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2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 项目名称 (5)

1.2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5)

1.3 项目建设地点 (5)

1.4 编制依据 (5)

1.5 编制原则及范围 (6)

1.6 建设周期 (7)

1.7 项目管理与实施 (7)

1.8 资金筹措 (7)

第二章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8)

第三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10)

3.1 地理区位 (10)

3.2 项目建设条件 (10)

3.2.1 自然条件 (10)

3.2.2 自然条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12)

3.2.3 公用工程现状及建设条件 (12)

1

第四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4)

4.1 区域概况 (14)

4.2 项目建设背景 (15)

4.2.1 区域经济背景 (15)

4.2.2 区域工业发展背景 (16)

4.2.3 政策背景 (17)

4.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

第五章项目规划设计与方案 (21)

5.1 规划设计依据 (21)

5.2 规划目的 (21)

5.3 规划原则 (22)

5.4 总体设计方案 (23)

5.4.1 项目总平面布置 (23)

5.4.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6)

5.4.3 辅助工程、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27)

5.4.3.1 道路交通工程 (27)

5.4.3.2 给水工程 (27)

5.4.3.3 排水工程 (27)

2

5.4.3.4 供电 (28)

5.4.3.5 通信 (29)

5.4.3.6 消防 (29)

5.4.3.7 绿化美化设计 (29)

5.4.3.8 园区内道路 (30)

5.4.3.9 建筑物安全距离、采光、通风 (30)

5.4.3.10 道路管线综合 (30)

5.4.3.11 防雷 (30)

5.4.3.12 主要建筑工程 (31)

第六章项目管理和实施进度 (32)

6.1 项目管理 (32)

6.2 项目实施进度 (32)

第七章环境保护 (33)

7.1编制依据 (33)

7.2 环境质量标准 (33)

7.3 污染物排放标准 (33)

7.4建设场地环境现状 (34)

7.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4)

3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7号),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和示范作用,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模式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产业支撑和配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政府要在园区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措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二是坚持高新优先、整体推进的原则。要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根本任务,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破重点的原则。加快发展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分工协作的原则。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协作体系。五是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的原则。整合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优质科技资源,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坚持合理利用土地等有限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重点任务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逐渐成为一种推动世界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当今的国际竞争中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最为激烈,很多发达国家都选择高科技来帮助提升国家科技水平以及综合国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已经有着很大的成就,但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这一课题,首先是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时产生的问题和不足进 行了研究,然后根据现今的发展状况提出要不断发展的战略,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述。 关键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20世纪70年代之后,我国渐渐地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发展,不断进行经济方面的变革,不断推动改革开放。面对国际发展新趋势,为了能和国际竞争新形势以及新技术革命发展相协调,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应运而生了,经过近些年不断的发展,这些高新技术?a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但是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就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这一课题,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对现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产生的问题进行

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最开始发展的时候,因为有着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的帮助,因而初期时走的是“以地为资、以地养区”的发展道路。通过土地以及相关政策等来实现产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同时却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现产业集约度不够的现象,具体分析就是高新区单位土地产出率较低,以及高新产品附加值不高,还有就是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这就使得政策过度,使得空间扩张速度较快,进一步使得高新技术企业所需的创新动力不充足,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现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产生的问题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在发展的时候对竞争水平出现了忽视情形,而对竞争模式进行了高度重视,这就造成政绩冲动,进而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和竞争的盲目与无秩序;其次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引资的时候,对远期效应不重视,而注重近期效益,这就造成在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时的不可持续性,使得企业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就造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洞化”;然后是不断地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模,这就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土地的使用率下降,进一步造成就没必要空间扩张的出现。 在产业结构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结构相似较多,但是它们之间的优势不明显。在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大多数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高科技园区在北美称“大学研究园区”,在其它英语国家叫“科学园”,在日本叫“科学城”,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早的高科技园区诞生于本世纪中叶美国的硅谷,它在很短时间内创造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的奇迹,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旺盛的生命力很快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到了八十年代,高科技园区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蓬勃发展起来。至今世界比较规范的高科技园区已经有900多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成为本世纪最具生命力的社会经济细胞,并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国外不同类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总结其成长的内在规律,将有助于加快我国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进程。 1.依托大学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奇迹——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北起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拉奥托市,南至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长48公里,宽16公里,有4000余家高技术公司,雇员总数超过100万人。硅谷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集中了全美90%的半导体公司,生产电子工业所需的最基本材料——硅片。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电话、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项目情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43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 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八大案例解读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八大案例解读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9e2789339.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德新区(一期)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背景 长德新区的发展发展环境优越,秉承了长春市、国家战略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及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区域品牌优势、科技与人力资源优势,以及政策环境优势等。因此,长德新区将继承和发扬现有区域优势,加速地区

山东鲁南高科技化工基地园区规划 山东鲁南高科技化工基地位于滕州市木石镇,包含官桥镇部分区域。基地地处我国规划的七大煤化工基地的苏鲁豫皖煤化工基地,在发展煤化工方面具有政策优势。山东省是我国化工产品消费大省,而且山东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背靠人口稠密的中部,区位优势明显。加上滕州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煤炭地质储量达到12.93亿吨,具有发展煤基化工产品的天然优势。2000年经山东省批准,在滕州市木石镇成立煤化工高科技工业园。 此规划目标是在2015年之前,建成以甲醇、醋酸、煤基烯烃、合成氨/尿素、生物法环氧乙烷为龙头,涵盖煤基燃料、甲醇深加工、醋酸深加工等产业链,产品涉及煤基燃料、化肥、塑料原料及制品、表面活性剂、胶粘剂、饲料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等,具有鲜明循环经济特征的高科技化工基地。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高新技术园区介绍

1高新技术园区 高新技术园区,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地区,是集科研、教育、生产、贸易、娱乐于一体的共生结构,是高新技术产业孕育和成长的综合性基地。根据其功能、结构、范围和特点的不同,高新技术园区在国外也被称为“高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公园”、“科学工业/技术园”、“科学/技术城”、“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硅谷”、“硅山”、“硅岛”等。 高新技术园区自1951年美国加州的斯坦福研究园(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硅谷”)创建以来方兴未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现在已遍及全球。目前,全世界高新技术园区近1000个,而且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从高新技术园区的分布来看,主要还是以集中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其数量约占总数的80%。在众多的高新技术园区中,有很多成功的典范: ?美国-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园区; ?英国的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的“硅峡”;爱丁堡的赫利奥特瓦大学科学园; ?法国的索非亚·安蒂波利斯技术开发区; ?德国的海德堡科学园; ?意大利的托里诺高技术密集区。 ?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九州的“硅岛”; ?韩国的大德科学城和光州技术城; ?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 ?新加坡的新加坡工业园等。

1.1硅谷-Silicon Valley,网址________ 硅谷坐落于加州旧金山以南的半岛,圣克拉拉县上一块长约70公里、宽约15公里的狭长地带。五十年代还是无人知晓的农业区,但到了八十年代已无可争辩地在历史上享有信息技术革命发源地的崇高地位,如今聚集了8000家高科技公司,33万名科学技术人员,其中有8000名由美国一流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自然科学博士。硅谷最令人称道的是它对高科技公司的繁衍能力,平均每两个星期就诞生一家新公司,75%能存活6年以上。高科技巨人HP、Intel、IDG、Sun、Apple都是从这里发祥的。 关于硅谷的神话近来在我国国内与风险投资紧密连在一起。“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发动机”,此类呼声越来越经常地听到。但关于这一点,国外有学者指出,不应把风险投资基金看作构成某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原因的先决要素,而更应看作是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发展后自然产生的结果。对硅谷的实证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资本大部分来自硅谷自身积累的财富,尤其是风险投资家,曾在早期实际从事过高科技开发事业的工程师和经理,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出色判断能力是保障风险投资机制成功运作的关键。可以说,是硅谷自身的社会网络造就了自我支持的金融系统,乃至整个自我支持的高技术制造和服务的创新环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

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 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对比原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环境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实施仍需加强。 三、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通过收集郑州市及高新区例行监测结果及开展评价区域补充监测,区域环境空气主要超标因子为PM10、。在大力开展大气攻坚的基础上,区域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本次规划实施未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环境:集聚区主要纳污水体贾鲁河出境断面常规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园区内地表水须水河水质现状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本次评价收集了集聚区内石佛水井厂常规监测数据,同时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补充监测,由监测结果来看,主要指标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本次评价监测点位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7号),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和示范作用,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模式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以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产业支撑和配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政府要在园区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措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 二是坚持高新优先、整体推进的原则。要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根本任务,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破重点的原则。加快发展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分工协作的原则。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协作体系。 五是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的原则。整合园区、企业和科

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

产业园区规划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1、广州科学城概况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37km2,是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高效率投资服务软环境的多功能现代新型产业区(图1)。 广州科学城的地形主要分为丘陵台地和河涌冲积谷地。其中大部分丘陵台地高程在50m~120m,北部最高的迁岗大山为288m,其地质构成以花岗岩、混合岩为主;河涌谷地则地势平缓,高程一般为15m~20m,其地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浅覆盖区,基岩地基和硬塑粘土地基的强度和埋藏条件相对稳定。科学城中的丘陵山地生态绿化环境良好,树木茂密,枝繁叶茂,以荔枝、橄榄等果树为主,谷地以农田为主。 2、广州科学城用地布局 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都是核心内容之一,是关系着全局性的工作。用地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或园区的环境、开发成本、效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风格和魅力,也决定着其与城市或园区其他组成元素的和谐。总体上说,广州科学城在用地布局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图2)。 2.1 与自然和谐统一 为了充分利用科学城现状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规划项目组与重庆建筑大学黄光宇教授合作进行了以“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科学城总体规划对用地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并以现状山体和河涌为生态系统骨架,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山脉和谷地的走向,把建设用地安排在平坦的谷地上,并按谷地走向进行拓展形成纵向发展轴,横向拓展形成功能组团,各功能组团相对集中且有机疏散。这样的布局结构能充分利用自然山体资源形成较好的城市景观,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图3)。 2.2 开发的经济性 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对大部分地区或城市的政府来讲,资金缺乏是制约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产业园区规划要把降低投资、提高资金的效益作为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 广州科学城用地规划充分尊重现状山体和生态环境,利用谷地进行开发建设,避免了对山体的大开大挖,大大降低了土石方量,减少了投资,充分体现了开发的经济性(图4)。 2.3 充分利用现有河涌,注重对景观的塑造 科学城的山体较多,但水资源相对缺乏。有山无水,似乎少了一点灵性。在科学城中心区的南部有一条常年流量仅为十几个立方米的小河涌,用土将其填平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但这样一来中心区就会少了生机。在科学城的规划中不仅保留了小河涌,还结合道路和用地对小河涌进行了景观设计,并采用叠水的方式保证了中心区河涌能常年有水。如此一来,科学城内鱼儿戏水,游人散步,科学城中心区因此成为了不少广州市民周末的休闲地。规划从生态角度着手,河涌的底部采用自然河床处理,这样既使地下水能得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体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3%。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产业、生物产业、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数控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建设,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重点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础上,完善和实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意见。抓紧编制和实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战略探讨 朱美光博士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通过深入考虑我国高新区发展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提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加速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内生化”和以主导产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等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顺应国际竞争新形势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潮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运而生,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提升区域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园区内部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了大批现代企业家,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最具创新能力的亮点。 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以及历史局限性影响,出现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趋同、互相渗透、重复建设,甚至恶性竞争现象。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方面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高新区发展初期,由于依靠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大都是走“以地引资、以地养区”的粗放式外延发展道路。依靠土地、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倾销”来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约程度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高新区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下,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优惠政策过度,空间扩张太快,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竞争规模而忽视了竞争水平,在政绩冲动驱动下,形成低水平重复和盲目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招商引资过程中,重视即期效应而忽视远期效应,形成非经济吸收力(创新创业软环境建设)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企业追逐优惠政策而“流动”,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空洞化”;第三,过度强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模扩张,导致土地的奢侈使用,降低了土地使用效应,造成了无谓的空间扩张。 产业结构高度趋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发展初期,许多高新区在争相发展一般性高技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时,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导致产业结构雷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部产业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度,致使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相互关联,

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 1.现状概况与分析 (1) 1.1 区域位置 (1) 1.1.1 临安市区位 (1) 1.1.2 高新园区位 (1) 1.2 规划范围 (1) 1.3 基地周边条件 (1) 1.3.1 环境条件 (1) 1.3.2 交通条件 (2) 1.4 基地自然条件 (2) 1.4.1地形地貌 (2) 1.4.2 气候条件 (2) 1.5 基地建设现状 (2) 1.5.1 建筑现状 (2) 1.5.2 道路交通现状 (2) 1.5.3 土地使用现状 (3) 1.6 用地适宜性分析 (3) 1.7 发展条件分析 (4) 1.8 现状概况总结 (4) 2. 规划总则 (5) 2.1 规划依据与原则 (5) 2.1.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5) 2.1.2规划原则 (5) 2.2 规划目标、定位与规模 (5) 2.2.1规划目标 (5) 2.2.2规划定位 (6) 2.2.3规划规模 (6) 2.3 规划理念 (6) 3. 规划方案说明 (6) 3.1 策划体系 (6) 3.1.1 产业策划 (6) 3.1.2 功能策划 (6) 3.2 规划结构 (7) 3.3 土地使用规划 (7) 3.3.1 工业用地 (7) 3.3.2 居住用地 (8) 3.3.3 公共设施用地 (8) 3.3.4 道路广场用地 (8) 3.3.5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3.3.6 绿地 (8) 3.3.7 水域和其它用地 (8) 3.4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 (10) 3.4.1 对外交通组织 (10) 3.4.2 内部交通组织 (10) 3.4.3 道路等级 (10) 3.4.4 交通设施 (11) 3.4.5 步行系统 (11) 3.4.6 竖向规划 (12) 3.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12) 3.5.1教育设施 (12) 3.5.2医疗卫生设施 (12) 3.5.3文化娱乐设施 (12) 3.5.4体育设施 (12) 3.5.5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13) 3.5.6商业设施 (13) 3.5.7市政公用设施 (13) 3.5.8其它设施 (13) 3.6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3) 3.6.1 规划原则 (13) 3.6.2 绿化系统规划 (14) 3.6.3 景观系统规划 (14) 3.7城市设计导引 (14) 3.7.1 风貌分区 (14) 3.7.2 界面控制 (14) 3.7.3 建筑要素控制 (15) 3.7.4 环境要素控制 (15) 3.7.5 岸线处理形式 (15) 3.8土地开发控制 (15) 3.8.1 地块划分 (15) 3.8.2 控制指标 (15) 3.8.3 开发强度 (15) 3.8.4 高度控制 (16) 3.8.5 建筑退线 (16) 3.8.6 建筑间距 (17) 3.9分期实施建议 (17) 4. 市政工程规划 (17) 4.1 给水工程规划 (17) 4.2 污水工程规划 (19) 4.3 雨水工程规划 (19) 4.4 电力工程规划 (20) 4.5 通信工程规划 (20) 4.6 燃气工程规划 (22) 4.7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23)

柯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规划

柯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绍兴县基本情况 绍兴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邻 杭州,下辖4个街道、15个镇,人口71万县域面积1130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柯桥。 绍兴县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从秦汉(公元前221年)到明清(公元1911年),绍兴一直是中国南方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代名人荟萃,代有人杰。素有“江南明珠”、“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乡”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浙江省首批命名的小康县之一。1991年起,均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多次名列前10位。绍兴县还是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绍兴县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县之一,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依托中国轻纺

城建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是绍兴县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县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全县涌现出一批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新城镇。 绍兴县大力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国际纺织之都建设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已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76.3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29.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1亿美元,累计完成城市和基础设施及非工投资247.19亿元。同时,绍兴县提出建设科技强县、品牌大县,现已成为全省首批科技强县。 2006年,绍兴县实现生产总值451.17亿元,人均8047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2.10亿元、25.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3%、2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05亿元,年均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7亿元,年均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460元、10438元,年均分别增长14.2%、13.6%;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5%、0.52%。。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位居全国十强县。 第二部分绍兴县科技创新基本情况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