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知识答案

文言知识答案
文言知识答案

2.

(1)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诈自

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4) 鱼腹藏书,篝火狐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1 . A 解析:“烹”应读一声。

2. D 解析:A 、“恨”应为“遗憾”。且有人。C 、应是动词,用篝火装做“鬼火”。 3. A 解析: (1)、

(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4. D 解析:这两句都表示假设关系。 5、 A 解析:B 中的“书”、 “王”,C 、中的“罾”,D 、中的“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 B 解析:A .

“以”通“已” 。C 、 “逋”通“谪” 。D

?“被”通“披”。

7、 A 解析:“身”应为“亲自” 。

8.B 解析: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巾。 9.B 解析:应为“表明了陈涉少时的远大志向” 。 针对性训练

二、1、《史记?陈涉世家》 大泽乡司马迁子长史学文学纪传“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2、置书鱼腹 篝火狐鸣 3.杀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 1 、①征发 通“滴”,强迫 ②驻扎 ③适逢④估计 ⑤发动 ⑥立为国君 ⑦爱戴⑧ 通“倡”,首发 ⑨本来 ⑩处处

3.B 解析:其他三项当“于是,就”讲, B 句意为“是” 。 4. ①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假装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天下首发起义, 应该有很多响应的。 去驻扎地旁边的神庙里。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解析:选文主要写了陈胜为王后不遵守少时诺言,杀同时佣耕者的事。

示例: 陈胜是一个不遵守诺言, 掌权后忘本的人。 他脱离群众,起义的最终失败与他这方面 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二、 示例: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道。太平天国:均贫富。李白成:均田免粮。

陈涉世家》答案

、 1.《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汉历史学文学纪传

二、 1 . chu o 2. du o 3 .ji n

4. ch i 5. hu i 6. p i 三、 1. 失望 2 .推测 3 .同样 4. 认为??…

苦 5.屡次 6.书写 7.使眼色 8.

9. 倡导 10.已经

四、 A 、F

五、 1. E 2 . A 、 B 3. C 、 D

六、 1.

发闾左/戌渔阳/九百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 又/问今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七

1.C 2.B 3. C 4. D 5.B

八、

恼怒

1.B 2.C 3.B 4. D

2、①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②逃跑通“无”

③多次 算 ④同样 相同

? ②现在如果把我们 ③又暗地里命令吴广

三、1、 B 解析:“怜”应为“爱戴” 。

2 、D 解析:两个“数”都是“多次”的意思。

3. B 解析:第一个“以”是“把” ,第二个“以”是“来” 4.D 解析:应为“为天— F 首发起义”。

5. D 解析:A .故意/所以。D ?本来/巩固。 C .助词/同样。

6. (1)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 (2)假设仅能免于被斩首,可是戍边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 7. 遇雨失期

8、死即举大名 王侯将相宁有种平第

唐睢不辱使命》答案

2.唐雎激越慷慨,不畏强暴已故的国王平民借代帝王的

二、 (1)j u (2)f u (3)j n (4)g d o (5)xi 岔 (6)n <0

三、 1 .“甚”,副词,很。

“甚善” ,很好。 “虽然”,在文言文中常作条件或转折复句

中的从句用,这里可译作“虽然如此”或“即使这样”

,亦通。 2.

“辱”,辱没。

“不辱” ,意即完成。 3 . “逆”,违抗。 “轻”,小看。 4 .“谢”,道歉。 5 .“听”, 听从。 6.“岂直”,何况只是。岂,语气副词,何况、况且。 7. “尝”,副词,曾

经。 8 . “若是”,像 (您说的 )这样。 四、 答案: 1.相当于“从” 。

2.表示动作的趋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译,

“使于秦”

就是“出使秦国” 。 3.表示动作的对象, “广于君” 就是“给您扩大领土” 。 4.表 示动作发出的地点,相当于“在” 。 5.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 。

6.跟“至”

连用,表示动作发展的趋向, “至于此”就是“到这地步” 。

五、 A 、 C 、 E 。 六、 ACDE

七、 1. (2)正确。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丈“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

有炫耀武力的意思,表现了秦王的骄横。如按

(1 )说,则没有“武力吞并”的意思,只

剩下轻视,不符合秦王在军事节节胜利情况下的骄横心理状态。 2. (1)正确。关键 是一个“轻”字, “轻”什么呢 ?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 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 ,也是骄横的表现。如按

(2)说,则是奉劝对

方接受建议的意思, 跟上文恫吓的口气不协调。

3. (1)正确。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

表现出他的狡诈。他请唐雎“坐” ,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安陵的意图。下丈所说, 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承认自己的“外交”伎俩的失败;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压倒优 势这一点来看,秦王是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八、 1. (1) “仓”同“苍” ,青色。 (2)吉凶的征兆。 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 ( 1 )你最好是将你们

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 与你同归于尽。 4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 “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

1 .战国策?魏策西汉末年刘向

谦称霸道抵抗

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睢“挺剑而起” ,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睢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

的人。5、示例: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

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针对性训练

一、I C 解析:A. “熠”读y I B "挠”读n do。D. “抢地”的“抢”读一声,"抢

夺”的“抢”读三声。

2 A 解析:“其”是加重语气的助词。

3. B 解析:“逋”、“仓”、“错”都是通假字。

4. A

5 . C 解析:A、D 是助词,B 是代词。

6. C 解析:其他三句都是疑问句。

7 B 解析:应为“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8、B 解析:“虽然”一词古今意义不同,应译为“即使、这样”。

二、1、《战国策?魏策四》西汉刘向33 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凛然不可侵犯自强

3. (1) 呢,疑问。(2) 判断。(3) 呢,疑问。(4) 啊,感叹。(5) 吗,疑问。

(6) 呢。反问。(7)(8) 了,陈述。

三、1、qi aig xi di f u j n

2. (1) 曾经(2) 文言发语词,用于句首,不译(3) 穿丧服(4) 不祥

3 .仓鹰击于殿上

4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

素。

5 .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的精神。

6 . (1)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 我将效法他们三个,与你同归于尽。

7 、示例: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

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一,示例:陈涉,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还(一次也)没有纠正过我的错误,因为这个而驱逐他。

4 ?侮辱晏子。高缭事夫子三年,

曾无以爵位。5?通过不肖者使不肖主来回击楚王。这是晏子的谦语,说明他需要得到 别人的扶持,而高缭从未给他纠正过错误,所以只好驱逐他。 6 ?机智、善辩,善于听

取别人的意见。

《隆中对》答案

一、 1 ?纪传体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晋史回答应对 3 ?三顾茅庐 诸 葛亮辅佐刘氏父子两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跨有荆、益“成霸业”、

“兴汉室” 修明政治 跟西、 南方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跟孙权结为同盟 将荆州之 军以向宛、洛 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

二、 1 ? b ng 命人退避 2. h ao 喜爱3 ? w dig 委屈4. ch mg ju e 失败 5.

y [拜访6. y n 富裕

三、 1.每:常常 2 .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3 .就:接近,趋向

4,

顾:拜访 5?诣:去,到 6 ?蒙尘: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7?政理:政治

&日:一天天

四、 1 .唱2 .被3 .是4 .作为

五、 1 ?将军应该屈尊一下亲自去拜访他。

2 ?就因此失败,

(弄)到(成为)今天(这个

局面)。3.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 (得当)啊。 4.这大概是上天拿(它) 来资助将军。5?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 6?跨 州连郡的人数也数不完。

7 ?然而曹操能战胜袁绍,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

筹划得当。 &我有孔明,如同鱼有水

1.①zh du ②r d g ③d m 2 .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越:泛指我国南 部各族。 3. B 4 . D 5 .亲自 躬6.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7.成霸业。兴汉室

针对性训练

1、A 解析:B “庶”应为四声。巴

“戎”应读r ong 0 D. “颖”应读三声。.2、

二、解析:本题的目的就是要把话说得委婉、策略。 示例: (1) 老师, 书上说急躁对身体不好, (2) 班主任考虑问题有他的考虑角度,特殊的 主任沟通。

三、相同点: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雎不辱使命》 是抗暴。

四、 1、 B 解析:“义”,道义。 2

. C 解析:其余三句中的“使”都是动词,

“使臣”。3 ?①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出使呢 为了您的健康, 有些事情请您温和一些。

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我尽量与班

不同点:这篇文章是纳谏, 《唐

例句与 C 项中的“使”为名词,

? ②到如今,他已经随我三年丁,

D解析:A.度”,B. “好”,C “会”,

均为异读字。3. D 解析:“信”,伸张。4、 C 解析:两个“顾”都是“拜访” 。 5 、

B 解析:A.唱。C.被。D动词,做。6 . D 解析:丸“书”、“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B、“死”,名词做状语。

C、“箪”、“壶”,名词做状语。7、C 解析:A. “跪”,古时坐的一种

姿势。D. “猖蹶”,古义为“失败” 。D. “亡”,古义为“逃跑” 。8 . D 解析:“诚” 应为“确实” 。9. D 解析:A、B、 C 都是疑问句, D 是反问句。10.B 解析:此句是写诸葛亮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晋

2 、A. —天天B ?器重C ?不译D ?通“伸”,伸张;确实;一种文体 E ?估量;

过、越 F .用、拿;得以

三、 1 、国家兴旺富裕,却不知爱惜。

2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要为天下人伸

张正义,可是没有计谋,就因此失败到今天这个地步。

3 .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洒水来欢迎您呢?

4 .现在曹操已经有近百万军队,挟制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与他争强。

四、 1 、 A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平?

提示:停顿要从意义上划分,不能读破意。

2 .挟天子而令诸侯

3 . ……而不可图也。II……智能之士思得明君。II……汉室可兴矣。

第一层:对军事集团的分析。

第二层:对地理形势的分析。第三层:对未来进军路线的构想。

4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 .B 解析:对曹、孙集团只有分析,没有感情,“赞扬”一词用得不当。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祁山孙吴孟获曹魏赤壁之战摆设八阵图

二、1、(1)认为奇怪(2)认为

2 、刘备用(这些军队)与曹操交战。大败曹军。

3 ?“亮深谓……结纳。”文字凝练,比《隆中对》简约。

4 .“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出师表》答案

一、 1 、孔明三国散文出师表后出师表2.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陟罚臧否不

宜异同

二、 C (A项中“否”应读“ p” B项中“讳”应读“ y” D项中“遗”应读“ wei ”)

祭十二郎文各种文言知识检测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班级姓名 一、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诚知其如此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2、幸:①皆不幸早世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省:①不省所怙 ②汝来省吾 5、孤:①吾少孤 ②零丁孤苦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③长吾女与汝女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⒒比 ①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②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12书 ①汝去年书云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⑦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3.: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诚知其如此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 ⑥其又何尤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⑧敛不凭其棺 二、词类活用 业其家: 莫如西归 中年兄殁南方 毛血日益衰 而视茫茫 传之非其真邪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三、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零丁孤苦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敛不凭其棺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①古:

②今 2.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 ②今: 3. 吾去汴州 去:(古义) (今义) 4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 (今义) 5 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古义) (今义) 6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几何:(古义) (今义)7.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义) (今义)8.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 (今义)9. 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 (今义)五、文言句式

《劝学》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总结归纳 1.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2)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今义:疾病 (3)假舆马者 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 (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蟹脚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 (5)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的简称 (6)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2.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名句翻译(将名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将之翻译出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命题设计:刘加军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 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 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 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 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 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 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 ________)

文言文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 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

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 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吸取经验以及总结中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 理出来的有关于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1】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4)一词多义于:寒于水(比)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取之于蓝(从)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 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而见者远(表转折) 锲而舍之(顺承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者: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不复挺者(??的原因)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圣心备焉(语气词) (5)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

《祭十二郎文》各种文言知识检测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各种文言知识检测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班级姓名 一、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诚知其如此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2、幸:①皆不幸早世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省:①不省所怙 ②汝来省吾 5、孤:①吾少孤 ②零丁孤苦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③长吾女与汝女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⒒比 ①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②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12书 ①汝去年书云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

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⑦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3.: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诚知其如此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 ⑥其又何尤?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⑧敛不凭其棺 二、词类活用 业其家: 莫如西归 中年兄殁南方 毛血日益衰 而视茫茫 传之非其真邪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三、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零丁孤苦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敛不凭其棺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①古: 3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劝学知识点总结图文稿

劝学知识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

《劝学》知识汇总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字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前一个表递进,后一个表并列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表修饰 而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表顺承 而而致千里表转折 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关系 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功效 功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 假善假于物也;假舟楫者借助 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乃以吴广为假王非正式 假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就金就砺则利靠近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消失 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断绝,隔绝 绝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绝惨绝人寰极点 可 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可以 利非利足也使动,使……快青青,取之于蓝靛青染料 青而青于蓝颜色青 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名作状,知通“智” 輮輮使之然也同“煣”,用火烤,使弯曲上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 生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用作动词,游泳 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 无 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发生 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兴办

兴汉室可兴矣兴旺 学学不可以已学习 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学今诸生学于太学学校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焉圣心备焉语气助词 一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以 为柔以为轮把……作为 用用心一也介词,因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者不复挺者因果复句里,表提顿 之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中木直中绳合乎 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闻不求闻达于诸候扬名,使…闻 闻不能听前时之闻传闻之名 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见 闻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 致罗敷前致词表达,传达 致专心致志极、尽 《劝学》学案一 一、【温故】 放眼圣贤 讲讲你心中的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等) 乱世哲人——荀子

文言文知识检测

文言文知识检测 :班级: 第四单元 一、文言实词 1解释下列词意思 (1) 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2)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行道之人弗受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④伐无道,诛暴秦 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⑥道芷阳间行 (3)过 ①故尝与过宋将军 ②过与不及 ③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4)怜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省 ①省兄河南 ②七省好事者 (6)善 ①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②善刀而藏之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许 ①引之长丈许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③时人莫之许也 (8)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卒 ①卒买鱼烹食 ②鲁肃闻刘表卒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五万兵难卒合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3)吾闻汉购我金.千斤,邑.万户 (4)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辞楼下殿,辇. 来于秦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六王毕,四海一. (9)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 (10)西门豹簪笔磬. 折 (11)十二渠经.绝驰道 (12)苦. 为河伯娶妇 (13)不冠.不袜. (14)吾数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 我 (15)技盖.至此乎 (16)如宝. 装屏风 (17)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18)项王军壁. 垓下 (19)岸上赤而壁.立 (20)砉然向. 然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所见无非..牛者 (2)依乎天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完整)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推荐文档

高中文言文常用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 例:①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表现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古今词义相同,例如:人、树、牛、山、水等等,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例如:“臭”在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例:①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鄙陋。常用作谦词。今义:指人品质恶劣 三、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食①食.不饱,力不足(《马说》)动词,吃。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曹刿论战》)名词,吃的东西,食物。 ③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隆中对》)名词,专指饭。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通“饲”,喂 四、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常见有以下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两个名词连用,若不是并列、修饰关系,那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例:①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作动词用,腰佩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作动词用,称王 ③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服”作动词用,穿、戴 (2)名词+“之”名词后带上“之”等代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策.之不以其(《马说》)“策”作动词用,鞭打 (3)副词+名词名词前有副词等词语充当的状语修饰 例:①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作动词用,保佑 ②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作动词用,击鼓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作动词用,游水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 一、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三、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加入。 3. 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子,黄金。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今义:跪下 9. 疾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做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最新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检测试题教学提纲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10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惆怅(chàng)轻飏(yáng)载欣载奔(zǎi)倚南窗(yǐ) B.熹微(xī)盘桓(yuán)矫首(jiāo)棹孤舟(zhào) C.东皋(gāo)出岫(xiù)西畴(ch?u)眄庭柯(miǎn) D.遑遑(huáng)流憩(qì)盈樽(zūn)任去留(r?n) 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徐孺(rú)棨(qǐ)戟襜帷(w?i)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胜饯(zhàn)涸(h?)辙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雨霁(jì)邺(ya)水遥襟甫(fǔ)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逋.慢(bǔ) 拔擢.(zhu?) 期.功(qī) 轻飏.(yáng)抢.榆枋而止(qiāng) B.洗.马(xiǎn) 出岫.(xiù)抟.(tuán)弄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 C.北冥.(míng)优渥.(w?) 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 D.潦.(liáo)水台隍.(huáng)拔擢.(zhái)栖.隐(qī)门衰祚.薄(zhu?)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一组是() A.潦(lǎo)水逮(dài)捕叨(tāo)陪抢(qiāng)地 B.筵(yàn)席祚(zu?)薄联袂(mai)遄(chuán)飞 C.星宿(xiù)吐蕃(bō)付梓(zǐ)宁(nìng)可 D.逋(bū)慢拔擢(zhu?)供(gōng)养熟稔(rěn)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而御六气之辩 D.云销雨霁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长桨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悦 D.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榆枋而止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

必修3文言知识检测 答案

《必修3》文言知识检测答案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危:高。 2.横绝:飞越。 3.坐:徒,空。 4.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为铁青。 5.去:距离。盈:满、足。 6.胡为:为什么。乎:语助词,无义。7.或:倘若。匪:通“非”,不是。8.他日:往日。 9.省:以前。 10.苦:极。恨:遗憾。 11.因:于是。为:创作。 12.快:畅快。 13.凡:共。 14.老大:年纪大了。 15.却:退回。 16.暂:忽然,一下子。 17.可:难道,哪能。 18.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亦然:也是这样。 19.无如:没有像…… 20.加:更。 21.鼓:敲鼓,动词。之:无义,衬字。22.曳:拖着。走:跑,这里是逃跑。23.或:有的人。 24.直:仅仅,不过。是:这。25.何如:怎么样。 26.无:通“毋”,不要。 27.数罟:细密的网。胜:尽 28.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29.树:种植。30.衣:穿。 31.无:通“毋”,不要。 32.颁:通“斑”。负:背着东西。33.食:前一个,吃;后一个,指食物。 检:制止、约束。 34.涂:通“途”,道路。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35.何异于:与……相比,有什么不同。36.罪:归咎、归罪。岁:年成。37.劝:鼓励。 38.于:前一个,从;后一个,比。39.中:合乎。 40.有:通“又”。暴:晒。 挺:直。 41.就:靠近,接近。 42.而:连词,表修饰。 43.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44.假:借助,利用。致:到达。45.爱:吝惜。致:招纳。 46.水:用作动词,游水。绝:横渡。47.生:通“性”,资质、禀赋。48.焉:兼词,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 4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50.固:险固的地势。 51.固:牢固地。 52.席: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卷席子一样。53.斗:使……斗。 54.蒙:继承。因:沿袭。 55.从:通“纵”。 56.约:结。离:使离散。 57.延:引进。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

《劝学》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四、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 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 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 六、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 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高一期中文言知识点检测

高一语文期中文言知识点检测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离骚者,犹离忧也。 4、人穷则反本 5、靡不毕见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8、屈平既绌 9、齐与楚从亲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11、亡走赵,赵不内 1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3、泥而不滓 14、厚币委质事楚 15、一尊还酹江月 二、古今异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今义:2、思厥先祖父 古义:今义: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今义: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今义: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今义:6、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今义:7、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今义:8、燕、赵之收藏 古义:今义:9、韩、魏之经营 古义:今义:10、齐、楚之精英 古义:今义:1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今义:12、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今义:

13、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今义:1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今义:15、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今义:16、贵轻重,慎权衡 古义:今义:17、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今义:18、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今义:19、颜色憔悴 古义:今义:20、形容枯槁 古义:今义:21、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 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6、盖失强援 7、秦以攻取之外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9、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始速祸焉 12、骊山北构而西折 1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4、辇来于秦 15、朝歌夜弦 16、未云何龙 17、朝歌夜弦 18、可怜焦土 19、族秦者,秦也 2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3、奈何取之尽锱铢 24、六王毕,四海一25、大江东去 26、强虏灰飞烟灭 27、尚能饭否 28、桓公北征山戎 29、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 30、将顺其美 31、匡救其恶 32、齐桓公以霸 33、然孔子小之 3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5、贵轻重 36、富国强兵 37、管仲因而信之 38、召忽死之 39、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0、内惑于郑袖 41、外欺于张仪 42、身客死于秦 43、其后楚日以削 4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45、明道德之广崇 46、方正之不容也 47、邪曲之害公也 48、谗谄之蔽明也

《劝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劝学》知识点总结 一、虚词 《劝学》(节选)一文中涉及主要文言虚词11个,分别是而、于、之、则、乎、者、所、也、以、其、矣、焉。 1.而 (1)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连词,连接动词和状语。 吾尝终日而.思矣 (4)连词,表承接,可译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5)连词,表并列,连接名词性词组

蟹六跪而.二螯 2.于 (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引进比较或区别的对象,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后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之 (1)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 (2)连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结构助词,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词缀,用在时间词的后面,不译。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则 连词,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就。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乎 介词,相当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者 助词,附在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所 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不如须臾之所.学 8.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相当于啊、罢了。 輮使之然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