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目前,“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从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最终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状况。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于是我们提出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基于以下一些思考和认识:(一)寻求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寻求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三)提出并研究“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县大部分中小学教学成绩较为突出,但与其它许多兄弟区县一样,由于应试的原

因,教师片面追求高分数,课堂教学中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学习效益低下,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课内损失课外补,搞题海战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生学习的后劲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样做不良后果,并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但遗憾的是,我们自身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存有许多的疑惑与不解。虽然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早有涉及,但这些研究都不充分,尤其是操作层面的研究更显不足。研究“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通过对我县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我们会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县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到时候,学生的学习将更加自觉、更加有序、更加有效。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必将使我校教师和学生从过去繁重的教和学的机械重复中得到解放,使“减负”成为现实。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使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和快乐。

(五)从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及策略的研究动态回顾中发现它有待深入发展。

关于自主学习,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理解。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语言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是一种操作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则从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基于对自己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而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对上述几派观点进行了整合。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的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同时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重于策略原理和要求研究、重于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重于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生理心理发展的研究。

在我国已开始着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和模式、途径、评价。方法模式上如:在自主学习设计选择和运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同的设计如:支架式教学、是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研制了情境、协作学习环境下的教学;途径上

主要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的策略。研究尝试已取得一些进展,但需完善和深入。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验证明,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大面积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效地学习;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学习策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学到终身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学会的,具有可教性,学习策略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进行本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就是最终寻求一种适合我县中小学生实际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学子,使我县的发展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㈠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主体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可能性上的一种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力在主体心理结构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最大程度上表征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成就状态。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个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能力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伴随主体的成长历程不断发生变化,不断形成的。

㈡什么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从广义来讲是学习主体通过他人的指导或自身的努力,有计划、主动地在完成学习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或潜在可能性上的一种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本课题牵涉到的学习能力是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必需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㈢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

㈣什么是策略

策略即对策和谋略,是指主体在一定的活动中为达到某种目标和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行为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的总和。策略研究的是系统的、整体的应对行为,而不单是某一方面。它要回答并解决的是如何去应对活动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㈤本课题“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的含义

“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是指立足于我县中小学的校情,充分利用我县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县实际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应对行为而展开的研究。它要回答的是中小教师如何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如何收到成效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㈠、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理论基础、原则、方法和对象

㈠、课题假设:足于我县中小学的校情,充分利用我县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探索一套适合我县实际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㈡、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主体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在强调要使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同时,又强调要使人“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最高表现,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正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问题提出来的。自主性是人类成为主体的关键,它决定着人们能否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强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⑵《心理学》有关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若把认知方面的能力限于后天习得的能力,则作为学习成果的能力是由语义知识、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构成的。它们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很长时期中,教育忽视人的人格和心理的因素。如果没有

人格和心理因素,只有德、才两方面,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他的发展,不仅仅是智能结构的变化,还包括着心理上和人格上的变化。“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和心理的教育研究,这是现代心理科学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⑷活动教学思想

活动教育教学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欧美教育思想的主流,对当时及以后的欧美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后来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确立在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实践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人是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己的本性,从而实现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使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精神得以发展。这种思想对我们实施“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⑸人本主义学习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中有这样的观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

⑹对课题研究起支撑作用的相关资料:

①革命导师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思想、理论及谈话;

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

③《生理学》、《心理学导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学习的革命》、《素质教育论》、《教学技能》等专著;

④相关的报刊、杂志及理论研究动态;

⑤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的新资料。

2、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主体性原则。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观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⑵目标性原则。即始终瞄准寻找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目标进行研究。

⑶民主性原则。即坚持全员参与和师生互动。

⑷应用性原则。即注重方法论的运用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⑸实效性原则。即课题研究务求实效,增强成果意识。

㈢课题研究的方法:

⑴调查法:对当前我县中小学教与学的现状进行研究。

⑵文献研究法:实施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点以及方法论依据的研究。

⑶实践法:对方法论的探索以及运用的研究。

⑷经验总结法:完善方法论及策略的研究。

⑸系统论方法:摸索并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的研究。

⑹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㈣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本课题“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将在我县一定范围内,在3---9年级展开。涉及在我县就读的部分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执教教师。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研究。

2、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间存在着自身的内在联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先解决学生想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和敢于自主学习并能得到长期坚持的问题,为第二阶段的研究打下基础,所以要先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是整个课题研究核心,也是整个课题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在完成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并进行实践探索活动。而评价体系的研究需要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之中,它直接监控整个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对研究的质量进行评判。

课题研究重点和难点:

整个课题研究的三个内容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内容的研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整个课题的最后结果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兴趣、精神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阶段步骤:

㈠课题研究的措施设想:

1、在我县中小各班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

2、收集、编纂有关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资料,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3、课题组定期组织召开讨论会,形成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4、定期召开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会;

5、全体课题组成员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

6、在学生中进行有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

7、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

8、将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方法论应用于日常的教与学实践中,找到符合我县(校)实际的能力培养策略;

㈡研究的阶段步骤及阶段任务和成果形式

1、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4年6月~2004年7月)。组建课题组,落

实人员分工,撰写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2004年8月~2004年9月)。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进行理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綦江县科委申报,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3、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5年12月)。落实各子课题的内容和方案,将其用于全体中学、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4、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

①教师观念得到转变,教学理论水得到提高,教研教改能力得到增强后所撰写的经验型论文和科研型论文,各级各类优质课获奖的成果。

②学生的观念得到转变,其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精神得到培养。

2、操作成果:

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②形成三个方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③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参加各类调研考试(含中考)所取得的成绩。

3、成果形式:研究报告、附件(工作报告、测查报告)

八、研究的组织管理和成员分工

顾问组: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课题研究组:

组长:

研究人员:

九、经费预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学生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教育,1997年第1版。 2、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教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3、颂堂《.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A].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4、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 5、《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例谈》《教育评论》2000年第5期 6、《语文课程标准》 7、《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8、《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王定铜教育 9、《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吴亚西师大学 10、《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华东师大学大学 5、研究容 1、通过课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不同年段的侧重点不同: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必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 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 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 纳为六个方面:(1)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任务(实验内容)(4)研究方法与步骤;(5)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6)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

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 (三)研究任务(实验内容) 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确立在研究范畴内,围绕研究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理论的探究、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等内容。要找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预测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 (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

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写法

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写法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案的涵义和特点 课题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研究人员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意义 1、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3、有利于课题论证、评价与管理。 4、是填写申请表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方案是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的记载,是申请课题的基础性工作,申请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研究方案。作为申报表的补充材料 二、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研究方案没有统一的格式,不同的课题研究、不同的撰稿人员对研究方案的设计是各不相同的。但长期的课题研究,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说来,研究方案要回答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怎样保证研究这样几个基本题。具体分解为以下一些题(即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通常是对所研究的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用一个陈述句把它表示出来。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课题名称限制了我们的研究内容。它一般应包括课题研究对象、研究的畴和研究方法三部分。简称课题名称三要素。研究对象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教材或管理方式等等;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 有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副标题进行限制,缩小课题研究围。比如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研究,副标题“四川个案”,用副标题限制研究围,我们就只需要研究四川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 课题名称的总体要求: 1.常用陈述式句型表述。不能是疑、反句。 2.名称要准确、规。 3、新颖。 4、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要求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的题。 1、研究背景。这部分常常以“题的提出”、“引言”的形式来表述。 (1)时代背景。说明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社会题、人才市场需求、国教育政策法规等等。 (2)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3)当前学校、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题点评。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 课题研究意义的撰写是根据研究状况引发而来的,即我们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措施对于现实教育教学的价值。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

晋元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附录2: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理论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高班级创造性人才是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上海二期课改中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正体现了基础教育的课程要把面向未来的人的发展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建立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发展观,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统一起来,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 二期课改在课程实践上,把未来发展对人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突出地位,包括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都有充分的体现和要求。 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拓展型课程的实施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适应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和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的有效辅助途径,它的推广和实施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增强,逐步形成发展性学力(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学力(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

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 我校开设“拓展型课程”是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我校“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其着眼点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功能目标 拓展型课程在功能上,除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力从横向拓宽,从纵向延伸外,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同时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换言之,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注重使学生获得发展性学力的培养,但也注意了使学生基础学力的进一步加深和创造性学力的提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为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使学生获得“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而且也要为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宽泛的背景知识,为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科学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最终全体学生都能具备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同时,课程的开设也能在多学科多领域中培养拔尖人才,为向高等院校各专业,尤其是代表时代特点前沿的学科、综合学科和国家紧缺学科输送高质量的学生。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校的拓展型课程教学体系将不断更新、完善,使之既符合学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 究方案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幼儿园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篇)

.. . .. . .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幼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下面是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欢迎参阅。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1: 《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 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 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容与幼儿身心发S. . . . . ..

展目标不匹配、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 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

教育科研培训:课题选题及研究方案的设计汇编

教育科研培训:课题选题及研究方案的设计 金慧蓉2009-9 一、选题 (一)选题的意义 所谓选题,即挑选确定教育科研的课题。选题好,相当于课题成功的一半。 教育科研的课题,就是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的题目,并且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内容和任务。 课题即问题。有些问题可以成为课题,但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问题不一定就是课题,尤其是一些政策性的问题很难成为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但如文献性的、纯理论的、纯学术性的课题研究,离我们的实际很远,我们一般不予提倡。作为教师,主要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与之密切有关的问题,教、较微观的层面。太大、太宏观,我们没有那种承受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一般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类型。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所选择的课题,应基本属于应用性的(将理论同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开辟应用的途径,或将实践经验上升对教育一般规律的认识等)。 (二)选题三要素 选题,大致可以从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方面去考虑。 所谓需要性,是指研究课题应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来选择,要求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现实意义,或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学术价值。 所谓新颖性,是指属于新的问题、目前尚未有人研究过的问题、问题的新的角度,或者新的学校乃至新的区域作验证性的研究。 所谓可行性,是指选择的课题应有研究的可能性。包括研究者自身的能力水平、智力性向、兴趣爱好,以及设施经费及环境条件等是否具备。如选择的课题是力所能及的,体会最深的小课题,涉及范围小、任务单纯,目标集中,容易出成果。有的课题开口小,但研究有深度,往往会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的价值并不比有些大课题低。 (三)关于课题的来源, 应该是十分广泛的,我这里列举几个方面: 1、从教育教学中碰到了问题或遇到困难,在反思中确立课题(这种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又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任务的,才能成为研究课题)。 如某幼儿园老师,根据幼儿在家里很会说而幼儿园上课时不说不会说的问题,反思

普雄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普雄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指导思想: 上海市二期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性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其课程应该注重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在此背景下,学校必须有计划的开设课程,构建符合学生发展性学力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实施方案如下: 二、课程实施目标: 1、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开发、实验和验证校 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努力创建办学特色。 2、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发展、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学习 需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特长和心理品质。 3、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努力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一专多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培训,发掘和培养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体现教师的价值,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程实施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强烈意识和能力,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提

高人文素养。 2、以课程整合为特点的课程构想 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教育资源,融合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3、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积极性,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4、以发展为标准的课程评价。 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人性评价,鼓励教师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有促进学生发展实效的评价方法。 四、课程组织实施与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拓展型课程领导小组。 副组长:吴钟铭(对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全面负责)组员:沈育龄、徐建华、朱郭勤、王静娜(检查与监督《拓展型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 各年级组长(落实组织与协调)、教研组组长、学科组长(指 导教师,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 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 五、课程类型与课时设置: 学校拓展课程实施时按课程要求与课程特点分为限定拓展型课 程与自主拓展型课程,限定拓展型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各年级全体参与,自主拓展型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13T15:07:24.11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作者:徐会娟余冰陈海燚曾鸣 [导读] 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仍然存在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还存在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仍然存在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还存在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 关键词:课题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内容;课题 1背景清 1.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介绍背景与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的来源,阐述为什么要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这是课题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课题的时代特征不明显,也可不写。⑵结合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⑶阐述研究的意义,说明理论价值(如课题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论。对于重在实践研究的课题,也可不写)和实践价值(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撰写综述时注意:⑴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⑶考究原文。慎用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或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⑸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炼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⑹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课题“关于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研究”,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要点如下:⑴国外研究现状;⑵国内研究现状;⑶对样本学校活动实践的调查;⑷存在的问题。 1.3理论依据 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寻求已有理论的依据,可以让研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进展。如要开展学生认知结构一类的课题研究,就需要以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当然,理论的选择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指导实际操作对课题研究具有支撑作用,可以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但不要乱贴标签,不能为理论而理论。 2主题新 2.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应力求文字简洁而又能展示课题的面貌,最好能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让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如“初中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名称多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问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辞藻和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课题名称中往往包含“实践”、“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词汇。我们的理解是:含有“实践”的,则课题多以动为载体而展开;有“探索”的,则需要研究者有所创新;单写“研究”的,则课题采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多种方法的组合。“××研究”类课题如果采用单一的科研方法,则可在课题名中直接写明,如“××行动研究”、“对××的调查研究”等。 2.2变量界定 变量即变化着的客观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事物的变化。由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个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对这些变量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异。越是富有新意的课题,变量的公共认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案中对表现主题的重要变量或者容易误解的变量,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不会误解,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形成统一的思路,使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避免不必要的目标变更、方向转移和范围的缩放。反之,对研究变量缺乏明确界定,如“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考试成绩的提高”就容易混为一谈。给变量下定义有两种基本方式。⑴变量的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说明,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标准、教材,或国家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等对概念进行科学定义。如果变量的含义不通俗,又查不到确切的定义,一般应该回避,另换别的概念。 3任务明 3.1研究假设 提出研究假设通常要遵守:⑴不能与已被证实的正确理论或事实相悖;⑵对变量关系的推测要合乎逻辑;⑶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直接表达;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当然,研究者可根据研究性质决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设,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明确的假设。 3.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要回答课题究竟研究什么的问题,即区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基本要求是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提出解决这些重点问题的实施构想,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用陈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内容:⑴调查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在上课、作业、复习和考试习惯上的不同特点;⑵不同性别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⑶不同年级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⑷分类调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矫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 3.3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开之前希望得到的收获,包括问题解决的程度,可能产生的效益, 成果表现的方式。成果的表现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态,如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刊、光盘、网页、软件等不同的载体。预先设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1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延长县小学课题组薛敏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现代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依靠传统的说教手段难以奏

效。为此,我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来开拓班级工作新局面。 二、研究对象:我班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它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维技能以及动机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由于它“研究的是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小学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时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塑造和发展受教育者心理的过程。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在教育方针和目的确定之后,如何组织教育内容、编排教材,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离不开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发展心理学》对如何观察小学生的言行,分析他们行为表现上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向小学生有效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如何引导小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增进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作了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些阐述既具科学性、理论性,又具针对性、操作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指导。 2.研究本课题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是教育学。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而教育学就是以研究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为对象的,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

目录 一、导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科目设计 三、学生参加活动情况 四、教学活动方案 五、学期总结 六、活动成果 七、活动评估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发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2.课程理念 ⑴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⑵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⑶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⑷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⑸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⑴拓展和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 ⑵发展主体意识,形成自主选择学习、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⑶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⑷具有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精神。 ⑸适应身心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⑴科目设计体例说明 ①科目目标:阐述科目三维目标。科目目标设计需体现本科目的核心价值与独特定位。 ②科目内容:阐述科目内容组织形式、内容框架。内容框架可以以单元或活动为单位,说明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育价值。 ③科目实施:阐述科目实施的阶段性要求、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④科目评价:阐述科目评价原则、内容、方法。科目评价设计需指向科目的主要目标。 ⑵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①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前的准备条件。 ②活动目标:本活动预设目标。 ③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建议。 ④活动评价:本活动的评价重点与主要评价方法。 ⑤支持资源:提供本活动实施的参考性资源,可标明名称和来源。 三、科目设计 (一)背景 积木玩具是培养锻炼智力最好的玩具。它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挥孩子的脑部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在摆搭之前要想好自己搭 些什么,要观察,思考选用什么样的块块才能体现他所构想的形象, 因此对儿童的想象力,结构思维,造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而且可发 展学生们的空间知觉,创造力,发挥儿童组织力和理解力,增强耐力 及对建筑科学的兴趣。

课题研究设计方案(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抓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继续执行“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 二、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三、具体目标 1、让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课题,争取让所选的课题真正落实到位,扎扎实实的进行。

2、健全一个网络,即课题研究网络。努力提高各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培养课题组成员的敬业精神,有效实现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形成研究合力。 3、提高一个实效,即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广优秀教改成果。 四、主要措施 1、着眼实践,引导教师在反思中完善 要求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成绩即成果”的科研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思考自已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判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思考,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究,形成经验、论文、成果,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行列的跨越。 2、打造平台,推动教师在协作中发展。 研究的课题通常也是其他教师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它需要、也应该借助集体的力量。也只有教师的集体参与,才能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在信息交流中获得启示,在争辩探讨、廓清认识;才能形成研究的氛围、研究的文化,真正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研能力,因而交流与协作视为课题研究的标准和灵魂 3、外引内助,促使教师在引领中提升。

如何写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写课题研究方案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课题研究方案能保证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的表述 如何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作提示进行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

杨浦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杨浦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按不同需求夯实不同基础的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必须修习与可供选择相结合的课程;是拓展基础型课程并为研究型课程作准备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具有自主学习、定向选择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并获得某一方面方面的定向发展,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兴趣爱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设置原则: 1、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生存发展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3、开放性:强调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系统的开放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的来源的开放性。

4、时代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四、课程设置: (一)学科拓展型课程: 1、分层拓展课程:与基础型课程领域(学科)相同、内容层次不同的课程。 相关课程: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高一、高二年级物理、化学学科中的分层内容。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2、分科拓展课程: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不同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 相关课程:高三年级自然科学学科领域中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3、分项拓展课程:在学科领域设置平行的项目。 相关课程:体育与健身学科中设置不同的项目。根据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进行设置,教师可以跨年级开设,学生限定选择。 4、自主拓展课程:为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而设置的课程。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题研究方案 一、概念的界定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究性科学教育有明确定义:“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也认为:学生探究就是要达成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样的整个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科学研究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能够不断系统化和迁移,并最终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国民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水平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国和全民实施素质教育战略、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摆在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1、新课程标准要求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与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汇报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所以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把课标的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科学探究理论的内涵,而且便于找到科学探究实施的方向和途径。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 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这一要求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抓住学生的这个动机,科学地设计与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能诱发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科学课程自身不断完善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篇)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幼儿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幼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下面是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欢迎参阅。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文 1: 《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 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 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容与幼儿身心发

展目标不匹配、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 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