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成就

宋代陶瓷成就
宋代陶瓷成就

宋代陶瓷成就

通过课堂上学习和视频马未都先生的百家讲坛,我对宋代的陶瓷成就深有体会,宋代的陶瓷是我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它形成六大瓷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窑、景德镇的清白窑系。因此,六大窑系孕育了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等。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当时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在灿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窑中,景德镇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窑烧造的青白瓷最为精美,冠绝群窑。它的胎土采用当地高岭土,素白细密,洁净紧实,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烧造出的青白釉瓷器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

宋代瓷器的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

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定,汝、官、哥、钧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纹样装饰是宋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繁盛时期,诸多名窑以各具风格特点的纹样装饰赋予生活用器以美的性格.河南宋代瓷器纹样装饰方法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造,丰富了中国瓷器艺术语言,拓展了瓷器艺术的审美境界.

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大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名窑遍布,技艺精湛,不仅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烧造的精美产品,还有带有浓厚民间生活气息的“磁州窑”、“耀州窑”瓷和胎质洁白致密釉色白里泛青、晶营如玉的“景德镇窑”瓷,“龙泉窑”瓷,“越窑”瓷,“汝窑”瓷等。花色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蜚声于世。不但陶瓷造型精巧、饱满、丰富多样,简洁优美,比例达到完美,制作讲究;刻划花装饰又具特色,还有“铁锈花”和“红绿彩”瓷等,艺术成就很高,是中国古代制瓷的高峰,犹如百花争艳,春色满圆中盛开的奇花异葩,深为世人所推崇。是陶瓷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定瓷】

宋代北方著名

瓷窑。窑址在

河北曲阳涧磁

村。始烧于晚

唐、五代,盛

烧于北宋,金、

元时期逐渐衰落。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汝窑莲花式温碗

【汝瓷】

宋代「五大名

窑」之一,为

冠绝古今之

中国磁器名

窑。窑址在今

河南省宝丰

县清凉寺,宋

时属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官窑圆洗

【官瓷】官窑

是宋代五大名窑

之一,窑有南北之

分。官窑釉厚者开

大块冰裂纹,釉较

薄者开小片,哥窑

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官窑圆洗

哥窑八方碗

【哥窑】哥

窑八方碗宋代

「五大名窑」之

一,这里所说的

哥窑是指传世的

哥窑瓷。其胎色

有黑、深灰、浅

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钧窑鼓钉三足洗

钧窑建于北宋

初年,窑址在今河南

省禹县西张神镇。钧

窑瓷器独特之处在

于它是一种乳浊釉,

釉内还含有少量的

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

通过学习与图片分析,对宋代陶瓷五大名窑特征分析。

1.定窑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汝窑。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3.官窑。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4.哥窑。

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5.钧窑。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所以,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官窑和民窑分道扬镳,竞相发展。在釉瓷生产上,打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多色釉瓷开始发展。

因此,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著名的窑系有: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定窑系,以生产白瓷和釉下彩绘瓷为主的磁州窑系,以生产红,蓝窑变釉为主的钧窑系,北方生产青瓷的耀州窑系,南方生产青瓷的越窑和龙泉窑系,及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和生产黑瓷及各种黑色窑变釉的黑瓷系等。除了这些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宋朝宫廷还建立了汝官窑,钧官窑、汁京官窑,郊坛官窑,"哥窑"等官窑,所以宋代的陶瓷是我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

宋代瓷器

第五节 宋代瓷器 一、双凤朝阳斗笠碗 双凤朝阳斗笠碗,亦称“影青浆胎双凤朝阳碗”,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产品。碗为倒置斗笠形。碗内外壁施以白里泛青透明釉。胎细釉纯,质薄而轻,洁润如玉,光鉴照人,扣之作金石声。碗通高5.6厘米,敞口,直径17厘米,直斜腹,平足,直径8.5厘米,碗内壁有模印花纹:上为云雷纹一周;下为双凤朝阳图案,双凤作展翅向日飞翔状,栩栩如生。稀有而珍贵。 1982年在桐城县毛河乡毛河村徐湾庄出土,计10件(其中有5只残破),由桐城县文物管理所征集,现藏桐城市博物馆。

二、“河滨遗范”青瓷碗 “河滨遗范”青瓷碗,北宋龙泉窑(今浙江省龙泉县)青瓷产品。圆唇,敞口,弧腹,圈足。通高6.2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4厘米。碗内壁有5条凸起的直线纹,碗底中心印有“河滨遗范”4字铭文,竖行,每行2字,为阴文楷书。此种铭文碗是龙泉窑的特有产品,目前完整的器物很少发现。另外碗足底部还有墨书“户元美宅庚戌年”7字,行楷,竖三行,行字不等。“户元美”为死者的名,“宅”指墓地。“庚戌”年号北宋有两个,一是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一是熙宁三年(1070年)。从碗的形制特征看,应属前者,不会晚到北宋后期。碗为白色胎,胎骨坚硬细腻。粉青色釉,釉汁滋润,有冰裂纹。此碗对研究宋代龙泉窑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5年在绩溪县宋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三、钧窑大碗 钧窑大碗,宋代瓷器。兰青色,芝麻轴边沿,冰裂纹,略带密点菟丝子纹。直口,深腹,圈足。通高9厘米,口径22厘米。1964年春,于亳州城东北25公里大杨河工地征集,系治河民工从河床东部宋代墓葬区挖出,完整无损。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从该墓葬区共同出土的大量宋代器物证实,此碗为宋代遗物。现藏亳州市博物馆。 四、青白釉刻花盖碗 青白釉刻花盖碗,宋代生活器皿。深腹、直口、矮圈足,白瓷胎。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光亮略泛黄色。碗外遍刻花草纹。盖折沿,中间塑一扁平纽,四周亦刻满花草纹。口径10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11厘米。该碗制作精细,造形别致,类似这种深腹直口的青白釉盖碗,在宋瓷中还不多见,宿松地处长江北岸,面临江西,距景德镇不远。根据此碗的造形和釉色,应为宋代景德镇产品。 1986年2月在宿松县佐坝乡栗树村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砖石墓出土。现藏宿松县文物管理所。 五、影青斗笠碗 影青斗笠碗,宋代瓷器。敞口,微卷唇,浅弧腹斜收至底,矮圈足、底平不施釉。通高6.7厘米,口径17.7厘米、底径5.5厘米。器体胎质较薄,全施影青色釉,光泽晶莹。碗内壁刻划水波纹,影现四尾鱼形,鱼作戏水状,形象活泼生动,可见精湛的工艺水平。 1982年6月9日,霍山县文物管理所从城南上元街村十八塔生产组小学教师刘兰芝家中征集。据介绍:1979年3月,修路工人在该地开挖路基时,在一座宋代砖室墓中发现。现藏霍山县文物管理所。 六、龙泉窑瓷盘 龙泉窑瓷盘,通高3.9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7厘米。口厚唇,直斜腹,底内收。矮圈足,直径6.1厘米,露胎,白瓷质。通身无纹饰,施以豆绿色釉,色泽温润如玉,造 ? ? 7 3 1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陶瓷艺术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自己的烧造瓷器。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主要窑址有:上虞窑、宜兴均山窑、肖山上董窑、成都青羊宫窑、福建天山马岭窑等。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窑址发现得不多,仅河南安阳窑、河北贾壁窑、山东淄博窑数处。而到了宋代,则形成了多种瓷窑体系。宋代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它们之间的同异可以大致看出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定窑系以定窑为代表。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始烧于唐,它的烧白瓷是受邻近的邢窑影响,当时邢窑盛名满天下。但后来定盛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而定窑系诸窑到北宋时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并为各窑所仿效。定窑系产品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釉汁比较莹润,釉色白中发黄,常有泪痕。胎料加工很细,胎质坚硬,胎色洁白。器物造型稳定,装饰工整素雅。早期的产品以划花、刻花为主;北宋晚期以印花为主。花纹布局严谨,题材丰富多彩,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其中又以牡丹、莲花为多,菊花次之。其余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也有一定的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在北宋中期则出现了覆烧工艺,即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这种装烧方法的优点在于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缺点是有芒,即口部无釉。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为典型代表。磁州窑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观台窑的产品品系、种类,可以说是集本窑系各窑之大成。这里烧制的瓷器以白瓷、黑瓷为主。装饰丰富多彩,白地黑花,对比鲜明。纹饰题材多取之于民间的生活内容。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的成就也很大,它的制瓷工艺的独特性则在于釉下施一层极白的护胎釉,再在上面画黑花,或用剔地的手法作出剔花。装饰以黑白或赭白对比,十分强烈;花纹的制作手法既活泼又严谨。 耀州窑系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耀州窑系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因此称耀州窑。北宋时期以烧造青瓷为主。耀州窑青瓷颜色深沉,边沿部分发褐黄,人们称之为“姜黄色”。耀州窑系最突出的成就是图案装饰。宋元的花纹有折枝牡丹、缠枝菊花、水波三鱼、鸳鸯戏莲、双鸭戏水、水藻纹、忍冬纹、回纹、松林戏婴、龙凤花纹等。装饰手法以印花、刻花为主;刻花刚劲有力,纹样生动活泼,在宋代诸窑系中算是出类拔萃的。 钧窑系以河南禹县的钧窑为代表,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采的窑变釉色。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汁肥厚润泽,极为美观。此外还有月白色、天蓝色、海棠红等。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钧窑系瓷器的烧造地点很广,河南禹县、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的磁县等都有烧造。 龙泉青瓷窑系属南方青瓷系统。南宋时为应付宫廷,官府的需要,开始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的瓷器。到南宋中期以后,终于形成了有自身特点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等龙泉青瓷。龙泉青瓷窑系的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府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这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和东南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很受欢迎的商品,这种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在国内,龙泉青瓷也和景德镇的青白瓷一样,它的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大。近年发现陕南与四川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证据。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属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称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明度以及瓷里莫来石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荣誉称号和高级职称情况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荣誉称号和高级职称情况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张松茂、秦锡麟;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刘远长、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徐庆庚;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王怀俊、宁勤征、李文跃、李菊生、余仰贤 何叔水、杨苏明、饶晓晴、徐亚凤、黄卖九、赖德全; 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95年授誉一批共9名) 戚培才、熊汉中、汪桂英、陆如、刘平、曾维开、舒惠娟、陆军、涂金水; 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25名)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王恩怀、王隆夫、刘远长、李进、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戴荣华、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徐子印、程曲流、李文跃、宁勤征、 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益52名(2010年1月)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女、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女、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女、况冬苟、吴兰芳、冯金玲、黄杨、董伟、余宾、张慧、张晓东、姚慧云、於彩云、汪平孙、魏晓阳、龚华、熊军、曹爱勤、胡绍宇、张小红、俞有桂、戚耀辉、洪康民;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宋代瓷器的特征与概况 03级艺术设计系 瓷器最早就是由中国发明的,中国的瓷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后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发明,到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经历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制瓷业的繁荣,中国制瓷业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单色到多彩,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特的特征,在所有的朝代中必须要说的就是宋代的瓷器,它是中国瓷器发展到顶峰的一个时期,宋瓷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是中国陶瓷史上颠峰。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令后人一目了然。宋代瓷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等,响应者更是不计其数。 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创烧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至元代停止。定窑产品繁多,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图案常见花果禽鸟。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纹饰线条清晰明朗,反映了当时比较高超的刻摸与脱模技术。另外,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宋钧窑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金、元时期的河北、山西等地方多有仿烧。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汝窑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所以,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成份,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玛瑙的主要成份是氧化硅,或许此说有些道理。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 哥窑瓷器的胎色呈灰色或土黄色,釉色为粉青、青黄、月白、油灰等等,其中油灰色为最常见。它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开片”,大小不一,纹路颜色深浅不一,器形不同收缩部位也就不一,所以变化万千而又自然贴切。哥窑瓷器上往往出现较粗的裂纹呈现黑色,较细的裂纹出现黄色,前后层次错落,称为“金丝铁线”。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

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与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宋代官窑瓷器特点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窑烧瓷的窑口,史称“汴京官窑”,学术界又称为“旧官”。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中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甚少,这是因为黄河古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窑址均被淹没无存,实物也难以寻找之故,所以考古界无法考证,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设官窑于修内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即杭州郊坛下官窑),这个时期烧造的瓷器则称为“南宋官”,学术界又称之“新官”。 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中说道:“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古朴精致 官窑既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而且又是继汝窑后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其器物形制和烧造工艺等与汝窑有不少共同之处。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三足洗,其釉色很相近,就连风格也颇为类似。特别是釉色,北宋大观年间的瓷器,多釉色莹润,其中又以月白、粉青最为盛行,部分翠绿其次。但有不少器型多仿古,常见的仿古礼器有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贯耳瓶、弦纹瓶、琮式瓶和各式尊等。其特点是,胎体较轻,以支钉烧制,色呈紫褐,釉面较厚,见冰裂纹大开片,底足露胎,呈铁黑色,沿口因釉层薄而呈浅紫色,俗称“紫口”。 南宋官窑瓷器则造型古朴而精致,胎体同北宋官窑一样较薄,呈紫褐铁色,但釉层肥润,具有玉质感,其釉色多见淡雅的粉青色和米黄色,釉下见气泡,釉面见大开片,底足亦露胎,紫口铁足。但无论是北宋官窑也好,还是南宋官窑也好,学术界均统称其为“官窑”,而且价值不菲。 器型多样 宋代官窑的器型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仿古礼器外,主要还有各式洗、瓶、壶、炉、盘、碗以及盏托、花盘、单柄杯和供器等,且多以釉色见长,特别是南宋官窑中修内司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所烧造的瓷器,系采用澄泥,制作极其规整,并以釉质晶莹透澈而备受人们珍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遵生八笺》也说:“官窑品格大抵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釉色、片纹、金线纹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是官窑瓷器千百年来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根本,后人绝难仿造。难怪诸多文史资料中历代文人多有赞叹之词,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对之也赞不绝口,赋诗以抒胸臆。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获得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一、景德镇市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界人员 第一批授誉人员(1959年) 陶瓷美术家(33名) 王大凡王步王雪如王锡良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余翰青吴成仁吴康张志汤张松茂张景寿杨泰川杨海生李盛春周国桢周湘甫段茂发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程兆鑫蔡寿生蔡金台潘金台潘庸秉魏荣生 陶瓷美术设计师(55名) 万覆中于锦常方庭于晓帆壬冬苟王希怀王云泉王泉水邓肖禹叶冬青石宇初刘仲卿刘祖燃朱明朱祖森朱长茂朱受之任庚元胡泰茂江显亨陈先水邹国均邹镇钦汪小亭汪桂英汪起榜邱光何念琪陆云川张新喜李永光施尔才施鸿光欧阳光赵金水胡诗看聂清泉聂杏生聂物华郭如意倪家训徐成涂菊青章仕保章文超黄晓村黄富荣康家钟崔祥燕程子旭童竹村曾山东熊晓峰熊梦轔谭有根 陶瓷美术设计员(105名): 万仁保万柏斗万凤祥于家爵于通景邓必诏王声怀王鹤亭王一亭王志友方根才方永禄刘乾喜刘子祥帅欢喜吴元清吴贤良吴谱生朱先喜朱发观朱新保孙顺寿伍发元张湖张彬张德生张金祺鄢厚生陈云峰陈振中陈庆长陈跃星陈垂谷李雨苍杨树林时幻影余贵水宋木生陆如汪少平胡茶保金运言周智义周遇员郑管杰郑瘦梅郑均鼎罗来育陶鼎鼎施林鉴施炳莲段庆舜姚德明徐慵纲徐观松徐才喜高学林涂振生袁子余敖茂林梁文庭殷经树钱焕章黄国昌黄凤绥黄金山黄生根曹献庭曹宗培曹正东章达谢集贤曾文卿程金根傅长发傅尧笙彭科长彭兆贤游海滨雷火莲蔡锦标蔡金根熊维祯熊意奇谭云亭戴金生戴仕荣(缺18名) 第二批授誉人员(1961年) 陶瓷美术家(8名) 王云泉王晓帆刘仲卿李永兴张松涛胡献雅章仕保曾山东 陶瓷美术设计师(23名) 王隆夫王筱兰王恩怀王福保尹一鹏邓必浩刘保仁陈会赵陈功金陈茂松陈冀定杨银座何水根卓安之胡明玫胡芦施振英徐焕文程金水程玉筠詹昌彬雷锦顺管定华 陶瓷美术设计员(72名) 王承显王一平王梓梁王宗玉王庆达王光魁孙金旺詹大模刘镇南刘耕詹铁成石

宋代陶瓷成就

宋代陶瓷成就 通过课堂上学习和视频马未都先生的百家讲坛,我对宋代的陶瓷成就深有体会,宋代的陶瓷是我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它形成六大瓷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窑、景德镇的清白窑系。因此,六大窑系孕育了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等。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当时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在灿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窑中,景德镇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窑烧造的青白瓷最为精美,冠绝群窑。它的胎土采用当地高岭土,素白细密,洁净紧实,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烧造出的青白釉瓷器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 宋代瓷器的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定,汝、官、哥、钧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纹样装饰是宋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繁盛时期,诸多名窑以各具风格特点的纹样装饰赋予生活用器以美的性格.河南宋代瓷器纹样装饰方法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造,丰富了中国瓷器艺术语言,拓展了瓷器艺术的审美境界. 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大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名窑遍布,技艺精湛,不仅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烧造的精美产品,还有带有浓厚民间生活气息的“磁州窑”、“耀州窑”瓷和胎质洁白致密釉色白里泛青、晶营如玉的“景德镇窑”瓷,“龙泉窑”瓷,“越窑”瓷,“汝窑”瓷等。花色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蜚声于世。不但陶瓷造型精巧、饱满、丰富多样,简洁优美,比例达到完美,制作讲究;刻划花装饰又具特色,还有“铁锈花”和“红绿彩”瓷等,艺术成就很高,

我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

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李菊生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19名,其中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誉46名(2010年1月)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 李菊生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2010年10月授誉一批共18名) 戴玉梅,范敏祺,蓝国华,刘升辉,聂乐春,宁钢,彭竞强,沈盛生,舒立洪,涂序生,涂翼报,徐江云,许爱民,袁世文,曾亚林,张正海,赵紫云,朱正荣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四批次共73名,其中有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荣46名(2009年)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况冬

明清时代瓷器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中国瓷器可以说是艺术上的一支奇葩。而明清瓷器是瓷器发展的成熟时期, 自然在瓷器史上占有足够的分量。两个时期,人们用智慧创造的艺术珍品是后人永远的财富。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瓷器的特点及成就方面加以分析。 明代的瓷器发展可谓是呈上起下,它夹在两个瓷器发展的最高峰之间,虽略显逊色,但起艺术成就是同样不可忽视的。从洪武釉里红的凝厚到永宣青花的艳美;从成化斗彩的雅致到弘治黄釉的静穆;从嘉靖五彩的瑰丽到崇祯青花的明快,无不显示着明代人的才智。宋代瓷器造型追求简明,追求绚丽至极的平淡。而明代造型追求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它的巨大成就首先表现在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这种细腻莹彻的白釉,由于所含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特别高,同时熔剂含量又很低,所以釉色透亮明快,纯白如牛乳色。同时,明代瓷器加彩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我国造瓷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以下分别从明青花和斗彩说明。 斗彩瓷,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1465 —1487 )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的烧成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幵辟了新的途径。是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中的一只奇葩,是由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一 种彩瓷。斗彩这种陶瓷的装饰方法,既不同于釉下青花的装饰,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 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成化瓷器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

宋代瓷器的纹饰特点和文化内涵_王苏伟

宋代瓷器的纹饰特点和文化内涵 王苏伟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310018)摘 要:宋代瓷器纹饰题材内容丰富,装饰形式多样,还呈现出大量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宋代瓷器的纹饰反映了宋代的士民文化和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对后来瓷器装饰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宋代瓷器;纹饰特点;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07)05-0117-04 宋代被称之为“瓷”的时代。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中国20多个省、市、区的 170多个县市。其中宋窑达130个县市,占总数的76.4%。〔1〕名窑辈出,民窑蜂起,除了著名的五大名窑汝 窑、官窑、钧窑、定窑、哥窑外,还有柴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等民窑。这种名窑灿烂的时代,是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宋瓷造型古朴,色彩淡雅,以天青、白色为代表,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都以生产青、白瓷著称。与明清崇尚色彩斑斓的绘画纹饰不同,宋瓷以单色釉著称。宋瓷纹饰题材丰富,装饰方法多样,宋瓷纹饰反映了当时的士民文化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宋瓷纹饰的基本特点 宋代瓷器纹饰内容丰富,不论植物、动物还是人物,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题材大都出现在瓷器装饰上。宋代瓷器纹饰形式多样,有刻划花、印花、堆贴、绘花等;还出现大量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 1.宋瓷纹饰内容丰富 宋瓷纹饰题材极其丰富,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菊花、兰、腊梅。动物中以龙、凤、鹤、麒麟、鹿、兔、鱼、鸳鸯、鸭、鸟为多。还有受宋代绘画影响下的人物装饰,主要分为婴戏人物、人物生活等,尤其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十分流行,其中婴戏人物纹样最多,有“单婴戏牡丹”“单婴戏梅”“双婴戏梅”等等;反映人物生活形象的纹样如“母子蹦鞠”“戏妆男女”“持物人物”“山石丛物”等。此外,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纹样的。磁州窑文字装饰上一般常见者,如“忍”“忍事”“道德清净”“高枕无忧”“招财利市”“众中无语、无事早归”“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风吹前院竹、雨洒后亭花”,多反映时人悲观迷信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也有许多吟风弄月的诗词语句,如“清风细雨,黄花红叶”“金堂玉马三学士,清风明月两宋人”,更有抄录唐诗或长篇之作。其中尚有罕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或成语,如传世的“己所不欲,无施于人”“见贤思齐”等。 2.宋瓷纹饰形式多样 宋瓷的装饰方法,丰富多彩,有刻划花、印花、堆贴、绘花,还有运用树叶、剪纸的贴饰等。 彩绘瓷尚未普及的宋代,刻划花装饰是瓷器装饰的主要方法。所谓刻划花是指用刻刀或类似于尖针状的工具在陶或瓷的器物坯体上,或刻或划出装饰纹样,上釉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装饰方法。北宋时许多窑场瓷器品普遍有刻划花装饰,当时流行的做法是以浮雕法刻出花纹的轮廓、再以线刻或刻纹表现花纹的细部。所刻纹饰繁缛瑰丽,刀法娴熟,笔触奔放流畅。耀州窑青瓷以刻花、印花青瓷为主,刻划花题材丰富,其中以花卉所占比重最大,牡丹是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在瓶、盘、碗、罐等器物上都可以见到。 印花具有类似刻花的外观效果,还具有刻花装饰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印花装饰实际上是在社会生活对刻花装饰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北宋中期,由于耀州窑刻花青瓷备受社会欢迎,促使该窑窑工第27卷第5期2007年10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 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Vol .27No .5Oct .2007 收稿日期:2007-07-15作者简介:王苏伟(1982-),女,河南鲁山人,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艺术文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DOI :10.16169/j .issn .1008-293x .s .2007.05.026

景德镇陶瓷名人分类名录

景德镇陶瓷名人分类名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名) 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李进戴荣华张育贤王隆夫王恩怀熊钢如刘远长唐自强徐庆庚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李菊生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名) 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汪桂英涂金水曾维开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56名) 刘平舒惠娟戚培才彭竞强候一波裴足喜李恭坤熊汉中曾维开章文超田慧棣王采涂翼报刘伟朱正荣吴胜华张正海沈盛生曹木林章亮胡光震徐子印夏忠勇程曲流袁世文蓝国华王怀治方文贤吴锦华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28名) 万昊胡献雅施于人周国桢秦锡麟李林洪

郭文连姚永康李菊生钟莲生程曲流任瑞华张学文罗学正欧阳世彬朱乐耕何炳钦陆军宁钢黄焕义余勇吕金泉曹春生张亚林余小荔杨冰田鸿喜邹晓松 陶瓷院校工艺美术副教授(62名) 宁麟李良友余进宝刘超鸿余翰青龚龙水冯美庭罗晓涛高广聪陆如邹天成余乐坚黄卖九方复余少石蓝国华余勐张景辉李磊颖金文伟黄胜刘赣珍王安维吴天麟刘升辉黄焕义宁左张文兵徐国基张苏波冯绍华夏忠勇白海何炳钦张月园李斌徐明文余勐徐文辉余建荣葛圣岳曹建文吴永平王爱红陈彧陈晖张志安戴雨享郭宝珊许国胜乐穹陆涛程云邓和清孙清华张朝晖陈丽萍李文跃朱辉球乐茂顺祝正茂李美珍 国家级专家(2名) 邓希平刘翮天 陶瓷工艺美术研究员(4名) 秦锡麟熊钢如王怀俊黄云鹏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历年命名的“陶瓷美术家”(55名) 王大凡王步王雪如王锡良周国桢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

宋代陶瓷

I D: 1 07 32 07 5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 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 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如婴戏纹,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将肌肤稚嫩,情态活泼的童子置于花丛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树折花,追逐嬉戏,真切动人,生活气息甚为浓厚。 宋代陶瓷,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1北宋建窑兔毫大罐 说明: 福建建窑同样也存在一个生产相同特点产品的窑系,主要在闽北地区如建宁窑,邵武窑等。一般人们常见建窑产的 黑釉盏,象这么大体形的罐类还是相当少见的。 2北宋建窑黑褐釉盏 说明:广州博物馆2000年8月“宋代建窑瓷展” 高6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3.5厘米 3北宋建窑黑釉灯盏

宋代瓷器的发展

摘要 北宋时期因为政策的影响,“修文”政策给这一时期的人们的素质教育都有普遍的提高。而这一时期工艺发展继承了唐代时期陶瓷的特点,打造出精美的工艺美术,为后来打造典雅,优美的工艺美术奠定了基础。 宋代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城市不断发展和壮大,许多坊制和商店逐渐被新兴的集镇所代替,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宋代的市民和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些都为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消费市场和物质基础。 “修文政策”的推行,是研究古代器皿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的给工艺美术在器皿的品种,造型,图案,纹样,装饰的方法上带来了一些改变,使之与之前的陶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修文工艺发展经济繁荣器皿社会主流独特风貌

宋代瓷业达到如此境界,绝非偶然。首先是全社会对瓷器的喜爱与重视。唐代的达官贵人仍重金银器而轻视瓷器,到了宋代,商业发展,饮茶风盛,社会对生活饮食器具的需求量加大,而官僚贵族由于受社会动荡、国力衰弱的影响,也无法再像唐代那样大量使用金银器。另外,晚唐五代以来瓷器生产水平提高,精品迭出。北宋初,南方的吴越向宋称臣,每年大量供奉越窑生产的秘色瓷,其金银装饰的瓷器,华贵富丽,宋王朝君臣十分喜爱,使瓷器身价倍增,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之物,这就刺激了各地窑业向创制精品瓷器努力。当然,由于上层社会的提倡,使各阶层的人也都趋向使用瓷器,造成瓷器的大普及。茶肆酒楼以悬挂名人字画、陈设瓷器精品为时髦。而宋代“斗茶”之风盛,所以对名贵瓷盏(如建窑的“兔毫盏”)竞相追求,各地瓷窑也竞相仿制、创新,以致新的釉色、新的造型、新的装饰手法、新的烧造工艺层出不穷,完全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单调局面,这就使得宋代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成就。 宋代瓷器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 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宋代瓷器艺术特征还可以表现在,多个窑系均烧制了独具特色的器皿,如定窑的柏油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等,加上黑釉的兔毛,油滴,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标志着这一时期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各种产品争胜斗奇,异彩缤纷。 宋代时期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烧制技术上采取了“火照检查”控制窑炉温度,以及原钵和覆烧等先进工艺,使陶瓷的质量,产量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新的器皿不断出现,主要有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葫节式壶,注子,枕等。这一时期陶瓷受政策的影响,在花纹上大多都有山水魔纹,鸟纹和人物等生活气息的纹样。 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北方窑器和南方窑器。 北方窑器以定陶,耀州窑,汝窑钧窑出品的最具特点。 1)定窑 定窑始于唐,兴于北宋,终于元,窑址分布在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因唐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它的特点是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如黑瓷,紫釉,红釉,绿釉。其特点是瓷胎细致,有光泽,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的造型为碗,盘,瓶,碟,盒,枕等日用品。他的纹样丰富多彩,常有龙凤纹,植物纹,样纹秀丽典雅,装饰印花有白釉刻花,白釉划花,白釉剔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