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2006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2006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2006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查

作者:光华高级…中学历史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6-11-27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查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光华高级中学郁继刚教研室管婷

一、试卷的特点

1、数据统计

2、试卷特点

这份试卷共有三种题型,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是材料分析题,第三部分是问答题,题型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考查的内容为第一到第四单元。总体来说,这份试卷的知识分布,试卷结构比较合理,命题科学,题量,题意明确,题目灵活新颖,确保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在命题思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进而引申对其理解和运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注重结合“三维目标”,试卷内容包括识记、理解和运用,也蕴含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加了学生自己的思考的成分,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组织。同时,命题构思巧妙,促使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善于从字里行间、不同的角度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最终完成答题。

结合现实,关注当今,历史是一门于现实紧密结合的社会科学,当代社会问题都有其时刻的历史背景,只有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才能达到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此次命题,关注时事,考察热点,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如选择题中长征胜利70周年的长征精神,南京大屠杀纪念碑,材料题中的胡连会谈和台湾问题,问答题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注重与现实的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巧妙设计,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史为鉴”和读史明智的科学功能,充分发挥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这份试卷也有其不足之处,难易的比例稍欠妥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答题的安排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造成失分的主要题目,同时也暴露我们在教学中知识的连贯性的缺陷,没有对同类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这次期中教学质量的调查也充分暴露了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试卷内容先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考查的形式多样性,首先是基本史实的识记,如(3、6、18、20、21、24、25),在识记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再现再认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朝代的顺序的不清晰,分不清西汉、东汉的前后顺序,关于依法治国和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很多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就标志着依法治国,对于依法治国的概念模糊,也暴露对于课本内容不熟悉,基本知识不牢固。第二方面是图表类题型,如(11、16)图表表述的较清晰,相对比较容易。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对重要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如(12、15、17、19、22),对于历史意义,学生能够识记,但不能深入的了解,如15题中,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的概念相互混淆,22题中对于新旧民主主义区别不清,12题中抗日战争胜利的反帝国主义的意义不能深入分析。第四方面是考查阅读史料进行分析,如(5、7、9、10、)对于材料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根据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个别同学进入对文言文材料逐字逐句翻译的误区。第五方面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4、8、)对于知识的运用,学生不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历史知识的联系与比较,知识的衔接相对薄弱。

26材料题:

(1)对于文言文材料的阅读缺乏,不能够灵活的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不够深入和彻底。学生对材料阅读分析能力薄弱,不能准确把握材料解析题反映的核心内容以及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2)历史感念模糊,古代的制度的时期容易混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区分不清;如反映楚

庄王的意图是什么?有的同学答案是想当皇帝,给皇帝一个下马威等等,显然对于基本的史实掌握不牢,概念混淆,历史语言表达不够严谨。再如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很多同学回答得也不够全面和具体。

27材料题

(1)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表达不够准确,出现中华资产阶级民主国、中华人民临时政府、中国国民政府等等。基本的历史感念模糊,掌握不牢。

(2)头脑中历史线索模糊,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目的不能清晰的辨别。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概念混淆,误认为北伐战争就是国民大革命。

28问答题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对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认真的审题,没有根据材料寻找措施,有的同学把措施全部罗列出来。

(1)学生审题不清,,没有针对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同学把措施写了八九个,显然没有认真的阅读材料,就匆忙作答,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

(2)对措施和作用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措施和作用的答案相同,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3)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观点不够鲜明,有的同学只对积极方面或是消极方面进行分析,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辩证的分析问题。

29问答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中国革命精神的理解,阐述这些革命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和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苦的道路和革命者勇于探索,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以及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审题不够清晰,有的同学没有弄清问题的关键,答非所闻。对于什么叫做内涵,概念理解不清。

(2)历史时间概念模糊,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四个革命精神的时间顺序不清晰。特别是延安精神,只有少数同学略知一二,很多同学没有作答。

(3)对于现实意义,许多同学都是泛泛而谈,条理不清,不假思索的把现在的热点话题进行作答,没有联系题目,结合历史进行思考。

三、教学建议:

这次期中考试调查反映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期中调查,我

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认真钻研课标要求,紧扣课标进行课堂设计。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课标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自己地观点,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加强历史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线索,应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善于区分不同的历史概念,帮助学生疏理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避免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张冠李戴,混淆不清。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应注重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感悟、积累过程中体验历史。

4、注意历史事件的横向与纵向地分析,在平时讲课和学习中勤于思考,把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同事件进行联系和比较,分清重要的历史时段。

5、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培养兴趣是关键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联系,和学生积极共同探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生期中考试失利后的总结与反思

最新高中生期中考试失利后的总结与反 思 这次的语文考试令老师与父母大失所望,成绩令我 也十分震惊,是的,考砸了。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才发现有很多。首先,学习态 度不端正,课前预习不充分,学完每一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考试时碰到以前课程的题目,失分过多。学习 习惯不好,没有合理安排时间,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不高,经常熬夜,上课没有精神。 其次,上课没有积极参与课堂,对于每一个问题没 有仔细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 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很长,导致作 文时间不充裕。做的练习很少,做题的经验较少。 再者,便是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过少,导致写作 文没有素材,词汇的积累也很少,语言没有逻辑性,文 章显得十分杂乱,苍白无力。对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对许多文章包括诗词都不能理解,导致考试中的课 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则是我最大的弱点:粗心。总是大意失荆州,做题马马虎虎,没有审清题意便盲目做题,不知是语文,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做完试卷后没有仔细检查,导致

犯了许多不该错的失误,正确率较低。以后做题一定要 仔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在意,学习是一个循环 渐进的过程,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通过了对本次语文考试的总结,我了解了更多自己 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下 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初中期中考试后感想作文 我们就要考期中试了,我很想考一个好成绩报答辛 苦的老师和妈妈。所以每天我都好好复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家及时完成作业,多做一些课外试卷。我想做了这么多准备,一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考试卷 发下来了,数学是96加5、语文是88加5(满分是100 加10)。我急忙将试卷合上,匆匆塞进书包,这时我的 心里很难过,感觉眼睛里有什么东西湿湿的。 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妈妈安慰我说,这次考试不理想,还有下次。我心里想 我怎么考得这么差,以前成绩没我好的同学这次都考到 我前面去了。他们都进步了,只有我退步了。反思这次 考试,我觉得没有打好的原因是语文题很活,我心里着 急没有读明白题的要求;还有平时读得书很多,却用不上。我打算以后还要多看,把好词好句记到脑袋里;还要多做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 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中国()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高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在黄河流域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下列现象:金属工具、成熟

文字、城市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判断最早的历史阶段是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早期国家D.夏朝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4.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5.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6.“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朝c.汉代D.唐宋时期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

江苏省南京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唐代白瓷________ B. 宋代青瓷________ C. 元代珐琅瓷________ D. 清朝粉彩瓷 2. 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用于 A. 冶铁________ B. 灌溉________ C. 耕作________ D. 纺织 3.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 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

A. 筒车________ B. 翻车________ C. 高转筒车________ D. 花楼机 4. 《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此可见,当时晋商的发展 A. 加快了清朝统治的没落趋势 B. 与清政府有相互借力的一面 C. 表明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D. 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一致 5.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在此书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 上午管理“ 市” 的官吏敲响了开市的锣鼓 B. 小商贩挑着货担沿街叫卖 C.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D. 有些店铺的营业几乎通宵达旦 6. 乾隆二十二年( 1757 ),清廷规定外国商船“ 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所述规定() A. 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 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 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7. 18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选择了海洋” ,中国却“ 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 是指中国() A. 重视陆地忽视海防 B. 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C. 奉行“ 闭关锁国” 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8.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示,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级考试人数1114人,年级平均分为56.98;年级及格人数为474人,及格率为41.24%;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为0.58%。从整体来看,及格率及优秀率不高,年级均分还在及格线以下,形势比较严峻。这也是我们后半学期奋斗的目标,争取提高平均分,拉高优秀率。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一的五、六、七、八四个单元,和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总共7个单元内容。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且多数题为各地会考的真题。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对题目的解析能力有待提高。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上课时理清思路,紧抓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干脆利落。 2、继续抓基础,精讲例题,反复练习,反复巩固,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4、亲其师信其道。天气愈来愈热,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5、同一年级教师要在教学进度已经教学方法上多多沟通,同时在出题,做复习材料时也要多多合作,共同推动高一历史会考学习、复习工作圆满完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期中考试用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后来,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这样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就是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4、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5、分封的对象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7、诸侯的义务: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缴纳赋役④朝觐述职 8、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10、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宗法制。(概念:用父系血源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 11、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13、宗法制的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经不能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开始采用“皇帝”称号。 3、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 4、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下设九卿。 5、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 7、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55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大汶口文化 C、西周分封 D、古代地名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B.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C、负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置的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7、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不包括 ...()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D、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9.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人民起义 C、另一支希腊人入侵 D、外国的侵略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11.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是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建议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得分情况失分原因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7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选择题25小题共5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44分,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最低分6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8、9、15、18、位21、22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对教材知识不熟 26题,19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悉,不能正确分析概 六括史料,不会从材料 里提炼有效信息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

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择 题27题,13分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共40 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识点 三突出问题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 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 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 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 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 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 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 此在复习时注重基础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 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 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 加以练习题的训练。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_1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范文一: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于是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只怪自己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吸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

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对于各科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500字范文二: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个我不能替你写,不知道你究竟错了什么,举上几个小例子就行,50字左右)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以及政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30*2=60) 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B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长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2、《明律集解附载》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纻文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宫。工匠机户及挑花、挽花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传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3、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能够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a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能够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b )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5、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合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D )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7、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 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防碍与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防碍与促动的双重作用⑤它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⑤ B、②③ C、④⑤ D、③⑤ 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经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绝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

高一历史期中考总结及反思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余志华 一、考试成绩分析及经验小结: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一般,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和学案错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现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1.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两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导学案和固学案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二、存在的问题: 1.态度问题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导”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历史学科很不重视,从学生写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抱着“三科考好,无所谓”的态度走入历史考场尝试了“裸考”,结果可想而知。 2.不重视基础 学生不愿意,也没时间去落实基础知识,无课前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课堂上听过即放过。不能及时在书本上做记录。 三、下阶段学法指导 1.首先要从态度上重视,每一门课都要紧跟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 2.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注重落实基础,紧抓教材,课堂随着老师在书本上做圈划,重点内容及时做笔记。 4.学案认真完成,不会做的题及时找老师和同学解决。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通过这次考试了解半个学期以来高一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搞好下半学期的教学,所以特地进行本次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的基本思路 1侧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2 根据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命题,难度系数把握在0.8左右; 3 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语言的组织能力。 本次试卷分两个部分,选择题20题,扩大了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材料题2题,难度虽然不是太大,但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题做题思路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及学习态度密切相关。1班基础最好,学习习惯及课堂纪律都比较好,所以效果比较理想。 2 1班得分最为合理,优生8人,学困生3人,主要分布段60-79 有31人。 2班优生1人,学困生14人,主要分布段40-69有32人。 6班优生0人,学困生14人,主要分布段40-69有35人。 3、试卷题型及得分情况

仔细分析原因,可知学生对材料型选择题理解把握不是太好,不能从材料中找出有关的历史信息,也就是对材料背后的命题意图不了解,因此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和选项的内在联系。此外对一些同类事件认识模糊。 关于材料题学生丢分也比较严重,突出的问题是不理解材料题的用意,搞不清到底是为什么,而且答非所问。暴露出学生解读材料题方面无论是思维还是语言组织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是高一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措施 (一)这次考试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 1、学生对历史极其不重视,基础知识不牢固,只是在考前几天复习了几个小时,平时的书本上知识点没有好好的落实,只是记录的课堂的板书,对课本没有认真的读过。 2、学生审题不严密,题干中透露的答题信息不能捕捉;不能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古文和表述复杂的文段;逻辑思维判断有误;等等 (二)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1、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历史的学习,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看课本,不能单凭板书记忆,那样学生的脑子中没有一节课的整体思路和概念,对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没有把握好,是很不应该出现的; 2、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厘清重要知识点,对一些主干知识要让学生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加强对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学习习惯;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材料题的训练。训练做选择题的技巧:题干抓背景材料、具体知识点和题眼。把题干的知识完整化,体会出题者的意图,题支进行比较;把题干反映的小知识点放到时代背景中去判断,而不是零碎的猜测;抓住关键词句。教会学生迁移的方式:架起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培养逻辑思维的基本能力。多做选择题,以教会方法为主。 3、对重要概念的解析要到位,要学生注意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全面理解。概念要讲透、理解透:从多个角度阐述、理解概念,不能马虎了事,要进一步学习概念阐述的基本方法,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坚决地反对死记硬背,要把史实符予“具有一定史学意义的记忆结构和表达方式”。 4、培养语感和题感,很多题目有了语感就能很快地判断出正误。历史的语感从多读、多理解文章中来,新教材的文字非常美、逻辑性强、哲理性强,多阅读课文非常有好处。培养语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缩写、扩写、名词解释、发表个人见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