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形势和发展战略

中国矿业形势和发展战略
中国矿业形势和发展战略

中国矿业形势和发展战略

一、中国矿业面临的形势

为了探讨矿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有必要从矿产资源勘查、矿产品进出口、矿产资源供给形势等几个方面,对矿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作一些分析。1、矿产资源勘查形势矿产资源勘查是整个矿业生产链的最前端的一环,也是矿业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从资源角度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形势,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国土矿产资源勘查程度提高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二是勘查任务很重,且投入严重不足。2、矿产品进出口形势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也是矿产品生产大国。由于成矿地质条件的特点,造成我国既拥有在世界上占有优势的一大批矿产资源,又有一些属于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短缺资源。优势矿产资源通过开发可以出口,短缺资源则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或开发国外资源以弥补不足。近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加强,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处于逆差状态。进口大于出口是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态势。尤其是石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中国自大庆油田成功开发之后,很快结束了中国完全靠洋油过日子的历史,并于60年代开始进口原油。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因而出口量逐年减少,进口量逐渐增多。从1993年开始,我国又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3矿产资源供给形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坚持不懈地把能源原

材料工业作为重点来发展和矿产品进出口规模的扩大,长期困扰我国的能源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局面基本上得以扭转,煤炭、有色金属、钢材、水泥等许多重要矿产品和矿产加工品出现了攻供大于求的状况。但从长远看,随着国内需求的扩大,矿产品生产还要发展;从当前看,国内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比较紧张并日趋严峻,只是由于进口矿产品和矿产加工制品的规模迅速扩大,掩盖了国内矿产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国产矿产原料自己率低;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闭坑增多;矿产品进口量逐年增加;长远发展矛盾更为突出。

二、中国矿业发展战略

综观中国矿业面临的形势,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第三步发展目标对矿业的要求,以及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特点,中国矿业的发展宜采取"双向发展战略"。

双向发展战略的涵义和要点是:既要广辟矿产资源来源渠道,又要十分珍惜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贯彻开源与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既要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又要积极开拓与建立我国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体系,贯彻实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方针;既要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矿产资源,又要依靠科进步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替代矿产资源;既要增加勘查投入,寻找与发现新的矿物原料产地,建设新的矿山、油田,扩大勘查开发规模,更要通过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调动矿业职工积极性,挖掘老矿山资源潜力,增加服务年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又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既要继续推动东部、中部地区的矿业发展,又要大力勘察开发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贯彻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既要挖掘陆地资源潜力,又要加强海域资源勘查开发,实行陆海并进的方针;既要开采大矿、中矿,又要开采小矿,实行大、中、小矿一起采的方针;既要开采富矿,又要开采贫矿,实行贫富兼采的方针;既要巩固与发展国有矿业企业的主导地位,又要鼓励与支持其他所有制形式矿业企业依法经营与发展,贯彻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为了贯彻实施中国矿业双向发展战略,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应采取以下十项方针和措施。

一、增加投入,扩大矿产资源供给,实行"发展矿业、勘查先行"的方针。

二、大力挖掘陆地资源潜力,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实行"陆海并进"的方针。

三、加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发挥区域优势与全国资源配套相结合"的方针。

四、建立我国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实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方针。

五、积极扩大开放,实行"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针。

六、十分珍惜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七、坚持以国有矿为骨干,实行"国有矿与非国有矿共同发展"

的方针。

八、正确处理矿业业主与非矿产业的关系,实行"矿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

九、调整矿产品进出口政策,实行"有出有进、以出养进"的方针。

十、建立战略储备制度,实行"消费与储备并举"的方针。

中国矿业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中国,矿业发展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要求矿业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二是矿山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面对中国矿业来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矿业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二是矿业开发过程中要搞好环境保护;三是矿业自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矿业要为国家发展持续提供资源

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矿业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建国50年来,矿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实现我国"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矿业还必须继续为国家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二、搞好矿业开发的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占用与破坏大量土地,开发矿产资源过程煤矸石、其他矿石中的

夹矸、尾矿、煤泥等固体废弃物堆放占地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采过程中引起地面塌陷、地裂带来的影响,以及废水、废油、废气污染水体、土地和大气的影响等。

要搞好矿业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矿业战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真正把环境保护当作一件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来抓。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为了搞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建立健全矿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搞好矿业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珐〉外,国家还制订了一系列与矿业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做到既维护法律的尊严,又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工作。3、依靠科学技术搞好环境保护。为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科学的思路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是一条重要途径。矿业主管部门和矿山企业在这方面应作不懈的努力。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地发展,必然要求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矿业自身做到持续发展。

只有矿业自身实现了持续发展,才有可能为实现跨世纪工程和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所规定的任务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是矿业发展的基础,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适度开发,均衡生产;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适度开发就是要寻找这样一个资源耗竭率,即非再生资源的耗竭速率应低于发现可替代资源的速率。这种速率应是在运用市场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发现可替代资源的基础上,规划与调控矿产资源的最佳耗竭率,使矿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从而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代际之间的公正。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特别注意这样两点:在开发过程中尽量提高资源采收率,避免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

为了实现矿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积极开拓市场,加快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质量、改善服务、降低成本,为促进我国矿业的健康发展,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好形势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矿业管理概况

矿业管理是指国家矿产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对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矿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管理,探矿权与采矿权的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开发行政管理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等。

一、矿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1949年以前,中国矿业很不发达,矿山企业不多,矿山职工队伍规模很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的进行,矿业职工队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遍布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核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黄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轻工业等许多产业部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市场机制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引下,不仅在上述主要产业部门拥有相当数量的矿业职工队伍,而且其他一些部门也拥有一定数量的从事矿业采选的队伍在进行矿业开发活动;不仅中央国有企业在进行矿业开发,而且还有许多地方国有企业、乡镇集体和个体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也在进行矿业开发活动,从而在全国范围形成一个庞大的矿业职工队伍。

二、中国矿业法制建设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法制建设是矿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在全国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大潮中,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法制建设从不健全、不完善到逐步健全与完善。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之后,从1986~199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28件有关矿业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改后,国务院于1998年2月12日又发布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

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三个配套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应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矿架,使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与管理进入有法可以的轨道。从而对于加快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步伐,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障与推进矿业的改革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矿业管理体制

中国传统的矿产勘查开发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宪法》和《矿产资源法》等法律形式确定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家中央财政核算拨付地质勘查资金,交由各地质勘查主管部门组织地质勘查队伍,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经地质勘查获得的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成果无偿地毫无保留地上缴国家,国家计划部门及各矿业开发部门根据国家制订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来制定矿产资源开发计划并纳入国家总的计划中。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的发展,原有体制已不能适应需要,因而在实践进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体制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集中走向分散,又逐步走向集中统一管理的复杂历程。大体可分四个阶段。1、从1949年到1979年,这是中国传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体制形成的时期,从政府部门管理看,也是一个由比较集中走向部门多头分散管理的阶段。2、从1979~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公布实施止。这个时期在矿产资源开发运行机制方面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家实行鼓励乡镇集体和个体

采矿的方针。乡镇集体小矿迅速兴起,为缓解矿产资源紧张形势、发展地方经济、脱贫致富、促进国家建设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些小矿乱采滥挖、破坏与浪费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3、1986年10月~1998年3月。这是开始实施对除石油、天然气之外各类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进行统一管理的阶段,也是地矿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建立与逐步完善的阶段。4、自1998年3月始。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一是撤并原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组设统一管理的国土资源部,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所行使或代行使的矿产资源管理政府职能全部交由国土资源部统一集中管理。二是将原冶金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等改组为相应的国家局,统一交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从而使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真正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

通过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在中国矿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土突破性进展。

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业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空前的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已找到168种矿产,世界上已知的有用矿产在我国均有发现。发现的矿产地有20多万处,其中2万多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查工作,探明储量的矿产从1949年的2种增加到1996年的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稀有稀土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他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3种。

据地质矿产部门分析计算,至1996年底止,中国各省市(台湾未进行统计)全部矿产累计探明储量潜在价值总值达985 148亿元,成为世界第三资源大国。人均45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潜在价值81 891元,在世界上由80年代的第80位上升到第53位。在大规模地质堪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矿业获得蓬勃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统计,至1996年底,全国国有矿山8991座,非国有小型矿山、乡镇集体和个体小矿22.13万个。1996年全国矿石总产量420 000万吨,其中原煤产量137 500万吨,为1949年的403倍;原油产量达15852万吨,为1949年的1320倍;天然气201.20亿立方米,为1949年的2874倍;铁矿石达25 228万吨,为1949年的427倍。黄金121吨,为1949年的30倍;食盐2792万吨,为1949年的9.35倍。以矿产资源为原料加工的矿产品也大幅度增长。1996年中国钢产量达10 003万吨,为1949年的169倍;10种有色金属达523.10

万吨,为1949年的402倍;化肥2718.7万吨,为1949年的4530倍;硫酸1853万吨,为1949年的463倍;水泥49 212万吨,为1949年的745倍。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发展历程,可概分为3个大的发展阶段,即:蓬勃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1、蓬勃发展阶段 1952~1957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期间,矿产勘查开发工作根据国家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围绕以铁矿、煤矿为重点进行。一方面对重点矿区进行勘查开发;另一方面在新的地区开展地质普查找矿工作,以求发现新的矿产地,为建设新矿山、扩大矿业开发规模提供新的矿物原料基地。在新油田的开拓、油矿地质找矿、石油地质勘查、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勘查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2、曲折发展阶段指1958~1978年的20年间。这个时期矿产勘查开发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大庆油田等一系列大油田的发现与勘查开发的成功。煤田、铀矿、地热、铁矿、有色金属等的勘查开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之所以称为曲折发展阶段,是因为这20年间矿产勘查开发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大跃进"和"文革"两次大的波折。3、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矿产开发工作与整个国民经济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1)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获丰硕成果;(2)石油、天然气在保持东部开发区稳产的同时,西部地区

和海域地质勘查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3)黄金地质勘查大丰收;(4)铜矿勘查亦产生了新的突破;(5)煤田地质勘查在陕、蒙、晋、交界地区发现并成功勘探了具有几千亿吨储量规模的神府、东胜煤田等一批煤田。

中国矿产资源概貌

中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种齐全配套、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是具有自己资源特色的一个矿产资源大国。

一、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即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与叠生成矿作用。内生成矿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是指在太阳能的直接作用下,在地球外应力导致的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变质成矿作用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经过深埋或其他热动力事件,使已由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岩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另一类性质不同、质量不同矿床的地质作

用。叠生成矿作用是一种复合成矿作用,是指因多种成矿作用复合叠加而形成矿床的一种地质作用。这四种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四类不同的矿床,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叠生矿床。一个地区范围内矿产能否形成、形成多少与优劣均与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相关。

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丰度,除地质条件外,与可供储矿的疆域空间条件直接有关。在同等有利成矿的地质条件下,疆域越是辽阔,矿产资源就越丰富。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疆域辽阔,沃野千里,山川纵横,景色秀丽,湖沼盆地星罗其布,地貌极为雄伟壮观。西部多高山峻岭,东部多丘陵、平原。这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为储存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宇到新生界均有分布;从太古宙到新生代这30多亿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经历了多期广泛而又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是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产物。按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项链,南与印度板块相接。中国大陆正是处在这几大板块的接壤地区,并受几种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影响,因此为形成多样性的矿产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正是由于以上诸种因素,才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矿产资源大国。

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

新中国成例50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1、能源矿产能源矿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为93%和95%左右。由于矿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热等8种。

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结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米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50592亿吨。到1996年底止,探明储量的矿区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吨。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据世界第三位。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20世纪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国家关系和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比较广泛,在32个油区探明地质储量有181.4亿吨。据美国

《Oil &Gas》1997年报道,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390亿吨,中国1997年公布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2.41亿吨,居世界第11位。全国共有盆地319个,据对其中145个盆地估算,资源量达930亿吨;其中,以证实有油田存在的有24个盆地,拥有资源量758.9亿吨,占总资源量的84.48%;已发现有油气的盆地有42个,拥有资源量75.66亿吨,占总资源量的7.39%。

天然气(包括沼气)是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当广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资源量也比较丰富,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约有7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约占一半)。截止1996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0.7060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43.95万亿立方米,中国约居世界第21位。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之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地热资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资源也较丰富。

2、金属矿产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锗矿、镓矿、铟矿、沲矿铊矿、

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钛、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3、非金属矿产资源中国非金属矿产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8种,为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云母、长石、石榴子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碱、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莹石、宝石、玉石、玛瑙、颜料矿物、石灰岩、泥灰岩、白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钾砂叶岩、硅藻土、页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累托石黏土、膨润土、铁矾土、橄榄岩、蛇纹岩、玄武角闪岩、辉长岩、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花岗岩、珍珠岩、浮石、霞石正长岩、粗面岩、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板岩、片麻岩、泥炭、盐矿、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磷矿。

三、中国矿业资源的主要特点

我国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劣并存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2、矿产品种齐全配套,资源风度不一;3、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4、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5、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

中国矿业发展简史

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从他们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从事矿产开发利用活动。历史学家将人类历史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当时人们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种类为特征。正是我们的祖先在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发现矿产、认识矿产与开发利用矿产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今天大规模的矿业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研究我国矿业现状时,首先概略地分析研究我国矿业开发历史是有益的。

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疆域是世界人类诞生、繁衍与发展的重要地区。从距今200万年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劳动与繁衍在这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从远古时起至1840年鸦片战争时止,是我国古代地质事业和矿业的萌芽、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古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为我国古代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为近代和现代矿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矿业

原始社会时期以利用石料矿产制作工具为特征,始称石器时代,

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旧石器时代从"巫山人"(距今约200万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起,到"蓝田人"(距今约6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就开始利用石片、石块等石料矿产制作石器工具来采集食物和抵御毒虫猛兽的袭击。这个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到了新石器时代,石料矿产的利用更为广泛,制作的工具也更为实用精巧,除石刀、石箭外,还有石斧、石镰、石犁等,表明锄耕农业开始向犁耕农业过渡。新石器时代在矿业开发利用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发利用黏土、陶土等非金属矿产为原料来烧制陶器。另外,对玉石矿产、铜矿和煤矿的利用。

从夏代开始了我国古代史中的奴隶社会。自然铜的利用开始向青铜器过渡,并逐渐达到繁荣,之后又向铁器时代过渡。到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已很普遍。

在先秦时期,除了开发某些非金属矿产外,对铜、铁、银、锡、铅、汞等矿产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煤炭也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与管理的加强,矿业因摆脱战国后期的战乱影响而逐步恢复,盐矿和铁、铜、金、银、铅、锡、汞等的开采进入一个兴盛时期。魏晋时期,煤炭已用作生活燃料,人们也已懂得将石油作燃料用于战争中的火攻。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矿业的繁荣时期。除了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出现了一个高峰外,盐业的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隋唐矿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力发展铜矿并将采矿权全部收归国有。

经过五代时期由于战乱而导致矿业的萧条之后,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矿业继续发展。煤在宋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手工业较为普遍使用的燃料,山西已有很多人以采煤为生。煤炭已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

综观我国矿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古代矿业活动经历了由认识不自觉到比较自觉,又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基本特点为:1、中国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2、我国古代开发利用的矿产数量众多;3、我国古代矿业活动地理分布既相当广泛,又很不平衡,时间分布也是如此。

二、中国近代矿业

我国古代矿业生产和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曾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几千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及生产力的提高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后来封建王朝未能很好地注意总结经验以求进一步发展,也没有及时注意吸收和采用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致使中国近代矿业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我国近代矿产地质调查与开发工作起步较晚。近代矿业开发工作是从铁矿、煤矿开始的。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为了兴办洋务和北洋水师,制造枪炮、战舰和机器以适应防务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从国外进口大量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一方面开始筹划发展现代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但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止,帝国主义者在华开办了许多较大规模的煤矿,外资煤矿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矿产量的83.2%。1903年中

国人民掀起了从洋人手中收回矿权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侵华期间,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共霸占了中国煤矿200多处。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霸占的煤矿少部分由边区人民政权接管,大部分由国民党政权接管。这些煤矿在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严整破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恢复与发展。

近代铁矿开发利用的矿山有40多处。有些矿山生产规模较大。并开始使用新的机器设备进行采掘、选矿和运输。在有色金属方面,1908年和1918年在江西南部先后发现了西华山钨矿和大吉山钨矿。由于军需和国际市场对钨的需求迫切,这两个钨矿很快投入开发,因此钨精矿产量大增。古代早以开采的云南个旧锡矿,自采铅始,继之开采锡矿,近代开始较大规模的开采。在贵金属方面,除炼铅锌矿提取银外,一些地区也开采金矿。

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进展缓慢建国前使用的石油钻机仅15台,油气钻井工作自1907年至建国前共钻井169口。整个油气勘察开发工作基础薄弱,规模很小。

非金属矿开发利用自古至今一直延绵不断。从以北京故宫建筑群、南京中山陵等一系列古代和现代建筑群利用大量的花岗石、大理石、琉璃瓦、青砖等材料来看,建材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规模是很大的。

综观中国近代矿业,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性质;二是民族矿业在艰难环境中挣扎前进,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生产规模不大。

课程表安排地优化模型

一类课表安排的优化模型 xxx (XXX大学理学院应数班贵阳550025) 摘要:本文采用逐级优化、0-1规划的方法,考虑多重约束条件,引入了偏好系数,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排课模型,并根据题目给的数据,通过MATLA B编程,进行模型验证,求出了所需课表。且在方案合理性分析中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偏好系数的变化、教室的种类对排课结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教师、教室的最优配置方案。 关键词:逐级优化;0-1规划;多重约束条件;排课模型

1.问题提出 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安排我们峨眉校区合理的课表,做到让老师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好和学生最有效率地学习,同时做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满意。为了提高老师满意度,就是要让每位家住贵阳和花溪的老师在一周内前往上课的天数尽可能少(家住民院的老师前往学院的次数尽可能少),同时还要使每位老师在学校逗留的时间尽可能少(家住贵阳和花溪的老师每天最多往返学校一次),比如安排尽量少出现像同一天同一位老师上1-2节,7-8节;让同学们满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比如,同一班级同一门课程,至少应隔一天上一次,另外对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最好的时段。 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排课表的一般数学模型; 2)利用你的模型对本学期我院课表进行重排,并与现有的课表进行比较; 3)给出评价指标评价你的模型,特别要指出你的模型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对学院教务处排课表问题给出你的建议。 2.问题分析 在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课程表的编排是一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排

课需要考虑时间、课程、教学区域、教室、院系、班级、教师等等因素。经优化的排课,可以在任意一段时间内,教师不冲突,授课不冲突,授课的班级不冲突,教室占用不冲突,且综合衡量全校课表在宏观上是合理的。如何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和有限教学资源,排出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结果,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某高校现有课程50门,编号为5001~c c ;教师共有48名,编号为4801~t t ;教室28间,编号为2601~r r 。具体属性及要求见附录1; 课表编排规则:每周以5天为单位进行编排;每天最多只能编排10节课,上午4节,下午4节,特殊情况下可以编排10节课,每门课程以2节课为单位进行编排,同类课程尽可能不安排在同一时间。比如安排尽量少出现像同一天同一位老师上1-2节,7-8节;让同学们满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比如,同一班级同一门课程,至少应隔一天上一次,另外对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课程尽量安排在最好的时段。 本题的目标是将所有课程按照一定的约束条件安排到时间表中。 由于总周课时数为700,最少需要14张时间表。根据假设,学校要将其全部编排,则目标是排出14张课程表。假设14张表同时上课,那么要求教师不冲突、教室不冲突、课程全部排完以及所有软、硬约束。 由于目标是将所有课程排完,可以先将不同课程按照其时间要求随机分配至时间表中,形成“时间段-课程”组合;再建立该组合对教师的约束,通过“0-1规划”确定最优的“时间段-课程-教师”组合;同理,确定出“时间段-课程-教师-教室”的最优组合,最终得到所求课表。 3.模型的建立 3.1 模型假设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单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设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博士点,173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矿业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现设研究生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等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 彭世济:(1982至199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学院院长);郭育光:(1993至199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1998至200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王悦汉:(2003至2007,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2007至现今,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乔建永:(2003至现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9e978196.html,/beijing/yangb/zgkydx.html 由:https://www.360docs.net/doc/9e97819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e97819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e97819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e978196.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e978196.html,整理上传

中国矿业管理概况(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矿业管理概况(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中国矿业管理概况(新编版) 矿业管理是指国家矿产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对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矿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管理,探矿权与采矿权的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开发行政管理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等。 一、矿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1949年以前,中国矿业很不发达,矿山企业不多,矿山职工队伍规模很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的进行,矿业职工队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遍布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核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黄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轻工业等许多产业部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市场机制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引下,不仅在上述主要产业部门拥有相当数量的矿业职工队伍,而且其他一些部门也拥有一定数量的从事矿业采选的队伍在进行矿

业开发活动;不仅中央国有企业在进行矿业开发,而且还有许多地方国有企业、乡镇集体和个体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也在进行矿业开发活动,从而在全国范围形成一个庞大的矿业职工队伍。 二、中国矿业法制建设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法制建设是矿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在全国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大潮中,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法制建设从不健全、不完善到逐步健全与完善。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之后,从1986~199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28件有关矿业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改后,国务院于1998年2月12日又发布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三个配套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应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法律、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考博英语真题

中国矿业(北京)2011年博士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英语 Part One Cloze (15 points) Directions: Fill each of the blanks in the passage with one suitable word. One word that you might have learned when you were studying about sound is frequency. Frequency means 1 fast the sound wave vibrates. Faster vibrations produce 2 pitched sounds. The notes in a musical scale indicate the 3 or frequency of the sound. 4 word that can describe a sound is intensity. Intensity 5 to the amount of energy in a sound wave, and it 6 a sound’s loudness. Printed music will often include notes about how loud or 7 to play each section of the music. Timbre is another 8 used to describe musical sounds. It describes how the same note will have 9 sounds when played 10 different instruments. For example the same note may sound soft and pretty when played on a flute, 11 strong and brassy when played on a trumpet. The timbre of a note comes from both the actual note 12 is played 13 also its overtones, 14 are other higher and lower sounds that are produced 15 the same time. Part Two Reading Comprehension (40 points)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there are five passages, each followed by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best one. Passage One Questions 16 to 18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 last of the dinosaurs lived during a time called the Cretaceous period. This time period lasted from about 135 million to 65.5 million years ago. Some sources give the years of 146,145, or 144 million to 65 million years ago. In the Cretaceous period, the middle of North America was covered by a shallow sea. The Atlantic Ocean began opening up betwee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s those continents rifted. Other continents that had begun pulling away from each other in the Jurassic continued drifting apart. India was an island by itself. Evergreen trees, mosses, and ferns had been the main types of plants, but now in the Cretaceous, flowering plants appeared. Bees did, too. Hardwood trees like oaks and maples first appeared in the fossil record.

中国金矿发展的历史变迁

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5月/13日/第003版 视点 中国金矿的风风雨雨 本版编辑丛鹤一苇 贵州烂泥沟金矿、云南播卡金矿、辽宁猫岭金矿,这三大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均超过100吨。而今天,这三大“世界级金矿”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掌控—— 1中国特大型金矿被外资控制? 近来,有关中国金矿被外资控制的报道频频见诸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对于金矿资源安全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金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各界关注。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企业中,外资确实占据、甚至是控制了绝大部分的股份。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7年6月发布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中国进行金矿勘查开发的国外矿业公司至少有40家,这些公司大多来自加拿大,少数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等。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活动广泛,其中云南、甘肃、新疆、贵州、内蒙古等是吸引外商投资金矿勘查开发比较多的省(区)。 据介绍,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在中国勘查金矿取得的成果最引人注目。自2002年起,该公司在云南的东川播卡金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原先仅仅为一个民采的“窝子矿”变成了一个特大型金矿床,公司股票价格为此翻了20多倍。 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2003年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湖南太平洋地质勘查公司,成为在我国的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该公司拥有湖南水口山的金矿,云桂黔金三角金矿和内蒙古金矿等勘查项目。 澳华黄金有限公司是较早在中国开展黄金勘查开发的公司。该公司参与开发的陕西煎茶岭金矿在持续4年稳产后资源已经趋于枯竭。因此,澳华把下一步的开发重点放在了贵州的金峰金矿。一旦该矿开发成功,将成为国内第二大黄金矿山。 加拿大王朝黄金公司2004年收购了加拿大一家公司在中国的矿业项目。目前该公司拥有新疆哈图金矿、青海红沟金矿、甘肃野马金矿等勘查项目,探矿权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金矿探矿区面积最大的外资勘查公司之一。 此外,加拿大阿富勘矿业公司在青海省滩涧山金矿项目和曼德罗矿业公司的辽宁猫岭金矿项目,也是近两年取得重要进展的勘查项目。 然而还有另一个事实被大多数愤怒于外资控制中国金矿的人忽略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本来就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在最初进入时,谁都无法预料最终的结果是喜是悲。因而,在这些春风得意的外资矿业公司之外,还有一些不为人关注的黯然神伤者,比如明科矿业公司。这家来自加拿大的初级勘探公司于1995年进入中国,在河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开展勘查,投入风险勘查资金约2亿元人民币,然而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个矿进入开发阶段,也没有转让出一个矿。 2历史的阵痛——外资进入中国金矿的时代背景 实际上,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中,贵州省贞丰县副县长毛仕诚的一段话已经透露出这些特大型金矿的股份比例中,外资缘何占据了如此大的份额——烂泥沟金矿属于微细浸染型难选冶的原生金矿,那些金子都是以极其微小的颗粒存在于矿石中,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选矿和冶炼的难度非常大,当时从国内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来说,还达不到开发这种金矿的条件,所以还无法进行商业性开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被引进到烂泥沟金矿。

煤矿业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1973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下层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精煤制品。其中有:圆泡形饰25件,耳(王当)形饰6件,圆珠15件,和这些煤制品同时出土的还有碎煤精、精煤半成品和煤块97块。这些煤制品,经过前辽宁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科研所鉴定,“呈弱油脂光泽,均一状结构,硬度、韧性均很大为其特点”,很容易用火柴点燃,燃烧时发出明亮而带黑烟的火焰,并发出一种烧橡皮的气味。经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证明,其原料就是烛煤。这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确凿证据,也是说明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煤炭的历史见证。 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省4处西周墓中出土了煤雕制品,其中,宝鸡市茹家庄一处就出土了200余枚之多。据此可以判断,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已经被开采利用。 战国时期,除继续利用煤炭雕刻生活用品外,还在当时的著作中出现了关于煤的记载。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就有3处有关石涅的记载:一处见于该书的《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另二处见于《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位于今陕西凤翔、四川双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古今对照,以上各地均有煤炭产出,证明《山海经》的记载基本是对的,同时,说明当时这些地方的煤炭已被发现,而且已积累了一些找煤的初步地质知识。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煤的产地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甚至新疆也都有了产煤的记载。同时,煤雕工艺在这时已初步普及。 隋、唐至元代,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炼焦开始萌芽,到宋代,炼焦技术已臻成熟。1978年秋和1979年冬,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金代砖墓中发掘出大量焦炭。1957年冬至1958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河北峰峰矿区的砚台镇发掘出3座宋、元时期的炼焦炉遗址。焦炭的出现和炼焦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煤炭的加工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明朝到清道光20年(1840年)的时间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比较重视煤炭的开发,对发展煤炭生产采取了一些措施,矿业管理政策也发生了某些利于煤业的变化,煤炭行业的各个环节,比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煤炭开发技术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尽管当时都是手工作业煤窑,但因其开采利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17世纪以前,中国煤炭技术和管理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日益衰败腐朽的封建制度终于阻碍了古代煤业的继续前进,这就导致了中国近代煤矿的诞生。 (二) 近代煤矿业简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中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

中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煤炭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和民生所关注的能源产业,也是中国长久以来最主要的能源产业。中国的煤炭生产一直处于发展过程,从最开始的强人力强劳动力的粗放生产到现在的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的高效生产,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就现在而言,根据煤炭埋藏深浅和开采价值,全世界的煤炭开采方式分为井工和露天两种。而中国一直是地采为主,露采为辅。但是中国的露天采矿技术及露天煤矿的发展一直是煤炭行业的一个重大挑战。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咨询我校有关专家,对中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及前景有了初步了解和浅显的认识,并对此做了简单总结如下。 一.发展历程 中国露天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期 由于地理条件和开采工艺的限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露天矿的开采一直为极少数。以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及稍后的抚顺西露天煤矿改扩建为显著标志, 开启了新中国露天煤矿建设的起步期, 这一时期划定在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 时间近二十年。由于历史原因, 这一时期的技术体系全部为前苏联技术。这一时期的开采工艺几乎全部为单斗- 铁道工艺。除蒸汽机车和一部分电铲外, 露天开采设备大多为引进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设备。管理模式为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计划管理。露天开采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空气的污染、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对经济与社会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的因素, 还没有为人们所顾及。 2.加速发展期 五大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伊敏露天矿,准格尔露天矿,霍林河露天矿,元宝山露天矿)建设成为该时期的主要标志, 时间集中在1980~ 1995年的十五年间。我国的露天煤矿建设事业也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迎来了以五大露天建设为标志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建设高潮。随着大型露天开采设备的引进、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设和运营、五大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设计, 使得我们原有技术储备与西方技术与建设理念得到了有机融合, 并从此开启了我国露天煤矿建设和设计的现代技术之门。这一时期在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的同时, 形成了适合我国露天矿山建设条件特点的, 较为完善的现代露天煤矿设计和建设技术体系。这一时期的核心开采工艺为单斗) 卡车工艺。并出现了轮斗、半连续与综合开采工艺。这一时期的露天装备多为引进的大型化开采设 备, 国产设备仅仅起到补充作用。建设和管理模式逐渐地显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 并开始对环境保护、排土场土地复垦及资源有效利用等要素加以关注。 3.创新发展阶段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

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中国矿业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从徐州火车站到中国矿业大学做51路(06:00-18:30)到南湖校区,火车站出来右转前行100米。老校区11路,19路,火车站出来左转前行100米。看见车头有点斜的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 彭世济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82~198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88~1993);郭育光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93~1998);谢和平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98~2003);王悦汉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2003~2007);葛世荣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2007至现今);乔建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2003至现今)。 中国矿业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冀中能源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学院是人事和财务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隶属中国矿业大学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独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独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简述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该论文就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 一、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 1.1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这种方法称为筹算。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算术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乘法运算已广为流行。“九九表”一直流行了约1600年。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庄子》中则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其中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1.2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分数、等差数列、勾股定理于测量术;(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比例知识。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减补充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全书编排方法是:先举出例子,然后给出答案,通过对一类问题解法的考察和研究,最后给出“术”。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

附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集体奖 一、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共10个)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理学院文法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 二、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支持贡献单位(共5个) 党委保卫部后勤及资产管理处教务处 党委宣传部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优秀中队(共15个) 第 1 中队第 2 中队第 4 中队第 7 中队 第 8 中队第10中队第11中队第13中队 第15中队第18中队第19中队第21中队 第22中队第23中队第24中队 个人奖 一、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工作者(共63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钢马鑫民王一媛王化麟王庆多王启宝 王宏王更玉王前飞王磊王耀东卢梅 卢瑶卢霖艾广义乔舰刘冬桥刘昌磊 刘波刘海娟刘澍涛安宇曲佳朱李平 许群英苏欢何永祥何满潮张帅张育才 张蕊李妍李俊峰杨三军杨大鹏杨向东 杨庆舟邵长宝邹雄文陈浩陈磊林涛 郎博段美东祝军华祝贺赵力钧赵灿 赵诚赵麟徐学杰徐春光钱旭崔艳娜

曹洪治盖逸馨傅贵程新董会泽解士军鲍玲翟国栋谭凯 二、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优秀骨干(共477人) 1.安保志愿者(共3人) 赵磊姜绪波郑亚飞 2.保障志愿者(共28人) 赵灿黄熊薛航宇朱晖袁亚楠马士庆赵大鹏吕芳丽景珊陆侃何建国晏妍路云秀时铭晨赵宾马宁葛栋孙维顺吴浩邵建新刘珊杉公维博李晓斌冯群吴铮铮屈丹丹王泽惠刘君 3.联欢舞演员(共15人) 张滨林宗媛卢志强刘知聪吕丹迟雷雷尹修力王诺赵丹焦俊辉王菡常婧纪默然李洋叶思达 4.国庆背景表演骨干志愿者(共9人) 孙明宇张萌张兴浩钱坤邢桂新郝亦纯赵肖侯石磊李妍妍 5.彩车维护志愿者(共18人) 张润尧陈应文余渝董文杰朱学申邰世康陈雪范东炜王磊邓晓成周莹莹姜峰岑文臧爽李璐侯先贵孙凯蒂杨岳涛6.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共36人) 白浪陈涛丁明飞雷夏麟毛应方任钦华曹林翟志华韩斌姜昕健马龙宋士博吴岩张芝林赵海啸王星王志伟叶天翊赵军贤朱安愚王剑琨蔡彬彬吕秉谦王宇亮尹广虎张旭纪婧石恩嘉王菲茵吴琼樊正中何杰山杨春杨高路俊李峥7.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共50人) 江生周祥勃许丽白生宝苏坤张娟娟叶龙桢乔志勇韦瑞敏范晶晶黄杜斌武国朋杨洁胡耀峰刘经纬周长江张传伟于艳俊彭欢王孟李康李烁野兆瑞余佩沅王晨王秦帅冯伟徐占杰李聪邵芳

中国矿业大学部分专业单独招生数学考试说明及样卷

中国矿业大学部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说明(数学) Ⅰ、考试性质 中国矿大单独招生考试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简称“三校生”)和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我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关于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作如下说明: 对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识别它;理解:对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的认识,能自述、解释和举例说明;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一、集合与逻辑用语 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 2.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3.掌握集合的运算; 4.了解命题及命题联结词; 5.理解充要条件。 二、不等式 1.了解不等式的性质;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掌握形如 )0(0><++b ax d cx 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掌握绝对值不等式)(c c b ax ><+的解法。 三、函数 1.了解映射的定义; 2.理解函数定义及记号;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4.理解函数的增量及其应用; 5.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6.了解反函数的定义; 7.掌握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 8.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了解n 次根式; 2.理解分数指数幂;

3.理解有理数幂的运算性质; 4.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5.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理解对数的定义(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的记号); 7.了解两个恒等式:b a N N a b a a ==log ,log ; 8.了解积、商、幂的对数; 9.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10.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五、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及弧度制; 2.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3.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4.掌握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值,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5.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cot tan ,a cos a sin a tan ,1a cos a sin 22=?= =+αα 6.掌握)sin(a -、)cos(a -、)tan(a -的简化公式; 7.掌握)2/sin(a -π、)2/cos(a -π、)2/tan(a -π的简化公式; 8.掌握)sin(πk a +、)cos(πk a +、)tan(πk a +的简化公式; 9.掌握两角和的正弦、余弦的加法定理; 10.了解两角和正切的加法定理; 11.了解二倍角公式; 12.掌握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了解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5.掌握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及其应用; 16.掌握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区间内的角度。 六、数列 1.了解数列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3.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 4.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 5.掌握等差数列的简单应用; 6.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 7.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比中项;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 (1)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 1、我国古代煤炭工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有利地推动了 社会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1)远古时代 我国一些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和利用煤 炭。 相传神话中的女娲氏炼石补天,使用的燃料就是煤炭。《浮山遗灶记》碑文:“家家 置一炉焉,高五六尺许,附以石炭(煤炭),……” 2)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 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石湟”。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发现多种煤雕制品,证实了中国先民早在6 000~7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已认识和利用了煤炭。 3)两汉时期煤的开发与利用 从汉代始煤炭已经用于冶铁过程中,《盐铁论》一书记载:“盐冶之处,大校(抵) 皆依山川,近铁炭”。这里的“炭”所指的就是煤。 4)西晋南北朝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 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江西高安、新疆库车和山西大同等地区煤炭开发比较突出。《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豫章记》曰:县有葛乡,有石炭两 倾,可燃”。 5)隋唐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正要燃料。任着 作郎的王劭sh ào 在表中说:“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警火, 气味各不相同”。 6)宋代煤炭的开发与利用 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最为突出。据《汝州全志》卷

四载:“宋时宝丰清岭镇产煤、矾,故名兴宝”。此外,河南文物工作队于1960年在鹤壁矿区发现了包括一个井口、4条巷道、10个采区、和1处排水井在内的宋元时代煤矿遗址,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采矿技术。 宋朝已用焦碳冶铁了。1961年,在广东新会县发掘的南宋咸淳六年(1270)前后炼铁遗址中,除找到炉渣、石灰石、矿石外,还找到焦碳,这说明那时已用焦碳来冶铁了。目前所知,这是世界上冶铁用焦碳的最早实例。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炼焦, 比中国晚了500多年。 7)元代煤炭开采业 在元朝时,从意大利来中国的马可?波罗,看到中国用煤的盛况,很感新鲜惊奇。回国后,他写了一部《游记》,书中描述了中国有一种“黑石头”,像木材一样,能够燃烧,火力比木材强,晚上燃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还不熄灭,价钱比木材便宜。于 是欧洲人把煤当作奇闻来传颂。 在明末,煤炭已是冶铁的主要原料了。 8)明代煤炭开采业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明朝着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着作《天工开物》记载:“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锻炼进士之用”,“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之)七,木炭居十(之)三”。煤炭在炽铁 燃料中竟占70%之多 9)清代煤炭开采业清代的采煤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上的有一个高潮。 2、我国近代煤炭工业发展 中国正式建成的第一个近代煤矿是台湾基隆煤矿。基隆煤矿1878年建成投产出煤,1895年台湾沦陷时关闭。基隆煤矿最高年产为54 000t。在19世纪80~9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开办煤矿的小高潮。至1895年为止,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此为中国近煤矿发展的第一阶段。 1895~1936年是中国近代煤矿发展的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