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锌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锌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锌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摘要] 文章论述了微量元素锌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营养作用及对临床诊疗意义。同时选择了硫酸锌、醋酸锌及葡萄糖酸锌等三种锌制剂在人体吸收情况作比较,得出葡萄糖酸锌是较理想的锌制剂。

[关键词] 锌制剂生理功能营养作用吸收情况葡萄糖酸锌

近30年来,医学研究已证实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广泛的药理作用。锌能加速生长发育、增进食欲,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大脑发育和提高智力,促进性器官发育及增进性功能,提高免疫功能等。因此国外已将无机锌作为单独使用的有效药物。

一、锌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锌是每个细胞都需要的重要矿物质,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及分泌物。(集中在肌肉、皮肤、肾脏、肝脏、胰腺、眼睛及男性前列腺中)约60%存在于肌肉,30%存在于骨骼,后者不易被利用。总的来说,人体内除微量元素铁以外,锌比任何微量元素都多,但锌不能像能量一样储存在脂肪组织内,机体内没有特殊”锌”的储存机制,人体并不能供给锌。因此靠外部来源,许多人对这种重要的微量元素摄取不足。

1、锌的生理功能

1.1细胞的重要物质:人体生长的过程主要是细胞增长的过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缺锌,必然导致发育不良。缺乏严重时,将会导致侏儒症。缺锌的儿童,智力普遍发育不健康。

1.2免疫系统不可缺的物质:1978年在牙买加发现:一群儿童因缺乏锌导致免疫力低下、补充锌后普遍消除了免疫力功能的异常。研究结果发现:在免疫细胞的复制过程中,锌扮演着重要角色。缺锌者补充锌后,血液中T细胞明显上升。

1.3锌可防治前列腺肥大:半数以上的中老年男士都有前列腺肥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小便不顺畅。几年前,欧美出现补锌热潮,就是从发现锌能防止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据美国临床医生介绍:以前使用的治疗前列腺肥大的药物,不如锌的效果明显。

1.4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维生素A的吸收离不开锌。维生素A平时储存在肝脏中,当人体需要是,将维生素A输送到血液中,这个过程是靠锌来完成“动员”工作的。

1.5保护皮肤和骨骼:缺锌的人往往皮肤干燥、粗糙,在组织学上可见上皮组织角化,有文献分析与粘多糖代谢有关。缺锌妨碍软骨生成,阻止骨骼正常发育,也被

氯化钙含量的测定

氯化钙含量测定 所用药剂: PH=10缓冲液、铬黑T指示剂、4mol/l盐酸溶液、lEDTA标准贮备液、l碳酸钙标准液、EDTA标准液的标定。 流程图: 称取氯化钙加入20ml纯水加入5mlPH=10缓冲液 加入3滴铬黑T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计算。 (操作过程放入250ml磨口锥形瓶中) 公式:氯化钙=C×V××100÷G C—EDTA浓度、V—消耗EDTA体积、G氯化钙的质量 所需药剂配方: 1、PH=10缓冲液:称取氯化钠溶于143ml氨水中,用纯水稀释至 250ml。盛于250ml试剂瓶中冷藏0—4℃,密封保存,保存期3个月。 2、铬黑T指示剂:称取铬黑T溶于100ml三乙醇胺中,置于棕色 瓶中塞紧。避光保存,期限3个月。 3、4mol/l盐酸溶液:吸取36ml浓盐酸溶于少量水中,加水稀释 至100ml,摇匀装入100ml试剂瓶中。室温25℃,通风保存,期限半年。 4、lEDTA标准贮备液配方: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少量水中, 移入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置于聚乙烯瓶中。室温避光保存,期限1个月。

5、l碳酸钙标准液配方:将碳酸钙在105℃下干燥2小时,置于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置于500ml烧杯中,用水湿润,逐滴加入4mol/l盐酸溶液至碳酸钙完全溶解,加入200ml水,煮沸数分钟驱除二氧化碳,冷至室温,移入容量瓶中定溶至1000ml,此溶液1ml含钙。室温保存,期限3个月。 6、EDTA标准液的标定:吸取20ml碳酸钙标准液,30ml纯水于 250ml锥形瓶中,加5ml PH=10缓冲液和3滴铬黑T指示剂,立即用EDTA标准液滴定,开始滴定时速度宜稍快,接近终点时宜稍慢,并充分振荡,滴定至紫色消失刚出现亮蓝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ETDA溶液体积。计算公式:C=C1×C2÷V1 公示中C1—碳酸钙标准液的浓度、C2—碳酸钙标准液的体积、V1消耗EDTA标准液的体积。

肠外营养制剂 文档

肠外营养制剂 肠外营养制剂的定义:经静脉系统提供人体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细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肠外营养不应使用统一的配方,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实际需要、代谢情况以及病情需要配置成个体化的全营养混合液制剂。 一、肠外营养制剂的分类 肠外营养制剂是按药品生产要求将各种营养素配制成符合标准的静脉输注混合液 脂肪乳剂(长链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乳剂、单不饱和脂肪乳剂、ω-3脂肪乳剂、结构脂肪乳剂); 氨基酸制剂(支链氨基酸制剂、高支链氨基酸制剂、复方肾用氨基酸制剂、平衡氨基酸制剂、肽类氨基酸制剂) 碳水化合物制剂(葡萄糖制剂); 电解质单体(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溶液、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硫酸镁、磷制剂、乳酸钠溶液) 维生素单体和混合制剂(维生素C制剂和脂溶性维生素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制剂); 微量元素混合制剂。 二、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 2.1 脂肪乳组成 长链甘油三酯(C:14-26)、中链甘油三酯(C:8-12)、单不饱和脂肪酸(有一个不饱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键)、结构型脂肪酸; 按浓度可分为:10%、20%、30%; 按剂型为:500ml、250ml、100ml; 常用脂肪乳剂的组成成分

2.2 氨基酸制剂组成 8种必须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非必须氨基酸 精氨酸 谷氨酰胺双肽 按浓度分类:5%、8.5%、10%、10.36%、11.4%; 按剂型为:500ml、250ml、100ml; 2.3 碳水化合物组成 最常用是葡萄糖注射液(5%、10%、50%)、其他碳水化合物还有果糖、木糖醇 2.4 维生素制剂组成 水溶性维生素制剂(含叶酸、B1、B2、B6、B12、VC、生物素、泛酸、烟酰胺) 脂溶性维生素制剂(VK、VD、VE、VK) 2.5 电解质组成 氯化钠(0.9%、和10%)、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硫酸镁(10%)、有机磷制剂(10%格列福斯甘油磷酸钠,每支10ml含磷10mmol) 2.6 微量元素组成 铬、铁、钼、锌等 三、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意义 (一)脂肪乳剂:主要提供能量和碳原子,还可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脂肪乳与葡萄糖混合使用有节氮作用。单独输注则无此作用。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18T15:23:01.3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作者:陈清刘少敏吴香兰 [导读]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采用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制备,可调整微生态的平衡,防治疾病。 (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微生态疗法指的是通过采用微生态制剂,帮助生理性有益菌进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重新建立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微生态制剂的主体主要包括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例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以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等。 【关键词】医师在线;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采用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制备,可调整微生态的平衡,防治疾病。大量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微生态制剂可治疗多种疾病。目前,我国的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应用的发展迅速较快,菌种和制剂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临床治疗的疾病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疗效具有一定的菌属特异性,国外采用的产品疗效证据和国内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不一致,本次研究就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的论述,总结如下: 1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及其特点 1.1概念 微生态制剂指的是人或者动物的正常优势细菌群研制成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和酪酸菌);兼性厌氧菌(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粪链球菌);需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1]。 1.2微生态制剂的自身特点 1.2.1丽珠肠乐 丽珠肠乐是一种单一双歧杆菌成份的活菌制剂。患者口服后,双歧杆菌和肠道厌氧菌占据肠粘膜表面,构成一种生物学屏障,形成一定的定植抗力,阻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进行定植入侵。双歧杆菌可通过发酵葡萄糖产生大量的醋酸和乳酸,使患者的肠道PH值和Eh逐渐的降低,抑制患者的比分致病性细菌,另外,还可产生细胞外糖苷酶,降解患者的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复杂多糖,阻止患者的肠道内潜在致病菌和毒素[2]。 1.2.2促菌生 促菌生主要是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制成的活菌制剂,因为需氧蜡样芽孢杆菌在患者的肠内停留时间大约为8d ,口服后患者不容易被胃酸破坏,进入患者的肠道后能够消耗一定量的氧气,造成厌氧的环境,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胃肠内的氧化还原电势,促进患者的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生长,与有害菌争夺一定量的营养,抑制其它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使得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道功能能够恢复。缺氧环境不利于自身的生长,不会在患者的肠内长期的停留。 1.2.3妈咪爱 妈咪爱属于复方乳酸菌营养剂,具有活的粪链球菌、枯草杆菌以及Vit C、 Vit B12 、烟酸酰胺、乳酸钙以及氧化锌等,可直接调整菌群的失调,控制患者的病原菌数量,恢复患者的微生态平衡,患者口服妈咪爱之后,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在肠道内可发生定居并且繁殖。枯草杆菌可分泌促进一定量的消化酶,分解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促进患者的消化功能,粪链球菌分泌细菌素以及促肠活动素,抑制患者肠道内有害菌生长和繁殖。另外,活菌制剂中具有大量的的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锌、钙, 可产生一定量的β-葡萄糖醛酸酶,使得患者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为尿胆原排出体外。因此,妈咪爱可对母乳性黄疸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有明显的退黄作用[3]。 2.2.4 培菲康和普乐拜尔 培菲康是一种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三种肠道固有菌的复方制剂,患者口服后可重建宿主的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发挥一定的生物屏障作用,清除患者肠内的有毒物质,防止外来菌的不断入侵,可诱导局部肠粘膜和T 淋巴细胞亚群致敏和激活,在患者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抗原后的活化过程起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另外,可分泌的促肠活动素,促进患者的肠道运动,分解转化和吸收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促进患者无机盐、矿物质吸收和利用。普乐拜尔主要是在上述三种活菌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蜡样芽孢杆菌,因为蜡样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菌,进入患者的肠道后可大量的生长和繁殖,和需氧菌以及兼性厌氧菌等致病菌进行争夺营养,抑制生长和繁殖,消耗患者肠道内的氧气创造厌氧环,促进三种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 进一步的调节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4]。 2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2.1腹泻病的防治 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大多数的腹泻患者存在一定的肠道菌群紊乱,采用益生菌制剂可有效防治各种腹泻病。益生剂,例如鼠李糖乳杆菌、罗伊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以及博拉德酵母菌可对急性腹泻病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患者的腹泻的严重程度。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目前临床上儿童多发的急性腹泻症,肠道中的正常厌氧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具有明显减少,数量减少程度和临床症状的轻重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多种益生菌可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确切的疗效,治疗轮状病毒导致的水样泻具有明显的效果[5]。 2.2乳糖不耐受 食物中的乳糖不能被有效的分解,会引起患者发生渗透性腹泻以及肠鸣、腹胀以及腹痛等,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含有一定量的β-半乳糖苷酶,可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少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各种症状。 2.3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新生儿及婴儿肠绞痛以及儿童功能性腹痛等,益生菌制剂可补充肠道生理菌、发酵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产生乳酸以及醋酸,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恢复患者的胃肠正常生理功能,显著减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临床症状[6]。 2.4肝脏疾病 大量的临床研究说明,患有肝病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严重肝脏疾病患者,例如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以及急性肝

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佛尔哈德Volhard返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 掌握用佛尔哈德返滴定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含Cl-的酸性试液中,加入一定量过量的Ag+标准溶液,定量生成AgCl沉淀后,过量Ag+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液回滴,由Fe(SCN)2+络离子的红色来指示滴定终点。主要包括下列沉淀反应和络合反应: Ag++Cl-= AgCl↓(白色) Ksp= 1.8×10-10 Ag++SCN-= AgSCN↓(白色) Ksp= 1.0×10-12 Fe3++SCN-= Fe(SCN)2+(白色) K1= 138 指示剂用量大小对滴定有影响,一般控制Fe3+浓度为0.015mol·L-1为宜。 滴定时,控制氢离子浓度为0.1~1mol·L-1,剧烈摇动溶液,并加入硝基苯(有毒)或石油醚保护AgCl沉淀,使其与溶液隔开,防止AgCl沉淀与SCN-发生交换反应而消耗滴定剂。 测定时,能与SCN-生成沉淀或生成络合物,或能氧化SCN-的物质均有干扰。PO43-,AsO3-4,CrO42-等离子,由于酸效应的作用而不影响测定。 佛尔哈德法常用于直接测定银合金和矿石中的银的质量分数。 三、主要试剂 1. AgNO3(0.1 mol·L-1):见摩尔法实验。 2. NH4SCN(0.1mol·L-1):称取 3.8g NH4SCN,用500mL水溶解后转入试剂瓶中。 3. 铁铵矾指示剂溶液(400g·L-1) 4. HNO3(1+1):若含有氮的氧化物而呈黄色时,应煮沸去除氮化合物。 5. 硝基苯 6. NaCl试样:见实验33。 四、实验步骤 1. NH4SCN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移取AgNO3标准溶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1+1)HNO3,铁铵矾指示剂1.0mL,然后用NH4SCN溶液滴定。滴定时,剧烈振荡溶液,当滴至溶液颜色为淡红色稳定不变时即为终点。平行标定3份。计算NH4SCN溶液浓度。 2.试样分析 准确称取约2g NaCl试样于5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血液制品的新品种及其临床应用

血液制品的新品种及其临床应用 杨向有(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046011) 血浆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多、成分复杂。目前仅已分离出近于纯品者就有200多种。近年来有许多新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现在就有待开发的品种作一简单介绍: (一)α1-抗胰蛋白酶 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或AAT)分子量为51kD,pI值4.8,含糖10%~12%;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位于α1区带,是这一区带的主要组分。 生理功能:是蛋白酶的抑制物,占血清中抑制蛋白酶活力的90%左右。AAT 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pH依赖性,最大活力处于中性和弱碱性,当pH4.5时活 性基本丧失。 AAT具有多种遗传表型,迄今已分离鉴定的有33种AAT等位基因,其中 最多见的是PiMM型,占人群的95%以上;另外还有两种蛋白称为Z型和S型,可表现为以下遗传分型:PiZZ、PiSS、PiSZ、PiMZ、PiMS。以MM型的蛋白酶 抑制能力作为100%,ZZ型的相对活力仅为15%、SS为60%、MZ为57%、MS为80%,其他则无活性。 临床意义:①AAT缺陷:ZZ型、SS型甚至MS表型常伴有早年(20~30岁)出现的肺气肿。低血浆AAT还可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ZZ表型 可引起肝细胞损害。②急性时相反应时AAT增加。 (二)α1-酸性糖蛋白 血清类粘蛋白的主要部分就是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 ,AAG)。AAG分子量近40kD,含糖约45%,包括等分子的已糖、已糖胺和唾液酸,pI为2.7~3.5。 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 临床意义:①AAG目前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 AAG增高是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指标之一。②糖皮质激素增加,可引起AAG升高。③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肾病综合征以及胃肠道疾病致蛋白严重丢失等情况下AAG降低。④雌激素使AAG降低。 (三)结合珠蛋白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在醋纤膜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位于α2区带。 Hp的主要功能是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可结合两分子Hb。Hp可以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 对肾脏的损伤。

牛奶中钙含量测定

牛奶中钙的测定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牛奶已经很普及了。牛奶中除不含纤维素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其蛋白质含量为3.5%~4%,脂肪含量为3%~4%,碳水化合物为4%~6%,并且奶中钙、磷、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极丰富。其中,钙对人体是很重要的。 一、钙的相关知识 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约占体重的2%。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其中约99%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中,构成骨盐并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约1%分布在体液(即肌体的软组织和细胞的外液)中,其含钙量虽少,却对体内的生理和生化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1 钙在人体内的基本作用: 钙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在体内的含量虽然微乎其微,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直接的作用是钙能维持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调节递质释放,增加内分泌腺的分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促进细胞的再生,增加机体抵抗力。间接的作用就比较具体繁多,例如钙可以使骨骼粗壮,使肌肉发达,使人精神饱满,维持体内酸碱适中、水和电解质平衡等。钙还可以消除炎症、净化血液、强力解毒、健美皮肤并能抑制有害病菌的入侵等。钙使人体保持上述状况,实际上是人体抵抗力强的一种综合表现。举例来说,钙能预防治疗感冒的原因有三方面:⑴钙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⑵钙能抑制病菌的生存;⑶钙能增强人体对环境冷暖变化的适应能力。具体来说,钙有以下功能: (1)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 体液中钙含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的成分可以渗出血管外,这就是某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注射钙制剂,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过敏性疾病即可缓解。 (2) 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钙离子有降低神经骨骼肌兴奋性的作用。血钙浓度低到每10 0毫升血7毫克以下时,神经骨骼肌兴奋性增强,可以出现手足搐搦症或惊厥。这时静脉推注钙制剂,提高血钙浓度,惊厥即可停止。 (3)参与肌肉的收缩 肌浆里的钙与骨骼肌收缩有直接关系,对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也起重要作用。如果钙浓度过高,可以减弱肌紧张,引起心跳减慢或心脏停跳。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南 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但临床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依据《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南》,临床在诊疗过程中应参考或遵循本指南。 一、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二、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一)全血 【适应证】 1.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容量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时。血容量丢失大于总量30%,Hb<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L/L,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可考虑输注。 2.用于新生儿溶血疾病或其它需全血置换的疾病治疗。 【注意事项】 1.输注全血前应仔细核对其外包装、血液外观、有效期及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等,确保血液符合临床输注标准。 2.输注前应将血液摇匀。 3.除9g/L的生理盐水外,血液不得与任何药剂在同一输液器内输注。 4.输注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4.输注速度应先慢后快,在开始输注4小时内完成。 5.全血输注不适用于慢性贫血及初期心力衰竭的患者。 6.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输注,并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的生命支持。如发生溶血时按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则处理,引起发热应首先除外细菌污染,发生过敏反应时应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二)红细胞 红细胞类成分血,是使用多联袋采集全血,通过物理方法在完全密闭条件下移除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

13种复合维生素制剂处方合理性

发布日 期20100607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13种复合维生素制剂处方合理性 作者王涛 部门审评四部 正文内 注射用复合维生素类药物研发思路,与其他治疗性药物不同,医学会和药容 政管理当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该类品种开发的基本思路是: (1)根据营养学会发布的膳食推荐指南,美国医学会(AMA)和美国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并以FDA名义发布肠外多种维生素补充推荐指南。 (2)企业依据FDA相关指南研发品种。(3)该类品种上市后,企业根据FDA 更新指南更新处方。 目前国内多种维生素类品种研发,主要是照搬不同国家处方,以注册分类3类药物在国内申请上市,而没有对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指南进行 过考量,而这些指南恰恰是国内申报的基础。目前申报现状是:不同国家的不 同处方在中国共存。针对国内注射用13种复合维生素或13种复合维生素注射 液申报现状,CDE于2010年4月19日在北京江西大厦组织了专题讨论会。 邀请临床营养学专家与药品审评中心共同讨论,并达成初步共识,CDE会后进 行了整理。 1.处方合理性 应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指南》和《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对处方合理性进行考察。 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指南》(2007年版),对维生素参考推荐量进行了规定(见下表2)。经与美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参考 摄入量(RDA)(见下表1)比较,中国维生素参考摄入量与美国基本一致, 不存在种族间推荐差异。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布了《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

(2006年版)。就维生素需要量,在该指南第二部分“成人营养素需要量”进行了论述:①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明确制定危重患者需要额外补充微量营养素的规范;②推荐意见为: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参照美国FDA推荐剂量,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推荐级别为D)。 国内多种维生素类品种,应参照国外思路、依据上述两个指南进行研发。由于国内该领域研究基础较为薄弱,《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建议参照美国FDA肠外维生素补充指南(见下表1)对维生素进行补充。也即,美国FDA推荐剂量可作为国内推荐剂量的重要参考。 FDA多种维生素推荐剂量的产生过程。1975年美国医学会营养学组(NAG-AMA)依据美国营养学会RDA数据,提出9种水溶性维生素和4种脂溶性维生素处方指南。1985年FDA和AMA肠外多种维生素工作组推荐增加维生素C、硫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的处方量,同时推荐成人处方中增加维生素K1。2000年FDA对处方再次修订并发布(见表.1),其维生素含量为:维生素A3300 IU、维生素D3200 IU、维生素E 10 IU、维生素K 150μg;维生素C 200mg、维生素B16mg、维生素B23.6mg、烟酰胺40mg、维生素B6 6mg、维生素B12 5μg、右泛醇15mg、叶酸0.64mg、生物素60μg。企业根据FDA处方指南开发多种维生素注射制剂。 对组方中维生素K1含量的考虑。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ASPEN),认为成年人肠外多种维生素处方变化尚无肯定结论:①从临床考虑,医学界表达了对新处方中添加维生素K1的担心:家庭肠外营养病人长期使用会出现血管通路堵塞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该类病人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以维持血管导管通畅。但是,低剂量(0.5-2.0mg)维生素K1就能逆转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即使将更低剂量(从0到0.15mg)的维生素K1加入到新处方中,仍有抵消抗凝药物抗凝作用、造成静脉通道堵塞,进而导致病人死亡的担心;而且肠切除或营养不良综合征病人抗凝药物口服吸收都很困难。②从病人考虑,病人乐意接受含K1的多种维生素制剂,而且还可以延缓代谢性骨病发生(骨钙素为骨中最为丰富的非胶原性蛋白质,为维生素K依赖性)。添加150μg维生素K1到多种维生素注射剂中,有如下潜在优势:①持续低剂量每天给予对华法林抗凝作用影响较小;②更接近生理剂量,血药浓度波动小,提高与维生素K相关凝血因子的合成效率;③接近生理剂量,便于由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转换;④有更好的依从性。FDA在指南中,表述了对添加150μg维生

鸡蛋壳中钙离子的含量测定

鸡蛋壳中钙离子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固体试样的酸溶方法; 2. 掌握络合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方法原理; 3. 了解络合滴定中,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应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 1鸡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钙量约90—98% 2.EDTA滴定原理:在pH>12.5时,Mg2+生成Mg(OH)2沉淀,在用沉淀掩蔽镁 离子后,用EDTA单独滴定钙离子。钙指示剂与钙离子显红色,灵敏度高,在 pH=12~13滴定钙离子,终点呈指示剂自身的蓝色。 其变色原理为: 滴定前Ca + In (蓝色)==Caln (红色) 滴定中Ca + 丫 == CaY 滴定时Caln (红色)+ 丫 == CaY + In (蓝色)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 1 HCI溶液1:1 HCl溶液5 ml 40g/L NaOH溶液钙指示剂三乙醇胺溶 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aCO3优级纯 2. 50 mL小烧杯100 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3 ; 500mL试剂瓶 钙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鸡蛋壳的溶解:称取0.22~0.23g左右鸡蛋壳洗净取出内膜,烘干,研碎称量其质量,然后将其放入50 mL小烧杯中,加入5ml 1 : 1 HCI溶液,微火加热将其溶解,冷却,然后将小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2、(1)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a. 浓度为0.0200 mol/L的EDTA标准溶液的配置:称取EDTA二钠盐4.0000g 溶解于温水中,冷却后加入到试剂瓶中,稀释到500ml,摇匀。 b. 0.020 mol/L钙标准溶液的配置:准确称取0.2~0.22克的分析纯CaCO3固体试剂,置于50 ml烧杯中,先用少量水润湿,然后加1:1 HCl溶液2—3 ml,将溶液定量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线,摇匀。根据称取的CaCO3 质量计算出钙离子标准溶液的浓度。 c.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吸取25.00ml钙离子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 ml 40g/L NaOH溶液及少量钙指示剂,摇匀后,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恰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EDTA体积V1。按照以上方法重复滴定3次,要求其相对平均偏差不大于0.2 %,根据标定时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计算它的准确浓度。 (2)Ca2+的滴定:用移液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pH 为12~13,充分摇匀,加入5滴钙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记下体积V2,重复滴定3次,记录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血液制品的采购、保存和使用行为,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使其符合使用目的所要求的各项标准,提高医院血液制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参照《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关于贯彻执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通知》,以及WHO关于血液制品使用的建议、规范和标准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药剂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 第二章血液制品及其不安全因素 第三条血液制品指由健康人的血液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成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为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冻干人凝血酶等。 第四条血液制品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1、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各种血液制品是救死扶伤的重要药品,保证其安全使用是首要问题。各种血液制品都是用经对个体献浆员采血后,再大批混合的人血浆制造的,难免被献浆员的血液中所

携带的各种病原体,特别是被有关病毒所污染。如果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对污染不进行严格监测和有效地加工处理,病毒或其核糖核酸则不能被有效地灭活、祛除。这样的血液制品经临床使用具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因此血液制品本身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不容忽视,否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挽回的。 2、国内外大量文献已公认,人血或血液制品携带并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毒(AIDS.HIVI/2)、人类嗜淋巴细胞I/II型病毒(HTLV1/2),此外还有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丁型肝炎病毒(HDV)、甲型肝炎病毒(HAV)、人类细小病毒(HPV)和雅克病病毒(CJDV)、梅毒、锥虫病、弓形体等。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是HIVI1/2、HBV和HCV的污染,因为这三种病毒感染率高,而且危害特别严重。 第三章血液制品的验收和保管 第五条血液制品的验收:药品供应严格按照有关药品检查验收制度、程序对血液制品进行验收,每一批血液制品必须随货附有该批血液制品的盖有生产商原印鉴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书》。第六条血液纸制品的保管: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对热光冷非常敏感,必须严格遵循生产商规定的环境条件储存。应在冰箱或冷库中储备适宜数量的完全冷冻的冰袋,以备停电、出差、运输等情况下使用。药学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冰箱、冷库使用技术规范》,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摆放和发放血液制品。药剂科在发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分析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分析 药学(临床药学方向)2005级(1)班 第一组:黄鹏浩(0703503151)陈燕泓(0703503152) 指导教师:李康高晓霞 2010 年 4 月

摘要:维生素C,在化学结构上和糖类十分相似,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摄取会产生多尿、下痢、皮肤发疹等副作用;滥用维生素C会削弱人体免疫力。因此,在生产维生素C药物过程中要做好其质量控制研究和生产后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收载有维生素C原料及其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有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2,4-二硝基苯肼法,原子吸收法等。 关键词:维生素C;制剂;质量控制;含量测定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无色晶体。在化学结构上和糖类十分相似,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本品在水中极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熔点为91~92。C,熔融时同分解。比旋度为+20.5。至+21.5。。一个维生素分子由六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构成。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用于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坏血病或其他疾病,用于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按《中国药典》记载有维生素C原料及其片剂、泡腾片、颗粒剂和注射剂[1]。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大多是基于其具有强的还原性,可被不同氧化剂定量氧化。因容量分析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被各国药典所采用,如碘量法,2,6-二氯靛酚法等。又相继发展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维生素C原料 1.1据《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 1.1.1维生素C性状、熔点及比旋度 维生素C原料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黄;水溶液显酸性反应。本品在水中极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熔点为1901~92。C,熔融时同分解。比旋度为+20.5。至+21.5。。 1.1.2维生素C鉴别 方法一:去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后,分成二等份,在一份加硝酸银试液0.5ml 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钠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方法二: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50图一致)。 1.1.3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3.0g,加水15ml,振摇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将溶液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取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IVA),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3。 1.1.4含量测定

血液制品使用规范

一、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本办法仅指血浆源医药产品,即血液制剂。 二、为保证我院使用的血液制剂的质量,凡在我院使用的血液制剂,其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经营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 1、购进血液制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内容进行,从具有经营资格的医药公司购进。 2、从医药公司购进的血液制剂其运输设备、记录必须符合血液制剂储存运输的相关规定。 3、医院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对供货企业的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血液制剂检验报告书,《药品注册证》及血液批签发文件复印件,进口血液制剂除按照《进口药品管理制度》索取相关证照外,还应提供加盖供货方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 三、严格执行生物制剂的入库验收制度。入库时应对血液制剂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单位、批准文号、配送公司及入库数量进行登记、核对,并对药品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入库。 四、入库血液制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对热不稳定的血液制剂,运输和贮存都应有专门的设施,贮存温度为2-8℃,严防冻结。应严格遵循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防止过期失效。 五、临床使用血液制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 六、加强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对使用血液制剂进行有效地的药物警戒。遵循不良反应“可疑即报”的原则。并注意血液制剂中的防腐剂、稳定剂等辅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如血浆蛋白制品中含有硫柳汞,稳定剂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等。 如发现和确认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或突发性的群体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就地封存药品,及时上报昆明市卫生局及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通报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配合相关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七.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应当加强血液制剂临床应用的管理,并根据本院“血液制剂临床使用指南”、“血液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促进、指导、监督血液制剂临床合理使用。 八.将血液制剂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九.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应用血液制剂的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使用血液制剂的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临床营养学

名词解释 1:营养:是指机体从外界获得营养素,以维持机体代谢和各种机能的过程 2:营养素:食物中能过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3:优质蛋白质: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值称为氨基酸模式,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这种蛋白质就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称为优质蛋白质。 4: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意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大类低分子化合物。 5叶酸:又称蝶酰谷氨酸,由碟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三种成分组成。食物中的叶酸要被还原为四氢叶酸才能被小肠吸收。 6:暗适应:视网膜足量视黄醛积存,即可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红质,在暗处迅速恢复对关的敏感性,在一定照度下的暗处能够看见物体称为暗适应。 7:膳食纤维:是指人体小肠中不能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完全部分发酵的植物性可食用部分或类似碳水化合物的总称。 8:平衡膳食:是指通过膳食能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9:治疗饮食:是根据病人不同生理病理情况,调整膳食的成分和质地,从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10:试验膳食:是指在临床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短期内暂时调整病人的膳食内容,以配合和辅助临床诊断或观察疗效的膳食。

11:肠内营养:是指对于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鼻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12:肠外营养:是对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病人,通过静脉途径输注各种营养素,以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治疗方法。 13:三D症状:尼克酸缺乏症即癞皮病,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和痴呆。 14:低蛋白质膳食:是指蛋白质含量教正常膳食低的膳食,可减少体内氮代谢废物,减轻肝肾负担。适用对象: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肝性脑病。 15:限脂肪膳食:是指限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适用对象:I型高脂蛋白血症、胰腺炎、脂肪消化吸收不良、肥胖者。 16:限钠膳食:是指限制膳食中钠的含量,以减轻由于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的水钠潴留。适用于心功能不全、肾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水肿。 简答题 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 答:1)供给能量2)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3)参与构成机体重要组成物质4)调节血糖、节氮和抗酮作用 2:蛋白质的营养学意义 答:1)构成机体组织和重要物质2)提供机体氮源3)提供必须氨基酸

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EDTA法(严选优质)

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 ——EDTA法 一、实验原理 钙制剂中主要成份为碳酸钙、淀粉等,用(I+I)HCl将其溶解即可。而含钙乳钦料、奶粉等样品处理则需用马福炉高温灼烧后.再用(1+1)HCl溶解. 本实验中EDTA滴定法测定钙含量时.在pH=lO条件下,以铬蓝黑R为指示剂,并加入少量三乙醇胺来掩蔽样品中的Fe3+等干扰离子,用EDTA标准溶液来滴定Ca2+. 二、试剂仪器 仪器:滴定管,2.OmL移液管, 25mL锥形瓶,漏斗,电炉,电子天平 试剂: l EDTA滴定法 NaOH,20%三乙醇胺,20%NaOH.钙指示剂,0.002mol/L EDTA,蒸馏水 三. 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钙制剂处理方法:准确称取1克左右钙制剂,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摇匀。 2.EDTA滴定法操作步骤 常量法:准确移取上述试液5.OOmL,加入20%三乙醇胺5mL,蒸馏水30mL,20%NaOH 5ml,适量的钙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微量法: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上述试液2.OmL,加入lmL 20%三乙醇胺,5mL 蒸馏水,1ml 20%NaOH溶液,5滴0.5%铬蓝黑R,用0.01mol/L EDTA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粉红变为蓝色即为终点(3.000mL微型滴定管及2.00mL移液管等仪器均己校正)。 计算钙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教据处理 1.二种滴定法潮定的结果对照 用叭滴定法(包括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定了一批钙制剂及加钙钦品中的钙含量,二种方法的所得结果见表1. 表EDTA滴定法(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定钙含量的结果 样品名称EDTA滴定法(常量) mg/100g EDTA滴定法(微量) mg/100g 如;CAO ---------- ---------- 如;CACO3 ---------- ---------- 如;CAC2 ---------- ---------- 2.二种滴定法的回收率 选取了CAO和CACO3测定了二种滴定法的回收率,EDTA法(常量)的回收率为98.4%-99%,EDTA滴定法(微量)的回收率为95.9%-98.7%.符台分析方法的要求。(表2)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夺适;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当尽量选择多种亚型相配,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一、管理要求

(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来源管理。 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临床输血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详细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1)根据本医疗机构特点,制定不同级别临床医师的申请用血量权

TPN药物

TPN药品包括:脂肪乳类、氨基酸类、葡萄糖类、电解质类、微量元素类、维生素类、酸碱平衡调节类、其他类 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将由脂肪乳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营养物质混合配制,并经静脉途径给药的一种全合一的营养支持方式,可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可具有良好的营养状况,维持或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度过疾病期[1]。 考虑要素:TPN 的处方不仅要考虑患者对于营养要素、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需求,还需考虑处方中药物的相容性、稳定性、配伍禁忌等。[2] [1][2] 倪琳杰.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173 例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9) 适应症:①严重营养不良;②胃肠道功能障碍;③因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经胃肠道摄食; ④高分解代谢状态;⑤抗肿瘤治疗期间不能进食者(书) (PPT)- 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 - 大剂量放疗、化疗或接受骨髓移植者 -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 - 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者 - 严重分解代谢状态而胃肠道于5-7天内不能利用的病人 凡有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可能且无胃肠道功能或胃肠道功能不全者,均为TPN 的适应证。[3] [3] 于恒彩,张晶,张文,沈承武. 200 例肿瘤患者全肠外营养药物处方分析[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8):959-963 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1糖类的应用 葡萄糖是TPN最常选用的基本能量物质之一,机体各个器官组织均能利用。 在应激状态下,如术后、严重感染和烧伤等病人,过多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有可能会对机体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注意点根据TPN配方正确加入糖类与胰岛素的量,双人核对,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比例。 2脂肪乳剂的应用 脂肪乳剂是TPN中另一种重要的能量物质,能减少高糖导致的代谢紊乱。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脂肪乳剂普遍以长链三酰甘油(LCT)和中链三酰甘油(MCT)为主。 MCT与LCT相比,特别适用于危重症和肝功能不良的病人,用于新生儿的治疗也较安全。但MCT不能提供必需脂肪酸,大量输注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注意点全营养混合液在临床应用时,TPN系统的稳定性以脂肪乳剂颗粒的大小及其分布为重要指标。 a严禁肝素等高浓度阳离子药物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 b葡萄糖不能与脂肪乳剂直接混合,破坏脂肪乳剂的稳定性 c单独静脉滴注脂肪乳的时间不应超过12 h。 d不可将中链脂肪乳剂与长链脂肪乳剂进行即刻物理混合,否则TPN稳定性会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