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B)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细菌耐药受到世界性关注。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已构成社会性危害,也是医院感染经验性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了解医院感染菌谱及其MDRB的流行及变化趋势,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抵御抗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全球每天有140万人发生耐药。

由于全球贸易和旅行的发展,使耐药性生物可在数小时内传播到全世界。

面对严峻的形势,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卫生部于2008.6下发了《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11.1又颁布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将发挥重要作用。

定义和概念

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和趋势

耐药机制

多重耐药菌不断增加的原因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监测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

什么是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MDRB: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DR: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种类(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称为多重耐药。

PDR:对现有的(或可获得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称为泛耐药。

如泛耐药的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G+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G-杆菌

●肠杆菌科:

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

AmpC(染色体介导I型β-内酰胺酶)

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

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非发酵菌属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 )

基础定义

MRSA定值:是指发现MRSA但没有感染的临床症状,如发热、脓肿等。

定植可以在鼻前庭、直肠、气管、皮肤、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

MRSA感染:指由MRSA引起临床症状者,如发热、乏力、白细胞减少等。可以是表皮感染如痤疮、深部组织感染如

肺炎;重症感染者可致死亡。

医疗相关MRSA感染:是指存在以下危险因素的MRSA感染者,既往有MRSA定植或感染史、感染发生时有侵入性器械插管者、入院48小时以后的标本培养发现MRSA、一年内住过院、外科

手术、透析或住在社区中心的病人。

MRSA暴发:是指三个或以上的MRSA医院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

细菌耐药现状

由于各国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上的差异,细菌耐药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亚洲国家、南美各国、东欧以及部分西欧国家细菌耐药较为突出,形势严峻;

美国、加拿大、北欧国家细菌耐药情况控制较好。

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2009年以来被媒体称之为“超级细菌 NDM-1”对除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外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

NDM-1为质粒介导型耐药,意味着该耐药基因很容易在菌株间传播,尤其是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传播。

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细菌耐药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只是耐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流行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逐渐向社区扩散。

我国MRSA临床分离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上海市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11家医院共分离14855株细菌。

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4%和77%。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调查,约11.1%的病人在医院期间

成为MRSA携带者,已由医院向社区蔓延。

近30年来,全球许多国家都有MRSA感染率和分离率日渐增高的报道。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一份政府调查报告,指有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

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

MRSA迅速超过乙肝和艾滋病,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一位。

在美国—仅MRSA感染每年将导致将近19000人死亡,该数目超过同期死于艾滋病的人数。

在欧洲,据估计每年至少25000人死于五种耐药细菌导致的感染。

欧洲CDC--29个国家传染病最新调查报告,44%的英国医院存在高抗药性的MRSA,其中MRSA的变种于2006年袭击了英国国家医院,造成8人感染,其中2人死亡。

健康保护署已向各大医院发出预警并在全国范围内监控。

自2002年以来,美国CDC先后报道了3株万古耐药金葡(VRSA)。 耐万古肠球菌(VRE)逐年增高。美国CDC统计1988到1993年ICU病房VRE的感染率增加了34倍;2004年报道VRE导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感染。

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

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

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耐药性基因的

突变,在使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耐药性细菌被筛选出来并

优势繁殖。

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通过以下方式产生耐药:

产生各种酶

破坏抗菌药物,如产生NDM-1金属酶的“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细菌耐药机制

改变自己结构

不和抗菌药物结合,避免抗菌药物作用;

构建自身防御体系

关闭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的通道或者把已经进入细菌体内的抗菌药物排出菌体。

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规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所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对苯唑西林(或甲氧西林)耐药,则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剂均应报告耐药,而不考虑其体外药敏结果”。

万古霉素判读标准(NCCLS)规定为:

敏感≤4 μg/ml;

中度敏感8~16μg/ml;

耐药≥32μg/ml。

耐药菌产生的原因

滥用抗生素是产生耐药菌的根本原因!!更可怕的是,抗菌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严重感染而引起死亡。

耐药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滥用抗菌药物

每年全世界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我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

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

滥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人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

另一个是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的问题。

有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则用在了畜牧养殖业。

滥用抗菌药物

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滥用抗生素,在中国,细菌整体的耐药率要远远高于欧美国家;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约21万吨,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人的10倍。然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菌药物

WHO对我国滥用抗菌药的评估是: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30%~60%患者使用了抗菌药。

“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无抗生素时代”

-WHO发出的警告

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

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

1.无或无明显指征用药

2.预防性用药

3.剂量过大

4.疗程过长

5.多种联用

6.频繁换药

7.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8.局部用药过多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

根源

从经验出发

抗生素耐药性呈现

处方习惯已形成,意识到耐药性危害→改变习惯,难 凭经验使用

未用药敏指导用药

联合用药↑疗效或↑抗菌范围

有效性?

后果→↑经济负担,对多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

根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感染日益增加,耐药菌出现。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

艰难梭菌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

根源

缺乏对患者有效的宣传教育

认识存在误区→所有感染都需要抗生素

自限性疾病,症状消除→治疗过程偶然性有关

“久病成良医”盲目使用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

根源

不合实际的期望

认为患者期望使用,否则,影响医患关系

患者不会意识到耐药性

医生处方行为受到影响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

根源

经济因素

过度的医疗保健支出

耐抗菌药物造成的美国卫生保健系统每年花费超过200亿美元。

在欧洲五种耐药细菌导致的感染造成每年大约增加250万个住院日。

不恰当推销→不合理处方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

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

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临床抗菌药物实施细则

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有关技术操作规范

制定《感染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

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履行职责

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

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要性

的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

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

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

本机构细菌耐药趋势分析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

处方→个人、科室经济利益挂钩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检测能力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

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

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对于确诊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临床医师应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通过网络或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确诊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向医务部、护理部通报,并向主管院长报告。

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定期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并与临床医生确认感染病例的诊断,指导隔离、控制措施的实施。

临床药师根据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及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美国CDC指南明确指出:

对确诊或疑似耐药菌感染病人进行接触隔离具有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对确定为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的病人应设立接触隔离的警示,并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

首选单人房间隔离,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护理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者或冲洗患者伤口时要戴口罩。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如病人需转诊或去其他部门检查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瞩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一旦院内出现多重耐药菌暴发,对患者实施分组隔离技术,尽可能做到专医专护,对MRSA脑炎或呼吸道重度定植者,

要限制转科或转院,积极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每隔24小

时采取标本,连续培养两次阴性者,才可解除隔离。

在暴发流行期间,要及时通报疫情,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防控协作,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

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

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

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

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

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重症感染病人的经验治疗,要贯彻“一步到位,重拳出击,全面覆盖”。即特别强调尽快给广谱(或联用)的、强有力的抗菌治疗,广谱和/或联用的目的是覆盖被感染靶位的有可能的致病菌,包括其耐药菌株。在起始用药前,先留取标本培养以便为降阶梯治疗的药物选择作好准备。

降阶梯治疗:

是防止所选抗生素不能覆盖感染致病菌或致病菌对所选抗生素耐药。

行政干预--拒绝不合理的报销要求

抗生素控制政策

限制性计划在药房调配之前,对特殊医嘱单进行评价

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全面、及时;回顾性分析

宣传教育,改变医生处方行为

治疗指南

审核与反馈

多方面干涉

耐药性↓最低,维持可利用抗生素的效力,

医生→改变抗生素的处方

药师→改变对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建议

患者→改变对抗生素依赖的认识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减少耐药性发生机会

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

微生物室积极的监测项目和快速诊断试验进行患者筛选,可有效的控制耐药菌感染的传播。

筛选检验

快速诊断试验

智能耐药检验

株系分型

流行病学监测

MRSA:

在荷兰,推行“搜索和销毁”策略,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保持在<0.5%;

系统主动筛选将MRSA的发生率减少50%;

早期识别并隔离患者,MRSA传播的频率可减少38倍;

VRE:

积极的监测培养与不培养相比,将VRE传染减少39%;

预先隔离患者加积极的监测培养将传染减少65%。

各国广泛开展提高公众认识,谨慎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活动。 法国2002—2007年开展“不在自主应用抗生素”运动,5年运动使抗生素处方数明显减少(26.5%)。

比利时在1999-2000年和2006—2007年之间,开展了“节省抗生素,它们可能拯救你的性命”大众传媒运动,结果减少了抗生素处方的36%。

细菌耐药的挑战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耐药细菌和敏感细菌在致病性方面差异不大,细菌获得耐药性并不改变其致病能力,一般也不会产生新的感染类型,最主要的挑战在于细菌获得耐药后,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治

疗困难,对感染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会大幅上涨。

细菌耐药的挑战

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

细菌耐药的挑战

WHO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要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强化医务工作者和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有关停止无处方销售抗生素的法规,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WHO感染控制规划主任提示世人:“今天,全球感染病人大流性的威胁存在于抗生素耐药性,这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和定时炸弹。因为明天我们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医院感染使抗生素耐药问题更为危险,全世界应了解到这一紧迫性,将医院感染和抗菌素耐药防控作为工作重点”。

从1928发明青霉素至今人类并未战胜古老生物--细菌。

保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需要各方合作,来降低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 理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 时发出书面报告,并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 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及时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督促临床科室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 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 染病例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患者,按“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气管插管、 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它病人和环境物表的污染。 2、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房,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 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 废物处理。 (4)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记,限制人员的出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 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 (CR-PA 或CRPAE) 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报告、职责 (一)临床科室职责 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微生物室电话及检验单反馈后,记录在登记本上,并立即通知主管医师,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录中体现处理措施:护士在病床标示牌、腕带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并通知保洁等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控制后医师停止隔离医嘱,病区做好终末消毒。 3.转科、手术、特殊检查等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对方科室,做好交接记录和隔离工作。 4.报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管医师24小时内通过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短时间内(无明显潜伏期的指7天,有明显潜伏期的超过平均潜伏期) 5.发现3例同种病原菌感染的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科主任、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室多重耐药菌各种监测、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后,判定结果,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及名称代码”,电话通知、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对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进行结果报告,并做好记录。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微生物感染病例及VRE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流行趋势调查及同源性分析。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次临床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预警,包括全院和重点科室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情况。有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 措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管理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 时发出书面报告,并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 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及时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督促临床科室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三、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 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 染病例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患者,按“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

病人安置于一室,(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气管插管、 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它病人和环境物表的污染。 2、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房,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3)进入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4)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记,限制人员的出入。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隔离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一般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器械,每次用后,应进行高水平消毒。保持病室清洁,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家具、门把手、栏杆等),每天清洁,擦拭消毒。六、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渐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 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应穿隔离衣 B应当实施手卫生 C 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D 以上都不对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可同时收治不同耐药菌感染病人 B 不必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经患者同意可挂隔离标识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 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多重耐药菌(MRSA) 6.对确诊或疑似的MDRO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那种隔离措施( A ) A 接触隔离 B 空气隔离 C 飞沫隔离 D 消毒隔离 二、多项选择

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 患者的哪些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E) A 溃烂面 B 血液和体液 C 分泌物 D 伤口 E 正常皮肤 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AC) A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B仅用清水擦拭 C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D 以上都不用 E 没必要处理 3.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E) A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D 处理清洁物品后 E 摘掉手套后 4.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那些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ABC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D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E 表皮葡萄球菌 5.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那 些部门采取有效措施(ABCDE) A 医疗 B 护理 C 检验 D 感染控制 E 后勤 6.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ACD) A 首选单间隔离 B患者安置无特殊要求 C 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D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 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E 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不必单独安置 7.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E) A 室内清洁消毒时,要用专用的拖把、抹布。 B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具如血压计、体温表等专用。 C 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及时杀灭细菌,防止传播。 D 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要及时通知院感科,对患者进行隔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先用窄谱后用宽谱,先用低级后用高级的原则,根据药物敏感实验,正确、合理地选择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 临床科室对疑似或怀疑感染的病例,应及时相应的,血、尿、分泌物,等标本送检,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并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行。 三、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报告单上标注提示后通知临床科室,并由检验科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整理审核后,将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 四、多重耐药菌报告流程 各科室经治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主任,同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医生应在科室内设立《多重耐药菌登记本》进行登记。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 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各科室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科病房、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病人床头卡、病历夹及患者一览表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 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 3.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4.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各临床医生要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培养。 2、院感科对微生物培养结果及时跟踪,若发现有多重耐药菌(主要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耐亚胺培兰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医务人员。 3、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将该病人转到单独房间或同类病人房间。并挂隔离标识。 4、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5、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此类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6、临床医师应并做好抗菌药物选择,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时刻关注该病人的治疗效果,若有需要,可向相关人员提请会诊。 7、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如轮椅、担架、摄片机、心电图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才可给其他病人使用;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消毒。

9、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洗手或手消毒。 10、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 11、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2、院感科及时督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所在科室做好消毒隔离。 13、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方法探讨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方法。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质量年,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对照年,统计分析2014年度和2015年度ICU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及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1)2014年与2015年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9.92%、12.54%,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2014年与2015年ICU 多重耐藥菌检出率分别为19.70%、13.3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优质的管理能明显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们拟从多个方面对多重耐药菌医院进行管理,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收集中,我们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质量年,首先分析以往我院ICU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办法,以预防与控制ICU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同时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作为对照年(2014年度不进行管理)。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抗菌药物滥用ICU患者抵抗力低,易合并感染,且患者住院时间长,会有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史。头孢类、碳青霉烯、氟喹诺酮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会造成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增加,出现多耐药,甚至全耐药的菌株出现。因此广谱抗菌药物的泛用是造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1.2.2 管理制度不落实我院虽然有明确的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是在临床的执行中缺乏考核,没有相关职能科室监管,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后,缺乏各级各岗位的执行力。 1.3 解决方法 1.3.1 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南》,根据我院细菌感染谱,由多位专家共同制定《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以规范临床医生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设立院感科,成员由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控制小组及ICU 人员组成,定期对ICU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临床科室要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发现上述病人首诊医生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通报全科,防止传播。 2.微生物实验室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反馈。 3.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临床科室要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立即向感染管理科和医务科报告,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进行报告。 4.临床科室要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设立蓝色隔离标志。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得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5.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 6.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实行接触隔离,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7.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8.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掌握洗手指征和正确的洗手方法。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立即洗手及卫生手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別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消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

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和手消毒。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包括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我院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肠杆菌科等。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订此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院感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院感科。 3、医院院感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院感科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4、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医务人员还应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在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MDT(multi disciplinary team )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也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同样适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同样需要运用MDT理念,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强化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科所面临的新课题。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3.4.5.5.2: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机制,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编入《田东县中医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并要

求相关科室执行。 三、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四、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的字样,并同时告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五、医务科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医生落实我院《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六、护理部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我院《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我院《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九、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对不执行或者未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将给予严格的质量考核扣分。 十、检验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避免医院感染管理科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知识大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年) 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常见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多重耐药菌的接触隔离措施 (1)、正确患者安置: 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VRSA)患者单间隔离。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首选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不能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O. 8m。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 (2)、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隔离标识清楚:进行床边隔离或单间隔离,应在床栏上或隔离房间门上和病人一览表上标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5)、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用 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对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病人产生的所有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其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按生活垃圾处理。 (8)、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9)、解除隔离时间: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即可解除隔离;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患者还需在连续两次(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附: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空气隔离:将病人单间隔离(最好置于负压空调(每小时换气速率6~12次)之隔离室),并维持房门关闭;且空气需过滤后排出,不可重覆循环使用。接触病人需戴特殊口罩。手套和隔离衣不需要。:接触病人前后或处理污染物后要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5.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7.合理应用抗生素。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院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同时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凝胶。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在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使用专用的抹布进行清洁和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 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 2、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 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 (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 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 使用后擦拭消毒。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

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

多重耐药菌联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1,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有记录)以便临床科室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2 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3、每季度公布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和耐药情况。、每季度对各科 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4 存在问题或缺陷进 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每季度有细菌耐 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5性报告。医务科:、负责督促医生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预防和1 控制措施》。如:在院感专职人员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 须长期医嘱中下“接触隔离”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方能停此医嘱。2、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对全院医生进行有关多重耐 药菌防控知识的培3 训。1 / 5 、经常督导运行病历以及归档病历中有关多重耐药菌4管理的相关措施落实情况。护理部:、主要负责督促护理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1,如:在多重耐药菌报告单反馈 到临床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科室或者院感专职人员督导后,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如:病人所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的严格消毒,直到解除隔离。、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2 的培训,使其掌握院感防控知识以及提高防控意识。、定期督导检查 有关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其他隔离措施3 落实情况,有暴发或流行时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临床科室:、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1,医务人员在直接 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 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2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床头以,在患者的医嘱中也要及病历夹上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注明“接触隔离”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2 / 5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3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医务人员对患者实 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4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5 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管理报告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监测范围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并追踪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报感染管理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签写“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字样,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感染耐药菌株的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5、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感染管理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三、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临床医生下达隔离医嘱,护士执行隔离医嘱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实施记录表。 2、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 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