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章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章末复习提升课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

高中历史第2章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章末复习提升课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
高中历史第2章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章末复习提升课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

第2章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章末复习提升课

(1)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对世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世界历史进入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1.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曾建立了共和制,但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革命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B.符合英国的国情

C.封建势力在英国的复辟成功

D.是各个阶级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解析】封建势力在英国复辟成功是指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事情,但后来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被推翻,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162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限制国王查理一世的权力而制定。它重申了限制国王征税权力的法律和《大宪章》中有关保护公民权利的内容。但查理一世接受它只是权宜之计,并

无意真正执行。

2.《大抗议书》

是长期议会于1641年通过的对查理一世的不法行为进行指控、维护资产阶级权益及发展资本主义的法律文献。它历数了国王的罪行,并提出了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实际上表达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政权的要求,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3.《人身保护法》

是17世纪70年代末反对国王的反对派使议会通过的法律文献。它规定:对每个被捕的人,应该事先宣布其罪状;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即进行审讯。这个法案对封建专制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2.英国议会先后通过《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和《人身保护法》,三部文献都涉及的问题是( )

A.税收问题

B.保护人权

C.限制王权

D.宗教自由

【解析】为了限制国王的不法行为,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和《人身保护法》三部文献,都涉及了限制王权的问题。

【答案】 C

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观察右图,画家将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摆在整幅画的最后面,且占据很小的空间,而将议会放在前面,这寓意着在当时的英国( )

伊丽莎白一世主持召开议会

A.国王要服从议会的意志

B.国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C.议会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国王地位明显低于议会

【解析】在当时的英国,国王虽然具有巨大的权威,但议会享有批准征税的权力。画家将议会放在前面,寓意女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答案】 B

2.17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实质在于( )

A.国王能否随意征税

B.议会是否长期召开

C.国王是否遵守法律

D.议会是否可以制定法律

【解析】A、B两项均属于国王与议会在具体问题上的斗争,不符合题目中“实质”的限制条件,D项与题目关系不大。

【答案】 C

3.1628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根据《权利请愿书》的规定,查理一世的下列哪一行动是合法的( )

A.战时不经议会同意,开征船税

B.约翰·汉普登领导抗税将其财产没收充公

C.杰克出卖情报遭受到本国军事法庭的审判

D.在英法战争中未经公民同意让军队占用民房

【解析】《权利请愿书》规定国王不经议会的同意,不允许随意征税、借款和捐赠,不得随意逮捕、监禁任何人,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战时法,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4.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内战初期,议会军方面屡战屡败,主观原因有 ( )

①议会军内部存在思想分歧②议会军军事指挥不力③国王军队准备充分④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解题时注意关键词“主观原因”,即应注意从“议会军方面”去分析。由于内部思想分歧,加上军事指挥不力,议会军在内战初期屡战屡败。③是客观原因,④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5.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B.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主政体

C.议会发动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

D.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解析】英国革命的目的是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A 项不属于革命,C、D两项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出发点”,而克伦威尔的护国

主政体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革命的“出发点”。

【答案】 B

6.斯图亚特王朝是第一个成功统治英伦三岛的王室,但其统治实际上不太稳定,经历数次革命,曾有两位君主(如下图)被革命所推翻。这“两位君主”统治的相同点有( )

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

①都主张实行专制统治②与议会矛盾尖锐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④在位时表示服从议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查理一世曾经违心地表示同意《权利请愿书》;詹姆士二世并没有表示服从议会,故排除④。

【答案】 A

7.资产阶级和新贵族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与1688年迎立威廉的相同目的是( )

A.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B.向封建旧势力妥协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恢复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的背景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出现动荡,1688年迎立威廉的背景是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倒行逆施,两者都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先后迎立查理二世和威廉。

【答案】 C

8.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这是因为( )

A.结束了君主制的统治

B.确立了共和制度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D.威廉和玛丽信奉新教

【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开始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即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制,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得到保障,故选C项。

【答案】 C

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最重大意义在于( )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地位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资产阶级重新确立了其在国家政权中的统治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

【答案】 C

10.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民主与专制经历了反复的较量,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曲折而复杂,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脱离人民群众

B.英国有长期的专制统治的传统

C.旧势力不甘心失败而疯狂反扑

D.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曲折复杂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直接相关,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护国主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制实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职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材料二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复辟初年,议会与王权关系比较和谐,在一系列重大政策上都能保持合作。在经济政策上,复辟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支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符合议会的要求。在对外政策上,双方都拥护对荷战争。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的问题。复辟解决片面吸取了革命年代的教训,没有从制度上对二者的权利关系做任何实质性调整。

材料三“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解决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通过了三个方面:“革命解决”,即王位继承问题的解决,“宪法解决”和“财政解决”,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

“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遏止了168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王继续保持了许多重要权力……但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一遇冲突,只要议会采取不妥协态度和动用财政手段,总能迫使国王屈服,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以上材料均引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中看出,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过程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14分)

(2)由上述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解析】第(1)问阶段结合教材,原因提取材料一“崇尚中庸”、材料二中“妥协”“复辟”、材料三“光荣革命”的影响解答。第(2)问联系革命过程的曲折和国情解答。

【答案】(1)阶段:经历了共和政体、护国主政体、君主专制复辟和君主立宪制四个阶段。原因:共和政体确立的原因是封建势力反扑、挑起内战,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成立共和国。护国主政体的确立,一是由于共和政体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是由于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外矛盾尖锐,资产阶级需要强化政权,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君主专制复辟是由于独裁过度导致政局混乱,资产阶级要求迎回国王共同对付人民革命运动。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以及“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的“革命解决”和60年代的“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

(2)资本主义面对的是千年封建王朝,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曲折反复;选择怎样的政体必须结合具体的国情、民情。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克伦威尔建立的护国政体的特点是什么?实质如何?(5分)

(2)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9分)

(3)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歧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军事独裁。第(2)问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从野心家评价,材料二对为自由奋斗的战士评价,材料三从拯救议会角度评价。第(3)问在第(2)问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歧在于其所站立角度不同。

【答案】(1)特点:护国公终身任职,有权指定继承人,并将立法、行政、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于一身。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2)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3)三者都缺乏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

1、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仍为英法所控制||,这说明() A.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仍以欧洲国家为中心B.英法两国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 C.美日对控制世界的问题并不感兴趣D.国际联盟实质上是英法两国的联盟 3、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4、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打击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1918年初||,首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首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7、高二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下列四位同学说法最确切的是( ) 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 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 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 8、以下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9、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 10、19 世纪60一90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均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人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小务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一、选择题 1.对下面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17世纪英王和议会的角力 A.两者的“角力”可追溯到《大宪章》 B.“光荣革命”结束了二者的角力 C.《权利法案》使国王失去了全部权力 D.议会的胜利完成了英国民主的进程 解析:漫画描述了17世纪英王与议会的权力之争,这与其历史传统有关,也就是限制王权的传统,可追溯至《大宪章》,故A项正确;英王与议会的斗争持续至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但仍然保留了很大的权力,例如行政权,故C项错误;英国的民主具有渐进性,议会的胜利只是阶段性胜利的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A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查理一世因为税收问题和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解析:议会的组成人员在当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因此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答案:B 3.自1629年起,英国经历了11年无议会的国王个人统治时期。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其直接原因在于( ) A.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B.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 C.查理一世擅自征税D.议会号召人民抗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当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时,查理一世于1629年将议会解散。 答案:D 4.英国议会先后通过《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其核心的要求是( ) A.拒绝缴税B.保护人权 C.限制王权D.议会定期召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议会通过的两个法律性文件都是在国王厉行专制统治的情况下通过的,因而主要是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答案:C 5.长期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 A.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 B.国王企图以武力镇压议会 C.议会得到了城乡群众的支持 D.议会逐渐把持了全国政权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由此可判断A 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予排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利请愿书》本已在议会全体会议上批准,但由于一项非法宣言而遭毁坏,该宣言使请愿书对其本身、对议会权力、对臣民自由以及对发布此请愿书的目的都起了破坏作用;现在这请愿书已经毫无用处,而只能说明:在法律和自由已经严肃而明确的宣示之后,那些大臣们依然飞扬跋扈,竟敢破坏王国的法律和压制王国的自由。 材料二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议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材料三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议会所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的费用,又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供援助。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权利请愿书》为什么已经毫无用处。 (2)材料中,议会是怎样抗议国王的? (3)《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是17世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献,这两部文献反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教学设计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斯图亚特王朝强化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颁布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等史实;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了解英国革命的曲折反复和意义。培养整理、归纳信息能力,初步分析复杂历史事件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图片、文字、视频资料中提取信息,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理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逐步掌握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是反复曲折的,感受文明发展的艰难经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 难点:君主立宪制 设定依据: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内战、共和国建立、王朝复辟、宫廷政变、立法确立革命成果等曲折反复的过程,故为重点。 2.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不同于封建君主制,对于其实质初中学生,在理解认识时会存在不小的困难,故为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把人类带入了近代文明,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入推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什么叫资产阶级革命呢?(解释概念,课件展示)英国为什么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呢?(创设问题情景,抓住学生的思维,设疑激趣。)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板书) 生:分成四个小组,第一个小组重点突破“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第二个小组重点突破“英国的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第三个小组重点突破“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阻碍是什么?”;第四个小组根据本小组同学的交流,加上前三个小组的结论,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评价,并课件展示“原因”,强调“资产阶级阶级和新贵族”结合,找到革命的矛盾,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革命的任务和领导人。)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板书)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了。市场扩大了,财富来说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2.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板书) 查理一世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王室生活腐化,挥霍无度。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农民反对封津压迫,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

美术史基础知识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l.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________ 。 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_________ 设计的。 4.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学习领域。 5.宋代有两位父子画家画的山水画被称为“米点山水”,父亲大米名叫________,儿子小米名叫________。 6.画家________的素描画《________》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场面。 7.________是现代三大构成设计基础之一,专门研究色彩视觉心理的新兴学科。 8.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西方绘画中多用——透视来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多采用________透视来表现。 10.《虾》是国画大师________所作,他画的虾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重墨突出了虾眼、省略了一些虾腿。 11.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五大名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________窑。 12.《流水别墅》是________建筑师________的代表作。 13.云南丽江纳西族创造的文字________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是“书画同源”的体现。14.青铜器饰以饕餮纹,是我国________制时代青铜器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色彩三要素指( )。 A.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 B.红、黄、兰 C.色相、明度、纯度 D.原色、问色、复色 2.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透视法,它出自古代画论 A.《画山水序》 B.《林泉高致》 c.《画山水赋》 D.《历代名画记》 3.李公麟创作的动物画珍品是( ) A.《牧马图》 B.《五马图》 c.《五牛图》 D.《照夜白》 4.荷兰一位善于应用局部光照明暗对比的画家是 A.哈尔斯 B.蒙德里安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答案】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材料信息“这(铸造开元通宝)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等可归纳为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等。 第(2)问“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材料信息“‘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可归纳出“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依据所学知识可从“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补充。 【题文】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二)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GREAT BRITAIN

【注1】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 (2)Normandy诺曼底:英吉利海峡的历史地区,以前为法国西北一个省。古代高卢的一部分,这一地区相继被罗马人、弗兰克人和诺斯人征服,诺曼人征服(1066年)后和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归属英格兰,于1450年归还法国。二战中联军登陆(1944年6月6日)地点即为诺曼底海滩 (3)Plantagenet (1).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理查德三世(1154-1485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称 (2).[英]【史】金雀花王朝的, 安茹王朝的, 不兰他日奈王朝的(指由12世纪亨利二世即位至15世纪查理三世死的王朝) (4)Lancaster兰开斯特王朝:从1399年至1461年的英格兰王朝,产生过三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它的标志是一朵红玫瑰(5)York约克王朝:英国统治王朝(1461—1485年),包括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五世和理查德三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其标志是白玫瑰 (6)Tudor都铎王朝:英格兰统治王朝(1485-1603年),包括亨利七世及其后代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 (7)Stuart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苏格兰(1371年-1603年)及英格兰和苏格兰(1603-1649年和1660年-1714年)的王室 (8)Hanover汉诺威:英国统治家族(1714-1901年)。当1837年维多利亚登上王位时,汉诺威与大不列颠的王权相分离 (9)Windsor温莎:英国的统治家族(从1917年始),包括1917年采用这个名字的乔治五世及他的后继者,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 【注2】 (1)盎格鲁-撒克逊王朝时期(802 - 1066)对应中国唐朝(618 - 907)至北宋(960 - 1127)时期 (2)诺曼底王朝时期(1066 –1154)对应中国北宋(960 - 1127)至南宋(1127 - 1279)时期 (3)金雀花王朝时期(1154 –1359)对应中国南宋(1127 - 1279)至元朝(1271 - 1368)时期 (4)兰开斯特王朝时期(1399 – 1461)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5)约克王朝时期(1461 – 1485)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6)都铎王朝时期(1485 – 1603)对应中国明朝(1356 - 1644)时期 (7)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 – 1714)对应中国明末至清(1636 - 1911)初 (8)汉诺威王朝时期(1714 – 1910)对应中国清初至清晚期 (9)温莎王室时期(1910 - )对应中国民国至今 【注3】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Danish 丹麦的,Dane 丹麦人:9-11世纪入侵英格兰

(人教版)选修二检测:第2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含答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其中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的是( ) A.国王独断专行 B.农民的大量破产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 D.贵族和商人拥有雄厚实力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答案:C 2.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 C.城市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为“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可排除A项,题干所述的是农业人口,可排除C、D两项。答案:B 3.查理一世登基后要求人民“自愿”向王室交纳“恩税”,不料此举引起全国的抗议浪潮,各地的口号是:“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只要我们有两头牛,就愿意出售一头来资助陛下,但须通过议会!”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政府征税必须经过人民的普遍许可 B.政府征税必须经过议会的授权 C.议会有征税的权力 D.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解析:中世纪的英国形成一种传统:政府征税必须经议会通过。 答案:B 4.1628年,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议员,在议会中因税收权问题和查理一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实际是反对封建专制,以掌握政权,故B项反映了斗争的实质。 答案:B 5.“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权利请愿书》中的这条规定说明( ) ①宣布国王不经议会同意随意征税是非法的②国王任何时候都不能征税③税收问题一度成为双方斗争矛盾激化的因素④议会对国王的胡作非为提出严重抗议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6.《大抗议书》对《权利请愿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发展之处是( ) A.反对国王滥用王权 B.谴责国王滥收捐税 C.采用非暴力的手段 D.政府对议会负责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方面。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两次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请回答: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4、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

人教版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检测卷及答案

【志鸿优化设计】2018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并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其中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的是( )。 A.国王独断专行 B.农民的大量破产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 D.贵族和商人拥有雄厚实力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答案:C 2.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 C.城市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为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可排除A项,题干所述的是农业人口,可排除C、D两项。 答案:B 3.查理一世登基后要求人民“自愿”向王室交纳“恩税”,不料此举引起全国的抗议浪潮,各地的口号是:“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只要我们有两头牛,就愿意出售一头来资助陛下,但须通过议会!”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政府征税必须经过人民的普遍许可 B.政府征税必须经过议会的授权 C.议会有征税的权力 D.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解析:中世纪的英国形成一种传统:政府征税必须有议会通过的征税法案,而非议会有征税的权力。答案:B 4.1628年的某个夜晚,伦敦商业区张灯结彩,直到深夜人们还成群结队举着火炬,挤满了首都的街道。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 )。 A.《权利请愿书》获准成为法律 B.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C.查理一世在《大抗议书》上签字 D.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 解析:发生在1628年的事件只有A项。C项阐释错误,查理一世并未在《大抗议书》上签字;B项发生于1649年;1628年时英国在位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答案:A 5.《大抗议书》对《权利请愿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发展之处是( )。 A.反对国王滥用王权 B.谴责国王滥收捐税 C.采用非暴力的手段 D.政府对议会负责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含义,相同之处可谓是“继承”,不同之处可谓是“发展”。A、B两项是两文件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C项是两文件在斗争方式的相同之处。只有D 项是不同之处。 答案:D 6.标志着议会反对派与英王彻底决裂的事件是( )。 A.查理一世撕毁《权利请愿书》 B.詹姆士一世迫害“清教徒” C.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议会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3.1《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3.1《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B.光荣革命 C.查理一世召开议会D.处死查理一世 2. 如果让你给克伦威尔画像,你认为选择哪一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最具代表性() A.他在三级会议上演说 B.他率领议会军击溃王军 C.他领导发动宫廷政变 D.他主持通过《权利法案》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B.苏格兰人民起义 C.封建专制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王挑起内战 4. “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5.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 C.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6. 新航路开辟之后,在英国兴起了两个特殊阶层,他们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C.无产阶级和新贵族 D.银行家和资产阶级 7. 1640年以来英国历史的发展经过几番摇摆和螺旋形的发展,其中有一重大事件的发动使

王权的扩张被阻止,当时人们在呼唤: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下列对该事件评价准确的是() A.是防止专制、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B.是英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终结 C.达成了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政治妥协 D.克伦威尔被英国人民赶下台 8. 下表是对17世纪某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政治体制的比较,据此判断该国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9.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里的“趋势”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B.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10. “1649年1月30日早晨,在白厅宴会厅前搭起了断头台,他自己走到断头台前,结束了49岁的一生,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上文中这位被处死的国王是( )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詹姆士一世 D.詹姆士二世 11. 《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A. 保证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 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D. 正式宣告英国君主制的废除 12. 17世纪初,来自苏格兰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哪一理论,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A.君权神授 B.王权有限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课时:1.5节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师:这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有人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2、运用: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行政院控告日本侵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电报,要求双方立即撤退军队,又成立有英、美、法、意、德5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的根源”。经过半年多的活动,调查团于1932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虽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府,但又认为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冲突的重要原因”,说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并认为“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素”,因之“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的能力,吾人均可承认。”报告书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由中日和第三国派员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日本人应占重要比例”,外国顾问握有重要权力,中日军队都撤出东北,由外国教官协助组织宪警维持秩序。这个方案反映了西方大国企图达到变日本独占的东北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的目的。日本于1933年声称在“关于建立远东永久和平的政策问题”上与国联“有深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6.3.1《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练习题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 处死了封建君主 D.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2.在民主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下列国家中最早开始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转变的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中国 3.一位老师在上历史与社会课时,出示了两段材料:①1642年,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②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据此判断该老师授课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B.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 C.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D.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4.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查理一世亲自带兵进入议会,企图逮捕议会领袖②查理一世被处死③克伦威尔率议会军作战④《权利法案》的通过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 英国的资本主义比其他国家发达 C. 人文主义的影响 D.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率领议会军队英勇作战,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领袖人物是( ) A. 威廉二世 B. 克伦威尔 C. 拿破仑 D. 华盛顿 7.《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 ) A. 保证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 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D. 正式宣告英国君主制的废除 8.小李找来《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从中可以看出他准备研究的主题是( )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9.下图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 A. 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斗争过程 D. 掌握革命领导权的资产阶级不想推翻旧王权 10.有人把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政变称为“光荣革命”,这是因为( ) A. 它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六年级美术检测试卷知识点

六年级美术检测试卷知识点 1、《虎座立凤》是漆器,年代为战国中期。是楚文化鼎盛时期的象征。 2、邮票始出英国,中国邮票发端于清代,1878年第一枚“大龙邮票” 诞生 3、构图形式有:水平线构图、s形构图、对称构图等。 4、《干草车》——19世纪英国、康斯太勃画。 5、最早的首日封:1840年,英国,名为“黑便士”。 6、中国最早的首日封:1957年,名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 7、首日封五元素:邮票、邮戳、邮编格子、主图、主题。 8、中国年画四大家: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天津杨柳青、山东潍 坊。距今约600年的历史。始创于明代,在清代达到顶峰。 9、中国戏曲中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称为脸谱。 红脸——关公(耿直)黑脸——包公(粗豪) 蓝脸——窦尔敦(勇猛)白脸——曹操(奸诈) 10、电话亭三结构:亭顶、电话、亭身。 11、路灯三结构:灯罩、灯体、灯杆。 12、适合纹样是:将一种纹样适当的组织在一定的形状内,适合装饰 需求。 形式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 13、泼墨画代表人物:张大千——《春水归舟》(国画) 14、指墨画代表人物:潘天寿——《睡猫图轴》(国画) 15、《衣纹习作》(素描):达芬奇(意大利) 《草垛》(油画):莫奈(法) 《骑士》(版画):埃舍尔(荷兰) 典型正负图形——太极图 16、《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意大利) 《椅中圣母》(油画)——拉斐尔(意大利)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列宾(俄罗斯) 《三个乐师》(油画)——毕加索(西班牙) 《加莱义民》(雕塑)——罗丹(法国) 《国王与王后》(雕塑)——亨利摩尔(英国) 《大卫》(雕塑)——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