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整理)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整理)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A、45%

B、25%~30%

C、20%以下

D、20%~25%能量

我国与膳食相关的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肥胖病、肿瘤、龋齿、佝偻病、骨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能量单位:国际通用焦耳,营养学上使用千焦耳(KJ),也有用千卡(kcal)。

人体能量来源:人体是靠食物在体内吸收代谢转变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再经过千变万化形成人体需要的热能,故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产热营养素”。1g蛋白质约产热4千卡,1g脂肪约产热9千卡,1g碳水化合物约产热4千卡。

能量摄入不足及过量:

由于饥饿或过分控制饮食、疾病等原因,使能量摄入不足,可使体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使脂肪储存减少,造成身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病力下降。

过多的能量摄入可致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

能量供给: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合理膳食中有一个合适的比例,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般人每日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每日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0%-12%(特殊情况除外)。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不仅对各年龄组人群的能量摄入有具体的推荐量,而且也根据不同的活动强度推荐了能量摄入量(以成人为例,见下表)。

轻体力活动(75%时间坐或站立,25%时间站着活动)办公室工作、修理电器、售货员等。男2400千卡/日,女2100千卡/日

中体力活动(25%时间坐或站立,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学生日常生活、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车床操作、金工切割等。男2700千卡/日,女2300千卡/日

重体力活动(40%时间坐或站立,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体育活动、装卸、采矿等。男3200千卡/日,女2700千卡/日

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欢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组成,蛋白质约占人体重量的16%-19%。

蛋白质的作用:

1、蛋白质是构成和修复组织的“建筑材料”,如器官、肌肉等。

2、蛋白质是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如酶、激素、抗体、细胞膜、血浆蛋白等。

3、调节人体内的水分,维持体液平衡。

4、供给能量:1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4.0kcal)的能量。

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物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就构成了无数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儿童)。

非必需氨基酸有丙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门冬酰胺等。

蛋白质被分解的结构称肽,如2肽、3肽、多肽等。

蛋白质的分类:

完全蛋白质:此类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与人体需要基本符合,容易吸收利用,营养价值也高,尤其是鸡蛋蛋白质与人体最接近。这类蛋白质多存在于鱼类、肉类、豆类、蛋类、奶类食品中,也称优质蛋白质。

半完全蛋白质:此类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尚全,数量不均,比例不当。这类蛋白质多存在于小麦、大麦中。

不完全蛋白质:此类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这类蛋白多存在于玉米、肉皮、豌豆等。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膳食中的蛋白质→胃→蛋白质分解→小肠→分解成氨基酸(2肽、多肽)→肠粘膜吸收(70g/天)→入血循环→肝脏及其它器官利用。

未被吸收的蛋白质或代谢转变成尿素等其他如皮肤、毛发脱落,妇女月经出血、肠道菌体死亡(20g/天)

零氮平衡——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

正氮平衡——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如儿童生长发育、妇女怀孕、疾病恢复、运动、劳动等)。

负氮平衡——摄入氮少于排出氮(如饥饿、疾病及老年)。

缺乏蛋白质的后果:

成人或儿童中都有发生,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常见的蛋白质缺乏症状:(1)对疾病的抵抗力减退,易感染;

(2)头发稀黄、易脱落;

(3)水肿;

(4)儿童严重缺乏时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表情淡漠,易怒、贫血、干瘦。

蛋白质摄入过多:

(1)动物性蛋白质摄入过多,必然同时摄入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

(2)加重肾脏负担。

(3)动物性蛋白质可加速骨骼中钙的丢失,会造成骨质疏松。

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以成人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0.8g-1g/(公斤/日)。

按能量计算,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能量的10%-12%,儿童青少年为12%-14%。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利用率高,但同时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而植物性蛋白利用率较低。因此,应注意蛋白质互补。

第三节脂类

营养学上重要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食物中的脂类95%是甘油三酯(也称脂肪)。类脂主要包括磷脂和固醇类。人体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是固醇是胆固醇。

脂肪与脂肪酸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脂肪主要由脂肪酸构成,按其化学结构、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动物脂肪(如羊脂、牛脂、奶脂等)中含饱和脂肪酸多,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

植物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常温下呈液态,称油。个别植物油除外,如椰子油。

不饱和脂肪酸中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植物油中的橄榄油、茶油含量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a-亚麻酸,植物油中的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芝麻油含亚油酸较多,深海鱼油和植物油中的豆油、菜籽油中含a-亚麻酸较多。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如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a-亚麻酸。

甘油三脂(脂肪)

人体内贮存的脂类中甘油三酯高达99%。

甘油三酯的作用:

1、体内贮存和提供能量,1克脂肪产能9千卡,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2、是机体重要组织细胞的构成成分;

3、供给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4、维持体温正常;

5、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外力伤害;

6、增进膳食的可口感、饱腹感;

磷脂

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卵磷脂更为重要。

磷脂的作用:

1、提供能量;

2、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

3、磷脂有利于脂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

第四节固醇类

胆固醇的作用:

1、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2、胆固醇是人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如胆汁、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3、有利于脂类运输。

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一般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0%-30%,胆固醇的摄入每天不超过300毫克。

人类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如坚果类)。

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类,肉类和奶类也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

脂肪摄入较多,可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某些癌症,因此降低脂肪的摄入已成为预防上述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第五节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叫糖,主要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植物的叶绿素借光合作用,利用空气中的碳及氧,以及土壤中的水分合成。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储存和提供能量,1g碳水化合物可产生热量4kcal;

是机体的构成成分;

节约蛋白质作用;

抗生酮作用(能量不足时脂肪氧化生成酮体);

保肝解毒作用;

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糖、降脂,预防大肠癌;具有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经酶逐渐水解为单糖而被吸收,小肠是碳水化合物分解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占总热量的55%-60%,建议:膳食纤维每日25-30g。

食物来源主要是谷类和根茎类食物(粮食、薯类、蔬菜、水果、蜂蜜、精制糖等)。

第六节维生素

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

各种原因使食物供应严重不足

吸收利用降低

维生素需要相对增多

长期用营养补充剂者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一旦摄入量减少,很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随淋巴系统吸收,而从胆汁少量排出,摄入后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缺乏症状出现缓慢,营养状况不能用尿进行评价,大剂量摄入易引起蓄积中毒。

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不能由身体合成,必须由食物中补充。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都对酸碱稳定,一般烹调和罐头加工不易破坏,对抗氧化剂也较稳定。

维生素A的作用:

(1)强力抗氧化剂;

(2)促进眼部组织健康,保护视力,对暗视觉十分重要;

(3)提高免疫力,维护皮肤和粘膜健康;

(4)参与调节多种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帮助身体组织的生长和复原;

(5)促进骨骼及牙齿健康的生长。

维生素A缺乏与过量:

多见儿童。

(1)维生素A缺乏病

(2)维生素A不足。

摄入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畸毒性。

维生素A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建议摄取量为男800ug视黄醇当量/日,女700ug视黄醇当量/日。

动物性食物:牛奶、鸡蛋、鱼类、动物的肉与内脏中,尤以肝脏最为丰富。

植物性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安全来源,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蔬菜水果中,如菠菜、苜蓿、空心菜、莴笋叶、芹菜叶、胡萝卜、红心红薯、芒果、杏、柿子等。

维生素D

维生素D因具有抗佝偻病作用,所以又叫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溶于脂肪和脂溶剂,较稳定,耐热,不易氧化,烹调加工不易损失,但脂肪酸败后可引起破坏。

维生素D的作用:

(1)促进小肠钙的吸收、转运,与甲状旁腺共同作用,维持正常血钙水平;

(2)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维生素D的缺乏与过量:

(1)婴儿缺乏---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成人缺乏---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症;

(3)过量可致中毒。

维生素D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为儿童、少年、孕妇、乳母、老人为10ug/天(400IU),大于16岁成人为5ug/(200IU)。

主要食物来源有:动物肝脏、海鱼、禽蛋、乳制品、鱼肝油为主。其中尤以鱼肝油中维生素D的含量最为丰富。维生素D既来源于膳食,又可皮肤合成,经常晒太阳是最好的来源,尤其是婴幼儿,对预防佝偻病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身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中补充。

溶于脂肪,对热、酸稳定,易氧化,油脂酸败后可加速其破坏,烹调损失不大,但油炸时维生素E的活性明显降低。

维生素E的作用:

(1)强力抗氧化剂,防止体内的维生素A、C和脂质氧化;

(2)维护正常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3)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

(4)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维生素E的缺乏与过量:

一般较少见缺乏。与其它脂溶性维生素比较毒性较低。缺乏可能引致红血球溶血现象及

贫血;易受自由基侵害,易致癌症、心脏病、白内障等慢性疾病。目前不少人自行补充维生素E,但每天摄入量不超过400ug为宜。

维生素E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成人适宜摄入量为14mg生育酚当量/日。

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其它常见食物来源有小麦胚芽、全谷类食品、果仁、花生、黄豆、深绿色蔬菜。

水溶性维生素

特点:

(1)溶于水;

(2)满足需要后多余的由尿排出;

(3)多数的辅酶/辅基参与酶系统的调节代谢;

(4)多可由血/尿检评价营养状况;

(5)在体内仅有小量的储存;

(6)毒性小;

(7)缺乏症状出现快。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也是构成所有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物质。

B族维生素包括:硫胺素、核黄素、VitB6、VitB12、烟酸、叶酸、泛酸等。

硫胺素

又称维生素B1,溶于水,在干燥条件下和酸性溶液中稳定,一般的加热不易分解。但在碱性溶液中可迅速破坏,特别是加热的情况下。

硫胺素的消化吸收:

进餐后在肠腔内以游离形式存在,在小肠吸收入血,通过红细胞转运至各组织器官中,如骨骼肌、心、肝、肾、脑等组织,被利用参与代谢,最终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

硫胺素的作用:

(1)辅酶功能---是能量和糖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辅酶;

(2)非辅酶功能---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心脏的正常功能。

硫胺素的缺乏与过量:

缺乏常见原因---(1)摄入不足;(2)需要量增加;(3)吸收利用障碍(酗酒)。

缺乏易致脚气病,主要影响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过量中毒少见。

硫胺素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1.4mg/日,女性1.3mg/日(供给量与能量总摄入量成正比)。

谷物是硫胺素的主要来源,杂粮、硬果、动物内脏、肉、蛋也含较多硫胺素。谷物过分精制加工,淘水次数过多,烹调不当,高温等均可使硫胺素不同程度损失。

核黄素

又称维生素B2,在干燥和酸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情况下对光敏感,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后会失去生物活性。

核黄素的吸收与代谢:

胃肠分解(水解),吸收入血,运至肝脏,经转化随血循环运送到脏器组织中,参与代谢,多余的核黄素由尿排出。动物来源的核黄素比植物来源的核黄素容易吸收,抗酸剂(弱碱性)和酒精可干扰核黄素的吸收。

核黄素的作用:

(1)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是重要的辅酶;

(2)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

(3)参与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某些药物的代谢。

核黄素的缺乏与过量:

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长期大量淀粉类膳食为主,因为谷类加工可丢失大量核黄素,易造成摄入不足。酗酒是核黄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不会引起过量中毒。

核黄素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成人膳食核黄素的RNI男性为1.4mg/d,女性1.2mg/d。

食物来源:

动物肝、肾、心、蛋黄、乳类,绿色蔬菜、豆类等。

维生素B6

市售最常见的维生素B6也称盐酸吡哆醇,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被破坏,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对光敏感。

维生素B6的吸收与转运:

主要在小肠吸收入血,与血浆蛋白结合,转运储存于组织中,大部分存于肌肉组织中,在肝脏转化并发生生理功能,可由粪便排出,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

维生素B6的作用:

作为辅酶,参与百种酶的反应,尤其是氨基酸的代谢。

维生素B6缺乏与过量:

单纯缺乏少见,一般同时伴有其它B族维生素缺乏,严重和慢性的维生素B6缺乏主要表现皮肤脂溢性皮炎、口炎、舌炎,个别人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缺乏对幼儿影响较成人大,可出现烦躁、癫痫样抽风。

食物获取没有毒副作用,但长期补充大剂量(500mg/日),可出现神经毒性。

维生素B6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推荐摄入量为成人1.2mg/日。

食物来源:维生素B6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鸡、鱼、肉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豆类、坚果类,蔬菜水果中香蕉含量最多。

烟酸

也称尼克酸、维生素B5,溶于水,对酸、碱、光、热稳定,一般烹调对其破坏少,是各种维生素中性质最稳定的一种。

烟酸的吸收与代谢:

可在胃肠道水解吸收,以小肠吸收速度快,可存在于所有的组织中,肝组织的浓度最高。烟酸可随乳汁分泌,随汗液排出,主要通过尿液排泄。

烟酸的作用:

(1)辅酶作用,参与多种代谢;

(2)维护皮肤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3)大剂量服用可具有调节血脂和扩张血管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烟酸缺乏与过量:

烟酸缺乏病又称癞皮病,糙皮病。目前无过量引起中毒的报道,如果大剂量服用会出现副作用。

烟酸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为成人14mg/日,女13mg/日。

烟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尤以动物肝脏含量最高,全谷、种子、豆类含量丰富。玉米中含量不低,但不易吸收利用,如加碱处理可提高利用率。

叶酸

叶酸最初从菠菜中分离提取而得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对热不稳定,而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却十分稳定。食物中的叶酸经过烹调加工后损失50-90%。

叶酸的吸收与代谢:

小肠吸收,半数储存于肝脏,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胆汁和尿排出体外。

叶酸的作用:

辅酶作用,参与氨基酸的代谢,与磷脂、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关。

叶酸缺乏与过量:

(1)缺乏出现贫血;

(2)孕妇缺乏易致胎儿神经管畸形(脊椎裂、无脑儿)。

叶酸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成人摄入量为400ug/日。

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其良好来源为肝、肾、鸡蛋、豆类、绿色蔬菜、水果、坚果。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

又称维生素C,溶于水,极易氧化,在碱性环境、加热或与铜、铁共存时极易被破坏,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抗坏血酸的吸收和代谢:

少量在口腔、胃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吸收入血,然后被转运到全身各组织中,在肾上腺白细胞垂体中含量高,唾液和血浆含量低。多余的维生素C可由尿排出。

抗坏血酸的作用:

(1)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保护其他物质免收氧化破坏;

(2)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物反应,是重要的辅酶和辅因子;

(3)维护骨、牙的正常发育和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

(4)促进伤口愈合;

(5)促进胆固醇的转化,防治心血管疾病。

抗坏血酸缺乏与过量:

缺乏引起坏血病,长期大量服用可使草酸盐排出增加,引起尿道结石,还会出现依赖性和恶心、腹泻、红细胞破坏等副作用。

抗坏血酸的供给量的食物来源: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为100mg/日。

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水果。深色蔬菜(如辣椒、油菜、花菜、韭菜、苦瓜、豌豆苗等),水果中柑、橘、橙、柚、柿、枣、草莓等。猕猴桃、酸枣不仅含量丰富,还有保护抗坏血酸的生物类黄酮。

第七节矿物质

矿物质也称无机盐或灰分,是存在于岩石和金属矿物中的自然物质。

常量元素:钙、磷、钾、钠、氯、镁、硫

矿物质必需微量元素:铜、铁、碘、硒、钴、铬、钼、锌

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微量元素:硅、硼、钒、镍、锰

其它:铅、汞、砷、铝、锡、锂、镉、氟

矿物质特点:

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处于动态平衡;

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相互间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易产生毒性作用

矿物质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

矿物质缺乏:

我国人群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是钙、锌、铁、碘、硒,长期摄入不足可引起缺乏病,儿童、孕妇、乳母、老年人易缺钙、铁、锌。

缺乏原因常见:

(1)地域性的土壤中缺乏一种或几种元素,长期食该地域生长的食物;

(2)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

(3)食物加工造成矿物质损失;

(4)摄入量不足或不良饮食习惯、食物单调;

(5)特殊人群生理需要不同。

钙是人体内最多的矿物质元素,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相当于体重的2%,其中99%的钙集中在骨骼、牙齿中,许多人形象地称之为“骨骼矿物质”。

钙的作用: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份;

(2)促进体内酶的活性;

(3)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神经传导和心脏搏动;

(4)其它:参与凝血机制、激素分泌、维持酸碱平衡、调节细胞正常功能和毛细血管通透性。

钙的吸收和代谢:

在维生素D的作用下在小肠吸收,钙的吸收率取决于维生素D的摄取,所以受太阳紫外线的照射量、膳食中钙含量、烹调习惯及年龄的影响。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草酸、植酸、磷酸等与钙结合,形成难以溶解吸收的盐类;

(2)膳食纤维及未消化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钙皂难以吸收;

(3)某些药物也影响钙的吸收。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1)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2)某些氨基酸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的钙盐易吸收;

(3)肠道内的酸性环境可增强钙的吸收;

(4)某些药物有利于钙的吸收。

钙的排泄和储存:

正常人体内钙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肠道中的钙部分重吸收,其余随粪便排出。摄入量的20%可由尿排出。钙也可从汗中排出。乳母的乳汁每日约排出150-300mg钙。

钙的缺乏与过量:

我国人群缺乏较普遍,主要表现骨骼病变,一般人可出现龋齿。婴儿、儿童缺乏可致佝

偻病,孕妇缺钙发生牙齿松动、小腿抽筋、胎儿先天性缺钙,青壮年缺钙症状不明显,但到老年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中老年缺钙引起骨质疏松,突出表现为骨痛、脊柱变形(驼背),易骨折。

过量摄入可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持续大量可致骨硬化。

钙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适宜摄入量,一般成人为800mg/日。

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及奶制品,小虾皮、海带、豆类、芝麻酱、绿色蔬菜含钙较丰富。老年人除合理膳食补钙外,适当补充钙剂,同时补充维生素D。

成人体内磷的含量约650g,占体重的1%,体内磷85%-90%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磷的作用:

(1)是细胞膜、磷脂、核酸的组成成分,也是骨骼的必需构成物质;

(2)是酶的重要成分,参与重要的代谢过程;

(3)调节酸碱平衡。

磷的吸收与代谢:

70%在小肠吸收,钙、铁、铝、植酸可与磷形成难溶性盐,不易吸收。吸收入血的磷酸盐主要经肾脏排出。摄入而未被吸收的磷随粪便排出。

磷的缺乏与过量:

因所有食物均含磷,故缺乏症少见,一般不会由于膳食的原因而引起磷的缺乏。

磷过量会引起低钙,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强、手足抽搐、惊厥,也可引起高磷血症。

磷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成人的适宜摄入量为700mg/日。

动植物食物中均含丰富的磷,多与蛋白质并存,如鱼、肉、豆、蛋、奶、动物肝肾、坚果、海带、紫菜、油料种子等。粗粮中含磷较丰富,但为植酸磷,不经过加工处理吸收利用率低。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总量为3-5克,70%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

铁的作用:

(1)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组织呼吸过程;

(2)维持正常免疫功能;

(3)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物转化、转运及肝脏解毒过程;

(4)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铁的吸收和代谢:

经胃酸作用,将食物中的铁转化,在小肠吸收,参与代谢、转化等生理活动,可在体内储存,然后再利用,正常成人每天约排出铁0.9-1.05mg ,其中90%从肠道排出,极少量可从尿中排出。月经出血也是铁的排出途径。

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原因:

(1)植物性食物含有植酸盐、草酸盐;

(2)体内缺乏胃酸或服用抗酸药物,可影响铁吸收;

(3)与体内铁的需要量与储存量有关(储存多时吸收率低,储存少时吸收率高,铁充足时吸收减少,铁缺乏时吸收增加)

铁的缺乏与过量:

缺乏可致缺铁性贫血,多见婴幼儿、孕妇、乳母,也可见于月经、痔疮、消化道溃疡等

引起的出血。铁缺乏的一个重要预防措施是多食含铁和维生素C多的膳食。

铁过剩或铁过量均可引起毒性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甚至引起出血性肠坏死,表现便血,除此之外还可发生红血球破坏(溶血),甚至脏器损害引发疾病。

铁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成人铁的适宜摄入量为男15mg/日,女20mg/日。

主要食物来源是动物内脏和血、鱼、肉、豆、蛋,其中猪肝含量最高。红糖、蛋黄、干果、枣、桃、深色蔬菜也是铁的很好来源。

正常人体内所含碘为3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组织内,其余分布在骨骼肌、肺、卵巢、肾、淋巴结、肝、睾丸和脑组织中。

碘的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的碘进入胃肠转化为碘化物后吸收迅速入血,进而分布于各组织,其中只有甲状腺能利用碘合成甲状腺素。体内碘主要经肾脏排泄,约90%随尿排出,10%由粪便排出,极少随汗液、乳汁排出。

碘的作用:

合成甲状腺素,从而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加耗氧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并支持脑垂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对胚胎发育有影响,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保证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碘的缺乏与过量:

碘缺乏是全世界可预防的智力迟钝的最普遍原因,摄入不足可使甲状腺肿大,儿童可致克汀病(智力体格发育障碍,也称呆小症)。摄入过量可引起高碘性的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炎等。

碘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推荐摄入量为成人150mg/日。

海产品含碘丰富,如海带、紫菜、干贝、海参、海蜇等,动物性食物含碘量大于植物性食物,如蛋、奶,其次为肉类,蔬菜水果含碘量最低。

锌分布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中的细胞内,以肝、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毛发、指甲等内含量为高。

锌的吸收和代谢:

锌由小肠吸收,开始集中于肝,后分布到其它组织。动物性食物中的锌利用率高,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含有植酸、鞣酸和纤维素而不易吸收利用。铁也可抑制锌的吸收。正常膳食时90%的锌由粪便排泄,其余由尿、汗排出或头发脱落而丢失。

锌的作用:

(1)体内200多种酶为含锌酶,参与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过程;

(2)促进生长发育;

(3)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4)维持正常的细胞膜结构,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5)是味觉素的结构成分,对皮肤和视力也有保护作用。

锌的缺乏与过量:

缺乏原因:

(1)膳食摄入不平衡;

(2)特殊生理需要(如孕妇、婴幼儿相对需要量增加);

(3)疾病及药物增加了新的分解和排出;

(4)锌的吸收障碍。

锌缺乏以儿童多见,表现食欲减退和异食癖(味觉异常),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导致侏儒症,成人会导致性功能不成熟或减退、精子数量减少、胎儿畸形、皮肤粗糙、免疫功能下降,老年人视网膜损害变性。

一般膳食不会引起锌中毒,盲目或过量补锌,或食用因镀锌罐头污染的食物和饮料等均可能引起锌过量或锌中毒。

锌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为成人男性15mg/日,女性11.5mg/日。

食物来源较广泛,贝壳类海产品、红肉及内脏、豆、蛋、谷胚芽、燕麦、花生等也富含锌。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与组织器官中,其浓度在肝、肾、胰、心、脾、牙釉质和指甲中较高,肌肉、骨骼和血液中浓度次之,脂肪组织最低。

硒的吸收与代谢:

主要在小肠吸收入血,运至全身各组织中,在体内代谢后大部分经尿排出,少量未被吸收的硒从肠道排出。硒摄入量过多时,可在肝内转化成挥发性的物质,由肺部呼气(浓大蒜味)排出。少量硒也可从汗液、毛发排出。

硒的作用:

(1)酶的组成成分;

(2)保护心血管和心肌;

(3)重金属解毒作用(与汞、铅结合排出);

(4)其它:促进生长,保护视觉,抗肿瘤等。

硒的缺乏与过量:

硒缺乏会发生克山病、大骨节病;可使免疫功能、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

硒过量可引起中毒(其生理需要量和中毒量范围窄)。

硒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为成人50ug/日。

海产品和动物内脏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如鱼子酱、海参、牡蛎、蛤蜊和猪肝肾等。食物中含硒量随地域不同而异(植物与土壤含硒量有关)。

人体内的氟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少量分布在毛发、指甲及其它组织。体内氟含量有地域性。

氟的吸收与代谢:

饮水和膳食摄入的氟主要由胃肠迅速吸收入血,饮水中的氟可完全吸收,食物中的氟75%-90%吸收,其余未吸收的氟可随粪便排出,被体内吸收的氟以离子形式分布全身。骨骼组织中的氟离子一般在24h内迅速沉积在骨和牙齿等钙化组织中,形成氟磷灰石。肾脏是氟主要排泄途径,每天摄入的氟约50%-80%由尿排出。

氟的作用:

(1)预防龋齿;

(2)促进骨的形成,加速骨骼生长,同时增加其坚硬性。

氟的缺乏与过量:

缺乏影响骨的形成,引起牙发育不全,增加龋齿的发生率。

氟过量可引起中毒,急性中毒多见于特殊职业接触,慢性中毒有区域性(高氟地区饮水),多见氟骨症、氟斑牙。但一般摄入目前推荐量的氟不会引起毒副作用。

氟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氟的适宜摄入量成人为1.5mg/日。

饮水是氟的主要来源,但有区域性。茶叶、海鱼、海带、紫菜中氟含量较高,一般食物中含氟量较低。

第八节水

水的功能:

人体构造的主要成分,是保持细胞外型及构成体液必需的物质;

运送代谢和营养物质;

溶解营养素和代谢物;

直接参与物质代谢,促进各种生理代谢和生化反应;

调节体温(出汗散热);

可滋润皮肤,润滑关节等。

摄入不足及失水

水在人体中处于动态平衡中,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可引起机体失水,造成脱水。成人每日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

摄入量(ml/24h):食物1000、饮料1200、代谢水300,合计2500;

排出量(ml/24h):呼吸350、皮肤500、粪便150、尿液1500,合计2500;

水的建议摄入量:水的需要量主要受代谢、年龄、体力活动、气温、膳食等因素影响,故需要量变化较大,我国尚无制定依据,一般成人2000-2500ml/日。

4.人群营养基础练习题.doc

4 .人群营养基础练习题 特殊人群营养课后作业 一、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妁请在括号内打“ J”,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从妊娠开始,孕妇每日能量参考摄入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0kcaL () 2.为了保证能量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标准,孕妇应尽可能进食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3.由于胎儿早期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对胎儿来说有12种必需燮基酸。() 4.早期胎儿所有的纵基酸都来自于母体。() 5.妇女比非孕时对钙的吸收率提高。() 6.孕妇对钙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因此钙的最好来源应是膳食补充剂。() 7.从计划受孕开始,女性就应补充叶酸。() 8.因为铁不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因此以母乳喂养的婴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9.乳母对能量的需要大大增加,因此作为重要能量来源的脂肪的供能比应为25%?40%o () 10.铁不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乳母又不通过月经失铁,因此,乳母不需要高铁膳食。() 11.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D均不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因此,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多进 行户外活动() 12.考虑产褥期妇女的身体状况,膳食应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限制蔬菜水果的摄入。() 13.哺乳期乳母的饮食应以煮炖食物京调方法为佳。() 14.婴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体力活动、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生长发育四个方面。

15.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 16.婴儿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需要的比例与成年人相当。() 17.婴儿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占总能量的10%。() 18.母乳喂养婴儿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量的50%以上。() 19.母乳喂养婴儿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乳糖。() 20.婴儿必需而又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为钙、铁等。() 21.足月出生的新生儿体内铁的储备可预防4个月以内的铁缺乏。() 22.母乳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比脂溶性维生素更易受乳母膳食的影响。() 23.初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的密度大多比成熟乳高。() 24.人乳乳汁中保留了人类生命发育早期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因此,以母乳喂养婴 儿不需要额外补充其他任何营养素。() 25.就脂肪的种类和数量来说,牛乳和人乳差异不大,因此,牛乳是最佳的母乳替代品。() 26.人乳中乳糖的含量比牛乳高。() 27.婴儿食物中的矿物质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合于婴儿及肠道对渗透压的耐受。() 28.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大量存在于成熟乳中。{) 29.婴儿最佳的饮料是白开水。() 30.医学配方奶粉的适用人群是早产儿和先天代谢缺陷患儿。() 31.幼儿期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占其总能量消耗的大部分。() 32.幼儿期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大于成人。() 33.幼儿对蛋白的需要量占总能量的比例与成年差不多,且优质蛋白应占三分之一。 () 34.幼儿对谷类食物的需要量逐渐增多,在谷类食物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含植酸盐少的精米

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脂肪肝发展结果与组织损害严重程度有关,28%肝损害持续发展,59%无实质性改变,13%肝损伤可以改善或消除,少数病例由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发展,甚至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大多数发展结果良好,单纯性脂肪变性预后优于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 药物性、碱中毒、肉碱缺乏状态、甲亢或甲减、Wilson病、重症贫血、慢性心肺功能不全 ?饮食治疗,纠正营养失调 ?维持理想体重及必要身体锻炼 ?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 ?行为纠正及自我保健意识教育 ?防止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 步骤/方法 1.饮食治疗 ?饮酒引起的脂肪肝:禁酒、纠正营养不良状态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少量维生素,减少单糖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有适量必需脂肪酸,脂肪不超过总热量15~20% ?与肥胖相关的脂肪肝 1)低热量饮食(600~1200Kal/d),配合运动,中度活动者1200~1800Kal/d; 脂肪宜用植物油,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 2)饮食指南 推荐食物限制食物尽量少吃食物 谷类全麦面包/麦片/馒头全蛋面条油条/甜点/方便面/炸薯条 奶制品无脂牛奶/酸奶低脂牛奶全脂奶/雪糕/朱古力 肉类兔肉/去皮鸡肉瘦牛/羊肉排骨/猪蹄/鸭/鹅/肥肉/香肠/内脏 蛋类 2-4个/每周蛋黄/咸蛋 鱼类各种鱼(蒸、煮)乌贼/咸鱼/罐头油/浸鱼 贝壳类扇贝虾类/淡菜黄油/猪油等动物油

油类豆油/香油/菜油花生油/色拉油黄油/猪油等动物油 豆类豆腐/大豆制品罐头豆类熏豆腐干 水果/蔬菜新鲜蔬菜/水果罐头水果咸菜/腌菜/果汁饮料 坚果类核桃/杏仁/栗子花生椒盐核桃 饮料茶/水酒/低脂饮料巧克力饮料 日常配以体恒健康肝片效果更佳 2.减体重(I) ?体重减少速度相当重要,对肝损害改善、恶化起关键作用 ?对重度脂肪肝病人,减肥速度不宜太快:短期内减肥速度太快(>5Kg/月)可促进肝脏炎症、汇管区纤维化、胆汁淤积;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酮症及体重反跳;建议减肥速度:儿童0.5Kg/周、成人1.0Kg/周?减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

成人肥胖标准的判定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

成人肥胖标准的判定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 文红为,肖 平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摘 要:肥胖标准与减肥方法一直是困扰肥胖者的两个问题,介绍了4种判定的标准并为成人 肥胖者提供了能获得明显的减肥效果的运动处方。关键词:肥胖;标准;体质指数;饮食;运动处方;减肥中图分类号:R 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0X (2002)022******* The judging of adult obesity and the study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of reducing w eight WEN Hong 2wei ,XIAO Ping (P.E.Faculty ,Hubei Univ.,Wuhan 430062,China ) Abstract :The judging of obesity and the ways of reducing weight are two main concerns of the obesed.This article introduces four standards of judging obesity and offers effective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the adult obesed. K ey w ords :standard ;obesity ;index of physique ;diet ;exercise prescription ;reducing weight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文明病”也随之产生,肥胖就是其中的一种。眼下渴望减肥的人越来越多,但肥胖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减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1 判定肥胖的标准 1.1 身高折算法 曾经比较流行的减肥标准,是将身高(cm )减去105作为标准体重(kg ),超过标准体重20%,即属肥胖。但是不少专家指出,肥胖是脂肪问题,而非体重问题,所以根据体重来考虑是否减肥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有些人体格粗壮,体重较重,但并不是肥胖,而是因为他们的肌肉比较发达的缘故。这大多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平时劳动强度较大、遗传因素或体内雄激素水平较高有关[1]。 1.2 胸腰指数法 用皮尺量胸围(乳头上2cm 圆周),量腰围(肚脐圆周),然后用胸围减腰围得出胸腰指数。如果胸围腰围指数在5cm 以内为重度肥胖,10cm 以内为中等肥胖,15cm 以内为轻度肥胖,如出现上小下大的负数则为超级肥胖。看胸围腰围指数必须结合体 重,比如有些瘦人呈电线杆状,上下一般细,他们的 胸腰围指数也不大,这种情况当然就不能视为肥胖了[2]。1.3 脂肪测量法 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做脂肪度的测定。用卡尺的两头夹住身体的特定部位,男子通常测腹部和背部,而女子则主要测下腹及臀腿部。经测量达到215cm 左右为轻度肥胖,10cm 以上则为重度肥胖。但由于测量脂肪组织的方法大部分都要求使用专用的仪器,因此一般情况下较少采用[3]。1.4 体质指数(BM I )法 近几年流行用体质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表示体重。在1990年美国推出的标准中,BM I 在25~2619的均视为体重正常。后来大量的研究证实,这个体重指数并不标准,于是在1996年6月17日推出的新标准中BM I 为1815~2419的才视为正常,大于25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40以上则为严重肥胖。但我国科学家认为,这个界限值完全是以西方人群的体型、身体状况为基础提出的,用它来评判东方人就不合适了。因为东方人(包括我国)体型肥胖的特点不一样,较偏重于中心型,就是指腰腹部 收稿日期:2001211222 作者简介:文红为(1972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 第36卷第2期2002年 3月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36No.2Mar.,2002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和,平均体重分别为和,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比2002年降低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降低和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比2002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下降了和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克,较2002年下降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糖尿病患病率为%,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癌症死亡率为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

脂肪肝的治疗

[肝胆]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脂肪肝可进展至终末期肝病,导致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但在有些患者脂肪肝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保持多年稳定,有些甚至从不进展。因此,药物干预的目的应该着眼于阻止疾病的进展,使脂肪肝患者避免出现终末期肝病。但目前脂肪肝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预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尚未阐明,因 此是否治疗还仅凭临床经验决定。 由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还只是经验性的。一般处理主要集中于相关情况如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的处理,停用潜在肝毒性药物。药物治疗仅在最近在脂肪肝患者中进行研究,大多数研究是开放的并以摘要的形式发表。药物治疗一般在缺乏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如非肥胖、非糖尿 病患者中有较大的益处。 一、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优思佛,UDCA)是一亲水性二羟基胆酸(化学结构:3a,7b-二羟基-5b胆烷酸),最早是从中国黑熊胆汁中分离出来。UDCA 在人体中作为次级胆酸存在少量(约占整个胆酸池的1%~3%),是鹅去氧胆酸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的7b-异构体(图1)。口服未结合的UDCA后,30%~60%的剂量在小肠和大肠被动吸收,进行有效的肝摄取(>60%的所吸收量),。结合的UDCA然后分泌入胆管分支及小肠中,并进行肠肝循环,在末端回肠被大量重吸收[2]。连续口服药理剂量的UDCA(10~15mg/kg/d),UDCA可成为肝内及体循环内主要的胆酸,占循环胆酸盐的40%~60%。口服UDCA的吸收可由胆酸溶解而增强,因此,UDCA应在用餐时服用。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活性碳、含铝抗酸剂、消胆胺和考来替泊(colestipol)等时由于肠道内结合可降低UDCA的肠道吸收。相应地,建议在服用这些干扰UDCA吸收的药物5小时后服用UDCA。值得注意的是UDCA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在进展期胆汁郁积时可降低。肠道吸收后,UDCA进入门脉循环,然后被肝细胞的肝窦侧膜的特异性胆酸转运蛋白NTCP和OATP摄取而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UDCA主要与甘氨酸(主要)或牛磺酸结合,然后通过胆小管膜的BSEP转运至胆道系统,继而进行肠肝循环。 已知UDCA有四种基本作用机制:(1)UDCA替换/清除内源性胆酸:连续口服UDCA(剂量为 13-15mg/kg/d),结合的UDCA成为血清中主要的胆酸(占血清总胆酸的60%),肝组织(30%),胆汁中(30%~40%),进而替换/清除亲水性强的内源性毒性胆酸。所以,UDCA治疗时,肝脏和外周组织暴露于低浓度的内源性胆酸,而UDCA浓度增加;(2)对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亲水性胆酸UDCA可防止其他滞留在胆汁中亲水性更强的胆酸导致的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及凋亡。这些保护作用似乎由UDCA的直接膜稳定作用和抗凋亡作用而介导;(3)免疫调节作用:UDCA治疗可降低PBC、PSC患者门脉周围肝细胞异常的MHC I类分子的表达,可能与UDCA的抗炎作用有关,然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在PBC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无改变。对于MHC I类分子的作用可能降低胆汁郁积肝损伤,而非UDCA的直接免疫调节作用。UDCA可能也有直接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免疫活性细胞调

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分析

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35:42.7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丁乃成[导读] 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哈尔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探讨机车乘务员职工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单位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员工体检,对体重正常2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职工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职工,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结论: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对超 重、肥胖的职工要加强宣传,加强体育锻炼等有效措施控制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对机车乘务员健康的影响。【关键词】机车乘务员;超重;肥胖;血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力劳动逐渐减少,能量摄入多于消耗,致多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于体内,使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中国也不例外[1],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肥胖率为7.1%,估计肥胖人数6000 多万[2]。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不仅影响人们体型的美观,更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它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2006年美国15.5%的儿童和成年人被诊断为肥胖症,这个数据较30年前增加了3倍多[3]。肥胖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血压的异常,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由于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体重正常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和超重、肥胖的200人(随机选取男100人,女100人);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2.5±3.2岁;测量身高体重测量身高时要求脱鞋。测量血压(Bp)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在静息15min后测量右臂肱动脉压;测量体重前排空大小便及脱鞋和外套;两组人群在年龄、身高、工作时间、学历、工作岗位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判断标准①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规定的标准,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其<18.5为偏瘦,18.5~23.9 为正常,24.0~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②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和(或)收缩压≥140 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结果体重正常组男性高血压发病率5%,女性高血压发病率8%;超重、肥胖组的女性肥胖率38%高于男性肥胖率27%;男性超重人群高血压发病率1 2.3%(9/73),女性为17.7%(11/62);男性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病率29.6%(8/27),女性为36.8%(14/3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机车乘务员的BMI和高血压的比较 3讨论 近年来,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体重指数异常与遗传因素、饮食与体力劳动、年龄与性别、吸烟与饮酒、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及睡眠时间等息息相关。机车乘务员体检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性别上也有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其原因可能为: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促进脂肪的合成,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妇女体重更易增长;女性的妊娠过程和更年期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因此,研究不同人群的血压水平及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包括超重和肥胖在内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本区目前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导致心脏肥大,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和心肌负担增高。近10年来我国人民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线BMI每增加1,高血压危险5年内增加9%[5]。本研究也显示,在男性组和女性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提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充分意识到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自觉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健康饮食,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少吃动物内脏,少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做有氧运动。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超重人群,对BMI≥24Kg/m2的人群进行干预并检测相关疾病,特别是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体重、血压、血糖等监测,预防体重过度增长,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参考文献】

成人肥胖的手术治疗(综述)

编者按:本文中,来自西雅图健康研究院的David E Arteburn 和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的Anita PC ourcoulas 详细介绍了减肥手术的前世今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相关全文在线发表于8 月27 日的BMJ 杂志。 前言 过去二十年来,尽管全球肥胖流行愈演愈烈,但肥胖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却趑趄不前,特别是对重度肥胖患者的治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减肥手术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关证据也不断增多,在手术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研究中,也有诸多重要的短期和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不断出现。由于减肥手术风险与获益并存,本文旨在通过详细介绍减肥手术和共享决策过程,以指导患者及其临床医师。 肥胖的流行概况 根据全美代表性的样本估计,2009-2010 年美国成人中肥胖者(BMI≥30)占35.5%,BMI≥35 者占15.5%,重度肥胖者(BMI≥40)占6.3%。 其它国家仍然缺乏重度肥胖的患病数据,但英国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2012 年全英有1.7% 男性和3.1% 女性的BMI≥40;2005 年瑞典有1.3% 男性的BMI≥35;2006 年澳大利亚有8.1% 成人的B MI≥35。 2011 年,估计全球共有340768 台减肥手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为Roux-en-Y 胃旁路手术(46.6%)、垂直袖状胃切除术(27.8%)、可调式胃束带手术(17.8%)、胆胰十二指肠转流术(2.2%)。其中手术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共101645 例),随后为巴西(65000 例)、法国(27648 例)、墨西哥(19000 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2000 例)及英国(12000 例),而2011 年其它国家均未达到10000 例或以上。 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重度肥胖(定义为BMI≥35 伴随疾病或BMI≥40 无伴发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可引起大量致残、早发死亡,影响生活质量,还可大量增加医疗支出。此外,重度肥胖成人还过多地饱受各种慢性疾病摧残,如2 型糖尿病(28%)、重度抑郁(7%)、冠心病(14-19%)和骨关节炎(10-17%)。 肥胖的治疗方法 重度肥胖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数十年来,有关减肥研究的证据显示,在改善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对重度肥胖患者经常无效。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减肥手术可持续减轻体重、改善伴随疾病和延长生存期。第一例减肥手术开展于50 余年前,但在过去的20 年间,由于重度肥胖的明显增加以及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美国减肥手术的数量每年增加20 倍。近期减肥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得益于手术量的增加、腹腔镜技术的转变和低风险可调节胃束带手术的增加。近期,美国指南推荐以下人群可以考虑减肥手术:BMI≥40,非外科治疗效果不佳;BMI≥35,伴随肥胖相关的严重疾病。 减肥手术的分类及其体重下降机制 过去50 年,减肥手术已发生明显变化。现在手术经常根据其假定的机制效应使用解剖学术语进行描述,使用诸如“胃限制”或“小肠旁路”等短语使之易于理解,但近期的基础科学研

维生素E的参考摄入量

维生素E的参考摄入量 多年来,在人类中一直没有找到维生素E缺乏的证据,只是在20世纪80 年代以来,才证实不能正常吸收脂肪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和患某些疾病的病人,可能发生维生素E缺乏。近些年来,有关维生素E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又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提示了维生素E对防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作用。 维生素E不溶于水,呈脂溶性。室温下为油状液体,橙黄或淡黄色。对热、酸等环境比较稳定。遇碱不稳定,可发生氧化。在酸败的油脂中易破坏。 我国现行成人的维生素E推荐供给量是10mg总生育酚/天,没有区分性别,也没有区分不同的生育酚结构和活性(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结合有关维生素E生理功能的现有知识和目前我国居民的实际摄人水平,对于我国成年参考人的每日维生素E的膳食摄入量推荐水平建议提高。 中国居民维生素E的摄人情况与西方比有所不向。膳食结构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维生素E的摄入量普遍较高。从食物来源分析,近70%来自于食用油脂,实际上主要是植物油所供给的。因此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第一,植物油中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的供给量需要相应提高;第二,要保证维生素E膳食适宜摄入量势必要有足够量的植物油的摄入。因此,维生素E膳食摄入量推荐水平提高的水平必须同时参比脂肪占热能摄入量的百分比。 考虑到中国城市居民的脂肪摄入量已经达到总能量的29.2%,高于25%的推荐水平,同时相应的维生素E摄入量以总生育酚计为37.4mg/天,因此普通成人的膳食适宜摄入量应低于这个水平,此外,在考虑预防慢性病的基础之上,同时要照顾到中国膳食膳食结构中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中国居民的膳食摄入量推荐水平应该较1988年的膳食推荐供给量提高。经折算,这个数值约相当于14mga—生育酚/天。 3月29日电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通过多吃坚果、橄榄油等食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E,可以降低膀胱癌发病的风险。 维生素E降低癌症发病的效果已在先前的一些研究中得到证实,科学家曾发现它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而膀胱癌是男性最大的“杀手”之一,每年死于这一癌症的患者数以十万计,它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女性中发病率的四倍。

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A、45% B、25%~30% C、20%以下 D、20%~25%能量 我国与膳食相关的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中风、冠心病)、肥胖病、肿瘤、龋齿、佝偻病、骨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能量单位:国际通用焦耳,营养学上使用千焦耳(KJ),也有用千卡(kcal)。 人体能量来源:人体是靠食物在体内吸收代谢转变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再经过千变万化形成人体需要的热能,故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产热营养素”。1g蛋白质约产热4千卡,1g脂肪约产热9千卡,1g碳水化合物约产热4千卡。 能量摄入不足及过量: 由于饥饿或过分控制饮食、疾病等原因,使能量摄入不足,可使体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使脂肪储存减少,造成身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病力下降。 过多的能量摄入可致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 能量供给: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合理膳食中有一个合适的比例,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般人每日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每日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30%,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0%-12%(特殊情况除外)。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不仅对各年龄组人群的能量摄入有具体的推荐量,而且也根据不同的活动强度推荐了能量摄入量(以成人为例,见下表)。 轻体力活动(75%时间坐或站立,25%时间站着活动)办公室工作、修理电器、售货员等。男2400千卡/日,女2100千卡/日 中体力活动(25%时间坐或站立,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学生日常生活、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车床操作、金工切割等。男2700千卡/日,女2300千卡/日 重体力活动(40%时间坐或站立,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体育活动、装卸、采矿等。男3200千卡/日,女2700千卡/日 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欢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组成,蛋白质约占人体重量的16%-19%。 蛋白质的作用: 1、蛋白质是构成和修复组织的“建筑材料”,如器官、肌肉等。 2、蛋白质是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原料”,如酶、激素、抗体、细胞膜、血浆蛋白等。 3、调节人体内的水分,维持体液平衡。

澳大利亚成人肥胖率世界第一

澳大利亚成人肥胖率世界第一 Australia is on track to become the fattest nation, although experts questioned whether it had overtak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mall Pacific countries for the unenviable title. Around 4 million Australian adults, or 26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were obese, eclipsing the 25 percent r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tudy by the Baker Heart and Diabetes Institute released in Melbourne said. "If we ran a fat Olympics we'd be gold medal winners as the fattest people on earth at the moment," Institute preventative cardiology head Professor Simon Stewart said. The report, Australia's Future Fat Bomb, to be presented to a government inquiry into the nation's obesity problem on Friday, said 70 percent of men and 60 percent of women aged 45 to 65 were technically overweight or obese. In total, 9 million people were too heavy -- almost half the 21 million population -- and 123,000 were at risk of early death over the next 20 years, the study said. While the report said Australia had overtaken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fattest nation on the planet, recent US studies show around 34 percent of Americans are overweight or obese. And small Pacific nations top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ists, with 94.5 percent of people in tiny Nauru classed as overweight, leading to chronic diabetes problems on the island. 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91.1 percent), the Cook Islands (90.9 percent), Tonga (90.8 percent) and Niue (81.7 percent) rounded out the WHO top five,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came in at number nine, with 74.1 percent overweight or obese. Australia came in at only 21, behind countries such as New Zealand, Mexico, Argentina, Greece and Kuwait, according to WHO. In all, there are currently 1.6 billion overweight adults in the world, a number that is expected to grow by 40 percent over the next decade,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单选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Ts)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2、1 kcal=4.184 KJ 3、生理卡价:三种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1g碳水化合 物(4.0 kcal)1g脂肪(9.0 kcal)1g蛋白质(4.0 kcal) 4、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成人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55%~56%, 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年龄小,蛋白质及脂肪供能占得比例应适当增加。成人脂肪摄入量一般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 5、食物热效应(TEF)是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 过去称之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例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进食脂肪增加4%~5%,进食蛋白质增加30%~40%。一般混合膳食月增加基础代谢的10%。 6、条件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必需氨基酸蛋氨酸 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 7、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在 比较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常作为参考蛋白。 8、脂肪(有可变脂或动脂之称)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 故称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

9、食物脂肪的吸收率一般在80%以上。 10、人体的必须脂肪酸是亚油酸和ɑ—亚麻酸两种。 11、单糖是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其中葡萄糖是人体大脑供能的唯一能源。 12、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 8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鉬铬钴 13、约1%的钙常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软组织、细胞外液 及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 14、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15、瘦肉、蛋、鱼、干酪、动物的肝和肾中磷的含量都很高。 16、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17、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的因素有:植酸、草酸、茶叶和咖啡中的 多酚类物质及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物。促进吸收的因素有: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及动物肉类。 18、铁的主要来源: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牛奶是 贫铁性食物。 19、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和少数克汀病,甚至是儿童智力低下的发 生。高碘,低碘都可以引发甲状腺肿。海洋生物含碘量丰富。20、锌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生殖功能均有重要作用。 缺锌常见体征:生长缓慢、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味觉障碍、胃肠道疾患、免疫功能减退等。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都是锌的极好来源。

DRIs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 Tables (2013年版) 中国营养学会 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

表1 能量和蛋白质的RNIs 及脂肪供能比 RNIs of energy and protein and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fat 年龄Age 能量 Energy# 蛋白质Protein 脂肪Fat /岁 Year RNI/kcal RNI/g/d 占能量百分 比energy/% 男M 女F 男M 女F 0.5~ 80 80 20 20 35~40 1~ 900 800 25 25 2~ 1100 1000 25 25 30~35 3~ 1250 1200 30 30 4~ 1300 1250 30 30 5~ 1400 1300 30 30 6~ 1600 1450 35 35 7~ 1700 1550 40 40 25~30 8~ 1850 1700 40 40 9~ 2000 1800 45 45 10~ 2050 1900 50 50

14~ 2850 2300 75 60 25~30 18~ 65 55 20~30 体力活动PAL ▲ 轻Light 2250 1800 75 65 中Moderate 2600 2100 80 70 重Heavy 3000 2400 90 80 孕早期 孕中期 孕晚期 +0 +0 +0 +0 +300 +450 +0 +0 +0 +0, +15, +30 +0 +0 +0 乳母Lactating mothers +0 +500 +0 +25 +0 50~ 65 55 20~30 体力活动PAL ▲ 轻Light 2100 1750 中Moderate 2450 2050 重Heavy 2800 2350 65~ 65 55 20~30 体力活动PAL ▲

脂肪肝的营养治疗翠

脂肪肝的营养治疗翠 脂肪肝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参与肝脏脂肪代谢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可防治肝纤维化。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体内水分较正常人少~故ml~ml~mlh饮水最佳选择:白开水、清淡茶水及菊花茶等禁忌用各种饮料、牛奶、咖啡替代饮水。 营养过剩性脂肪肝患者饭前分钟饮水使胃有一定的饱胀感可降低食欲减少进食量有助于减肥。 睡前饮水可防止夜间血液粘度过高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脂肪性肝病是世纪肝病领域面临的新挑战一、概述脂肪性肝病(fattyliverdiseaseFLD)为一种临床概念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 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过量饮酒史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为酒精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脂肪性肝病的基本概念脂肪性肝病的疾病谱: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炎纤维化正常肝脏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所致。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乙醇肝内代谢()乙醇脱氢酶(ADH)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MEOS)过氧化氢酶HOCO氧化脱氢乙醛小肠吸收

NADNADHNADPHO()酒精(乙醇)代谢途径()乙醇对肝损害可能涉及的机制乙醇的中间代谢物乙醛高度反应活性分子蛋白质乙醛蛋白加合物肝细胞受免疫反应的攻击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新抗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①发病机理: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氧化减少乙醇代谢耗氧过程肝小叶中央区缺氧②乙醇代谢NADNADH高脂血症脂肪肝④⑤长期大量饮酒血中酒精浓度肝内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氧供减少酒精代谢氧耗肝微循环障碍低氧血症③乙醇MEOS途径活性氧造成肝组织损伤()酒精性肝病危险因素①饮酒量及时间:②遗传易感因素:③性别:④其他肝病(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样乙醇摄入量女性比男性易患酒精性肝病与女性体内ADH含量较低有关摄入乙醇gd≥年酒精性肝硬化短期反复大量饮酒可发生酒精性肝炎被认为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具体的遗传标记尚未确定。 可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性并可使酒精性肝损害加重。 依据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临床表现其他B超或CT生化指标临床症状长期饮酒史≥年折合酒精量:男性≥gd女性≥gd或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gd。 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等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 AST、ALT、GGT、TBil、PT、MCV等指标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周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有助于诊断。

美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

美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3 AHA/ACC/TOS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专责组/肥胖协会报告 ? 2013 AHA/ACC/TO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ults: 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Obesity Society Michael D. Jensen, Donna H. Ryan, Caroline M. Apovian, Jamy D. Ard, Anthony G. Comuzzie, Karen A. Donato, Frank B. Hu, Van S. Hubbard, John M. Jakicic, Robert F. Kushner, Catherine M. Loria, Barbara E. Millen, Cathy A. Nonas, F. Xavier Pi-Sunyer, June Stevens, Victor J. Stevens, Thomas A. Wadden, Bruce M. Wolfe and Susan Z. Yanovski Circulation.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2, 2013; Circulation is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7272 Greenville Avenue, Dallas, TX 75231 Copyright 2013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rint ISSN:0009-7322.Online ISSN:1524-4539 ? 本文网上版及更新信息和服务,位于互联网: ? Data Supplement (unedited) a ? ? 2013 AHA/ACC/TOS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专责组/肥胖协会报告 ?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1. 某机关食堂,早 餐有30人进餐,午餐有50人进餐,晚餐有20人进餐,三餐功能比为30%、40%、30%,计算总人日数? 30×30%+50×40%+20×30%=35人日 2. 某人一周之内在家中用早餐7次,午餐5次,晚餐4次,其餐次比为0.2、0.4、0.4,计算个人总人日数? 7×0.2+5×0.4+4×0.4=5人日 3. 某食堂早餐用餐人数100人,午餐120人,晚餐80人,每餐能量分别为600kcal、1000kcal、800kcal,计算总人日数? 三餐热能比:早餐=600/(600+1000+800)=25% 午餐=1000/(600+1000+800)=42% 晚餐=800/(600+1000+800)=33% 总人日数=100×25%+120×42%+80×33%=101.8人日 4.某食堂早、午、晚餐用餐人数分别为200人、280人、160人,每餐能量分别为600kcal、1000kcal、800kcal,计算总人日数?若全部为男性,其中早、午、晚餐轻体力劳动者100、180、80人,早、午、晚餐中体力劳动者60、50、30人,早、午、晚餐重体力劳动者40、50、50人,计算混合系数?若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蛋白质82g,计算标准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三餐热能比:早餐=600/(600+1000+800)=25% 午餐=1000/(600+1000+800)=42% 晚餐=800/(600+1000+800)=33% 计算折合系数:以轻体力活动男性为标准人,轻体力男性折合系数为1,中体力男性折合系数为2700/2400=1.125,重体力活动男性折合系数为3200/2400=1.33 总人日数=200×25%+280×42%+160×33%=50+117.6+52.8=220.4人日 标准总人日数=(100×25%+180×42%+80×33%)×1.0+(60×25%+50×42%+30×33%)×1.125+(40×25%+50×42%+50×33%)×1.33=127×1.0+45.9×1.125+47.5×1.33=127+51.6+63.2=241.8人日 混合系数=标准总人日数/总人日数=241.8/220.4=1.097 2)标准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蛋白质/混合系数=82/1.097=74.7g 试题1、某膳食调查的人群由三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RNI为3200kcal的有12人,3100kcal 的有10人,2600kcal的有6人,全部人均进行了2天的膳食调查,该人群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80g/人?日。(15分) 1、计算该人群中三种不同能量需要的亚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 2、计算该人群的混合系数 3、计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参考答案: 1、各亚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能量供给量(kcal)/2400 kcal (1)摄入能量3200Kcal人群折合系数:3200kcal / 2400kcal=1.33 (2)摄入能量3100Kcal人群折合系数:3100kcal / 2400kcal=1.29 (3)摄入能量2600kcal人群折合系数:2600kcal / 2400kcal=1.08 2、计算该人群的混合系数==∑(折合系数×人日数)/总人日数: 混合系数=(1.33×12×2+1.29×10×2+1.08×6×2)÷(12×2+10×2+6×2)=1.26 3、计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混合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