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多样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中长期中小学发展规划和纲要》(2010-2020)提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就意味着,高中课改必须从自己的教育对象—-不同潜质的学生入手,着力建构能够适应当代中学生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诉求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和研究课程的多样化。

什么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是指发展学生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也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包括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等。发展学生、解放学生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生的个性化充分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向本真的回归。

用什么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就是课程,多样化

的课程。课程是指在学校由于教师的作为,而使学生所遭遇到的一切;包括学校所承负的责任,授予学生的一切经验,是学校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规划方案。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所有(教师、学生)活动、所有(责任、经验)目标达成的依据。也就是说,课程就是学校为学生做出的一种学习规划,是一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规划,一种基于学生个性化诉求的发展规划,也是一种未来人生规划的预演。它决定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多样化的课程架构首先源于教育学对“人”的理解,它明确提出: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人作为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本身就孕含着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个体生命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及个体间的差异性。学校中的受教育主体—学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和差异性的,他们的发展指向是差异化的、多样性的,这种趋势逆推动课程的建构和体系必须是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的发展诉求。

作为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未来人生奠基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体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课程的多样性是应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即个性化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课程,不同质的课程则会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课程的多样性是纲,学校特色化是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纲举目张的必然结果。

作为学校课程中延展性最强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种类上,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具有在国家课程所关注的全面发展前提下拥有自主发展的选择权。它是基于学校的定位、学校的文化自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而设置的。学生从自身的身心发展、志趣指向出发,在多样性的校本课程中进行选择和分享,是学生的自我诉求、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对教育过程的一种逆向推动,也是满足每一个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的完整意义上的营养补充。

二、现状分析

成立于1940年、有着七十多年光荣历史的庆阳一中以怎样的思想、姿态和行动去迎接2010年9月扬帆起航的全省高中新课改,这是新课改启动后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作出回答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优良的一中传统就是教师是不折不扣的课本知识的传播者,是演员,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是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观众,是课堂的配角。名师是“讲”出来的,好学生是“灌”出来的。而本轮新课改,对原有的课程形态进行大胆的解构,要求彻底转变教师学生的角色,由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转变为主导,学生由配角--观众转变为主体,从而改变学校的教学生态,进而改变学校育人模式和教学生态,使学校的特色构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立足于课程的不

断改进、丰富和优化上。

体现国际视野,国家意志,政府行为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出发点是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全人教育,追求学生个性化成长,它降落在一所具体的学校身上,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式?对于历史积淀深厚的一中人来说,课改是机遇,更是挑战,有高考滑坡的风险,更蕴育着突围成功后的转型和升华。

三、思路的形成

1.廓清迷雾,形成共识。课改必须有全体一中人的统一共识,从理念的更新到具体的做法,必须确定切实可行的路线图。为此,学校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包括50余次校办会、年级会、教研组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新课程专题研讨会,广泛宣传,集思广益,全校一盘棋,多点实验,力争走出新课改的庆阳一中自己的路子。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内涵发展需要新课改这样的外在推动,也需要对内部潜力的深入挖掘和释放,更要有安全稳妥的策略保证。

2.化解风险,守住优势。庆阳一中作为一所陇东名校,高考大户,它承载着庆阳市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厚望,一直以来,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是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指挥棒。这次自上而下的新课改能否确保高考质量和数量不下滑,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没有底。庆阳一中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优势,无论是师资、还是学生,无论

是课堂教学、还是教育管理,已经形成稳定自足的工作体系和特殊的路径依赖。不让高考成绩下滑,只有在对学校优良传统继承的基础上,揉合新政,扬弃传统,把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渗透在高考备考中,学校才可以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深知,优质的生源、优良的硬件建设和优美的育人环境成就名师,名师成就名校,名校反过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狭路相逢,勇者胜,抓牢课堂,拓展课外,解放学生,开门办学,在寻找稳妥可行的登高路线时,学校决定把校本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突破口。

3.完善制度,稳妥前行。新课改成功的关键在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此,学校适时出台了《庆阳一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庆阳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明晰了我校新课程实施的方法和步骤。一是成立了由中层以上干部、教师代表35人参加的校务委员会,涉及学校发展与课改的重大事项皆由校务委员会来决定;二是成立了由陇原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32人组成的学校学术委员会,学科教学、课程评价有关的活动、校级名师的评选、名师工作室的组建、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培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等,均由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制度在先,不怕越界,有组织支持,风险共担,教师才能凝心聚力,放心大胆地去做。

4.跳出高考,对接未来。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手段之

一而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我校更不例外。课改不是不要高考,而是要推出更加科学的高考制度和考试方式。但高考形成的惯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育的初衷。要跳出高考,对接未来。既需要坚守现在,更需要放眼未来。庆阳一中在她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遇上了课改,并且毅然决然搭上了课改这艘大船。因为我们相信,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学校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时代,砥砺前行,提升自我,创新发展。课改伊始,我们便提出了“学校特色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把课程的多样化、校本化作为主攻方向和重要载体。我们认为学校特色化发展就是为学生创造宽松的个性发展环境;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力的发展保障;学生只有在课程的多样性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交流、探讨、协作、互助、自主等方式才能更有效地达成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这一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一切,将给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架构

课程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包括基础类、拓展类和创新类,涵盖学生个性发展多个维度,涉及人文社科、国际理解、实验探究、学科竞赛等方面;二是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既有国家课程的拓展--选修Ⅰ,每学期为高二级学生开设35-38门课程。又有校本课程--选修Ⅱ,每学期为高一级学生开设25--28门课程,其中,外聘专家开设8门左

右。三是课程资源整合途径多样化。拓展和利用校外资源,深化教师、家长对课程的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实现课程化管理,树立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新观念;学生社团活动引入课程化评价,既保证学生的选择自由、自主活动,又渗透学校的思想引领;学生品德教育实行课程化驱动,强调过程体验,注重意义建构,着眼序列完善和价值认同。每届学生100多个研究课题、25个社团活动、19个主题63个序列的德育认知和实践,成为课程多样化的庆阳一中标本。四是课程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既有课堂教学、讲座、调查、表演、比赛、操作,还有高一年级北石窟寺远足、高二年级红色南梁行、高三年级成人礼暨文艺汇演专题教育和集中展示。从计划、实施、总结到反馈,筹谋科学,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模式多样,效果显著。五是课程评价的多样化,学生从课程架构之初就在参与课程的前期评价,突出自主评析和选择。过程评价不一刀切,学生在课程进行中随时根据自己的意愿调整参与内容,终结评价有研究报告,书面测试,演讲辩论,手工制作,现场展示等多种方式。

五、实践与探索

1.突显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在一场充满挑战的远征即将来临之时,主帅的运筹帷幄和指挥若定是整个团队的信心之魂。2009年窦兴文校长参加由教育部、中宣部、民委组织的赴天津二南开3个月的挂职锻炼,“贴身”学习其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潜心研究该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

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之处。之后,窦校长以一本亲手编写的《庆阳一中新课程改革学习手册》,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所在学校进行了凌空对接,庆阳一中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在新课改中乘风破浪,在这本书中已经有了宏大的构想。同时,人们也能从这里找到新课改在一中实施的多方借鉴和课程多样化的初步思考。

2.调动教师课程开发和研究的热情。我校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在98%以上,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师的课程理解和实施积极性是课改顺利推进的前提和保证。为此,学校先后组织132名教师赴北师大参加高端培训,14名骨干教师赴大连、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参加全国中小学“促名师成长”高级研修班。2014年,149名教师参加甘肃省远程研修培训,有320人次参加了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类专业培训。先后与天津二南开、天津二十一中开展“新课程实验交流研讨”活动;与台北市立南湖高级中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学关系。 2014-2015年又三次组织40余名校级重点课题研究骨干教师赴陇南一中、江苏南菁中学、厦门等地学习交流。从2013年开始至今,学校利用暑假继续教育时间,组织20余名教育名师、高校专家、教授为教师举办了20余场内容丰富、涉猎广泛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提出以扎实深入全面的学习,重铸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转变教师单一的职业活动方式,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开

发者。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挖掘教师中存在的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形成教师参与课改的话语权,支持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由教师自选,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书5本,并为全体科任教师订阅《人民教育》。为了帮助教师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又特别为教师购买有关方面的书籍23种,包括《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校本课程卷》、《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我们的校本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新视野》等。由青年教师带头成立了立达读书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在教师中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依照《庆阳一中教师专业发展“3358”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和《庆阳一中“3358”名师工程实施办法》,评出3名庆阳一中名师,5名庆阳一中首席教师,8名庆阳一中学科带头人,由他们组成一支课改探路突击队。又成立了9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梁平、张可锋、黎旭东、许昱、姜齐政、刘永杰、曹占奇、郭会玲、黎峰“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开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备课组互研、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培养等活动,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课改的旗帜下,聚拢在名师的周围,形成了庆阳一中新课改分科突进,组团发展的格局。

3.深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认识。解放学生手脑,释放发展活力,注重内涵,突出特色,让庆阳一中所拥有的资源禀赋释放出潜在的能量。为此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在校本课程的选择中学会设计、规划,对自己的发展负责,要求学生在

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和志向选择修习满足他们诉求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走班教学的实施,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学生的欢迎。之后学校又将选修课程选课走班教学的做法,延伸到必修课程,高一数学、英语的“走班分层”教学顺利推进,为应对2019年全面推开的新考改作了有益的探索。在这里,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学习的责任有了自觉的担当,对自我发展有了迫切的愿望和明确的方向。学校还通过提倡学生算时间帐,制定实现人生目标的路线图,读一本名人传记,做一次善事或搞一次社会调查,拜访一位名人或本校教师,编写一门课程的学习(复习)指南,组织一次小型沙龙并发表主旨演讲,制作一个自己及全家生活的电子相册或视频,写一份给20年后自己的信,高中三年写一本书等活动。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尊,鼓励自立,崇尚自强,达到“陶钧文思,澡雪精神,强体健魄,净美风质”的成长目标。

4.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校本课程多样化实施中学会的做事设计和选择规划能力,催生了课堂生态质的变化。课改初期,我们为了打破满堂“灌”,还课堂与学生,提出“3520”刚性课堂时间分配模式,即:要求在一节课中,课前复习不得少于5分钟,课堂检测不得少于5分钟,教师连续讲解不得超过5分钟,一节课的总体授课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有效地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进

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爸爸妈妈经常问我喜不喜欢我的学校和老师?上学快不快乐?我都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我非常喜欢我的`学校和老师,我很快乐!” 我们学校非常漂亮,我们班级更是美丽。学校为了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为我们开了很多我们喜欢的专题课程,每次开课前老师都会让我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我选择的是周二中午的舞蹈。我还喜欢每周二的校本课程中的专题课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老师还给我们发了一本《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这里的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读《三字经》知天下

事;解《弟子规》做懂礼人;品《千字文》赏奇文章。”每堂课老师都会给我们讲解书中的内容和故事,教给我们很多道理。 其实,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这些内容的书了。妈妈给我买的第一本传统文化的书是带图的《三字经》,听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给我将这些书中的故事,教我诵读文字。我已经会背很多,在《三字经》一书中,我学会的第一句的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因为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做人的一些小道理,比如,要尊师长,爱自己的父母。妈妈经常说我上学后懂事了,会孝敬父母了,也很尊敬老师,爱帮助同学,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好孩子。妈妈经常说:“有女儿真好!” 记得一年级暑假的一天,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妈妈病倒了,躺在床上很难受,我带来一盆水把毛巾弄湿,搭在妈妈的额头,因为妈妈就是这样给姥姥这样弄的,还拿来一个闹钟定好时间,跟妈妈说:“铃一响,就是时间到,我就会给您换一下毛巾的。”我还给妈妈倒了一杯水,然后给妈妈按摩腿。妈妈高兴地说:“有女儿真好,我的病都快好了。” 在学校我非常尊敬我的老师,每天我都会很有礼貌地见到老师问好,去老师的办公室都会轻声喊报告,有一次我的班主任魏老师头痛,我们都抢着给老师按摩,魏老师可开心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是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启发这些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动能,鼓励他们个性的发展是我们职教教师现在面临的迫切问题。这就要求职教教师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生个性发展 当前,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但是,他们又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那么,如何启发这些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动能,鼓励他们个性的发展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迫切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目前,中等职校生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第

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第二,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第四,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第五,.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所以职教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寻找欠缺,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改进教育方式,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沟林区九年制学校是地处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近几年,大沟林区九年制学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支持和领导下,围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题,以教学科研和课程改革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新课改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希望。良好的教育环境又给我们创造了培养沃土,那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第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就需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教师讲解敢于质疑和发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和发问,或故露破绽,或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没有任何束缚和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进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多说,善于思考问题。教师通过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和设想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不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不以教师的权威压服学生。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见解多么荒唐,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将之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比如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很多多音字,有时候在不同情境、语句中,让学生自己分辨,或者老师故意出错,让学生判断正误,这样他们的记忆才会更深刻。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教师则要想方设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我在学校里总会发现几个初三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在我的音乐课上。以前我上课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进呢?通过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初三四班有一个学生,叫诸宇豪,初一就和我认识,后来休学了一年,初三刚转来第一天就有人频频来报告: “老师某某人喜欢捉弄人。”问他们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来每节课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找到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 “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还要连同他的父母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实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的,喜欢参与公共活动,很希望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很强的表现欲。就是喜欢去惹别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他这毛病。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诸宇豪同学有喜好惹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找任何理由,任何方法,随时随地惹别人,我想: 或许他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所谓攻击性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 (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

家乡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家乡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 作文一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在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作文二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东厦小学戴奕虹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万世一系、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科教学任务,刚开始接手这个班,便发现许多孩子的行为习惯特别让人头疼。如:生活习惯特别邋遢,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刚上了两节课,衣服就变得邋邋遢遢,红领巾更是戴的歪七歪八,书包更是胡子头发一把抓,书、作业本、试卷堆在一起,小手总是脏兮兮的,早上妈妈刚梳好的头发,玩了一个上午就乱蓬蓬的,也不懂得梳理。学习习惯也是一团糟,铅笔、尺子满地扔、桌子椅子乱涂乱画,写完的作业本也是胡乱堆放,导致要交作业时总找不到本子,或找不到书本,这些都是父母在家事事替孩子包办,造成孩子不懂得自理。而同学之间相处时,一点小矛盾就大打出手,斤斤计较,别人不小心碰到就找老师、父母告状。分析原因就是现在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围着小皇帝、小公主转,长辈一味迁就造成现在许多孩子养成刁蛮任性、行为乖张、自私自利、受不了各种约束、没有尊老爱幼的、不懂礼让的意识,各种行为习惯亟待纠正,而作为老师刚处理完这件,马上又有一件等待处理,往往刚教育过,孩子转身又重犯,每天疲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比上几节课还累,因此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 在各种苦口婆心的说教收效甚微后,我沉思能否从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翻阅传统文化读本的《弟子规》时,发现这正是一本特别适合当下孩子阅读的道德规范读本。《弟子规》已流传了三百年的时间,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曾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地传统读物。当今,诵读《弟子规》,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有莫大益处。可以说,《弟子规》仍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因此,我便有意识地将《弟子规》引入孩子日常学习,引导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诵读,虽然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但《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的形式让孩子们极易上口,并熟读成诵,当然学会背诵对孩子的行为纠正还是没起到作用,还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其含义,才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学生诵读时,我会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并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当孩子在

尊重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充满个性的学生,有的在学习上特别优秀,有的在行为表现方面做的很好,还有的顽皮活泼,但不管是哪种学生他都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得到尊重。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在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对于人的教育问题上,由于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都拥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多方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老师应深入学生的生活,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上的情况,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只有到了这些,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才能对症下药。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平共处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应允许学生和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当,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367690.html,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吴磊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4期 摘要人与人之间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反映的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他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注重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尊重差异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此,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树叶,孩子们也是一样。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肩负着重担,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又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使得他们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能充分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能,形成他们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关键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只有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的过程。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擦宜兴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遗传素质蕴含着个体的差异性,如气质类型的差异、智能类型的差异等。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因此,教育要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尽量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能,性成他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1了解情况,“量体裁衣” 记得笔者刚接七年级时,学生们因为刚从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由于担心孩子们不适应,所以,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个叫王毛毛的学生,上课总喜欢走神,作业写得都很难看懂。有的学生还开玩笑说:“王毛毛的名字起的不

小学寒假“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寒假“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活动 方案 寒假将至,根据寒假期间节庆、民俗等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特点,为引导我校少年儿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理念,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和春节,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要求,从小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决定在寒假、春节期间开展全体少先队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活动。 一、活动时间:xx年寒假、春节期间和新学期开学后 二、活动主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 三、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 四、活动内容 1、在学校放假会上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的动员工作;大力宣传,创造氛围,利用家委会、家访等平台,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全力支持和认可。 2、在放假前 【2月5日下午】 中队辅导员(班主任),将“六个一”的活动内容根据少先队员实际情况安排任务。具体要求:

(1)发挥自己的特长至少完成一件作品,即写一幅春联,画一幅年画,剪一对窗花,学会几个灯谜,学唱一首民谣民歌,逛一次庙会,赶一次农村大集,看一次秧歌表演,看一次锣鼓队表演,制作一盏“花灯”,照一张过年全家福等。 【拍成照片,保留电子版;也可以写一写感想或活动经历】(3)学讲一个传统文化故事。寒假期间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学讲一个如“精忠报国”“闻鸡起舞”“一诺千 金”“孔融让梨”等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感受蕴涵在传统故事中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开学后,班级在读书汇报 中展示或者开展讲传统文化故事比赛。】 (4)每天为长辈做一件事情。动员少先队员在寒假期间,每天为父母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喂家禽等,为父母长辈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学习一项家务小本领,争做懂事、有责任的家庭成员,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在家务劳动记录本上记好,家长签字;也可以写一写劳动的感想或日记;每项活动拍成照片,保留电子版】 (5)做一个文明宣传员。寒假期间,少先队员要把在学校养成的讲文明、讲秩序的好习惯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人或亲朋好友,远离封建迷信、赌博、浪费、乱放鞭炮等不良

班级管理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班级管理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师,需要遵循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把握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集体的交往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个性全面和发展的教育思想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在品行上以及同它们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存在着差异性,这种不平均的发展形成了学生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帮助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多样的形式来树立体验成功的积极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精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拥有稳定的情绪,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在班级管理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教育,效果显著,值得研讨与探索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加强明理自觉性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第一期成长变化中,女生的生理变化现象成了一部分男生关注的焦点。何同学阅读过一些青春期常识书籍,特别喜欢在女生面前谈论成熟、月经一类的话题,女生对他反感极了。我观察到他是一位爱动脑筋的人,上课抢着发言,收作业本的积极性高,未来的理想是长大后像父亲那样做一名工程师。他爱踢足球,喜欢当班干,但他总认为老师偏心好同学,脾气暴躁的他因此常找人打架,这孩子平时老敞着上衣,挽着裤腿,双脚时常寻找地上的石头作射球表演,并因此打碎了教室玻璃。我没有直接责备他

的无理与鲁莽,而是采用人人抓阄当班干的方式让他成为英语科代表,我和他共同组织同学们开展英语小对话活动,帮助他在同学们面前树立威信。班上组建冬锻跳长绳小队时请他当小队长,师生共同刻苦训练,在学校冬锻运动会上夺得第一名;美术老师发现他有一定的绘画技巧,我就动员他报名参加了绘画竞赛;体育老师成立校足球队,他和班上另五名男生成了主力队员,于暑假中参加柳州市小学生足球赛获得第三名。诸多的活动使他眼界开阔,心情开朗,与女生交谈时已意识到要选择文明有趣的话题,变得关心集体、注意仪表了。二、促进学生积极交往,增强激情感染力子骏同学不喜好读书写作业,犟脾气的他从小不服家长、老师的管教,讨厌与女生同桌,常跟男生呕气,在同伴交往中困难重重。他渴望结交好朋友、好同学,但他自控能力差,上课自言自语的毛病影响同学听课;课间游戏时他又吃不得半点亏,谁也不愿跟他玩。他有学习能力,高兴时可以做得较好,烦恼时就与家长、老师顶嘴,迷上电子游戏后就不按时回家,我担心他的安全,他却满不在乎地告诉我无所谓死。从此,我与他母亲的交谈中多了一份对他生命的牵挂。他的特点是爱种植,会摆弄家中电器,对航模赛车情有独钟,自己在校外与低年级同学组成了一个航模赛车队,自封队长。我力荐他参加学校航模科技小组,到处为他打听航赛消息,在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友的协助下,他在比赛中获得市级少年火箭航模赛第一名、区级宇宙航模车赛第五名。他的科技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学校师生的认可,他不负众望,在暑假时参加中学生区级航模赛又获得第一名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读《让个性挥洒体育课堂》有感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小学彭波 在《江西教育》上,我曾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让个性挥洒体育课堂》。我被“个性”两个字触动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正是当前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古代,我们的文学教父孔子也曾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 一、尊重个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我国当今忽视民族文化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对于知识与能力,还存在没有处理好正确关系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不少学生在老师心目当中只是一个名字或一张相片,至于学生的个性则茫然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再说以生为本也只是妄谈,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痴人说梦。有的学校只注重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单一地传给学生即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把知识看作是僵死的东西,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视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生最终成为“书呆子”。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甚至还上演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

优秀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优秀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重庆市医药经贸学校张学梅 指导教师:杨东东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闻名古今中外的也是令世界上各个国家围之羡慕的,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也被慢慢沉下来,形成现在中国人为之骄傲的资本。 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着我成长,从小到大父母在我们身边谆谆教诲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话语,其实不然是的传统文化。但是,现在的我们已经遗忘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如:皮影戏`京剧等等古代的娱乐形式。它们在现代已不再受当代年轻人的喜爱了。 从小到大家里并不富裕,但我有一个知识渊博的爷爷,他似乎什么都懂。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我从小就特别的崇拜我的爷爷,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听他讲古代的事或他年轻时发生的事情,他最喜欢看电视中的戏曲频道。但我却很是讨厌看,所以他就总是跟我说,这是中国的国粹,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说是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多看看老祖宗们留下来的精华,不忘历史,不忘中国文化。不知道是在小学几年级时的一次过生日,爷爷就买了一套《四大名著》在生日当天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那时的我并看不懂那四本书里面的内容,而且还会觉得爷爷送的生日礼物不好,当时还怨恨过他,虽然我没有看完过它们,但是,我却很珍视它们。我爷爷用继承下来的东西教会了我做人做事、为人处事等等。 我爷爷一没有事干的时候就会看电视,除了看戏曲还是看戏曲,有事看电视不够,还会买许多戏曲的碟片来看,他对戏曲是非常的痴迷。有时他边做饭也会边跑出去看电视,导致锅里东西都糊了,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常常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才行,然而他对戏曲的痴迷并没有传给我,反而我特别讨厌戏曲这类的东西。 但是现在的我一反常态,开始喜欢上了戏曲,听见它让我有一种心安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爷爷的熏陶吧!我想,只是小时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教学文案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一、背景介绍: 中高职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落榜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选择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无奈之选。他们文化知识基础差,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好多学生在初高中就是学校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能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能否掌握与和能否顺利就业。因此,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工作中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教学工作中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改变行为习惯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 [行为表现]: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每一届都会遇到那么几位“调皮捣蛋”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这类学生大多父母离异或家庭教育缺失。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一届音乐专业班上有一位名叫俞馨茹(化名)的女生,很有缘,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我学校舞蹈队的队员,歌也唱得很好。因此,我建议她转报音乐专业。她中等个子,性格活泼,个性张扬,情感丰富、待人豪爽,不拘小节,给人一种假小子的感觉。如若单是和她交流,给人的感觉是调皮、可爱。根本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在入校一个多月后,专业课也学得很好,专业老师也都很喜欢她。我也感到很欣慰。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开始化妆,脸涂得很白,把眉毛画得上翘,感觉很另类。我还教育了她几次,她也能认真接受,我们之间的关系相处得还是很融洽。后来发现她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令所有任课教师和同学都头疼的情况:上课旁若无人地聊天,睡觉,玩手机;有反映她上课喜欢钻到课桌下面吃东西的;有反映她脾气暴躁和同学、任课老师吵架的。有一天,班主任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叫家长,我看到她居然和班主任吼,对年迈的奶奶大喊大叫地吵架,话语中没有一丝尊重,当时我就制止了她。再到后来,我没收了她在琴房充电的手

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给学生如雨露般的爱,让学生的个性在阳光下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初中生就像一棵棵苗子一样,需要老师用爱的温泉去浇灌,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不断的给学生关爱,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于是,就能促使他(她)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教育没有了爱,整个教育事业就如一潭死水,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和讽刺挖苦,经常因此而体会到集体甚至社会对他(她)的否定和排斥,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甚至产生怨恨的心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和关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她)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她)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 二、给学生利导,让学生的个性火花喷发。 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潜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学艺竞赛活动,竞赛的特点之一是参加者都想尽可能争取优异成绩。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好胜”、“向上”、“不甘落后”、“不服输’’、‘自尊心强”、“荣誉感强”、等心理特点,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坚持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初中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属个性形成的萌芽期,因势利导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好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立思考”,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将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体现他(她)们的人生价值。 三、给学生尊重,在亲切中发现学生个性的光芒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我和孩子们相处的17年里,给

【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300】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传统文化伴我成长作文300】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考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传统文化作文300字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龙井茶更为著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苦尽甘来。最后说说茶的样子吧!茶叶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

也不沉下去 龙井茶不但有着四绝,而且喝茶对身体也十分有益。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就因为茶叶有这么多优点,所以中国人才爱喝茶,并逐渐形成了茶文化。 传统文化作文300字十字绣在我国流传已经很久了,它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因为我的妈妈是一位十字绣高手,她已经绣过七八份十字绣的大型作品了。现在,她又绣了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有2米多长,74厘米宽,桥上、河上、地上、树上、房子上、店里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上面了。 清明上河图上,有挑担的农民,有赶驴骑马进城去赶考的,还有走江湖的医生,留着长胡子的道士呢! 这幅画,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马,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娇子,就在那时,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拉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不过,这么一来,却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头欣赏风景的人,被毛驴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才连忙回头赶小毛驴。 我真佩服妈妈,她绣出了清明上河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江阳西路学校徐坚 学生不是机器,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因为个性的发展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因此人的个性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在全民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就怎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谈谈自己的一点观点。 一、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 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都有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现实而具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态度、个性、思想等等,因此对人的尊重,也就是对人个性的尊重,包括尊重生命遗传的独特性,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独特经验,及尊重张扬个体独特的表现方式。 新世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作为教育者须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曾经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尊重。让我们以慈父慈母的胸怀,用个性的发展性,生命的成长观去看待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鼓励,善待孩子的过错和失败,

使每个独特的生命体,变得有理想、有信念、有毅力、有追求,使每个生命体的个性得以更好的体现,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树立个性教育的意识,形成个性教育特长 实施个性教育,首先要摒弃那种统一规格的教育模式,不受“集中、大型、同步、标准”之类概念的影响,也不是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那是研究学生的差异性,依据个性的自动性、独特性、可爱性、双重性、整体性等性质与特点而实施的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能仅限于立于三尺讲台,乃要走下来,深入学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养成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保证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提供学生有交流探讨的机会,创设学生有个性表现的氛围,让学生今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新的需要,没有个性的人就没有创新能力,就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所谓个性,是指具有不从众的意识、思维和行动,有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想象、独具一格的表达式、独树一帜的风格等,这些独有的个性朝着良好的方面发展,就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便成了创新。如果缺乏个性,固步自封,人云亦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案例——爱心细雨促成长 一、背景介绍: 中高职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落榜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选择职业教育本来就是无奈之选。他们文化知识基础差,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好多学生在初高中就是学校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能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能否掌握与和能否顺利就业。因此,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工作中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下面是我教学工作中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改变行为习惯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 [行为表现]: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每一届都会遇到那么几位“调皮捣蛋”的“刺儿头”“问题学生”。这类学生大多父母离异或家庭教育缺失。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一届音乐专业班上有一位名叫俞馨茹(化名)的女生,很有缘,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我学校舞蹈队的队员,歌也唱得很好。因此,我建议她转报音乐专业。她中等个子,性格活泼,个性张扬,情感丰富、待人豪爽,不拘小节,给人一种假小子的感觉。如若单是和她交流,给人的感觉是调皮、可爱。根本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在入校一个多月后,专业课也学得很好,专业老师也都很喜欢她。我也感到很欣慰。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开始化妆,脸涂得很白,把眉毛画得上翘,感觉很另类。我还教育了她几次,她也能认真接受,我们之间的关系相处得还是很融洽。后来发现她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令所有任课教师和同学都头疼的情况:上课旁若无人地聊天,睡觉,玩手机;有反映她上课喜欢钻到课桌下面吃东西的;有反映她脾气暴躁和同学、任课老师吵架的。有一天,班主任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叫家长,我看到她居然和班主任吼,对年迈的奶奶大喊大叫地吵架,话语中没有一丝尊重,当时我就制止了她。再到后来,我没收了她在琴房充电的手机。我正准备和她谈心时,她突然就歇斯底里的冲我发火,又吼又叫,语言骂得非常难听。我没有吭声,等她发泄完------

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社会需要的不是一种人才,教育的千人一面,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巨大的潜能得不到发挥。这是对“人”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奢杀行为。所以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对传统教育是一种冲击,更是一种弥补。只有通过教育革新,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成功之路 具体发展规划:1、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工作于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坚持在课堂教学等多渠道渗透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养成教育方面,坚持以渗透为核心,以行为规范训练为主体3、注重广泛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孩子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识别其兴趣爱好,帮助孩子选择发展的方向。同时还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比较广泛的兴趣,因为广泛的兴趣培养,能使孩子获得全面、广博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重个性品质的张扬。过去教育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的划一性、机械性和封闭性,培养出来的人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子里打磨得无棱无角,千人一面。现代教育应特别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4.要把助推学生个性发展列入高校教育改革的内容。学较不能只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特质。教育改革就是要始终把学生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生发展为基点,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天赋,着力提高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个性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切实改变那种“以分取人、以升研读博看人”的单一人才培养思想,努力实现“不求人人高才,但求人人成材”的教育培养新目标。5. 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成才条件。条件是成才的外部条件,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学生的个性基础再好,也难以成就个人理想。为此,学校应该积极创造学生个性发展所必须的各种条件。一要有长效的发展规划,让个性项目充满支持力。学校应把创设学生个性发展项目列入长远计划,在吸引学生参与、师资延续、教育成绩及其应用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论证,并能根据学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有力机制;二要有拓展型的课程设置,让个性项目充满吸引力。拓展型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动力,为学生提供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向更高目标迈进;三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让个性项目充满生命力。学校应尽量增加经费投入,使个性发展项目设施建设、师资配置、实践场所与学校普遍性教学项目具有同样的规范标准;四要有创新的考试模式,让个性项目充满竞争力。学校应改革目前统一的考试、统一的命题、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的做法,给大学生一个有利于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

风土人情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 (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承德: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

1、了解承德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