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一、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一)名山胜景

1、极高山(海拔5000m以上):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等。

①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巍峨宏大,气势磅礴,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山峰上部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也是是世界登山运动瞩目和向往的地方。

②乔格里峰

海拨8611米,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坐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它是举世无双的雪山王子。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地形复杂。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

③希夏邦马峰

海拔8012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山峰。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境内8000米以上的高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著名的高峰之一。

2、五岳名山: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他们是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

①东岳泰山(1545米):

坐落在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原因就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势雄伟,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素以“雄”著称。通常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泰山在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观赏,吟咏赞叹。到泰山,既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②西岳华山(1997米),亦称太华山。

它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境内,距西安市120千米。华山奇峰耸立,雄奇险峻,高擎天空,远而望之状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华山。华山自古以”险”著称于世,攀登华山仅南北一条约15公里的山道,因此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的说法。

③南岳衡山(1512米):

位于湖南省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南岳衡山是唯一佛道并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山势雄伟,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环境宜人,气候独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观赏冰雪胜地。享有”五岳独秀”美名。也是历代帝王、名人所仰慕的地方。远古时代的尧帝、舜帝、禹帝均到过南岳祭祀,大禹治水,曾在衡山杀白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斋戒祈求上天帮助,获得天赐金筒玉书,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万世。历史名人以及当代国家领导人均到过南岳。并留下了3700多首诗词、歌、赋和375处摩岩石刻。

④北岳恒山(2017米):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它的主峰海拔高达2017米,为五岳之最。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恒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奥”特色为一体,素以”奇”而著称。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气候凉爽,民俗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兼胜,有堪称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恒山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誉。

⑤中岳嵩山(1491米):

它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左有泰山),右有华山,嵩山位于中央,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提到嵩山,就会联想到少林寺,少林寺,不但是声名显赫的佛教胜地,而且是闻名中外的少林武术发源地。少林功夫以自己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而威震武林,名冠天下。

3、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①山西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②浙江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在海上的佛教胜地,具有”海天佛国”的美誉。

③四川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普贤菩萨的道场。以雄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充满神秘传说的佛教文化闻名于世,,享有”峨眉天下秀”、”天下名山”、”动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之美誉,主峰金顶海拔3077米,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

④安徽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有“莲花佛国”之称。景区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淞、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誉。

4、适合避暑、游览观赏的名山

①黄山

雄踞在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黄

山胜景,以峰为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黄山千峰竞列,山峦起伏,峭壁峥嵘,构成了黄山峰林如海、雄伟壮丽的整体态势。黄山自然环境优越,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著名的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南方铁杉等,被列入国家三级以上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1种。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游览黄山的名人不可胜数。

②庐山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些同学能记得苏东坡的那首诗《题西林壁》呢?有谁记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许说名字大家不熟悉,但内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这两首诗中才同学们已经知道庐山了的,并且,“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从我下面的介绍中也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东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怎样形成的呢?(秦始皇赶山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一片,大约在六千万年以前,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致模样,又在200万年前,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③武夷山

武夷山位处中国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福建与江西交界处。境内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茶区、粮区、林区和革命老区。武夷山是老三纪红色砂砾岩的分布区,是丹霞地貌中最奇特、最典型、最富代表性的低山风景区,大都是呈现出红色,所以叫“丹山”。

(二)江河胜景

1、江河:

①长江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宾。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

区。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因为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

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航通航的三分之二,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

运网。如此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

②桂林的漓江

漓江历史上曾名桂水,或称桂江、东江,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大城市,政治、经

济、交通、文化及旅游中心——桂林市,以独特绝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

其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从桂林至阳朔漓江河段,集

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人有“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之感。

③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在月球吸引力作用下,引起海面上涨向江口涌来,与江水发生碰撞而产生汹涌澎湃、声如雷鸣的大潮,雄伟壮观。最佳观潮地点在海宁县的盐官镇,观潮的最佳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

◆2、我国的河流大都有峡谷分布,早已名扬于世的有:

①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

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是长江上最为奇秀

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1公里。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

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

羚羊峡

素有“小三峡”美称的羚羊峡,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距广州80公里,山峻林密、水

急风速、百舸争流,历史上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登临之地,他们写下了不少

赞美的诗章。

③飞来峡

俗称“飞霞”南距广州70多公里,全长九公里,是北江三峡中最雄伟、最险峻的,峡江两

岸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千姿百态,历史上早有名称。

这些峡谷,已成为探险和体育旅游的好去处。除此之外,还有古今闻名,以清澈甘美著

称的五大名泉已成为了中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品茶休憩的理想之地。

3、中国五大名泉:

泉水清爽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好。

(1) 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在江苏镇江市金山寺外,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用此泉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之溢”之说,泉水倒入杯中,水面高出杯口1~2毫米而不水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不见沉底。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2) 天下第二泉——惠山泉:在江苏无锡的惠山。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

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水质最佳;中池为方形,水质次之;下池最大,系长方形,水质又次之。历代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都把惠山泉视为珍品。

(3) 天下第三泉——观音泉:为苏州虎丘胜景之一。该泉甘冽,水清味美。

(4) 天下第四泉——虎跑泉:杭州虎跑泉

相传,唐元和年间,有个名叫“性空”的和尚游方到虎跑,见此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便想建座寺院,但无水源,一愁莫展。夜里梦见神仙相告:“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夜遣二虎迁来。”第二天,果然跑来两只老虎,刨地作穴,泉水遂涌,水味甘醇,虎跑泉因而得名。名列全国第四。其实,同其他名泉一样,虎跑泉也有其地质学依据。虎跑泉的北面是林木茂密的群山,地下是石英砂岩,天长地久,岩石经风化作用,产生许多裂缝,地下水通过砂岩的过滤,慢慢从裂缝中捅出。这才是虎跑泉的真正来源。虎跑泉水质极好。

(5) 天下第五泉——趵突泉:为当地七十二泉之首,可称济南第一泉,趵突泉为天下第五泉。

小结:

(一)名山胜景

1、极高山(海拔5000m以上):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等。

2、五岳名山: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4、适合避暑、游览观赏的名山

①黄山②庐山③武夷山

(二)江河名泉

1、江河:

①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②桂林的漓江

③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峡谷:

①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②羚羊峡——素有“小三峡”美称

③飞来峡——是北江三峡中最雄伟、最险峻的

3、中国五大名泉:

①天下第一泉——江苏镇江的中泠泉

②天下第二泉——江苏无锡惠山泉

③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观音泉:为胜景之一。该泉甘冽,水清味美。

④天下第四泉——杭州虎跑泉

⑤天下第五泉——济南的趵突泉

整合人文、自然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

整合人文、自然资源加快 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是当代经济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我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厚,如何充分整合人文、自然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 我区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发展旅游业的独特条件。一是自然景观独特。南部萌山风景旅游开发区自然景观特色鲜明,是我市开发较早的风景旅游区。东部的马鞍山森林公园,不但林木环翠,更有董永墓、董永祠、槐荫书院的旧址遗存。张周路沿线的花卉苗木长廊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二是人文景观众多。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周村有许多珍贵的史迹,古建筑景观资源为周边县、市所少有。周村大街古商业城的明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萌芽活的见证和中国古建筑活的博物馆群”。魁星阁、千佛阁、汇龙桥、

王村邴灵公庙、北郊石氏庄园、新街状元府、反袁护国军司令部等历史遗迹,构成了周村特有的人文景观。三是文化底蕴深厚。周村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蒲松龄在王村西铺的毕府教书年,在此完成了《聊斋志异》的书稿。周村还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乡。一代名吏李化熙、曲迁乔、刘鸿训、毕自严等都是周村热土所孕育。周村区还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是我国独有剧种五音戏的发祥地。四是旅游产品丰富。周村烧饼、王村醋等周村名小吃,美誉大江南北,极大地丰富了周村美食文化的内涵。周村丝绸、兰雁牛仔服等全国闻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在机构、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相继成立了周村区文化旅游局、周村大街保护开发办公室等旅游工作机构,并根据形势需要,认真调整工作布局,把旅游资源开发、景点管理、旅游规划等作为旅游工作的突破口,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产业规模扩张速度加快,全区旅游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目前,我区有较大规模旅游景点处,星级饭店家,旅游定点企业家,旅行社处,从业人员近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旅游景点、星级饭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 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 其它(放假):6学时 独立实践学时:1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中国旅游地理》【1191】20秋西南大学第三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大的堰塞湖是()。 镜泊湖 西湖 洞庭湖 滇池 2. 黄山云海是哪类旅游资源? 水景旅游资源 气候气象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水景旅游资源 气候气象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3.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地貌条件

气候条件 陆地水文条件 动植物条件 4.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 ()。 流纹岩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景观 海景地貌景观 5.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以西的青藏高原平均高度4500米以上构成我国地势的()阶梯。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6. ()决定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 水文 气候 地貌 动物 7.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

()。 流纹岩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景观 海景地貌景观 二、 判断题 8. 陆地水文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对 错 9. 气候的地域分异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对 错 10. 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对 错 11. 我国高原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成为中外游客神往的地方。 对 错 12. 地貌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错

13. 选择高质量的环境,处理好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是稳定性旅游客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组。 对 错 14. 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奇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质量也是促使旅游者产生动机的原因。 对 错 15. 我国的平原是我国最富的地方,但不是我国旅游资源富集区。 对 错 16.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以西不是我国的第二阶梯 对 错 17. 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将军崖是雅丹地貌景观。 对 错 18. 旅游资源在不同纬度和经度上的地带性分布,以及在相同纬度上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这是旅游资源的区域性特征。 对 错 19. 西北甘、宁、青、新属于古丝路和唐蕃文化,以古文化为主,分布有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西夏王陵、银川清真寺等等。

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是构成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一个地区天然景观的外貌,均与地貌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地区地貌轮廊的基本特征是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岳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各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为开展各类型旅游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 1.登山旅游资源。一般必须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些山体峰高坡陡,终年积雪,冰峰林立,景色壮观,人迹罕至,特别适合开展登山活动和山地科学考察活动。我国的极高山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喀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都在民族地区。因此民族地区开展登山旅游有着极好的条件,在全国独占鳌头。 2.风景名山旅游资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岳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综合体。我国被社会公认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宝”四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景”,就是指风景优美,这是名山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动中心和胜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山无寺不名”;“史”,是指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联系;“宝”,是说山中藏有宝藏,或名贵的物产。 民族地区的风景名山旅游资源,总的来说数量不多,主要有:位于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区以张家界为代表的五陵源风景区,位于新疆天山山地和位于吉林延边的长白山地等。 3.岩溶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类,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我国的碳酸岩类分布很广。但岩溶地貌的发育程度因气候和岩性条件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其中尤以广西、贵州、云南与湘西、鄂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育最完善。形成了这些地区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种类型最有观赏意义的岩溶风景区。其景色之优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观中都是少有的。主要有: 桂林山水,这是闻名世界的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之一。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云南路南石林为另一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奇观,石林皆似刀锋剑林,姿态万千;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石灰华,为一种特殊的岩溶地貌,析出的碳酸钙沉积物,呈现五彩斑斓的色调,景色壮丽。广西武鸣伊岭岩、桂林芦笛岩、七星岩;云南文山三元洞;贵州铜仁九龙洞、织金县织金洞、安顺龙宫、贵阳地下公园等都是著名的溶洞奇景。 4.火山地貌旅游资源。包括现代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和历史上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我国火山活动的遗迹主要有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朝鲜边境上的长白山天池,云南腾冲火山群遗迹等。 5.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指地震后留下来的遗迹。具有科学考察价值和奇妙的吸引观赏功能。地震旅游资源的类型也较多。民族地区有两处遗迹价值较大:一是海南琼州海底村庄,位于琼山县东北部海边,属于陷落型。低潮时可见沉底村露出水面,遗物很多;二是位于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湖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交界处的小南海,属于河流堰塞型湖泊,长约5000多米,宽处 900米,最深50米,水源丰富,四时不竭,风景优美。 6.风沙地貌旅游资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这是一种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观类型。在旅游上有一定开发的价值,对于许多久居城市或非干旱地区的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摘要:扎根于云南地我,早已经深深爱上养育我地这片故土.曾 以“彩色云南”响彻于世,但我却喜欢它地另外一个名字“乌蒙山”.为什么我会更喜欢“乌蒙山”这个名字呢?因为乌蒙山就是 指整个云贵高原,更能体现云南地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云南 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却以丰富地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 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云南特殊地地理位置,丰富地区域自然资源 与旅游资源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造就了云南民族特色,在这片 土地上生活着25个大家庭.我深爱家乡云南,在此浅析一下我家乡 云南地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地家乡. 关键词:乌蒙山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0 引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称为“彩云之南”, 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也被称为“乌蒙山”.总 面积约39万平方千M,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 面积排名第八.总人口4596万<2018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 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地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 云南省地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 而过.有8个地级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 江市,普洱市,临沧市.8个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1 地理特征 1.1 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 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1.2 地貌特征 地形极为复杂,整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地横断山区,东部和 南部是云贵高原,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地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坝子湖泊不到6%. 2 自然环境 2.1 拥有丰富地自然资源 云南拥有丰富地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地美誉.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 种类最多地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 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地以及从国外引种地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地一半还多.拥有丰富多彩地旅游资源,宜人地气候、诗画般地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地民风民情,构成一幅美丽而动人地画卷. 2.2 有着丰富地水资源 云南地水资源有产量大,人均水平高地特点,人均拥有量是全国 平均地四倍.有六大水系和六大湖泊.地跨六大水系:长江水系,珠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30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2013年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第二章 自然旅游资源及主要景观

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及主要景观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 3.世界最高的高原是。 4.气候学上一般用来划分四季。 5.我国河流可分为和两大类。 6.我国外流水系的河流分别流向北冰洋、和印度洋。 7.是河流的一部分,由河水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而下时而形成的。 8.是中国软玉之乡,以和田玉和天山碧玉为著名品种。 9.因地势结构上的原因,我国绝大部分高山和极高山分布在——昆明一线以西。 10.云海、和为台湾阿里山的三大名景。 11.在中国名山中,泰山被列为五岳之首。泰山风景区位于 省市。泰山第一名胜,是历代皇帝祭祀泰山、举行大典之地。 12.黄山以怪石、、、四绝而闻名于海内外。 13.有“奇险天下第一”之称的是。 14.被称为“造型地貌博物馆”。 15.曾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原始文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6.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和的总称。 17.我国开凿最早的运河是。 18.按湖水所含盐度的多少,划分为、和。 19.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20.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1.位于浙江省西北,因湖中有1078个岛屿而得名。 22.具有“泉城”美誉的城市是。 23.山东海边是最有名的观看海市蜃楼的地方。 24.生物景观可分为、二大类。 25.植物园可分为植物园和植物园两大类。 26.佛光是云雾中的小水滴对光线的和作用造成的一种光学现象。 27.蜃景是光线在密度不同的稳定的大气中传播,发生和而形成的幻景。 28.1985年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正式加入《》;1999年当选为“”成员。 二、单项选择题 1.康乐气候是指人体感觉舒适的气候条件,一般指气温在()之间。 A. 10—15℃ B. 10—20℃ C. 15—20℃ D. 15—25℃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A.雅鲁藏布江 B.长江 C.塔里木河 D.黄河 3.我国珊瑚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等生物海岸主要发育的地区是()。 A.海南岛 B.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C.海南诸岛 D.温州以南海岸 4.我国流入印度洋的外流河主要有()。 A.黑龙江、辽河 B.怒江、澜沧江 C.怒江、雅鲁藏布江 D.长江、黄河 5.我国咸水湖主要分布在()。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 C.淮河下游 D.山东南部 6.我国泉数以()地区最多。 A.云南 B.西藏 C.福建 D.台湾

旅游自然资源练习题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基础夯实 读下列几幅景观图片,完成第1~3题。 1.形成①②③图地貌的岩石类型分别是() A.玄武岩、花岗岩、砂岩 B.花岗岩、玄武岩、砂岩 C.玄武岩、砂岩、花岗岩 D.砂岩、花岗岩、玄武岩 2.形成①②③图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风化侵蚀、风化侵蚀 D.流水侵蚀、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3.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峰林地貌成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是() A.岩浆活动 B.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 C.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 ,属于玄武岩;黄山怪石是花岗岩山地遭受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红色砂岩山地风化侵蚀形成丹霞地貌。武陵源名胜区中,有大面积的石英砂岩,坚硬的石英砂岩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侵蚀能够发育成峰林地貌。 2.C 3.D 4.由球状风化的花岗岩地貌、茂盛的亚热带植被和长年不断的云雾共同营造的旅游资源是() A.广东丹霞山 B.安徽黄山 D.新疆天山 ;湖南武陵源由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形成十分罕见的自然景观;新疆天山不在亚热带。

在湘南、桂东北一带,南岭山地西部,那里的群峰挺拔,峰丛林立,地下洞系密集交织,洞中琳琅满目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石瀑布、石葡萄、石花和潺潺流水与地表的秀丽山林交相辉映。据此完成第5~6题。(导学号50430033) 5.材料中描述的地貌景观属于() A.火山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6.构成上述地貌的物质基础是() A.片麻岩 B.砂岩 D.玄武岩 ,这些地貌景观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6.C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第7~8题。 7.在图中甲地旅游,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示城市聚落多分布在上题四个选项中哪类地貌类型上?() B.② C.③ D.④ 7题,甲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第8题,塔里木盆地的城市聚落多分布于山前冲积扇上,故B项正确。 8.B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被梁启超先生誉为“海内第一塑”的彩塑位于() A.衡山方广寺 B.平遥镇国寺 C.山东灵岩寺 D.开封相国寺 10.图中的彩塑能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是() A.艺术高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4《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1、前言 《中国旅游地理》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编写。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普及人们旅游活动常识的义务。基于此,我们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断吸取精华,总结、完善,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编写。在整体内容选取和编排上,突出实用性、时效性、新颖性。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 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地理环境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

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 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2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中职 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 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 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2.1知识目标

西南大学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测试题整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大的堰塞湖是(镜泊湖)。 2. 黄山云海是哪类旅游资源?(气候气象旅游资源) 3.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地貌条件)。 4.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以西的青藏高原平均高度4500米以上构成我国地势的 (第一)阶梯。 5.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岩溶地貌景观)。 6. (地貌)决定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 7.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岩溶地貌景观)。 二、 判断题 8.陆地水文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对) 9.气候的地域分异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对) 10.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对) 11.我国高原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成为中外游客神往的地方。(对)

12.地貌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13.环境质量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是环境质量高的地区吸引力强度更高。(对) 14.选择高质量的环境,处理好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是稳定性旅游客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组。(对) 15.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奇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质量也是促使旅游者产生动机的原因。(对) 16.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以西不是我国的第二阶梯(错) 17.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将军崖是雅丹地貌景观。(对)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以自然旅游为基础评价自然资源

以自然旅游为基础评价自然资源:以西澳中沿海岸地区为例 作者:Julianna Priskin 摘要 西澳大利亚中部海岸地区被评估和确定发展为一个以自然旅游为基础的旅游区。这个评估框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以建立一个关于这个地区吸引力水平、可进入性、公共基础设施现状和环境退化水平的框架。数据收集使用清单的方法量化特征的网站。资源评估是完成使用矩阵相关指标纳入加权技术。65个潜在旅游资源区被鉴定出来。吸引多样化的地区高,虽然资源的可进入性低,低水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中等水平的环境退化。因此这个研究报告呈交给了政府专家并被纳入政府规划之中。本文收集了一些有关建立目的地资源评价方式的困难,以及关键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自然基础;旅游;资源评价;评估;海岸;澳大利亚 1.引言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区别和评价澳大利亚中海岸的自然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发展问题。一个特定的技术被开发来识别和评估自然观光旅游业在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旅游业在中海岸地区发展的并不好,因此,政府文件中强调有需要发展旅游业,这个地区被认为具有较大潜力发展旅游业(西澳策划委员会,1996)。这个提议说明了旅游业应该通过建立基于该地区自然和人造吸引的生态旅游者和娱乐区域活动范围,为地区经济多样化作贡献(西澳策划委员会,1996)。在不久的将来,该地区有可能经历游客需求增加以影响西澳旅游业的一般增长及完成修建位于该地区南部Lancelin和Cervantes之间的一条公路(图1.)。该地区急需制定一份将旅游收益达到最大化并且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化的计划。目前该地区资源实用的资料还很不多。因此,制定有效计划的第一步就是系统地识别和评价其潜在发展的资源基础。 这个地区的名胜的范围可以延伸至20000平方千米,包含了几个地方政府的管辖区域。中海沿岸地区关键的特性包括独特不受破坏的陆地风景和一中稀疏的人居模式(旅游协办,1996)。该地区的保护价值非常的高,有百分之十西澳宣布的9个国家公园和将近30个自然保护区中罕见植物群散布在这个地区。该地区也天然具有一个非常大的为开发的海岸线,从北到南长达235千米,在它的海滨分布着十个小的渔村(西澳发展委员会,1996)。该地区南部到西澳省会城市Perth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从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来看,这是另一个重要优势。在2003年,随着在沿海地区新的公路的修建完工,该地区整个范围内到Perth的车程在2小时以内。 1.1.澳大利亚的自然旅游 自然旅游时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indbergh,Epler Wood,&Engeldrum,1998)且对澳大利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澳大利亚自然旅游的大小和增长的长期资料的可用性不高,但是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大范围的未受破坏的旅游环境是很有益于很多旅游活动的(旅游调查组织1997)。自然旅游不论是对国际还是国内都非常的重要,加之,它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旅游调查组织,1997,1999;Weaver,Faulkner,&Lawton,1998)。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十年了,自然旅游在澳大利亚已经被预言为具有潜力的出口收入最高的行业。每年自然旅游为地方GDP贡献了百分之五点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 2005. 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前厅管理与服务知识的应用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 +期末评价50%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项目名称: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xxxx xxxx 旅游局托委 单位: xx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 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xx xx 项目总负责:教授 xx 项目负责人: xx xx xx参 xx 振华刘破浪员:人加 琳xx xx xx 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 7.2 植被景观恢复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纸目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3古树名木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导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4环境卫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一般规定.............................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旅游管理 1.2旅游资 源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3餐饮、住宿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医疗卫生.错误!未定 义书签。2. 规划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错误!未定义书签。导 游标志........................................................... 2.1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依据2.2.......................................................... 8.6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管线规划 2.3发展 目标定位和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9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节地貌景观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概念 地貌是地球内、外力相互作用于地表物质的结果,是地球上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地貌是构成区域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 地貌旅游资源是具有观赏价值和一定吸引功能的地表形态的总称。 二、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一)地貌旅游资源形态分类系统 山岳旅游资源:观赏型和登山探险型山岳 平原旅游资源 高原旅游资源 盆地旅游资源 以山岳旅游资源最丰富独特。 1、花岗岩地貌 球状风化剥落,圆浑:黄山、华山、九华山、恒山、莫干山、泰山、天台山、普陀山、崂山等…… 高山型:球状块石累叠的山峰,新构造运动强烈,属伟晶花岗岩,差异性大 低山丘陵型:地貌呈馒头状,花岗岩颗粒均匀,各方向风化程度均匀,层状剥蚀 2、丹霞地貌(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山景) 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坡面形态特征:顶平、身陡、麓缓 3、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一是岩性条件,只有碳酸盐类岩石地区才有岩溶发育; 二是地壳构造条件,从构造看,地壳稳定地区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岩性变化小,岩层厚度大,有利于岩溶发育; 三是气候条件,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解能力,主要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气温高低和水的流动性。岩溶地貌的形态: 宏观:孤峰、峰林、峰丛地面呈流线型,陡而悬。如广西阳溯、广东肇庆 微观:石林、太湖石 太湖石特征分析: 瘦:秀,形态挺拔,瘦骨突兀 皱: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 漏:各孔穴孔孔相通 透:玲珑剔透,能透光线 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西湖的绉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 4、流纹岩地貌 地貌特点:山青水秀,造型多,变化莫测 雁荡山:古火山岩地质基础 台风雨 植被的点缀彩绘 5.熔岩地貌 熔岩地貌是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 形态:熔岩塔、熔岩洞、熔岩陷谷、绳状熔岩、波状熔岩等 特征:具有熔岩的流动构造 分布: 中国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 环蒙古高原带 青藏高原带 环太平洋带 (三)其它地貌旅游资源 1、雅丹地貌(有陡峭的小丘) 在干旱地区因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常呈现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洼地形态。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为中职学生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营造高品位生活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并行开设,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双高、双证、三体系”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熟悉”、“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