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记谱法

-记谱法

袁武俊2010年9月7日

上节回顾1, 什么是乐音体系

2, 现乐音体系如何挑选出来

十二平分律

第一国际标准音:A (440HZ)

3,术语:

音级,音列,音程

半音,全音

音名,唱名

音阶,主音,调式,调性

记谱法

五线谱

简谱

工尺谱

其它乐器谱,如六线谱等

五线谱

五线谱

五线谱谱号

G谱号:高音谱号F谱号:低音谱号C谱号:中音谱号

G谱号:高音谱号

F谱号:高音谱号

C谱号:中音谱号

左图

右图

谱表

高音谱表大

低音谱表

简谱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

谱的4分音符。

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即载入史册。18世纪时瑞士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因当时他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人一出名,书也出名,《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也被人重视了。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在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传入中国.

工尺谱

工尺谱是以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形式, 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

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

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

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有实

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胺板则是在乐音发

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

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

音符

每加一根尾巴,

时值减一半.

音符11

1

下加点.每加一点,

音高降低八度.上加点.每加一点,

音高降低八度.

下加线.每加一根

线,时值减一半.

音符

音符名称音符形状简谱时值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全音符1---4拍

二分音符 1 -2拍

四分音符11拍

八分音符11/2拍

十六分音符11/4拍

三十二分音符11/8拍

休止符

音符名称音符形状简谱时值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全休止符0---4拍

二分休止符0 -2拍

四分休止符01拍

八分休止符01/2拍

十六分休止符01/4拍

三十二分休止符01/8拍

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

中世纪的东西方数学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文艺复兴长达1000多年的欧洲历史称为欧洲中世纪。 中国传统数学的形成与兴盛: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4世纪。 1、中算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数学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形成中国传统数学体系。 《算数书》:中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 《周髀算经》:编纂于西汉末年,天文学著作。两项重要数学成就:勾股定理的普遍形式,数学在天文测量中的应用。 《九章算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全书246个问题,分成九章。它完整地叙述了当时已有的数学成就,在长达一千多年间,一直作为中国的数学教科书,并被公认为世界数学古典名著之一。 《九章算术》标志以筹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式形成。 2、中算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数学稳步发展 从公元220年东汉分裂,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史称魏晋南北朝。数学上以注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的形式出现。这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独特而丰产的时期,是中国传统数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九章算术》注释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刘徽和祖冲之父子。 2.1 刘徽(公元3世纪) 公元263年撰《九章算术注》,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奠定了这位数学家在中国数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数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刘徽数学成就中最突出的是“割圆术”,求出圆周率为3927/1250(=3.1416),主张利用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求出157/50(=3.14)作为圆周率,后人常把这个值称为“徽率”。这使刘徽成为中算史上第一位用可靠的理论来推算圆周率的数学家,享有国际声誉。 2.2 祖冲之(429-500年) 著作《缀术》取得了圆周率的计算和球体体积的推导两大数学成就。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以355/113(=3.1415929…)为密率,22/7(=3.1428…)为约率。 《缀术》的另一贡献是祖氏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卡瓦列里原理,或不可分量原理。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吴丽红 10020126 摘要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至今仍对西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回溯以往,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对西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文学等各方各面都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基督教在人们最绝望的年代中产生,从精神上拯救了人们,带给人们希望,也在物质上给了人们一定的慰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中世纪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西欧;贡献;禁锢 漫长的中世纪,许多人都将“黑暗”作为它的标志。而基督教神学统治就是这个标志的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式,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对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起源 基督教产生于乱世之中,在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前期,罗马帝国奴隶制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逐渐走向瓦解,生产力倒退,全国普遍出现物资匮乏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民不聊生,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各阶层的人民都有不满,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无法摆脱的贫困和苦难,使他们迫切地需要“心灵鸡汤”的滋润。于是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这大大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人们普遍地寄希望于来世,向往天堂,向往那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困的另一个世界。“这样,‘基督教拨动的琴弦,必然会在无数人的脑中唤起共鸣。’使信仰和跟随的人越来越多。”【1】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越来越大,基督教神学统治正式登上西欧的历史舞台,并对当时的西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贡献 中世纪西欧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除了少数信奉犹太教的人之外,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接受教会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度的宗教认同也为中世纪西欧带来了一些益处。 在社会生活方面,基督教教会中的重要人员如教士,修道院里的人还有全教会的施济活动总是频繁地开展着,大大减轻了许多穷人的生活压力,在加之基督教的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每个世纪都会有乐意为穷人做主的君主出现,愿意给穷人经济上或法律上的援助,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穷人的苦痛。另一方面,本着博爱的精神,教会对病人也照顾有加,不但会直接看护病人,而且还鼓励政府多建医院,造福群众,多行善行,积善功。这无疑是病人带去了福音。另外,在奴隶制普遍的时期,基督教却提出了解放奴隶的口号和要求,“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之反对奴隶制度,固然全由于其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乐谱)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在当今,中国汉字记谱主要是用宫、商、角、清角(和)、徵、羽、变宫(变)分别来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谱中,则表示为上、尺、工、合、六、五、一。而在汉字下方画斜线和在汉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来表现音高。 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 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 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 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我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的),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

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发展到极至,出现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著名的《弦索十三套》。 我国现在大多用五线谱写谱,而前些年我国最流行的是简谱,那么在古代我国是用什么记谱的呢? 在我国古代,记谱的方式是工尺谱。在古代,无论是词、曲、戏曲等音乐,都是用工尺谱记谱的。工尺谱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以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形式。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的),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发展到极至,出现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著名的《弦索十三套》。 首调制工尺谱与简谱雷同,只是直书与横书之差异,工尺谱以板眼标示节拍,与简谱的底限节拍符号比较,简谱比较精密. 固定调制工尺谱是南管音乐文化的主要根据,就是演奏的风味精随.它存在南琵琶的指法与音阶节奏等,也是箫法的根据,若译成简谱或线谱,符号会更多,更难一目了然,若简化了指法,就会演奏不出南管风味,匡住了原来箫弦的灵活的空间. 我认南管工尺谱是一种很有效率的记谱模式,虽然箫法需要经过学习才能了解,没有在谱中明确标示给箫的意义,这只要再一套箫法手册来补足,虽然至今仍无,在我计划中. 一开始我学习南管时先译谱学习,後来发现是缘木求鱼,才下定决心学工尺谱,至今仍很多人不相信工尺谱的优点,觉得很可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南管旋律中的音符有主辅关系,主音是琵琶骨干音,辅音是润腔旋律,润腔旋律是灵活应用由箫发挥,但又有琵琶指法的相对关系作为贯晢(连,停)依据或润腔规则.若只译琵琶谱,会发现很简单,箫法也跟著消失,若连润腔旋律都译,就会只有一种标准,参考某人的吹奏者当下作为後人的版本,琵琶指法变了,箫法死了,其结果是南管变成一般华乐. 我对上述两大系的工尺谱都有所接触,我认为前项被取代已属必然,因无所特色,只有文化流传意义吧!後者是很难被取代的,除非要放弃其原有的美学特色. 我认为南管的工尺谱只要南管还在,它应该不会消失.至少台湾的教育体系纳入了,就好

乐谱中常用的提示记号

简谱中常用的提示记号 [杜光:怎样识简谱] (一) 速度记号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用来标明乐曲在进行中快慢的记号称为速度记号。 (二) 力度记号 音乐中音的强弱称为力度。用来标记力度强弱的记号称为力度记号。 下面为常见的力度记号: 中文意大利文缩写 最弱 ppp (较少用) 很弱 pp 弱 p 中弱(稍弱) mp 中强(稍强) mf 强 f 很强ff

最强fff(较少用) 渐强Cresc. 渐弱dim.或decresc. 强后即弱fp (三)表情术语 表情术语是指明歌(乐)曲在演唱(奏)时表情要求的文字标记。表情术语的作用主要为帮助演唱(奏)者更好、更快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的感情。 (四)其他记号 1.连线记号 连线记号用弧线标记。 连线记号通常有两种用法: (1)连线(又称延音线)。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音高的音符,唱(奏)成一个音,其时值与拍数为几个音符之和。 (2)圆滑线。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高的音符,使其唱(奏)得连贯、圆滑。在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旋律分句常用连线;在管弦乐曲中,则表示连奏或一弓奏完。 2.延长记号

延长记号用标记。 延长记号通常有三种用法: (1)记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如:或,表示该音符或休止符可根据作品表现的要求而自由延长时值(一般可延长一倍的时值)。 (2)记在小节线上,表示两小节之间要休止片刻。 (3)记在双纵线上,表示乐曲到此结束。因为这种记号通常标记在乐曲的中 间部分,因此也称“中途终止记号”。如 3.断音记号 断音记号也称顿音或跳音记号,在简谱中用或标记。记有断音记号的音符都应唱(奏)得短促而富有弹性。 断音记号有以下两种: (1)在音符上方加记一个空心小三角,表示演唱(奏)原音符时值的1/4。 (2)在音符上方加记一个实心小三角,表示演唱(奏)原音符时值的1/2。4.保持音记号 保持音记号又称持续音记号。用短横线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符稍强并充分保持其音值,即表示该音要演唱(奏)得饱满有力。

中世纪的美术 主要针对祭坛画

中世纪的美术主要针对祭坛画.题材多取自基督降生.基督受难. 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形式单一. 文艺复兴时期. 就是要复兴古希腊时期的艺术精神.那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商品经济.大银行家已经有一定的势力了。而且是宗教改革的开始.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作品虽然也多为宗教题材.但是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画家的艺术观念. 从绘画技术上,开始研究古希腊艺术.科学也有发展. 即使是宗教题材.但是画面都是平凡人的生活. 更具"人"的生活气息. 画面与中世纪时期相比更具朝气. 比如拉非而的雅典学派. 画面里都是古希腊时期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 这幅画可以说是文艺复兴的缩影. 这个学术研究的积极精神也是画家们所向往的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点: 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中世纪的绘画,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 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并富有科学的理性。是真正的自然与人的融和。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产生最为广泛和强烈的反应。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

《数学哲学与数学史》欧洲中世纪的数学

《数学哲学与数学史》第10、11周复习资料-欧洲中世纪的数学 1、公元前47年,罗马统治者(凯撒)大帝纵火焚毁了停泊在亚历山大里亚港的埃及舰队,大火延及该城,殃及图书馆,代表着希腊文明的大量藏书和50万份手稿付之一炬,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之一。 2、公元以后,基督教兴起,传播日益广泛,被奉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的领袖们排斥异教的学问,鄙视天文、数学和物理。他们的口号是:“不许沾染(希腊)学术这个脏东西。” 3、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古代女数学家(海帕西亚),同时也是亚历山大里亚的最后一位数学家,她的父亲就是亚历山大的赛翁当时知名的学者和教师,曾就教于亚历山大博物院。 4、女数学家海帕西亚崇尚自由,她坚信“(理性)是真知的唯一源泉。” 5、海帕西亚的被害预示了在(基督)教的阴影笼罩下整个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厄运。 6、到公元640年,亚历山大学术宝库中残余的书籍被阿拉伯征服者最终付之一炬。至此,古希腊时代完全终结,开始了漫长的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大批学者逃往波斯,带走了一些希腊手稿,使得古希腊的文明得以保存并传至(阿拉伯),后来再传回欧洲。 7、罗马计数法中有(七)个基本符号,表示1,5,10,50,100等数字,其他数字由这些基本符号的组合表示。 8、罗马数学的三大发现指的是:边长是3,4,5的直角三角形;单位边长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无理量;阿基米德解决的金冠问题。 9、公元830年,欧几里德《原本》被翻译成(阿拉伯)文。 10、(花拉子密)是阿拉伯算学的鼻祖,他的名著《代数学》又被称为《还原与对消的科学》。 11、12世纪唯一的光明是(翻译)的世纪,一些教士将阿拉伯文希腊典籍译为拉丁文。 12、阿拉伯人在掌握希腊和印度数学方面,在保存大量世界文化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巴格达的哈里发不仅善于管理,而且提倡学术研究,邀请杰出的学者到他们的宫廷来。许许多多希腊和印度手稿,包括天文学,医学,数学著作被辛勤地翻译成阿拉伯文其中包括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希罗,丢番图,托勒密的手稿。于是,这些著作被挽救了。后来,欧洲的学者们才有可能把它们重新翻译成拉丁文和其他文字,这些译本成了欧洲人了解古希腊数学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没有阿拉伯学者的工作,大量古希腊和印度的科学就会在漫长的(中世纪)中无可挽回地损失掉。 13、阿拉伯人引用,改进并传播了(印度)数码和记数法,这就是当今世界通用的所谓阿拉伯数码。 14、阿拉伯人提出(代数学)这门学科的名称。 15、花拉子密是阿拉伯算学的鼻祖,他的名著《(代数学)》又被称为《还原与对消的科学》。 16、在《代数学》一书中,花拉子密把方程解称为“东西”或植物的(根)。 17、在《代数学》一书中,花拉子密系统地研究了(六)种类型的一次或二次方程的解法。 18、解二次方程的“配方法”是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首创的。 19、阿拉伯数学家(海雅姆)引伸了阿基米德的方法,用求圆锥曲线交点的方法来解一类三次方程。 20、阿拉伯数学家(马塔尼)创立了系统的三角学术语,如: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 21、阿拉伯数学家(维法)证明了两角和、差、倍角、半角的正弦公式,证明了平面和球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 22、阿拉伯数学家维法是十世纪伊斯兰国家中唯一使用(负数)的学者。 23、阿拉伯数学家(卡西)计算π精确到17位有效数字,首次超过祖冲之于公元五世纪创造的纪录。

常用音乐符号解释

音乐英语词汇 (aliquot tone,harmonics,flageolet tone 即upper partials)(voice)register 音区 (whole)tone 全音 a cappella 无伴奏合唱 absolute music 纯音乐,非标题音乐 absolute pitch 绝对音高(听觉) abstract music 抽象音乐 accent 重音 accidental(s)变音记号 accordion 手风琴 acoustics 声学 Added-sixth chord 加六度和弦 allemande 阿勒曼德 altered chord 变和弦 Anti- impressionism 反印象主义 anticipation 先现音 anvil 乐砧 aria 咏叹调 arpeggio 琶音 ascending 上行 atonality 无调性 augmentation 展开 augmented sixth chord 增六和弦 augmented triad 增三和弦 augmented 增(音程) authentic cadence 正格终止 ballata 叙事曲 ballet 芭蕾 band music 军乐 band 军乐队 bar 小节(bar line小节线,measure) bariton 男中音 Baroque 巴洛克 bass clarinet 低音单簧管 bass clef 低音谱号 bass drum 大鼓 bass tuba 低音大号 bass 低音号 bass 男低音 bassoon 大管(巴松) bel canto 美声 binary form 二段式,二部曲式(AB)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艺术--为基督教服务的“奴仆”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Middle Ages)是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两个“高峰”之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基督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仅从图像演变的历史来看,中世纪就是一个断裂地带,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写实消失了,无论是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中世纪的手抄本都因其装饰性而变得风格化。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共同培育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 一、中世纪定义 中世纪(约395~1500)Middle Ages 西欧历史上从 5 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人文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明生活和知识复兴的时期。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次使用“中世纪”一词。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3世纪时受到日耳曼各部落的沉重压力,5 世纪时全线崩溃,相继出现一批蛮族国家。其中只有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诸王国长期存在。800 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在欧洲建立中世纪的帝国。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向各方面扩张。查理曼帝国分裂后,962年又出现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领导下,罗马向皇帝及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争取在基督教社会中的突出地位。教会法和民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僧俗双方对教育的需求产生了第一批大学。14世纪和 15 世纪时,德意志分裂加剧,法、英、西班牙的专制王权逐步形成。教廷面临严重困境。意大利出现古典人文主义。中世纪结束。 二、中世纪艺术概况 中世纪美术(黑暗时代的美术,代表是阴森森的哥特教堂) 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世纪美术一般指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简谱入门教程

简谱入门学习 第一讲音的概念 1、音的概念 第一节音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音的分类 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 第三节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可以分为:高与低、强与弱、长与短,还有音色等几种。 由于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也通过不一样的音色,让我们辨别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二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也可以区分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现: 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第二讲乐谱的知识 1、什么是乐谱 第一节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所谓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1、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

中世纪数学及其数学家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及其数学家 约公元前6、7世纪 陈子(公元前6-7世纪)对太阳的高和远进行了测量,这就是人们所乐于称道的“陈子测日”。 但是,由陈子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误把椭球形的地球当作平面。所以,求出的日高与实际距离相差很远。然而,他的测日法所反映的数学及测量水平却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而且他的测量方法(后来叫做重差术)至今仍被使用着。所以,人们称陈子为测量学之祖,毫不为过。 据《周髀算经》记载,有一次荣方和陈子问答,陈子说:“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开方而除之,得邪至日者。”(古汉语“邪”也作“斜”解)就是说,将勾、股各平方后相加,再开方,就得到弦长(图2)。陈子的这段话,不仅解决了日远的计算问题,而且还最早表述了勾股定理。这充分证明,我国至迟在陈子所处年代,已经发现并运用了勾股定理。 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 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生平不详,约生活于公元3世纪初。 用面积的出入相补证明勾股定理,其基本思想是图形经过割补后,面积不变。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概括为出入相补原理,这是后世演段术的基础。赵爽在注文中证明了勾股形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24个命题。他还研究了二次方程问题,得出与韦达定理类似的结果,并得到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之一。此外,使用“齐同术”,在乘除时应用了这一方法,还在‘旧高图论”中给出重差术的证明。 赵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到581年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刘徽的数学成就大致为两方面: 一是清理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并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这方面集中体现在《九章算术注》中。它实已形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这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几项有代表性的创见:①割圆术与圆周率。②他在用无限分割的方法解决锥体体积时,提出了关于多面体体积计算的刘徽原理。③“牟合方盖”说④方程新术在《九章算术?方程术》注中,他提出了解线性方程组的新方法,运用了比率算法的思想。 ⑤重差术在白撰《海岛算经》中,他提出了重差术,采用了重表、连索和 累矩等测高测远方法。他还运用“类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术由两次测望,发展为“三望”、“四望”。而印度在7世纪,欧洲在15~16世纪才开始研究两次测望的问题。

浅析基督教如何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

浅析基督教如何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 基督教精神是欧洲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公元初期以来欧洲人普遍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观念,所以欧洲人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政治原则等都是“基督教式”的,都是按照基督教所提供的思想资源来构造的。在基督教刚刚产生和传播时,它只是一个影响很小的教派,当时的欧洲各种宗教和信念体系林立;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在其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乃至最终在思想上一统欧洲呢? 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古代罗马帝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对外扩张史,流血冲突不断,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犹太人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就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痛苦里,流传着关于弥赛亚(即救世主)的预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弥赛亚即将降临,到那时,弥赛亚的统治将得到普遍承认,他公正的意志将在人们心中和生活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将发起一场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罪人都将灭亡,所有统治犹太人的王国和民族都将灭亡,犹太人将统治其他民族。在这种预言式宗教里有一派激进者,他们组织武装,用军事行动来反抗罗马统治者,以迎接弥赛亚王国的早日到来。耶稣则代表着“温和派”,这位生活在公元前后、加利利南部拿撒勒的青年人,充满着爱心。他在犹太人中间四处讲道。他宣称的弥赛亚王国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人们在死后就有可能进入这个天国,享受永恒的幸福。他呼吁人们爱上帝,同时又互相之间相亲相爱,这样才可以在死后进入天国。逐渐地,耶稣的影响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每当耶稣讲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不断聚积,情绪越来越激烈。当地的罗马总督彼拉德十分焦虑,他害怕发生暴乱。终于,他判处了耶稣死刑,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虽然死去,但他的使徒们继承了他的事业。彼得和保罗继续到处传道,而且补充、完善和发展了耶稣的思想,并开始建立基督教的组织。 应该看到,基督教在欧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总之,基督教贬低现世,主张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和上帝沟通并获得拯救,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天国,才能享有永恒的荣耀、光明和幸福。这是对无奈而痛苦的现世采取一种带有强大力量的消极态度。 在罗马帝国时代,乃至在欧洲中世纪,占人口80%以上的,是平民百姓。基督教能广泛流行,最重要的就是被这80%的人广泛接受。事实上,基督教从发端到盛行于罗马帝国,一直就是在被压迫的犹太人、然后是罗马帝国的奴隶以及下层百姓中流传。后来国王、官僚、骑士、商人等等都接受了基督教。那么基督教为什么会在罗马帝国、以及后来整个欧洲中世纪盛行呢? 一方面,基督教在开始时没有得到行政力量的帮助,相反,罗马帝国在她刚刚流行时对她进行了残酷镇压,然而她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只能来自于她的教义所具有的精神力量。 基督教的最大优势,就是能给信徒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物质生活悲惨,社会地位低下,人的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原本都是令人痛苦的;但在基督教的教诲下,这些反而具有了积极意义。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禁欲、苦行、对现世的漠视,是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基督教给罗马帝国以及其后中世纪的欧洲贫苦大众,带来了尊严、生活的目标、公平感、永恒幸福。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现世所能得到的,她们只能在天国中才能获得。在现世中,人们则应该禁欲、忍耐、爱别人、勿抗恶,最好能做到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再送上去。所以耶稣从一开始就不主张反抗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概述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概述 数学发展的历史流转到中世纪,古代希腊数学的“黄金时代”在几经兵火后停滞不前。中国、印度与阿拉伯地区的数学发展缺逐渐活跃,发展迅猛,而中国又是其中繁荣时期延续最长的。下面将通过这时期踊跃问世的一些主要数学著作来认识中世纪的中国数学发展历程。 《周髀算经》——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 《周髀算经》作者不详,这部著作虽被定义为天文学著作,但实际上是从数学的角度讨论“盖天说”宇宙模型,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与天文学的密切联系。 主要成就是分数运算、勾股定理及其在天文测量中的应用。 《九章算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专著 《九章算术》是从先秦至西汉中叶的长时期里经众多学者编纂、修改而成的一部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算术方面,包括分数四则运算法则、比例算法和“盈不足”术。 代数方面,包括方程术、正负术和开方术。其中,方程术即线性联立方程组的解法;正负术即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开方术本质上是一种减根变换法。 特别地,在开方术中就已经指出了存在开不尽的情形。 几何方面,“方田”、“商功”和“勾股”三章分别讨论了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和勾股定理的应用。给出的所有直线形的面、体积公式都是准确的,但因将圆周率错误地定为3,使得球体的体积计算误差过大。 《九章算术》具有几何问题算术化和代数化的重要特征。其中几何部分主要是实用几何,只给出几何问题的算法却没有具体的推导证明。 《九章算术注》——在注释中成就不朽

《九章算术注》是刘徽于公元3世纪撰写的,虽说是对《九章算术》的注解,却包含了刘徽本人许多创造,完全可以看成是独立的著作,也因此奠定了刘徽在中国数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刘徽是中算史上第一位建立可靠的理论来推算圆周率的数学家。 《九章算术注》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割圆术”和体积理论。 “割圆术”的要旨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逐步逼近圆,边数逐次加倍并计算逐次得到的正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刘徽从内接正六边形一直计算到192边形,得出了圆周率的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的近似值π=3.14,这就是有名的“徽率”。 体积理论方面,刘徽用他所谓的“出入相补”原理成功地证明了《九章算术》中许多面积公式,而在转向体积情形时这条原理却并不适用。刘徽虽没有推证出球体积公式,但他创用“牟合方盖”的特殊形式的不可分量方法,成为后来祖冲之父子在球体积问题上取得突破的先导。 《缀术》——祖氏父子的革新变旧 《缀术》是祖冲之的代表性著作,祖冲之的儿子祖暅进一步整理作增补、完善。原著虽未能流传下来,但从《隋书》等史料中得以证实。 《缀术》的两大数学成就是:圆周率的计算和球体积的推导。 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祖冲之不仅算出了圆周率的上下限,还确定了圆周率的分数形式的近似值。 在推导几何图形体积公式方面,祖暅提出了两条基础原理:出入相补原理和祖氏原理(即幂势相同,则积不容异),并成功地应用于球体积推算。 《算经十书》——大唐国学标准数学教科书 《算经十书》由李淳风负责修编的,对唐朝以前十部数学著作进行注疏整理。

五线谱记谱法教案

五线谱记谱法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五线谱记谱法,理解基本概念并学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反复练习,掌握高音谱号、低 音谱号、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形状、时值与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五线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 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五线谱记录音的长短的方法和单纯音符的时值比例关系【教学难点】音符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检查出勤:一班全勤,二班全勤 2.复习: (1)写出下列各音的关系(半音或全音) C___D E___F G___A G____F (2)写出下列各音的等音 F A C B F 二.导入部分 目前,在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科书中采用两种记谱法,五线谱记谱法和简谱记谱法,前者我们接触的少,相对比较陌生,本节课我们

一起走进五线谱,探讨其中的奥妙与乐趣。 三.讲授新课 【预习】a 提出问题:(1)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 (2)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长短 b 学生预习教材,找出问题答案及不理解的知识点 【新授】 1.谱表、线、间 a 黑板板书,指出线和间的名称 b 提问学生线和间的名称 2.谱号的意义和写法 高音谱表 c d e f g a b (小字一组) 低音谱表 c d e f g a b (小字组) a 指出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音位 b 学生自由练习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的写法 c 熟记两种谱表上各音的音位 3.单纯音符和附点音符的写法 a 讲解单纯音符的概念、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练习其写法并熟记各部分的名称

符头符干符尾 b 讲解单纯音符的时值比例关系,学生动手画出单纯音符的时值比例关系 4. 休止符的名称、形状与时值 a 讲解休止符的写法、意义和形状 b 学生练习其写法并掌握其记法和意义 【练习】 a 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法 b 完成课后习题第六题 【反馈】 1.音符的写法不规范,具体表现在符干不知道向上或向下,符干过长或过短(应该是相当于三个间的距离) 2.符尾的写法不正确 3.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的容易混淆 【布置作业】 复习五线谱记谱法,预习简谱记谱法 【安全教育】 天气逐渐变冷,同学们注意随时增加衣物 【教学反思】

第二讲:古代希腊数学

第二讲古代希腊数学 1、古典时期的希腊数学 公元前600-前300年。 1.1 爱奥尼亚学派(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公元前625-前547年),被称为“希腊哲学、科学之父”。 1.2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学:数学研究抽象概念的认识归功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定理,完全数、亲和数,正五角星作图与“黄金分割”,发现了“不可公度量”。 1.3 伊利亚学派 芝诺的功绩在于把动和静的关系、无限和有限的关系、连续和离散的关系以非数学的形态提出,并进行了辩证的考察。 1.4 诡辩学派(智人学派) 古典几何三大作图问题:三等分任意角、化圆为方、倍立方。 1.5 柏拉图学派 柏拉图不是数学家,却赢得了“数学家的缔造者”的美称,创办雅典学院(前387-公元529),讲授哲学与数学。 1.6 亚里士多德学派(吕园学派)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把古希腊哲学推向最高峰,堪称“逻辑学之父”,为欧几里得演绎几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被后人奉为演绎推理的圣经。 2、亚历山大学派时期 希腊数学黄金时代,先后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奥斯三大数学家,他们的成就标志了古典希腊数学的巅峰。 2.1 欧几里得(公元前325-前265年) 公元前300年成为亚历山大学派的奠基人,用逻辑方法把几何知识建成一座巍峨的大厦,成为后人难以跨跃的高峰。 《原本》13卷:由5条公理,5条公设,119条定义和465条命题组成,构成

了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公理体系。 2.2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 数学之神,与牛顿、高斯并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大数学家之一。 最为杰出的数学贡献是《圆的度量》,把希腊几何学几乎提高到西方17世纪后才得以超越的高峰。墓碑:球及其外切圆柱。 2.3 阿波罗尼奥斯(约公元前262-前190年) 贡献涉及几何学和天文学,最重要的数学成就是《圆锥曲线》,希腊演绎几何的最高成就。《圆锥曲线》全书共8卷,含487个命题。 克莱因(美,1908-1992年):它是这样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以致后代学者至少从几何上几乎不能再对这个问题有新的发言权。这确实可以看成是古希腊几何的登峰造极之作。 3、希腊数学的衰落 背景:罗马帝国简史。 罗马帝国的建立,唯理的希腊文明被务实的罗马文明所取代。同气势恢弘的罗马建筑相比,罗马人在数学领域远谈不上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从公元前30-公元600年常称为希腊数学的“亚历山大后期”。 3.1 托勒密(埃及,90-165年) 最重要的著作是《天文学大成》13卷,总结了在他之前的古代三角学知识,其中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包含有一张正弦三角函数表。三角学的贡献是亚历山大后期几何学最富创造性的成就。 3.2 丢番图(公元200-284年) 希腊算术与代数成就的最高标志是丢番图的《算术》,这是一部具有东方色彩、对古典希腊几何传统最离经叛道的算术与代数著作,创用了一套缩写符号,一种“简写代数”。 亚历山大女数学家希帕蒂娅(公元370-415年)被害预示了在基督教的阴影笼罩下整个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厄运。

中世纪美术特点知识讲解

中世纪美术特点

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 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 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 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 异教的文化艺术。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 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 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 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 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哥特时期 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 一、何谓新古典主义 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印象主义美术 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他们.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营养,受光学原理的启发,主张到大自然中去表现光与色的丰富变化。用纯绘画语言,直接表现画家的感受。因莫奈的《印象·日出》而得名。代表人物: 莫奈、马奈等。 印象主义的特点 ?绘画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使绘画的语言得到充分的发挥 ?绘画的表现手法受到制约,绘画题材单一 ?强调色彩造型的同时,削弱了素描造型, 缺乏力度 ?画面运用纯艺术语言,流露出画家的真情实感,是对传统的反叛印象主义产生的条件 ?画家群体的产生 ?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 ?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影响

论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地位

文化传播系 西方文化概论作业 姓名:马晓荣 学号:1104022159 专业:11文化产业管理 2012年12月17日

论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地位 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而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生活在公元2—3世纪的拉丁教父德尔图良说:“基督教徒的鲜血乃是教会的种子。”虽然基督教在成为中世纪西欧唯一的排他性的宗教信仰后变得骄横跋扈,对其他信仰极不宽容,但是它最初确实是在罗马帝国残酷的镇压下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徒的高尚道德使得罗马社会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愈加显得堕落腐化,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敬仰。 312年,依靠基督徒士兵的帮助下,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第二年,即与东罗马帝国皇帝共同颁发了《米兰敕令》,这条敕令的颁布,标志着基督教终于在罗马帝国获得了合法地位。 476年,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部落纷纷进入罗马境内,并且陷入了长期的纷争分裂中,世俗权力处于长期分散状态,在粗俗不堪的日耳曼王国中,基督教会则充当起文明教师的职责,渐渐地,在这种分散,彼此有封闭的封建社会中,帝国权威逐渐被教会权威所代替。 在以后的数百年,教会实力不断扩展,主教权力不断加大,

基督教会发展成为了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开始觊觎世俗统治权。到了7世纪中叶以后,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在西欧各地已经得到确立,基督教成为了凌驾于一切分散软弱的世俗权力的唯一的统一性社会组织。 11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正当教皇权势上升时期,为了转移农民反抗的斗争锋芒,实现扩张野心,教皇和一些修院院长策动英、德、法等国国王,哄骗大批虔诚的贫苦农民教徒,以保卫基督教和援助希腊教会抵御穆斯林为借口,在圣战口号下,先后发动8次十字军侵略战争。后4次均以失败告终。十字军东侵,使大片土地荒芜,人民死亡达数百万;西部社会矛盾既未能得到缓解,向东扩张亦未实现,反而致使教会威信下降,社会矛盾益趋激化。 “阿维农之囚”,教会受到沉重打击,教会权力也从巅峰走向衰落。 基督教本身就是融合多元文化的产物,正是它的兼收并蓄以及宽容性,使得它从一个小小的信仰团体,渐渐发展为一个普世的宗教,但,当它成为中世纪唯一的宗教信仰后,教会的腐化堕落,教主的恣肆放荡,教徒对异教者的迫害,无不在背离基督教的唯灵主义理想与和平主义精神的路上越走越远。 文化传播系 11文化产业管理 马晓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