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历史变迁

江西的历史变迁
江西的历史变迁

江西省历史变迁

江西人的生活与发展受着历史事件的巨

大影响。

中世纪的江西曾经相当繁荣发达。江西

有着悠久的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江西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西汉初年设豫章郡,下分18县,始有明确的行政区划。唐开元21年(公元733 年),全国分为15道,江西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由此。,江西又是江南地区东西交通的要冲,通过信江、赣江和袁水的航运,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与湖南、四川、广西等地联结起来。便捷的交通使江西成为经济和文化的流动、汇聚之区,大大促进了江西经济、文化的繁

荣,并将江西与江淮及中原连成一片。

然而好景不长,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口岸,解除海禁。上海新辟为通商口岸,联江通海,使赣江—大庾岭商道转衰,江西由此失去南北主干道的地位。随后铁路新起,陆路交通替代水运成为主要交通形式。京广路通,彻底抢走了江西交通要道的地位。从此,江西开始变得闭塞和沉寂。

真正促使江西走向衰退的,是江西失去南北交通主干道的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放口岸(五口通商),解除海禁,我国东南近海一带海运日昌。上海新辟为通商口岸以后,其进出口商品量很快超过闭关锁国时代中外通商的唯一口岸广州,—

跃而为中外贸易的中心。广州港在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以后,进出口物资经由江西过大庾岭的数量也就相应

减少,赣江航运业便风光不再。加之随后铁路于19世纪末叶在我国兴起,20世纪初叶京广、京沪等铁路相继建成,陆路交通终于替代水上交通,江西顿失要道之宠,开始偏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江西而言,其东面是越来越兴盛的海运,其西面是越来越繁忙的京广铁路,江西的主干道作用终于终结。江西逐渐被边缘化。

历史证明,拥有交通优势便拥有发展优势,失去交通优势也就失去发展优势。近代以降,江西彻底失去原本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通主干道优势,这就注定了它的衰落。所

以说,丧失南北交通主干道的优势地位是江西落后的物质原因。这是根本性的原因。

近代史上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

有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

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

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

活动场所。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到最多的一个地方。从萍乡安源到井冈山,从新余罗坊到吉安东固,从广昌、宁都到瑞金、兴国、于都,从庐山到南昌,足迹几乎遍布全江西。许多地方他还不止一次到过,他曾十次赴萍乡,建国后二次上庐山。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不到五个月,毛泽东就来到了江西。在萍乡的安源煤矿,他下矿井,办夜校,访贫问苦,宜传马列主义真理。次年,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发动和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此掀开了中国工人

运动史的光辉一页,1927年月,大革命失败,到处腥风血雨,全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在这危难时刻,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他走铜鼓,下修水,跑萍乡,率领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着罗霄山脉,经莲花、永新、宁冈,于1927年的10月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缔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战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耀了中国革命,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大井的故居、茨坪的田野、茅坪的八角楼……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毛泽东的名

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9年初开始,毛泽东把井冈山的革命烽火燃向赣南闽西的

辽阔大地,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他率领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战东固,打吉安;他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他在兴国、寻乌等地进行农村调查,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在那火热的岁月里,毛泽东儿乎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3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他率领中央苏区的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中华苏维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国的希望。这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但

他仍以大局为重,依靠军民,坚持斗争。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是他永远与江西人民心连心的见证。1934年11月18日傍晚,他跨过于都贡江上的浮桥,和主力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从此北上抗日,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块红上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江西的的革命实践,是真理的求索,是不懈的奋斗,他的伟大足迹正如他的诗篇所云“无限风光在险峰”。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的交通建设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了不小进步,改革开放以后更是有新的进步。江西境内也修了南浔线,后来又有了横穿江西东西的浙赣线。20世纪末京九铁路修通也建成。这才使江西

偏隅一角的交通局面有所改变,江西有了恢复交通主干道地位的可能。在红色旅游的交通条件方面,江西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更多的国际航线,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经过瑞金的赣龙铁路已通车,吉井铁路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达1500多公里,使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出炉。这十大红色景点分别是:井冈山黄洋界综合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景区、瑞金

叶坪综合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进入新世纪后,江西的思想解放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江西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从近几年江西的发展态势看,江西也是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的,江西崛起是大有希望的。从2001年起,在“中部崛起”的浓烈氛围中,江西加快了发展步伐,GDP( 占全国GDP 的比重达到了2.53%。2004年,江西的GDP达到3500亿元,超过“十五”计划预期目标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同样是2004年,江西引进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和

实际利用外资三项指标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一。

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出炉。这十大红色景点分别是:井冈山黄洋界综合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景区、瑞金叶坪综合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历史证明,怎样的一段历史必然会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的家乡——江西,从繁荣到衰弱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时期,正证明着历史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对文化的

影响。这更告诫我们要把历史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能再重蹈历史覆辙,那样我们会失去对自己发展的控制。我们要强大起来了!

作者:Tsoor陌路earth (特别定制:《江西省历史变迁》)

宋以来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

宋以来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 农商社会,是我对宋以降江南区域社会经济的一种近似概括。农商社会的前身,无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上的古代农业社会;农商社会的发展前景,当然应是现代工商社会。亦即农商社会是处在古代农业文明和现代工商业文明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宋以降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就处在农商社会这个阶段之中。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商品经济的再度盛行及其对自然经济的瓦解,而这又是在农村基本的生产方式(小农经营和租佃经济)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发生的变化,于是形成农商并重这样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世相来。这种商业氛围比较浓烈、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形,尤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典型。本文所论即以该地区即狭义江南为重点。 绪论:江南区域社会经济的同质性考察 近二三十年来,区域史研究在国际历史学界方兴未艾,日益成为史学和其他各门类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如果说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在20世纪中叶开创了综合性区域研究的风气,那么美国学者施坚雅 (G.WillamSkinner)1964年发表的《中国农村的集市和社会结构》则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具体实践了区域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施坚雅认为,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是行不通的,应该将中国划分成几个大的区域作分别研究,方能接近历史真相。他在1985年就任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时发表的《中国历史的结构》之演说中,秉承其区域史研究的理念,指出中国各大区域各有其自身的发展周期,历史盛衰变化的“长波”在各大区域之间经常是不同步的,例如“东南沿海和华北区域的发展,就毫无同步性可言”。①华北和东南沿海这两个区域发展的不同步在中唐以后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以致有人认为“黄河中游区域大约从中唐后期开始,之后的一千年间,大致可以说是已趋停滞,但长江中下游地区……只是到十八世纪中后期,也就是乾隆中期以后,才看出南方经济也趋于停滞。”[1](11)此话说得多少有些绝对,如将“停滞”一词换成“发展速率趋缓”,此说大致可以成立。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要揭示这两个区域发展速率发生差异的各自不同原因。在我看来,除了黄河流域垦殖过度、生态恶化这个原因之外,中唐以后黄河流域发展速率趋缓的原因主要是止步于商品经济,即仍局限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中;而南方即长江流域在人口日益增加、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则因商品经济的兴起而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速率。清中叶以后,江南发展速率趋缓的主要原因则是止 步于工业企业的兴起。 其实学术界许多前辈对江南和华北两大区域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一点均有察觉,并从不同角度揭橥其肇因,其中尤以日本学者用力为多。桑原骘藏早在1925年就发表了长篇论文《从历史上看南北中国》,[2](387-480)随后冈崎文夫和池田静夫合著的《江南文化开发史——其历史地理的基础研究》、[3]加藤繁的《从经济史方面看中国北方与南方》、[4] 宫崎市定的《中国经济开发史概要》[5]等论著分别从人口南移的进程、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的商业化倾向,以及科举精英的流动和社会文化的渗透等方面,展示了华北与江南两大区域之间的种种差别。l988年出版的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的《宋

历史:上海历史的变迁练习(华东师大版)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一:选择题: 1、上海历史悠久,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颁布为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出现文明雏 形大约是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父系氏族 D、母系氏族 2、唐朝天宝年间,隶属于华亭县的青龙镇与国内外贸易均很发达,素有“小杭州”之称。青 龙镇经济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踞江瀚海的位置提供了优越的航运条件 B、政府设立市舶司提供了有利政策扶持 C、时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提供原料 D、政府设立的江海关为其发展提供契机 3、作为上海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关大楼,竣工于1927年,已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清政府在开放海禁后,最早设立海关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4、“邑之民业首籍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康熙松江府志》)这反映出松江地区 A、棉纺织业发达 B、小农经济的吕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的繁荣 5、1876年葛元熙《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A强建租界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A、工部局 B、巡捕房 C、公董局 D、上海道台 8、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的是华洋分处原则,后由于何种因素使得租界出现华洋杂居的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江南《龙与少年游》经典语录

江南《龙与少年游》经典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江南《龙与少年游》经典语录 1、忽然的秋风萧瑟,万家灯火。——江南《龙与少年游》 2、固执其实是件蛮苦的事情,自苦。——江南《龙与少年游》 3、几许凄凉当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江南《龙与少年游》 4、何必再叩我的心呢?我的心早已是枯木。——江南《龙与少年游》 5、我最好的时候,没有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江南《龙与少年游》 6、少年烈马狂歌的心,青年纵横捭阖的梦。——江南《龙与少年游》 7、何必再轻扣我的心呢,我的心已是朽木。——江南《龙与少年游》 8、于无声处光阴流动,十丈红尘,世俗欢闹。——江南《龙与

少年游》 9、世界很大,有些人吵闹,有些人静静地不说话。——江南《龙与少年游》 10、但我觉得自己不算贪婪,因为我不怕历尽艰苦。——江南《龙与少年游》 11、没人在乎你做什么,而是在意你是否做到极致。——江南《龙与少年游》 12、长不大的灵魂,安安静静地坐在一片世界的中央。——江南《龙与少年游》 13、我仰望阳光,却感觉到自己向着巨大的深渊坠落。——江南《龙与少年游》 14、不能用你三十岁的成熟来否认你二十岁的年少轻狂。——江南《龙与少年游》 15、沉默如樱,绚烂如小暮,都在最后的一刻如花怒放。——江南《龙与少年游》

16、也许无所谓谁的背影,只是这座华丽城市的背影而已。——江南《龙与少年游》 17、过去的歌已经唱罢多年,回声才从山谷尽头遥遥传来。——江南《龙与少年游》 18、他不认为自己特别正义,他就是不愿意对这个世界屈服。——江南《龙与少年游》 19、敲敲当初那块像玻璃一样透明的浪漫,好像随时都会裂开。——江南《龙与少年游》 20、江湖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你愿意在这里生,也不介意在这里死。——江南《龙与少年游》 21、每个人都是homeless,让你心安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乡。——江南《龙与少年游》 22、你问我为什么能成功,因为我知道洛杉矶每个凌晨四点的天空。——江南《龙与少年游》

石家庄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中国话剧艺术,人们首先会想到它的现代属性,其次会想到它的现实使命。它是顺应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从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和开启民智的现实需求出发,借鉴西方戏剧经验而创造生成的舞台艺术,发挥着其它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话剧未生成之前,中国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以歌舞演故事,以写意性与程式化表演,以典型化、符号化脸谱和曲牌体、板腔体音乐模式,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20世纪初,近代社会的历史变局,决定了中国话剧的必然出现,它是民族意识走向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中华文明涅槃重生的历史嬗变的产物,也是民族自强、文化振兴的使命承担。 1907年秋,王钟声公开声称要以演剧为手段,“唤起沉沉之睡狮”。他表示:“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靠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改良戏剧。”鉴于改良社会的急迫性,新剧的倡导者抛弃了门派众多、技艺复杂的戏曲,而选择了更具灵活性、实践性的话剧艺术作为创新的突破口。话剧不是供人欣赏的“玩意儿”,而是唤起民众、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 早期话剧与戏曲的关系实属藕断丝连,朱双云《新剧史》所概括的“生类”“旦类”,显然脱胎于戏曲行当。然而,新兴的话剧不同于戏曲,话剧对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真实、思考人生、发挥现实作用的强调,显然不同于成熟的戏曲艺术对形式美的倚重,而是更加彰显了社会人生的参与感、在场性和现实功用。 话剧对传统戏曲精神的融通,充分表明话剧艺术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可行性。《商鞅》《李白》《蔡文姬》等话剧的持续热演,《杜甫》《苏轼》《詹天佑》等话剧对历史人物的重新书写,都表明民族文化史和心灵史对于当代话剧创作的重要意义。历史上出现的优秀话剧,无一不是作者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的显现,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无一不是中国式普遍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的体现。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不在于它多大程度地融入了传统戏曲的外在表现手法,尽管这是话剧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即从骨子里流露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没有深厚而活跃的民族艺术精神,没有深厚而扎实的传统艺术底蕴,中国话剧将难以立足;没有宽广的文化胸襟和广采博收的气度,中国话剧将难以发展。因此,话剧人应当不断努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吸纳民族艺术精华,借鉴外来艺术经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 (摘编自宋宝珍《中国话剧:110年的回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话剧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出现的、具有现代属性的舞台艺术。 B.中国话剧以满足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为目的,发挥着其它艺术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C.戏曲顺应中国文化的诗学传统和抒情特点,培养了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性。 D.中国话剧是国人民族意识走向理眭自觉的文化选择,促成了民族的自强、文化的振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话剧的现代属性人手,阐述了中国话剧的产生、作用、精神内涵和民族特色。 B.文章通过梳理中国话剧与传统戏曲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二者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C.文章引用王钟声的话,意在阐明话剧诞生之初,它的实用性远远大于其艺术性。 D.使用旧题材的《商鞅》等新话剧演出获得成功,证明话剧融通民族文化是可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话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对传统戏曲所倚重的形式美不太关注。 B.中国话剧如果能高度契合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古代食物演变

中国古代食物演变 在古时候,人们的食物还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丰富,那么在古代食物是怎么演变成现在这样的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食物演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食物演变孟子说:食、色,性也!吃,是所有生物物质性存在的前提,没有食物的供应,生物自然就会死亡。 非洲大草原,怀孕角马刚刚诞下幼崽,那些站立不稳的小角马就将头颅伸到母亲的腹部去找乳头。求生让觅食行为都不用去教,不用去学,因为本能让它想办法活下去。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鲁滨逊身处孤岛,为了驯服岛上的野生山羊,想到了一种方法,“就是一头狮子,也可以用饥饿的办法把它驯服”,何况一只小小的山羊呢! 由此可见,食物对生物何其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虽然是农业国家,可是食物却并不易得。一是平原较少,多为山地,粮食产出并不高。二则人口庞大加上自然灾害频发,食物供给分配必定偏少。最重要,内乱不断,战争频仍,刚刚休养生息,兵戈又起,所以,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饥荒伴随,求生艰难。但是即便如此,中国还是靠着绵长的历史文化,庞大的疆域,在兴衰交替中创造出了多彩的饮食文化,现在有名的八大菜系,即为中国几千年饮食文化的精华体现。

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主食叫“黍”这是一种产自中国西北 地区的农作物,外形与小米相差不大,颜色呈黄色。直到现在陕西山西北部都还在种植,当地人称之为“黄米”,用来将其做成“黄米粥”、“黄米糕”食用。黍极耐干旱,这也是它为什么会在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原因。《诗经》中有很多关于黍的描写,例如《诗经;小雅》“黍稷方华”说的就是黍! 而稷则是黍的变种,就是小米。后来“社稷” 一词作为国家的含义,“社”象征土地神,而“稷”则代表着谷神的含义。 麦子的出现也具有很长的历史,在安徽亳县考古发现了小麦粒,科研工作者用碳十四鉴定,发现距今有三千年历史。麦子种类很多,有小麦、大麦、燕麦之分。小麦和大麦在古代称之为:“来牟”,《广雅》有载:“来,小麦;牟,大麦”。麦本来属于稀罕谷物,尤其是小麦,到现在北方乡下一些老农都称之为“细粮” 。它的真正推广种植虽始于汉代,最后逐渐取代小米成为北方的主要粮食却延续了很长时间,甚至改革开放前,陕西山西北部主要粮食还是以小米和燕麦为主。大麦和燕麦属于粗粮的一种,味道相较于小麦口感差,但是因为早熟的特点,又耐高寒,对土质的适应性极强,一直为农民所喜欢。在历史上一直作为主要粮食出现,到了现代,虽然也有广泛种植,大部分都用来作为啤酒的原料,一部分流入市场,成为调剂人们口味的副食。 至于中国南方地区,一直以稻米为主要粮食。中国是稻米的故乡,可是北方在历史上作为传统的政治中心,却因为气候、土质、水资源问题始终无法种植,使得古代稻米的价格一直高昂,它的味道在当时虽然被认为比黍、麦更好,但只是贵族阶层的珍馐,普通平民难以接触。《论语》中,宰

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

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 单 强 近代江南市场体系从层次结构上可以分成农村集市、乡镇市场和城市市场三种贸易体系。农村集市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最基本的层次。乡镇市场上连城市,下通集市,成为城乡商品交流的桥梁,处于中级市场的地位。①城市是现代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拥有十分完备的全方位市场功能。近代江南乡镇市场不仅面广量大,其专业化趋向也日益明显②,而庙会与茶馆交易以及市场经纪人的活跃,为我们透视江南乡镇市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一、规模与结构 本文所论“江南地区”,在民国时期包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及南京、杭州一部共41县,面积49741平方公 本文所说的乡镇市场包括县城镇在内。 ① ②在江南市镇的研究中,台湾中研院刘石吉、复旦大学樊树志均提出了专业市镇的概 念。二者的研究都以明清为主,也未能就乡镇专业市场问题展开专门的论述。详见刘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樊著《明清江南市

里,约1940万人口。①江南乡镇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表 现为乡镇数量众多。 20世纪初的统计资料表明该地区共有城市7座,农村乡镇约1383个②,城市与乡镇的比例为1∶197。平均每千平方公里有乡镇2718个,约36平方公里就有一座乡镇,乡镇间距约为6公里。江南乡镇市场的贸易区域,也就在36平方公里左右。比较而言,华北冀鲁豫平原民国时期共349县,面积为434577平方公里,人口约6266万,重要集镇大约有2248个③,平均每千平方公里有集镇512个,每193平方公里有一座集镇,集镇间距约14公里。若就乡镇的贸易区域而言,华北是江南的5倍。相反,若就乡镇的密度而论,江南则是华北平原的513倍。 在市镇体系中,各类市镇因所处的层次不同,其规模便有所差异。以清末常熟、昭文两县为例,该地区乡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1000户以上的特大乡镇,共2座。其中支塘镇居民达3000户,人口当在115万左右。第二层次为千户以下500户以上的大镇,共5个。第三层次为500户以下200户以上的中等镇,共14 个。第四层次为200户以下的小型市镇,共26个。④镇的层次越 高,数量越少,江南地区大量的乡镇是人口在千人以下的小型市镇,占市镇总数的5513%。星罗棋布的小型市镇、大量的中等乡镇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 ①②③从翰香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人口系根据该书第440—452页表统计而得,按每户5口人计。 据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第142—149页“明清两代江南市镇统计表”计算。此表仅统计以镇命名的中心地,计松江303座、常州253座、苏州206座、太仓193座、杭州145座、江宁83座、嘉兴78座、镇江65座、湖州57座。 详见拙文《江南区域市场研究——环境、格局、模式及结构》,胡平主编:《近代市场与沿江发展战略》,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年版,第107页。

上海社会与历史变迁

生化/轻工学院 包装142 141410054 张乐乐 从我的角度看上海社会与历史变迁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近代上海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迅速崛起,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可谓是一奇迹。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就有了生命,那上海的生命便是它独特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所代表的即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和融会贯通的文化。上海的文化是双向的,既有由外而内的灌注,也有由内而外的吸收。正因为有这样注入和吸收是的上海呈现出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特点,这也成为了上海勃勃生气和活力的源泉。 追溯上海的文明渊源,可以发现在上古时期其文明已有相当水平。据考古资料表明,上海文化的滥觞时期始于据今5900-4900年的"崧泽"文化。崧泽文化属于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在崧泽文化的古遗址中,发现了捕渔的网坠,织网用的靴形器、捻线的陶纺轮以及狩猎用的剑簇、石刀、骨锥、牙刀等与渔猎有关的遗物,上古时期上海的物质文明程度据此可以略窥一斑。 1843年开埠以前,上海文化从属于中国古代的江南文化,而渊源于长江流域江浙的古吴越文化。吴越文化是一种水文化,水是流动型的,而非静态型的,上海文化传承了吴越文化的亲水性特征,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动态文化;其次,上海的文化还继承了吴越文化的敏感和细腻,对异质文化体现出一种宽容的姿态,善于接受新鲜文化因子,形成上海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另外,大量自南而来的浙江人和自北而来的江苏人,构成上海主要的"移民"群。江浙人是古代吴越人的后裔,吴越文化大胆开放的冒险性格及雄健恢宏的拓边精神,构成了上海文化的开创性特征。海派画家任伯年的商业画、刘海粟率先使用人体模特、开创机关布景等等,俱是"敢为天下先"的行为。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的尖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地处东南海角的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从此上海文化就在上海滩上中西方文化相互撞击、交汇、渗透、吸引、兼融的土壤中孕育诞生了。开埠后,西方文明又于此首先登陆华夏大地,上海由一个小镇迅速蜕变为全国的商业经济重心,中西大汇融的文化随之渐趋形成。社会现象最耀眼的部分,无疑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文化现象。任何一种文化既在时空中流变着,又在流变中保持着自身的基本脉络,保持着某些“遗传特性”的不变性。上海这座城市文化有着兼容性、多元性、实效性、商业性、市民性等等,而其中最能够体现上海文化精髓和深层内涵的便是它的兼容性和多元性。也就是海纳百川的精神和开放交流的城市文化。 一.上海对外文化交流的酝酿 1843年开埠以前,可以视为上海对外文化交流的酝酿期。上海地处长江三角

江南经典语录

江南经典语录 1、听说过曹操有一匹好马叫做“绝影”,快得连影子都追不上它。很久以后他才知道所谓绝影只是一个传说,布加迪威龙是世界上最快量产跑车,可它跑不过时光,也跑不过早已被注定的--命运。——《龙族》 2、你已手握刀剑,那么就准备战斗。——《龙族》 3、世界上有一种生命,它的每一次死亡,都是为了归来!——《龙族》 4、让你的微笑和悲伤成为我这一生的刻痕——《龙族》 5、没有人逃得过悲伤,悲伤才是最大的魔鬼。——《龙族小说》 6、“要跟恶魔作战,就得先把自己变成恶魔。”“可这样即使你赢了又如何呢?那不是你的胜利,而是恶魔的胜利。”——《龙族3·黑月之潮》 7、什么是死去?是终点,是诀别,是不可挽留,是再也握不到的手,感觉不到的温度,再也说不出口的“对不起”.——《龙族》 8、死不可怕,只是一场长眠。——《龙族》 9、所有故事都有落幕的时候,穆念慈将不会再出现在我们这个故事中。但是她还是存在于汴大校园的某个角落,她依然在,如同谢了的花融进了土里,化成灰或者泥泞。不过那朵花已经不在了。——《此间的少年》 10、lonely kids hides in heart.(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死小孩。)——《龙族》 11、有些事足以把一个人的一生都钉在十字架上,你可以忏悔,但无法解脱。——《龙族III》 12、所谓悲愁,过去之人不可追,现在之心不可安,将来之事不可知。此乃万古愁。——《龙族》 13、一个人可以逃避世间的一切魔鬼,但惟有一个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那就是懦弱的自己——《龙族》 14、没有人愿意被关在笼子里,问题是给你一片无边无际的天空,你是不是真的敢要。——《此间的少年》 15、你看他的眼神,多叫人喜欢,那么卑贱、那么悲伤,却又藏着狮子。——《龙族3·黑月之潮》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 文综历史 24. 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 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 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 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 25.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 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26.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 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平江府(苏州) 庆历中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3400 62 56:1 淳熙十年15000 62 242:1 开禧间18000 54 333:1 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27.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 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28. 光绪朝的荒政集前代之大成,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完备周密的。但《申报》的报道中记载, 1906年湖南水灾,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而1910年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出

中国5000年历史版图变化

中国5000年历史版图变化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厘清。

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 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塑造了封建帝制中国的雏形。

近代江南市镇的空间分布——以1930年代吴县市镇为中心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2年3月Mar.,2012 收稿日期:2011-10-15 作者简介:胡勇军(1986—),男,江苏泰兴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江南经济; 陆文青(1989—),女,江苏靖江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城市经济史。 一、问题缘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 )以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 )的中心地学说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四川成都平原集镇墟市研究后进行总结,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施坚雅模式。这是对中国集市和区域体系研究的一种新的分析模式。施坚雅将中国分为九大区域,每个大区都有自己的中心城市,区内分布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和乡镇集市,它们共同组成区域经济等级结构。 这一观点随即引起史学界关注,学者们纷纷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此种模式的适用性。一些学者对江南地区的市镇分布也展开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樊树志以嘉定县为中心,详细研究江南市镇的分布网络,认为江南市镇分布有规律可寻,以间距十二 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1] 陆玉麒、董平从地理学 角度,对明清时期太湖流域进行考察,认为该地区经过自上而下的中心地形成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心 地等级体系。[2] 陆希刚运用施坚雅模式,对明清时期 江南城镇空间分布进行细致的宏观考察和研究。[3] 施 坚雅模式在江南地区的适用性,学者们大多持反对意见。范金民、夏维中在研究苏州社会经济时就明确指出,施坚雅依据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坦勒等创立的中心地学或中心理论,并不十分适合苏州地区或江南地 区。[4]280王卫平考察吴江地区市镇,也认为施坚雅模 式不适合江南地区,但又认为这种模式虽然与江南地区实态相差甚远,然施氏的集市体系理论对江南地区 市场体系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5]132学者们对施坚雅模式在江南地区的运用持否定态度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江南地处水乡,水网密布,市镇分布多受水运交通影响,而古典区位论以均质平原为基本假设条件,河流过多就使得修正模式变得异常复杂甚至难以进行。二是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县市镇数量多少不一,规模大小不等;市镇的产生受中心城市影响并不大,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是促使市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三是江南地区县治大多不是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地等级往往与行政中心地等级相背离,加上一些县城偏处一隅,市镇分布也就不可能以所在县城为 近代江南市镇的空间分布 ——以1930年代吴县市镇为中心 胡勇军,陆文青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美国历史学家施坚雅提出“施坚雅模式”是从市场结构角度对中国集市和区域体系研究提出的一种新 的分析模式。近代江南市镇分布最初多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但随着市镇经济的不断繁荣,市场因素对市镇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吴县地区的市镇经由点到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市镇网络体系,其分布在某些方面与施坚雅模式存在一定的吻合。 关键词:吴县;市镇;空间分布;施坚雅模式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2)03-0110-06 110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是一座经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经过百年的沧桑变迁,在近代中国的血雨腥风中,愈来愈焕发出自我独特的光芒。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 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 一、开埠前的上海 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因此,上

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 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上海古代建筑,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嘉定孔庙和龙华寺各建筑群格守中国传统的中轴线排列,形制完整,布局严谨;南翔寺双塔和文庙魁星阁是中国木构架结构典型,体现了古代完美的结构工艺;龙华塔和真如寺的地基处理因地制宜,坚实牢固;书隐楼的木雕和砖雕艺术精湛,形象逼真。所有这些均体现了上海在建筑造型和布局、传统的木构架结构、软土地基的处理、装饰彩绘、施工工艺方面的创造性和重要的贡献。 二、开辟租界/最初的西式建筑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随着上海开埠,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西方的建筑结构、舶来的建筑材料、外国的建筑技术渗入传统的建筑业。 这一阶段上海租界形成了新城区,出现了早期外国侵略者的领事馆、洋行、银行、商店、工厂、仓库、教堂、饭店、俱乐部和独立式住宅等新型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大多是一、二层楼的砖

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名:丝绸之路的起源(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号:ISBN978-7-311-04662-0 定价94.00元 作者简介: 石云涛,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文学 和中西交通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 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通常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指东起渭水流域,向中国内地延伸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道路。有时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都城的迁移,丝绸之路的东端会改变为其他地方,比如东汉时洛阳,就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绵亘数千里,两千多年间是中西交通的大动脉,它不仅是贸易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本书探讨了丝绸之路经历的创辟和开拓两个阶段,始终把中外交通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展与 “人”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上编讲述汉代以前丝绸之路的创辟,下编讲述汉代

江南龙族经典语录

江南龙族经典语录 1、神经病总是把别人弄成神经病然后再战胜他,因为在神经病的领域他们更有经验。——江南《龙族》 2、随着她缓缓睁开眼睛,井底的黑暗被她的瞳光照亮,她的眼底仿佛流淌着熔岩。她望着天空又俯瞰脚下,在扫视着这个地狱般的地方。面如冰封,而又君临天下。这是王的苏醒,第一件事就是看这万年后的世界是否还依旧。——江南《龙族》 3、这一刻他能够感觉到那个孩子身上绝大的悲伤,如同喷涌而出的冰冷的水流,铺天盖地地过来,就要覆盖他了。那种悲伤强烈、凶狠而霸道,让人虚弱无力。——江南《龙族》 4、他的声音那么孤独那么寂寞,仿佛千年之后树都老了,故人白发相逢。——江南《龙族》 5、哥哥、为什么不拥抱我呢?为什不拥抱这个世界唯一需要你的人呢。——江南《龙族》 6、“哦,还有诺诺,她会为你哭么?不,她的眼泪都流在恺撒的墓碑上啦。记得中学课文上的话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路鸣泽轻声说,“这话是真的。恺撒会活在诺诺的心里,而你呢?你很快就会被忘掉的,最终你只剩下一个名字留在秘党的烈士名册里,在你的祭日里,那些身材火爆的辣妹照样会开酗酒的大party,她们和帅哥亲吻调情,不会觉得那是个特殊的需要哀悼的日子。——江南《龙族3·黑月之潮》

7、我最恨别人抢走属于我的东西……凡我失去的……我要亲手一件件拿回来!——江南《龙族》 8、人长大了就是要跟世界和解的,然后就会感谢你遇到过的绝大多数人——江南《龙族III黑月之潮》 9、这个世界上你喜欢的人固然不多,但喜欢你的人也不会多啊!只有她才傻傻的喜欢着你,和你分享她的整个世界。如果你不在,她还是会害怕会哭泣的啊!——江南《龙族3·黑月之潮》 10、胸腔的火焰,总有一天,为了某个人,会燃起来,焚天灭世——江南《龙族》 11、你看他的眼神,多叫人喜欢,那么卑贱、那么悲伤,却又藏着狮子。——江南《龙族3·黑月之潮》 12、听说过曹操有一匹好马叫做“绝影”,快得连影子都追不上它。很久以后他才知道所谓绝影只是一个传说,布加迪威龙是世界上最快量产跑车,可它跑不过时光,也跑不过早已被注定的--命运。——江南《龙族》 13、"如果非要爱什么才能让你有信心活下去的话,不如爱我好了。——江南《龙族》" 14、即便你所做的事情对于人类很重要,但你不是个真正的人来,你是个异类,你真正的同类在世界上稀少如晨星。当你选择了卡塞尔的路之后你就不能再回头看,因为这条新的路出现之后,旧的路就消失了,当你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你就再也不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浑浑噩噩地生活。你的世界里巨龙昂首矗立在荒原的中央,世界在黄

路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变迁

陆上丝绸之路是原来将亚欧大陆连接的一条历史要道,它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直至15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道路本由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古罗马帝国。起初它是没有命名的,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大家就接受了这个称呼。 (上图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总图) 丝绸之路的兴起: 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于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丝绸之路的繁盛: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唐朝贞观年间,中国僧侣游历印度的东道,并详细记载了从河西,经青海,由西藏进入尼泊尔的具体路线。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铜、铁、铅、锡。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这就可以展现出丝绸之路的诸国 经济繁盛的大概了。 丝绸之路的没落: 海运的兴起,曾经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宋代以后逐渐没落。由于西域的风沙化,导致当地的特产不再丰富,饥荒也变得逐渐的频繁起来,再加上战乱等多种因素导致丝绸之路从此不复存在。 本文资料节选自知乎,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丝绸之路图片 玄 奘西行图:东 京国立 博 物 馆 藏 大唐西域记 玄奘著

描写江南烟雨的优美句子

描写江南烟雨的优美句子 本文是关于经典句子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描写江南烟雨的优美句子 1、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2、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3、雨,是一种优雅。它是一种穿透岁月的美丽。面对人生烦忧,不乱于心,如雨淡然微笑从容处之,是一种最美的姿势;面对时光荏苒,不困于情,如雨栉风沐心踏歌而行,是一种最美的情怀;面对生命起伏,不惑于世,如雨用心经历坦荡如涤,是一种最美的优雅。人生情致,来自这种优雅。 4、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5、雨的旋律在轻盈地放逐着,天雨共鸣了我的心雨,雨中有我的心声。心里是暖的,因为知道自己还可以去惦念。轻握着伞,喃喃道--君心可晴?只要还可以惦念,就不会孤单,哪怕有时会疼。我就

想迎着风,迎着雨,对着星空表达爱意,独自呢喃--我想你了……即使在寂寥的雨夜踟蹰独行,我也要守着心里最真挚的爱意与善良,让时间的尘埃在我心间积淀成厚厚的,对你的依恋。这绵绵的细雨似清亮的溪流,似花瓣追逐流水的诗韵……一朵朵伞花,撑开了一朵朵晴空,湿润的心湖已被阳光映出温暖的涟漪! 6、潮湿的是雨,也是心;迷离的是心,也是风;伤感的是渐去的岁月,永恒的是生命,是整个世界! 7、细雨绵绵,感觉倒春寒来了。一直走在朦朦的雨季里,心情也似乎潮湿了许多,柔软了许多,也多愁善感了许多。这样的季节里,仿佛适合躲在某个干燥的空间,静静地想着远方的她,念起些许往事,用晴朗的心光,细细盘点。 8、雨,是最寻常的,它是天空的眼泪,是天空释放心情的表现。 9、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10、多神奇的春雨呀。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它给万物披上一件缥缈的纱衣,它又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我的心情也好像被雨水清洗了、擦亮了,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在滋长。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 11、不一会儿,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紧接着打了下来。 12、有人说:”听着雨声,享受自己那份独特心情,那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江南龙族经典语句_语录

江南龙族经典语句 因为不爱,所以都错。 ——江南《龙族》 有些路你和某人一起走,就长得离谱,你和另外一些人走,就短得让人舍不得迈开脚步。 ——江南《龙族》 Something for nothing。(拿什么珍贵的东西换回了空白)——江南《龙族》 lonely kids hides in heart(每一个人心里都藏有一个孤独的孩子) ——江南《龙族》 什么是死去? 是终点,是诀别,是不可挽留, 是再也握不到的手,感觉不到的温度, 再也说不出口的“对不起”。 ——江南《龙族》 命运这种东西,生来就是要被踏于足下的,如果你还未有力量反抗它,只需怀着勇气等待。 ——江南《龙族》 或许是不知梦的缘故,流离之人追逐幻影 1 / 5

——江南《龙族》 比孤独更可悲的事情,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很孤独,或者分明很孤独,却把自己都骗得相信自己不孤独。 ——江南《龙族》 一个人可以逃避世间的一切魔鬼,但惟有一个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那就是懦弱的自己 ——江南《龙族》 人生在世很多事都不必想,很多账都算不过来,想屁!冲上去就好了!怎么不是过一生?像烟花也是过一生,像樱花也是过一生,只要亮过和盛开过不就好了么?还有就是不要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要让那些爱你的人难过,因为这个世界上,你爱的人固然很少,爱你的人也绝不会多。 ——江南《龙族》 死不可怕,只是一场长眠。 ——江南《龙族》 People come and go, we struggled with laughter and tears, and all the years have gone by,still Ihave you by my side. 你陪了我多少年,花开花落。一路上起起跌跌! 《龙族》 多少红颜为傻,多少傻不珍惜。 ——江南《龙族》 2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