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鲁迅_初中作文

真实的鲁迅_初中作文
真实的鲁迅_初中作文

真实的鲁迅

鲁迅是谁?

周令飞在鲁迅老先生去世的七十纪念日里,提出这样一个尖锐如同匕首的问题。

是啊,鲁迅究竟是谁?

想必每一个中学生心里的鲁迅,都约摸是一个眉目清冷,脸色严肃,有几分凶神恶煞的民国文人模样。仿佛是那样一个动荡黑暗的世界里唯一尖锐刺目的光,这一切是教科书能够给予我们的全部印象。而那真正有血有肉,大笑怒骂畅意人生的老先生,似乎早在被神化的光芒里逐渐黯淡。

我们所当记住的,不是那个被长期的填鸭模式的教育所定格的空壳,而是真正跃动的,引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那个在灯光模糊里提着笔默默凭吊刘和珍君的,皱紧眉闭紧眼的,神色间似有几许伤感萦绕的鲁迅;那个在喧哗的北平城里,刚结识了许广平先生与其笑谈风声的鲁迅;抑或是明知前有官兵后有特务的危险,却仍光明正大地直赴追悼会的鲁迅;甚至还有那个狼狈地躲避国民党特务搜查而逃进上海租界里,却仍带有几分闲情逸致同茶馆里的外国人谈天说地的鲁迅。

他肃立于人群中,仿佛在险涛恶浪里逆流而上,望着前方杨杏佛的遗棺,在用生命沉淀他民主自由的信念。他抿着茶,唇边蔓延着淡1 / 2

淡的微笑,即使额角早已汗珠满布,却仍有浅浅一笑山雨欲来未将辞色的坚勇……

这般的鲁迅还有多少人记得?教科书永远不是历史,几行短短的介绍草草概过传奇的一生,也令那个真实的鲁迅蒙尘。只是虚幻的光阴之影,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心怀虔诚。纵然光辉值得展现,然而当其过分泛滥,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完美谎言。好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是一种亵渎。真实才最是有价值,会犯错误的,会哭会笑的,有是幽默的,偶尔自鸣得意的,无意做诗人却每臻绝唱的鲁迅,更令我们感到亲切。

透过历史风尘,以人性的标准重读鲁迅。不是只有那个孔乙己背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鲁迅才能够被铭记,而那个因为烦恼与“崇洋媚外”之说将胡子修成一字形状的真实迅哥儿更值得我们追随。

2 / 2

《走近鲁迅》单元总结课

《走近鲁迅》单元总结课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整体理解、了解鲁迅,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交流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 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 3、在拓展阅读中深入鲁迅的世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印象;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鲁迅作品的相关资料。 2、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事,观看鲁迅的影片,制作难句提示卡、摘录课文人物描写片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汇报与交流 一、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体会方法 本组课文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理解 含义深刻句子有哪些方法? 二、交流我眼中的鲁迅 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逐步了解了这位世界大文豪——鲁迅。 1、你心目中鲁迅是怎样的人呢?下面就结合课文的事例来谈谈。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已经理解了一位幽默、慈爱、关心贫穷人民,爱憎分明的鲁迅。 同学们已靠近这位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的内心世界。 这段时间同学们还读了鲁迅的哪些故事,哪些作品,结合课外的学习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 3、、在儿子周海婴、作家萧红与巴金的心目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

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学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 ——周海婴《回忆父亲鲁迅》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绝大部分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准确、最勇敢、最坚强、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便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出示:民族魂图片,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板块二:联系与归总 四、梳理课文的写法 1、梳理本组课文描写人物方法。 2、引导学生评析开头 《少年闰土》环境、动作、外貌描写勾勒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鲁迅逝世的场面,引发实例的回忆,回忆性文章的写法。 3、以《一面》为例,深入探究,进一步深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指导朗读 (1)跳读课文《一面》指导学生划出病并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一面》三处外貌描写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 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 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浅析鲁迅的现实主义

浅析鲁迅的现实主义 摘要: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深刻地提出农民和其他被压迫群众的状况和他们的出路问题的作家。鲁迅的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道路。他以客观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鲁迅现实主义 鲁迅先生是一代伟人,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座丰碑。这位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以他大量优秀的作品和富有人格魅力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化。鲁迅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现实主义的思想深深地培植在中国广大的被压迫人民的土壤上面,他的反封建的力量是从广大的被压迫人民那里取得的。作为现代文学巨擘,鲁迅无疑呐喊出了启蒙者的最强音,他以悲天悯怀的关爱与救世济人的热诚,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予以了淋漓尽致的书写,中国现代批判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当之无愧。 今天,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来解读这位伟人,可以看到,鲁迅是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来用他的作品震撼着我们心灵的,对封建历史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思考共同构筑了鲁迅作品的精神空间。他抓住了最不易消逝的时代精髓,以平凡的题材,深刻的反映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民族的命运和民族性格,他的创作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现实的土壤,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 农民问题是鲁迅早期作品的重要主题,他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深厚感

情关注着他们的命运,他“正视现实社会”(《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直面人生,如实描写,毫无讳饰,对旧社会的丑恶,罪恶的痛根,作了深入的揭露,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达到过去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高度;作品中渗透着对广大农民生活命运深切关怀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期望人民群众觉醒起来,争得做人的资格,而且还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这三点组成了他革命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阿Q正传》中的阿Q的形象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些。 闰土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他勤劳质朴,坚韧,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活泼、机灵、能干,是“我”心目中的“西瓜地上戴银项圈的小英雄”。二十多年后,“多子、饥荒、苛税,兵、菲、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他只是默默地承受,挣扎,精神的摧残在这里超过了生活的胁逼,一种等级观念已经注入他的头脑,他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的不可预约的界限,并且向主宰命运的“神”低头。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他是村上的“出场”人物,每天撑航船进城,知道很多时事;但他所知道的时事,都是某地雷公劈死了蜈蚣精,某地闺女生了夜叉之类,其愚昧无知可见。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因进城而被革命党人剪去辫子,张勋复辟在小村引起一场小小的辫子风波。面对封建帝制余孽赵七爷的恫吓,七斤为自已没有辫子愁得不知如何是好,七斤嫂对赵七爷低声下气赔笑脸;村人们围着看热闹,相信赵七爷的话。阿Q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剥削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讲课稿《回忆鲁迅先生》

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刚刚学过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真实生活片段,根据这些片段,你觉的童年鲁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在事件中写人,是鲁迅最擅长的写法。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学生。现代女作家。谁啊?萧红。萧红跟在鲁迅先生身边儿,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去世,许多作家撰文纪念鲁迅先生,而萧红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这篇《回忆鲁迅先生》。她呈现的东西,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真实的鲁迅。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读一读,概括事件 2.品一品,分析人物 3.练一练,学会做题 我们课堂关注的关键词是事件,人物。同学们,这篇课文,它的段落结构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不太一样。某些段落中间有空行,全文有13处空行,所以文章分成了?对,14个片段。这样的结构。在散文中快来越常见。拿到这样的文章,同学们别急,我们应该首先,快速的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片段的内容。方法是,人物+事件。(读一下) 我举两个例子。 片段一:鲁迅先生(人物)+的笑声(事件) 片段十一: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他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儿,是鲁迅先生陪客人。后面。鲁迅先生.....下半夜的工作。非常棒!前略。后祥。但是两件事不能合并。所以我们概括为。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我们现在组成四人小组,刚才已经分好了。咱们把任务分解一下,给他讨论一下。 学生到黑板上写 同学们看看有没有自己想要修改的? 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里全是鲁迅先生生活细节片段。萧红的选材都是鲁迅的生活细节,她忽略了时间,模糊了地点,重视的是细节之美。 那我们可以看到,第八个片段写的不是鲁迅,而是许先生,能否删去?徐先生的忙碌衬托鲁迅的忙碌 称呼上有什么共同点? 全文有56个鲁迅先生,两个徐先生,可不可以换成“他”?代词不是更简洁吗? (言必谈鲁迅先生,表达了萧红对鲁迅的爱戴、崇敬、赞美、怀念、缅怀)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时训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时训练 1.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拼音写汉字。 调羹()寂静()韭菜()藤椅() nì味()xīn金()咳sòu()zhǔ咐() 2. 根据意思写成语。 (1)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2)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看着拥挤的人群,我的心情越来越焦燥,本来不满的情绪,也越想发泻 出来。于是乎,我疯狂地跑向山顶,想要脱离这个纷嚣的世界。 ②她把四叶草固定在卧室的墙上,以此作为自己最大的动力,但竞选的结 果还是不理想,仅管发挥很出色,但在强手面前仍然略逊一酬。班长没有 选上,只捞到一个课代表。 4. 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________(明朗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________(轻捷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________(工夫功夫),他不管。 5. 结合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内容或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上联:奢侈冷漠精于索求 下联: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________ (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________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________ (4)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________。 7. 笑谈大先生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 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 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 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 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 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 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 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 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 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

鲁迅的现实意义

鲁迅的现实意义 摘要:对于鲁迅,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对鲁迅评价很高,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然而也有人说鲁迅性格偏激,对各种社会都充满了不满,但无人否认鲁迅对当时社会思想的启蒙作用,都承认他对历史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说当今已经不需要鲁迅了,他的思想太过偏激,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现实世界更加需要鲁迅,需要鲁迅精神指引我们。 关键字:精神现实意义偏激 求学过程中,我们都学习过鲁迅的文章,例如《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为了忘却的纪念》,一篇篇文章或诙谐或严肃,但最终都给予我们很大的震撼,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愚昧软弱,使我们感受到鲁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在当时,鲁迅深刻地揭示了到了人们心灵中最黑暗的部位,他的文章对于启蒙人民的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像一把利刃刺向了黑暗的统治者,有利地配合了当时如火如荼的革命。那么时至今日,鲁迅是不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呢?又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 (一)鲁迅对思想建设的作用 鲁迅具有敏锐的眼光,他清楚地认识到国民性格中的劣性,以自己犀利的文字为工具,有力的揭露了反动派和敌对势力的丑恶嘴脸,对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国民给予了无情的批判。从《狂人日记》到《纪念刘和珍君》,从《孔乙己》到《阿Q正传》,从《故乡》到《祝福》,鲁迅一次次深刻地揭露了国民的劣性,给人们心灵以一次次强烈的冲击,极大了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现实社会中,一件件令人心灵震惊的事情不断发生,一件件悲剧不断上演,从社会中施暴者的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到公交车上盗窃者的明目张胆,无人阻拦;从恶人闹事胡作非为,众人围观,到孤寡老人摔倒在地,众人视若无闻;从孩童被撞,群众见死不救到落水者溺死,船主高价捞尸,一件件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上演。也许我们当时会感到气愤,感到对人性的不满,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又何尝不是那无动于衷者之一呢。当今社会,腐败、暴力等不良现象时有报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人性中各种黑暗因素正在不断变得公开化,大家由最初的愤慨批判逐渐逐渐变得视若罔闻,内心也开始变得麻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变成了自己曾经愤慨的围观者。 时代虽然发生变化,但人性中的丑陋却未消失,甚至逐渐愈演愈烈,人们反而越来越视而不见,社会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变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自己思想上的提升,时代中强烈需要鲁迅,需要他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传主及文体 3、阅读文章,概括有关鲁迅的生活点滴 4、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 学习重点:了解生活中的鲁迅 学习难点: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 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 1、辨析字音: 混沌窘态脾气弄堂调羹贩卖腋下挟着 揩桌子校样阖眼踌躇荸荠茎干门闩抹煞 2、成语积累: 先入为主敬而远之 不以为然杯盘狼藉 有条不紊春风化雨 3、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字,其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 (2)、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被誉为,和吕碧城、石评梅、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其代表作是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3)、回忆录是的文体,其主要特征是。要将和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4、鲁迅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 ,我以我血荐轩辕。 心事浩茫连广宇,。 ,寒凝大地发春华。 二、|探究交流。 1、按照下表的示例归纳每节的主要信息:(每小组阅读归纳三节)

节次时间或角度表现的性格或品质写作方法 1 鲁迅的笑明朗、爽快细节描写 2 鲁迅的步伐轻捷动作描写 3 品评衣着善解人意,知识丰富正侧结合 4 5 6 2、阅读课文后,请同学们说说鲁迅的“平和”体现在何处?(任举一例) 三、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四、课堂反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弄堂(lòng)琐事(suǒ)蛊惑(gǔ)深恶痛绝(wù) B.搭讪(shàn)袅袅(niǎo)校样(jiào)间不容发(jiàn) C.揩油(xié)剥削(bō)阖眼(hé)有条不紊(wěn) D.衣裳(chǎng)解剖(pōu)踌躇(chóuchú)矢志不渝(y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筹划楷书影碟针砭 B. 筹码楷模间谍砭斥 C.绸缪谐音通谍贬谪 D.绸怅诙谐喋血贬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他说张华的不是,李明口虽不言,心下却大不以为然。 B、若遇此等人,应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 C、鲁迅先生面对黑暗势力绝不退步,他以无所不为的精神坚持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D、鲁迅先生总是向反动统治者及其走狗文人展开毫不妥协的进攻,对进步青年却总是给予春风化雨的教诲。 4、下列关于鲁迅的一些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鲁迅阅读作业的读书笔记(内含三本鲁迅著作读书笔记)

鲁迅阅读作业读书笔记 宋志彬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旁人眼中的“狂人”是怎么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的。侧面写出封建礼教“吃人”的可怕行径与当时封建礼教在中国的强大势力。 “狂人”并不“狂”,只是外界认为他思想行为异类,违背了当时的社会普遍规则而被称之为“狂人”。当时中国封建势力强大,任何不符合封建礼教,反抗礼教的人其实在封建势力的眼里都是“狂人”。相反,在鲁迅的笔下,那些用纲常伦理绑架他人、对纲常名教盲目信服接受的人才是“狂人”。小说的人物年龄覆盖面很大,有小孩、老人、青年人,也正是写出了中国当时封建礼教的思想已经普遍存在,人们都麻木地习以为常地接受着。有着新的思想的主人公“狂人”在蒙昧的“常人”里十分痛苦,孤独而不被人理解,最终也成了“常人”的一员。全文显得很可悲,也很可怕。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在书中接着“狂人”的嘴发出了一声呐喊。想在被封建礼教污染的海洋里找到一条健康的鱼儿。话语间透露着鲁迅对现实情况的无奈和对旧思想“吃人”的愤恨。 总而言之,《狂人日记》用最短的篇幅,隐晦含蓄地表达了鲁迅对封建纲常礼教的不满与对新思想者不被理解的悲哀,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作品。 《阿Q正传》 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阿Q在赌钱被偷时仍然选择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鲁迅这一段生动地描写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过程,文笔中充斥着辛辣的讽刺与荒诞。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到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 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阿Q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忽略了所有的悲伤孤独和失败,所以他永远是得意的。后文所谓中国文明冠于全球,是鲁迅先生对国人在备受欺凌的状况下还麻木不仁的现状,发出的痛声呐喊,尽管是以讽刺的形式。 《阿Q正传》在我高中时就已经读过一次,且把电影也看了一遍。现在回想也还是感慨万千。记得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评价《阿Q正传》的话:“当代到处是阿Q ,上至常委下至平民,阿Q是中国人头上一块巨大的癞头疮。如果有一天阿Q正传成为真正的搞笑小说,是中国人之幸,也是鲁迅之幸!多么沉痛的一部笑剧,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懂得人格平等,才懂得自由精神,以及超越性价值啊。”是啊,回顾我们每一个人,又有谁一点也不像阿Q呢?

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在女师大学潮中的真实形象

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在女师大学潮中的真实形象弗兰克·克莫德曾在小说研究的经典之作《结局的意义》中表示过这样的意思:一个故事的结局往往是提纲挈领的,它使此前的一切显出了意义,开篇、中段似乎只是为了它而存在。线性的犹太-基督教历史从创世到末日大审判,有始有终,而现实中的历史事件没有清晰的源头和终点,但是人们还是可以从某个视角或以某人为中心截取出一个大概来,使之成为头尾俱全的故事。如果上世纪20年代女师大学潮也是一个故事的话,它有没有象征着正义实现的收束之处?以往学界被“驱杨(荫榆)倒章(士钊)”的口号所迷惑,总是取鲁迅和许广平似乎交代明白了的立场来讲故事的结局,那就是造反学生1925年11月底、12月初的“复校”。平心而论,对某些人而言,“驱杨倒章”只是为达到目的——易培基出任校长、教育总长——创造条件。在大量关于女师大驱杨运动的叙述中,英雄(主角)鲁迅在戏台中央英勇作战,易培基(以及背后的李石曾)或不见身影,或像个跑龙套的,在前台一闪而过,仿佛是来暂时填补一个无聊的空白。【吴奔星先生的长文《鲁迅和“女师大风潮”》(写毕于1976年10月,载山东师院聊城分院中文系图书馆编、聊城印刷厂1977年10月印行的“鲁迅生平资料丛钞”第二辑《鲁迅在北京》,第94页至147页)史料翔实,是笔者目前所见到的关于这一话题叙述较为完整的研究性论文。文章以女师大复校、1926年1月13日新任校长易培基到任作为学潮“最后的胜利”。易培基只是一个突然降临的人物,与此前学生的一切抗争了无关涉。更常见的是这方面的文章、著作彻底回避易培基。】鲁迅自己要对此负一点责。 1 1973年7月,顾颉刚在他1925年8月的日记后补记: 李石曾、易培基本是国民党中坏分子,专搞盗窃攮夺工作,西山一带之庙产及此后故宫盗宝案可知也。慕愚(谭慕愚,即谭惕吾)反对其人,本是合理行为,而李、曾嗾其党羽傅启学等攻击之……。观女高师案,杨荫榆虽改职入教部,而继其任者乃易培基,鲁迅先生诋杨不遗余力,顾于易之继任乃默无一言,能谓之认识是非乎!【《顾颉刚日记》,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0年,第1卷,第659页。关于故宫盗宝案的细节可参考1937年9月30日首都(南京)地方法院检察官对易培基、李宗侗提起公诉时所提供的上下两册《易培基等侵占故宫古物案鉴定书》。起诉时被告“在逃未获”,当时抗日战争已爆发,审判未能进行。又据维基百科,易培基于1937年9月在上海病逝。1934年的《华兴周刊》(第31卷22期,日期不详)曾报道,易培基案发后已入籍“满洲国”,既已成为“外国人”,公诉就难以进行】 最后一句,大致不错。由于鲁迅自己对易培基继任校长“默无一言”,诸多关于女师大学潮的研究在这方面也是(有意)忽视的,即便提到,也是轻描淡写,仿佛可有可无。驱杨是为了迎易,这是李石曾一派蓄谋已久的。学潮时任女师大国文系主任的郑奠(介石)在五十

如何写好初中作文

如何写好初中作文 一、光彩夺目的作文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新颖别致、简洁明快的标题,会让阅卷老师对作文有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的品位,难怪古人说“题好文一半”。 那么怎样给考场作文命一个好题目呢本人认为:题目应该简洁鲜明,夺人耳目。巧用修辞或格言俗语,使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或揭示现实,都可拟定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标题。如属记叙文,题目可突出主要事件或点明内心感受。如属议论文,题目则可命成论点型题目给人鲜明的印象。例如:《套圈.圈套》、《班长是怎样炼成的》、《那次,我离家出走》、《网吧惊魂》、《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珍爱动物,就是珍爱人类》。这些题目,是记叙文的,内容清楚,极富悬念,吊人胃口。是议论文的,言简意赅,观点明确,富有文采,给人一种过目不忘的感觉。 二、引人入胜的作文开头。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好开头要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如考生写《人生最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感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这是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是个能激动自己的开头,如同刚打开水闸门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开头,也便留给了批阅者“成功的一半”的印象。 三、浩荡精彩的作文中间。 被喻为“猪肚”的文章中间如何写得浩荡而精彩呢其实,名篇佳作,绝非通篇精美,它们之所以出“名”称“佳”,*的也只是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片断。名家名篇尚且如此,初中生的中考作文又怎能企求在“考场”这样特定环境里,用个把小时就雕琢得十分完美呢因此,写好中间的技巧就是精心设计出一两个精彩片断来。这种片断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示哲理……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出版社,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

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日寇占领上海期间,许广平一度被捕,抄家时这部日记也被抄走,发还的时候就少了1922年这一本。 除了缺少书信、日记这两大块之外,其他内容也并不完全,以致后来唐弢编了《鲁迅全集补遗》及其“续编”。编印这部《全集》时,人手少,时间紧,工作不够细致,编校工作中错误不少。后来孙用写了《鲁迅全集校勘记》和《鲁迅全集正误表》这两本专著。万事起头难。这是《鲁迅全集》的第一个版本,尽管错误缺点不少,但它在收集和传布鲁迅著作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不能抹煞的。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是鲁迅作品最权威的版本。这个版本在上海先后印过四次,1948年在大连解放区光华书店还根据这个版本翻印

对于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摘抄

对于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摘抄 鲁迅个人评价1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主席在对中国当代革命家和文学家的评价中,对鲁迅的评价是最高的。在这里,他一连用了三个伟大——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为什么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这么高呢? 这是因为虽然毛主席与鲁迅从来未曾谋面,但他在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和那些杂文的时候,就为鲁迅文章的深刻和尖锐所折服,鲁迅的立场观点竟然和他的立场观点是那样的相似,有些方面甚至还能使毛主席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是因为,除了他们都有一颗忧国忧民、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慈悲胸怀以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有着深刻和准确的认识,并能够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判断当代社会,是真正的心灵相通。所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赞扬是发自内心和由衷的。有的人可能会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内,有那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难道就没有和鲁迅的思想相媲美的吗?我们应该这样认为: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智勇双全、英勇果敢、为革命忠心耿耿、舍生忘死的英雄豪杰大有人在。但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上,和鲁迅一样有如此深刻锐利的见解,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能够用高超智慧的胆略作出巨大贡献的鲁迅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假如把在革命战争中作了巨大贡献的一些革命家文学

家放到鲁迅所处的那个环境中,他们是绝对不可能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的。 所以,因为毛主席与鲁迅的思想是相通的,对他卓越的文学天赋、政治的敏锐和思想的深刻推崇备至,是理所当然的。 鲁迅个人评价2 在三十年代,胡适也已不再将鲁迅视为思想上、政见上的同路人 对于鲁迅的攻击,胡适鲜有回应。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11月,苏雪林致信胡适,痛斥“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胡适在回信中为鲁迅辩护:“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凡论一人,总须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信中,胡适还替鲁迅辩诬,说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并非抄袭之作。⑤ 当然,胡适也未将鲁迅视为自己的同路人。苏雪林在信中自居右派,也视胡适为右派,指责鲁迅“本是个虚无主义者,他的左倾,并非出于诚意,无非借此沽名钓利罢了。但左派却偏恭维他是什么‘民族战士’,‘革命导师’,将他一生事迹,吹得天花乱坠,读了真使人胸中格格作恶。”主张“取缔鲁迅宗教宣传”。 ⑥对于苏雪林的上述指控,胡适虽不赞同(“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却也表示“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显见在左、右立场上,胡适自认为与鲁迅对立。 鲁迅个人评价3 但到1956年,胡适却又突然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然而,到1956年,胡适却忽而觉得鲁迅是自己的同路人。据学者周策纵回

浅谈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

浅谈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 ●题记 上世纪初叶,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后来的历次国民革命运动,在一大群海外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和对西学东渐的实践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开始了与之前数千年里形成的封建传统大相径庭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果说废帝制建共和是当时政治的一大突破,那么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改革则直接导致了现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1915年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杂志。一时间《新》刊所追求的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向西方学西的思维成了当时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行动风向标。1917年胡适在刊内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他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在此要求中国传统文学改良的大气候下,一批具有进步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应运而生,鲁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鲁迅《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她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拾,在1918年至1922年连续写了15篇小说,于1923年8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1924到1925年所作小说11篇,则收入192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的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以下就将对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一番阐述。 ●一些重要现代小说作家的概况和小说成就 首先,要评价一位作家作品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在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将其与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做横向的比较,然后才能对之产生更全面的认识。故笔者在此列出一些相关作家小说成就以供对比。 巴金: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小说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

走进鲁迅读后感

《鲁迅——名人传记》读后感 六(3)李颖鲁迅,20年代初中国的文学之魂。在我想象中,他应该穿着中山装,一脸愤世嫉俗,这才符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 直到今天翻开这本《鲁迅》我才看到了鲁迅的另一面,真正走进了他的心灵,了解了他艰苦朴素、奋斗追求的一生。 打开书,清澈的文字如幽泉般徐徐流淌,流入我心中。1881年9月25日,在绍兴城内新台门周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儿。他,就是后来伟大的文学巨人——鲁迅。 鲁迅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且不提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书香扑面的三味书屋,也不说祖母美丽的民间传说,玉田老师妙趣横生的讲课,光是一本本《花镜》、《山海经》、《鉴略》就让小鲁迅如痴如醉。正是这些带有插画的图书、故事,陶冶了鲁迅的情操,培养了他的审美能力,打实了他的艺术功底。 18岁那年,遭遇父亲病故的鲁迅离开了家乡,到南京求学。几年后,鲁迅东渡日本学医,后来又毅然弃医从文,决心推选文艺,用手中的笔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改变他们的思想,打倒封建主义。于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的发表,终于确立了鲁迅在文坛上的地位,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 鲁迅一生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但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百页的书,不算太薄,可我一下午就读完了。合上书,心中的火焰已被这慷慨激昂的文字所点燃。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骨头最硬,对形形色色的敌人,看得清,恨得深,斗争得最坚决;他甘当人民大众的牛,在培养文艺青年方面,更是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书静静地放在桌上,我却心潮澎湃。这时我才猛然发觉书的封面上有一幅鲁迅的肖像。画中,鲁迅深邃的双眼望着远方,粗浓的眉毛,黑密的胡须,眉头紧锁,神情深沉而坚毅,一看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 从《鲁迅——名人传记》中,我真正读懂了鲁迅。

鲁迅小说特点

鲁迅(1881-1936)小说的特色,可归纳为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他喜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战斗性高度统一的典范。 、 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鲁迅称自己的创作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先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遵奉的命令。 ??五四?前后文坛上的作家描写男女恋爱、风花雪月的小说占绝大多数。 鲁迅把他所见所闻的农村、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景况再现于笔下,?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 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深刻发掘题材的内在意义,突出一个或几个与社会和人民有关的问题。 如《药》、《阿Q正传》、《风波》、《头发的故事》等,是以辛刻革命、张勋复辟等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这些政治事件的影响和后果,借以表现主题。 《孔乙已》、《祝福》、《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明天》、《离婚》等,作者把人物的悲剧原因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揭示出这些人物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制度。 可以说《呐喊》和《彷徨》从不同侧面描写了从辛刻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 鲁迅在回顾自己的小说创作时说: ?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 ?又说: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福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小说中所写的农民或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 有孔乙己受酒店里顾客和掌柜的嘲笑,后挨打伤残致死(《孔乙己》);阿Q求爱被断了生计,进城当了小偷,最后要?革命?,被枪决了(《阿Q正传》);祥林嫂一生勤劳,夫死,子被狼吃了,最后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死在除夕夜的街头(《祝福》)。 这些人的死亡悲剧,是旧社会封建统治势力的迫害、封建迷信和礼教对人们的毒害所造成的。 鲁迅把短篇小说比作大宫殿中的雕栏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能够?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 《呐喊》和《彷徨》中的小说反映了人民在受苦和挣扎,中国要革命和解放,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 《故事新编》中有八篇小说。 鲁迅只是取神话、史实中的?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所以?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 可见鲁迅着力于发掘神话、史实素材中与现实斗争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提炼出有?为现在抗争?的题材。 《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取材于神话传说。 《补天》歌颂了劳动和创造,对?古衣冠的小丈夫?这种封建卫道者作了辛辣的讽刺;《奔月》刻划了羿这个古代英雄在艰难环境中的挣扎,也揭露了以怨报德、趁火打劫的逢蒙一类人物的嘴脸;《铸剑》歌颂了眉间尺、黑衣人两个英雄的复仇精神。 《理水》、《非攻》、《采薇》、《出关》、《起死》五篇,对大禹、墨子、伯夷和叔齐、老子、孔子和庄子等给予适当的评价,借历史上的人和事,

鲁迅参考书目

鲁迅参考书目:(对鲁迅的研究,中国大陆、日本、欧美是重镇)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05 2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李何林编.鲁迅论[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据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版重印 4李长之.鲁迅批判[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6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9唐弢.鲁迅的美学思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0乐黛云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1北冈正子.《摩罗诗力说》材源考[M],北京师大出版社,1983 12、孙玉石.《野草》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3、郜元宝.鲁迅六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4、钱理群.话说周氏兄弟[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 15、林非、刘再复:《鲁迅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郑家建.《〈故事新编〉诗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 17、鲁迅博物馆等选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上中下册;散篇,上中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8、朱正:《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19、曹聚仁.鲁迅评传[M],东方出版中心,2006 20、朱正、等.鲁迅史料考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1、伊藤虎丸.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2、丸尾常喜.人与鬼的纠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3、程麻.鲁迅留学日本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24、林贤治.鲁迅的最后1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平时阅读中,有谁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吗?知道是谁写的吗?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

初中作文如何写好

初中作文如何写好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作文写作的方法 1. 运用"五觉"法: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 借物抒情法: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3. 托物言志法: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4.物品自述法: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初中作文1:我是这样的人父母为我起了"卢飞"这个名字,他们是希望我"长大以后,展翅高飞"。从此,我为这个信念而努力着。 我酷爱绘画。每天只要一有时间,我就钻进书房。从绘画书中我掌握了颜色的运用,知道了什么图案配什么颜色。从五颜六色中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五彩的。 我还喜欢看课外书,从书中我丰富了自已的知识,积累了许多词汇,我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