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中医护理方案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2.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3.阴阳两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

4.痰瘀互阻证: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5.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6.痰火扰心证: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悸动不安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心悸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及心律变化,随时观察脉象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如出现心率持续在每分钟120次以上或40次以下或频发早搏,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做好记录。

2.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3—4升。

3.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心、交感、皮质下、神门、肾。

4. 遵医嘱中药足浴。

(二)不寐

1.了解病人睡眠状况及影响睡眠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

2.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介绍改善睡眠的方法,指导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3. 晚餐不宜过饱,睡前1小时可吃莲子百合红枣羹 1碗或热牛奶1杯。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

4.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心、肾、脑、、神门、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双侧神门、内关、照海、申脉。

6.遵医嘱中药足浴。

7.遵医嘱给予脐灸。

(三)胸闷、心痛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胸闷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2.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闷、心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3.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氧流量为3—4升/min。

4.遵医嘱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5.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6. 体针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详见附录2)

1.耳穴压豆

2.中药足浴

根据患者辩证选用中药制剂。

3. 穴位贴敷

选穴:选用具有安神定悸的方药贴敷双侧神门、内关、照海、申脉等具有安神定悸之效的穴位,每次贴敷4-6小时左右,以助神安悸定。

4.脐灸

主要针对阳虚及本虚的患者。选用温阳益气的中药,填满神阙穴,进行艾灸治疗,每次持续约有30-45分钟,至患者有温热舒适之感及微有汗出之意。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2.根据病情轻重,注意劳逸结合,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症状改善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恢复期鼓励和指导病人适当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锻炼。

3.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等诱发因素。保持大便通畅,临厕切忌怒责。

4.减少陪客探视,避免噪音,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5.减重:体质指数保持在20-24.

(二)饮食指导

1.气阴两虚宜食益气养阴,安神定悸之品,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气血,如可食用甲鱼、莲子、银耳、红枣、山药、龙眼肉、猪心等。西洋参泡水代茶频服,以补养气阴。食疗方:

山药猪心汤、山药粥等。

2.心脾两虚宜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品,如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食疗方:莲子龙眼肉鹌鹑蛋糖水。

3.阴阳两虚者宜滋阴补血,通阳复脉之品。忌食辛辣。阳气虚者,用红参、三七泡水代茶频服,忌食生冷。食疗方:龙眼肉桑葚兔肉汤。

4.痰瘀互阻宜食化痰泄浊、活血化瘀之品,如海参、海蜇、薏苡仁、荸荠、冬瓜、海带、白萝卜、百合、桃仁等。食疗方:薏苡仁桃仁粥等。忌食油腻及肥甘厚味之品。

5.气滞血瘀宜食活血祛瘀、理气通脉之品,如山药、山楂、桃仁、木耳、白萝卜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食疗方:陈皮桃仁粥等。

6.痰火扰心者宜食清热化痰,宁心定悸之品,宜清补,如莲子、银耳等,忌食肥甘厚味、甜腻辛辣等助火生痰之品。食疗方:银耳羹。

(三)情志调理

1.注意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极和外界不良刺激。当病人心悸发作时,患者常心情恐惧,最好有人陪护,使病人心情放松,情绪稳定。

2.告知患者诱发心悸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建立目标人群档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2.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和效果评价。

(二)不良生活方式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个体化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宣教,尤其是门诊和病房患者发放心血管病宣传手册或活页,逐步提高患者认知。

2.定期门诊复查。

3.筛查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便秘等),进行针对性干预。

4、建立科室微信群,定期发放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

六、护理效果评价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表

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纳入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气阴两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痰瘀互阻□气滞血瘀□痰火扰心□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威海市中医院中医护理方案2018年1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附表

护理效果评价说明: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1.好:症状从轻或中或重,到无,症状消失;或从重到轻(减4分)。

2.较好:症状从重到中,或从中到轻(减2分)。

3.一般:症状无改变(评分值没有改变)。

4.差:症状加重(加分为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