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 杨小妮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 杨小妮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 杨小妮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杨小妮

发表时间:2017-11-01T10:22:20.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杨小妮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也日益加剧,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这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一定要加强对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研究力度。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深圳 518049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也日益加剧,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这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一定要加强对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研究力度。本文首先从我国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现状出发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该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调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期更好的为该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服务。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点位;调整;研究

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已经有多个地区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但是,随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虽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已经初显成效,但是,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力度还不够,缺乏有效的监测管理手段,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不强,不能有效的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不够准确,不能及时的传递环境空气质量信息。

(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不健全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还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质量监测体系。许多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部门,缺乏相应的监测管理设备,许多比较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方法还不能有效的得到使用,从而使得监测技术不够规范,监测结果不够准确。

(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方法和手段不够成熟

由于许多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机构缺乏相应的技术设施,从而使得监测数据不准,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及时的发现环境空气问题,并及时的得到解决。除此以外,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方法以及手段都不够成熟,不能及时的应对各种问题,一些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法还没有及时的更新,从而不能有效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比选调整原则

点位比选调整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具有代表性,自动监测点位要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状况,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满足为公众提供环境空气状况健康指引的需求;二是要具有可比性,同类型监测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三是要具有完整性,监测点位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能够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四是要具有前瞻性,应结合城市建设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趋势;五是要具有延续性,点位一经确定,原则上短期内不再进行调整,以保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三、点位调整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该区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于全市前列,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有站点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测点周围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距离该点正南方向水平直线距离约70米为成渝公路,车流量较大,测点周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风险;二是测点环境因规划改变,该点位于老城区,现正面临拆迁改造,周围环境状况与原认证时的环境状况、污染源结构和源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点位代表性和规范性显得不足;三是监测数据不具备完整性,该点当初设计修建时未考虑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这两个指标,现有监测仪器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相关需求。因此,该站点已不满足点位规范性要求,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该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四、点位调整的监测结果讨论

(一)点位调整监测方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也是进行现状评价最有效的手段。为更好地开展适应性比选工作,长期、客观、准确地反映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在结合实地踏勘和对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交通现状、退避污染等相关规范所要求的调整选址条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之后,备选出站点2,与原有站点1进行15天的比对监测。监测项目: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同时,2016年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点3为新增市控点位,其自动监测数据将作为本次比选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监测结果分析。笔者对三个站点2016年11月15日至11月29日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站点1与站点2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的偏差分别为-14.1%、-13.3%、-12.9%,且站点2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优于站点1,与站点3较为接近,且污染物的日平均濃度差异性不显著。经分析,站点1与站点2海拔高度基本一致,且两个站址相隔较近,即社会自然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因成渝公路车辆尾气污染以及老旧城区拆迁改造带来的扬尘污染等因素,造成站点1监测的各污染物浓度值较高。统计结果见表1: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选址报告

国家背景站点位选址报告框架 1、背景站所在区域(至少半径50公里)大环境简要介绍 Ⅰ区域自然特征: (1)位置面积。 (2)地理环境。 (3)生态覆盖。 (4)气候统计。 (5)主导风和季节环流。 (6)其他特征等。 Ⅱ影响区域的主要人为因素: (1)区域人口密度。 (2)主要污染源分布和影响程度。 (3)其他主要因素等。 (4)GOOGLE平面地图或叠加有关区域特征地图合成示意图。 2、点位周边小环境(半径1-10公里)简要介绍 (1)站点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预计测点离地面高度)。 (2)站点周边状况(实地相片,从正东方位顺时针依次拍摄8个方位)。 (3)离主要污染源距离。 (4)其他站点特征。 (5)GOOGLE立体图或有关站点特征地图合成示意图。 (6)背景站选点规范工作图(站点实地调查图3张、依次是站点、局地、地区尺度)3、现有基础设施简要介绍 现存后勤条件,包括道路交通、高压电力、有线电话及无线手机通讯、供水基础的介绍。

山东长岛 1、背景站所在区域大环境简要介绍区域自然特征 ●区域自然特征 (1)位置面积 长岛国家级背景值监测站位于山东省长岛县,由山东省长岛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站负责其日常管理,2006年1月经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办函【2006】37号)批复,确认为国家背景值监测站,纳入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管理。分别在北长山岛和砣矶岛设有监测点位,本次中央财政国家空气背景示范站拟建在砣矶岛双顶山。 长岛县(即庙岛群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由32个岛屿组成,北与辽宁老铁山对峙,相距42.2KM,南与蓬莱高角相望,相距6.6KM,地理坐标:37 58 06—38 26 30 N, 120 30 30----120 59 30E ,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8700平方公里。长岛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海豹自然保护区。 长岛诸岛南北跨度大,占据了渤海海峡的三分之二,与日本、韩国及太原、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城市几乎在同一纬度上,无论是雨季西部雨云东移,还是冬季西伯利亚寒流南下,都途经长岛。 砣矶岛位于渤海海峡中部,面积7.05平方公里,海岸线17.68公里,是长岛北五岛交通、电力等基础条件较为便利的岛屿。 (地理位置图) (2)地理环境 长岛诸岛岸线曲折,主要地貌类型为低丘陵,海拔高度50-200m,山体走向与岛屿之走向基本一致,以南北为主。有15个岛屿的海拔高度大于50米。岛上黄土地貌异常发育,一些海岛近岸低平区多为海积平原(<5m),及泻湖平原(<3m)。诸岛北岸及西岸多悬崖峭壁,侵蚀强烈;南岸及东岸多砾石堤坝,砾石咀等堆积单元。 长岛具有基岸岛典型的地貌特征,即地势陡峭,起伏变化大,松散堆积物不发育,基岩裸露或仅有薄层土壤在各岛中占总面积中比重较大。这与本地区地质历史背景有关。本区位于隆析带,是胶辽隆起的结合部,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的蓬莱群,为一套较为坚硬的变质岩系,风化速度慢,很多为单斜地层。本区位于渤海海峡,水动力条件活跃,因此各岛侵蚀严重,造成的相关堆积物也较发育,这主要表现在各岛海岸地貌类型,各种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类型较为齐全、发育典型。 (3)生态覆盖 长岛的植物区系,在我国植被区划中,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华北植物区系。华北区成份占绝对优势,亦有部分亚热带成份和寒温带成份。据调查,区内植物139科591种。其中木本植物32科85种,草本植物107科506种。尤其以菊科、豆科、百合科、蔷薇科、禾本科、葫芦科等植物最多,占种数的47%。 主要类型有: 针叶林:代表类型主要是黑楹纯林,也有少部分赤松林。 阔叶林:代表类型是刺槐纯林,有少部分栎类。 经济林:主要有青苹果、梨、山楂、柿子、葡萄、桃等。 栽培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2008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58%,城区绿化率42.2%,人均占用绿地面积36.63平方米。(4)气候统计 长岛位于东亚暖温带季风区,夏秋季节气候倾向为海洋性,冬春季节倾向于大陆性,大陆度为52.3,因受冷暖空气交替的影响,加之海水的调温作用,夏少酷暑,冬少严寒。四季特点: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公告 2007年 第4号 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我局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环保 空气 监测 规范 公告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 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

《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政策解读 一、发布背景 (一)控制污染 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大城市,也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由于工业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柳州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一直比较突出,2014年柳州市的PM10年均浓度为92μg/m3,PM2.5年均浓度为67μg/m3,均大大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颗粒物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以下简称《达标规划》)要重点解决制约柳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颗粒物污染问题,降低区域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程度,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二)科学施治 以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达标倒逼工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与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促进多措并举、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之污染防治格局的形成。 有针对性地制定达标措施,科学优化达标方案,评估各阶段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达性和科学性,提出科学可行、合理有效的大气污染减排措施与建议。

(三)落实法律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广西“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也有编制达标规划的要求:该方案“五、实施保障”第六点“(六)加强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中规定“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的设区人民政府应编制限期达标规划,明确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任务和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的具体期限”。 因此,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城市实际情况,依法编制《达标规划》。 二、《达标规划》主要内容 一是认清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柳州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6项涉气指标中,已达标的有5个,占83%;未达标指标1项,占17%,未达标指标为建成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目前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污染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亟待加快;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压力加大;今后环境标准不断变严,对排污单位的环境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 (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 (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臵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臵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臵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环保对策措施

环保对策措施 施工期废气处理控制对策措施 ()防尘、抑尘对策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在大风天气避免进行场地开挖、搅拌等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②施工期间,施工场地应设置高度以上的围挡,并视地方管理要求适当增加。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于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围栏及防溢座的,应设置警示牌。 ③施工期间需使用混凝土时,可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配备防尘除尘装置,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应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 ④施工场地主要干道必须采取沥青覆盖或临时砂石铺盖等硬化措施,并定时清扫和喷洒水,避免施工道路产生扬尘。施工车辆出入现场必须采取冲洗轮胎等措施,防止车辆带泥沙带出现场。 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压尘;其他有效防尘措施。 ⑥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如下措施之一: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⑦施工运送建筑沙石料或固体弃土石时,装运车辆不得超载或装载太满,以防止土石料泄漏;在大风时,车辆应进行覆盖或喷淋处理,以免砂土在道路上洒落;对于无法及时清运的渣土要经常洒水; ⑧施工期间,应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不低于目)或防尘布。 ⑨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和平整现场、清运残土和垃圾,并进行软硬覆盖。 ()焊接烟尘控制措施 ①焊接工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保证焊接质量,避免因返工而增加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主任先进 事迹材料

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是个资源型的重化工业城市。历史上的**,曾经是个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自从**市委、市政府启动“碧水蓝天工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来,这个城市不但旧貌换新颜、市民们享受了碧水蓝天,而且,还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省、我国中部地区、全国钢铁工业城市中首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环保工作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同志现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督监测室主任,中共党员,89年从原核工业部271地质大队调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十几年来,长期工作在条件较为艰苦的环境监测一线,同有毒、有害的物质打交道,风里来雨里去,不分白天和黑夜,走遍了**市城区、农村、大街小巷和工矿企业监测采样,年行程几千公里;他身患高血压、缺钾、肾结石等多种疾病,但从未因病耽误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他崇高的职业理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他顽强拼搏,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深得广大环保职工的好评;XX年至XX年,在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市“创模”先进个人;XX年被省人事厅。省环保局授予**省环保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同年还荣获**省环保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勤奋学习,注重党性修养,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奋战在环境保护第一线的普通党员,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意党性修养;认真贯彻“职业道德规范”和“监测人员守则”、 第2 页共7 页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试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 (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开展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的方法和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对辖区内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进行现场核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定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HJ 59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HJ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tandard Reference Photometer,SRP NIST与EPA于1981年合作开发的标准参考光度计,作为臭氧参考标准。 主要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0-1000 nmol/mol; 测量不确定度:±1 nmol/mol(0-100 nmol/mol)、±1%(100-1000 nmol/mol)。 3.2 臭氧传递标准 指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量值传递(可经过一级或多级传递)后,可用来进行现场环境臭氧分析仪的比对和向现场的环境臭氧分析仪传递准确度的臭氧校准仪。 4方法原理 采用经量值溯源的臭氧传递标准,对正常工作状态的国家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臭氧分析仪进行现场比对,以分析仪测定值与传递标准设定值的相对误差评价子站臭氧分析仪的准确度。

5试剂和材料 5.1 采样管线及接头,采样管线采用不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的聚四氟乙烯材料,接头包括三通、两通等常用接头。 5.2 臭氧传递标准运输箱,减少仪器运输过程中的物理震动、位移等。 6仪器和设备 6.1 臭氧传递标准 可根据比对实施者的实验室条件,选择下列传递标准之一用于现场比对用。 6.1.1 臭氧校准仪 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直接校准过的臭氧校准仪。 6.1.2 多种气体校准仪 经过臭氧校准仪校准过的多种气体校准仪。与零气源连接后,能够产生稳定的接近系统上限浓度的臭氧(0.5 μmol/mol或1.0 μmol/mol),能够准确控制进入臭氧发生器的零空气的流量,至少可以对发生的初始臭氧浓度进行4级稀释。 6.2 空气压缩机 可以使用环境空气子站的空气压缩机,也可以使用比对实施者单独携带的空气压缩机,能稳定输出压力为20~30psi的气体。 6.3 零气发生装置 能产生符合分析校准程序要求的零空气。由核查实施者单独携带至现场,用于现场核查时向传递标准和分析仪通入零空气。 注:零空气质量的确认参见HJ 590附录A。 7现场比对 7.1 将臭氧传递标准运输至监测现场,连接好臭氧传递标准与臭氧分析仪之间的电线、气体管路和通讯线路。打开电源,开机预热至少2小时。 7.2打开空气压缩机和零气发生装置,调节压力使其稳定输出20~30psi的零空气。 7.3 在0~500 nmol/mol量程范围内,设置臭氧传递标准产生零点、精密度点(100 nmol/mol)、跨度点(400 nmol/mol)、日常监测浓度点的臭氧,依次通入臭氧分析仪30分钟,仪器自动记录分钟数据。 注:取子站最近一年臭氧小时值的平均值作为日常监测浓度点。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方案

室内空气质量、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方案 随着全世界低碳环保的推行,装修中的环保问题却日益突出。装修中难免出现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们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多种人造板材、胶粘剂、墙纸、油漆、涂料、合成纤维板、石材等建筑材料而产生的,是带来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由于影响装修环保的因素多种多样,在装修的任何一个环节把关不严或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导致室内有害气体含量超标,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和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既有装修材料本身的问题,也有装修施工工艺方面的问题。 实现环保装修已成为消费者迫切愿望,然而由于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复杂,要做到环保装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探索,深入了解污染来源及特点,然后从工程的勘察、设计、材料应用、施工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室内环境污染,达到标准的要求。 一、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污染来源和防治 (一)、甲醛: 甲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国际上已经将甲醛是为致癌物。 来源很广泛,最主要的是人造板材和粘结剂。如主要来自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使用人造制板制作的家具,含有甲醛成份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在实际检测中发现,甲醛的污染是最严重的,绝大部分室内环境污染物超标主要是房间的甲醛超标,所以防治甲醛污染是防治室内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防治甲醛污染首先是要选用甲醛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装饰装修材料,装饰装修用的人造板材如刨花板、胶合板、纤维板等是用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作为粘结剂,板材中甲醛的含量比较高,会缓慢释放在环境中,但在板材外露的部分必须采取涂覆措施。从选材来说,首先应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无机材料板材,如石膏板、纤维混凝土板以及其它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新型板材,尽量减少房间内有机人造板材的使用;其次应选用甲醛含量和释放量较低的人造板。在施工过程中的涂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未释放到空气中的甲醛是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所以人造板材暴露于空气部分都应该进行涂覆,而且板材尽量要做封边处理,所有的接缝也都要进行涂覆封闭,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甲醛释放到室内空气中。 (二)、苯: 苯为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苯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强烈致癌物,危害很大,而且苯有芳香味,没有什么刺激性,不易被察觉,所以更要引起重视。 室内环境中的苯主要为化工原料中的杂质,一般来自于油漆、各种装修胶(107胶、白乳胶、建筑胶等)以及各类装修用涂料、稀释剂和溶剂、粘结剂等。 在实际检测中,发现室内空气中的苯含量超标的情况相对较少,因为我国对苯危害非常重视,并从(2008年开始就禁止使用含苯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国家对这些化工产品中的苯含量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但是市场一些劣质的化工材料往往含有大量的苯,所以在选择这些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三)、氡气: 氡是一种惰性气体,具有无色、无味、无法察觉的特点。氡气是很强的致癌气体,所以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室内环境污染物中的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下的土壤,二是建筑装饰装修使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砂、石、墙体材料、石材、建筑陶瓷等。 对建筑工程使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放射性检测也逐步引起重视,要求这些建筑材料在出厂时要提供放射性检测报告,如果建筑材料放射性指标超标,使用到工程中,是很难采取补救措施的,其释放的氡气要加以封闭也比较困难,一般释放氡气的矿物质还会产生射线,可以远距离对人体产生外照射,它的粒子穿透能力很强,极难加以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说明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Design on the intelligent system of monitoring environment

摘要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端和移动监控终端两部分组成。采用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处理核心,在数据采集端,利用两片CD4067BE分别挂接16只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16只光照强度传感器;采用10位ADC实现对环境声音的实时录制,加入OV7670摄像头进行实时拍照监控,最后把所采集到的数据帧通过NRF905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移动监控终端。在移动监控终端,通过NRF905接收数据,将处理后的环境参数数据进行显示,接收到的语音压缩编码通过10位DAC进行解码播放,通过按键切换进入全屏环境参数显示模式或全屏监控照片显示模式,并将接受到的环境参数、声音、照片存储到SD卡中。本文以SPCE061A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通用智能终端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重点介绍了该终端和传感器的任务、硬件、软件以及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硬件方面,介绍了系统各个部分的设计思想、原理电路以及,并给出了系统总硬件原理图;另外,为了实现系统的低成本和低功耗,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了价格低廉和低功耗的元器件。软件方面,采用了时间触发的混合调度器模式设计,对系统各个任务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系统软件低功耗设计方法。 关键词:SPCE061A;多节点;无线传输;HMI Abstract The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wo parts of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and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Its processing core is SPCE061A which is a 16 bits mcu. In the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16 DHT11 of single bus 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 and 16 light intensity sensor are hung on two CD4067BE. The environmental sound is recorded to coding and compression with 10 bits ADC which is built in the mcu at any time. Add OV7670 which is a camera module to monitor at anytime. ALL collected data is transmitted to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rough NRF905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In the mobile monitoring terminal, the data is received through NRF905.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data is displayed after dealing with and the compression coding of speech is decoded to play with 10 bits DAC.We can switch to full-screen environment parameter display mode or full-screen picture display mode with the keys. At las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sound and photos are stored to the SD card.Based on the SPCE061A ultra low power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a general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and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发布系统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发布系统 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6年4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34) 1.1 背景介绍 (4) 1.2 现状 (5) 1.3 目标 (6) 1.4 技术标准 (7) 1.5 设计原则 (7) 二、系统架构 (9) 2.1 系统结构 (9) 2.2 系统逻辑架构 (10) 2.3 系统网络部署 (11) 2.4 系统技术路线 (12) 2.5 系统接口设计 (12) 三、建设内容 (13) 3.1数据接收系统 (13) 3.2数据库管理系统 (16) 3.3数据审核处理系统 (48) 3.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发布系统 (19) 3.4.1Web端发布系统 (19) 3.4.1.1 环境质量数据排名 (23) 3.4.1.2 AQI实时报、日报自动生成 (23) 3.4.1.3 污染物来源分析 (24) 3.4.1.4 设备监控 (24) 3.4.1.5 环境数据动态云图展示 (55) 3.4.1.6 空气质量、气象数据导出 (26) 3.4.1.7 站点管理 (26) 3.4.1.8 短信配置 (27) 3.4.1.9 污染物浓度预警 (28) 3.4.1.10 数据修约 (28)

3.4.1.11 用户管理 (29) 3.4.2移动端发布系统 (60) 3.4.3面向公众的环境空气质量微信发布平台 (34) 四、基础硬件支撑环境 (34) 4.1发布软件及服务器 (34)

一、项目概述 1.1 背景介绍 近年来,空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提出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政策举措。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污染天气。各省市,各地区针对本地大气特点和环境空气污染现状,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主要实现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的建立,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确保防治工作早见成效,促进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系统而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综合运用,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通过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主要满足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首要环节,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应急处理和优化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按此方案,环保部将适度回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的全覆盖,以及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的互联共享。这将为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实现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提供重要支撑。(附件1) 2016年3月,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方案》)的通知,提出未来五年内,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原则是顶层设计、应用导向;开放共享、强化应用;健全规范、保障安全;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方案》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措施

攀枝花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改善控制措施建议 攀枝花市环境保护局 2012年8月

目录 目录 2 第1章问题的提出1第2章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形势分析3 2.12012年上半年(1月~6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3 2.22012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与控制4第3章攀枝花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7 3.1近年来攀枝花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7 3.2近年来SO2的污染没得到改善的原因8 3.2.1近年来的脱硫减排效果8 3.2.2近年来新建企业的SO2增加量9 3.2.3企业行为对环境空气的影响11 3.2.4现工业布局的影响13 3.2.5影响环境空气中SO2浓度的其它因素15 第4章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7 4.1改变观念17 4.2调整工业布局的建议18 4.3控制SO2的措施19 4.4控制PM10的措施23 4.4.1PM10的来源及贡献23 4.4.2PM10的污染防治对策24 4.5控制NO2的措施26

第1章问题的提出 201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201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 mg/Nm3 由表1-1可以看到:若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各种污染物的年日平均浓度为标准分别进行分析,2011年SO2全市均值为0.085 ㎎/Nm3,超标0.42倍;NO2全市均值为0.040㎎/Nm3,没有超标;PM10全市均值为0.093㎎/Nm3,没有超标。 2011年各测点SO2超标情况如下:金江测点超标1.27倍,最严重,其次是河门口,超标0.73倍;弄弄坪超标0.47倍;炳草岗也超标0.18倍。 2011年各测点NO2年日平均浓度均不超标。 2011年各测点PM10超标情况如下:河门口测点超标0.08倍,最严重;炳草岗超标0.07倍;其它测点不超标。 但是,若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201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其结果如表1-2所示。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一、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二、监测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经费支出。环境监测运行费是维持各项环境监测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应予重点保证,仪器设备购置费及系统运行维护费是开展环境监测业务的基础条件,应予以支持。环境监测经费标准详见表2。

注:业务费包括常规监测、质量保证、报告编写、信息统计等费用。 三、监测用房 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应予以重点保证。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用房面积及要求,详见表3。 注:上表中所列实验室用房面积不包括水和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站房面积。 四、基本仪器配置 基本仪器是保障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和前处理仪器的基础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配置的仪器设备的最低配备标准,详见表4。 五、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 应急环境监测仪器是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为实施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的基础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配置的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标准,详见表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教程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站及其他环境监测机构采用手工方法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活动。本标准主要包括:采样方法,采样记录及要求,监测人员基本要求,采样质量保证等。 一、采样方法 (一)24小时连续采样 本规范规定的24小时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a]10芘、氟化物、铅的采样。 1.采样亭 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定场所。采样亭面积及其空间大小应视合理安放采样装置、便于采样操作而定。一般面2,采样亭墙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室内温度积应不小于5m 应维持在25℃±5℃。 2.采样系统 1 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采样系统各部分技术要求: (1)采样头:采样头为一个能防雨、雪、防尘及其它异物(如昆虫)的防护罩,其材料可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1m~2m。 (2)采样总管: 通过采样总管将环境空气垂直引入采样亭内,采样总管内径为30mm~150mm,内壁应光滑。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3m,其材料可用不锈钢、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等。为防止气样中的湿气在采样总管中产生凝结,可对采样总管采取加热保温措施,加热温度应在环境空气露点以上,一般在40℃左右。在采样总管上,SO进气口应先于NO进气口。22(3)采样支管: 通过采样支管将采样总管中气样引入气样吸收装置。采样支管内径一般为4mm~8mm,内壁应光滑,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0.5m。采样支管的进气口应置于采样总管中心和采样总管气流层流区内。采样支管材料应选用聚四氟乙烯或不与被测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采样支管与采样总管、采样支管与气样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处不得漏气,一般应采用内插外套或外插内套的方法连接。 (4)引风机: 用于将环境空气引入采样总管内,同时将采样后的气体排出采样亭外的动力装置,安装于采样总管的末端。采样总管内样气流量应为采样亭内各采样装置所需采样流量总和的5~10倍。采2 样总管进气口到出气口气流的压力降要小,以保证气样的压力接近于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新增区域站建设细则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新增区域站建设细则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附件1: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新增区域站建设细则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的相关要求,“十二五”期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将扩大到包括“三区九群”在内的96个监测点位。在12月21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工作提出“四步走”的技术思路,其中明确要求在2012年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随后进一步扩展到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因此加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增加区域空气监测点位,完善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网络,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新增区域监测点位的目的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大尺度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主要依据。“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建成了由31个区域监测站组成的国家区域监测网络,对说清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区域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有的区域监测网络不足以支撑说清区域污染特征的需求,特别是在“三区九群”等区域性污染频发的重点地区,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测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为区域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持。另外,在“三区九群”之外的其它14个省和自治区也需要相应强化区域监测能力,从而提高全国区域监测网络的覆盖面。

区域监测点位的建设目的为: (1)进一步扩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覆盖面,在区域尺度上说清我国环境空气质量。 “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城市、区域和背景尺度上均需进一步扩大以便提高国家网的网络覆盖面,达到说清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目的。在区域尺度上,已有的区域监测站数量仍略显不足,特别是在“三区九群”等重点区域内还缺少具针对性的区域监测站,仅依靠城市建成区内的监测点位不足以反映该区域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对于“三区九群”外的其他省和自治区,由于区域性污染特征尚未凸显,区域站的密度可相应降低,但每个省、自治区应至少新增一个区域站,以保证全国区域站的布局相对合理。通过覆盖全面的国家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清我国的区域污染特征,评价区域空气质量。 (2)监控“三区九群”重点区域内污染物输送特征,并为区域联防联控工程实施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面对重点区域内城市群间相互影响、污染物相互传输的区域性污染特征,通过在区域主要输送通道上设置区域监测站可以有效反映区域性污染的特征。另一方面,区域站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有较好的代表性,有利于客观评价区域联防联控的工程实施效果。 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点主要设置在重点区域内主要城市之间的交界处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关键通道上,用于反映区域尺度的大气污染排放的相互影响、污染物浓度水平、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为重点区域空气预报预警等环境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在现有区域环境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