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线上作业

哲学导论线上作业
哲学导论线上作业

1、下列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是(B)。

. A. 太阳的热量有多大?

. B. 人应该如何生活?

. C. 地球的重量是多少?

. D. 秦始皇如何统一了六国?

2、政治哲学不同于政治科学之处主要在于,政治哲学是(C)。

. A. 经验性的

. B. 描述性的

. C. 规范性的

. D. 可行性的

3、下列属于封闭性问题的是(C)。

. A. 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 B. 人应该遵守道德规范吗?

. C. 人类是如何形成的?

. D. 每个人都应该爱国吗?

4、如果道德相对主义成立,那么以下哪个概念也可以成立?D

. A. 普世价值

. B. 人类命运共同体

. C. 自然法

. D. 高于人权的主权

5、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时代的哲学家?A

. A. 古代

. B. 现代

. C. 中世纪

. D. 后现代

6、下列哪个问题不属于人生哲学中的问题:(D)

. A. 人的本质是什么?

. B.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C. 什么是美好生活?

. D.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7、《格黎东篇》中的思维方法包括D

. A. 提出问题,摆出各种看法

. B. 确立辨析的原则

. C. 根据原则说明意见的正误,回答问题

. D. 以上全部

8、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家是(D)?

. A. 亚里士多德

. B. 柏拉图

. C. 孔子

. D. 笛卡尔

9、“以往的哲学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出自D

. A. 《实践论》

. B.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 D.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0、Epistemology表示哲学中的哪一个门类?B

. A. 本体论

. B. 知识论

. C. 伦理学

. D. 逻辑学

11、罗素认为,哲学最重要的价值是,帮助人们(D)?

. A. 认识世界

. B. 回答问题

. C. 指导实践

. D. 摆脱偏见

12、Metaphysics这个西文词表示哪一个哲学门类?D

. A. 伦理学

. B. 知识论

. C. 逻辑学

. D. 形而上学

13、在毕达哥拉斯看来,具有终极意义的实在是(D)。

. A. 火

. B. 无限

. C. 逻各斯

. D. 数

14、相信人的理性可以对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提供最终的解答,而且这些解答都将是必然真理。

这种思想属于(C)。

. A. 经验论

. B. 可知论

. C. 唯理论

. D. 实在论

15、苏格拉底所说的“真正智慧的首要行动就是承认自己无知”是什么意思:(B)

. A. 表示自己诚实;

. B. 破除现有的思维框架

. C. 谦虚使人进步;

. D. 三人行必有我师

16、在知识的分类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实践知识B

. A. 伦理学

. B. 物理学

. C. 政治学

. D. 经济学

17、“本体论”属于哪门哲学学科类别?A

. A. 形而上学

. B. 知识论

. C. 伦理学

. D. 经济学

18、能力的知识不能被称为ABD

. A. 理论知识

. C. 技术知识

. D. 思想知识

19、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一般的生活方式有下列三种:(ABC)

. A. 沉思的生活;

. B. 享乐的生活;

. C. 政治的生活;

. D. 幸福的生活。

20、理论知识包括:ABC

. A. 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

. B. 数学

. C. 自然哲学或物理学

. D. 伦理学

21、“公平”一般有哪几种涵义?ABCD

. A. 绝对公平

. B. 相对公平

. C. 形式公平

. D. 实质公平

22、苏格拉底在《格黎东篇》中,认为理性行为要遵循的原则是(AB)。

. A. 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 B. 同意某件事正当,就一定要做。

. C. 不能违背法律

23、理想主义人生观可分为两种,分别是(AB)。

. A. 此岸的理想主义

. B. 彼岸的理想主义

. C. 生命的理想主义

. D. 政治的理想主义

24、柏拉图认为,理念和可感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BCD

. A. 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 B.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 C. 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 D.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25、“‘好’代表一种价值,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这个表述不属于(ABD)。

. A. 日常思维

. B. 概念思维

. C. 范畴思维

. D. 理论思维

26、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提到的怀疑方法和思考步骤是(ABCD)。

. A. 自明律

. B. 分析律

. C. 综合律

. D. 枚举律

27、新儒家代表人物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境界包括(ABCD)。

. B. 功利境界

. C. 道德境界

. D. 天地境界

28、下列哪些观点属于本体论层次的?ABC

. A. 万物是水

. B. 万物处于流动状态之中

. C. 理念是世界的实在和本原

. D. 感官并不提供给我们确定的知识

29、下列表述属于三阶思维的是(ABC)。

. A. 价值是事物能够满足人需求的一种客观属性。

. B. 真,就是我们的认识符合客观对象。

. C. 道德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要的行为规范。

. D. 伤害他人是不道德的。

30、在柏拉图看来,苏格拉底是被人们的什么处死的BC

. A. 理性

. B. 无知

. C. 偏见

. D. 确切意见

31、“好人就是经常做好事的人,具备某种优秀品质的人。”这个表述不属于(ACD)。

. A. 日常思维

. B. 概念思维

. D. 理论思维

32、“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句话不是谁说的。ABC

. A. 亚里士多德

. B. 康德

. C. 黑格尔

. D. 苏格拉底

33、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A

. A.√

. B.×

34、道德绑架实际上是一种道德主观主义。B

. A.√

. B.×

35、从知识论上讲,人的感觉不可能得到理性的知识。A

. A.√

. B.×

36、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的,感觉也是一种知识。B

. A.√

. B.×

37、海德格尔开创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A

. A.√

. B.×

38、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命题。A

. A.√

. B.×

39、在霍布斯的契约理论中,人民与统治着之间签订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契约。B

. A.√

. B.×

40、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中,代表哲学家的是爬出洞穴之外的人。A

. A.√

. B.×

41、西方哲学中所谓的“近代哲学之父”指的是黑格尔。B

. A.√

. B.×

42、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是为了寻求最可靠的知识。A

. A.√

43、直接的知识就是我们对世界中的对象、我们的思想感觉具有个人的和直接的经验。A

. A.√

. B.×

. B.×

44、苏格拉底创立了形而上学中的理念论。B

. A.√

. B.×

45、政治哲学不同于政治科学,原因在于政治科学是规范性的,而政治哲学则是经验性的和描述性的。B

. A.√

. B.×

46、在哲学史上,早期的唯心主义者用物质材料的构成来解释世界的根本原理。B

. A.√

. B.×

47、根据下面的图画,应用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如何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生态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物之间有否道德关系?若有,如何理解这种道德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化为以下诸问题:非人存在物可以成为道德主体吗?非人存在物拥有内在价值吗?(内在价值vs工具价值;目的vs手段)非人存在物拥有道德权利吗?这种道德权利与人所拥有的道德权利是一样的吗?人类对非人存在物负有道德义务吗?若有,是什么样的道德义务

呢?人类是道德价值世界的中心乃至主宰吗?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究竟是出于自利论立场?还是

功用论立场?还是道义论立场?抑或其他?(5分)

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主张是,道德主体仅限于人,只有人具有内在价值,非人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道德共同体仅限于人类,人和非人存在物之间不存在道德关系,也无所谓道德责任或义务、道德权利等。人类是道德价值世界的中心乃至主宰。它认为,人类之所以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或福利,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利论立场。(5分)

非人类中心主义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认为非人存在物自身就有不依赖于人的内在价值(而不仅是工具价值),可以成为目的本身,成为道德主体。道德共同体应该包括非人存在物(如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物),非人存在物拥有道德权利,相应,人类对非人存在物需要承担道德义务。人和非人存在物的主体性程度不同,所享受的道德权利和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也相应不同。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假如人类拥有最高的道德权利,那么就相应要承担最多的道德义务。因此,人类应该在大自然中主持公道。(5分)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只是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员或一个环节,与其他成员或环节休戚与共,理应与其他成员或环节平等、和平地相处。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不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要尽自己的道德责任,尊重并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中其他成员的价值、权利、利益,这属于道义论的立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有些问题是自身无能解决的,如不悬崖勒马,必然走向毁灭。由于世界的无限性,大自然对人而言永远存在奥秘,因此人应该去理解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因此,人类需要一次“道德革命”,重新理解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彻底突破和超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将道德共同体扩展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

48、在柏拉图的《格黎东篇》(或《克力同篇》)中,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越狱逃走呢?

尽管苏格拉底曾在法庭申辩中认为自己无罪,但他并未像常人一样,遇到逃生的机会便欣然而行。而是先考察,做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合乎道理的。

因为,哲学家就是追求真理,并按照真理来生活的人。因为怕死而逃避死亡,只是感性的选择,而非出于理性的判断。所以,首先必须根据理性确定行动的原则,然后定下具体的判断。那么,一个追求正当生活的人,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苏格拉底认为,理性行为要考虑的原则是:

第一,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以恶报恶也不行,不能伤害任何人。

第二,一个人同意某件事正当,就一定要做,不能自食其言。

遵守这些原则,才能活得体面、正当。

接下来,根据这些原则来判断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

苏格拉底认为,现在,如果我逃跑,会有以下问题:

第一,践踏了城邦的法律(伤害他人);

第二,背弃自己一直自由服从的法律(自食其言);

第三,背叛养育了自己的祖国;

第四,间接地伤害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第五,自己将身背污名,流落他乡,苟且偷生,生不如死。

这样,通过用原则来判断行为,发现越狱行为与正当性原则相抵触,因此放弃越狱。

49、苏格拉底认为,理性行为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以恶报恶也不行,不能伤害任何人。

第二,一个人同意某件事正当,就一定要做,不能自食其言。

遵守这些原则,才能活得体面、正当。

50、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关于我们作为人而言的生活,我们需要理解几个方面的问题:我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人性的问题,即什么是人的本质?

第二,生活意义的问题,即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第三,幸福的问题,即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是值得过的生活?

51、知识为何会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

知识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生活的事实所证明了的。但是,知识为什么会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也解释了知识为何具有力量的原因。他说:“人类知识和人类力量归于同一(Human knowledge and human power come to the same thing),因为凡不知原因就不能产生结果。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凡在思想中为原因者,在实践中即为法则。”(《新工具》)这里就涉及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事物的产生都是依据特定的原因而来的,因此,要想产生新的事物,就要知道该事物为何会产生的原因。把握了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就能够通过人为地制造相关的原因,来帮助新事物的产生。而关于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就是培根所说的知识。他说:“人类力量(human power)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在原有物体上产生和添入一种或多种新的性质。人类知识(human science)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发现原有性质的形式(form),或它由以形成的真正特征、缘由或源泉。”

知识首先把握事物性质的形式,也就是事物性质本身“是什么”;还要把握形式的原因,也就是事物性质的形式“为什么”。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不同事物的不同性质组合而成,它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需要实践者予以认识。实践者认识到的事物性质的组合方式,就是实践中会出现的事物形成过程。所以培根说:“实践和认识是同一个东西;在操作上最有用的,在知识上就是最真的。”(《新工具》)

51、什么是“论点模糊或游移不定”的非形式谬误?

有些论证让人摸不着头脑,让人无法明确地抓住其论点,其结论含糊不清,或者每一段文字的结论都可能在变动。如果你的观点值得捍卫,就应该清楚地把它表达出来,并且坚持到底。比如,如果你说“这次事故是出于人为的原因”,但并没有明确指出何为“人为的原因”,这个观点就没有价值。因为,人为的因素包括很多完全不同的内容。再比如,你主张“整个社会应该人人平等”,却没有进一步明确何为“平等”,这个观点就是模糊的。因为平等有很多种含义,而且不同的平等所涉及的范围也不相同,不一定涉及“人人”。所以,一定要明确你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用清楚的语词表达出来,否则你的论证没有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52、人类语言中的“真”,主要有哪些意思?

人类语言中所谓的“真”,大致有两种含义:真实和真知,即真正的事物和真正的知识。所谓真实,真正的事物,指的是事物本身的真,它与“假”相对。比如真币、真货、真朋友、真爱,等等,这些真正的事物,是符合一定规范或尺度的事物。也就是说,该事物的存在方式符合某类事物的特殊意义,可以算作该类事物的个例。那么,就可以用该类事物的概念来称谓该事物,比如,可以用“钱币”这个概念称谓某一张纸,因为它具有该概念内涵所要求的性质。如果不符合该类的定义,即不具备概念内涵

所要求的性质,却被误认为属于该类事物,就是“假的”事物,比如“假币”。这一种“真”,是事物和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真”,是我们认知范围内的真。一般所言的“真理”即属于这一种“真”,这是知识论意义上的真。比如,“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这句话中的“真理”,包含着真正的、正确的知识的涵义。如果说知识指的是我们认知中所包含的某种信念,那么真理,就是经过确证、符合某一真实性标准的知识。

53、在人生观中,消极的自然主义与消极的虚无主义之间有何区别?

消极的自然主义将生活的世俗状态与自然状态区分开,认为世俗状态的人偏离了自然的本性,侧重于从否定性的方面看待世俗生活,但同时并不否定自然生活的可欲求性;而消极的虚无主义则不加区分地否定一切生活状态(包括自然生活)的价值。

54、苏格拉底是如何根据理性原则来决定放弃越狱的?

第一,践踏了城邦的法律(伤害他人);

第二,背弃自己一直自由服从的法律(自食其言);

第三,背叛养育了自己的祖国;

第四,间接地伤害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第五,自己将身背污名,流落他乡,苟且偷生,生不如死。

这样,通过用原则来判断行为,发现越狱行为与正当性原则相抵触,因此放弃越狱。

55、亚里士多德如何解释事物产生的原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着重考虑事物本身存在的原因和实体变化的基本方式。首先,如前所述,他认为每一个别事物(实体)都是由形式和质料构成。一块铁有它特定的形式,铁本身就是质料。铁匠可以把这块铜制成铁锅,这样,这块(具有形式和质料的)铁就变成了新的个别事物,具有了更精致的形式。形式告诉我们铁锅是一个什么东西,质料告诉我们铁锅是用什么做的。但铁锅不能自我形成,它是铁匠制作出来的。在铁匠制作之前,已经有了对铁锅样子的特定观念,使之能符合实现铁锅的目的,比如用来烧水做饭。铁匠通过对合适原材料的加工,就制作出一个铁锅。我们用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说明铁锅是由四种“原因”或四条原理共同决定的。第一,做成的铁锅代表整个制作过程所指向的目的:目的因。这是目的论原则,即认为变化的过程受目的的指导。第二,在制作过程中,铁匠对原材料的加工是驱动力或动员:动力因。这是因果原则,也就是说制作过程被外在的机械力所决定。第三,制成铁锅的质料:是质料因。最后,我们得到一个铁锅,具有特殊的形式。这就是形式因。这是用工匠的例子说明了四因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经常建立在各种手艺的制作过程的基础上,他也常常以生物学为据来考察事物形成的原因。理论上说,四因说适用于一切事物。说到通过生命运动再生的有机体,我们可以说目的因和动力因存在于事物本身。它们自身内部拥有目的和推动力,不需要像工匠那样的外在作用者,因此,自然物不像人造物,自身就具有那四个原因。

56、实践如何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把真理放到与实践的关系中来看待,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核心命题。尤其是对于实践活动过程中为实践服务的思想认识而言,更是如此。毛泽东曾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所以,从认识再到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

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毛泽东《实践论》)

但是,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毛泽东说:“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总之,认识不能离开实践,真理总是在与实践的关系中被人们所掌握的。

57、笛卡尔是如何论证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的?

笛卡尔凭借怀疑的方法向我们表明,我们的知识,那怕是看起来最明显的知识都不一定可靠。所以,要想建立可靠的知识,必须找到那最为坚实、不可怀疑的基础。就像阿基米德那样,他要求一个不动的支点来推动地球,笛卡尔也在追求他的唯一真理来为知识奠基。这就是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他的论证步骤如下。

第一,世界的存在是值得怀疑的,上帝可能是个骗子。(当面对疑问,不是回避,而是敢于怀疑,并迫使自己从怀疑之中发现可靠的知识。)

我可以怀疑一切都是幻觉或假象,但仍然有一件事保留下来了,我根本不可能怀疑,那就是我的存在。

第二,“怀疑,恰恰是怀疑向我证明了我的存在。因为只要我怀疑,那作为怀疑者的我必然存在。”(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假定,因为怀疑也是一种思维,而思维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有一个思维着,一个在思维的东西。这个正在思维的“我”不是我的身体或物质存在,而是一个单纯的思维主体。

第三,因为怀疑和不确定,我的思想是不完美的。但我有一个完美存在者(上帝)的观念,它一定是上帝赋予我的。

上帝是完美的,就一定包括“存在”这一属性,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第四,完美的上帝不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的观念中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只要去除掉那些虚幻的观念。只要是我们经过批判性的观念、能够通过理性的检验的观念,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通过感性来确定,而是通过理性来证明。既然我有一个明确的物质世界的观念,这就意味着在自我之外的物质世界是存在的。

笛卡尔试图完全使用追溯原因的演绎推理的方式,以思维着的我的存在为起点,以完美的上帝的存在为中介,来论证外部世界的存在。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这个论证,我们需要学习的是,这种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方式。这就是笛卡尔的反证和演绎法:先怀疑一个命题,然后反证怀疑的错误,从而肯定命题,找到推论的起点;然后以此起点来演绎接下来的命题。这种推理方式有些类似于数学证明的方式,数学在笛卡尔看来是最为确证的科学。这种论证方式也充分体现了笛卡尔思想的理性主义色彩。充分运用理性展开思考,也是哲学学习的目标能力之一。

58、论述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知识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哲学家对知识有着特殊的要求,或者说,他们想要得到一种特殊的知识,并且认为,人类理性能够获得这种特殊的知识。这就是关于事物之实在(reality)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同于关于事物现象的知识,因为现象的知识是变动不居的,对它无法形成确定的判断和认知。相反,实在的知识的确定无疑、永恒不变的,这种知识才最为符合知识的根本意义。

罗素曾经问道:“很显然,实在的桌子假如存在的话,也与我们凭借视觉、触觉和听觉所直接经验到的那张桌子不一样。所以,实在的桌子若确实存在的话,也根本不是我们所直接认识的,而必定是从我们直接认识的东西中得出的一种推论。因此,即刻就产生了两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即(1)究竟有没有一张实在的桌子?(2)如果有,它可能是什么样的客体呢?”(罗素《哲学问题》)

现象与实在的区分是在哲学中古已有之。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展示了该区分的意义。现象就是事物向人所显现的样子,它因人而异,就像智者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比如,我们做一个判断“风是冷的”。但是,由于风对于不同的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判断不可能是知识。所以对话中的苏格拉底说,经验主义者根本没有任何知识。如果知识依赖于现象,即我们的感觉,那么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词语或概念所表达的真实对象。比如“桌子”是什么意思?仅靠感觉只能获得一堆外在的描述,比如黑色的、硬的、光滑的、木质的、长方体状的等等,但所有这些描述都不能等同于桌子本身,它们合起来也不行。所以,桌子本身究竟是什么,不能靠感觉来认识。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认识实在?是依靠我们自己的抽象理性,还是诉诸经验?诉诸经验就免不了受到质疑: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我们经验之外的实在。在关于知识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路之间,存在着旷日持久的争论。比如,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哲学家是理性主义的代表,而亚里士多德、洛克、休谟、贝克莱,以及二十世纪的很多分析哲学家如罗素,是经验主义的拥趸。康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试图将两种进路融为一体,认为人对于事物之实在的知识来源于先天的理性和后天的经验的结合,只不过康德认为理性的法则是认知主体先天赋有的,而黑格尔则认为理性原则是内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

59、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

柏拉图把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共存的思路尽管把前两个思路合而为一,但也不能完全解释普遍性的理念如何完全说明现象中的个别事物。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抛弃了柏拉图的“存在的世界”和“理念”,主张真实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柏拉图把现象和实在分置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说事物的形式就是在事物本身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另一个地方。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构成最终实在的东西,即实体,就是这个世界中的个别事物,即马、花、人、石头等。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分为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是个别的事物;第二实体是他所谓的一事物所归属的“种”和“属”。比如,具体的一匹马是第一实体,“马”这个属和“动物”这个种不如这匹马本身真实。亚里士多德也有一个实在的等级,但他把柏拉图的实在等级颠倒过来。柏拉图主张,越是抽象的事物越真实,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越是具体的事物越真实,比如个体。这也符合我们的常识。实体既然是个别事物,那么构成个别事物的根本要素便是实体的内在要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形式和质料的结合。“形式”不能脱离具有这一形式的个别事物而存在,它总是充实着某种质料。质料是构成事物的材料,是形式赋予其形状和结构的东西。这样,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把前人分别两造的治疗和形式结合到实体之中,另一方面不像柏拉图那样违背人的常识,割裂个别与普遍,而是把普遍寓于个别之中。

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科目代码:F1202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对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总体上的认识,是否较为深刻地理解自然观,理解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否能够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哲学本身的发展进程与趋势。 二、考试内容 1.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以及其学科性质、地位。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意义。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2.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及牛顿体系的意义,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局限。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19 世纪的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自然观。理解自然发展的辩证图景如何说明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生态危机的本质与表现。科学技术与当代全球问题。 4.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方法。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5.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与特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防范科学技术的负价值的对策。科技政策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6.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等。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现象学技术哲学代表性人物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主要理论。 三、题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40%,写作题占30%。 四、参考教材 《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易显飞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版次不限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乐趣,学会了许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总之,受益匪浅! 记得起初老师讲什么是哲学的时候,我是迷惑的,同时内心也是好奇的。老师说哲学词源学解释是Philosophy,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显然和我以前的理解是大相庭径的。 老师又问中国人爱智慧吗? 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一致并且肯定的,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想从古至今,中国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怎么会不爱智慧呢?于是大家便纷纷列举爱智慧的人物,像老子,孔子,诸葛亮等。实际我在心里比较佩服书里描写的诸葛亮,他是那么的绝顶聪明,举世无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精通各种兵法等。但老师却说他那不是爱智慧,最多算是个匠工,这我就纳闷了。难道就连诸葛亮也不爱智慧,没智慧?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恍悟,哲学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从此便更喜欢哲学这门课了。 哲学脱胎于宗教与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与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哲学的三大起源民族是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是对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与宗教处

于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的关系。 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基于有限的经验世界,导向无限的超验世界。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哲学有他的分支学科,有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等。 本体论即关于“being” 的理论,又译为“存在论”、“是论”、“有论”。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方知梦也,不知其梦也”,觉得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与见解有何不同?知识需要确定性吗?或者,如果某物并非被确定无疑,它是否可知?知识实际上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必须仅满足于见解?如果知识存在的话,我们如何获得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逻辑学是一门有效推理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立了这门学说,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论证“形式”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本身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没有关系,与论证所采用的论据也没有关系。其中“白马非马”令我印象深刻,即这是一个概念大小的问题,白马特指白色毛的马,而马是一个物种的宽泛概念,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有种涣然冰释的感觉。 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道德责任或义务这类的东西在束缚我们?也就是说,有些事是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有些道德观点要比其他道德观点“好”吗?还是说,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一样正确,或者,都一样不正确?价值观是绝对的吗?或者,价值观是否与时间和地点有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非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哲学”概念的一些看法;了解柏拉图、孟子、阿奎那、朱熹的简单生平,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引导下的政治观点。 2.通过对科学、哲学、宗教等学科特点的比较,理解哲学在人类精神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了解四位哲学家所处历史背景,理解其哲学思想的特性以及由此引导的政治思想的必然性,深切地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特质。 3.课文所列四位哲学家,不但有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也有相当的政治思想与抱负,他们心怀对于人类的人文与终极关怀,悲天悯人,应该让学生感悟这种精神,进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人生、社会,关怀人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位中外哲学家的主要理论,特别注重其治国方略。 难点: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说明: 1.在中西不同的文化和政治氛围下,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哲学家们将自己的哲学观点移植于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可见,哲学并非超脱于文明史之外的人类臆想,其落脚点与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相同,即关怀人类,关怀文明,故为本课重点。 2.历代哲学家对于人类与人类社会命运的思考,对于社会理想的憧憬美好,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人类理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力量源泉,这就是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古希腊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理念世界”这一概念,这些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给学生列出一些关于“哲学”一词的概念,请他们谈“哲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哲学”的概念:“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科学导论作业(二) 200921060101陈馨琳 一、你所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定义: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新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与教育技术定义比较,该定义强调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研究学习过程,还要研究教学过程;强调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该定义的基本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思想的体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考虑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新教育思想。 (2)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设备而抛弃常规的音像技术,要避免出现高级设备低级使用的现象。(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不仅要研究教与学资源,还还必须重视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既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五个基本环节。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 (1)从教学规律(技术理论与规范)看 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第一,从建造和形成认知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是基于奎林(M.R.Quilian)的语义网络理论。人类的认知是—个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各节点之间通过链的作用而结成一个记忆网络。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显然,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线性化,不仅限制了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知识信息,而且也限制了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来完成学习。第二,在认知过程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符合加涅(R.M.Gagne)的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揭示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式发展过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理论教学部分,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与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接的,形成的时间周期长,学生的记忆易于淡化,这是不利于阶梯式发展过程形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认知结构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 (2)从教学模式(技场)看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中南大学选修课选课篇

中南大学选修课小贴士 新生到了第九周,自然要面对选修课的选择。根据历年的经验,选修课的高分率一直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下面的一些具体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济管理类 1-01 现代管理基础 石英老师的课比较麻烦,交手写论文,老师还是挺不错的,她的课上能有挺大的收获。 1-02 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 课比较水,老师讲诸子百家,最后考试百度一篇相关文章交上去就过了老师讲得很好而且从不点名只是画勾签到,不下课提前很早就放学。上过的同学说考试架势很足,分2个教室考,三个老师监考,不过考的内容文科生很好答,与传统文化相关,都是上课讲的东西,比如“中庸”是什么之类的,分数不定. 1-03 西方经济学概论 考试就是解释一些名词概念,挺简单的,带一本经济学的书或者偷着用手机就搞定了。但是上课要查人、写作业、签到。 内容相当丰富(12周),微观宏观都有,偶尔点名,就是钟美瑞老师口音过重,很难听懂,非本地人建议不选。成绩89 1-04 宏观经济学 据说考题十年没变过了。 1-05 微观经济学 老师上课有激情,考试交论文。

1-06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交论文,其他的不清楚了。 1-07 基础经济学 上课满满四节课,每次点名。考试的内容,我当时的老师在考试前一节课有提及。最后是一个很客观的分数。 1-08 技术经济学 每次课都要交作业,会点名,期末考试都是平时讲过的内容,考试时要检查学生卡,分两教室排座位。 不建议选,点名,交作业,最后考试,分数普遍不高 1-09 金融学 老师很认真,考试很严。 老师好认真,每次都点名。不过最后考试很水,都要带电脑过去的。题目都是上课ppt里有的 1-10 市场营销 至少要来上三节课:第一节课观察行情,倒数第二节课听取考试要求,最后一节课考试。老师讲的很好。有课堂作业,分给得高。 1-11 经贸谈判 【缺】 1-12 创业学 平时不点名,不用考试的,老师讲课不怎么样。 1-13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哲学导论 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2)生活中大智若愚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第三讲思想的功夫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的心得体会篇一科学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目前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学科定位、发展历程、学科板快、当前关注问题、未来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哲学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一、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科学技术哲学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和历史背景,学界从不同视角阐述了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渊源。 如学者任元彪从学术渊源上指出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2)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传统;(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 而学者郭贵春、成素梅、邢如萍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的根源在“自然辩证法,他们比较突出“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演变关系,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笔者认同郭贵春等人的观点。 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关系密切,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在新时期的时代体现,是对自然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富

有争议,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如学者黄顺基、黄天授和刘大椿在1991年编写的《科学技术哲学引论———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科学技术哲学作出了明确的定位。 他们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新问题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是自然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科技革命条件下的一门新学科。 学者刘大椿在2001 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又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对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 而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曾指出,“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或科学部门体系,它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和色彩的诸多科学部门的总称,其中包括许多不属于哲学的科学部门。 学者于棋明据此认为,在自然辩证法旗帜下汇集或孕育、成长以至分化出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历史、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等,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分支学科。 学者陈其荣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这意味着自然辩证法的范式在当代发生了改变。 从以上众多学者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定位的不同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要想对科学技术哲学进行学科定位,至少应该考虑这样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 第一章 ·何谓哲学: 对哲学的理解应该从哲学一词的起源说起。哲学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滥觞。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一词被定义为“爱智慧”。其实东方古代思想从东西方哲学所囊括的含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中国的大禹就曾说过:“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对此解释道:“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可见,东方的先人也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的表现,哲学在先人眼里是一门使人聪敏的学问。 现在的哲学已经具有明确的定义了,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亦或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未免有些枯燥,哲学的思想在我看来是充满无穷的奥义的,但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远离世人、深不可测的。不同的人看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可见爱因斯坦从科学的角度看哲学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文学家说起哲学则认为哲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哲学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就

是一种寻觅精神家园的活动。当然哲学还有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我批判。综上所述,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是自己更具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哲学的特点(品质) 1.哲学是非功利的。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的确,哲学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活动,他不能带给你诸多的实际利益,但他能教会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生活的更好。 2.哲学具有反思、批评的高贵品质。现在的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社会所给予的各种条律并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理所当然的,而不去思考这些条律何以存在。而哲学就恰恰教会人们对其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它往往会使人们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会使人们对诸多问题加以寻根究底的思考。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哲学的基本领域 历史上东西方哲学家都对哲学的基本领域做过明确的分类,尽管差异很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的。目前,一般将哲学分为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认识论或知识论、价值论。

(完整版)《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学分数2 周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文科基础课程。本课程适合于大学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文科学生修读。 基本内容:哲学导论作为文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哲学学科的基本性质与问题领域、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哲学在人类精神体系中的位置、本体论学说的基本内容与旨趣、认识论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哲学的过去与未来、哲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向。哲学导论这门课程主要为文科各系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拓宽其思考和理解人文问题的视野。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听课与讨论领会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以及作为人类知识基础与文明基础之批判的双重特征;了解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及其旨趣、特征;了解哲学史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了解哲学与民族和时代的关系,为在文科各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与探索准备好必要的认识水平和学理基础。 教学方式:哲学各大领域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路径的讲解,结合一定量的课堂讨论。 教材与参考书目: 1、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2、王德峰、吴晓明:《智慧之光——世界十大思想家》,上海古籍出版社。 3、[英] 麦基:《思想家》,三联书店。 4、[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一讲哲学:人类文明精神的精华 (共讲6学时) 第1节哲学的定义问题 第2节文明与自然 第3节精神与自然意识 第4节精神的本性 第5节观念的真实性问题 第6节由实际到真际:哲学证明人的理想 第7节哲学问题的基本性质 第二讲哲学的诞生 (共讲4学时) 第1节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 第2节“穷神知化”:中国哲学的起源 第3节哲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第三讲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共讲8学时) 第1节 ontologie 及其汉译问题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

一概念 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和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P24)★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 1 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4)★★★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他与私人管理 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 过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 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 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 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 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纵向 分析)表现在:1自由放任时期……2垄断时期_3滞胀时期……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模 式也不同。(横向分析)表现在:1英美模式…2欧洲菜茵模式_3东Ⅱ政府主导模式…… (注释:以上省略部分要求孝生用自己语言阐述,以下同) 三论述 1论述21世纪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P29-34)★★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一、什么是哲学? 1、苏格拉底(469-399BC)之死:共同体主义: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她所在的共同体决定的,共同体(国家)优先于个人;契约论的观点:个人和国家之间有一个默许的契约。苏格拉底的教益:反思我们的生活,澄清我们的观念。简单说,哲学就是对诸如生命,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当相信什么、希望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对在大部分时间里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有过疑问或明确表达的想法根本质疑的过程。比如,right/wrong, 杀人不对,为何?堕胎、安乐死。自杀?知识(黑客帝国)。钵中之脑。 2、“对智慧的爱“(philosophia):对真理的探究,一种批判的和系统的思考态度,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主题。诸科学之王。【ph.d】 3、一种生活方式; 二、如何做哲学: 一种概念澄清和论证建构的活动(对概念、观点作出合理辩护,试图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结构关系,证明你所持的信念是恰当的,你需要发现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的联系,区别,与不同意见者的争论)反思的、批判的、对话的活动。不能只是一些想法-愿意为之而活的信念-融贯的-可辩护的。 :1)反思:我们未经思考就接受了很多东西,哲学首先要后退一步,尽可能明确清楚地说出自己观点。通常,我们会认为我们相信某种东西,然而一旦小结石或试图写下来,就模糊不清了。2)明确表达 2)论证你的观点:明确表达并不能证明它就是值得相信的或有说服力的。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并且能够经受住来自反对者的各种批评。使大哲学家的观点成为你自己的。 二、哲学的领域 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以及万物最终本性的理论。有时被称为本体论。 伦理学:对善恶对错的研究,以及对道德原理和准则的辩护,有时被称为道德哲学。 认识论:对知识的研究,诸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是怎样知道某物的?”、“什么是真理?”这样的问题。 逻辑学:对合理思维和论证形式结构的研究。 宗教哲学:对宗教、宗教的本质以及相信或不相信上帝存在的各种理由的探究。 社会政治哲学:对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与本质的研究。 美学(艺术哲学):对美的概念、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体验的研究。 (法哲学、教育哲学、电影哲学、死亡哲学、爱情哲学) 大家有什么问题:轴心时代,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始于西方? 三、逻辑准备: 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反例、归谬法 常见的逻辑谬误:循环论证、离题、过度简单化、虚假两分法、改变含义,分散注意力、伪问题、诉诸可疑权威、滑坡论证、抨击稻草人等。 1、众所周知,这位来自希腊北部的哲学家是同性恋者,因此,他关于宇宙最终由原子构成 的断言不值一提。 2、如果上帝存在,那么生活就有意义。上帝是不存在的。因此,生活没有意义。 3、我试图怀疑我的存在。然而,我认识到,如果我在怀疑,那么我就必须存在。因此,我 必然存在。 4、人们只要能够独立思考就是自由的。监狱中的犯人也可以自由地独立思考。因此,监狱 中的犯人也是自由的。 问题:1、有人说哲学无用,请你试着说明哲学的意义。 2、请解释“论证是说服别人的最有价值方式”。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2、曾志.《西方哲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3、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4、薛文华.《现代西方哲学评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版. 5、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版. 二、附:主要哲学家名录 1.泰勒斯(Thales,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一公元前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 3.巴门尼德(Parmenid,盛年约在公元前504一公元前501年),古希腊哲学家,存在论(本体论)的奠基人。 4.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 5.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8一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与耶稣、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6.柏拉图(P1aton,公元前427一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一公元前322年)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8.伊壁鸠鲁(Epicuros,约公元前341一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9.皮浪(Pyrrhon,约公元前365—公元前275年),古希腊哲学家,怀疑主义的创始人。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性,怎样进行科学的选题(98--107)。 答:科研选题的步骤: 第一步是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以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提出选题报告。在初步选题后,还要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按照立题依据、实施条件和预期结果的顺序进行。最后,要评议和确定课题。总结一下,选题的步骤一般是: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谓创造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它应当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又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 (3)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又叫现实可能性原则。它是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 2.技术预测的基本研究方式是什么?简述本人专业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172--176); 答:技术预测方法大致可归结为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3种基本类型。 (1)类比性预测方法。如果在两个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性,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个技术形态的发展历程,类比推演出另一个技术系形态的发展趋势。这种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推演出预测结论的方,称为类比性预测。 (2)归纳性预测方法。归纳预测就是从关于同一技术发展的众多个别性预测中,归纳概括出比较全面的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演绎性预测方法。演绎性预测就是根据技术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建构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或绘制出它的发展趋势曲线,从中推演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状况。 以上各类技术预测方法各有优点和缺陷,也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因而在进行实际技术预测时,为提高技术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应根据不同的预测对象和具体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具体技术预测方法,使之相互补充,以便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航空工程 概述 航空工程包括飞机、直升机、飞艇与气球、有翼导弹、地效飞行器等空中运载工具或空中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生产以及技术管理工程,涵盖航空飞行器设计、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设计、航空制造工程、航空工程技术管理等。 航空工程给人类提供了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成为交通运输重要的分支,并且广泛应用于林业播种、农业除虫害、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重要经济部门,为快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作战飞机、导弹等为国防提供了现代的军事装备,是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程领域。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