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信阳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信阳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信阳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信阳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12cm,AC⊥AB,BD⊥AB ,AC=BD=9cm,点P在线段AB上以3 cm/s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B向D运动.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运动时间t=1(s),△ACP与△BPQ 是否全等?说明理由,并直接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2)将“AC⊥AB,BD⊥AB”改为“∠CAB=∠DBA”,其他条件不变.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ACP与△BPQ全等.(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C,BD交于点E,使C,D分别是AE,BE中点,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B出发,点P以原来速度从点A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E三边运动,求出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答案】(1)△ACP≌△BPQ,理由见解析;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1或

3

2

(3)9s 【解析】

【分析】

(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

∠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

(3)因为V Q<V P,只能是点P追上点Q,即点P比点Q多走PB+BQ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

【详解】

(1)当t=1时,AP=BQ=3,BP=AC=9,

又∵∠A=∠B=90°,

在△ACP与△BPQ中,

AP BQ

A B

AC BP

=

?

?

∠=∠

?

?=

?

∴△ACP≌△BPQ(SAS),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则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

(2)设点Q 的运动速度x,

①若△ACP ≌△BPQ ,则AC=BP ,AP=BQ ,

912t

t xt =-??

=?

, 解得3

1t x =??=?

, ②若△ACP ≌△BPQ ,则AC=BQ ,AP=BP ,

912xt

t t =??

=-?

解得632t x =???=??

综上所述,存在31t x =??=?或6

32t x =??

?=??

使得△ACP 与△BPQ 全等.

(3)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P 追上点Q ,即点P 比点Q 多走PB+BQ 的路程, 设经过x 秒后P 与Q 第一次相遇,

∵AC=BD=9cm ,C ,D 分别是AE ,BD 的中点; ∴EB=EA=18cm. 当V Q =1时, 依题意得3x=x+2×9, 解得x=9; 当V Q =

3

2

时, 依题意得3x=3

2

x+2×9, 解得x=12.

故经过9秒或12秒时P 与Q 第一次相遇.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与运算.

2.如图,在ABC ?中,90C ∠=?,4cm AC BC ==,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E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F 同时从点C 出发以一定的速度沿射线CA 方向运动,规定当点E 到终点C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连接DE 、DF .

(1)填空:ABC S ?=______2cm ;

(2)当1x =且点F 运动的速度也是1cm/s 时,求证:DE DF =;

(3)若动点F 以3cm /s 的速度沿射线CA 方向运动,在点E 、点F 运动过程中,如果存在某个时间x ,使得ADF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两倍,请你求出时间x 的值. 【答案】(1)8;(2)见解析;(3)4

5

或4. 【解析】 【分析】

(1)直接可求△ABC 的面积;

(2)连接CD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B=∠ACD=∠DCB=45°,即BD=CD ,且BE=CF ,即可证△CDF ≌△BDE ,可得DE=DF ;

(3)分△ADF 的面积是△BDE 的面积的两倍和△BDE 与△ADF 的面积的2倍两种情况讨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可求x 的值. 【详解】 解:(1)∵S △ABC =1

2

?AC×BC ∴S △ABC =

1

2

×4×4=8(cm 2) 故答案为:8

(2)如图:连接CD

∵AC=BC ,D 是AB 中点 ∴CD 平分∠ACB 又∵∠ACB=90°

∴∠A=∠B=∠ACD=∠DCB=45°

∴CD=BD

依题意得:BE=CF

∴在△CDF与△BDE中

BE CF

B DCA

BD CD

=

?

?

∠=∠

?

?=

?

∴△CDF≌△BDE(SAS)

∴DE=DF

(3)如图:过点D作DM⊥BC于点M,DN⊥AC于点N,

∵AD=BD,∠A=∠B=45°,∠AND=∠DMB=90°

∴△ADN≌△BDM(AAS)

∴DN=DM

当S△ADF=2S△BDE.

1

2

×AF×DN=2×

1

2

×BE×DM

∴|4-3x|=2x

∴x1=4,x2=

4

5

综上所述:x=

4

5

或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3.已知△ABC中,AB=AC,点P是AB上一动点,点Q是AC的延长线上一动点,且点P从B运动向A、点Q从C运动向Q移动的时间和速度相同,PQ与BC相交于点D,若

AB=82BC=16.

(1)如图1,当点P为AB的中点时,求CD的长;

(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当点P、Q在移动的过程中,设

BE+CD=λ,λ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λ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4;(2)8

【解析】

【分析】

(1)过P点作PF∥AC交BC于F,由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得出

BP=CQ,根据PF∥AQ,可知∠PFB=∠ACB,∠DPF=∠CQD,则可得出∠B=∠PFB,证出BP=PF,得出PF=CQ,由AAS证明△PFD≌△QCD,得出,再证出F是BC的中点,即可得出结果;

(2)过点P作PF∥AC交BC于F,易知△PBF为等腰三角形,可得BE=1

2

BF,由(1)

证明方法可得△PFD≌△QCD 则有CD=1

2

CF,即可得出BE+CD=8.

【详解】

解:(1)如图①,过P点作PF∥AC交BC于F,

∵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

∴BP=CQ,

∵PF∥AQ,

∴∠PFB=∠ACB,∠DPF=∠CQD,

又∵AB=AC,

∴∠B=∠ACB,

∴∠B=∠PFB,

∴BP=PF,

∴PF=CQ,又∠PDF=∠QDC,

∴△PFD≌△QCD,

∴DF=CD=1

2

CF,

又因P 是AB 的中点,PF ∥AQ , ∴F 是BC 的中点,即FC=1

2

BC=8, ∴CD=

1

2

CF=4; (2)8BE CD λ+==为定值. 如图②,点P 在线段AB 上, 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F ,

易知△PBF 为等腰三角形, ∵PE ⊥BF ∴BE=

12

BF ∵易得△PFD ≌△QCD ∴CD=

12

CF ∴()1111

82222

BE CD BF CF BF CF BC λ+==+=+==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熟悉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1,在长方形ABCD 中,AB=CD=5 cm , BC=12 cm ,点P 从点B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s .

(1)PC=___cm ;(用含t 的式子表示) (2)当t 为何值时,△ABP ≌△DCP ?.

(3)如图2,当点P 从点B 开始运动,此时点Q 从点C 出发,以vcm/s 的速度沿CD 向点D 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 值,使得某时刻△ABP 与以P ,Q ,C 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22t -;(2)3t =;(3)存在,2v =或53

v = 【解析】 【分析】

(1)根据P 点的运动速度可得BP 的长,再利用BC 的长减去BP 的长即可得到PC 的长; (2)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得出当BP=CP ,列方程求解即得;

(3)先分两种情况:当BP=CQ ,AB=PC 时,△ABP ≌△PCQ ;或当BA=CQ ,PB=PC 时,△ABP ≌△QCP ,然后分别列方程计算出t 的值,进而计算出v 的值. 【详解】

解:(1)当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时间为ts 时2BP tcm = ∵12BC cm =

∴()122PC BC BP t cm =-=- 故答案为:()122t - (2)∵ABP DCP ??? ∴BP CP = ∴2122t t =- 解得3t =.

(3)存在,理由如下:

①当BP=CQ ,AB=PC 时,△ABP ≌△PCQ , ∴PC=AB=5 ∴BP=BC-PC=12-5=7 ∵2BP tcm = ∴2t=7 解得t=3.5

∴CQ=BP=7,则3.5v=7 解得2v =.

②当BA CQ =,PB PC =时,ABP QCP ??? ∵12BC cm =

∴1

62

BP CP BC cm === ∵2BP tcm = ∴26t = 解得3t = ∴3CQ vcm =

∵5AB CQ cm == ∴35v =

解得53

v =

. 综上所述,当2v =或5

3

v =时,ABP ?与以P ,Q ,C 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将动态情况化为某一状态情况,并以这一状态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5.操作发现:如图,已知△ABC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AB =AC ,AD =AE ,将这两个三角形放置在一起,使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

(1)如图1,若∠ABC =∠ACB =∠ADE =∠AED =55°,求证:△BAD ≌△CAE ; (2)在(1)的条件下,求∠BEC 的度数;

拓广探索:(3)如图2,若∠CAB =∠EAD =120°,BD =4,CF 为△BCE 中BE 边上的高,请直接写出EF 的长度.

【答案】(1)见解析;(2)70°;(3)2 【解析】 【分析】

(1)根据SAS 证明△BAD ≌△CAE 即可.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3)同法可证△BAD ≌△CAE ,推出EC=BD=4,由∠BEC=∠BAC=120°,推出∠FCE=30°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证明:如图1中,

∵∠ABC =∠ACB =∠ADE =∠AED , ∴∠EAD =∠CAB , ∴∠EAC =∠DAB , ∵AE =AD ,AC =AB ,

∴△BAD ≌△CAE (SAS ).

(2)解:如图1中,设AC 交BE 于O . ∵∠ABC =∠ACB =55°, ∴∠BAC =180°﹣110°=70°, ∵△BAD ≌△CAE , ∴∠ABO =∠ECO , ∵∠EOC =∠AOB , ∴∠CEO =∠BAO =70°, 即∠BEC =70°. (3)解:如图2中,

∵∠CAB =∠EAD =120°, ∴∠BAD =∠CAE , ∵AB =AC ,AD =AE , ∴△BAD ≌△CAE (SAS ), ∴∠BAD =∠ACE ,BD =EC =4, 同理可证∠BEC =∠BAC =120°, ∴∠FEC =60°, ∵CF ⊥EF , ∴∠F =90°, ∴∠FCE =30°,

∴EF =

1

2EC =2. 【点睛】

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6.定义:如果一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2个小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好线”: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小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好好线”. 理解:

(1)如图1,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边上,且AD BD BC ==,求A ∠的大小;

(2)在图1中过点C 作一条线段CE ,使BD ,CE 是ABC ?的“好好线”; 在图2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好好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画出一种即可); 应用:

(3)在ABC ?中,27B ∠=,AD 和DE 是ABC ?的“好好线”,点D 在BC 边上,点

E 在AC 边上,且AD BD =,DE CE =,请求出C ∠的度数.

【答案】(1)36°;(2)见详解;(3)18°或42°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三对角相等,设∠A=∠ABD=x ,表示出∠BDC 与∠C ,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即可确定出∠A 的度数.

(2)根据(1)的解题过程作出△ABC 的“好好线”;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发现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第二种情形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角被分为45°和22.5°,再以22.5°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或顶角,易得其中作为底角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

(3)用量角器,直尺标准作27°角,而后确定一边为BA ,一边为BC ,根据题意可以先固定BA 的长,而后可确定D 点,再分别考虑AD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边,兼顾A 、E 、C 在同一直线上,易得2种三角形ABC ;根据图形易得∠C 的值; 【详解】

解:(1)∵AB=AC , ∴∠ABC=∠C , ∵BD=BC=AD ,

∴∠A=∠ABD ,∠C=∠BDC ,

设∠A=∠ABD=x ,则∠BDC=2x ,∠C=°180-2

x

可得°180-22

x

x =

∴x=36°

则∠A=36°;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①当AD=AE 时, ∵2x+x=27°+27°, ∴x=18°; ②当AD=DE 时, ∵27°+27°+2x+x=180°, ∴x=42°;

综上所述,∠C 为18°或42°的角.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外角间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设(090BAC θθ∠=?<

活动一、如图甲所示,从点1A 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端点处互相垂直(12A A 为第1根小棒) 数学思考:

(1)小棒能无限摆下去吗?答: (填“能”或“不能”)

(2)设11223AA A A A A ==,求θ的度数;

活动二:如图乙所示,从点1A 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12A A 为第一根小棒,且121A A AA =. 数学思考:

(3)若已经摆放了3根小棒,则213A A A ∠= ,423

A A A ∠= ,43 A A C ∠= ;(用含θ的式子表示)

(4)若只能摆放5根小棒,则θ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能;(2)θ=22.5°;(3)2θ,3θ,4θ;(4)15°≤θ<18°. 【解析】 【分析】

(1)由小棒与小棒在端点处互相垂直,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3)由121A A AA =,得∠AA 2A 1=∠A 2AA 1=θ,从而得213A A A ∠=∠AA 2A 1+∠A 2AA 1=2θ,同理得

423 A A A ∠=∠A 2AA 1+231A A A ∠=θ+2θ=3θ,43 A A C ∠=∠A 2AA 1+243 A A A ∠=θ+3θ=4θ;

(4)根据题意得:5θ<90°且6θ≥90°,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小棒与小棒在端点处互相垂直即可, ∴小棒能无限摆下去, 故答案是:能;

(2)∵A 1A 2=A 2A 3,A 1A 2⊥A 2A 3, ∴∠A 2A 1A 3=45°, ∴∠AA 2A 1+θ=45°, ∵AA 1=A 1A 2

∴∠AA 2A 1=∠BAC=θ, ∴θ=22.5°; (3)∵121A A AA =, ∴∠AA 2A 1=∠A 2AA 1=θ,

∴213A A A ∠=∠AA 2A 1+∠A 2AA 1=2θ, ∵3122A A A A =,

∴213A A A ∠=231A A A ∠=2θ,

∴423

A A A ∠=∠A 2AA 1+231A A A ∠=θ+2θ=3θ, ∵3342A A A A =,

∴423

A A A ∠=243 A A A ∠=3θ, ∴43

A A C ∠=∠A 2AA 1+243 A A A ∠=θ+3θ=4θ, 故答案是:2θ,3θ,4θ;

(4)由第(3)题可得:645

A A A ∠=5θ,65 A A C ∠=6θ, ∵只能摆放5根小棒, ∴5θ<90°且6θ≥90°, ∴15°≤θ<18°. 故答案是:15°≤θ<1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且小于90°,是解题的关键.

8.已知如图1,在ABC ?中,AC BC =,90ACB ∠=,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

AB 边上一点,直线BF 垂直于直线CE 于点F ,交CD 于点G .

(1)求证:AE CG =.

(2)如图2,直线AH 垂直于直线CE ,垂足为点H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M ,求证:

BE CM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首先根据点D 是AB 中点,∠ACB =90°,可得出∠ACD =∠BCD =45°,判断出△AEC ≌△CGB ,即可得出AE =CG ;

(2)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CMA +∠MCH =90°,∠BEC +∠MCH =90°,再根据AC =BC ,∠ACM =∠CBE =45°,得出△BCE ≌△CAM ,进而证明出BE =CM . 【详解】

(1)∵点D 是AB 中点,AC =BC ,∠ACB =90°,∴CD ⊥AB ,∠ACD =∠BCD =45°,∴∠CAD =∠CBD =45°,∴∠CAE =∠BCG . 又∵BF ⊥CE ,∴∠CBG +∠BCF =90°. 又∵∠ACE +∠BCF =90°,∴∠ACE =∠CBG .

在△AEC 和△CGB 中,∵CAE BCG AC BC ACE CBG ∠=∠??

=??∠=∠?

,∴△AEC ≌△CGB (ASA ),∴AE =CG ;

(2)∵CH ⊥HM ,CD ⊥ED ,∴∠CMA +∠MCH =90°,∠BEC +∠MCH =90°,∴∠CMA =∠BEC .

在△BCE 和△CAM 中,BEC CMA ACM CBE BC AC ∠=∠??

∠=∠??=?

,∴△BCE ≌△CAM (AAS ),∴BE =CM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9.小明在学习了“等边三角形”后,激发了他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想考考他的朋友小崔,小明作了一个等边ABC ?,如图1,并在边AC 上任意取了一点F (点F 不与点A 、点C 重合),过点F 作FH

AB ⊥交AB 于点H ,延长CB 到G ,使得BG AF =,连接

FG 交AB 于点l .

(1)若10AC =,求HI 的长度;

(2)如图2,延长BC 到D ,再延长BA 到E ,使得AE BD =,连接ED ,EC ,求证:ECD EDC ∠=∠.

【答案】(1)HI =5;(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作FP ∥BC 交AB 于点P ,证明APF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H=PH , 再证明

PFI BGI

???得到PI=BI,于是可得HI =

1

2

AB,即可求解;

(2)延长BD至Q,使DQ=AB,连结EQ,就可以得出BE=BQ,得出△BEQ是等边三角形,就可以得出BE=QE,得出△BCE≌△QDE就可以得出结论.

【详解】

解:如图1,作FP∥BC交AB于点P,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A=60°,

∵FP∥BC,

∴∠APF=∠ABC=60°, ∠PFI=∠BGI,

∴∠APF=∠A=60°,

∴APF

?是等边三角形,

∴PF=AF,

∵FH AB

⊥,

∴AH=PH,

∵AF=BG,

∴PF=BG,

∴在PFI

?和BGI

?中,

PIF BIG

PFI BGI

PF BG

∠=∠

?

?

∠=∠

?

?=

?

,

∴PFI BGI

???,

∴PI=BI,

∴PI+PH=BI+AH=

1

2

AB,

∴HI=PI+PH =

1

2

AB=

1

10

2

?=5;

(2)如图2,延长BD至Q,使DQ=AB,连结EQ,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 ,∠B=60°. ∵AE=BD ,DQ=AB , ∴AE+AB=BD+DQ , ∴BE=BQ . ∵∠B=60°,

∴△BEQ 为等边三角形, ∴∠B=∠Q=60°,BE=QE . ∵DQ=AB , ∴BC=DQ .

∴在△BCE 和△QDE 中,

BC DQ B Q BE QE =??

∠=∠??=?

, ∴△BCE ≌△QDE (SAS ), ∴EC=ED . ∴∠ECD=∠ED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作出相应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关键.本题难度较大,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10.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

例1 等腰三角形ABC 中,110A ∠=,求B 的度数.(答案:35)

例2 等腰三角形ABC 中,40A ∠=,求B 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两题: 变式1: 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求B 的度数.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求B 的度数. (1)请你解答以上两道变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 ∠的度数不同,得到B 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

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请你探索x 的取值范围. 【答案】(1)变式1: 40°;变式2: 90°或67.5°或45°;(2)90°≤<180°或x=60°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A ∠只能作为顶角时,或∠A=60°,进而可得到答案. 【详解】

变式1:∵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 ∴∠A 为顶角,∠B 为底角, ∴∠B =

180100

2

-=40°;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 ∴当AB=BC 时,∠B =90° , 当AB=AC 时, ∠B =67.5° , 当BC=AC 时 ∠B =45° ;

(2)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

当90°≤x <180°,∠A 为顶角,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

当x=60°时,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 综上所述:90°≤x <180°或x=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

11.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初中数学课本中重点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两种因式

分解的方法,其中运用公式法即运用平方差公式:22

()()a b a b a b -=+-和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a ab b a b ±+=±进行分解因式,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和的形式,另一项是这两个数(或式)的积的2倍.当一个二次三项式不能直接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时,可应用下

面方法分解因式,先将多项式2ax bx c ++(0)a ≠变形为2

()a x m n ++的形式,我们把这

样的变形方法叫做多项式2ax bx c ++的配方法.再运用多项式的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 例如:21124x x ++

22

21111112422x x ????

=++-+ ? ?????

2

112524x ?

?=+- ??

?

1151152222x x ?

???=+++- ????

???

(8)(3)x x =++.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1)利用“多项式的配方法”将268x x -+化成2()a x m n ++的形式为_______; (2)请你利用上述方法因式分解: ①223x x +-; ②24127x x +-.

【答案】(1)2(3)1x --;(2)①(3)(1)x x +-;②(27)(21)x x +- 【解析】 【分析】

(1)将多项式2233+-即可完成配方;

(2)①将多项式+1-1后即可用配方法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进行解答;

②将多项式2233+-即可完成配方,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整理后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1)268x x -+=2226338x x -+-+=2(3)1x --, 故答案为:2(3)1x --; (2)①223x x +-

22113x x =++--

2(1)4x =+- (12)(12)x x =+++- (3)(1)x x =+-.

②24127x x +-

222(2)12337x x =++-- 2(23)16x =+- (234)(234)x x =+++- (27)(21)x x =+-.

【点睛】

此题考查多项式的配方法,多项式的分解因式,正确理解题中的配方法的解题方法是关键.

12.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图形,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例如由图1可以得到()()2

2

322a ab b a b a b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2中所表示的数学等式是 ;

(2)如图3,用四块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

面积,你能发现什么?(用含有x ,

y 的式子表示) ; (3)通过上述的等量关系,我们可知: 当两个正数的和一定时,它们的差的绝对值越小,则积越 (填“ 大”“或“小”);当两个正数的积一定时,它们的差的绝对值越小,则和越 (填“ 大”或“小”).

【答案】(1)22(2)(2)225a b a b a b ab ++=++;(2)22

()()4x y x y xy +=-+;

(3)大 小 【解析】 【分析】

(1)图2面积有两种求法,可以由长为2a+b ,宽为a+2b 的矩形面积求出,也可以由两个边长为a 与边长为b 的两正方形,及4个长为a ,宽为b 的矩形面积之和求出,表示即可; (2)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由边长为x+y 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边长为x-y 的小正方形面积求出,也可以由4个长为x ,宽为y 的矩形面积之和求出,表示出即可;

(3)两正数和一定,则和的平方一定,根据等式22

4()()xy x y x y =+--,得到被减数

一定,差的绝对值越小,即为减数越小,得到差越大,即积越大;当两正数积一定时,即差一定,差的绝对值越小,得到减数越小,可得出被减数越小; 【详解】

(1)看图可知,22

(2)(2)225a b a b a b ab ++=++ (2)22

()()4x y x y xy +=-+

(3)当两个正数的和一定时,它们的差的绝对值越小则积越大;当两个正数的积一定时,它们的差的绝对值越小则和越小. 【点睛】

本题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应用,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13.阅读下列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将多项式2

(0)ax bx c a ++≠变形为

2()a x m n ++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变形方法,叫做配方法.运用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

一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如:

222

2

2

111111251151151124112422242222x x x x x x x ?????

?????++=++-+=+-=+++- ? ?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用配方法将281x x +-化成2()x m n ++的形式,则281=x x +- ________; (2)用配方法和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228x x --进行因式分解;

(3)对于任意实数x ,y ,多项式22

2416x y x y +--+的值总为______(填序号).

①正数②非负数 ③ 0

【答案】(1)2

(4)17x +-;(2)(2)(4)x x +-;(3)①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所给方法解答即可; (2)材料所给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3)局部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写成非负数的积的形式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

解:(1)281x x +- =2816116x x ++--

2(4)17x +-.

(2)原式=22118x x -+-- =2(1)9x -- =(13)(13)x x -+-- =(2)(4)x x +-.

(3)22

2416x y x y +--+

=(

)(

)

2

2

214411x x y y -++-++ =()()2

2

1211x y -+-+ >11 故答案为①.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方法,根据材料学会配方法并灵活运用配方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阅读以下文字并解决问题:

对于形如222x ax a ++这样的二次三项式,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法把它分解成()2

x a +的形式,但对于二次三项式2627x x +-,就不能直接用公式法分解了。此时,我们可以在

2627x x +-中间先加上一项9,使它与26x x +的和构成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再减去

9,则整个多项式的值不变。即:

()2262769927x x x x +-=++--()()()

2

2363636x x x =+-=+++-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 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 【答案】4 【解析】 【分析】 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 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 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111,,AC B A C B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

初二数学培优竞赛题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考场纪律:正常( ) 不正常( ) 初二数学培优竞赛题 1.已知△ABC,∠BAF=Rt ∠,∠D=75°,AB=AD,延长BA 作CE ⊥BA 交AB 于点E, ∠BAG=∠CAF (16分) (1)画出与△ABC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要求与图中的任意一条边重合)(4分) (2)当∠D=80°时其余条件不变△ABC 还与你画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那么如果∠BAF=80°呢?(任选一个你画的三角形证明)(6分) (3)根据(2)(3)题你得出的结论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你画的三角形于与△ABC 的面积相同(6分) 2.已知直线y=x+3交x 于A ,y 于B ,直线y=-x+2,交x 于C ,y 于D,P 为AB 的中点,过点P,(4,0)两点画直线,交直线y=-x+2于Q (14分) (1)求A,B,C,D,P,Q 的坐标(3分) (2)求直线P,(4,0)的函数表达式(2分) (3)求∠BPQ 的度数(5分) (4)若直线AB 上有点K ,连结KQ ,当△PK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QK 的长以及△PKQ 的面积(4分) 3.已知函数y = -2*x + 3与函数y=ax+b 的夹角为30°(11分) (1)求a,b 的值(1分) (2)设函数y = -2*x + 3在第四象限交的第三个格点为P ,交y 于A 函数y=ax+b 交x 于B ,求ΔABP 的面积和周长(4分) (3)如果直线l 平行于直线y=ax+b ,并与x 轴交于点C,且点C 与点B 对称,求ΔCAP 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测培优试题(有难度)

数学综合测试题(北师大版·八年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若21 =+x x ,则221x x + =( ) A . 1 B .2 C .3 D .4 2.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230 320a x a x +>??-≥? 恰有3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23≤a ≤32 B . 43≤a ≤32 C .43<a ≤32 D .43≤a <3 2 3. 已知a b c d 满足 2003 1 200212001120001+= -=+=-d c b a 则a b c d 四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 A . a >c >b >d ( B ) b >d >a >c (C ) d >b >a >c (D ) c >a >b >d 4. 已知x 为整数,且分式 1 222-+x x 的值为整数,则x 可取的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要使a 5<a 3<a <a 2<a 4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a <1 B . a >1 C .-1<a <0 D . a <-1 6. 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 A .4x 2–4xy+y 2–1=(2x –y)2–1=(2x –y+1)(2x –y –1) B .4x 2–4xy+y 2–1=(2x –y)2–1=(2x –y+1)(2x+y –1) C .4x 2–4xy+y 2–1=(2x –y)2–1=(2x –y+1)(2x+y+1) D .4x 2–4xy+y 2–1=(2x+y)2–1=(2x+y+1)(2x+y –1) 7. 13. 数据8,10,12,9,11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10和2 B .10和2 C .50和2 D .50和2 8. 延长线段AB 到C,使得BC= AB,则AC:AB=( ) A .2:1 B .3:1 C .3:2 D .4:3 9. 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与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为6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cm B .18cm C .24cm D .30cm 10. 如图,已知梯形ABCD ,AD BC ∥,4AD DC ==,8BC =,点N 在BC 上,2CN =,E 是 AB 中点,在AC 上找一点M 使EM MN +的值最小,此时其 最小值一定等于( ) A .6 B .8 C .4 D .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因式分解:x 3–4x= . 2. 若543z y x = =,则x z y x 562-+= . A E B D N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 型) 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 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 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 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 形个数是( ).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 5818 2 =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 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 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 =16.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点D、E、F 分别是BC、AD、BE的中 点,S△ABC=4,则S△EFC= ______________. 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 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 DE+DF=___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AB) ,点E在BC上,且AE=AD, 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如图,则 ∠A+∠B+∠C+∠D+∠E= 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 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 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 (第2题图)

八年级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的坐标满足|a﹣b|+b2﹣8b+16=0. (1)如图1,求证:OA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如图2,过A作OA的垂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B,点M、N分别从O、A两点同时出发,在线段OA上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不包括点O和点A),过A作AE⊥BM交x轴于点E,连BM、NE,猜想∠ONE与∠NEA之间有何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3,F是y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连接FA,过点A作AE⊥AF交x轴正半轴于点E,连接EF,过点F点作∠OFE的角平分线交OA于点H,过点H作HK⊥x轴于点K,求 2HK+EF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8 【解析】 【分析】 (1)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AN=AM,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即可得结论; (2)如图2,过A作AH平分∠OAB,交BM于点H,则△AOE≌△BAH,可得AH=OE,由已知条件可知ON=AM,∠MOE=∠MAH,可得△ONE≌△AMH,∠ABH=∠OAE,设BM 与NE交于K,则∠MKN=180°﹣2∠ONE=90°﹣∠NEA,即2∠ONE﹣∠NEA=90°;(3)如图3,过H作HM⊥OF,HN⊥EF于M、N,可证△FMH≌△FNH,则FM=FN,同理:NE=EK,先得出OE+OF﹣EF=2HK,再由△APF≌△AQE得PF=EQ,即可得 OE+OF=2OP=8,等量代换即可得2HK+EF的值. 【详解】 解:(1)∵|a﹣b|+b2﹣8b+16=0 ∴|a﹣b|+(b﹣4)2=0 ∵|a﹣b|≥0,(b﹣4)2≥0 ∴|a﹣b|=0,(b﹣4)2=0 ∴a=b=4 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AN=AM ∴OA平分∠MON 即OA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过A作AH平分∠OAB,交BM于点H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最新]

一、填空题 1、设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 A.m ° B.2m ° 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y ≤8 C . 8 3 ≤y ≤8 D .8≤y ≤16 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 的截法有( ) A.5种 B. 6种 C. 7种 D.8种 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 1 31,则△ABC 中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 A .x >1 B .x <1 C .x >-2 D .x <-2 k 1x +b

湘教版八年级下培优测试试卷

第1页 共4页 第 2 页 共 4页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答……………………………………………………题…………………………………………线……………………… 八年级培优班测试 数学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C 、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如图1,在周长为20cm 的□ABCD 中,AB ≠AD ,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E ,则△ABE 的周长为(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3、如图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为BC 的中点,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AC=2OE B 、BC=2OE C 、AD=OE D 、OB=OE 4、如图3,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 ) A 、34 B 、33 C 、24 D 、8 (图1) (图2) (图3) (图4) 5、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4),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 EF DC ∥∥,BC GH AD ∥∥,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B 、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C 、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D 、蓝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 6、如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2 B 、3 C 、23 D 、3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7、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8、如图5,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D 、CD 、AC 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 是菱形,四边形ABCD 还应满足的一个条件是 。 9、已知矩形ABCD ,分别为AD 和CD 为一边向矩形外作正三角形ADE 和正三角形CDF ,连接BE 和BF ,则 BF BE 的值等于 。 10、如图6,矩形ABCD 中,AB >AD ,AB=a ,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M ,CN ⊥AN 于点N . 则DM+CN 的值为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11、矩形纸片ABCD 中,AB =2,BC =1,点P 是直线BD 上一点,且DP=DA,直线AP 与直线BC 交于点E ,则CE= 。 12、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 垂直直线BC 于点E ,作AF 垂直于直线 CD 于点F ,若AB=5,BC=6,则CE+CF= 。 (图5) (图6) 三、解答题(共40分) 13、(10分)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1)求证:AE =CG ;(2)观察图形,猜想AE 与CG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A B C D O E A B C D E F 黄 蓝 紫 橙 红 绿 A G E D H C F B A E C B D G H F a N M C D A B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汇编

八年级培优试卷 一、填空题 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 A.m ° B.2m ° 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 ≤y ≤ 8

八年级数学分式培优练习题完整复习资料

分式培优练习题 分式 (一) 一 选择 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0=1 B (-3)-1=3 1 C (-2)2=4 D ()-111 2 分式2 8,9,12z y x xy z x x z y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 722 B 108 C 72 D 962 3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树-3.6×10-4写成小数是( ) A 0.00036 B -0.0036 C -0.00036 D -36000 4 若分式652 2+--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2 B -2 C 2或-2 D 2或3 5计算?? ? ??-+÷??? ?? -+1111112x x 的结果是( ) A 1 B 1 C x x 1+ D 1 1-x 6 工地调来72人参加挖土和运土,已知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怎样调动劳动力才能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解决此问题,可设派x 人挖土,其它的人运土,列方程 ①3172=-x x ②723x ③372 ④372=-x x 上述所列方程,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7 在m a y x xy x x 1,3,3,21,21,12+++π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8 若分式方程x a x a x +-=+-321有增根,则a 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 9 若3,111--+=-b a a b b a b a 则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 10 已知 k b a c c a b c b a =+=+=+,则直线2k 一定经过( ) A 第1、2象限 B 第2、3象限 C 第3、4象限 D 第 1、4象限 二 填空 1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0,,,,4 11 38252≠--ab a b a b a b a b ,其中第7个式子是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 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 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 【答案】78. 【解析】 【分析】 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 2 (∠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 1 2 ∠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 【详解】 ∵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DBC= 12∠ABC ,∠ACD=1 2 (∠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 1 2 ∠A=30?, ∵84BEH ?∠=, ∴∠DEH=96?, ∵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 ∴∠DEG=∠HEG=48?,∠DFG=∠HFG n ?=, ∵∠DFG=∠D+∠DEG=78?, ∴n=78. 故答案为:78.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 1 2 ∠A=30?是解题的关键.

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cm.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 【详解】 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底边是9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9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 故填2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 4.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则n=______. 【答案】8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和外角和为360°可得方程180(n-2)=360×3,再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180(n-2)=360×3, 解得:n=8, 故答案为:8.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的关系来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 (1)求证:△ABC≌△ADE; (2)求∠FAE的度数; (3)求证:CD=2BF+DE. 【答案】(1)证明见解析;(2)∠FAE=135°;(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易证∠BAC=∠DAE,再由AB=AD,AE=AC,根据SAS即可证得 △ABC≌△ADE; (2)已知∠CAE=90°,AC=A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E=45°,由(1)知△BAC≌△D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A=∠E=45°,再求得∠CAF=45°,由∠FAE=∠FAC+∠CAE即可得∠FAE的度数; (3)延长BF到G,使得FG=FB,易证△AFB≌△AF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AG,∠ABF=∠G,再由△BAC≌△DAE,可得AB=AD,∠CBA=∠EDA,CB=ED,所以AG=AD,∠ABF=∠CDA,即可得∠G=∠CDA,利用AAS证得△CGA≌△CDA,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G=CD,所以CG=CB+BF+FG=CB+2BF=DE+2BF. 【详解】 (1)∵∠BAD=∠CAE=90°, ∴∠BAC+∠CAD=90°,∠CAD+∠DAE=90°, ∴∠BAC=∠DAE, 在△BAC和△DAE中, AB AD BAC DAE AC AE = ? ? ∠=∠ ? ?= ? , ∴△BAC≌△DAE(SAS); (2)∵∠CAE=90°,AC=AE, ∴∠E=45°, 由(1)知△BAC≌△DAE, ∴∠BCA=∠E=45°,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1.在ABC中,BACα ∠的度数为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交边BC于点E,连结AD,AE,则DAE 【答案】2α﹣180°或180°﹣2α 【解析】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BAD,∠C=∠CAE,进而得到∠BAD+∠CAE=∠B+∠C=180°-a,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解: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所示,当∠BAC?90°时, ∵DM垂直平分AB, ∴DA=DB, ∴∠B=∠BAD, 同理可得,∠C=∠CAE, ∴∠BAD+∠CAE=∠B+∠C=180°?α, ∴∠DAE=∠BAC?(∠BAD+∠CAE)=α?(180°?α)=2α?180°; ②如图所示,当∠BAC<90°时, ∵DM垂直平分AB, ∴DA=DB, ∴∠B=∠BAD, 同理可得,∠C=∠CAE, ∴∠BAD+∠CAE=∠B+∠C=180°?α, ∴∠DAE=∠BAD+∠CAE?∠BAC=180°?α?α=180°?2α. 故答案为2α?180°或180°?2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符合题意的两种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ABC的两边长为4和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 17 22 m << 【解析】 【分析】 作出草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ECD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 ∵AD是△ABC的中线, ∴BD=CD, 在△ABD和△ECD中, AD DE ADB EDC BD CD = ? ? ∠=∠ ? ?= ? , ∴△ABD≌△ECD(SAS), ∴CE=AB, ∵AB=3,AC=4, ∴4-3<AE<4+3,即1<AE<7, ∴ 17 22 m <<. 故答案为: 17 22 m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 【答案】720°. 【解析】 【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中,∠C=46°,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_____. 【答案】92°.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C,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详解】 由折叠的性质得:∠C'=∠C=46°, 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C', 则∠1=∠2+∠C+∠C'=∠2+2∠C=∠2+92°, 则∠1﹣∠2=92°. 故答案为:92°. 【点睛】 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差是1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则(n﹣2)?180°﹣360°=180°, 解得n=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 3.若(a﹣4)2+|b﹣9|=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4=0,b-9=0, 解得a=4,b=9, ①若a=4是腰长,则底边为9,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若b=9是腰长,则底边为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9、9、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 =9+9+4=2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非负数的非负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 4.如图所示,将△ABC沿着DE翻折,若∠1+∠2=80°,则∠B=_____度. 【答案】40.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 【详解】 ∵△ABC沿着DE翻折, ∴∠1+2∠BED=180°,∠2+2∠BDE=180°, ∴∠1+∠2+2(∠BED+∠BDE)=360°, 而∠1+∠2=80°,∠B+∠BED+∠BDE=180°, ∴80°+2(180°﹣∠B)=360°, ∴∠B=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如图1,在Rt△ABC 中,AB AC =,D、E是斜边BC上两动点,且 ∠DAE=45°,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连接DF . (1)试说明:△AED≌△AFD; (2)当BE=3,CE=9时,求∠BCF的度数和DE 的长; (3)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 是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2的长. 【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E AFC ≌,得到AE AF =,BAE CAF ∠=∠, 45, EAD ∠=45, BAE CAD ∴∠+∠=45, CAF CAD ∴∠+∠=即 45. DAF ∠=EAD DAF ∠=∠,从而得到. AED AFD ≌ ()2由△AED AFD ≌得到ED FD =,再证明90 DCF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 作AH BC ⊥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 1 4. 2 AH BH BC === 1 DH BH BD =-=或7, DH BH BD =+=求出AD的长,即可求得2 DE. 试题解析:()1ABE AFC ≌, AE AF =,BAE CAF ∠=∠, 45, EAD ∠=90, BAC ∠= 45, BAE CAD ∴∠+∠= 45, CAF CAD ∴∠+∠= 即45. DAF ∠= 在AED和AFD中,{ AF AE EAF DAE AD AD, = ∠=∠ = . AED AFD ∴≌ ()2AED AFD ≌, ED FD ∴=,

八年级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完整word)初二上数学培优题(一)答案

初二数学培优题(一) 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1=∠2=∠3,AC=AE,(1)求证:△ABC≌△ADE; (2)若AE∥BC,且∠E=∠CAD,求∠C的度数. 【分析】(1)由∠1=∠2=∠3,可得∠1+∠DAC=∠DAC+∠2,即∠BAC=∠DAE,又∠1+∠B=∠ADE+∠3,则可得∠B=∠ADE,已知AC=AE,即可证得:△ABC≌△ADE; (2)由题意可得,∠ADB=∠ABD=4x,在△ABD中,可得x+4x+4x=180°,解答处即可; 【解答】解:(1)∵∠1=∠2=∠3, ∴∠1+∠DAC=∠DAC+∠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BAC=∠DAE, 又∵∠1+∠B=∠ADE+∠3,则可得∠B=∠ADE, 在△ABC和△ADE中, ∴△ABC≌△ADE(AAS); (2)∵AE∥BC, ∴∠E=∠3,∠DAE=∠ADB,∠2=∠C, 又∵∠3=∠2=∠1,令∠E=x, 则有:∠DAE=3x+x=4x=∠ADB, 又∵由(1)得AD=AB,∠E=∠C, ∴∠ABD=4x,

∴在△ABD中有:x+4x+4x=180°, ∴x=20°, ∴∠E=∠C=2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重要方式,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2.如图,∠BAD=∠CAE=90°,AB=AD,AE=AC. (1)证明:BC=DE; (2)若AC=12,CE经过点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1)求出∠BAC=∠EAD,根据SAS推出△ABC≌△A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 (2)由△ABC≌△ADE,推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解:∵∠BAD=∠CAE=90°, ∴∠BAC+∠CAD=∠EAD+∠CAD, ∴∠BAC=∠EAD. 在△ABC和△ADE中,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C 在直线BE 上,∠=?,∠A m 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1A ,则 1A =_____?;若再作11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再作22A BE A CE ∠∠、的 平分线,交于点3A ;依此类推,10A ∠= _________?. 【答案】(2m ) (1024 m )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规律,直接利用规律解题. 【详解】 解:∵∠A 1=∠A 1CE-∠A 1BC=12∠ACE-12∠ABC=12(∠ACE-∠ABC )=12∠A=2 m ° . 依此类推∠A 2=224m m ??=,∠A 3=328m m ??=,…,∠A 10=1021024 m m ?? =. 故答案为:()2m ;()1024 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如图,在△ABC 中,∠B=50°,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__°. 【答案】65 【解析】 如图,∵AE 平分∠DAC ,CE 平分∠ACF ,

∴∠1= 12∠DAC ,∠2=1 2 ∠ACF , ∴∠1+∠2=1 2 (∠DAC+∠ACF ), 又∵∠DAC+∠ACF=(180°-∠BAC )+(180°-∠ACB )=360°-(∠BAC+∠ACB ),且 ∠BAC+∠ACB=180°-∠ABC=180°-50°=130°, ∴∠1+∠2= 1 2 (360°-130°)=115°, ∴在△ACE 中,∠E=180°-(∠1+∠2)=180°-115°=65°. 3.如图,1BA 和1CA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2BA 是1A BD ∠的角平分线, 2CA 是1A CD ∠的角平分线,3BA 是2A BD ∠的角平分线,3CA 是2A CD ∠的角平分线,若1A α∠=,则2018A ∠=_____________ 【答案】2017 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 ,∠A 1CD=∠A 1BC+∠A 1,整理即可得解,同理求出∠A 2,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1 2 ,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 【详解】 ∵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1C 是∠ACD 的平分线, ∴∠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 又∵∠ACD=∠A+∠ABC,∠A 1CD=∠A 1BC+∠A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