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治疗方案

抗结核治疗方案

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

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符号代表,如2IRSZ/4I3R3E3,表示前2个月为强化阶段,联合应用异菸肼(I)、利福平(R)、链霉素(S)及吡嗪酰胺(Z);后4个月为巩固阶段,异菸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E)、每周3次给药。

1.长程疗法:

(1)以往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S(日剂量0.75~1g、肌注),I(日剂量300mg),对氨基水杨酸(PAS)(日剂量9~12g,分2~3次服用),共2~3个月;然后I、PAS、10~15个月,总疗程为12~18个月,这一方案现已基本废弃。

(2)IRS(S日剂量0.75g肌注,如间歇给药,每周2~3次,每次1g;R日剂量600mg 晨间空腹顿服;I常规剂量),2~3个月,然后I、R,总疗程12个月。

(3)IRE(日剂量:I300mg、R600mg、E750mg),2~3个月,然后I、E,总疗程12个月。

2.短程疗法:

(1)I(日剂量300mg)、R(日剂量600mg)、加用S(日剂量1g、肌注)或Z(日剂量1g),共2个月;继服I、R,4个月;如考虑有对I耐药可能时,一开始即改用E(日剂量0.75~1g),严格按要求进行治疗,是防止发生抗药菌株的重要措施。

(2)1 IRSZ/5S2I2Z2(3)2 IRSZ/4R2I2Z2普遍认为R、I联用比任何其他治疗方案都更有效,停药后复发率比经过同样时间的其他任何药物治疗都低,但持续联合应用这两种药18个月,就无任何优点,且肝毒性最大。如因副反应不能继续应用R时,则改为ISE三药合用,2个月后停用S,其他两药继续服用16个月。

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

第一线药物为杀菌剂,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第二线药物为抑菌剂,常用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卷曲霉素、乙硫

异烟胺等。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综 述 文章编号:100128689(2005)0420250204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Trends and advances i n an tituberculosis agen ts 陆宇 段连山 L u Yu and D uan L ian 2shan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北京101149) (Beijing T uberculo sis and T ho racic T umo r R esearch Institute , Beijing 101149) 摘要: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缩短疗程,提高M DR 2TB 疗效及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是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口恶唑烷酮类、硝基咪唑并吡喃类等药物是近年发现的新药,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加速药物筛选、有效传递药物至靶位的药物载体、联合抗结核药物的免疫辅助治疗剂等也是抗结核病药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物; 药物筛选; 载体中图分类号:R 978.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207227 作者简介:陆宇,女,生于1971年,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抗结核药物药理学研究。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 病,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核心的短程化疗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迈入新世纪的今天,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还远远不够理想,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目前,结核病治疗的两大难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和耐药性,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条件。现将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如下。1 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1]1.1 缩短疗程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感染性疾病中结核病的治疗的一大特点是疗程过长。标准短程化疗的前2个月的强化期使患者的菌负荷量大大降低,转为非传染状态,4~6个月的巩固期主要是消除持留状态的细菌以减少复发的危险,至少6~8个月的疗程使患者的依从性难以保证,进而易导致耐药性的发生。在现有抗结核药物基础上进行超短化研究难以达到满意的治愈率和复发率。如果高效的抗菌剂和 或灭菌剂能将疗程缩短到2个月或更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当然,一种能缩短总疗程并减 少服药次数,服药数量的化合物将是最好的选择。1.2 提高多耐药结核病(M DR 2TB )的疗效 M DR 2TB 的发生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M DR 2TB 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抗结核新药开发跟不上M DR 2TB 发生速度。目前M DR 2TB 患者的治疗只能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以外的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的二线药物。改进M DR 2TB 的治疗急需新的药物。 1.3 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估计全世界约有20亿的人口感染结核菌,1000~2000万人在一生中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在北美及一些L TB I 发生率低的地区,异烟肼是预防L TB I 的药物,异烟肼也是W HO 推荐的结核病和H I V 双重感染人群的有效药物,但却存在严重的限制性,L TB I 的治疗有待开发新的药物,以利显著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2 抗结核药物开发的困难 在过去的20年,有1200种新药批准上市,但在发展中国家发现用于抗感染的不足1%,至于结核病,在制药工业中的积极性更是与需要不成比例[2]。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实验室,对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但是自利福平问世至今的30年没有一个新型化合物用于抗结核治疗。除缺少商业利益外,开发有活性的新化合物并发展为临床有希望的抗结核药物还有困难。

抗结核药物治疗进展

抗结核治疗新进展 概述 自1882年,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菌以来 已有一个多世纪 但结核病至今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概述 AIDS的流行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增多 贫困 人口增加 移民 全球疫情: 1、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2、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80%结核病例集中在这些国家。 我国疫情特点 1、高感染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 0.72%/年, 全国近半的人口曾受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 2、高肺TB患病率:2000年活动肺TB 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率病例数 肺TB患病率367/10万500万 涂阳肺TB患病率122/10万150万 菌阳肺TB患病率160/10万200万 疫情 死亡人数多13万/年 地区患病差异大 一、结核药物历史 结核化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 结核药物历史 1944年SM问世,

当时单用SM治疗肺TB2-3月后可使肺TB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吸收,并可痰菌阴转。 1946年发现PAS加用SM,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1952年ANH发现后,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标化”化疗方案,既INH+AM+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药性将PAS替换为EMB。 70年代RFP在临床应用,及PZA重新认识出现了短程化疗。 二、抗结核药物的分类 1、基本抗结核药物:WHO提倡用的基本药物有INH、RFP、PZA、SM、EMB、TB1(氨硫脲)。 2、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RM)、丁胺卡那霉素(AK)、卷曲霉素(CPM)、对氨柳酸(PAS)、乙硫异烟胺(ETH)、丙硫异菸胺(PTH)、环氨酸(CS)、以及抗结核新药。 三、短程化学治疗 (一)英国胸科学会的研究显示2HR2S or 2HR2E的强化期继之4月HR持续期,2年复发率各为1/125例,3/132例,我国全国结核病化疗研究协作组也进行了多批临床研究,取得同样结果,得到职上共识: 6月方案是高效的、可行的、安全的、HR2是短化疗强化期的核心药物,必要时也可加用EMB or SM,如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P2A者,则疗程以8-9月为宜。 (二)结核化疗微生物学目的 1、杀灭繁殖跃菌以控制疾病,减少住染性——早期杀菌作用(Early bactericidal cativity, EBA)。 2、杀灭慢性生长菌,减少复发至最低限度——灭菌作用(Steriliaing activity)。 3、预防药物耐药性产生。 (三)化学治疗生物学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根据其代谢状态分为A、B、C、D群。 A菌群:快速繁殖,大量的A菌群多位于巨噬细胞外和肺空洞干酪液化部分,INH、RFP,对其有强杀菌活性,SM次之。 B菌群:生长缓慢结核菌群,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和空洞壁坏死组织中,P2A对其有灭菌活性,RFP次之,ZNH对有抑制活性。 C菌群:间隙生长菌群,常存在于闭合干酪灶内,氧供应差的环境内,仅RFP对其有杀菌活性。 D菌群:完全休眠菌群,各种抗结核药物均无效。 (四)抗结核药物的早期杀菌作用 早期杀菌作用指在治疗开始0-14天内,尤其0-2天内杀灭生长旺盛菌的活性。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报

抗结核药市场分析 19-20世纪初,结核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之后,随着医学的进步,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然而进入20世纪后期,结核病疫情卷土重来:耐多种药物结核菌株的出现、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症的传播,导致了医院内病原菌的滋生,成为威胁力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疫情死灰复燃 进入21世纪后,区域性结核病疫情的死灰复燃,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人,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其感染者居世界第2位,在现阶段,有3/4的患者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据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受结核杆菌感染者较多,结核病患者约占了总人口的0.4%左右,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近20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3%。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对结核病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抗结核药物市场也吸引了业内商家的目光。 全球抗结核病常用药物市场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2%,2000年抗结核药物市场为4.7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安万特、诺华、

惠氏、法莫西和Lupin公司占据了抗结核药物市场份额的59%,此外印度生产商占12%,剩余的29%由较小的厂商拥有。 近两年,国内抗结核常用药物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时每医药信息公司研究数据表明,2002年,抗结核药物在国内大城市重点医院的用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8%,估计全国抗结核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2亿-2.5亿元左右。 常规品种仍占一定份额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品由杭生素、合成药和中药三大类组成,其中有20多种西药为国家基本治疗用药,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霉素类等。近几年,氟喹诺酮类也被用于抗结核菌的治疗,在联合治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链霉素链霉素是1944年由美国瓦克斯曼发现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是最先使用的抗结核菌药物。由于链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在抗结核联合疗法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抗结核的基础药物,也是结核化疗史上的里程碑药物。

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几种

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几种? 1.异烟肼(INH):对结核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其价格低廉,是治疗结核病必不可少的药物。2.链霉素(SM):是初治肺结核强化期〈开始两个月〉治疗化疗方案组成药物之一,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杀菌作用。该药对颅神经有损害,可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口唇麻木等副作用,故孕妇、儿童及老人应禁用或慎用。3.利福平(RFP):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是继异烟脚之后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也是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4.乙氨丁醇(EMB):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已耐异烟肼、链霉素的结核菌仍有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视力变化。5。吡嗪酰胺(PZA):对细胞内或静止状态下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杀灭作用。上述五种药物是当前治疗结核病最常用或最有效的药物,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组成合理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十、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什么? 1. 早期:已经确诊的排菌肺结核,应及早进行治疗,这样除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群的传染。 2. 联用:选择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延缓和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3. 适量: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杀灭细菌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则易发生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规定剂量药物才能完成预定疗程,确保疗效。 4. 规律: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次数相同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5.全程:按要求完成规定疗程.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十一、什么是初治肺结核? 初治肺结核是指初次发现,并未接受任何抗结核药物治疗,或发现肺结核后虽经不规则、不合理抗结核治疗,但疗程不超过1个月的病人。初治排菌肺结核的病人在未治疗时,对其家属和周围健康人群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造成结核病流行的传染源,但是只要病人积极配合防痨医生、坚持有效、合理、全程化疗,传染性可在2-4周内很快消失,其治愈率可达95%以上.关键在于遵从医嘱、服从管理、完成疗程,争取一次彻底治愈。 十二、什么是复治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是指初治失败或治疗的病人再次复发。或查出肺结核后接受不规则、不合理化疗已经超过1个月者.在临床实践中,复治肺结核的病情大多比较复杂,往往具有病情重,体质差的特点,多是因为不规则或不合理化疗〈没有按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或在非结核病专业机构,甚至是野医治疗,还有不正规的药店购药等〉引起的。此时结核菌已经形成耐药性,因此治疗起来较初治肺结核困难的多。复治肺结核治疗的关键在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结核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坚持完成治疗。 十三、结核病开始治疗后病人应注意什么?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和信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患肺结核便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讳疾忌医,拒绝检查和治疗,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抗结核病药的使用 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种数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3、坚持全疗程规律性用药:患者时用时停或随意变换用量是结核病化疗失败主要原因。 4、适宜剂量。 第一线抗结核药:疗效好,毒性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 第二线抗结核药:毒性较大、疗效较低;对氨基水杨酸、乙硫异烟肼、氨硫脲、环丝氨酸、卷曲霉素、卡那霉素。 一、异烟肼 (一)作用:对结核杆菌高度选择性,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静止期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繁殖期细菌有杀灭作用。对其它菌无效。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与其它抗结核药联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二)机理:抑制胞壁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合成。 (三)体内过程:(1)口服、注射均易吸收。(2)分布广。脑膜炎时,脑脊液浓度可与血浆浓度相近。(3)穿透力强,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杆菌。(4)肝脏代谢,乙酰化失效。分为快代谢型、慢代谢型。 (四)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 (五)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与Vit B6缺乏有关外周神经炎,CNS兴奋,精神失常或惊厥等。 2、肝损害:老人及快代谢型者,嗜酒者多 3、变态反应 4、胃肠反应。若有四肢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出现,应加服维生素B6每日30-60mg以改善症状。服异烟肼期间应定期查肝功能,至少三个月一次,以了解肝功能状况。若有转氨酶升高,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给予降酶中成药如五味子制剂等,单纯转氨酶升高无需停药。 二、利福平: (一)优点:高效,低毒,口服方便。 (二)抗菌作用:广谱杀菌药,抗菌作用强 1、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作用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2、对G+球菌(耐药金葡菌)强。G-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效。G-杆菌如大肠、变形、流感、绿脓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沙眼衣原体、某些病毒、厌氧菌有效。 (三)机制:特异性抑制细胞依赖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四)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2、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

一种新型靶向DprE1酶抗结核病候选药物高超

一种新型靶向 DprE1 酶抗结核病候选药物 SKLB-TB37 高超1,余洛汀1,*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610041 *Email: yuluot@https://www.360docs.net/doc/9e8790098.html, 全球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近300万,中国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由于多重耐药/广谱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现有抗结核病药物已不能满足治愈需求,研发结核新药迫在眉睫[1]。DprE1 酶作为抗结核药物的新靶点,它能够阻断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必要组成部分阿拉伯聚糖的合成,从而杀死细菌[2];该靶点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本课题组通过基于DprE1 酶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合成了大量靶向化合物,经筛选和优化,获得高活性新型分子结构苯并噻嗪-4-硫酮;其中最优先导化合物SKLB-TB37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体外MIC99 为 9nM,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25倍[3];对临床分离的多种耐多药菌株及广谱耐药菌株体外MIC99 均达到36nM。TB37 能够在低剂量下明显抑制结核杆肺部感染,效果优于阳性对照异烟肼。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显示在高浓度(500μM)下TB37对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未表现出毒性,治疗指数大于14400。在BALB/C小鼠体内最大无毒剂量为5g/kg[4]。现获得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候选药物”课题立项(2012ZX09103101-021)。 关键词:结核病;苯并噻嗪硫酮;DprE1酶 参考文献 [1] Anil K.; Eric A.; Nacer L.; Jerome G.. Nature. 2011, 469: 483 [2] Vadim M.; Giulia M.; Katarina M.; Ute M. Science. 2009, 324: 801. [3] 余洛汀;魏于全. CN 201110139840.2. 2011 [4] 余洛汀;魏于全. PCT/CN2011/075750. 2011 A novel Class1 anti-T B drug candidate(SKLB-TB37) targeting DprE1 enzyme Chao Gao1, LuotingYu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and Cancer Center,West China Hospital,West China Medical Schoo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41 The loss of human lives to tuberculosis(TB) continues essentially unabated as a result of poverty, synergy with the emergence of multi drug-resistant (MDR-TB)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XDR-TB)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nce, faster acting and effective new drugs to better combat TB are needed.DprE1 enzyme is an essential membraneassociated enzyme for arabinose which is a a key precursor that is requir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cell-wall. We have synthesized several series of compounds which designed through the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base on the DprE1 enzyme .And we obtained benzothiazinethione derivatives which show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Mtb.The optimum lead compound SKLB-TB37 showed an MIC of 9nM against H37Rv and 36nM agaist MDR-TB/XDR-TB strains ; A low dose treatment of TB37 inhibited pulmonary infection caused by tubercle bacillus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more potent than INH. In vitro/In vivo toxicology tests revealed no particularly unfavorable effects.

抗结核病药物研究

抗结核病药物研究 09化教张丽秀 20090611123 摘要: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抗结核病药物的种类,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福霉索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氨硫脲衍生物类药物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药物。 主题词:抗结核病;新药研究 随着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人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以下介绍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种类。 1 氟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但其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例。这类药物抗分枝杆菌作用有以下共同点:①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白发突变率很低,与常用的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目前这类药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择对象。②这类药物胃肠道易吸收,毒副作用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③有良好的亲脂性和适度的亲水性,易渗入巨噬细胞内,对细胞内分枝杆菌也有作用。④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强。近lO多年来,研究较多的主要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1)氧氟沙星(oflaxacin,OFLX):该药口服吸收好,分布于组织巨噬细胞、胎盘、乳汁中的浓度比血中高,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并有协同作用。(2)环丙沙星(cipmfloxacin,CPLX,CIP):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还不多。 (3)左氧氟沙星(1evolfloxacin):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也是0FLx 的2倍。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使LVFX正逐步替代0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帕沙星(spaffloxacin,SPX):司帕沙星为90年代早期由日本学者首先研制,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抗结核菌活性最高的一种。SPX的突出的副反应为光毒性(光过敏性皮炎),从而影响其临床应用。

几种常用抗结核病药

几种常用抗结核病药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在廿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结核病的治疗采取以休息,增加营养,多吸收新鲜空气等为主的卫生营养疗法,由于缺乏抗结核菌的有效药物,结核病的治疗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病人病情得不到控制,结核病的死亡率是极高的,是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四十年代链霉素的发明,五十年代雷米封、六十年代利福平的发明、化学疗法,逐渐成为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方法,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所以,化疗不仅对结核病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消灭结核病的传染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抗结核菌化学疗法的几种主要药物,供大家在预防、治疗、宣传、防治结核病中参考。 一、异烟肼 异烟肼发明于1952年,异烟肼的发明使治疗结核病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接近50年的使用历史中,虽然有的病人所感染的结核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但绝大多数医生仍认为它是治疗结核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药。异烟肼的灭菌特性在于:它可以抑制结核菌菌壁分枝菌酸成份的合成,从而使结核杆菌丧失多种能力而死亡,异烟肼还能与结核菌菌体辅酶结合,起到干扰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的作

用,从而达到了杀灭结核菌的目的。而且对代谢活力强的结核菌作用更强。 病人在服用异烟肼以后,在胃肠道内迅速被吸收进入血内,通过血液循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体液中,在胸水、腹水、胆汁、脑脊液中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起抑制细菌的作用。异烟肼还可以渗入结核病的干酪病灶中,所以,异烟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抗痨药物。 异烟肼的口服安全性很高,副作用很少。由于副作用致病人无法承受而必须停药的病人是极少数的。主要的副作用有: 1、周围神经炎:主要表现在四肢乏力,反射迟钝、麻木,手指、脚趾疼痛。主要发生在采用大剂量治疗的病人,异烟肼在体内代谢灭活慢的病人,营养不良的病人以及平时经常喝酒的病人。维生素B6可以对抗异烟肼的这个副作用。但维生素B6的预防性应用一般不提倡,对已经出现某种副反应时才可以应用。在服用时间上必须与异烟肼的口服时间叉开。比如异烟肼我们要求在早晨与其他抗痨药一起空腹服用,那么,维生素B6就在中午或晚上服用,这样既可以治疗和预防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又可以使异烟肼充分发挥疗效。 2、肝功能损害,我们知道药物与食物一样,进入人体以后要代谢吸收和排泄。异烟肼是在胃肠道内被吸收的,通

抗结核药(练习题)

一、A1型题 (答题说明: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共有29题,合计58.0分。) 1.各类型的结核病首选药是 A.链霉素 B.利福平 C.异烟肼 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 2.抗结核作用强,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药物是 A.利福平 B.对氨基水杨酸 C.吡嗪酰胺 D.链霉素 E.乙胺丁醇 3.可治疗麻风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是 A.链霉素 B.乙胺丁醇 C.异烟肼 D.氯喹 E.利福平 4.用异烟肼时合用维生素B6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 B.延缓耐药性 C.中枢抑制 D.降低对神经的毒性 E.促进吸收 5.一线抗结核病药不包括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对氨基水杨酸 D.链霉素 E.吡嗪酰胺 6.有关异烟肼抗结核病的错误描述是 A.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的选择性 B.在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治疗浓度 C.对繁殖期结核分枝杆菌有杀灭作用 D.单用不易产生耐药性 E.具有肝毒性

7.异烟肼在肝中灭活的主要方式是A.氧化 B.还原 C.水解 D.乙酰化 E.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8.治疗活动性结核病的首选药是A.异烟肼 B.乙胺丁醇 C.利福平 D.对氨基水杨酸 E.丙硫异烟胺 9.属于肝药酶诱导剂的是 A.利福平 B.异烟肼 C.链霉素 D.对氨基水杨酸 E.乙胺丁醇 10.关于异烟肼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量不良反应少而轻 B.为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 C.抗菌谱广 D.经肝乙酰化代谢 E.为肝药酶抑制剂 11.下列不属于异烟肼不良反应的是A.肝损伤 B.皮疹 C.周围神经炎 D.中枢兴奋 E.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12.异烟肼引起周围神经炎是因为缺乏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6 E.维生素C 13.下列哪种抗结核病药杀菌作用最强A.异烟肼 B.链霉素

对几种常用抗结核类药物的分析研究

对几种常用抗结核类药物的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1-04-07T08:58:50.130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下旬供稿作者:陈旻[导读] 抗结核药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增加药物的杀菌效果。陈旻(牡丹江灵泰药业,牡丹江 157000) 摘要:当人类迈入2000年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本文就这一带给人类巨大贡献的事物进行阐述。关键词:抗结核类药物;研究;贡献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259-01 0 引言 当前按分类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霉素类;氟喹诺酮类(FQ);吡嗪酰胺;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结核放线菌素-N;氨硫脲衍生物;吩嗪类;β内酰胺酶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新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吩噻嗪类;复合制剂。 1 抗结核药物——利福霉素类 1.1 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0.06μg/ml),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0.25~16.0μg/ml)。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范围,又提示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达31%。在MIC<0.5μg/ml的结核分支杆菌株,或许可把RBU考虑为中度敏感。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 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1.2 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KRM-1648):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属于3-羟-5-4-烷基哌嗪,为苯并恶嗪利福霉素5种衍化物之一。本品比RFP的MIC强16~32倍。小鼠实验结核病治疗结果显示:单剂KRM-16483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RFP10mg/kg,与HE联用亦比RFP+HE疗效佳。KRM-1648和其它利福霉素类的交叉耐药也必然是一问题,但纲谷良一认为: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1.3 利福喷丁(rifapentine,DL473,RPE,RPT):RPT又名环戊基哌嗪利福霉素,于1976年由意大利Leptit公司首先报道,我国紧跟其后于1977年就已着手研制,并在1984年应用于临床。该药为RFP的环戊衍生物,据Arioli等报告,其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本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良好,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人口服后4h即达血浓度高峰。RPT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因此组织停留时间长,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2 抗结核药物——氟喹诺酮类(FQ) 2.1 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OFLX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0.5~2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μg/ml,在下呼吸道的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OFLX有在巨噬细胞内聚积的趋势,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外十分相近的MIC,与PZA在巨噬细胞中产生协同作用。OFLX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拮抗作用,可能为相加作用。 2.2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CIP):CIP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和MBC与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也还不多。CIP因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内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基于上述因素,O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药结核病。 2.3 左氟沙星(levofloxacin,DR-3355,S-OFLX,LVFX):1986年开发的LVFX为OFLX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抗菌活性要比D型异构体大8~128倍。在7H11培养基中,LVFX抗结核分支杆菌的MIC50、MIC90均为0.78μg/ml。在7H12培养基中对敏感菌及耐药菌的MIC为0.25~1μg/ml(MBC1μg/ml,),比OFLX强1倍。与OFLX一样,LVFX亦好聚集于巨噬细胞内,其MIC为0.5μg/ml(MBC是2μg/ml),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也是OFLX的2倍。两者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它们抗DNA旋转酶的活性不同有关。 2.4 司氟沙星(sparfloxacin,AT-4140,SPFX)与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MLX):SPFX是现行氟喹诺酮类中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SPFX的MIC为0.25μg/ml,MBC0.5μg/ml,较OFLX和CIP强2~4倍,亦优于LVFX。采用SPFX50mg/kg(仅相当于OFLX 的1/6)就完全能够控制鼠结核病,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治疗结核的效果,宜采用400mg/d。但SPFX对脑脊液的渗透有限,单次口服200mg 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低于0.1或0.4mg/L。 2.5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X,Bay12-8039):MXFX因附加的甲基侧链可增加抗菌活性,属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为0.25mg/L,虽体外活性大致与SPFX和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相当。体内如在鼠实验结核中,克林沙星无活性,而MXFX 的杀菌力较SPFX更高。MXFX对治疗结核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3 复合制剂 抗结核药物复合制剂的研制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增加药物的杀菌效果。复合制剂有杀菌剂与抑菌剂、杀菌剂与增效剂等多种形式,一般是两药复合,也有三药复合的情况。部分复合制剂的药效仅仅是单药累加效应,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另一部分则不仅提高了依从性,也起到了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在众多复合剂中,力排肺疾(Dipasic)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种,它以特殊方法将INH与PAS分子化学结合。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力排肺疾较同剂量INH的效果高5倍,亦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低。近年来,国内已开始自行生产这类制剂,如结核清、百生肼、力康结核片和力克肺疾等。 力排肺疾的临床应用有两大趋势,一是用于耐药结核病,二是用于轻型儿童结核病。用于耐药结核病的理论依据是:自从短程化疗问世以来,临床上已很少使用PAS,可望结核分支杆菌对PAS有较好的敏感性,再就是二药分子化学结合而产生的增效结果。力排肺疾服用方便,毒副反应少,更适合于儿童结核病患者。

一线抗结核药致肝损害

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是除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AIDS )以外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在全球广泛流行,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世界第22个结核病高负 担国家,结核病患者高居世界第2位。我国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 用短程督导化疗方案[1],即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用2H3R3Z 3/4H3R3方案,复发涂阳患者采用2H3R3Z3E3S3/4H3R3E3方案, 其中异烟肼(H )、利福平(R )、吡嗪酰胺(Z )3种一线主要抗结核药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损害,而联合用药使肝损害更严重,发生率更高,常常迫使抗结核治疗中断,同时也增大了结核杆菌耐药的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现对一线抗结核药的肝损害综述如下。1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的机制 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公认的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机制是因为中毒和过敏反应。中毒主要是由于药一线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分析 陈荣(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扬州225001) 【提要】目前我国在临床上对于结核病采用的是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方案,一般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抗结核化疗方案,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均有肝损害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会加剧肝脏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从而会导致化疗中断,同时也会提高结核杆菌耐药的风险,有时甚至会引起患者肝衰竭致使其死亡,因此,一线抗结核药的肝损害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关键词】抗结核药/副作用;肝疾病/化学诱导;不良反应;肝损害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2-1859-03中图法分类号:R978.3 文献标识码: A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李萍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李萍 发表时间:2019-07-19T17:18:58.657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5月作者:李萍 [导读] 结核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开发了一批临床疗效较好的药物。 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桂林李萍 内容摘要:结核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开发了一批临床疗效较好的药物。探析当下抗结核药物研究的进展,在立足当下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研究之后,展望我国抗结核药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结核病;化学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8.3[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结核病,每年约30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随着在药物方面的突破,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结核病的扩散。本文综述当前正在临床使用及开发的抗结核病的药物。 1.氨基糖甙类 链霉素(SM)是最早用抗结核的有效药物,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环醇糖苷类抗生素,通过干扰核蛋白体水平上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rpsL基因和rrs基因分别编码核糖体蛋白S12和16SrRNA,在SM耐药分离株中,70%~80%有rpsL或rrs基因突变,并且前者突变率明显高于后者[1]。卡那霉素由于其对听神经及肾脏的损害,不适于长期使用。有关资料证实,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在试管中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效杀菌作用。近年来临床用丁胺卡那联合对氨基水扬酸异烟肼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副作用也较小。巴龙霉素是从链霉素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抗结核作用,可用于多药耐药结核杆菌的治疗。[2] 2.对氨基水扬酸(PAS) 对氨基水杨酸对人型结核杆菌有高度的选择抑制作用,但无杀菌作用。过去常与异烟肼、SM联用治疗结核,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疗效差起效慢,且服用量大,副作用大,加之新的抗结核药的不断开发,现已少用。 3.乙胺丁醇(EMB) 乙胺丁醇地各种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现几乎取代PAS在抗结核方面的应用,主要用于对INH、SM耐药的结核杆菌所致的各型肺结核及肺外结核。[3]为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和增强疗效,常与SM、INH、RFP等合用。 4.异烟肼(INH)及其衍生物 异烟肼为抗结核病一线药物,它因抗结核作用强,毒性小,剂量小,价格低廉。而帕司烟肼以特殊方法将异烟肼与对氨基水杨酸分子化学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表示,比异烟肼的效果高5倍,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低。更适合儿童患者的治疗。丙硫异烟胺为异烟肼的衍生物,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抑物或杀菌作用,其作用取决于药物的浓度和细菌的敏感度。丙硫异烟胺属于二线抗结核药,临床上与其它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经SM、INH、RFP及EMB等治疗无效的结核病。根据文献报告[4],抗结核药中最常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药物为利福平和异烟肼,但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 5.吡嗪酰胺(PAZ) PZA是一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在细胞酸性PH环境里,吡嗪酰胺有强力的灭菌作用。在INH+RFP或其它化疗方案中加用PZA两个月进行强化治疗,能达到很高几乎无复发的治愈率。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的吡嗪酸类衍化物。吡嗪酰胺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组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抗痨化疗方案。[5]一直以来,均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治疗,对各种初发或复发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均有显著的疗效。 6.利福霉素类 利福平(RFP)至今任是现代短化治疗中的一个主要药物。其抗菌谱广,对细胞内外的菌群均有杀菌作用。利福喷丁(rifapenfine)与利福布汀(nifabufin),该药均为利福霉素的衍生物,但杀菌效果不及利福平。利福喷丁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在组织中停留时间长,消除比较利福平长4~5倍,是一种长效抗结核药物。1周给药1~2次,每次500~600mg。利福布汀的妥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 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利福平。利福布汀药代动力学更为显著,具有极强的膜穿透力及较高的亲脂性[6]。利福布汀属于新型的抗结核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与较强的抗菌活性,且最低抑菌浓度明显低于利福喷丁。 7.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对细菌的DNA旋转酶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DNA的正常形态、功能及复制、转录、转运、重组的过程产生影响,起到快速杀菌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近年来,全球相继有54个国家报道了耐氟喹诺酮类结核杆菌的出现。临床可用于该疾病治疗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分作四类,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7]。不过其中的加替沙星会引发血糖异常与神经系统损害,而司帕沙星光敏反应明显。近年来,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生产的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西他沙星也具有较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氧氟沙星常规用于耐多药结核(MDR-TB)和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用药剂量300~800mg/d不等,长期用药患者耐受性较好。使用氟喹诺酮药物治疗结核病时须主要以下原则:①虽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时显示较好的疗效,但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IC仍高于异烟肼和利福平,因此无特殊情况,还是应首选一线抗结核药物。②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用其他两种以上抗结核敏感药。③临床上对氟喹诺酮的治疗反应是剂量依赖。[8-9] 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在痰菌阴转率和病灶明显吸收率方面,临床疗效十分显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阿莫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关键词】结核病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 1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 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发明异烟肼(inh)后,有人单用inh和联用inh+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再一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inh+pas,疗程18个月~2 a,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称“老三化”。70年代随着利福平(rfp)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当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其以后者更为突出。 2.1 利福霉素类 2.1.1 利福布丁(rbu) 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2.1.2 苯并恶嗪利福霉素 1648(krm 1648) krm 1648属于3 羟 5 4 烷基哌嗪,比rfp的mic强16倍~32倍。单剂krm 1648(3 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rfp(10 mg/kg),与he联用亦比rfp+he疗效佳。由于krm 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抗结核药物分组

抗结核药物分组 第一组: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利福布丁(B)、利福喷丁(Rft ) 第二组:注射用抗结核药物: 链霉素(S)、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n)庆大霉素(Gn)卷曲霉素(Cn) 第三组:氟喹诺酮类药物: 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加替沙星(Gfx) 第四组: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 乙硫异烟胺(Eto、、丙硫异烟胺(Pto、、环丝氨酸(Cs)、对氨基水杨酸(PAS 第五组:疗效不确切的抗结核药物: 氯法齐明(Cfz、、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x/Clr、、克拉霉素(Clr、、利奈唑胺(Lzd)、亚胺培南,大剂量异烟肼(1-4组药物无法产生合理方案时可考虑使用) 抗结核药物服用指南

优先选择的顺序: §卷曲霉素> 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 结核病相关知识初治肺结核:

1、未曾用过抗结核化学治疗,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2、未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首次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未能完成疗程者。 3、痰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4、不规则化疗未满1 个月的患者 复治肺结核: 1、初治失败,痰菌阳性或涂片阴性而培养阳性患者。 2、完成规则的标准化疗或短程化疗后又复发者。 3、肺切除手术后,而出现新病灶盛遗留病灶恶化、复发者。 耐药结核 MDR-TB)临床有下列情况之一,未获得药敏结果前或尚不具备条件做药敏试验者,应考虑为耐多药结核病( 可疑患者,按MDR-TB台疗 (1)初治化疗失败的痰菌阳性病例,经规范的复制方案治疗仍排菌者。 (2)近期接受化疗2 个疗程以上仍排菌者。 (3)接受不规则抗结核台疗仍排菌2 年以上的患者。 (4)经规范化疗,发热、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反复迁延,痰菌持续阳性或X 线检查肺部病灶恶化者。 根据耐药种类分为:耐多药结核(MDR-TB): 至少对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 多耐药结核: 对不同时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在内的一种以上结核药耐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