 日上海轨道交通3 号线一期通车以来,上海地铁已经走过了20 多个年头。期间,先后开通了东延伸段、西延伸段、东延伸段、西西延伸段、虹桥火车站站、张江高科站等地下车站,不断完善和扩大着地铁线路网络。 目前,上海地铁拥有11 条线路,覆盖了市区及部分郊区,线路总长度已超过700 公里,站点总数超过400 个。如此庞大的地铁网络,不仅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地铁始终坚持以乘客为中心,不断优化运营服务。例如,为了确保乘客的乘车环境安全,地铁管理单位在各车站设置安检点,对进站各类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此外,上海地铁还实施地铁站点分级日消毒措施,严格贯彻落实运营现场疫情防控要求,确保乘客的乘车安全。 在安全保障方面,上海地铁采用高科技手段,如深覆土盾构机等,以提高

盾构推进的质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结构物的影响。同时,地铁线路还进行了定期测量,以确保线路的稳定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 年12 月1 日起,上海地铁与杭州、宁波两地实现了地铁二维码的互联互通,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市民可以一码跨城轻松乘坐地铁。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跨省市出行,还助力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上海地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 年》规划,到2050 年,上海地铁线路总长度将达到1000 公里,覆盖更广泛的区域。同时,上海地铁还将与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总之,上海地铁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以其便捷的交通方式、庞大的线路网络、优质的运营服务和完善的安全保障,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首都北京现有地

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 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领导机关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科研、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深埋方案探索后认为:如将地铁置于地下300~350米的基岩层,对功能要求、工程技术和建设经济均不合理。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在浦东塘桥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 1964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1978年,漕溪路段试验工程批准开工,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至1983年底,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市区“乘车难”的矛盾日渐突出。1983年初,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上海的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4月,市计委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穿越市区的中段为地下铁道。8月,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的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1986年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

上海地铁博物馆:探索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

上海地铁博物馆:探索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上海地铁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在这个充满现代化的城市中,地铁博物馆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作为中国第一条地铁,上海地铁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巨大转变。在这里,我们可以探索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并了解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创新。 进入地铁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地铁列车模型。这架模型是按照真实的地铁列车比例制作的,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模型中每个细节的精细处理。这样的模型不仅使游客感受到了地铁的巨大规模,还给人一种置身于地铁列车中的感觉。 继续前行,来到地铁博物馆的首个展区,展示了上海地铁开通初期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这些照片记录了上海地铁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动工建设到第一次试运营,再到繁忙的运营场景,每一张照片都见证了上海地铁的壮丽过程。而陈列其中的文物,如列车车头灯、车门、车票等,更是让人回忆起过去搭乘地铁的时光。这一展览区域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上海地铁建设的辛勤和凝聚力。 走进下一个展区,展示了上海地铁技术创新的成果。一个个巨大的交互式屏幕展示了上海地铁使用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例如,自动售票机、智能检票闸机等都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此外,还展示了地铁信号设备、列车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地铁运行的基础设施。这一展区域展示了上海地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努力和进步。

接下来,在博物馆的中央展厅,展出了上海地铁的艺术创作。上海 地铁的每一个车站都有不同的主题设计和艺术装饰,这些都体现了上 海地铁对城市文化的重视。在展厅中,可以欣赏到上海地铁站台壁画 的剪影展示、照片和视频展播等,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地铁 站的美丽和多样性。从展厅的中央,可以看到一个模拟的地铁站台, 配有真实的列车车厢,仿佛让游客置身于地铁的艺术氛围中。 进入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区,是一个专门介绍未来地铁发展规划的 区域。这个区域展示了上海地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通过数 字化模拟和展示,游客可以了解到未来地铁网络的扩张和改造计划, 包括新线路建设、车辆更新和新技术应用等。这一展区域让人感受到 上海地铁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出色规划能力。 在参观完上海地铁博物馆后,我们对于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这里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互动展示形式,介绍了上海地 铁作为城市交通骨干的发展过程和现代化水平。同时,博物馆还展示 了地铁在技术创新、艺术创作和未来规划方面的杰出成果。通过参观 这个博物馆,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上海地铁的历史发展,也对地铁在城 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海地铁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使游客更好地了解上海 这个城市的交通历史,并提供了一个了解地铁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窗口。通过参观这个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加珍视我们所享有的便捷交通,也 可以更好地体验到上海这座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让我们一同走进上 海地铁博物馆,感受城市交通的魅力与奇妙!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 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 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

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

2024年上海地铁市场发展现状

上海地铁市场发展现状 介绍 上海市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地铁交通在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上海地铁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发展历程、扩展规划、运营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历程 上海地铁的建设始于199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1号线(莘庄-富锦路)于1995年开通运营。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增加,地铁网络逐渐扩大。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的线路已经达到了16条,总里程长度超过676公里,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地铁系统之一。 扩展规划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上海地铁系统一直在进行扩展。根据《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35年,上海地铁系统将形成22条线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地铁线路将延伸到更远的地区,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

运营情况 上海地铁市场的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根据上海地铁集团的数据,2019年上海地铁的客运量达到了23.7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过650万人次。地铁系统的运营 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列车的准点率超过99%,乘客满意度持续上升。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上海地铁市场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首先,城市持续扩张以及人口流动性增 加给地铁系统带来了压力,如何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如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地铁系统有机会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 此外,上海地铁市场的发展也需要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协调。在综合交通规 划中,地铁应与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其他出行方式相互衔接,形成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 结论 上海地铁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增加,地铁市场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政府和地铁运营方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地铁线路的扩建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以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

中国地铁发展介绍

自从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诞生。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内,凡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城市都建有地铁。地铁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08年底广东省启动了总投资2.37万亿元的新十大工程,包括222个项目,重点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计划投资1.26万亿元,其中,地铁建设投资占到3464亿元。 广州地铁是广州的城市地铁系统,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1999年2月,广州地铁一号线全线建成,开通运营,18公里,16座车站;2002年,二号线建成开通,18公里,17座车站;2005年,三、四号线首通段建成开通;2006年,三号线、四号线建成,开通运营。2007年广州地铁总长度达到116公里,已全线迈入“线网时代”。 2008年广州地铁有1号线、2号线、3号线及4号线在运营中,但远远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为解决拥阻的道路交通,广州地铁正在大规模扩建中。从2004年开始,广州地铁每年平均开通35公里,预计2010年3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及广佛线全线全部开通运营,总长为230公里。2011-2020年还将建设11条线路,300公里左右。至2020年,将建成530公里左右线路,核心区站点覆盖将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30、60”的出行目标,即利用地铁网络,环城高速内3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外围副中心60分钟可到达市中心;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达到70%,地铁占总公交出行量达到70%。 深圳地下铁路现时由深圳地铁有限公司、深圳龙岗地铁有限公司、港铁地铁(深圳)有限公司负责兴建。深圳地铁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地铁系统。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随着深圳地铁的开通,深圳已成为大中华地区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及台北后第七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2007年全长21.866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2007年1月,深圳成功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运会,对深圳交通尤其是地铁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地铁近期建设规模需做出适当调整。在此背景下,深圳申请对已经批复的地铁近期建设规划(2005-2010年)进行适当调整,扩大深圳市近期地铁建设规模。 2008年深圳有5条地铁线同时施工,其中83个地下车站完成土建主体工程的32%,28个高架站及区间完成土建主体工程30%。 继《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之后,东莞被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列为轨道交通第二批待批城市的首位。 东莞市地铁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线路总长约195km,线路途经市域范围32个镇区中的23个,线网设置车站总数为55座。 2007年6月28日,计划总投资146.75亿元的广佛地铁全面动工。广佛地铁是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线横跨广州的海珠区、荔湾区和佛山的禅城区、南海区。佛山市境内14.777公里,设11座车站;广州市境内18.196公里,设10座车站。

中国各城市地铁发展史

中国各城市地铁发展史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是中国第一个开通的地铁系统,于1969年12月 1日建成通车。最初的北京地铁仅有两个线路:1号线和2号线,共有十 个车站。然而,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北京地铁的线路不 断扩展。目前,北京地铁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路网络,拥有17条线路和364个车站。 上海地铁:上海地铁的建设始于1993年,由上海地铁集团负责运营。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于1995年建成通车。上海地铁目前有多条线路 在运营,并且还在不断扩展中。上海地铁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线路数量 众多,还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上海地铁的快速发展对于该城市的交通 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广州地铁:广州地铁的建设始于1993年,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 于1997年建成通车。广州地铁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线路数量众多,还 在不断扩展中。截至2024年的数据显示,广州地铁已经成为亚洲的第三 大地铁系统,仅次于东京和上海。 深圳地铁:深圳地铁的建设始于2004年,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 深圳地铁线路数量较少,但是由于深圳市人口众多,地铁的客流量非常大,因此深圳地铁的运营也很忙碌。深圳地铁不断扩展线路,提升运力,以满 足市民的交通需求。 成都地铁:成都地铁的建设始于2005年,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 成都地铁的发展非常迅速,仅用了15年时间就建成了8条地铁线路。成 都地铁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其他城市地铁:除了上述城市之外,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建设了地铁 系统,如天津、重庆、武汉、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这些城市地铁的 发展都是在近几十年中实现的,不仅将城市各个区域连接起来,也带来了 便利的出行条件。 总的来说,中国各城市地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中国的大城市相继兴建了地铁 系统。这些地铁系统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 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制式的发展历程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制式的发展历程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列车ATC信号与CBTC信号的发展 在简要论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制式的发展历程后,着重阐明解决多制式信号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问题的技术策略。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系统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提出了CBTC的具体实施建议。 、传统信号系统与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信号系统即列车控制系统。传统信号系统主要包括区间(站间)闭塞、车站联锁、机车信号、超速防护以及以调度集中(CTC)为主的中央调度控制系统。 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为现代信号系统,主要包括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监控(ATS )与列车自动运行(ATO)子系统,乃至无人驾驶(Driverless)列车控制新技术。 ATP为整个ATC系统的安全核心,负责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超速防护及车门控制。主要包括轨旁联锁(车站与区间)、车载等设备。ATP的系统制式有不同分类方式:按控制方式分,有台阶式、曲线式;按传输方式分,有点式、连续式;按闭塞方式分,有固定式、准移动式与移动式。 ATS为ATC系统的上层管理部分,负责监督、控制协调列车运行,根据客流与实际运行情况,选定并维护运行图,自动或人工调整停站或区间运行时间,并与管理信息系统和旅客向导系统接口。 ATS子系统主要由中央计算机及相关显示、控制与记录设备以及车站ATS设备构成。 ATO需在已装备ATP子系统的条件下使用,负责自动控制列车车速调整列车运行、形成平滑控制牵引力和制动力的指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对位停车等。它有利于列车节能并提高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和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 2、列车运行间隔控制与闭塞方式 列车运行间隔是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系统的最大载客能力,并直接影响系统的设计标准与复杂程度,从而影响造价,同时还隐含系统的适应性或灵活性。 列车运行间隔的控制是列车控制的核心,以故障-安全原则并对其进行量化、认证(包括硬件、软件及系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可用度,达到安全与效率的统一。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 1 月 10 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 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 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 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 月建成。 1978 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 个国家建有360 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 快。 二十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 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 26 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 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 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 波及到中国。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 世纪 60、70 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 20 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 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 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 800-1000 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 3 月 18 日龙泉举办的第 24 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

世界地铁交通发展简史

世界地铁交通发展简史 近代用于第一条有轨线路的电车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用蒸汽机车牵引的地下铁道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 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13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以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3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总长度约421km,其中地下隧道258km,共设置车站476座,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5条,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线路总长度约201.4km,地下隧道约占175km,共设置车站37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2辆,年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km,其中114km 与地铁共线,249km为城市快速铁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在进入20世纪的最初24年里(1900年至1924年),在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下铁道,如德国的柏林、汉堡、美国的费城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等。 柏林的第一条地铁开通于1902年。发展至今,市区地铁已四通八达,有的线路已采用自动化运行技术。目前,柏林已有9条地铁线路,线路总长度约142km(其中地下隧道约占104km),共设置车站166座,车辆保有量约2410辆,年客运总量约6.6亿人次。西班牙也是欧洲较早修建地下铁道的国家之一。1919年,马德里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开始运行,现在已发展到10条地铁线路,线路总长度约115km,共设车站158座,车辆保有总数约1012辆,年客运总量约4亿人次。

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年

上海地铁发展史2050年 (最新版) 目录 1.上海地铁的发展历程 2.上海地铁的现状 3.上海地铁的发展规划 4.上海地铁的公共安全措施 5.上海地铁的疫情防控措施 正文 上海地铁的发展历程可谓悠久。自 2000 年 12 月 26 日一期通车以来,上海轨道交通 3 号线、4 号线等线路相继开通,不断延伸和拓展,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截至目前,上海地铁已拥有多条线路,覆盖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上海地铁的现状是,多条线路同时运行,覆盖面广,运行效率高。地铁已成为上海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如此,上海地铁还与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实现了二维码互联互通,方便了跨省市出行,助力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上海地铁仍有许多发展规划。例如,15 号线工程已经开工,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现 30 座车站全部开工,5 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20 台盾构下井。这不仅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地铁的网络布局,也将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在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上海地铁也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地铁(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是指在地铁(轨道交通)区域范围的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及国家公共财产等社会利益的安全,以及社会本身能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为了确保乘客和运营安全,上海地铁在各车站设置安检点,对进

站各类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堵截各类违禁品进站上车,消除安全隐患。 近期,面对疫情的反复,上海地铁全面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所有车站于运营结束后对乘客接触设施设备(部位)、乘客接触区进行地毯式的终末消毒,强化车站清洁消毒、做好通风换气等措施,确保乘客的乘车环境安全。 总的来说,上海地铁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为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