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10

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10
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10

附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7 —

1. 课程目标

—8 —

—9 —

—10 —

2.课程设置

—11 —

(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和独特性,学会组织各种集体和伙伴活动,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中快乐成长。

1.课程目标

—12 —

—13 —

—14 —

2.课程设置

—15 —

(三)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学习指导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学会创建学习环境,鼓励独立思考,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理解中学生的人格与文化特点,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1.课程目标

—16 —

—17 —

—18 —

2.课程设置

—19 —

(四)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学历教育课程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定要以本标准为依据,考虑教师教育机构自身的培养目标、学习者的性质和特点,并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非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定要针对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提供灵活多样、新颖实用、针对性强的课程,确保教师持续而有效的专业学习。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 —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教师教育课程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工作。依据课程标准,加强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

(二)教师教育机构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比例。根据学习领域、建议模块以及学分要求,确立相应的课程结构,提出课程实施办法,制定配套的保障措施。建立课程自我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程方案。

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

(三)教师教育机构要研究在职教师学习的特殊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联系教育实际,尊重和吸纳学习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1 —

高职兽医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屠宰检疫、实验室检验等岗位中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力,掌握常见病变的识别与分析、常见病理的分析、动物尸体剖检、常用药物的识别与使用、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动物中毒及解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后续课程有临床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 (二)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动物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病变,兽医药理基础知识、常用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和发展的

一般规律。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缺氧、炎症、发热、休克、黄疸、肿瘤的概念、引起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发生机理,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尸体剖检基本知识、尸体剖检的顺序;掌握尸体运送及处理技术、病料采取及送检技术。 4.掌握动物药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能指导临床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6.具有一定的药物贮存、保管及药物管理相关法律知识。 7.掌握处方的工确开写,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等专业技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病料采集、保存与送检技术。 2.熟悉疾病过程中动物机体代谢、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的一般特点。 3.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识记动物器官病变,并能进行分析。 4.能熟练捉拿,保定动物;能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会不同途径的给药(注射、口服等)技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是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附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教师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教育投资及在线教育情况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一级市场总体表现为教育投资逐渐回暖,行业大趋势向好。截至2018年4月共录得教育一级市场投资1943起;其中2018年前4个月合计录得128起并购,同比增长80%,反映出一级市场教育投资持续回暖的态势。具体来看,资金往中后期项目聚集,复投率提升。从细分赛道来看,在线教育在经过最近几年商业模式试错和市场验证后,领跑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备受资本青睐,大额融资不断。 从融资数量看,2018年前4月数据同比增80%,呈现逐步回暖趋势。分年度来看,教育行业一级市场投资在2014至2017年保持高热度。2015年达到顶峰523起,随后两年市场逐渐降温,教育投资市场趋于冷静。2017年以来,教育投资大体呈现逐季度上升态势,教育投资逐渐回暖,2018年数据显示出进一步上升趋势,前4个月同比增长80%。

2010-2018年中国教育投资走势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教育与培训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17年以来教育投资逐季度回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融资轮次看,前期投资占主导,后期投资占比逐步提升。教育行业投融资中,总体上前期投资占比最高,达到79%。除此之外,在后期投资中,投资者在新三板(3%)、战略投资(3%)等轮次中也会选择投资进入。2017年以来前期投资占比降到70%以下,2018年持续下滑,前期投资占比降到69%。与之对应的2018年后期投资占比为17%,与2017年持平,为近5年最高。教育市场投资进入分化期,存量标的融资能力有所强化,市场更加关注成熟标的。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稿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 课程标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样本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 格的培养与培训,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 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 一) 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 以小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提供适合的教育, 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 二) 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具有职业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 尊重小学生人格,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自尊自律, 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三) 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 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 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 四) 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 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浅谈教师教学协作方法

浅谈教师教学协作方法 当今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在任何领域要想取得重大成就都必须借助团队的合力,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同学科甚至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必须紧密合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下面,笔者就教学经历浅谈教师教学协作方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强化教研组集体备课力度,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协作与配合,体现着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它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专长,实现优势互补。每个教学周安排集体备课活动,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确定下周活动主题,每位教师分别寻找资料、设计方法、提出观点,准备好下周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每位教师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全组教师针对其观点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共同方案。这样,可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大大节约每一位教师备课的时间,使大家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的深层次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和力量,实现创新教育。 二、不断提高进行“联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学科教师内部的合作,同时也是多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师要逐步提升自身进行“联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一旦教师具备了“联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就会时时注意拓展教学内容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学科之间的教学性质和教学目的存在明显的不同,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决定了不同学科教师需要合作。一旦不同学科教师能够真正结合起来,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协作研究 网络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极大地扩充了课程资源和集结了众人的智慧,拓宽了传统教学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当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很难找到支持自己或真心帮助自己的同行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通网络信息资源,在全国各地寻找志同道合的教师开展校际间合作,进行教学资料(或教育教学论文、学科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交流和研讨。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特点及现实情况,自主选择网上合作伙伴,分享教学资源。 四、转变观念,做与时俱进的科研型教师 新时期,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执行者,还是不断改进工作的研究者、与时俱进的学习者。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去做,对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科研型教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完整资料).doc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张满小学:刘有年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 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摘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建设要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焦点问题!它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何谓标准?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那么何谓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呢?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课程标准可以理解为各各院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规定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过程等的为课程教学提供指导的文件。课程标准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规范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一)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里包含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它是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计的要学生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学习内容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应讲授的具体知识与技能。简单地说内容标准就是说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里包含了学习目标和考核评价。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还有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要“教到什么程度”,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也就是“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质”与“量”的考核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三)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根据内容标准与考核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一)有章可循课程教学应该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程序、有内容的活动。(2)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合理,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建设入手。因此,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进行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必要过程。正如管理的逻辑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样,课程标准的建设包含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整个逻辑过程,从之前的策划与设计,到教学的组织设计,到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和最终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三)与行业企业零距离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标准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把工作任务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基于此,与行业企业零距离的课程标准建设势在必行。三、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一)精准的课程定位好的课程标准建立在精准的课程定位基础上,而精准的课程定位的前提是对课程开发过程的了解,对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转换为此门学习领域课程的了解。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首先要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来明确课程的性质,弄清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简练的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典型工作任务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进行总体描述。其中,课程性质要说明该课程在

协同学习共成长

协同学习,共成长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透析及对策研究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流。(俄国契诃夫) 【内容摘要】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被人们所接受,故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目前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位、分组、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改进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以真正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对策研究 ㈠合作学习低效现象透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帮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但是,在老师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合作学习中思考不充分,犹如空中楼阁;合作学习的要求缺乏精心设计,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是设计者,不是参与者、指导者,如同在作秀;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与技能,不善于倾听;合作学习中评价过于单一,小组之间的交流被忽视等等。合作学习低效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考不充分 [课堂呈现]在一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公开课上,教师先请四人小组合作,每个组挑课前做好的1—2个圆锥来研究,研究时可以看、摸、剪……教师接着口述要求: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中的一些量与圆锥的半径、母线等有何关系?当自己觉得有结果时再在组内进行交流。课堂上教师观察到学生独立思考时大约用了 2分钟,然后开始组内交流,又不知不觉10分钟过去了,这时教师发现本来安排 6分钟的合作时间,现在时间已超过了,合作却没有结束。此时教师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强行停止小组交流环节。 …… [思考]应该说这个教学内容是具有合作学习价值的,但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一定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的口语表达力,是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极佳机会。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往往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使得合作成为学生之间的依赖过程。而且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总是浅尝辄止,容易挫伤参与的积极性,浇灭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分工不到位 [课堂呈现]教学《统计表》时,教师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统计自己所在小组中学生的铅笔、橡皮、尺子各有多少。老师一宣布,前后的学生立刻组成了小组开始“合作”了。教室里马上热闹了起来,倒文具盒、拿铅笔、找橡皮……4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手,但仔细一看,小组中也就一两人在有模有样地进行统计,更多的学生则乘机玩文具、开小差、说闲话,显得无所

2020年整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pdf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中小学,引导和教育师范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 七、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邀请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感受名师人生追求和教师职业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师范生素质培养和竞赛活动,重视塑造未来教师人格魅力。加强,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

(完整版)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意在经过1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具备通过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的水平。 高职英语为高职院校学生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高职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英语课程,它涵盖各行业的基本专业词汇、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以及科技用语等,为学生以后学习会计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专业英语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中的英文术语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其实践性:一是课堂内的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二是通过开展语音语调大赛、语音语调模仿、"演讲"、"情景对话"等旨在通过比赛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活泼的学习气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本校高职英语教学使用教材为《现代实用职业英语综合教程》(Modern Practical Vocational English)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本教材坚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正确方向,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了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的。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共分为4册(本校大部分专业学习2册书的内容),每册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读(Reading and Skill Developing)、写(Grammar Studying and Writing)三部分组成,另有一个“达人英语”(Expert English)部分。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包括:热身训练、回答问题、语音练习、句子或短对话、短文听力、等。其选取材料形式多样,并以丰富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增加语音输入,强化语言技能,学生边学边练。 2. Reading and Skill Developing 本部分注重“阅读与技能培养”,由围绕同一主题的两篇文章组成。题材、体裁丰富多彩,原汁原味,涉猎面广博,体现了多元化、多方位文化的只是输入。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能增加自己的应用性知识。 3. Grammar Studying and Writing 本部分结合中国学生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力图使学生从认识错误到改正错误再到有意识地避免错误,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鉴于目前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的水平差异较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建筑CAD课程标准高职

《建筑CAD》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建筑CAD》 2.课程类别 职业核心课 3.学时学分 56学时+1周,4学分 4.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 二、课程定位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瑾、规范的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基础,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胜任施工员、设计员、资料员等建筑行业各技术工作岗位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目标 《建筑CAD》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是以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及识读为主线,以建筑形体的快速准确表达为导向,以投影理论和作图规律为载体,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建施、结施的识读与绘制,使学生掌握建筑制图必备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CAD绘图软件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建筑制图的识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从事施工员、设计员、资料员等建筑行业各技术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建筑CAD绘图员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与有关工作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体目标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建筑CAD》具体内容不同,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教学法,将其划分为:项目一:AUTOCAD入门知识;项目二:基本图形绘制与编辑;项目三:组合图形绘制与编辑;项目四:建筑施工图绘制,具体内容见表1。 (二)学习情境划分及课时分配 表1学习情境划分及课时分配

《教育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资料留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送审稿2010版,36稿)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

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借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教研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6656896.html, 借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教研水平 作者:张强宋德正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11期 摘; ;要: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为区域教研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当下,京津冀教研协同发展主要包括工作室协同、教研组织协同、教研基地建设、人员交流、基于学生活动的教研及网络教研等方式。为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协同,教研协同要以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改革,设计教研协同远景规划,逐步推进教研协同,促进教育协同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教研质量;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6.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3-0017-03 一、问题提出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是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为目标,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示范性作用。教研协同发展不是简单拼接,而是促进区域教研内涵发展,增强教育教研活力,提高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行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前,京津冀基础教育双方或多方各种教研协同的有序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研活动组织的协调性、解决教师发展问题的实效性、提升整体教研层次的质量、教研活动的系统性和长远性等方面,还需有待提升。 提升区域教育教研内涵發展是一个教育长远发展战略。首先,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施中的教学行为,其体现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其次,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执行素养和能力,教师专业素养包括理论素养、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组织能力、课程认知与实施能力等;再次,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科研、教研的内在需求与渴望,并将教研视为教师自我发展之源;最后,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育共同体的发展,包括学校教育科研、区域教育科研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层次。 开展区域教研协同有多种渠道和方式。由于京津教育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而河北基础教育教研层次与水平相对滞后,借助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对提升河北教研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1)

《高职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395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 学时:32-64 学分:2-4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根据教育部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的“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高职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重视基础技能,构建发展平台 高职英语课程应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高职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高职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高职英语课程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职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高职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