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1. 细胞核平分成两个

2. 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

3. 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细胞分裂素具体介绍知识分享

三、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虽然它们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次要的,而细胞分裂素类则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激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斯库格(F.Skoog)和崔氵山王攵(1948)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1954年,雅布隆斯基(J.R.Jablonski)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后来他们发现维管组织、椰子乳汁或麦芽提取液中都含有诱导细胞分裂的物质。1955年米勒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387676.html,ler)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图7-15)为6-呋喃氨基嘌呤 (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 10H 9 N 50 ,分子量为215.2,接着又人工合 成了这种物质。激动素并非DNA的组成部分,它是DNA在高压灭菌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后的重排分子。激动素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 尽管植物体内不存在激动素,但实验发现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着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1963年,莱撒姆(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3-甲基 -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 〔6-(4-hydroxyl-3-methy-trans-2-buten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 10H 13 N 50 , 分子量为129.7(图7-15)。玉米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天然细胞分裂素,其生理活性远强于激动素。 图 7-15 常见的天然细胞分裂素和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结构式 1965年斯库格等提议将来源于植物的、其生理活性类似于激动素的化合物统称为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CK),目前在高等植物中已至少鉴定出了30多种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过程图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初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断裂 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卵原细胞 第二极体 卵细胞 精子 精细胞子 精卵原细胞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卵原细胞 胎儿期 初情期后 细胞名称:初级卵母细胞 形成卵泡: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 完成时间:排卵前或排卵后,如马在前、牛在后 分裂结果: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排卵: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 第二次分裂 细胞名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分裂过程: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 分裂结果:一个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 卵子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 第一次分裂(初级卵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 体数目 n 2n 3n 4n 减Ⅰ 染色体数 A C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周期 B 0 n 2n 3n 4n 减Ⅰ A C H D E F G 减Ⅱ 间期 精(卵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核DNA 含量 周期 减Ⅰ A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0 n 2n 3n 4n 染色单体数 C 周期 减II 分裂后期 1 2 每 条染色体中的DNA 分 子数目 有丝分裂后期 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末期结束 有丝分裂 动物 植物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丝体现,膜仁失 体散乱 点中央,数形清 点裂数倍移两极 丝体失,膜仁建

高一细胞分裂知识整理

细胞有丝分裂知识整理、练习 二、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分裂全过程所许能量主要由_____ 提供。 _______期,有关蛋白质是在________ 中合成。 _______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_______期, 植物细胞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与________ 有关。 三、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核DNA数量、染色单体数变化规律及表示形式(体细胞内核DNA 数为2a,染色体数为2N) 1条染色体1条染色体2条染色体 1个DNA分子2个DNA分子共2个DNA分子 无染色单体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染色单体 四、图形问题 (1)细胞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五、练习 1.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纺锤丝消失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 3.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 和DNA分子数(c)的条形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一定很高 C.②表示着丝点已经分裂 D.③可以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4.下面有关荠菜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与DNA复制相关的酶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5.流式细胞仪是一种复杂的仪器,用以确定悬浮态细胞中的DNA含量。当正常(非肿瘤)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用这种方法测定时,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如下图1所示 (横坐标表示细胞的DNA含量,纵坐标表示具有某DNA含量的细胞数)。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后,培养几小时,测得DNA含量的 分布如下图2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抑制细胞质分裂 C.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复制 D.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噻苯隆一种新型高效的细胞分裂素

噻苯隆(TDZ):一种新型高效的细胞分裂素—荷兰Duchefa Biochemie 名称:Thidiazuron(TDZ) 货号:T0916 CAS号: 51707-55-2 分子量:220.2 噻苯隆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细胞分裂素用于组织培养能更好的促进植物的芽分化。噻苯隆在棉花种植上作落叶剂使用。噻苯隆被植物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脱落,是很好的脱叶剂。 噻苯隆(TDZ),脲基细胞分裂素,是Dropp?的活性分成。它是N,N-diphenylurea(DPU)的衍生物,它属于取代苯基脲类化合物展现出类似具有腺嘌呤基细胞分裂素的活性。取 1/10-1/100 N6-取代的腺嘌呤基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时噻苯隆能达到同样的效应。不像天然的细胞分裂素,噻苯隆不含嘌呤环。另外启维益成代理的噻苯隆具有高度稳定性,且具有两个功能团:苯基和噻二唑,用其它的环状结构取代这两个功能基团的任何一个,TDZ都表现出活性下降。 TDZ的工作浓度随着物种的不同而不同。在栽培品种棉花’ Stoneville 519’的(Gossypium hirsutum L.)研究中,使用浓度范围为10-100uM的噻苯隆来诱导幼叶的脱落。噻苯隆的功能是通过诱导内源性乙烯的产生从而调节棉花叶子的脱落。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在形态发生的早期阶段,称为愈伤组织的未分化细胞团开始发育。人们通常把生长素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以诱导细胞增殖和愈伤组织生长,人工合成生长素类物质(NAA等)和其他具有生长素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 4-D)已被广泛地用于这一目的。在多种植物培养体系中添加TDZ都表现出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而且大大高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细胞增殖速率。 Capelle等(1983)的研究表明TDZ诱导愈伤组织生长的速率是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2n 2a→4a4n 前期 染色质→染色体,每条染色体 含两条染色单体 出现纺锤丝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 面上,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 晰 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 色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丝消失,核仁、核膜形 成,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B)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B)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B)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C) A、1 B、2 C、4 D、8 5、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C)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生物体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细胞分裂方式的辨析与比较

考点1 细胞分裂方式的辨析与比较 1.辨认分裂图像的关键是识别同源染色体。下列五组中的染色体,源于同源染色体的是D、E。 2.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B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有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0条。 (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该时期之前其细胞核中含8个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用字母表示);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C、D(用字母表示);含4个染色体 组的是B(用字母表示),含2个染色体组的有A、D(用字母表示)。 (4)将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A→D→C→E(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相对值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染色单体从c点开始消失。 (2)从b点开始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3)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无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cd段。 (4)联会发生在a点之后。 【思维辨析】 (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与重组(2013·四川,1D改编)( √ ) 提示该过程未涉及减数分裂,故不发生基因重组。 (2)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2011·山东,5B)( × ) 提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针对于真核细胞而言的。 (3)真核细胞染色体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2011·海南,25D)( × )提示发生在间期。 (4)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2010·海南,3D改编)( × ) 提示中心粒间期进行复制。 (5)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2010·江苏,21D改编)( × ) 提示最大概率为1。 (6)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正在发生自由组合 (2009·上海,18B)( × )提示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DNA数应为1∶2。 例1(2013·江苏卷,8)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 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 C 思路明确题干信息→观察细胞图像→确认细胞分裂时期。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能 判断出图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有无。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不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 项错误;图中每条染色体均含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故染色体数目不可能是体细胞的2倍,B项错误;由图可知,该时期细胞中存在联会形成四分体现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1和2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将会分离,C项正确;染色体1和3为为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和4也是非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故染色体1和3不一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D项错误。

细胞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

细胞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 思路:从回顾复习染色体的组成、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入手,使学生理解细胞分裂间期的物质准备对于遗传信息的重要意义。再通过比较细胞显微图像,使学生理解这种分子水平的变化在显微镜下无法清楚观察到的。具体设计如下: 问题1:我们就根据细胞分裂中染色质的行为将有丝分裂人为地分成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简称M期)两个时期。分裂间期主要就是完成染色质的复制。染色质是由哪两种物质组成的呢? 学生在回答了这个问题后,就自然理解了分裂间期要完成哪些物质的准备。 问题2:要完成染色质的复制,就是要完成对DNA的复制,这是在S期完成的,也称合成期。此外还要完成蛋白质的合成,这主要在S期前的间隙期完成,简称G1期。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问题3:所以,在G1期还要完成核糖体的增生。那么,这两种物质准备好以后,大家认为细胞接下来要怎么办? 教师强调:在分裂期中,也需要许多蛋白质,比如酶,某些激素等。所以为了让分裂顺利进行,这些蛋白质在分裂前也要做好准备。因此,我们还要把下一时期需要的蛋白质也在间期合成好,这就是G2期。所以,我们说分裂间期包括了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细胞经过分裂间期,组成染色质的DNA已经完成了复制,有关蛋白质也已经合成了。 问题4:大家认为这些变化我们能否使用显微镜看到?为什么? 在讨论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基本上清楚有丝分裂间期的活动。最后,我们教师小结一下,然后指出这一系列变化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不太明显的,但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细胞却是最多的。 问题5:那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是否可以推测一下? 此时,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而教师不要急于否定或肯定答案,而是出示实验的统计结果表格,请学生分析。 问题6:科学家观察了几种不同的细胞分裂的周期及间期所持续的时间,得到了下面的信息,从这张表中同学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从这张表格的分析中,使学生对细胞间期的持续时间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结合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图像解释观察到的细胞间期的图像为什么是最多的。最后,教师要明确地点明分生区细胞的不同步分裂以及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较长这两个因素使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这样的图像。 问题7:回到表示细胞周期的圆圈图,如果用面积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持续的时间的话,间期和分裂期的面积有什么特点呢?间期又包括了哪三个时期? 这样,学生就在时间对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基本完成了整节课的目标。

细胞分裂教案设计

细胞分裂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讲课内容的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与传统教材 2.讲课内容的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一切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它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三种方式。无丝分裂比较低等,不常见。大多数植物的体细胞,是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它能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的连续性以及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有丝分裂的实质。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 裂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有丝分裂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领悟到学习有丝分裂是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通过有丝分裂的过程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 能力,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规律性的学 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 物的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1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2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四关键词 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 纺锤体中心体染色体分析能力细胞分裂 五.教学策略 1.采用的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课堂练习) 2.信息技术策略 (PPT、图片、视频)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制作)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

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及图像描述

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及图像描述 一、特点 ①分裂间期这一时期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上的准备,主要是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由于DNA的复制,导致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加倍。在DNA复制之前,细胞核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间期实际上呈染色质的状态)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相同的DNA分子,但仍然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也就是说,姐妹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形成的。此时,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增加一倍,但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没断开,而保持不变,只有到了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才因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 注意:细胞中央的赤道板是假想平面,实际不存在,而细胞板是实际存在的,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将植物细胞一分为二。仔细体会,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都有一个加倍过程,但加倍的时期是不同的。DNA 在间期加倍,而染色体是在后期加倍,这样在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目都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细胞的前后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二、染色体、DNA在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规律 理解染色体、DNA在有丝分裂各时期数目变化规律关键有三点:一是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包括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结果DNA分子加倍,即由2n~4n,而染色体数目不变;二是后期,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此时细胞内的

细胞分裂过程图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一次分裂(初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断裂 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卵原细胞 第二极体 卵细胞 精卵原细胞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卵原细胞 胎儿期 初情期后 细胞名称:初级卵母细胞 形成卵泡: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 完成时间:排卵前或排卵后,如马在前、牛在后 分裂结果: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排卵: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 第二次分裂 细胞名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分裂过程: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 分裂结果:一个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 卵子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 第一次分裂(初级卵母细胞)

[来源:学§科§网]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 体数目 n 2n 3n 4n 减Ⅰ 染色体数 A C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周期 B 0 n 2n 3n 4n 减Ⅰ A C H D E F G 减Ⅱ 间期 精(卵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核DNA 含量 周期 减Ⅰ A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0 n 2n 3n 4n 染色单体数 C 周期 减II 分裂后期 1 2 每 条染色体中的 DNA 分 子数目 有丝分裂后期 周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末期结束 有丝分裂 动物 植物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丝体现,膜仁失 体散乱 点中央,数形清 点裂数倍移两极 丝体失,膜仁建

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各时期的特点及示意图

细胞增殖 Ⅰ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特征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 个细胞周期分为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两个时期,分裂期又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 期和末期。细胞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 同的地方表现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质是一样的,但由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 的差异,所以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形式上有所不同。具体见表: 三、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1、通过细胞分裂能使单细胞生物直接繁殖新个体,使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 体,也能使多细胞生物衰老、死亡的细胞及时得到补充。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亲代细胞复 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基础。 2、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 体细胞数目。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分裂间期,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经过分裂期一系列 变化,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基因),因而 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3、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由于生物内部因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使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导致子代(或子代细胞)发生变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和交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细胞水平上导致遗传物质的重组,使亲代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从而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更强的生活力及适应性。有丝分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但一些外界条件或因素(如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受阻,结果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生物,导致生物变异。因此,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密切相关。 4、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和辨认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对于鉴别生物种类、了解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Ⅱ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分裂过程是先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2个细胞核,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2个子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这种分裂方式常出现于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在某些植物的胚乳中胚乳细胞的分裂等。 无丝分裂在高等生物中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如人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蚕的睾丸上皮细胞,植物的表皮、生长点和胚乳等细胞中都曾见到过无丝分裂现象。蛙(两栖类)的红细胞是进行无丝分裂,但不能依次类推,人的红细胞也是无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已永久失去分裂的能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通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再分化发育而来的(由造血干细胞依次分化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红细胞)。 Ⅲ减数分裂 一、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

细胞分裂素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作物遗传与分子育种 开课时间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遗传学 学 号 2013210635 姓名 蒋续续 学位类别 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 马伯军 交稿日期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 名

植物细胞分裂素及其研究进展 蒋续续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深入的研究,其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已经研究地十分透彻。而且细胞分裂素与其他激素相互作用调控植物发育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展开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由于它的作用机理已经被人们研究清楚,所以在农业上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细胞分裂素,生理结构,应用 Plant Cytokini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Cytokinin is a kind of important plant hormon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growth. With in-depth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s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has been studied very well. And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ytokinin and other hormones in regulating plant development has begun and got the gratifying progress. Because of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has been clear, so it ha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increasing the crop yield and quality, grea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words:cytokinin,Physiological structure,application

实验二植物细胞分裂

实验二植物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个体生长和生命延续的基本特征。在真核植物中,主要存在两种主要的细胞分裂方式,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植物个体生长和分化的基础,主要发生在植物的根尖、茎尖和其它生长区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次核分裂前必须进行一次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时,每条染色体裂为两条子染色体,平均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是与有性生殖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母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但DNA只复制一次,因而同一母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都只含有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在生活的植物体中,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2.了解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掌握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特点,以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与联系。 3.学习观察植物染色体及细胞分裂过程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洋葱(小麦、蚕豆)根尖切片,了解有丝分裂的主要时期和特点。 2.运用压片法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了解植物染色体的基本形态,以及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规律。 3.观察百合花药切片,结合有关幻灯片或照片,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不同分裂时期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洋葱(小麦、蚕豆)根尖;洋葱(小麦、蚕豆)根尖切片;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冰醋酸:酒精(1:3)固定液;浓盐酸;醋酸洋红染液或用卡宝品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有丝分裂 在观察切片之前,先参考教课书中有关有丝分裂过程的描述,总结出各个分裂时期细胞和染色体结构的特点,并填写在表2.1中,这可作为稍后观察切片时的指导。 取洋葱(小麦、蚕豆)根尖纵切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根尖顶端的分生区,大致了

细胞分裂图像专题

2011-2012年连平中学高三生物细胞分裂专题强化训练 例题1: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器官)中找到。 (2)由甲形成乙的分裂方式为,该方式的重要意义是 。 (3)丙有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4)若该动物患有由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的几率约为 (5)甲在形成乙和丙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种类有何区别 例题2:下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乙图中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B.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由图乙中细胞分裂方式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 D.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 例题3 结合减数分裂的过程,请说出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A初级精母细胞中第21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次级精母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分开的染色体没有分离。 C初级卵母细胞中第21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D次级卵母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分开的染色体没有分离 4.(06江苏)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5.(06四川)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

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 31. (16分) 铁皮石斛是名贵中药材,但自然繁殖率极低,供不应求。科技人员研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种苗,主要操作步骤如下表。 注:6-BA是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NAA(萘乙酸)、2,4-D、IBA(吲哚丁酸)是植物生长素类的生长调节剂; 步骤1、2、4处理激素的浓度均为多次试验后得出的最适浓度。 请分析回答。 ⑴带芽茎段的细胞已高度分化,仍能培育出完整植株,是因为细胞具有________特点。带芽茎段诱导出 原球茎的过程中,细胞经过________过程形成愈伤组织。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的植物激素是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⑵为探究步骤2的最适激素浓度,设置了下列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 ①各组中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的是用________处理的小组。 ②实验结果______(能/不能)证明2, 4-D对原球茎增殖作用具有两重性,______(能/不能)证明 6-BA和2, 4-D协同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③要探究0.5 mg/L 6-BA是不是促进原球茎增殖的最佳浓度,需进一步实验,设置2, 4-D浓度为 ________,6-BA的系列浓度梯度为________(至少3组)。 ⑶以上实验数据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激素________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需要的植 物激素的________不同,生产中要及时进行调整。 31.(16分) (1)全能性(1分)脱分化(1分)调节(1分) (2)①0.5 mg/L 6-BA+0.8 mg/L 2, 4-D ②不能(1分)不能(1分) ③0.8 mg/L (3分,分级赋分)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器如何增殖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器如何增殖 在“细胞增殖”一节的教学中,常常有学生问我:“细胞器的数量增加吗?”当然要增加。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不仅要复制,各种细胞也要增殖,随着细胞质的分裂进入到子细胞中去。不同细胞器其增殖方式有所不同。 一、线粒体的增殖 许多研究结果和电镜观察表明,细胞内线粒体的增殖是由原来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来。线粒体分裂一般先经过一个生长阶段,然后其中的DNA进行复制,线粒体中部缢缩或在中间产生隔膜而一分为二。有的线粒体以“出芽”方式进行繁殖,如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先在线粒体上出现球形小芽。然后与母体分离,不断长大而形成新的线粒体。 二、叶绿体的增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叶绿体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叶绿体的增殖也是由原来的叶绿体分裂来实现的。现在已经证明,无论原质体、发育中的幼龄叶绿体和成熟叶绿体都能分裂增殖,但叶绿体数目的增加主要靠幼龄叶绿体的分裂,有关计算为可以增加5倍~10倍。成熟叶绿体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再分裂或很少分裂。此外,叶绿体的分裂受光照、温度等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中心粒的增殖 中心粒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发育周期才能达到成熟并具有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分裂时的G1期(DNA合成前期)细胞有一对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到S期(DNA合成期)时,两个中心粒稍有分离,在距母中心粒的一定距离(50NM-60NM)处,在其垂直方向复制出一个子中心粒。G2(合成后期)晚期到M(分裂期)早期,子中心粒不断长大,逐渐分离移到两极的两对中心粒形成晕,并组织纺锤体及星体。到M末期,每个子细胞各获得一对中心粒——一个母中心粒和一个子中心粒。 四、核糖体的发生 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核糖体RNA(简称rRNA)构成的,真核细胞的核仁是rRNA合成、加工、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研究发现,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生长活跃的细胞,如分泌细胞、卵母细胞的核仁比较大,可占总核体积的25%;不具蛋白质合成能力的细胞如肌肉细胞、休眠的植物细胞,其核仁很小。 五、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增殖 细胞分裂时,内质网解体成碎片,然后以碎片的形式进入子细胞中,在子细胞中这些碎片再次融合形成新的内质网。 与内质网稍不同,高尔基体是裂解形成许多小泡,这些小泡分配到子细胞中后,再次融合形成囊解形成泡状结构,堆积在一起形成新的高尔基体。 总之,细胞器的增殖也是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而且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保证产生的子细胞能正常执行各种功能。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就当适当补充,使学生对细胞增殖有更全面的了解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归纳

细胞分裂知识归纳 一、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 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 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2n 2a→4a4n 前期 染色质→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 两条染色单体出现纺锤体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 上,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 体,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形 成,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5、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 A、1 B、2 C、4 D、8 6、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答案:BBBBC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生物体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项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基因表达的调节_王兆龙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收稿 1998-10-16 修定 1999-02-09 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基因表达的调节1 王兆龙 曹卫星(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 Regulation of Plant Gene Expression by Cytokinins WANG Zhao -Lon g ,CAO Wei -Xing (Key Laborato ry of Crop G r owth Regulatio n ,M inis try of A 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 -tu ral Univers ity ,Nanjing 210095) 提要 细胞分裂素能显著改变植物基因转录的水平,在转录水平上或转录后水平上调控植物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磷酸化在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细胞分裂素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尚未有报道。文章最后就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基因表达调节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基因表达 转录 调节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较活跃的植物激素,它不仅能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扩大,而且在芽分化的诱导、叶绿体的发育、养分的运输 和分配、细胞衰老的抑制等方面都表现显著的效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调节作用[1~4] 。植物发育的调节基因常受到不同激素的共同调节,例如高的CTK /IAA 比例能诱导离体培养茎尖的再生;细胞分裂素能增加硝酸还原酶mR NA 转录的水平,而ABA 则能抑制这种作用 [5] 。植物衰老也与I AA 、CTK 、ETH 、AB A 的 相互作用有关[6]。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手段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 揭示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势在必行。IAA 和AB A 的结合蛋白已有了不少的研究,特别是已克隆出了ABA 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然而,由于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细胞内的合成、代谢及作用方式等的研究技术还存在着若干困难,以及细胞分裂素的生理生化作用比较复杂,以致我们对细胞分裂素的了解远不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目前对细胞分裂素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对其分子 作用机理所知甚少,众多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的功能尚有待阐明,细胞分裂素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至今尚未有报道。本 文就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基因表达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细胞分裂素调节的酶和多肽 植物激素与环境因子对植物细胞中各种酶的合成和活性具有调节作用,激素可以通过促进合成或抑制降解来增加酶的活性。植物激素对酶活性的调节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激素的作用机理。表1归纳了受细胞分裂素调节的主要酶和多肽。 细胞分裂素能调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Chen 等[7] 用双向葡聚糖凝胶电泳观察到南瓜子叶在B A 处理后有些蛋白质的合成被诱导增强,而另一些蛋白的合成则受到抑制。 将从南瓜子叶中提取的poly (A )+ RNAs 在离 体条件下翻译成多肽,并用35 S 甲硫氨酸标记,在处理60min 后出现mR NA 含量发生变化,且发现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或抑制一些多肽的翻译[7] 。同样,Abdelghani 等[8] 用激动素处理烟草悬浮细胞时也发现增加或减少了一些多肽的合成。虽然由细胞分裂素调节的有些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尚未得到鉴定,但现有的资料业已显示细胞分裂素可以调节蛋 82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36卷第1期,2000年2月 DOI :10.13592/j .cn ki .ppj .2000.01.030

细胞分裂知识点总结

细胞分裂 一、知识归纳 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无丝分裂 分裂间期 前期 过程 中期特征图像 分裂期 后期 有丝分裂 末期 意义 方式 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 过程 减数分裂特征图像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形成 意义 二、基础知识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包括分裂间期和 分裂期两个阶段 2、特点:分裂间期历程时期大于分裂期 (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亲细胞染色体数表示为2n,DNA数表示为2a 时期染色体行为其他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 间期蛋白质合成和DNA 复制 2n 2a→4a4n 细胞分裂

前期染色质→染色体,每 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 单体 出现纺锤丝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2n 4a4n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 在赤道面上,染色体 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形成纺锤体 2n 4a4n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 体成为染色体,染色 体数暂时加倍 纺锤丝收缩 4n 4a0 末期染色体→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仁、 核膜形成,细胞分裂 成2个子细胞 2n 2a 0 1、在有丝分裂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B) A、间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中期和后期 D、中期、后期和末期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细胞是(B)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核糖体 3、大多数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是(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以上三种方式 4、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B)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的数目是(C) A、1 B、2 C、4 D 、8 5、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C)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生物体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项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纺锤丝构成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和纺锤丝一起构成 子细胞的形成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缢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