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强烈推荐】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强烈推荐】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必修一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一、翻译的原则与技巧: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当以直译为主,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六翻译方法: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3、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把它当作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4、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5、补。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词语活用的新增内容,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二、《师说》一文中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翻译。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得有老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授道理、指导业务、解决疑难问题的。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的出生年月比我的在前在后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跟从老师求学的风尚没有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现今的一般人,他们比圣人差得也算够远的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讨教,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都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不过像这样罢了。

10、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的经文以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学习过,不被耻学于师德不良风气所束缚,向我求学。

三、《赤壁赋》重要句子翻译。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凉的江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没有兴起。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举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吟诵《月出》中的诗句,高唱“窈窕”的篇章。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内心空旷而惆怅,思念着我心爱的人儿啊,她却在天的那一方。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酒杯互相劝饮。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小米。

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偕同仙人一起飞升遨游,与明月一起永世长存。

9、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很快实现,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洞箫的余响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可是月亮本身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

1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原来,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停止。

1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不变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又还羡慕什么呢?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它们。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重要句子翻译。

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每天与那些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完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靠着躺下,躺下就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就起来,起来后就回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享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独特。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自己的神思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却没有谁能够找到它们的边界;自己的情怀无边无际地与大自然共游,却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凝定,形体消散,仿佛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这次以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

游览写了这篇文章用来记述它。

五、《劝学》全文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那么)它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线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弯曲的办法让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画过就直了,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提起脚后跟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见的范围广。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得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使人达到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跨跃一次,也不能跳出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雕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和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六、背诵默写《沁园春·长沙》。

说明书的翻译技巧与翻译原则.

说明书的翻译技巧与翻译原则 说明书(又称使用手册是“介绍物品性能、规格、使用方法的实用应用性文 体”。按其用途可分为家用电器说明书、药品说明书、化妆品说明书、食品类说明 书、机械装备说明书、仪器器械说明书、书籍说明书等。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以 及对外开放步伐日益加快,国内各品牌产品纷纷抢滩国际市场。这一过程中,说明书的翻译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遗憾的是,广大翻译研究者对说明书的英译似乎认识 不足,说明书的翻译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译文不够精准,译语不够地道等问题时有发生。有鉴于此,通过汉语说明书英译准则研究,希望对说明书翻译实践有所裨益。 一、说明书的文体特征与翻译目标 从遣词造句方面来看,说明书频繁使用祈使句、无人称句,十分讲究逻辑性。从语气上看,说明书的语气通常较为正式,用语严谨规范、客观公允。从修辞角度来说,说明书文风一般比较质朴,避免铺叙婉曲,特别是很少使用不必要的修辞格。不过说 明书与纯粹的科技类文章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例如,说明书“较少使用复合性扩展句, 刘宓庆,1998:443,句子结构也简单得多。更为重要的是,为而代之以宽展的简单句”( 了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某些说明书(如化妆品说明书有时大量使用华丽语言,富于修辞手段和艺术特色。 由于说明书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主要起到吸引消费者,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指导消费者顺利实现消费行为之功用,因此,译者在翻译说明书时主要不是原封不动地 移植原文信息,而是实现纽马克(2002所说的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即通过译文的激励,使读者(潜在消费者采取消费行动,进而促使厂商获得所追求的利润。鉴于说 明书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目标,我们以为好的说明书译文不仅要准确、客观,还必须保证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并激发他们的购买行为。这就意味着译者在翻译说明书时至 少要坚持“忠实、准确”与“可读性”  这两项基本原则。 二、“忠实、准确”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式 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 “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使译文通顺、明确。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确。 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2011年武汉市《三国志·是仪胡综传》)——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权以问仪”中省略了“之”,即“权以之问仪”,翻译时要注意补出来。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 巧讲解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_方法及技巧.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事物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流畅地进行重新表达的过程。与其他题材的文章相比,科技专业文章在内容、表达形式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具有科技性强、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要求简练的特点,在翻译上力求准确全面、严谨明确和通顺简练。 1科技英语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科技文章的特点来看,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述说事理、逻辑性强、结构严密、术语繁多,语言严谨、数据精确。这就要求译文必须概念清楚、条理分明、逻辑正确、数据无误,尤其对定义、定律、公式、图表、结论等更应特别注意。科技英语作为特殊英语的一个分支,在词汇构成、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语法结构不十分严密、语言习惯和汉语也有不少差别、词汇量大、词语繁多,因此科技英语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另外,科技文章比较重视叙事逻辑上的连贯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 避免行文晦涩,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而是大量使用科技词汇、专业技术用语,译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改动数据、回避不易翻译的文字,更不能加进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自由翻译。 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准则一直为不少翻译工作者所接受。 “信”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是指译文的通顺达意,“雅”指的是译文的用词修辞。三准则体现了译文和原文信息等值这一基本要领。 “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对各种英语文体的翻译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是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也同样适用于科技文献的翻译。由于科技文章特有的文体特征,与其他类文章相比,其“达”和“雅”的内涵不同,它要求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简洁明快,流畅通顺。2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宋亚军】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视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 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字(单音词),在译文中对应的是两个字(双音词)。如上例中,原文的“乃”对应译文的“于是”,“构”对应“修建”,“全”对应“保全”。等等。

翻译原则及技巧

第三章翻译原则及技巧 第一节六级翻译样题介绍及评分解读 一六级翻译样题介绍 【样题】 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也被称为春节。新年的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即从农历(lunar calendar)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人们还会在门上粘贴红色的对联(couplets),对联的主题为健康、发财和好运。其他的活动还有放鞭炮、发红包和探亲访友等。 注意:此部分试题请在答题卡2上作答。【参考译文】 Chinese New Ye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n China,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New Year celebrations run from Chinese

New Year’s Eve, the last day of the la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o the Lanter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It is also traditional for every family to thoroughly clean the house in order to sweep away ill fortune and to bring in good luck. And doors will be decorated with red couplets with themes of health, wealth and good luck. Other activities include lighting firecrackers, giving money in red envelopes, and visit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 二六级翻译评分解读 本题满分为15 分,成绩分为六个档次:

文言文翻译办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文言文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近世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序》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作,要求译文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要忠于读者,要求译文要明白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尊重,要求译文要最大限度去体现原作风格特色。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要求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表达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决定译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不坚持正确的翻译原则,不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文出现歪曲、遗漏、赘疣和变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3、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 4、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以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倒装句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5、补: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①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例5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6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遇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7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庄暴见孟子》)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6、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式古今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予以调整。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是倒装句。

论文题目翻译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论文题目翻译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论文题目的英文翻译在论文中一方面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使不懂中文的读者对论文有个初步的印象,其英译质量对论文的传播程度和影响因子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论文题目的英译是进行国际化科研检索论文的重要媒介,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术期刊走向国际化的途径以及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标准。所以,论文题目的英译除了应忠实于原文外,还必须符合英文写作的习惯和学术期刊的相关要求。因此,在知识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学术期刊论文题目的英译,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笔者通过实例分析,并基于国际化的视角,从以下几方面研讨论文题目英文翻译方法。 (一)吃透题目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论文题目的翻译与论文全文的翻译过程一样,都要经过理解和表达的过程。 在论文题目的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要准确地英译论文的题目,首先要吃透题目的基本内容,这涉及到理解题目的主题、立意、内在与外在的含义、作者的观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等。为了透彻理解论文题目原意,译者往往得联系上下逻辑关系,仔细推敲,分析来龙去脉,有时甚至要细读全文或与作者本人交流,了解题目的真正内容,方可落笔成文。例如: 论《野草》 On Ye Cao (Wild Grass)Written byLuXun(1881-1936) 若根据汉语拼音翻译成On Ye Cao ,外国读者会不知所云,所以,英译论文题目应吃透其基本内容和含义,仔细玩味,尊重论文作者的思想,而不可望文生义、草率落笔。 (二)找准题目的中心词。

文题目常有一大堆修饰、说明或限制的词或词组置于中心词之前,采用偏正结构的词组形式。而英译时需先将中心词提前,再附加一些限制、修饰语,并将与这个中心词有关的词和词组找出来,用连词或介词连结成为一个短语。例如: 翻译教材中译例的编选原则(上海科技翻译,2004.3) Principles of Illustrative Examples in Com-pilingTranslation Textbooks 首先找准该中文题目的中心词是“原则”,英译时译出中心词principles置于首位;而“原则”是属于“译例的原则”,即principles of IllustrativeExamples,然后译出附加语“编写翻译教材中”为in compilingtranslation textbooks. 智能车光电传感器和摄像头的选择(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4) Choice of Photoelectric Sensor and Camerain Intelligent Car (三)注重题目的简单明了。 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期刊汉语论文题目中常带有“……研究”、“……探讨”、“……一瞥”、“漫谈……”、“试论……”、“浅议……”、“略说……”等谦词,这既是我国汉语作者行文谦逊,也是在学术研究上留有余地的体现。根据忠实原文的翻译标准,一直以来人们往往直译为:“Studyof…”、“Probe into…”、“AReview of…”、“SomeThoughts on…”、“APreliminaryInquiryinto…”等对应的英文句式开头。 译者受汉语题目的影响,感觉题目中少了“研究”、“探讨”等字样就不像论文题目。实际上,多数论文题目中的“研究”和“探讨”等词没有实在意义,这只是中文题目的一种惯用句式,这些词与论文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而且西方学者看重科技论文的事实,无需谦虚客套。英译这类论文题目时,如若直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念如、马杰、、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 c 江宁之龙皤,之邓尉,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翻译原则及技巧

翻译原则及技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三章翻译原则及技巧 第一节六级翻译样题介绍及评分解读 一六级翻译样题介绍 【样题】 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也被称为春节。新年的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即从农历(lunar calendar)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人们还会在门上粘贴红色的对联(couplets),对联的主题为健康、发财和好运。其他的活动还有放鞭炮、发红包和探亲访友等。 注意:此部分试题请在答题卡2上作答。【参考译文】 Chinese New Ye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n China,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New Year celebrations run from Chinese New Year’s

Eve, the last day of the la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o the Lanter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It is also traditional for every family to thoroughly clean the house in order to sweep away ill fortune and to bring in good luck. And doors will be decorated with red couplets with themes of health, wealth and good luck. Other activities include lighting firecrackers, giving money in red envelopes, and visit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 二六级翻译评分解读 本题满分为15 分,成绩分为六个档次:13-15 分、 10-12 分、 7-9 分、 4-6 分、 1-3 分和0 分。各档次的 评分标准见下表: 档次评分标准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近世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序》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作,要求译文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要忠于读者,要求译文要明白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尊重,要求译文要最大限度去体现原作风格特色。 一部中国翻译学史,同时又是一部直译与意译争论的历史。晋朝著名的翻译家道安(314—385)法师主张直译,这以后,隋代的翻译家彦琮(557—610)法师、唐代的翻译家玄奘(602—664)法师也都采用直译,到了近现代,鲁迅、瞿秋白、茅盾、郑振铎、傅斯年、周作人等人也都主张直译。后秦高僧、翻译家鸠摩罗什(344-413)是主张意译的代表人物,民国翻译家林琴南的翻译则完全属于意译。总的来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主流。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要求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表达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决定译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不坚持正确的翻译原则,不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文出现歪曲、遗漏、赘疣和变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必修一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一、翻译的原则与技巧: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当以直译为主,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六翻译方法: 1、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3、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把它当作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4、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5、补。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词语活用的新增内容,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二、《师说》一文中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翻译。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得有老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授道理、指导业务、解决疑难问题的。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的出生年月比我的在前在后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跟从老师求学的风尚没有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现今的一般人,他们比圣人差得也算够远的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1、“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信”,就是译文要准确 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达”,就是译文 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 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2、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 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3、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 分辅之以意译。 三、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3、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今异义词) 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6)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ⅰ谢:①拒绝②感谢③凋谢④告诉⑤道歉⑥告别 a、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翻译原则及技巧

第三章翻译原则及技巧?第一节六级翻译样题介绍及评分解读 一六级翻译样题介绍 【样题】 中国新年就是中国最重要得传统节日, 在中国也被称为春节。新年得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theLantern Festival),即从农历(lunar calendar)最后一个月得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个月得第十五天。各地欢度春节得习俗与传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 一起吃年夜饭。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人们还会在门上粘贴红色得对联(couplets),对联得主题为健康、发财与好运。其她得活动还有放鞭炮、发红包与探亲访友等。?注意:此部分试题请在答题卡2上作答。 【参考译文】?Chinese New Year is th e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 nese festival。InChina,it is alsoknown as theSprin gFestival。New Yearcelebration

srun fromChinese New Year’sEve, thelastday of thelast month of thelunar calendar, tothe LanternFestivalon th e15th day of the firstmonth. 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ChineseNewYear varywidelyfrom placeto place。However, New Year’sEve is usuallyan occasion forChinese families to gat her for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Itis also traditional for every familytothoroughly clean the housein order to sweepaway i llfortuneand to bring in good luck。And doors willbe decoratedwith red couplets with themes of health, wealth and good luck. Other activities include lighting firecrackers, givingmoney in redenvelopes, and visiting relati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