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简史(转载)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简史

(转载)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1月28日,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

根据WWF和保定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在“新能源产业带动城市低碳发展”

的原则下,双方的合作将重点集中在:新能源产业及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引入;保定市成功经验的国内外推广;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

WWF将通过项目促进保定可再生能源及能效产品的出口和应用,对项目进行国内外宣传和推广,并为项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保定市政府则将为项目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和人力物力,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2008年,应低碳经济的趋势,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开发了新的项目《减碳技术咨询服务》,并与服务企业近百家。项目包括评估减碳空间、实施减碳措施、评价减碳效果、形成减碳报告。

2008年7月,日本北海道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9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9年,深圳市能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沃尔玛2009年供应商能效提升项目启动大会并作大会发言。与会者对提出的低成本节能思路和方法非常感兴趣,给予了积极评价,纷纷咨询。

作为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实施了一项可持续发展计划,作为计划的一个部分,要求其供应商2009年相对2007年单位产品能耗下降7%,2012年下降

20%。鉴于大多数供应商对达成节能目标可能缺乏方案,沃尔玛本次大会也邀请了十几家能源服务商为供应商提供节能咨询服务。深圳市能博特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顾问多年的服务经验,可以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在北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

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009年12月,深圳市高交会中,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节能减排诊断服务、节能量验证、ISO14064GHG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盘查、减排、验证服务商也参加在其中,有5年历史的宗兴环保是首次参加高交会,他们原来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专业市场,现在要面向大众市场了。刘董解释说:“就象我们每年要做体检一样,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减排设备同样需要经常体检,而我们扮演着‘体检医生’的角色,帮企业查出病源,然后向他们推荐最新、最可靠、最合适的换代设备。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能源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有30%以上的节能空间。我们诊断过的300余家企业,百分之百存在不同程度的节能、节水空间,在实施了改进方案后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我们将以‘低碳经济导航’为经营使命,矢志成为低碳技术服务行业的领先者,企事业单位身边的‘节能减排医院’”。2010年由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ISO14064-1:2006GHG 温室气体排放盘查、验证研讨会将于3月12日在深圳市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召开,欢迎低碳技术服务者踊跃报名参加。

2010年3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杨金贵在《北京财经周刊》发表文章《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指出: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2010年4月,当各大国际会议开始关注地球“健康”、探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当“地球一小时”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参与,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爱护地球母亲的拳拳之心。

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概念的产生背景 1、低碳经济渐成全球共识 1992年6月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2、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目的 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二、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

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单位 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约93%是化石能源,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石化能源燃烧造成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可以减少CO2排放。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预算:2003—2030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平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年均增长3.3%和2.2%。因此,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仍靠高碳能源所驱动,对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是个极大的挑战。 2、高碳产业与贸易结构引起的排放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工业特别是重化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部分企业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有的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较为普遍。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在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密集型商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引进了大量外资,而对环境标准要求过低,使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重化工业的转移,将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和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在全球气候越来越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重视,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当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是一个高耗能的国家。低碳经济为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同时带来了机遇。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既能化解国际上的压力又符合我们自己的特殊国情。 但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种种困难: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其次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再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最后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新中国建立的时间不长,搞市场经济的历史严格说来(自1992年算起)也只有十多年,本身资本积累不足,必须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投资饥渴症”,大都迫切需要外来资本。而对环境标准要求较低。

在种种困难之下,中国仍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应对行动。早在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包含了中期减排目标:即在2010年前,减少lO亿吨温室气体排放,这个指标占《议定书》中所有附件一国家在2012年前减排总量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旨在贯彻国家气候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2009年8月17日,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 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下面将从四个阶段来描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历程。 第一阶段:认识和意识阶段(2005年-2010年)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调研和宣传来提高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意识。政府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了低碳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并号召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来。 第二阶段:试点和示范阶段(2011年-2015年) 在这个阶段,我国开始在一些地区和行业进行低碳经济的试点和示范。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政府还在一些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了低碳示范区,推广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这些试点和示范的成功经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阶段:扩大应用和推广阶段(2016年-2020年)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政府加大了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应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四阶段: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2021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低碳经济的推进力度。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普及。此外,政府还通过经济手段,如碳排放交易等,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认识和意识阶段到试点和示范阶段,再到扩大应用和推广阶段,最后进入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发展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一般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 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 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 低石油耗能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主流模式。新能源、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都是低碳经济格局中的一部分。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但其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英国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指出,英国将在2050 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布以后,其所包含的科学结论已经不容否认地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话语:人类必须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越早采取行动越经济可行。IPCC报告特别指出,全球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随着“巴厘路线图”的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是一个高耗能的国家,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低碳经济为我们带来了挑战, 也同时带来了机遇。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在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既能化解国际上的压力又符合我们自己的特殊国情。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二、我国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行动。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各国应当根据各自国情和能力开展“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我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低碳化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吴邦国委员长2009年视察安徽时特别强调,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全球变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

摄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天灾增多、冰川融化、疾病肆虐,甚至会因洋流改变而再次进入冰河期。 2、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 由于地球化石能源资源有限,随着消费量的剧增,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从世界能源储量看,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储量十分有限。从能源分布看,据统计,约38%的可采石油储量分布于中东,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欧洲不足4%,分布十分不均。此外,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于此同时,人类使用开采化石能源的速度呈现递增趋势,1985-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近2%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全球各经济区域中,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最快,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在世界已探明储量中,石油仅占2.7%,天然气0.9%,煤炭15%,呈现“缺油、少气、多煤”的状况,但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却分别高达4.2%、1.5%和33.5%。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石油大幅进口,我国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40%,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目前,我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速仅为1.67%,供需缺口逐年拉大,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低碳经济

定义: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特点: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CO2排放。 低碳技术:清洁煤技术(IGCC)和CO2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历史发展:1.“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2.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6年底,中国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论报告》。 3.2007年6月,中国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4.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提出太阳能之城概念,降低碳排放。 5.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6.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召开会议,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7.2007年9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APEO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8.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制定的“巴厘岛路线图”对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9.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 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点,推行低碳经济”。 11.2008年1月28日,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12.2008年7月,日本北海道G8会议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13.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 14.2009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 15.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 16.2009年3月中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 17.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18.2010年3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杨金贵在《北京财经周刊》发表《2010,

绿色低碳经济

近年来,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践中人们发现,若想达到合理的发展,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变消费习惯和结构,以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减少废弃物。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自此,低碳经济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我国也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把减排目标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企业和消费者在这个目标的实现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中,企业更是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近年来绿色产能、绿色产业结构及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各大世界百强公司的普遍关注。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其核心内容。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实施低碳管理绿色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当今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结合国家做出的减排目标,企业要想生存必须适应新形势,实施绿色低碳管理。具体来说,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管理有以下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因素,倍受世人的关注。企业实行绿色低碳管理,真正的考虑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担当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了低碳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避绿色壁垒,提高出口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挑战,仅2003年我国因绿色贸易受阻的产品总值就达到500亿美元。实行绿色低碳管理营销,可以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提高出口的竞争力。 (三)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生产绿色产品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同时也因其高售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如我国青岛生产的胶州绿色大白菜可卖到12元/㎏。同时由于环境持续恶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实行绿色低碳,树立绿色形象,可以使企业和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提高企业知名度,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影响。下面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环境意识的觉醒(1980年代-1990年代)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全球开始对环境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关注。环境组织和科学家开始警告人们全球变暖的危险,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在这个时期,各种环境法律和国际协议开始出现,为后续的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1990年代-2000年代)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低碳经济的概念开始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基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这个概念认为,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尽量减少与生产和消费相关的碳排放,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第三阶段:国际合作和政策推动(2000年代-2010年代) 2000年代初,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关于低碳经济的议题在 国际间逐渐引起广泛关注。200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 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要求发达国家在未来阶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此外,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协议,如哥本哈根会议、巴黎协定等相继出台,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四阶段: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2010年代至今) 近年来,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广泛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太 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速,为能源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能。同时,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低碳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总结起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环境意识觉醒到政策推 动再到技术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 国加强合作,并通过国际协议和政府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技术 创新和应用的推广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可能。未来,低碳经济将 继续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简史(转载)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简史 (转载)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史

低碳经济 百科名片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目录[] 提出背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 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 0 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 年的《京都协议书》。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低碳经济目的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 济发展体系, 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 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 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 最主要 的碳源是火电排放, 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 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 5%, 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 比27%, 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 内涵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 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 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 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 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 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 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 历史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是在2003 年的英国能源《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 年英国80% 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其中,建立碳交易市场被视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就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1. 碳交易市场的起步阶段(2007-2012)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京津冀大气污染物排放交易试点方案》,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碳交易的道路。随后,我国在京津冀地区设立了首个碳交易市场,建立了相应的交易规则和系统。 2. 碳交易市场的扩大推广(2012-2017) 在碳交易市场试点的基础上,我国逐步推广碳交易机制。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将碳交易市场扩大到7个省市,涵盖了更多的行业和企业。这一试点方案的实施,为我国全面建立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相对较少,缺乏市场活力。其次,由于缺乏统一的碳定价机制,碳价格波动较大,难以形成市场预期。此外,监管体系和法规制度建设也亟待完善。 3. 碳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2017-至今)

为了进一步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构和运行规则,进一步规范了碳交易市场的运作。 与此同时,我国还加强了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国家发改委设立了碳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参与者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 为了完善碳市场的法律法规,我国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例如,制定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监管办法》等,为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展望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仍然相对较少,市场需进一步扩大。其次,碳定价机制仍然不完善,碳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亟待提高。此外,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执法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然而,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政策的支持,碳交易市场将逐步成为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加广泛,碳定价机制更加完善,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活力进一步提升。

低碳经济概论

低碳经济概论 【实用版】 目录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背景 二、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三、低碳经济的实践路径 四、低碳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五、低碳经济的前景展望 正文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背景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途径,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2003 年英国政府发布了《低碳经济:构建可持续的未来》白皮书,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此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二、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 2.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和单位碳排放。 3.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产业,减少高碳产业比重。 4.政策制度:制定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如碳排放权交

易制度、碳税等。 5.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 三、低碳经济的实践路径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加强新能源研发和推广,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和单位碳排放。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产业,减少高碳产业比重。 4.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推动碳排放权的有序交易,为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提供市场机制。 5.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 四、低碳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投资成本高、产业转型难度大等。然而,低碳经济也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减少对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五、低碳经济的前景展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作为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低碳经济现状 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我国已经成功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比如《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十二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比如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LED照明等领域。在这些产业中,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我国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低碳示范城市,并且正在逐步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这些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为建设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二、我国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我国低碳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明显。具体来说,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的清洁能源投入生产和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2.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融合 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信息、网络、技术等与传统经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紧密结合。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未来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将逐渐融合,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是指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金融活动。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金融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投资环保产业和项目,绿色金融将为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4. 建设低碳城市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建设低碳城市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规划的优化以及公众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建设更加环保、低碳的城市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目标。 总之,随着全球碳排放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手段。作为一个经济腾飞的新兴国家,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等手段,逐步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将给人们带来更加清洁、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将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未来。

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国际背景分析

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国际背景分析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主要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宣言中。在此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自身资源禀赋的压力,必须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着手,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微觀主体引导和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应对。 标签: 低碳;规则;碳排放 [HJ1.35mm] 1低碳经济的起源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造成的严重威胁是低碳经济产生的大背景。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问题不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除了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亦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伴随着各国政府及民众对上述问题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在这本白皮书中,英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以实现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白皮书要求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以更少的碳排放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 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逐渐的被赋予越来越深刻的内涵,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当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中国,低碳经济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我国最早涉及低碳经济的政策文件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07年7月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而根据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在2010年5月编写的的《中国碳评估报告》中指出了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分别是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高能源效率与低排放;降低化石燃料生产与消耗;商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研究进展 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最早提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温室气体库、汇和源的定义,并要求统筹兼顾把应对气候变化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中又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途径,也就是说在政府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把排放权当作一种商品,进而可以进行排放权的交易,即简称“碳交易”。直到2003年布伦特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低碳经济。 国外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对于低碳经济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Stern N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动力,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形成高效能低排放的新发展模式[2]。Charles Levy认为低碳经济是以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发展碳封闭技术、制定碳交易机制为措施,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3]。 2005年以来国内开始开展低碳经济研究。付允等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三低三高,具体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以及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4]。陈跃等将低碳经济划分为广义目标性定义和狭义目标性定义,其中广义定义突出强调低碳经济的“阶段性”,从整体可持续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对人类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变革,才能最终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使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在狭义目标性定义中更强调要素间的“协同性”,强调当下推动可持续发展具体方法,只有经济发展同节能减排协调作用,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5]。崔宁提出低碳经济是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理念下进行生产,用节能减排的方式抑制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恶性影响[6]。 2低碳经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Mazzarino M通过研究表明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约占所有产业中的三分之一左右,即运输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行业[7]。Rehan R等认为水泥行业是各产业中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之一,并提出了清洁生产、排放交易、联合履行的方式降低碳排放[8]。 Ramanathan R运用DEA方法对GDP、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进行分析,Ugur Soytas等运用VAR模型的方法以美国能源消耗、GDP以及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为对象进行分析,都得出GDP增长与能源消耗有关[9][10]。 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通过模型对GDP、人口、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人口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11]。而Michael Dalt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