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范式,理论]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库恩,范式,理论]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库恩,范式,理论]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摘要: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中提出了“范式”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科学哲学界,更渗透到了诸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范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库恩对“范式”基本含义的论述也多达21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库恩在发现“范式”的使用存在问题之后,“范式”在后库恩时代逐渐消失。本文对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了系统地总结分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范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今后在研究中规范“范式”的原本含义。

关键词:库恩;范式;科学革命

1962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结构》一书。该书中频频出现“范式”、“不可通约性”、“科学共同体”、“常态”、“危机”等库恩式专业术语,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库恩由此被誉为“现代科学哲学之父”,美国著名学者罗蒂称其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以英文写作的哲学家”。在《结构》中,“范式”一词是该书的关键,而且也是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范式”一词的出现,在世界学术范围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此,心理学界提出“范式是否可以成功重建心理科学发展史”,经济学界提出“改革目标转换模式”,企业界提出“再造企业内部结构”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问题古已有之,而现在要通过“范式”理论从新的视觉入手,进行分析、再分析。然而,由于“范式”本身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所以,“范式”概念到了后库恩时代就渐渐淡化乃至消失。

一、库恩的“范式”概念

“范式”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arade Gina ,最初用于语言学中,原意是语法表示词形的变化规则,如名词变格、动词人称变化等,由此可以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所以,“范式”一词并非库恩自己所创。李醒名在《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术语吗?》一文中指出,“范式”一词从15 世纪进入了英语词汇之后,先后有马赫、迪昂、威纳以及默顿先于库恩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直接使用了该词。尽管“范式”一词并非库恩所创,但是,库恩却赋予其新的涵义,将其上升为理论来描述科学发展模式,这不但引起了哲学家、科学家的热烈讨论,也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法学等诸多领域的注意。

由于库恩在《结构》一书中并没有提出“范式”的确切定义,所以,学术界对“范式”的讨论愈演愈烈,由此,“范式”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借用十分频繁,当中出现滥用现象又不足为奇。1965年,英国剑桥语言研究室的马格丽特?马斯特曼女士在《范式的本质》一文中指出,“根据我的统计,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至少有21种不同的意思在使用‘范式’,可能只多不少,他指出‘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马斯特曼女士将“范式”概括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这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是范式的核心;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这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如教科书、经典著作等,这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库恩在《结构》一书中指出,“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①”,“‘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②,“以共同范式为

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充实科学实践。取得了一个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史中达到成熟的标志\+③”。库恩的“范式”概念已成为20世纪科学哲学中最具创见性和争议性的哲学概念,它虽然没有给以明确定义,但是综合库恩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将其基本含义概括如下:“范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循的行为模式。

二、“范式”的基本特征

综合库恩在《结构》一书中对于“范式”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范式”的基本特征:

第一、“范式”的本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结构》一书中,库恩所指的“范式”是站在科学哲学的角度而言,而并非站在一般的科学研究活动上讲的。库恩赋予“范式”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充分肯定了形而上学在科学研究中的整合作用。库恩特别强调新旧“范式”之间的转换,认为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范式”转换,“范式一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科学家由一个新范式指引,去采用新工具,注意新领域。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在革命过程中科学家用熟悉的工具去注意以前注意过的地方时,他们会看到新的不同的东西。……范式的改变的确使科学家对他们研究所及的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只要他们与那个世界的沟通是透过他们所看的和所干的,我们就可以说,在革命之后,科学家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④”。“范式”之间的转换,意味着某一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范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自然观和价值观,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思维方法,“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范式”的基本属性是“不可通约性”。

在《结构》中,库恩提供了一幅既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又不同于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发展图景,他将科学发展模式归结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前科学时期,任何一门科学在形成公认的“范式”前,都处于相互竞争的前“范式”阶段,一旦“范式”形成,则推动科学进入常规科学发展时期。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共同体的工作就是在范式的指导下解决疑难问题、复杂问题,这样就不免会出现原有“范式”不能解释的各种现象、问题,此时出现危机,通过竞争,旧“范式”被新“范式”所取代,旧的“科学共同体”被新的“科学共同体”所取代,这是科学革命。进而科学发展再次进入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即前科学时期,以至无限循环发展,一切科学发展都要遵循这一规律。这种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可简表如下:

库恩指出“科学革命中出现的新的常规科学传统,与以前的传统不仅在逻辑上不相容,而且实际上是不可通约的\+⑤”,不同“范式”的倡导者之间总是存在误解,这是由于不同“范式”的支持者在逻辑上是不相容的,并且每一个共同体都不会认可另一个共同体在论证中所使用的所有非经验性假设。因此,不同“范式”之间互不相通,不可比较。

第三、“范式”的载体是“科学共同体”。

库恩所说的“科学共同体”是指在科学发展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

持有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家集团。库恩指出,“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掌握了共同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共同体\+⑥”,可见,“科学共同体”是“范式”的载体,“范式”的产生、形成、发展直到危机,都与“科学共同体”的活动紧密联系着。

第四、“范式”的实现方式是“科学革命”。

在对科学发展反思的基础上,库恩特别关注“科学革命”。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本质是“科学革命”的发生过程,也就是“科学范式”的形成、确定、危机、变革和更新的过程。“范式”的转换,“指科学发展中的非积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为一个预期完全不能并立的新范式所取代\+⑦”。库恩将“范式”的转换看作“科学革命”的实现,也就是说,“科学革命”成为了“范式”转换的实现方式。

三、“范式”的消失以及替代词

库恩承认,他使用“范式”一词,原来是想表示物体解答的范例,意指学生在实验中、在教科书中每章末尾的练习题中和在考试中所遇到的解答难题的标准范例。后来他对这一词语的使用失去了控制,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直到包括科学家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信念,包括他现在称作学科母体的一切成分,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混乱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库恩在公共场合已基本上不谈论“范式”这个词,在库恩的另外一本重要的科学史著作《黑体理论与量子不连续性1894―1912》中,库恩式专业术语几乎全部消失,所以有人尖锐地发出指责声音,库恩自己“造就了魔鬼,又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个魔鬼”。20世纪80年代以来,库恩已经发表了很多著作,可是我们再也找不到“范式”这一概念,只是在他1981年出版的《什么是科学革命?》和1982年出版的《可通约性、可比较性、可交流性》中,出现了“范式性的范例”(paradigmatic examples)。晚年库恩在接受《科学美国人》著名专栏作家约翰?霍根的采访时承认“范式”一词在学术界已经滥用了,“完全失控,就像病毒一样,这一术语已扩散到历史和科学哲学领域之外,使知识分子共同体普遍受到感染,任何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观念都被称作范

式”\+⑧,“如果你遇到难以控制的局面,那么最好是随它去,不介入\+⑨”。在发现“范式”的使用存在问题之后,“范式”在库恩那里已经基本消失,后来更多的则是使用“辞典”一词,“辞典”具备了“范式”的很多性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库恩“范式”概念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还原“范式”的本来含义,而且还有利于把握库恩的思想发展脉络,同时,对于“范式”理论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仍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

[注释]

①(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页。

②同上,第49页。

③同上,第49页。

④同上,第101页。

⑤同上,第95页。

⑥(美)托马斯?库恩著:《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页。

⑦(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5页。

⑧(美)约翰?霍根著、孙雍君等译:《科学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

⑨同上,第66页。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人 文 论 坛 166 INTELLIGENCE 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及该理论缺陷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陈 杪 摘 要:库恩的范式理论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启发性。但是同时库恩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缺陷,本文认为这种缺陷在于库恩看待科学知识的相对性、以及其科学革命观的非理性化。 关键词:范式 科学革命 相对性 非理性化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以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而享誉世界。而人们对其“范式”理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智慧历史的一座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掘”;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是“完全不足信的”和“耀眼的错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呢?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库恩的范式理论。 一、库恩范式理论简介 何谓科学活动,科学是怎样发展的?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第一种认为:科学发展始于事实,事实经验不断地被归纳为理论或理论不断地为经验所“证实”,如逻辑经验主义;第二种则主张:科学发展始于问题,通过经验的“证伪”而不断由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理论,如波普尔证伪主义。 而库恩则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将科学进步的图景概括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在解释这个过程中,库恩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即“范式”。尽管“范式”在库恩自己的著作中涵义也不尽相同,但它大致可表述为:“某一特定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们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当一门学科缺少一定的范式,即科学家对基本问题、观点没有达成一致,则该门学科仍处于前科学状态。而范式一旦形成,则形成成熟的常规科学。“一个范式和一种更秘藏的研究方式的取得,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已经成熟的标志。”而当在常规科学研究中总是发现反常规问题,人们对该范式的信念开始发生动摇,则该范式危机就出现了,这时另一种范式取而代之,一场科学革命随之而来,之后确立新的范式形成新的常规科学并如此反复。 由此可见,“范式”这个概念成了库恩科学观的核心概念,体现了他对于科学活动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正是由于 范式的存在,科学才成为科学,科学家才成为科学家。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在不同的范式指导下,对同一自然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范式论揭示了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理性和纯粹逻辑范围内的事情,科学活动及其发展是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紧密联系着的,是多种要素综合影响下的整体性活动。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库恩范式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库恩科学观的另一部分“科学革命”理论也相当具有启发性。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以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跃进转化的方式即科学革命的方式进行的,而非归纳主义科学观特征的积累进步。“科学革命在这里被当作是那些非积累的发展事件,在其中一套较陈旧的范式全部或局部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范式所代替。”因此,科学革命的根本内容是抛弃旧范式而接受新的范式。库恩用“革命”这一概念来强调科学进步的非积累性。认为一个范式发生危机经由科学革命而由另一范式所取代。科学的长期进步不仅包括在理论框架内确证事实和定律的积累,而且也时常包括推翻一种范式,并用另一不相容的新范式取而代之。而每一次科学革命既是科学知识体系的重建过程,又是对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重新塑造过程。科学共同体在自身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实践标准等方面发生“达尔文式的进化”。 二、范式理论的缺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也有着较大的缺陷。库恩只承认知识的相对性,忽视其真理性,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库恩认为,范式仅仅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谜题”的工具。新范式取代旧范式仅仅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旧范式,但却并不意味着更加接近客观真理。例如库恩指出:“我认为不存在独立于理论的方式来重建像‘真实在哪儿’这种说法;一个理论的本体与它的自然界中的‘真实’对应物之间契合这种观念,现在在我看来原则上是虚幻的。”因此库恩的立场缺少一个基本要素即“前后相继的理论会逐渐逼近真理。”库恩认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们通过建立范式,在理论框架内所进 行的对话与交流。但是,科学理论除了在科学共同体之间进行交流外,其最根本的功能应是用于客观地认识自然现象,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科学发展史中,每一次爆发科学革命,其根本上是因为革命之后的科学理论相比于革命前的科学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例如伽利略的物理学代替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代替牛顿力学正是因为这些理论包含更多的真理要素,更为客观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库恩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即科学革命理论也具有非理性色彩。在阐述新范式如何产生时,库恩曾指出:“新范式或者是一种容许日后阐释的充分的暗示,都是一下子突现出来的。有时是在午夜里,有时是在一个深为危机所烦恼的人的头脑里。”他认为科学范式和科学理论的产生,是科学家是个人心理格式塔的瞬间的转变,是一种云翳顿开的体验,夸大了灵感、想象、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实,在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离不开人们长期细致的观察以及刻苦艰辛的实验,还需要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一系列的艰苦的理性思考的过程。这是人的内心因素与现实世界在人的主观努力下,运用理性思维,使人产生一个心理转变的复杂过程。 综上所述,库恩的科学观虽然是从历史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注重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可谓一种创举,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存在着非理性色彩和相对性。本人认为,库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发展的内部历史,在具体解决某一相同问题上,一个范式的解答必定是因为更加逼近客观真理而超过另一范式,才能吸引众多的科学家,从而一个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科学自此向前发展。参考文献: [1] [澳]艾伦·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林学俊:《试论库恩的范式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3]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辅导用书(理论和研究范式)【圣才出品】

第三章 理论和研究范式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理论与范式 1.理论 (1)含义 理论,是指为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念体系。 (2)特点 ①理论的目标是对某个现象做出解释。 ②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概念,二是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 理论 理论与范式 库恩和范式理论 三种范式对比 大众传播理论的三种范式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 理论研究的逻辑 理论研究的程序与工具 实证研究的程序 关于因果性 获取数据的具体方法 一般评估标准 如何评估理论 客观经验主义范式的评估标准 诠释经验主义范式和批判理论范式的评估标准 理 论 和研 究 范式

是为帮助人们思考而对某些现象或现象的集合所赋予的标签。 ③理论的建立必须遵循规范的程序。 (3)概念 一类是具体的概念,一类是抽象的概念。 ①具体的概念,是指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比如身高、商品购买等。 ②抽象的概念,是指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比如智商、态度等。 (4)命题 命题是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很多,比如相关、因果关系等。 (5)假说 在没有得到完全证明之前,这些命题只能称为假说。假说是提出来供人们思考的命题,有关其真与假的判定要到这种思考完成后才能做出。 2.库恩和范式理论 (1)范式的概述 ①含义 库恩把不同的学者之间所持有的,这种不可通约的研究范例称为范式。 ②特点 a.它是指导一个学术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的范例和前提假设,它指导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b.范式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公认并共享的世界观,围绕着某个范式会形成“无形的学院”。范式本身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如果一个范式的拥护者压倒多数,那么这个范式会成为主流范式。 c.不同学术共同体之间的范式不可通约,它们相互矛盾、针锋相对。

托马斯库恩范式转换 俞力洋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换 (学号:0617242 姓名:俞力洋专业:机械工程) 摘要: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扬弃”了证伪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定义了“范式”----这一新的科学哲学模式。库恩力图表明:我们在一些基本方面已经被一些陈旧的“范式”所误导,而科学革命的本质就是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一个与其完全不同的新“范式”所取代。之所以将这种新旧“范式”之间的转换称之为革命,一个机其明显的方面是,科学共同体中某一小部分人逐渐感觉到现存的、起引导作用的“范式”已无法有效的探究自然界的某一方面,因此,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总结出更加正确的、新的常规科学。 关键词:库恩;范式;科学革命 正文:1947年,库恩以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开始其学术生涯,后来库恩将自己注意力从物理学转移到科学史方面。库恩最基本的目的是要敦促学术界改变对熟悉资料的看法和评价。如果我们总是考察和验证那些从经典著作或教科书中得出的、旧规老套的科学成就,而反对个别有足够理由支撑的新的客观结论视之若无物,甚至极力打压,那么新的科学观将永远无法诞生。如此一般,那科学的发展就变成了无数科学家对已有科学成就的编年史梳理以及对阻碍科学累积的“错误”和“神话”进行解释和描述。但是,科学史不是编年史学科,也不是科学累积发展观。因为研究牛顿是哪一天被苹果砸中的、勾股定理是谁先想到的是毫无意义的,并且那些被贴上是“错误”和“神话”标签的结论从某些角度来考虑确是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而大多数的科学家却视若无睹而继续着他们对科学的编年史累积的大学问。然而,这样的选择将很难把科学发展再看做是一个知识添加而增长的过程,同时这无疑也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库恩发现,一些基本观念,特别是一些经典著作或教科书上用于教学的、“言之有理”的观念与如今历史研究所展现的事业完全不相符。比如,人类在2006年之前一直坚信不疑地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而这一观点在经历了很多年的科技进步和外部环境变化后受到质疑。由于美国天文学家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后来还发现冥王星虽然质量足够大且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但是

试述库恩范式的优先性

试述库恩范式的优先性 潘春晓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作者简介:潘春晓,女,瑶族,1987年4月生,广西南宁,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摘要:“范式”一词是托马斯·S·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核心概念,该书至少20次提到范式,库恩所谓的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手段、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范式比能从其中明白地抽象出来进行研究的任何一组规则更优先、更具约束力、更加完备;它无需规则的帮助也能确定常规科学;它比任何规则和假定更具有优先性。 关键词:范式,范式优先性,共有规则,理论,常规科学 “范式”一词首先是由托马斯·S·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整书多次提到范式一词,但库恩在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范式的具体概念。在我看来,库恩所谓的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手段、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范式的优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范式比能从其中明白地抽象出来进行研究的任何一组规则更优先、更具约束力、更加完备。 任何人想要描述或分析一种特殊科学传统的进化,都必须找出这类公认的原则和规则。在库恩看来,寻找规则比寻找范式更加困难,更加难以令人满意。例如:哥白尼日心说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末期。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早已被基督教会改造成为基督教义的支柱。而哥白尼用了“将近四个九年的时间”去测算、校核、修订他的学说。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而且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还受到了两种人的批判一种人是顽固的哲学家,他们坚持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说法,把地球当作

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中医现代化-文档资料

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中医现代化 一、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 学史学家,是历史主义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于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Paradigm)概念,集中体现了其科学哲学的理论核心。他运用“范式”揭示科学发展的模式,并认为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某一范式指导下进行的,范式是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范式的概念 归纳起来,“范式”可理解为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该学科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也就是说,库恩的“范式”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一个特定的共同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的是那个整体中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替代为常规科学内其它谜题解答基础的明确规则。 (二)科学的发展模式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由“前科学―常规科学―反 常―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组成的。任何一门科学在前

科学时期,统一的范式尚未形成,各派学说争论不休。然而随着科学活动的深入,一旦某种理论传统占据优势,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承认和支持,形成了学科内部公认的“范式”,该学科便也进入到了常规科学。在范式的常规发展时期,科学家们总是通过“解谜”活动,来解决范式所提出的问题并完善和发展范式。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展势必会出现许多以现有范式难以解释的 “反常现象”,这些现象的积累会造成科学发展的危机。对反常和科学发展危机的解决使得新的、更有解释力的范式出现,并取代旧范式,而这种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过程就是科学革命。之后科学活动又有了新的基础,随之出现一个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二、中医的发展模式及其范式要素 (一)中医的基础理论 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二)中医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哲学思想探究

库恩哲学思想探究 一:核心:关于范式理论 关于科学是怎样发展的,传统的观点具体各有不同,但都认为科学是在观察实验的检验中前进的,科学的发展仅仅是理论同经验一致的问题。库恩并不这样认为,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范式概念。这个概念成了他科学观的中心概念,体现他关于科学活动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在他看来,范式同单纯的理论和理论系统不同,它包含了科学实践中一切影响科学家的话动和发展的认识的、技术的因素。概而言之,范式包含有这样三个方面:⑴科学的理论体系;⑵运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心理认识因素;⑶指导和联系理论体系和心理认识的自然观。库恩强调,正是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范式” 作为科学活动的实体,成为在“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范式论揭示了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理性和纯粹逻辑范围内的事情,科学的演变和发展是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紧密联系着的。他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这是范式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不过库恩看不到社会的经济因素(社会物质生产)对科学活动及其发展的决定作用,把这种决定性作用归结为社会的心理因素,并未摆脱唯心主义的立场。 范式理论深刻的揭示了许多科学以及科学特性,科学活动及其发展上,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整体性活动,而且揭示了这种整体性活动表现为集体性。科学活动不是单一抽象的,而是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他指出,作为范式主要在于某一“科学共同体” 的拥护,它“代表这一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手段等的总体。在科学研

究上,他认为范式作为范例,主要是提供了具体的解题方式,其作用具有二重性,因而在科学研究上,他不仅强调传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也强调收敛性思维。并认为:范式的历史作用正在于这种“收敛性”,使科学界“集中注意狭小范围中比较深奥的问题,……使科学家仔细而深入地研究自然界的某一部分”,从而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就。 同时,库恩借范式的历史演化说明了科学发展的动态的历史结构。按照他的观点,理论体系只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仅凭理论体系不能说明科学发展的本质方面;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 或“成熟标志”,只有根据范式实体的变化,才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科学发展的脉络。据此,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以范式存在方式为转移的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相交替的发展模式。这种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可作这样的概括: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一—新的常规科学时期。但库恩所总结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揭示了科学从一个阶段推移到另一个阶段,必然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必然导致革命。用历史的观点对科学发展形态作探索,这是可贵的。但由于他把范式的更替理解为心理上信念的更替,而不是认识的深化,这就把科学发展的客观模式歪曲成为科学家们的主观心理的演变模式。 在《再论范式》一文中 , 他将范式改称为专业母体 , 目的是对范式概念的模糊性作一定的克服。专业母体又可译成学科基质 , 是指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掌握的、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 它

库恩的范式论述

●专题研究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教学 魏冰 [内容提要]在国际科学教育界,人们对科学史 ( Histor y)、科学哲学( philo so phy )和科学教学( Science teaching )——常一起简称为HPS①——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视。HPS教育的基本意图是,不但要 让学生学习科学内容,还要让他们了解“科学的本质”( The Natur e of Scie nce)。HPS有以下作用: ( 1)使科 学密切联系个人、伦理、文化和政治因素,从而使科学 人文化; ( 2)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从而 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 3)有助于更全面、准确 地理解学科内容。本文从课程改革、科学课程、科学哲学和科学教育三个方面介绍HPS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关键词]科学教学、科学哲学、科学史、HPS、科 学课程、科学教育、科学本质 课程改革中的HPS 谈到HPS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两个国家的科学课 程,即英国的“国家科学课程”和美国的“2061计划”。前者已在实施,后者是一组长期的、综合的科学课程 改革方案。这两项课程计划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科学 史和科学哲学。 在英国“国家科学课程”中HPS内容占5%左右。 英国国家课程署( N CC)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说: “学 生应该理解科学概念随时间而变化、发展的方式,理 解这些概念及其应用是如何受到社会、伦理、精神和 文化背景的影响的”。②他们要求中小学学生能够: ① 把基于科学事实的主张与没有基于科学事实的主张 和论断区别开来;②思考特定的科学概念或理论是如 何与其历史、文化背景相关联的;③学习一些科学争 端的实例和科学概念的变化、发展方式。 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出版了一个题 为“科学为所有的美国人”( Science fo r All America ns )的研究报告。③该报告汇集了“2061计划”的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报告要求学生应从三个方面 理解科学的本质: 科学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 事业的性质。报告的第一部分共有12章,其中有两章 专门讨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第一章题为“科学的本质”,内容包括: 科学的客观性、科学的可变性、区别科学和伪科学的方式、证据及其与理论证明的关系、科 学方法、解释和预测、科学伦理、以及科学的社会组织等。在第10章“科学史的透视”中,作者提出把科学史 引入科学课程有两个原因: 其一,若没有具体的科学 实例,关于科学发展和运作的概括将是空洞的; 其二,

浅谈库恩的“范式”理论与价值哲学研究的意义

浅谈价值哲学研究的范式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02级王军 范式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语中,是“范型”,“模特儿”的意思。库恩(kuhn)构建其科学哲学时,将这一范畴作为自己科学观的中心概念来使用。库恩认为,科学研究应该有一定的起先导作用的方针,给研究者共同体提供问题的样本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范式。 库恩的范式一般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范式要建立在重大理论成就的基础上,能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和科学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把握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他认为,科学研究的转变不是研究对象的转变,这种转变根本在于范式的转变。科学研究就是研究范式。放弃范式就等于停止了科学研究。科学的历史也不是由知识的连续积累所起到的进步作用上,而在于范式替代过程中间断性转换过程。科学的革命就在于范式转换。其次,不同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科学的革命,也就是不同的范式的转换。他认为,不同范式之间不存在共同的评价标准。范式在转变过程中有显著的断裂,他强调在范式转换期间知识的非积累性。这样才可以体现革命性。最后,范式是得到一定科学共同体一致赞同的。科学共同体是具有自律性的专家集团,要参加这个团体,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在对科学业绩进行评价时,除了由共同体进行的“同行评价”外不承认其他任何权威。因此不容许国家权力和社会舆论以任何理由介入对业绩的评价。科学家共同体在其限度内享有研究的自由,拥有按照专业标准对科学理论进行判定的权利。这是库恩范式论的主要观点。自库恩将范式作

为他的理论的中心范畴后,范式很快的被大家所接受,一般认为进行理论研究时应该先树立一个理论研究的范式。 价值哲学从兴起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哲学研究的范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价值哲学刚兴起时,文德尔班曾试图将价值哲学作为元哲学来对待。后来的弗莱堡学派也试图将价值作为整个哲学的中心。但都没产生强烈的影响,对哲学学科来讲没有起到范式的作用。以后的价值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沿着价值哲学是哲学的分支或者是元哲学本身的组成部分来对待。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因为对价值问题存在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认识,认为价值学说是资产阶级的学说,因此一般人们对价值问题避讳莫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价值哲学的研究才在我国兴起。一时,理论界兴起了价值热。九十年代,哲学的用和无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往被认为是学中之学的哲学,在市场经济下,被人们视为无用或者学究之学。对待哲学这样的现实命运,哲学界通过两种途径去给哲学找出路。其一,让哲学顺应潮流,给哲学在现实中找出路。于是,种种哲学应运而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了哲学,哲学从以往纯粹的元哲学走向了分野。其二,对元哲学本身的体系要求进行改造,在哲学的阐释形式上给哲学找出路。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哲学和元哲学的关系问题又一次被人们所关注。价值哲学是元哲学的一个分之或者组成部分,或者说元哲学本身就是价值哲学两种观点又产生了对立。当然这是从总体上讲价值哲学的。深入到价值哲学内部,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价值哲学到现在,价值哲学的一

教师教育范式_结构与内涵_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解读_何菊玲

2008年第4期(总第339期 )EDUCA TIONAL RESEARCH No.4,2008 General,No.339 教师教育范式:结构与内涵 ———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解读 何菊玲 栗洪武 [摘 要]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的基本结构,教师教育范式结构包含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人工范式三个层面。教师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范式不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范式,而且是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范式。教师教育共同体知识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范式转换的根本原因。以独白为特征的科学知识观导致了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只有在对话知识观基础上,教师教育的所有参与者通过平等对话、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拥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研究方法的交往共同体,建立起交往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才能够克服工具理性教师教育范式所导致的危机。 [关键词] 教师教育范式;知识观;范式理论;共同体 [作者简介] 何菊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栗洪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 710062) 自从库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 构》一书中用“范式”(Paradigm)来系统地阐释其对科学发展的本质的看法后,“范式”一词便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范式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哲学、社会学和人工操作三个层面上使用了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概念,然而,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教师教育范式时,很少仔细考察库恩的范式理论,而是倾向于直接引用库恩著作中的某一具体范式概念。表面上看,每个人使用的都是“范式”一词,但实际上,其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假设却大相径庭,甚至所使用的“范式”概念可能都不是同一层面上的。这使得教师教育范式的研究不仅充满歧义,而且还处于不同的语境之中,从而难以使范式研究深入下去。因此,对范式的概念及其内涵的进一步探讨不仅有助于研究者在同一语境之中理解教师教育的范式问题,而且使教师教育范式的研究也更为有的放矢。 一、库恩的范式理论 在库恩的范式理论中,范式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在《范式的本质》(The Nat ure of Paradigm)一文中曾对库恩的范式作了系统考察,并将其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形而上学范式,也称为哲学范式或元范式,泛指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信念;二是社会学范式,是指科学家普遍认可的科学成就和学术传统,包括构成学术研究基础的概念系统、基石范畴和核心理论在内的理论框架;三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是将范式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决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这三个层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1]库恩的范式理论还有如下三个重要概念。 第一,“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科学共同体由一些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具有共同信念的人组成。这种共同信念规定着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范围,同时,也为他们提供

托马斯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通俗来讲,范式就是一个模型或模式。引申到具体学科,比如旅游学科,就是指旅游学领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基本结构,学科发展阶段中理论研究的主导共识,是学科的研究纲领! 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PARADIGM)。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 科学理论不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个别命题的集合,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库恩将这一系统整体称作范式范式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长期的探索、教育和训练中形成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思路,为他们提供了考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其发展确定了共同方向。“范式”这个范畴虽然系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但任何概念都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明确。在库恩那里,“范式”这个范畴存在许多概念模糊之处。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认为,范式是学说的坐标,是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科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科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哲学范式决定科学范式,范式决定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决定具体理论,理论决定模型,模型决定模式。方法是理论的功能,和理论之间不是层次关系。虽然由于认识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协整作用,在同一个范式基础上会产生学术观点基本相同、学术荣誉等既得利益和学术目标基本一致的“科学共同体”,对共同体外的学说和学者会产生“异体排斥”,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进步,都最终要表现为范式的转换。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不同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科学范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范式”理论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中不同学派的定位、相互关系、发展规律、发展趋向的钥匙。 库恩在70年代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使用了范式(paradigm)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瑞泽尔认为: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 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范式是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单位,我们可以用其来区分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它能够将存在于一科学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

[库恩,范式,理论]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摘要: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中提出了“范式”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科学哲学界,更渗透到了诸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范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库恩对“范式”基本含义的论述也多达21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库恩在发现“范式”的使用存在问题之后,“范式”在后库恩时代逐渐消失。本文对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了系统地总结分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范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今后在研究中规范“范式”的原本含义。 关键词:库恩;范式;科学革命 1962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结构》一书。该书中频频出现“范式”、“不可通约性”、“科学共同体”、“常态”、“危机”等库恩式专业术语,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库恩由此被誉为“现代科学哲学之父”,美国著名学者罗蒂称其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以英文写作的哲学家”。在《结构》中,“范式”一词是该书的关键,而且也是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范式”一词的出现,在世界学术范围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此,心理学界提出“范式是否可以成功重建心理科学发展史”,经济学界提出“改革目标转换模式”,企业界提出“再造企业内部结构”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问题古已有之,而现在要通过“范式”理论从新的视觉入手,进行分析、再分析。然而,由于“范式”本身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所以,“范式”概念到了后库恩时代就渐渐淡化乃至消失。 一、库恩的“范式”概念 “范式”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arade Gina ,最初用于语言学中,原意是语法表示词形的变化规则,如名词变格、动词人称变化等,由此可以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所以,“范式”一词并非库恩自己所创。李醒名在《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术语吗?》一文中指出,“范式”一词从15 世纪进入了英语词汇之后,先后有马赫、迪昂、威纳以及默顿先于库恩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直接使用了该词。尽管“范式”一词并非库恩所创,但是,库恩却赋予其新的涵义,将其上升为理论来描述科学发展模式,这不但引起了哲学家、科学家的热烈讨论,也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法学等诸多领域的注意。 由于库恩在《结构》一书中并没有提出“范式”的确切定义,所以,学术界对“范式”的讨论愈演愈烈,由此,“范式”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借用十分频繁,当中出现滥用现象又不足为奇。1965年,英国剑桥语言研究室的马格丽特?马斯特曼女士在《范式的本质》一文中指出,“根据我的统计,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至少有21种不同的意思在使用‘范式’,可能只多不少,他指出‘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马斯特曼女士将“范式”概括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这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是范式的核心;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这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如教科书、经典著作等,这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库恩在《结构》一书中指出,“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①”,“‘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②,“以共同范式为

库恩_范式_的本质及认识论意蕴

第23卷 第11期2007年 1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 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 ure Vol.23,No.11 Nov.,2007?问题讨论? 文章编号:1000-8934(2007)11-0104-05库恩“范式”的本质及认识论意蕴 陈 俊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库恩的“范式”无疑是20世纪科学哲学中最具创见性、也最具争议的哲学概念之一。库恩是在两种不同意义上使用该概念的。一种意义是将“范式”作为科学共同体从事高度收敛的常规科学活动的精神定向工具;另一个更具本质性的意义是将“范式”作为共同体成员共有的解题范例,即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工具。库恩的“范式”及其认识论意蕴是对传统基础主义认识论的历史主义超越,澄清“范式”的认识论本质对于理解科学的本质及科学发展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范式;认识论;认知工具;范例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7-08-27 作者简介:陈俊(1976-),湖北孝感人,湖北大学哲学系讲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① 在《革命》一书出版后,其“范式”概念由于“含糊不清”而遭到英美科学哲学主流分析学派的强烈批评。为此,库恩先后在《对范式的再思考》、《对批评的答复》以及《革命》第二版“后记”等三篇文章中集中回应了对范式的误解和批评,试图恢复范式的原本意义。 库恩的“范式”概念是他“大异其趣”的科学哲学 中两个(另一个是“不可通约” )最具创见性,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不幸的是,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他将这一概念表述得过于“含糊不清”,因此遭到英美主流科学哲学家冰雹般的批评,对其“含糊不清”表示谅解的人也往往容易误读这一概念。甚至于库恩本人也沮丧地承认,“范式”一词造成了“过分的可塑性”,“几乎可以满足任何人的任 何需要”〔1〕287。其实,库恩在《革命》及之后对“范 式”的阐述和辩护①中,其含义还是比较清楚的。他基本上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们,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范例)。本文通过重构这两种意义上的“范式”概念,试图说明“范式”的本质及其认识论上的意蕴。 1 范式:作为精神定向工具 库恩“范式”及其革命性变革的思想最初“闪现”于1947年间,他为了给非理科学生准备一组有关17世纪力学起源问题的讲演而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力学的经历中。而在其第一部著作《哥白尼革命》中,他借助“概念图式”概念首次表达了他日后称之为“范式”的基本思想。在库恩看来,“概念图式”是 一个在历史上特定时期决定着许多不同领域的观念 被如何编织成一个一致的思维结构。一旦“概念图式”被建立起来,它将“超出已知的范围,成为预测和探索未知的首要的强有力的工具。”“它能显示理论是如何指引科学家去认识未知事物,告诉他到哪儿找,他能预期找到什么,而且这可能是概念图式在科 学中最为重要的功能。”〔2〕 因此,一个“概念图式”(范式)便具有一种认知工具的意义。这一认识论上的意义正是库恩所想阐述的“范式”的真实内涵。 可惜的是,库恩在《革命》一书中,为了展示常规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革命产生的根源,将“范式”概念从最初认识论意义上的共有范例扩展为已有的科学成就、一组共有的信念、一种成功的形而上学思辨、一组仪器操作规范乃至于一整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组合等在内的综合体,因而遭到人们普遍的误解。我们不妨将其这个意义上的“范式”称之为“精神定向工具”。概括而言,这种精神定向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范式”作为一组共有的信念和“本体论承诺”,它为科学共同体开启了一个生活于其中的“可能世界”。对于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来说,在他还没有获得像下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前,有效的研究是很难开始的。比如:宇宙是由什么样的基本实体构成的?这些基本实体是怎样彼此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人类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认识这些基本实 4 01

探析库恩范式理论及其优先性

探析库恩范式理论及其优先性 摘要:“范式”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一个术语, 指出了科学革命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其演化的方式。库恩定义的“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公认的一种模式, 这个科学共同体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标准等与科学研究相关的所有东西。范式比能从其中明白地抽象出来进行研究的任何一组规则更优先、更具约束力、更加完备;它无需规则的帮助也能确定常规科学;它比任何规则和假定更具有优先性。 关键词:范式;范式优先性;科学共同体;理论;常规科学 1962 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提出了“范式”(paradigm)、“不可通约性”等新概念,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震动。其中“范式”一词是本书的关键,而且是库恩科学发展模式中最基本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科学哲学界,而且也渗透到了诸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一、“范式”概念简析 托马斯·库恩是第一个系统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他的最大理论建树在于提出了“范式”这个概念。所谓范式,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的科学家集团所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包括哲学本体论、认识方法论原则以及价值信念在内的结构体系。按照库恩的观点,范式决定了科学知识体系中一切观察术语和理论术语的意义,界定了这一认识体系将要探求的问题域以及回答这些问题时所依据的解释理论,为连接观察与理论架起了桥梁。 基于范式学说,库恩提出了一种与逻辑主义主张截然不同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要地表述为:整个科学史遵循着“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的周期运动规律,从而向前推进和发展。在前科学时期,没有统一的科学共同体和公认的范式。经过长期争论后,才逐渐形成“范式”,形成统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而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常规科学”就是按常规或者说按范式进行研究的科学,科学家们对共同体的范式坚信不疑。常规科学时期“大部分科学家都几乎把全部时间花在常规科学上”,“范式”的积极作用保证了常规科学具有自我延伸能力,在它遇到反常、发现不符合预期的现象时,它就会调整理论,吸收反常,直到使反常成为预期的结果为止。但随着常规研究的深入,反常越来越多甚至深入到范式的核心,理论的调整与修补无济于事,这预示着危机时期的到来。科学革命是危机的必然结果,革命的实质是新旧范式的替换。新范式最终战胜并取代旧范式时,科学革命时期结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开始。科学研究在新范式的指引下继续累积式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