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计算法(建议收藏)

肠外营养计算法(建议收藏)
肠外营养计算法(建议收藏)

如何为病人计算肠外营养处方

第一步:根据病人的分解代谢情况计算病人所需要的氨基酸的需要量。(以50公斤的中度应激患者为例)

即:50kg*0。2g/kg。d=10g 折合为8.5%25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0g/3。5g。瓶=3瓶。....。文档交流

第二步:根据热氮比,计算出与该病人氮量所匹配的热量值。(热氮比以 150:1为准) 即:10g(氮量)*150=1500Kcal 。。。...文档交流

第三步:根据双能源系统原则,热量是由脂肪、碳水化合物共同提供,一般情况下,糖脂比为50:50,呼吸疾病为40:60 即:脂肪热卡为:1500Kcal*60%=900Kcal .。。..。文档交流

折合为20%脂肪乳: 900/500=1。8瓶

折合为30%脂肪乳:900/750=1。2瓶

葡萄糖热卡为: 1500Kcal*40%=600Kcal

折合为10%的GS:600/4/10%=1500ml (外周静脉输注)

折合为50%的GS:600/4/50%=300ml (中心静脉输注)

临床为控制渗透压和总液体量常联合使用第四步: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对热量进行调节:体温/性别/年龄体温:体温每升高1度,总热量需增加10% 性别:女性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 年龄:大于70岁患者,总热量需减少10% 。.。...文档交流

第五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安达美/格利福

斯第六步:根据病人情况,添加钠/钾/钙/镁及胰岛素...。...文档交流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草案) 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 2004.3 目录 第一章概述(吴肇汉) (1) 第二章营养评价(曹伟新) (4) 第三章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 第四章肠内及肠外营养 (12) 第一节肠内营养(李宁) (12) 第二节肠外营养(于健春) (14) 第三节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 (17) 第五章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 (19) 第六章各种疾病的营养支

持 (22) 第一节老年人(王为忠) (22) 第二节心脏病(林锋) (23) 第三节肺部疾病(许媛) (25) 第四节糖尿病(徐鹏远) (26) 第五节肾衰竭(刘敦贵) (28) 第六节肝硬化(迟强) (30) 第七节脑损伤(朱维铭) (31) 第八节烧伤(伍晓汀) (33) 第九节危重病人(许媛) (34) 第十节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 (35) 第十一节短肠综合征(吴肇汉)…………………………

37 第十二节胰腺炎(伍晓汀) (39) 第十三节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 (40) 第十四节消化道瘘(李宁) (42) 第十五节癌症(曹伟新) (44) 第十六节器官移植(刘敦贵) (45) 第十七节围手术期(周岩冰) (46) 第七章常用EN及PN制剂(朱维铭) (47) 第一章概述 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宪九、黎介寿,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 在外科的重要意义。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大医

学界所接受,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 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里,特别是某 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在边远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而发展较慢。由于疾病谱的关系,各地区、各 单位所能积累到的经验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国内大多数的肠瘘病人都集中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原发性肝癌和肝移植也是集中在国内几家大医 院里。这些医院很容易积累治疗这类病人的经验,而其他医院则很缺乏这种临床体验。另外,虽然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首先是从普外科“起家” ,但显然这项措施是适合整个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外科。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他学科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显得不足,营养

肠外营养能量计算

营养代谢 一、机体能量储备 机体能量储备包括糖原、蛋白质和脂肪。 糖原的含量有限,供能仅约(900Kcal),只占一天正常需要的1/2左右。 体内无储备的蛋白质,均是各器官、组织的成份,若蛋白质作为能源而被消耗,必然会使器官功能受损。 体脂则是体内最大的能源仓库,贮量15kg,饥饿是消耗脂肪以供能,对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 机体能量的需要,按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 男性BEE(kal)=+×W+××A 女性BEEkal)=+×W+××A W:体重,H:身高,A:年龄 1、产热效能:1g糖=1g蛋白质=4kcal,1g脂肪=9kcal 2、所需能量:1kcal=, 一般病人=20~30kcal/kg/d, 危重病人=30~40kcal/kg/d, 一般情况下推荐的非蛋白热卡和氮之比为150∶1 临床上常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肿瘤患者的每日能量需要量: 日能量需求=25~30千卡/千克×体重(千克)×年龄系数×活动系数(AF)×体温系数(TF) (年龄系数为:18~60岁,60~70岁,70岁以上。 AF为:卧床,卧床和室内活动,轻体力活动。 TF为:38℃,39℃,≥40℃~。) 85%~90%的能量来自非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所需的蛋白质及能量供应均应充足。 3、蛋白需要量=1g/kg/d,体内蛋白质约含氮16%,1g氮=蛋白质 4、糖脂肪混合性能源中:糖/脂=1~1,非蛋白热/氮=150/1 另外,简易的估计热量需要方法:机体每天所需热量为7531~8368KJ(1800~2000kcal),以公斤体重计,每天基本需要量为(25kcal) 机体热量来源:15%来自氨基酸,85%来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在营养支持时,非蛋白质热量(kcal)与氮量(g)之比为100~150:1 营养状态的评定: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ICU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5、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A) 6、无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都需要监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选择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A) 7、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参照美国FDA推荐剂量,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D) 三、对于住院患者可行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大会推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见附表二)。 对于总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评分暂时低于3分者,可以定时进行再次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如下: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9版) 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目前我院不同科室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不一致,同一科室内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也存在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不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较多。现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我院《胃肠外营养临床使用管理办法》(2013)的基础上,修订新版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和一般原则,旨在提供适合的参照标准,规范我院临床营养支持的医疗行为,提高我院肠外营养合理使用水平。 一、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管理体系 设立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 人员包括: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 1、使用肠外营养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营养风险 筛查2002),大于等于3分者根据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使用指征、用药方案。 2、本院主治及以上级别医生可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具肠外营 养医嘱。 3、营养干预后一周内应及时进行再评估。再评估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请营养科会诊。每次再评估周期不超过一周。 三、肠外营养的药学管理

1、肠外营养支持要求全合一,碳水化合物、脂肪乳作为双能源提 供能量需求,氨基酸提供氮源,根据需要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不建议单独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进行能量支持。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也仅限于全胃肠外营养使用。 如特殊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单品种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如单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各类品种,审方药师加强审核,必要时可作医嘱退回处理。 2、肠外营养新医嘱应在16:30前录入并发送至静配中心。 3、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肠外营养是否有适应症,审核各营养组分的完整性、各成分配比的合理性,审核电解质浓度对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等。 4、肠外营养液必须在洁净环境中集中配置,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四、肠外营养的监督管理 1、临床科室、营养科、药剂科应按照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附1)开展营养支持相关工作。 2、药剂科负责定期对肠外营养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点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反馈,并将分析结果汇总交医务部。医务部将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对相关问题持续改进;协调信息科等部门予以技术支持。不合理合规使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历考核体系。 3、医务部、药剂科、营养科定期对全院营养支持治疗状况进行讨论分析改进。 4、对于无肠外营养适应证或适应证不符、有明确禁忌证、无合理理由使用单品种肠外营养制剂、无合理理由超长时间使用等不合理使用病例,一经查实,对当事医师按违规用药金额的全额扣罚。对病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版(草案)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 版)(草案) 第一部分总论 第二部分成人营养需要量 第三部分营养风险筛查(NRS) 第四部分肠外营养素 第五部分输注路径 第六部分疾病营养支持 一.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二.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三.围手术期肠内营养 四.危重病 五.成人烧伤 六.胰腺炎 七.短肠综合征与胃肠道瘘 八.炎性肠病 九.肝脏疾病与肝移植 十.心血管疾病 十一.神经性疾病 十二.糖尿病 Ⅱ.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 版)(草案) 第一部分总论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大中规模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CSPEN组织我国临床营养、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于当年制定和公布了第一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登载。这是我国首个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 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2006年1月,CSPEN开始组织《肠外和肠内营养临床指南》修订工作。在广泛听取和收集国内同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2006年4月,召开了2006版指南第一次“共识工作会议”,讨论重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 .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 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二.禁忌证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手册范本

肠外肠临床营养指南手册 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二O一一年六月

20世纪60年代末,肠外营养(PN)与肠营养(EN)相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同时临床营养的输液技术和疾病代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40年来,在营养制剂、输液方法和代理论上,都有着迅速的发展、进步,甚至有些概念也在改变。如在开始阶段提出要给予高热量,应用了Hyperalimenlation一词,经临床实践证明,给予超高热量并不能被机体所接受。在机体应激状况下,即使是根据测定或计算的热量都难以给予,并且还有加重机体代紊乱的可能,从而提出了低热量(hypocaloric)的概念。其后又发现,长期低热量营养有损于机体的恢复,在应用上要有一定的时限性。社会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反复改善而进步的。医学亦然,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是一门新兴技术,人们对它的认识更是频繁的在更改,逐步深入,不断发展。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制订并发布,是临床营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包括临床营养医生制订规化的序贯肠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功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有不明之处,请与营养科联系。 二O一一年六月

常用名词定义 (5) 第一章成人营养素需要量 (6) 一、背景 (6) 二、证据 (6) 三、推荐意见 (7) 第二章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9) 一、背景 (9) 二、证据 (9) 三、推荐意见 (10) 第三章肠外营养素 (11) 第一节氨基酸 (11) 一、背景 (11) 二、证据 (11) 三、推荐意见 (11) 第二节脂肪乳 (11) 一、背景 (11) 二、证据 (12) 三、推荐意见 (13) 第四章营养支持输注系统 (13) 第一节肠营养管饲途径 (13) 一、背景 (13) 二、证据 (14) 三、推荐意见 (14) 第二节肠营养输注泵 (Enteral Feeding Pump) (14) 一、背景 (14) 二、证据 (15) 三、推荐意见 (15) 第三节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15) 一、背景 (15) 二、证据 (16) 三、推荐意见 (17) 第五章疾病营养支持 (19) 第一节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19) 一、背景 (19) 二、证据 (19) 三、推荐意见 (20) 第二节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21) 一、背景 (21) 二、证据 (21) 三、推荐意见 (22) 第三节围手术期肠营养 (22) 一、背景 (22) 二、证据 (22) 三、推荐意见 (23)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标准[详]

xxxxxxxxx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1

附录1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 引言 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XXXXXXXXX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 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 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 teral n utrition ,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 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 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 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肠外营养疗法规范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肠道外营养疗法规范(试行) 为提高肠道外营养治疗效果,规范我院肠道外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经验,特制定本方案,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 (二)重症胰腺炎; (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预防的措施有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30分钟。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和高渗性昏迷:因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输注4h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低渗盐水以950ml/h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正规胰岛素以1O~20U/h经静脉滴入。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2)低血糖:突然中止PN液的输入,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高水平,就极易发生低血糖,故 PN 液输入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应利用同一静脉途径输血或输注其他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PN。对有糖代谢异常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作为过渡,然后完全停用PN。 2、氨基酸代谢紊乱: 以水解蛋白为主要氮源时,易发生高血氨症或氮质血症。目前普遍使用结晶氨基酸液作为氮源,已很少发生; 3、脂肪代谢紊乱: 接受PN治疗3~6周以上,若PN液中不含脂肪,则可能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每天补充脂肪乳剂,每周至少输注脂肪乳剂2次; 4、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 实施PN时,电解质需要量增加,不注意及时补充时极易发生电解质缺乏症,低钾、低磷、低钙和低镁血症均可出现。微量元素最常见的是锌缺乏,其次为铜缺乏和铬缺乏。凡是长期行PN治疗者,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 (三)肝胆系统并发症 PN 时易引起胆汁淤积性肝功能不全,其原因很多,其中长期能量过高、肠内长期没有含脂肪食物通过是重要原因。可通过调整营养液用量和配方使其纠正。 (四)胃肠并发症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精校版本)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肠外营养

(一)肠外营养制剂 1. 葡萄糖葡萄糖是肠外营养的主要能源物质。机体所有器官、组织都能利用葡萄糖能量,补充葡萄糖 100g/24h 就有显著的节省蛋白质的作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也是其优点。通过血糖、尿糖的监测能了解其利用情况。相当方便。但葡萄糖的应用也有不少缺点。首先是用于 PN 的葡萄糖溶液往往是高浓度的, 25% 及50% 葡萄糖液的渗透量 ( 压 ) 分别高达 1262 及 2523mol/L ,对静脉壁的刺激很大,不可能经周围静脉输注。其次是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有限,为 5mg/(kg · min) ,过量或过快输入可能导致高血糖、糖尿,甚至高渗性非自同性昏迷。外科病人合并糖尿病者不少,糖代谢紊乱更易发生。另外,应激时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多余的精将转化为脂肪而沉积在器官内,例如肝脂肪浸润,损害其功能。因此,目前 PN 时已不用单一的南西糖能源。 2. 脂肪乳剂是 PN 的另一种重要能源。以大豆油或红花油为原料,磷脂为乳化剂,制成的组刑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微粒直径与天然乳康微粒相仿。 . 乳剂的能量密度大, 10% 溶液含热量 4.18kJ ( 1kcal ) /ml 。 10% 溶液为等渗,可经周围静脉输入。应激时其氧化率不变、甚至加快脂肪乳剂安全无毒,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单独输注时速度要慢,先以 1ml/min 开始, 500ml 的输注需用 5~ 6h 。输注太快可致胸闷、心悸或发热等反应。脂肪乳剂的最大用量为 24(kg · d) 。脂肪乳剂可按其脂肪酸碳链长度分为长链甘油三酯 (LCT) 及中链甘油三酯 (MCT) 两种。 LCT 内包含人体的必需脂肪酸 (EFA) 一一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临床上应用很普遍。 MCT 的主要脂肪酸是辛酸及葵酸。 MCT 在体内代谢比 LCT 快,代谢过程不依赖肉毒碱,且极少沉积在器官、组织内。但MCT 内不含 EFA ,且大量输入后可致毒性反应。临床上对于特殊病人 ( 肝功能不良 ) 常选用兼含 LCT 及 MCT 的脂肪乳剂 ( 两者重量比为 1:1) 。脂肪乳剂的新剂还有:以橄榄油为原料的乳剂,其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较 LCT 乳剂少,可减轻脂质过氧化所致的免疫抑制。另外,在乳剂中增加维生素 E ,也有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3. 复方氨基酸溶液是按合理模式 ( 人乳或鸡蛋白 ) 配制的结晶、左旋氨基酸溶液。其配方符合人体合成代谢的需要,是肠外营养的唯一氮源。复方氨基酸有平衡型及特殊型两类。平衡氨基酸溶液含 EAA 8 种, NEAA 8~12 种,其组成符合正常机体代谢的需要,适用于大多数病人。特殊氨基酸溶液专用于不同疾病,配方成分上作了必要调整。例如用于肝病的制刑中含 BCAA 较多,而含芳香氨基酸较少。用于肾病的制剂主要是含 8 种必需氨基酸,仅含少数非必需氨基酸 ( 精氨酸、组氨酸等 ) 。用于严重创伤或危重病人的制剂含更多的 BCAA ,或含谷氨酰胺二肽等。关于谷氨酰胺,由于其水溶性差,而且在溶液中不稳定,容易变性。为此,目前用于肠外营养的谷氨眈胶制剂都是用谷氨酰胺二肽 ( 如甘氨酰 - 谷氨酸胺、丙氨酰 - 谷氨酰胺 ) 。此二肽物质的水溶性好,稳定,进入体内后可很快被分解成谷氨酰胺而被组织利用。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肠外营养配比及渗透压的计算 1. 能量的计算:Harris-Bendeict 公式至今一直作为临床上计算机体基础能量消耗(BEE)的经典公式: 男:BEE(kcal /d)=66.4730+13.7513W+ 5.0033H-6.7750A 女:BEE(kcal /d)=655.0955+9.5634W+ 1.8496H-4.6756A (W :体重,Kg; H :身高,cm A :年龄,年) 2. 每日所需能量的粗略估算: 基础代谢: 20kcal/kg 安静基础值:25?30kcal/kg 轻活动:30?40kcal/kg 发热或中等活动: 35?45kcal/kg 3. 肠外营养配比方案: 一般糖脂比=1: 1 a. 葡萄糖:占总热量的50% ±1g:4Kcal b. 氨基酸:氮源(合成蛋白质)1?1.5g/Kg 1g:4Kcal c. 脂肪:①热量②必需脂肪酸0.5?1g/Kg(v 3g/Kg) 1g:9Kcal d.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水溶性:复合制剂不能满足需要,需要额外补充VitC 及 B 族维生素 脂溶性:代谢慢,禁食时间>1 周,应用 e. 水:尿》800ml,不显失水600ml,粪100ml 1000Kcal=1000-1500ml 补水量

总结肠外营养每日推荐量 电解质(肠外营养成人平均日需量) 4. 营养液渗透压的计算 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 LH2O应给予中心静脉,低于于1200mOsm/ LH2O可给予外周静脉。 各种溶液渗透压数值: 1%GS渗透压值为50 mmol/L 5%GS 为250 mmol/L

10% GS 为500 mmol/L 12.5% GS 为631 mmol/L 50% GS 为2500 mmol/L 1%NaCl 为340 mmol/L 0.9%NaCl 为308 mmol/L 10%NaCl 约为3400mmol/L 10% 中型脂肪是129~158 mmol/L (以150 mmol/L 计算)20% 中型脂肪是258~315 mmol/L (可以300 mmol/L 计算)30%长链脂肪酸310 mmol/L 1% 氨基酸为100 mmol/L 5% 氨基酸为500 mmol/L (6.74%AA 大约600mmol/L ) 10% 氯化钾为2666 mmol/L 25% 硫酸镁约为4166 mmol/L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约为1900 mmol/L 3.实例: 生理盐水13毫升,10%氯化钾1.5毫升,5%氨基酸20毫升,20%脂肪10 毫升,10%葡萄糖40 毫升,50%葡萄糖液15 毫升。 上述液体每100 毫升含葡萄糖11.5 克、蛋白质 1 克、脂肪2 克。 渗透压值计算: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 版)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目前我院不同科室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不一致,同一科室内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也存在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不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较多。现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我院《胃肠外营养临床使用管理办法》(2013)的基础上,修订新版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和一般原则,旨在提供适合的参照标准,规范我院临床营养支持的医疗行为,提高我院肠外营养合理使用水平。 一、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管理体系 设立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 人员包括: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 1、使用肠外营养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营养风险 筛查2002),大于等于 3 分者根据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使用指征、用药方案。 2、本院主治及以上级别医生可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具肠外营养 医嘱。 3、营养干预后一周内应及时进行再评估。再评估效果不佳或出现 并发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请营养科会诊。每次再评估周期不超过一周。 三、肠外营养的药学管理 1、肠外营养支持要求全合一,碳水化合物、脂肪乳作为双能源提供

能量需求,氨基酸提供氮源,根据需要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不建议单独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进行能量支持。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也仅限于全胃肠外营养使用。 如特殊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单品种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如单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各类品种,审方药师加强审核,必要时可作医嘱退回处理。 2、肠外营养新医嘱应在16:30前录入并发送至静配中心。 3、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肠外营养是否有适应症,审核各营养组分的完整性、各成分配比的合理性,审核电解质浓度对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等。 4、肠外营养液必须在洁净环境中集中配置,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四、肠外营养的监督管理 1、临床科室、营养科、药剂科应按照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附1)开展营养支持相关工作。 2、药剂科负责定期对肠外营养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点 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反馈,并将分析结果汇总交医务部。医务部将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对相关问题持续改进;协调信息科等部门予以技术支持。不合理合规使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历考核体系。 3、医务部、药剂科、营养科定期对全院营养支持治疗状况进行讨论分析改进。 4、对于无肠外营养适应证或适应证不符、有明确禁忌证、无合理理由使用单品种肠外营养制剂、无合理理由超长时间使用等不合理使用病例,一经查实,对当事医师按违规用药金额的全额扣罚。对病历记录不完善、再评估和用药方案调整不足、肠外营养方案明显不合理等情

附属医院肠外营养管理制度

一、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临床合理应用肠外营养药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1.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 (1)营养支持应有适宜的适应证。 (2)应针对患者的疾病与营养状态,选择合适的营养治疗方案。 (3)根据肠外营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肠外营养药物的配置 肠外营养药物的配制的操作规程应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配置,保障静脉用药安全。 3.肠外营养药物的管理 3.1定期对胃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的培训和学习。 3.2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同医务部每年1-2次对各临床科室的胃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并在办公网上通报检查结果。 3.3定期对临床科室上报的关于胃肠外营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在办公网上公示。 二、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三、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