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阅读试题及答案

“赤壁之战”阅读试题及答案
“赤壁之战”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主备人:赵海燕贺会会审核人:赵宗

生【教学目标】 1. 积累“卒、足、方、事”等实词,“乃、为”等虚词。 2. 熟读课

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教学流程】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致殷勤之意()

3.当横行天下()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5.邂逅不如意()

6.地方数千里()

7.北面而事之()

8.初一交战()9.鼎足之形成矣() 10.刘琮束手()11.

宜别图之() 12.此帝王之资也()13. 与曹有隙()

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16.必蹶上将军。

()17.近者奉辞伐罪()() 18.动以朝廷为辞()19.愚谓大

计不如迎之。()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二、一词多义:足 1.兵精

足用,英雄乐业。()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3.兵精粮多,

足以立事。() 4.鼎足之行成矣。()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事 1.亦别图之, 以济大事()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

4.北而事之()方 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2.操军方连船舰()

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5.挟天子以征

四方()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卒 1.鲁肃闻刘表卒()

2.五万兵难卒合()次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2.余船以次俱进

()3.次第岂无风雨?()乃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

乃罢会。()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09天津)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11安徽)三、翻

译句子:(20分钟)1.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

此帝王之资也。

2.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

为之下乎!

4.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5. 此所谓‘强弩之

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6.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

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7.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定语从句翻译。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④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四、拓展阅读:翻译划横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

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赤壁之战》

学案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克谐:能够成功 2、致殷勤:表达,恳

切慰问 3、横行:称霸天下4、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5、邂逅:一旦,万一 6、

地方:土地方圆7、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拜。 8、初一:刚开始9、形成:形势形成 10、束手:投降 11、别:另外 12、资:凭借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4、咸:皆,都 15、比:等到16、蹶: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17、辞伐:命令,讨伐18、辞:名义,借口,理由 19迎:投降 20、逆:迎击二、一次多义足 1、充足 2、值得 3、足够 4、器物的脚 5、值得 6、值得事 1、事业 2、用事者,掌权的人 3、大事 4、侍奉方 1、方圆 2、正,正在 3、策略,方法 4、将要 5、方向,方位 6、正,正在卒 1、死 2、通“猝”次 1、驻扎 2、次序,顺序 3、次第:转眼乃 1、是 2、于是,就 3、才 4、甚至 5、竟然,却 6、于是,就 7、才 8、竟然,却三、翻译句子。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我的注意已经定了。”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7、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个州郡的长官。8、定语从句翻译。①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②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③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④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军队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四、文段翻译。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骄傲地对待我,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 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 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C.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 叫,扬州叫,杭州叫,开封叫。 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 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4,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 A.打扰斧正指教包涵 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 C.打扰斧正包涵指教 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 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②“须眉”代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⑤“轩辕”代⑥“三尺”代 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使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 司马光 (一)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状语后置)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判断),与操有隙,寄寓于表(状语后置),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先)。” 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状语后置)。 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遥想当年,你曹操,有胆有识,重视人才,是个实干家。谋董卓假献刀,假借天子诏书结盟十七诸侯讨伐董卓,东进平黄巾,西进接献帝,迁都于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降张绣,诛吕布,破刘备,夜袭乌巢,官渡之战大败兵力十数倍的袁绍,挥军南下取荆襄,后遭赤壁重创,败走华容道,退往中原,退马超,韩遂的西凉铁骑,平定西凉,统一中国北方。发展黄河流域的农业,兴建水利工程,建立了三国鼎立中国力最为强盛的——魏。!在舞台上被固定为白脸奸臣的曹操。他不善于听取好的意见,一意孤行,多疑。曹 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回想,面对关羽执意要走,却只对手下说“放他去吧”的那个曹操,竟有如此大的肚量,以至于后来在关羽非但没有感谢,还“斩颜良诛文丑”的情况下也没有怪罪他。正所谓“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度的气魄使他成为一代枭雄。 再遥想当年赤壁战败后,他败走华容。一路上,经历了惨败的死里逃生的他在接连遇到张飞、赵云后居然还能放声大笑。就是这样的淡定从容、临危不惧,何人能及? 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再,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也都只付谈笑中。但心中的经典不会被人们所淡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遥想当年,你孙权,选贤与能,承父兄基业,十八岁执掌江东,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曹操挥师南下,欲一统天下,你拒绝求和,任用周瑜,鲁肃以几万精兵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数十万,后承周瑜遗志,任用吕蒙暗袭荆州,又在危难之时重用陆逊,彝陵之战火烧刘备的复仇大军。在长江中下游发展农业,发展造船业,派卫温到达宝岛台湾,促进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点(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⑤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四、一词多义

1、数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词,几、若干) ②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cù,密、细密) 2、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3、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4、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五、特殊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状语) 树之以桑(“以桑”为状语)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状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状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状语) 六、翻译

文言基础知识选择题8页答案

文言基础知识测试 一、词类活用练习 1 .选出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C A .左右欲刃.相如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 相如廷.叱之 D 乃使其从者衣.褐 2 .选出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C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 .邑人奇.之 3 .选出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B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 .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C 秦王恐其破.壁 D .宁许以负.秦曲 4 .选出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C A .云青青兮欲雨. B .非能水.也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驴不胜怒,蹄.之 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左右欲刃相如”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B、卒廷.见相如 C 且庸人尚羞.之D、使人遗.赵王书 6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使动用法一项是(B A .礼毕归.之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舍.相如广成传舍 D .宁许以负.秦曲 7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B、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c .吾师.道也(从师)D、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 8 .句中加点字属于意动用法的是(B) A、秦地可尽王.也B妾之美.我者 C .毕礼而归.之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9 .下列句手中不是名词作状语一项(B) A 、卒廷.见相如B、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 .间.至赵矣 10 .下面句手中的词不是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C)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宁许以负.秦曲 c .北.与寇往来其间 D .闻.寡人之耳者 11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形式不同的一项是(D A .沛公军.霸上 B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D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B) A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 .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1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B) A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B .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 ②不迁怒,不贰.过贰: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鄙: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 ②杂然相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许: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微: ③微.言大义微: ④见微.知著微: ⑤国势衰微.微: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敝: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 ③子亦有不利焉.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焉: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以: ②敢以.烦执事以: ③越国以.鄙远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 ⑥以.乱易整以: ⑦阙秦以.利晋以: 8、而 ①今急而.求子而: ②夜缒而.出而: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而: 9、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 ②失其.所与,不知其: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 ④吾其.还也其: 10、之 ①公从之.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之: ③行李之.往来之: ④何厌之.有之: 三、古今异义 1.行李 之往来 .. 行李: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东道主 3.若舍郑以为 .. 以为:古义:;今义:认为 之力不及此 4.微夫人 ..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____”,____________ . 2.前十有九年:通“____”,____________ . 3.犹见于眉间:通“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堵塞.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妻子.. 4.使从事于其间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2.异: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____________) 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____________) 4.而: 方耸而高(____________) 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俯而不答,仰而笑(____________) 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得之(____________) 5.因: 因谓之方山子(____________)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庵居蔬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岁得帛千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山子怒马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____________) 2.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 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____________) 4.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5.鹊起于前(____________) 6.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 六、重点词语解释 1.闾里之侠皆宗之_________ 7.挟二矢_________ ..8.一发得之 2.折节读书_________ _________ ...9. _________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________ 然终不 3.遇..10.于光、黄间遁_________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_________ 4.晚乃..11.方山子傥见之欤__________________ 适 5.过岐亭,见焉.._________ 6.矍然方山子亦.. 七、重点句子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许攸问粮】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为袁绍所逼而投奔曹操。曹知许来投,跣足出迎,还先拜于地。攸说明来由,并问曹军军粮多少。操先答可支一年后改口半

年,攸拂袖出帐,操为挽留攸曰“三月耳”,攸笑操果为奸雄。操就附耳说只有此月粮。攸大声道“粮已尽矣”,操愕然。而后,攸出谋取乌巢,使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思考题: 1、《三国演义》中有诗叹袁绍:“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袁绍拒听谋士的忠言良策在官渡之战中表现得最为集中。请从该战中举出三例。 ①袁绍在起兵时,拒听谋士田丰“静守以待天时”的建议,并将其关押,且在作战失败后将其杀害;

②进军途中,不听谋士沮授缓守以拖垮曹军的建议,并将其锁禁军中; ③作战中途,不听许攸分兵夜袭许昌,并乘曹操粮尽之机发动进攻的建议,致使许攸投奔曹操; ④不听沮授加强乌巢防守的建议,致使乌巢被袭,袁军随之溃败。 2、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战胜袁绍? 答:袁绍不善用人,不能采纳谋士建议,没有听取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使许攸弃袁绍二投曹操;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用许攸建议派兵烧了袁绍囤积的粮草,使袁绍大败。

3、《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一方面,曹操礼贤下士,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曹操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 其他战役: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庞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使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 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 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4.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6.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7.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8.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9.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1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1.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7.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文言知识答案

2. (1)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诈自 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4) 鱼腹藏书,篝火狐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1 . A 解析:“烹”应读一声。 2. D 解析:A 、“恨”应为“遗憾”。且有人。C 、应是动词,用篝火装做“鬼火”。 3. A 解析: (1)、 (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4. D 解析:这两句都表示假设关系。 5、 A 解析:B 中的“书”、 “王”,C 、中的“罾”,D 、中的“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 B 解析:A . “以”通“已” 。C 、 “逋”通“谪” 。D ?“被”通“披”。 7、 A 解析:“身”应为“亲自” 。 8.B 解析: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巾。 9.B 解析:应为“表明了陈涉少时的远大志向” 。 针对性训练 二、1、《史记?陈涉世家》 大泽乡司马迁子长史学文学纪传“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2、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3.杀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 1 、①征发 通“滴”,强迫 ②驻扎 ③适逢④估计 ⑤发动 ⑥立为国君 ⑦爱戴⑧ 通“倡”,首发 ⑨本来 ⑩处处 3.B 解析:其他三项当“于是,就”讲, B 句意为“是” 。 4. ①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假装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天下首发起义, 应该有很多响应的。 去驻扎地旁边的神庙里。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解析:选文主要写了陈胜为王后不遵守少时诺言,杀同时佣耕者的事。 示例: 陈胜是一个不遵守诺言, 掌权后忘本的人。 他脱离群众,起义的最终失败与他这方面 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二、 示例: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道。太平天国:均贫富。李白成:均田免粮。 陈涉世家》答案 、 1.《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汉历史学文学纪传 二、 1 . chu o 2. du o 3 .ji n 4. ch i 5. hu i 6. p i 三、 1. 失望 2 .推测 3 .同样 4. 认为??… 苦 5.屡次 6.书写 7.使眼色 8. 9. 倡导 10.已经 四、 A 、F 五、 1. E 2 . A 、 B 3. C 、 D 六、 1. 发闾左/戌渔阳/九百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 又/问今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七 1.C 2.B 3. C 4. D 5.B 八、 恼怒 1.B 2.C 3.B 4. D 2、①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②逃跑通“无” ③多次 算 ④同样 相同 ? ②现在如果把我们 ③又暗地里命令吴广

《赤壁之战》教案

28《赤壁之战》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课前预习。 “三步学”导学预案 一、导学质疑 1、谈话导入,交代《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2、《赤壁之战》交战的双方都是那些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让我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互学质疑 ㈠出示“学习提示”生自主学习。 ①预习生字、新词。 ②标出自然段号,画出不懂的句子。 ③再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试着读一读。 ④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⑤试着自己理解课文。 a、字音 diào tiào kuī 调兵遣将眺望丢盔弃甲 b、字形 眺: 缆: c、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d、复习巩固 e、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说说你懂了什么? ㈡全班交流 ㈢测学提升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比较组词 幔()倘()拈()刀()堕() 漫()淌()沾()刃()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课文,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步学”导学预案 一、导学质疑 1、用你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追问《赤壁之战》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 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二、互学释疑 ㈠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提示 A、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B、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的是谁?在干什么? 抓住词语:非??不可(造句) C、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 D、师小结 E、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 黄盖提出“火攻”。 说说“火攻”为什么好? F、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写的什么? 追问:火攻是个好办法,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对于火攻好在哪里? ㈡继续深入学习 a.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什么计策? b.追问:曹操为什么就相信了呢? 小结:这部分讲的是—— 周、黄定计假投降, 曹操相信喜洋洋 双方赤壁大决战 到底怎样 接着往下学文章! c.轻声读三—六自然段,从书中找根据: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d.小组讨论 e.集体汇报 f.谈谈你的体会 (三)练读,深入理解故事 a.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施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b.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测学提升 1.根据课文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赤()之战波浪汹()天()我也()天彻地()弓搭箭一决()雄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吴魏赤壁之战

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吴魏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在争夺中原的战争过程中,曹操实行了一些改良政策,如兴办屯田,整修水利,打击豪强势力,减轻百姓租税,选用有才能的地方官吏,整顿和改编军队等等。这样,受到战乱破坏的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曹操的实力随着不断壮大,他的雄心也更大了。他打算挥师南下,把盘踞在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两大势力,挨个儿消灭掉,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去攻打荆州,走到半路上,听说刘表病死,由刘表的第二个儿子刘琮〔cong从〕继承了荆州牧的职位。九月,曹军浩浩荡荡到达新野,刘琮吓坏了,背着刘表的宗弟刘备,暗地里派人向曹操接洽投降。当时,刘备正驻守在樊城,对于刘琮投降的事,一点也不知道,等到弄清情况,已经来不及组织力量抵抗曹军了。他只得率领部队匆匆忙忙地向江陵方面撤退,沿途又收容了不少刘表的部队和当地百姓,所以走得很慢。诸葛亮看到情况紧急,决定派遣大将关羽带领水军一万人,先由水路乘船退往江陵,等候在那里会师。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曹操怕江陵被刘备占去,就亲自率领5000名精锐骑兵,不分昼夜,紧紧追赶,一天一夜就跑了300多里路,最后在

当阳东北的长坂,赶上了刘备的队伍。曹军人多,势不可当。刘备不得不抛弃所有士兵、百姓和轻重粮草,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甩掉曹军,改道向东面的汉水方面撤退。曹军一路上缴获了大批人马、物资,并且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江陵。刘备和部下退到了汉津口,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共同渡过汉水。刘表的大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兵前来接应。于是,大家合兵一处,一同到了夏口;然后,又退到长江南岸的樊口,驻扎下来。 曹操占领江陵以后,就打算顺流东下,乘势打败孙权。他的部下贾诩〔xu许〕向他建议说:应当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休整部队,安抚百姓,使内部稳定下来,然后再迫使孙权投降。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贾诩的建议是有道理的。但是,曹操由于轻易地取得了江陵,收降了刘表的部众,获得了大量军用物资,就滋长了骄傲轻敌思想。他主观地认为,凭着自己当时的政治优势和军事力量,是有可能迫使孙权归降的,因此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决定乘胜鲸吞江东。 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孙权曾经打算夺取荆州来同曹操对抗。刘表死后,孙权的重要谋士鲁肃,建议孙权派他以吊丧为名到荆州去侦察情况,并且乘机说服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曹操。哪知鲁肃刚到江陵地界,刘琮已经投降,刘备正在从樊城往南退却。鲁肃和刘备、诸葛亮在当阳长坂坡相会。他们谈论了当时的形势,一致认为:孙、刘两家只有

文言文考点知识整理大全

. . word. .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学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一人专心致志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虽/与之俱学D一人/虽听之 2. 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使: ②非然也然: ③为是其智弗若与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1.A. 2.使:让;然:这样;弗:不 3.(1)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如果三心二意,就一定一事无成。 一件事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态度。 上课只有认真听讲,才能学到知识。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知识点归纳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的要点 重要字词: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否定词:不、否、莫、勿、弗、非、毋(wú)、未。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规律: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 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④句中关联词前一般要停顿。 ⑤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⑥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划分节奏。

赤壁之战课文

8 赤壁之战○1 司马光 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 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今刘表新 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 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14,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肃请得奉 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 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 为操所先○20。”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2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2,比至南郡○23,而琮已降, 备南走,肃径○2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25长坂。肃宣○27权旨○28,论天下事势, 致殷勤之意○1,且问备曰:“豫州○2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3太 ○1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2〔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协,和睦。○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9〔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14〔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15〔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16〔吊〕慰问(死者亲属)。○17〔用事者〕掌权的人。○18〔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19〔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20〔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21〔夏口〕地名,在现在湖北省武汉市。○22〔晨夜兼道〕日夜赶路。兼道,也作“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23〔比至南郡〕等到到了南郡。南郡,郡名,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24〔径〕直接。○25〔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26〔长坂〕就是长 坂坡,在当阳县东北。○27〔宣〕说明,传达。○28〔旨〕意旨,意思。

冯谖客孟尝君文言知识总结(答案)

一、重点字音 齐人有冯谖.者 xuān 倚.柱弹其剑yǐ 长铗.归来乎 jiá左右皆恶.之wù 食.以草具 sì愦.于忧 kuì 载券契 ..而行 quàn qì狗马实 外厩. jiù 因而贾.利之 gǔ遣太傅赍.黄金千斤 jī 无纤.介之祸者 xiān 文车二驷. s ì 二、通假字 1.使人属.孟尝君通“嘱”,嘱托,转 达 2.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通“债” 3.而性懧.愚通“懦”,懦弱 4.以何市而反.通“返”,返回 5.券徧.合通“遍”,周遍 6.不拊.爱子其民通“抚”,安抚 7.后年通“期”,满一周年 8.寡人不祥.通“详”,审慎 9.无纤介.之祸者通“芥”,小草 三、重点实词 1.愿.寄食门下希望 2.食.以草具给……吃 3.比.门下之客与……相同 4.揭.其剑举 5.过.其友拜访 6.左右皆恶.之厌恶,讨厌 7.谁习.计会熟悉 8.冯谖署.曰签名

9.吾负.之亏待,怠慢 10.愦.于忧昏乱 11.沉.于国家之事沉溺,陷于 12.约.车治装准备,整治 13.今君有区区 ..之薛小小的 14.先生休.矣算了 15.孟尝君就国 ..于薛前往封邑 16.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放逐 17.遣太傅赍.黄金千斤赠送 18.被.于宗庙之祟.遭受 ..鬼神降下 .... 的灾祸 ... 19.沉.于谄谀之臣听信 20.寡人不足为.也辅佐 21.愿君顾.先王之宗庙顾念 22.三窟已就.完成,齐备 ..... 四、重点虚词1.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给(介词) 2.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替,给(介 词) 3.客果.有能也果然 4.悉.来合券全,都 5.因.烧其券随即 6.晨而.求见连词,表修饰 7.乃臣所以 ..为君市义也用来 8.仅.得免其死耳只,才 9.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坚决 10.姑.反国统万人乎姑且,暂且 11.左右以.君贱之也因为(介) 12.食以.草具用(介) 13.无以 ..为家没有用来……的办法 14.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把(介) 15.齐其.闻之矣大概(表推测语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大全+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 大全+练习题 第4课孙权劝学 (一)、全文讲解篇 1、作者名片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二)重点字词积累 1.生难字词 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è)遂(suì) 2.文言知识梳理 (1)词义 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这里比喻才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3)一词多义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赤壁之战》同步练习C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赤壁之战》同步练 习C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赤壁之战》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共22题; 共121分) 1. 造句。 ①观望:________ ②不计其数:________ 2. 多音字组词。 朝zhāo________ cháo________降jiàng________ xiáng________ 少shǎo________ shào________倒dǎo________ dào________ 3. 辨字组词。 壁________提________密________ 璧________堤________蜜________ 渐________倘________篷________ 惭________ 淌________蓬________ 绛________拈________堕________ 降________沾________坠________ 4. 朗读课文《赤壁之战》,把句子补充完整。 曹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________,

翻波戏浪。 程昱曰:“粮在船中,________; 今观来船,________,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 魏吴争斗________,________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________。 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认真读一读。 赤________之战波浪汹________ 天________我也漫________彻地拈弓________箭一决________雄6. 智慧金棒点一点,智慧之星就是你。(写出正确的序号) 蕴藏________ ①包含,蓄积②事物深奥的地方生息繁衍________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休息③滋生、繁殖南端________ ①(东西的)头②项目③仔细地看碧波浩渺________ ①因遥远而模糊不清②渺小7. 小明平时很调皮,特别让老师费心,春节快到了,小明想给老师发一条短信,既表示一下自己的歉意和感激,又表示一下对老师的祝福,请你帮他写写这则短信的内容。 8. 描红下面的字。 蜻蜓陶塘蚊衡整构商9. 给划线的字注音蜻蜓________ 慈爱________ 翅膀________ 平衡________ 尾巴________ 露水________ 10. 照样子,补充句子。 ①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