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材分析

学生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好动,好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2、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教学难点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的准备:馒头、唾液、碘液、试管、玻璃管等)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由平时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3、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4、实验步骤:

教师让学生自己选取材料分工进行实验(在学生选取材料里,教师事先已安排了2个陷讲:有开水、冷水、37 ℃的温水、大小不一的试管)

教师观察学生进行实验:(全班分为11个探究小组)

l)有6个小组参考书上的实验设计,用了3支试管分别放入:

A试管:切碎的馒头、唾液、玻棒进行搅拌

B试管: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

C试管:没有切碎的馒头、唾液

A、B、C 3支试管放入37 ℃水浴中加热 10 min,滴加碘液,摇匀观察

2)有2小组在书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A、B、C试管外)还增加了:D管:与A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

3)有1个组的学生进行了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他们将2块馒头分别放入2个学生的口腔中,一个在口腔里含着,另一个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再取一个试管模仿B试管放入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33 ℃水浴中加热。10 min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观察

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并表扬有创新实验的小组。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以下结论:

1)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是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A、

B、C试管)

2)100℃的高温下唾液不会产生作用(D管)

实验现象分析:由学生进行。

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勘误)馒头被唾液初步分解了,加碘不变蓝,水和馒头不会发生反应,遇碘要变蓝,如果温度太高馒头和唾液也不会发生反应.

三、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四、开拓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调动学生的思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有成就感: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知识汇总,质疑,评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食物中含有能量。

2.学习测定食物中能量的方法。

3.体会到在生物科学的探究中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教学重点探究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教学难点

1.多种实验仪器使用

2.小组分工合作

二、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参与质疑

2.仪器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和单孔胶塞的使用方法介绍并示范。

3.制定计划指导学生学习并明确探究实验的步骤及责任安排,要求各组作出并宣布各自的探究课题和实验方案。

4.实施探究注意事项:a.安全用火 b.重复实验,准确记录 c.多种材料探究 d.鼓励每个学生都能操作整个探究实验

三、教学过程

1.在空易拉罐顶部的中央,剪一个比锥形瓶口略大的圆孔,圆孔周围以及罐底部四周剪若干孔洞,以便通风。

2.取一只锥形瓶,注入30毫升水,并放入一支温度计。

3.参照右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

4.称出一粒干燥花生的重量,将这粒种子放到火焰上燃烧。

5.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这粒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探究项目)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

种子花生大豆大豆核桃仁花生

质量

放出能量

种子向日葵向日葵玉米玉米核桃仁

质量

放出能量

四、课后反思

生物学科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限制常常难以落实,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加以改进完善。

在初中生物探究课中学生的素质有高低之别,兴趣、悟性各异,实难加以总评,这就需要对大多数学生进行鼓励和督促,而对个别的表现突出的优异生要有及时的褒奖和引导。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目标:

1、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3、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用具: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课前准备:

1、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人血的挂图。

2、培训小组长:指导小组长在实验课前先做本实验,并熟练到可以指导其他学生。

方法步骤:

一、培训小组长

课前先指导小组长,使他们能够独立熟练完成本实验。(目的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帮助教师指导其他学生成功的完成实验。)

二、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1、教师先对显微镜的结构介绍一遍,把显微镜的结构图挂在黑板上。

2、让学生指着自己的显微镜介绍各结构的名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显微镜的结构,使学生能在使用显微镜时更准确的操作。)

三、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按照: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放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十归箱。按照这十步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复习一遍。

四、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按照前面复习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前八步,操作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2、在黑板上挂上血细胞图片,让学生观察是否和自己看到的类似。

3、讨论:

⑴、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⑵、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⑶、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数量多;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永久片中的血小板已破裂,所以观察不到。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一、实验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和血管粗细及分布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能力目标:

1.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2.通过观察绘制血管分布和血流方向的生物简图。

情感目标:

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实验重点: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和血管粗细及分布情况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实验难点:通过观察绘制血管分布和血流方向的生物简图。

三、学生分析

虽然血管和血液流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过,但是学生已有的只是从课本上学到的感性的认知,对于动物体内有血液流动的血管学生还是没有见过,因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迎合学生的认识思维,使学生对于血管和血流的相关知识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

四、实验准备

(一)知识准备:1.回顾显微镜的操作要领。2.回顾血管的相关知识。

(二)材料用具准备:生命力旺盛的泥鳅、显微镜、棉絮、滴管、铅笔、纸等。

五、实验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身体里面有很多的血管,它们像渔网、像树枝……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有血液流动的血管呢?由于鱼类体内的血管和我们人体的血管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观察泥鳅尾鳍血管及血液的流动情况来认识血管吧!

(二)实验步骤

1.用湿棉絮盖住泥鳅的头部和躯干部只露出尾部,再将泥鳅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2.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提示:如实验中观察时间过长要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清水。)

3.绘制血管分布和血流方向的生物简图

(三)结果展示

1.小组展示绘制的血管分布和血流方向的生物简图,图上标出血管的类型。

2.通过实验观察描述血管的类型、结构特点及血流情况。

六、说明

本实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血管相关知识之后开展的,在此基础上开展该实验大大降低了实验的难度。但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还是存在许多,为了更有效地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在实验设计时尝试进行了下面的改进:

(一)实验前学生分析

实验设计前对学生进行分析,充分了解目前学生的认识状态,对于实验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的改进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按照课本上选择的实验小鱼是金鱼,通过课前的实验分析发现,使用金鱼做该实验存在如下不足:1.金鱼的价格贵,我校共有10个班级每个班级一轮实验做完大约需要40条金鱼,每条金鱼市场价大约是2元,这样就需要约80元的成本。2.实验后金鱼的处理,我校没有专门养殖金鱼的场所,实验后的金鱼没有合适的场所处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基于以上不足,实际教学实验中我选用的实验小鱼是泥鳅,选购长约4~5 cm左右的小泥鳅,容易放在小号培养皿中,泥鳅尾鳍色素少,生命力强,实验中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存活时间较长,又比较安静,利于学生观察。市场泥鳅的价格大约是35元/kg,我校只需0.2 kg的泥鳅就可以完成十个班级学生的实验用鱼,

大量节约了开支,又提高了观察效果,而且实验结束后可以把泥鳅放回学校后面的河流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包裹泥鳅用湿棉絮代替湿纱布,因为棉絮能容纳较多的水分,可减少实验过程中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的次数,并且有利于对泥鳅的固定。经过以上的改进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不同类型的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完成了实验目标,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本节观察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此实验难度较大,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较多,为了更有效地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优化实验效果。我校在课改四年中,四次对本实验探究和尝试,就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改进与反思。

1 实验材料用具的弊端

1.1 实验用鱼的种类:

开设实验的时间:一般是三月和四月,一般学校都选择鲫鱼,但鲫鱼有以下弊端:

1.1.1 鲫鱼的大小不合适:市场购回的小鲫鱼一般在10 cm以上,用大号(直径15 cm)的培养皿,不易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选用小号(直径9 cm)培养皿,鲫鱼又放不下,从而影响观察。

1.1.2 鲫鱼的死亡率高,费用高:选用鲫鱼做实验,鱼鳞掉落现象严重,经若干个班级轮流实验后,鲫鱼的死亡率很高,象我校十个平行班640名学生,进行一次实验后,大约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鲫鱼在过夜的条件下死亡率更高。我校一次实验约需鲫鱼10 kg左右,单价8元/kg,折算下来费用很很高。

1.1.3 鲫鱼好动,影响观察。又容易污染显微镜物镜。

1.2 实验用棉絮的弊端:

在实验中,用侵湿的棉絮包裹小鱼比较好,但是棉絮的使用量较大,又不能回收利用。一次实验结束,我校将浪费0.4 kg左右的棉絮。浪费性较大,又容易堵塞下水道。

1.3 实验用培养皿的弊端:

实验中,要把鲫鱼平放在培养皿中,将载玻片盖在鱼鳍上。要想用载玻片盖住放在培养皿中的小鲫鱼尾鳍。比较困难:如选用大号(直径15 cm)培养皿,虽然可以使用载玻片(长7.5 cm),但是,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放置时,很难固定。如选用小号(直径9 cm)培养皿,一般鲫鱼的尾鳍都贴在培养皿底壁靠边缘处,利于观察,但很难盖上载玻片。如果尾鳍贴在培养皿底壁中央处,容易盖载玻片,但又无法让尾鳍时准显微镜的通光孔。

2 实验用具改进措施

针时以上实验弊端,时此实验材料用具做如下改进,效果很好:

2.1 我校选择从水族馆购买回长4~5cm左右的小泥鳅,尾鳍色素少。生命力强。实验中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存活时间较长;容易放在小号(直径9 cm)培养皿中,又比较安静。利于学生观察。在本地泥鳅单价50元/kg,但我校只需0.2kg的泥鳅就可以完成我校十个平行班 640名学生的实验用鱼,大量节约了开支,又提高了观察效果。

2.2 用纱布代替棉絮,全部都可回收利用,大量节约了开支。

2.3 直接选用小号(直径9 cm)培养皿,不使用载玻片,直接观察。只是在观察时,将培养皿的水珠擦干净,眼睛注释着物镜。效果很好。

3 实验操作中的改进

实验中,泥鳅生命力强,但很粘滑,用纱布包裹不方便,学生不好操作。包裹住的小泥鳅尾鳍翘起很高,根本就贴不到培养皿底壁。影响观察。

改进后,让学生直接把泥鳅放在培养皿中用侵湿的纱布盖住泥鳅的头部和躯干部,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开,按住泥鳅上的纱布拇指按住培养皿外壁的底部,翻过来多余的水就可倒出,泥鳅很安静,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壁内,擦干外壁水珠,放在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眼睛要注意物镜与小泥鳅尾鳍的距离,保证物镜的清洁干燥,要熟练移动培养皿。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血液流动及不同血管的现象。

膝跳反射

教学目标

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的过程,帮助理解反射的概念,并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认识反射弧的兴趣;

通过测定反射时间,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

通过本节的实验,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情,并促进有效互助、协调合作。

实验内容

(1)膝跳反射实验:无需实验材料。

(2)测定反射时间:无需实验材料。

实验类型

学生实验

膝跳反射实验。

一、设计思路

重点:让学生注意观察刺激和反应、体验反射过程。

难点:受测者需要保持腿部放松、不故意控制腿部动作。测试者敲击点准确、力度适中,既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又不让受测者有疼痛感。

作用:本实验能够让学生对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形成印象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反射形成途径的兴趣。只有两两配合默契,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策略:让两位学生示范,教师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全班学生两两合作实验。实验完毕,让学生代表说一说实验现象:膝跳反射的刺激是什么?反应是什么?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同学们听到上课的铃声会走进教室。这里,上课的铃声是同学们受到的刺激,反应是走进教室。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做膝跳反射实验示范。受测者坐姿,两手的十指交叉在一条大腿下握紧,将大腿抬高,使足离地,小腿可自由晃动。保持放松,不紧张。测试者用一手掌外侧缘敲击受测者膝盖下缘,观察实验现象。如果未有预期效果,教师代替测试者实验。示范结束,全班学生两两合作、并互换角色进行实验。

可能:座位空间小---让学生到两侧和中间的过道上实验;有胆怯不操作者---教师上前积极鼓励、师生合作实验;效果不明显者---教师帮助分析原因,尝试重做;借机胡闹者---教师及时制止、规范课堂行为;其它情况---随机应变。

三、说明:

膝跳反射实验无需实验器材,容易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腿粗或偏胖,如果按照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方法,受测者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时,小腿不能自由活动,无法有效完成实验。因此,笔者对此做了如前文所说的改进。改进之后,学生不再因为自己腿粗而不好意思,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实验,效果很好,并且激发了学习兴趣,达成了教学目标。

后续:膝跳反射是如何形成的呢?由此引导学生开始反射弧等内容的学习。

反射时间实验

一、设计思路

重点:体验不同个体的反射时间长短差异,进一步培养小组成员有效合作。

难点:小组内最后两人难分上下时的解决,实验时间的控制,课堂秩序的控制。

作用:本实验能够对不同个体的反射时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形成深刻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策略:先让一小组示范,教师说明方法和要求。然后全班分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内最后两人如果难分上下,可以让第三人协助。实验完毕,让合作效果好的小组谈谈经验,失败的小组说说原因。思考、讨论问题:反射时间长好,还是短好?如何使反射时间变短?

二、教学过程:

从刺激出现到反应形成需要一段时间,这就是反射时间。不同的人的反射时间相同吗?让一小组(4人或6人)示范,每人分配一个新的称呼,如包子、油条、麻团、烧饼、馄饨、面条。一名学生(包子)先站立说“包子站、包子站、包子站了馄饨站”,该学生立即坐下。被称为馄饨的学生快速站立说“馄饨站、馄饨站、馄饨站了油条站”,以此类推。说话、站立、坐下速度要快,如果说错、站错或未迅速站立的,即算失败。示范结束,全班分小组开始实验。

可能:有少数学生性格内向、不积极参与---教师上前积极鼓励;声音过大影响其它组---示意小声,不要影响其他组;有借机调皮捣蛋者---教师及时制止,示意按要求实验;占用过多时间---提示快速,实在不能完成的,课后继续;其它情况---随机应变。

三、说明:

该实验借鉴了电视台综艺娱乐节目的方法,学生喜欢,效果好。课本上设计的方法是用直尺实验,有的学生没有直尺,即使用直尺实验,因为操作方法等原因,效果并不好。依照笔者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先失败的学生反射时间长,后失败的学生反射时间短,该实验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测定反应速度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测定反应速度”是教材安排的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探究活动,教材要求学生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结果(包括数据资料)→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重视每一步,其中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对“测定反应速度”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学会设计实验(包括设计记录表格)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通过让学生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较高的层次,同时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力目标:

①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②通过“测定反应速度”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通过实验结果: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增加的现象,认同“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难点: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具:60cm长的塑料尺;30 cm长的塑料尺、钢尺、木尺

2、学生准备:前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围绕“测定反应速度”作探究设计。要求按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完成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对“提出问题”的要求:

①与该课题——人的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

②所提问题最好有发散性。

(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要求:作出的假设与提出的问题具有相关性。

(3)制定计划:

要求:①操作性强,

②能控制可变的因素(设置对照实验),

③能注意设置重复实验,

④所获取数值的方法应一致。

【教学过程】

1、课上交流设计方案,筛选最佳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就测定反应速度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并且设计非常完整的实验方案。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筛选出下面一些课题:

①比较我们几个人的反应速度谁最快?

②闭眼与睁眼比,哪种状态反应快?

③用钢尺、木尺、塑料尺测量同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是否有差异?

④同样是塑料尺,用长的和短的分别去测量同一个人的反应速度,是否有差异?

2、师分小组提示注意事项:

A、测闭眼时的反应速度时,随着测试者手松开尺子,同时喊“开始”,或者用铅笔触动受试者,而受测者听到声音或感觉到触动后,立刻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尺子。

B、用的长度都是30 cm长的塑料尺、钢尺、木尺。在所有的测量中,受测者的拇指、食指都要距尺子刻度值为0的一端同样远。读取尺子刻度值时均以拇指上缘为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一个项目都是测量5次,求平均值。

3、分组选课题:全体同学实分小组选实验课题;

4、设计记录表格,各小组自由设计。

5、实施实验,收集数据。

要求: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②测量时,关闭教室里的电风扇,保证教室是一个无风的环境;

③测试者要让尺垂直落下,每一个受试者的肘关节固定在自己的桌子上,防止手上升去抓尺子导致测量不准确;另外记录员也要做监督工作,尤其对测闭眼时反应速度的组。

④任何同学都不要随意在教室走动,产生风,导致别的组测量产生误差。

6、数据处理:把表格里的数据进行整理,求平均值,并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

统计图例图:

甲刻度值(CM)乙刻度值(CM)丙刻度值(CM)

睁眼闭眼睁眼闭眼睁眼闭眼第一次12 22 17 32 10 14

第二次10 23 13 28 6 12

第三次7 22 13 25 5 10

第四次7 17 10 20 4 8

第五次 3 20 7 25 2 8

平均值7.8 20.8 12 26 5.4 10.4

7、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统计图(柱状图和折线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8、情感升华:

从图中的分析,你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反应速度随实验次数增加而加快,做数学题时,对于难题,多做几次,很快就会了“勤能补拙”,“天才在于勤奋”。对本课学习进行延伸,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行为的教育。

【课外探究拓展】

探究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时间(如早上、上午、下午、夜晚)有关吗?根据你的探究结果,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新)

教师姓名: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年级班实验名称观察蚯蚓(书上9页)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实验器材 活蚯蚓(自备)、粗纸、棉球、放大镜。 实验步骤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注意观察它身体是否分节。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节共有多少节。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右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3、将蚯蚓放在粗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身体的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看看是否有黏液。 应观察到的现象蚯蚓的腹部有小突起(刚毛),在玻璃板上爬行慢,在纸板上爬行快。 实验结论 了解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教师姓名: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年级班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书上76页) 实验目的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器材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3、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4、用解剖针挑起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应观察到的现象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结论 认识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课题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类别探究 目的要求1、学会如何测种食物中的能量。 2、明确不同的食物中所含能量不同。 材料用具试管夹、火柴、易拉罐筒、锥形瓶、水、温度计、花生种子或核桃仁种子等 知识链接1、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焦是能量的单位)。 2、读数时,眼与刻度处要平行。 方法步骤1、准备易拉罐筒,剪一个圆孔,并在孔周围及罐底四周剪若干个孔洞,以便通风。 2、取锥形瓶并注入30毫升水,并放入温度计。

方法步骤3、测好水温,花生种子的重量,并将这粒种子燃烧。 4、烧尽后,测量水温,并计算出能量。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通过探究,学生明确了种子中含有能量,不同的种子中含有的能量不同。 练习1、食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等六类营养物质。 2、三大供能物质是__、__、__。主要供能物质是__。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课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类别探究 目的要求1、探索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2、通过唾液淀粉酶的实验,理解酶的特性。 材料用具 淀粉、烧杯、量筒、试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碘液、稀盐酸、冰块等 知识链接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____。 2、淀粉遇碘变成()色。 方法步骤1、试管分开并编号,分成5支。 2、收集唾液。 3、每支试管加2毫升唾液。

方法步骤4、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清水、唾液、煮沸的唾液、含盐酸的唾液、唾液2毫升。 5、前四支试管37度,5号管0度水浴。 6、30分钟,各管加2滴碘液,观察。 小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分解作用,此酶不适宜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37度。 练习1、5支试管中不变蓝的是(),原因是()。 2、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唾液淀粉酶对()有()作用。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1: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校园内的生物及其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看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二、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等。 三、方法步骤 1、分组 2、设计调查路线 3、调查 4、归类 5、整理 四、讨论 1、每一小组展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根据交流情况小组内互评,教师也作出评论

总结:关爱生物的同时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 实验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通过探究活动明确外界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的习惯。 二、材料用具 10只鼠妇、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 三、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确定实验探究方案 4、实施计划实验探究 5、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 6、表达和交流交流过程与结果达成共识 四、讨论 1、怎样才能知道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一个有光的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其他因素呢? 3.、设计多少只鼠妇合理呢,1只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新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相对于传统教育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初中生物学,是基于实验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加深对于该学科相关的理解与掌握,由此来提高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前提下,研究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后提出自己的想法,亲身感受实验中的变化,从而提高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一、教学之效率性 在全国新课程推广的时候,教学有效性对于新课程的效果起到加强作用,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一)高效率理念及意义 教学的高效率是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而言,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出色、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因而让学生受益,让教师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变为现在教学的“授之以渔”,形成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完成自主学习。 (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影响 对于现在新课程的推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以多元教学为目的的教学目标,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教师通过改变教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得到、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以前的枯燥学习转移到现如今的兴致学习,从以前对于学习是应付心态转移到现如今的热爱学习,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在教师手下学习的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良好改变。 二、关于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教案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 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 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 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1)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教学反思: 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以后要注意。

最新七年级新版生物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教师:赵华琴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1) 实验目的:了解食物中的能量 问题的提出: 花生(或其他)的种子中含有能量吗? 所需仪器用品: 花生种子、核桃种子、锥形瓶、酒精灯、试管夹、温度计 所需药品: 实验步骤: 1、自制一个加热装置。 2、注入30ml的水。 3、称量一枚花生或核桃种子并点燃加热水。 4、测水温。 实验结论: 不同的食物中能量不一样。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教师:刘静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2)实验目的: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问题的提出: 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有没有差别呢? 所需仪器用品: 蔬菜汁液、苹果汁液、小烧杯、试管、滴管、 所需药品: 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步骤: 分别把两种汁液中逐滴滴2ml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褪色为止,记下滴数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 不同汁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教师:孟峥嵘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馒头在口腔是的变化(3) 实验目的:了解馒头在口腔是的变化 问题的提出: 馒头在口腔中咀嚼时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吗?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吗? 所需仪器用品: 馒头、消毒棉花、试管、唾液、 所需药品:碘液 实验步骤: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将馒头碎屑或馒头放入试管中,在分别注入清水或唾液,进行搅拌或不搅拌,同时放入370C的温水中,十分钟后加稀碘液,进行观察。实验结论: 唾液使淀粉消化,咀嚼有助于消化。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教师:赵荣华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4) 实验目的:认识小肠内部结构 问题的提出: 小肠的内表面适应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有哪些? 所需仪器用品: 小肠、镊子、培养皿、放大镜 所需药品: 实验步骤: 取3-4cm长的小肠于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 实验结论: 小肠内襞有皱襞和绒毛,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教材分析: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真菌”教学单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酵母菌和霉菌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docx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教案 学校:野马川镇初级中学 理综组:蔡雪 2014年9月6日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 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吋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I'可,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 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摘要: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克服困难,完成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责任。自己经过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部分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

弥补的损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要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在观察鱼鳍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知道作用就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的名称。做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部分结构认识各种鳍。然后,按步骤观察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再将观察后的各部位名称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科 2013年—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 青州经济开发区初中 姓名:牛青林

七年级生物备课 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本人承担七年级3个班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 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然后,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或“分析与讨论”或“实验” 等)探索有关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体系是系统的,层次是清楚的、鲜明的。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 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1:种子植物 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

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_”“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2:种子的萌发 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王金金 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中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要求把学生实验尽量开足。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工作计划 1、为适应教学中新教材的使用,实验室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教学标准,加强新实验的准备和操作能力,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联系,按学科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2、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认真做好实验教学情况记录。为教师公开课及科技兴趣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和协助工作。实验室做好准备工作,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训练和复习,检修好实验器材,改进器材的性能,确保各项实验圆满成功。 3、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实验仪器、药品的申购工作,对购入的仪器、药品及时登记,保存好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按类别分室保管。对现有的仪器、药品与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对比,提出增订的计划。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防漏水、防火、防盗工作,经常检查所负责的分管区域的各项安全。按学校要求,定期做好各实验室清洁工作和安全检查工作。 5、配合教务处的安排,及时提供各种考试的考场,保证各年级的分场考试能够顺利进行。对高三毕业班的教室需求在不影响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要求。 6、做好每个实验室的使用记录,保证实验室的正常使用,维持实验室的卫生情况良好。 7、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8、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9、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于实验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计划

白竺中学2015年下期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计划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基本情况: 1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十分有兴趣但又陌生。 2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 3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 4学校条件有限,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三,教学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方法和措施 1.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激发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 2.严格规范。指导学生观察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个细节以至全过程,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doc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 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 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 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 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 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 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 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 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 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 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 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 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 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 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篇一: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 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 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 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 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 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 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 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 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 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 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 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 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 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 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 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观察细胞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三、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四.实验现象: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的细胞,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细胞小,视野明亮,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少,细胞较大,视野较暗。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