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029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SG-029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SG-029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SG—029

混凝土(弯拉)强度合格评定

施工单位: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制

SG—029填写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单位工程混凝土试块强度合格评定。

二、在汇总表中应准确填写:

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同批混凝土代表数量、结构部位、试件组数、各组试件强度等。

三、根据规范要求确定统计方法:

分为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

四、评定结果由施工单位填写和审核,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混凝土破坏准则1

混凝土破坏准则 三轴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古典 1.混凝土破坏准则的定义:混凝土在空间坐标破坏曲面的规律。 2.混凝土破坏面一般可以用破坏面与偏平面相交的断面和破坏曲面的子午线来表现。 (偏平面是与静水压力轴垂直的平面,破坏曲面的子午线即静水压力轴和与破坏曲面成某一角度θ的一条线形成的平面) (b) (1)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rankine强度准则)古典模型 按照这个强度准则,混凝土材料中任一点的强度达到单轴抗拉强度ft时,混凝土即达到破坏。 σ1=ft,σ2=ft, σ3= ft. 将上面的条件代入三个主应力公式中得到: 当00≤θ≤600度,且有σ1≥σ2≥σ3时,破坏准则为σ1=ft.即: θ θ σ cos 3 2 3 cos 3 2 2 1 2 J I f J f t m t = - = - 可以得()0 3 3 2 , , 1 2 2 1 = - + =f I J J I t COS fθ θ 因为J I 2 12 , 3 = =ρ ξ所以0 3 cos 2 ) , , (= - + =f t fξ θ ρ θ ξ ρ

在pi 平面上有:0=ξ,所以03 cos 2=-f t θρ,故θρcos 23f t = (2)Tresca 强度准则 Tresca 提出当混凝土材料中一点应力到达最大剪应力的临界值K 时,混凝土材料即达到极限强度: K =---)2 1 ,21,21max( 1 33221σσσσσσ 他的强度准则中的破坏面与静水压力 I 1 ξ的大小没有关系,子午线是与ξ平行的平行 线,在偏平面是为一正六边形,破坏面在空间是与静水压力轴平行的正六边形凌柱体。 (3)von Mises 强度理论 他提出的理论与三个剪应力都有关 取: [] 2)(2)(2)(21 13322 1*-+*-+*-σσσσσσ=K 的形式 用应力不变量来表示为:03)( 22 =-=K f J J 注:von 的强度准则的破坏面在偏平面是为圆形,较tresca 强度准则的正六边形在有限元计算中处理棱角较简单,所以其在有限元中应有很广,但其强度与ξ没有关系,拉压破坏强度相等与混凝土的性能不符。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2009年05月25日星期一 21:46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mfcu: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fcu,k:设计要求强度值 fcu,min: 同一验收批强度最小值 1、非统计法:mfcu≥1.15fuc,k fcu,min≥0.95 fcu,k 2、统计方法: mfcu-λ 1 Sfcu≥0.9 fcu,k fcu,min≥λ 2 fcu,k Sfcu=每组试验值的方差 (N=10-14: λ 1=1.7 λ 2 =0.9) (N=15-25: λ 1=1.65 λ 2 =0.85) (N=25组以上: λ 1=1.6 λ 2 =0.8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集 第1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一、判断题 1~5错;对;对;错;对; 6~13错;对;对;错;对;对;对;对; 二、单选题 1~5 DABCC 6~10 BDA AC 11~14 BCAA 三 、填空题 1、答案:长期 时间 2、答案:摩擦力 机械咬合作用 3、答案:横向变形的约束条件 加荷速度 4、答案:越低 较差 5、答案:抗压 变形 四、简答题 1.答: 有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软钢,如热轧钢筋和冷拉钢筋;无物理屈服点的钢筋,称为硬钢,如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 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1所示,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破坏阶段。 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有两个强度指标:一是屈服强度,这是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时钢筋强度取值的依据,因为钢筋屈服后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这将使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大大增加以致无法使用,所以在设计中采用屈服强度y f 作为钢筋的强度极限。另一个强度指标是钢筋极限强度u f ,一般用作钢筋的实际破坏强度。 图2-1 软钢应力应变曲线 硬钢拉伸时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2。钢筋应力达到比例极限点之前,应力应变按直线变化,钢筋具有明显的弹性性质,超过比例极限点以后,钢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塑性性质,但应力应变均持续增长,应力应变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到达极限抗拉强度b 点后,同样由于钢筋的颈缩现象出现下降段,至钢筋被拉断。

设计中极限抗拉强度不能作为钢筋强度取值的依据,一般取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σ0.2作为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强度限值,通常称为条件屈服强度。对于高强钢丝,条件屈服强度相当于极限抗拉强度0.85倍。对于热处理钢筋,则为0.9倍。为了简化运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统一取σ0.2=0.85σb ,其中σb 为无明显流幅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 图2-2硬钢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 2.答: 目前我国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主要品种有钢筋、钢丝和钢绞线。根据轧制和加工工艺,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热轧钢筋分为热轧光面钢筋HPB235、热轧带肋钢筋HRB335、HRB400、余热处理钢筋RRB400(K 20MnSi ,符号,Ⅲ级)。热轧钢筋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普通钢筋。 3.答: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2)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 4.答: 混凝土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规定:边长为150mm 的标准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3℃,相对温度≥90%)下养护28天后,以标准试验方法(中心加载,加载速度为0.3~1.0N/mm 2/s),试件上、下表面不涂润滑剂,连续加载直至试件破坏,测得混凝土抗压强度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的抗压强度f ck ,单位N/mm 2。 A F f ck f ck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F ——试件破坏荷载; A ——试件承压面积。 5. 答: 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采用150mm×150mm×300mm 棱

要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合格的要求

要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合格的要求,必须做好三个环节的控制。除切实搞好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又称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外,还要对半成品和成品在出厂交付使用前,进行验收,即进行合格性检验评定,又称验收控制。 通过验收环节,对商品混凝土生产方而言,是使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不予出厂,防止给使用者造成实在或潜在的危害。在混凝土生产控制措施不够健全或原材料控制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性检验的验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使用方而言,现场试块强度是评定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并进行验收的依据。 一、强度类型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的目的大体有两个,因此所得的强度也有两种。 1.标准养护强度 对用于工程结构中的一批混凝土(验收批)按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评定,视其是否达到该等级混凝土应有的强度质量,以评定其是否合格。这种强度的试件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强度,简称标养强度。 这里应强调的是,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作为结构混凝土强度验收的依据是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并在现场由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共同取样制作并进行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商品混凝土供应方的试块标养强度只是商砼供应方用于评定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和作为生产控制用的,虽然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结构强度验收的依据。 2.同条件养护强度 对在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拆模、构件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等的要求,而需要确定当时结构中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以便进行施工控制。这种强度的试块一般均置于实际结构旁,以与结构同样的条件对其进行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同条件养护强度。又因其多用于控制施工工艺,故简称施工强度。 这两种强度在取样、养护、评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应注意它们的差异以免混淆。 标准强度和施工强度有以下三点差别: 1.养护方式不同:如前所述分别为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 2.评定方式不同:标养强度按批评定(验收批的划分见后面),有三种评定方法(标准差已知统计法、标准差未知统计法、非统计法);施工强度基本按组与相应的工作班混凝土一一对应地检验。 3.评定目的不同:标养强度是为了确定该批混凝土的强度是否合格,以便加以验收;施工强度不是为了评定合格与否,只是为了判断施工工艺过程(拆模、起吊、张拉、放张等)的可能性,是无所谓合格和不合格的。 二、标养强度验收批的划分 1.同一验收批的条件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分批进行,构成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质量状态应大体一致。所谓大体一致由“四同”条件加以确定。 (1)强度等级相同; (2)龄期相同; (3)生产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4)配合比基本相同。 其中生产工艺条件基本相同是指混凝土的搅拌方式、运输条件、浇筑形式大体一致的情况。配合比基本相同是指施工配制强度相同,并能在原材料有变化时及时调整配合比使其施工配制强度的目标值不变。 2.验收批的批量和样本容量 混凝土每一验收批的批量和样本(试件)的容量大小,除应满足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按混凝土生产量所需制作试件组数(取样频率)外,还与选用标准中采用哪一种评定方法((标准差已知和标准差未知统计法或非统计法)来评定混凝土强度有关。同批的混凝土试件组的数量称样本容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骨料与砂浆界面上产生了分布极不均匀的拉应力,从而导致界面上形成了许多微细的裂缝。另外,还因为混凝土成型后的泌水作用,某些上升的水分为粗骨料颗粒所阻止,因而聚集于粗骨料的下缘,混凝土硬化后就成为界面裂缝。当混凝土受力时,这些预存的界面裂缝会逐渐扩大、延长并汇合连通起来,形成可见的裂缝,致使混凝土结构丧失连续性而遭到完全破坏。强度试验也证实,正常配比的混凝土破坏主要是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界面发生破坏。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而粘结强度又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及骨料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 1)水灰比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组成,在水灰比不变时,水泥强度等级愈高,则硬化水泥石的强度愈大,对骨料的胶结力就愈强,配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就愈高。如常用的塑性混凝土,其水灰比均在0.4~0.8之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或蒸发后形成气孔或通道,大大减小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有效断面,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引起应力集中。因此,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强度也愈高。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拌合物过于干稠,在一定的施工振捣条件下,混凝土不能被振捣密实,出现较多的蜂窝、孔洞,将导致混凝土强度严重下降。参见图3—1。 图3—1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a)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b)强度与灰水比的关系 2)骨料的影响 当骨料级配良好、砂率适当时,由于组成了坚强密实的骨架,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如果混凝土骨料中有害杂质较多,品质低,级配不好时,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由于碎石表面粗糙有棱角,提高了骨料与水泥砂浆之间的机械啮合力和粘结力,所以在原材料、坍落度相同的条件下,用碎石拌制的混凝土比用卵石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要高。 骨料的强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骨料强度越高,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越高,这在低水灰比和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 特别明显。骨料粒形以三维长度相等或相近的球形或立方体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strength GB50107-2010 2010-05-31发布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360docs.net/doc/9e360778.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技术研究院 贵州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word资料25页

1 总则 2 术语、符号术语、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 4.1混凝土的取样 4.1混凝土的取样 4.2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4.2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4.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4.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5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5.1统计方法评定 5.1统计方法评定5.2非统计方法评定 5.2非统计方法评定 5.3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5.3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 标准名录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原标准:适用于普通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1.0.3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是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性评定的具体规定。它对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大作用。) 2 术语、符号 2.1.1 混凝土由水泥、骨料和水等按一定配合比,经搅拌、成型、由水泥、骨料和水等按一定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硬化而成的工程材料。而成的工程材料。 2.1.2 龄期自加水搅拌开始,混凝土所经

历的时间,按天或小时计。自加水搅拌开始,混凝土所经历的时间,按天或小时计。 2.1.3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表征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表征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本标准中的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强度是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1.4 合格性评定根据一定规则对混凝土强度的合格与否所作的判定。根据一定规则对混凝土强度的合格与否所作的判定。 2.1.5 检验批由符合规定条件的混凝土组成,用于合格性判定的混凝土总体。由符合规定条件的混凝土组成,用于合格性判定的混凝土总体。 2.1.6 检验期为确定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而规定的统计时段。为确定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而规定的统计时段。 2.1.7样本容量 2.1.7样本容量代表检验批的用于合格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组数。代表检验批的用于合格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组数。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m fcu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f cu,min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 S f c u ——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压强度的标准差;度的标准差;度的标准差; λ 1 λ 2 λ3 λ 4 ——合格性判定系数——合格性判定系数;合

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

正确理解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中的若干概念 齐丰商砼李国志(正高职高级工程师) 要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合格的要求,必须做好三个环节的控制。除切实搞好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又称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外,还要对半成品和成品在出厂交付使用前,进行验收,即进行合格性检验评定,又称验收控制。 通过验收环节,对商品混凝土生产方而言,是使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不予出厂,防止给使用者造成实在或潜在的危害。在混凝土生产控制措施不够健全或原材料控制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性检验的验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使用方而言,现场试块强度是评定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并进行验收的依据。 一、强度类型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的目的大体有两个,因此所得的强度也有两种。 1.标准养护强度 对用于工程结构中的一批混凝土(验收批)按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评定,视其是否达到该等级混凝土应有的强度质量,以评定其是否合格。这种强度的试件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强度,简称标养强度。 这里应强调的是,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作为结构混凝土强度验收的依据是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并在现场由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共同取样制作并进行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商品混凝土供应方的试块标养强度只是商砼供应方用于评定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和作为生产控制用的,虽然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结构强度验收的依据。 2.同条件养护强度 对在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拆模、构件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等的要求,而需要确定当时结构中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以便进行施工控制。这种强度的试块一般均置于实际结构旁,以与结构同样的条件对其进行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同条件养护强度。又因其多用于控制施工工艺,故简称施工强度。 这两种强度在取样、养护、评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应注意它们的差异以免混淆。 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1 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2010—05—31 发布2010—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59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07—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一、填空题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表示混凝土 为30N/mm 2。 2、混凝土在长期不变荷载作用下将产生 变形,混凝土在空气中凝结硬化时将产生 变形。 3、钢筋的塑性变形性能通常用 和 两个指标来衡量。 4、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胶结力 、 和 三部分组成。 5、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 和 两类。 6、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 和 三种。 7、适筋梁三个受力阶段中,梁正截面抗裂验算的依据是_____阶段,第Ⅱ阶段是梁使用阶段 变形和裂缝宽度的依据;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是 ___阶段。 8、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之一为s a x 2 ,其目的是为了保 证 。 9、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 、混凝土强度、 、纵筋配筋率、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以及截面尺寸和形状等。 10、为保证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纵向钢筋弯起点应在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以外, 该弯起点至充分利用截面的距离为 。 11、偏心受压构件长柱计算中,侧向挠曲而引起的附加弯矩是通过 来加以考虑的。 12、受扭构件中受扭纵向受力钢筋在截面四角必须设置,其余纵向钢筋应沿截面周边 布置。 13、受弯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时,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 考虑荷载 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照 ( )确定。 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C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D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各种强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t cuk c f f f >> B .t c cuk f f f >> C .c t cuk f f f >> D .c cuk t f f f >> 3、下列哪个项目不是结构上的作用效应( )? A.柱内弯矩 B.梁的挠度 C.屋面雪荷载 D.地震作用引起的剪力 4、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保护层厚度 C.增加截面高度 D.增加截面宽度 5、正常设计的梁发生正截面破坏或斜截面破坏时,其破坏形式分别为( )。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强度 砼抗压强度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单位面积上能够承受的压力,亦是指抵抗压力破坏的能力。抗压强度在建筑工程中一般分为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 所谓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按《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制作的边长为150mm标准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潮湿环境或不流动Ca(OH)2饱合溶液中养护的条件下,经28d养护,采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砼极限抗压的强度,用fcu表示。 所谓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是在钢筋砼结构计算中,根据结构实际情况,计算轴心受压构件时常以棱柱体抗压强度作为依据,因为它接近于砼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是制成150mm×150mm×300mm的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的条件下,测得其抗压强度值,即为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用f表示。 由于立方体试件受压时上下受到的摩擦力比棱柱体试件的要大,所以立方体强度要高于棱柱体抗压强度。经试验分析,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fa=0.76fcu(当fcu在10~55MPa之间时)。 折叠编辑本段试验方法 折叠适用范围 测定砼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以检验材料的质量,确定、校核砼配合比,并为控制施工质量提供依据。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砼立方体的抗压强度。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见标准所示。 折叠试验设备 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为±1%,试件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应具有加荷速度显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应能均匀、连续加荷。 砼强度等级≥C60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裂装置。试验机上、下压板的平面公差为0.04mm,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硬化层厚度约为5mm。如不符合时则应垫厚度不小于25mm、平面度和硬度与试验机相同的钢垫板。 折叠试验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3)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砼强度等级〈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3~0.5MPa;砼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取每秒钟0.5~0.8MPa;砼强度等级≥C60时,取每秒钟0.8~1.0MPa。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SG-029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 武警四川省总队后勤基地桥梁工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水泥品种及标号 配合比(重量比) 坍落度 (cm ) 13~17 养护条件 同批混凝土代表数量(m 3 ) 结构部位 P.O 42.5R 水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标养 预制箱梁 162 415 743 1115 4.57 试件组数 : 12 合格判定系数: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前一检验期强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件强度: 48.4 47.3 56.4 59.0 49.2 48.7 50.1 50.6 48.8 49.3 47.6 49.5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 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 非统计方法 / 评定结论: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评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监理工程师:(注册方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施工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 红星路南延线K16+943.6跨规划道路桥梁工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水泥品种及标号 配合比(重量比) 坍落度 (cm ) 16-20 养护条件 同批混凝土代表数量(m 3 ) 结构部位 P.O 42.5R 水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同养 3200 预制箱梁 163 466 726 1089 5.6 试件组数 : 合格判定系数: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前一检验期强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件强度: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 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 非统计方法 / 评定结论: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评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监理工程师:(注册方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表格(1).

SG-029 混凝土(弯拉)强度合格评定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品种及标 号配合比(重量 比) 塌落度 (cm) 养护 条件 同批混 凝土代 表 数量 (m3) 结 构 部 位水水泥砂石子 外 加 剂 试件组数 n= 合格判定系数 1 =

3= 2 = 4=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最小值 fcu ,min = 前一检验期强 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 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 件弯拉强度: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mf cu = Mpa f cuk*0.7 弯 拉 强 度 试 弯 拉 强 度 试 标 准 差 未 知 mf cu = Mpa f cu,k+1*sf cu 非 统 计 方 法 mf cu = Mpa 3*f cu,k =

= mf cu f cuk*0.7 f cu,min= Mpa f cuk-0.7 = f cu,min f cuk0.7 件 大 于 10 组 件 小 于 10 组 统 计 方 法 = mf cu f cu,k+1*sf cu f cu,min= Mpa 2*f cu,k= f cu,min 2*f cu,k mf cu 3*f cu,k f cu,min= Mpa 4*f cu,k= f cu,min 4*f cu,k 验收评定结论: 根据《混泥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的“非统计方法进行评定”或“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进行评定”达到合格标准 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审核人:(签 字) 评定 人: (签 监理 工程 师: (注

(签字) 月日年月日字) 年月 日 册方 章) 年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监监制

如何理解混凝土强度评定与验收

如何理解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近年来,看到许多涉及混凝土强度评定与验收方面的文章,学习后很受启发,为此写成本文供大家评说。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中,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就个人理解归纳如下: 1、标准试件混凝土强度 (1)在混凝土分项工程中,应根据结构布置、混凝土工程量、工作班浇筑量等情况,将混凝土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或称验收批),即:N≥1,此处,N为检验批批数。 (2)在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和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常规验收中,所涉及的混凝土强度均以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简称标准试件,对非标准尺寸试件要作修正),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为准。 (3)每一检验批(以下简称每批)中标准试件取样数量n,仍应根据第(1)条中的情况并考虑混凝土的生产条件、质量稳定性及其强度变异的信息等作出选择。 (4)根据每批的标准试件取样数量和以往的混凝土强度统计信息,《标准》GBJl07规定,可在两种统计方法和一种非统计方法中选择适合的一种方法,用于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该方法的要求。当符合该方法的要求时,就认为该批混凝土强度达到该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就可判为合格。

(5)混凝土分项工程中的N个检验批,应等效地视作为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中的主控项目,N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均评定为合格,是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在《规范》GB50204第7.4.1条(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规定,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 (1)《规范》GB50204确认,与结构实体混凝土组成成分、养护条件相同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强度可作为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依据。所以在《规范》GB50204中规定: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在《标准》GBJl07中也有相类同的规定。 (2)上述两个标准均对施工阶段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的用处作了交待,但未提及试件组数及其评定。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6.1.11条、第6.2.5条中提及的各施工阶段(含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应当就是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显然,施工单位应自己作出判断,需留置多少组试件,每次压几组试件;倘若达不到规定的f cu值时,是否还有后备试件等。如果每次仅压一组试件,所得的一个代表值,它至少应不小于f cu值,实际上施工单位常常就是这样做的。如果不这样做,在相应的施工阶段(特别是施加预应力时)造成结构构件严重开裂或压坏的概率将会增大。对满足f cu值的评定方法尚需由《标准》作进一步完善。

混凝土结构各种的破坏形态之欧阳家百创编

混凝土结构各种的破坏形态 1. 欧阳家百(2021.03.07) 2.摘要:钢筋混凝土由于其很高的承载力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结构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承载体系之中,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有所不同。基于此,研究混凝土各个破坏形态的过程能够有助于我们有效配筋,可以避免出现混凝土的脆性破坏,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3.关键词:混凝土破坏形态裂缝 3.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根据受力性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正截面破坏;斜截面破坏;受扭破坏。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裂缝的生成阶段,裂缝的发展扩大阶段,裂缝继续开展,混凝土压碎。 3.1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过程 构件受弯的破坏过程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刚开始加载时由于弯矩很小,延梁高测量到的各个纤维应变也很小,所以混凝土未发生开裂,钢筋还未受力,此阶段的特点是1)混凝土没有开裂;2)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是直线,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在第Ⅰ阶段前期是直线,后期是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此阶段可作为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第Ⅱ阶段,弯矩继续增大,最下部混凝土达到其抗拉极限值,混凝土开裂,并且,裂缝随着弯矩的增大快速延伸,下部受拉区混凝土逐渐退出工作,钢筋应力逐渐增大,裂缝不断扩增,故裂缝出现

时梁的扰度和截面曲率都突然增大,裂缝截面处的中和轴上移,受压区的混凝土塑性变形特征越来越明显,总之,第Ⅱ阶段是裂缝发生,开展的阶段,在此阶段中梁是带缝工作的,其受力特点是:1)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主要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发生屈服;2)受压区混凝土已经发生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力图形只有上升段的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是曲线关系,截面曲率与扰度增长加快。此阶段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第Ⅲ阶段,由于弯矩的继续增大,钢筋发生屈服,截面曲率和梁的扰度也突然增大,裂缝宽度随之扩展并沿梁高向上扩展,中和轴上移,混凝土塑性变形越来越明显,当压应力达到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混凝土压碎,与此同时受拉钢筋的拉应力恰好达到其抗拉强度极限,钢筋屈服。故此阶段的特点是:1)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屈服,拉力保持为常值;2)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和压力作用点外移使得内力臂增大,故弯矩还略有增加;3)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其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截面破坏,此阶段作为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3.2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3.2.1少筋破坏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所配置的受拉钢筋的面积小于最小配筋率,所以在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瞬间,钢筋应力达到他的屈服强度,受拉屈服,所以一出现裂缝即刻发生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没有经历上述破坏过程,无任何明显征兆,所以属于脆性破坏,是工程中所要避免的。

混凝土结构各种的破坏形态

混凝土结构各种的破坏形态 1.摘要:钢筋混凝土由于其很高的承载力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结构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承载体系之中,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有所不同。基于此,研究混凝土各个破坏形态的过程能够有助于我们有效配筋,可以避免出现混凝土的脆性破坏,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2.关键词:混凝土破坏形态裂缝 3.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根据受力性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正截面破坏;斜截面破坏;受扭破坏。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裂缝的生成阶段,裂缝的发展扩大阶段,裂缝继续开展,混凝土压碎。 3.1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过程 构件受弯的破坏过程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刚开始加载时由于弯矩很小,延梁高测量到的各个纤维应变也很小,所以混凝土未发生开裂,钢筋还未受力,此阶段的特点是1)混凝土没有开裂;2)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是直线,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在第Ⅰ阶段前期是直线,后期是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此阶段可作为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第Ⅱ阶段,弯矩继续增大,最下部混凝土达到其抗拉极限值,混凝土开裂,并且,裂缝随着弯矩的增大快速延伸,下部受拉区混凝土逐渐退出工作,钢筋应力逐渐增大,裂缝不断扩增,故裂缝出现时梁的扰度和截面曲率都突然增大,裂缝截面处的中和轴上移,受压区的混凝土塑性变形特征越来越明显,总之,第Ⅱ阶段是裂缝发生,开展的阶段,在此阶段中梁是带缝工作的,其受力特点是:1)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主要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发生屈服;2)受压区混凝土已经发生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力图形只有上升段的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是曲线关系,截面曲率与扰度增长加快。此阶段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第Ⅲ阶段,由于弯矩的继续增大,钢筋发生屈服,截面曲率和梁的扰度也突然增大,裂缝宽度随之扩展并沿梁高向上扩展,中和轴上移,混凝土塑性变形越来越明显,当压应力达到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混凝土压碎,与此同时受拉钢筋的拉应力恰好达到其抗拉强度极限,钢筋屈服。故此阶段的特点是:1)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屈服,拉力保持为常值;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_5010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1 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2010—05—31 发布 2010—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59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07—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2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360docs.net/doc/9e360778.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1总则 (1) 2术语和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2) 3基本规定 (4) 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 (5) 4.1混凝土的取样 (5) 4.2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5) 4.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6) 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7) 5.1统计方法评定 (7) 5.2非统计方法评定 (9) 5.3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评定 (9) 本标准用词说明 (10) 引用标准名录 (11) 附:条文说明 (13) 3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公式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公式 答: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用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又分一、二,但一、二适用的条件不同,一、适用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二、适用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一、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2 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cu≥?cu,k+0.7σ0 (5.1.2—1) ?cu,min≥?cu,k-0.7σ0 (5.1.2—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cu,min≥0.85?cu,k (5.1.2—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cu,min≥0.90?cu,k (5.1.2—5) 二、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3 当样本容量不少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cu≥?cu,k+λ1●S?cu (5.1.3—1) ?cu,min≥λ2●?cu,k (5.1.3—2) 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淮差S?cu 计算值小于2.5N/mm2时,应取 2.5N/mm2。 λ1、λ2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表5.1.3选。三、非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2.2 当样本容量小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cu≥+λ3●?cu,k (5.2.2—1) ?cu,min≥λ4●?cu,k (5.2.2—2) λ4取0.95。混凝土强度等级<C60,λ3取1.15,≥C60,λ3取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