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 含答案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 含答案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 含答案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患者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A.主色与客色B.善色与恶色 C. 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

2.舌青紫而肿胀,多为

A酒毒攻心 B气血上壅 C 心脾热盛 D气滞血瘀 E热毒上攻

3.根据《灵枢·五色》面部分属,鼻称为

A.藩

B.明堂

C.庭

D. 蔽

E.阙

4.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 B.血虚 C. 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5.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A舌色浅深 B舌质老嫩 C舌苔厚薄 D舌苔润燥 E舌体胖瘦

6.下列属于“假神”的症状是。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7.患者形体肥胖,面白少华,精神不振者多为

A.阳气不足 B阴血不足 C精气亏虚 D津液不足 E痰火内蕴

8.患者暴病,咯吐脓痰如米粥者,多为。

A.肺燥 B.肺痿 C肺痈 D.肺痨 E. 肺热

9.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

A.肾精耗竭 B动风先兆 C.津液亏耗 D肝经风热 E气血不足

10.下列诸项中,不属斑的特征之项是。

A.色红 B.点大成片 C. 平摊皮下 D.摸之碍手 E.色紫

11.若满舌厚苔骤然退出,提示。

A.邪去正安 B表邪入里 C.寒证化热D胃气暴绝 E邪热伤津

12.根据《素问·刺热》面部各区分属脏腑的理论,“颏”部应属。

A.心 B.肺 C.脾 D.肝E.肾

13.黄苔主热证,若热结于里,则见。

A.舌苔淡黄 B舌苔深黄 C舌苔焦黄 D舌苔灰黄 E舌苔黄腻

14.舌苔黄燥,主病为。

A.表热证

B.实热证

C.湿热证 D.虚热证 E.假热证

15.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脾胃虚衰 B津液不足 C肝风内动 D肝经风热 E.肾经耗竭

16.舌质中部生芒刺,常提示

A.心火上炎 B肝胆热盛 C胃阴不足D胃肠热盛 E.疫疠初起

17.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应为

A.稍白 B.稍赤 C.稍青D.稍黑 E. 稍黄

1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A.分表里B.定虚实 C.辨寒热 D.测轻重 E. 估预后

1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

A.寒呕 B.热呕 C.痰饮 D食积 E. 气滞

20.舌体胖大有齿痕,主病为。

A.脾阳虚B.脾虚湿盛 C. 估预后 D.肾虚水泛 E.肾阳虚

21.主热人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A.红舌 B.绛舌 D.紫舌 D.芒刺舌 E.镜面舌

22.下列舌象中,除( )之外,健康人均可出现。

A.裂纹舌 B.齿痕舌 C.剥落苔 D.淡红舌 E.淡白舌

23.观察舌苔辨邪之浅深,主要依据

A.舌苔有无B.舌苔厚薄 C.舌苔润燥 D.舌苔颜色 E.舌苔腐腻

24.患者颈肿眼突,多由于。

A.精气将绝 B脾胃虚弱 C.肾气将衰 D肝郁气结痰凝 E肝阳上亢

25.患者舌色淡紫而润,主病为。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C寒凝血瘀 D外伤血瘀 E血虚夹瘀

26.面部口眼歪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阴虚生风 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

27.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

A.红瘦舌,灰苔 B.绛舌,薄白苔 C. 绛舌,黄白相兼苔 D.淡白舌,黄裂苔 E.红舌,苍老滑苔

28.患者脱肛,其原因多为。

A.肾气不固 B.肺肾气虚 C. 中气下陷 D.肾不纳气 E.大肠湿热

29.舌质红,苔黄厚,多见于。

A.里实热证 B.虚热证 C.胃气阴大伤证 D.热人营血证 E.痰热证

30.观察舌苔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

A.舌苔有无 B.舌苔润燥 C. 舌苔厚薄D.舌苔颜色 E.舌苔真假31.患者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A.谵语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狂言

32.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属。

A.少气 B.短气 C.息微 C. 喘气 E.嗳气

33.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E. 恶心

34.患者口气臭秽,多为。

A.内有宿食 B.胃阴亏虚 C. 胃实寒证 D.胃实热证 E.脾胃湿热35.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

A.以抬肩言 B.以气息言 C. 以张口言 D.以鼻煽言 E.以痰鸣言

36.患者散发烂苹果样气味,常提示为。

A.水肿病晚期 B.消渴病危重期 C. 失血重证 D.脏腑败坏 E.瘟疫病

37.燥咳的特点应为,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

38,呕势急剧,呕声响亮者,多属。

A胃虚寒证 B胃实热证 C 热扰神明 D胃气亏虚 E肝气郁结

39.太息的产生,多与( )有关。

A.心火 B.肝郁 C.肾虚 D. 肺虚 E.胃逆

40.正常声音的特点不包括。

A.发声自然 B.音调和畅 C. 亲切和蔼 D.言语清楚 E.言与意符41.遍身诊脉法“下部下”切脉部位在

A.箕门穴 B.太冲穴 C.冲阳穴 D. 太溪穴 E.五里穴

42,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

A.右关部B.左关部 C.左尺部 D.右尺部 E.左寸部

43.切脉时用较轻指力诊于寸口皮肤上称

A.举 B.按 C.切 D.寻 E. 摸

44.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 B节律一致 C柔和有力 D沉取应指 E尺脉明显

45,四季平脉中秋季脉象常稍

A.洪 B.弦 C.沉 D.浮 E. 缓

46.5~6岁小儿平脉,其脉搏次数一息多为

A.三四至 B四五至 C. 五六至 D.六七至 E.七八至

47.脉来细小如线,应指明显是。

A.细脉 B.虚脉 C.微脉 D. 弱脉 E.伏脉

48.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A.促脉B.结脉 C.代脉 D. 涩脉 E.缓脉

49.气滞血瘀的病证其脉象常见。

A.虚脉 B.实脉 C.紧脉 D. 迟脉 E.涩脉

50.促脉与数脉的鉴别要点是。

A.脉位深浅 B.脉力强弱 C. 节律齐否 D.脉道粗细 E.脉率快慢

51.脉体大小及脉势强弱均相反的一组脉象是

A.滑脉、涩脉 B.洪脉、细脉 C.紧脉、缓脉 D实脉、虚脉 E.迟脉、数脉

52.患者素体痰盛而感受外邪之脉象是

A.浮滑 D.滑数 C.弦滑 D.浮数 E.弦紧

53.气血两虚患者脉象不易出现。

A.弱脉 D.濡脉 C.细脉 D.涩脉 E.虚脉

54.脉搏出现在寸口背侧者,称为。

A.六阳脉 B.六阴脉 C.真脏脉 C.斜飞脉E.反关脉

55.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A.端直而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

56.脉来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者属

A.洪脉 B.滑脉 C.紧脉 D. 实脉 E. 弦脉

57.濡脉和弱脉的不同之处是。

A.脉位

B.脉力 C.脉形 D. 脉律 E. 脉率

58.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脉象是

A.弦脉 B.紧脉 C.滑脉 D. 促脉 E. 结脉

59.寸口诊脉法始见于。

A.《内经》 B.《难经》 C.《脉经》 D《伤寒论》 E《濒湖脉学》60.迟脉的脉象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

A.二至 E.三至C.四至 D.五至 E.六至

61.在脉象指感上与滑脉相反的脉象是

A.迟脉 B.缓脉 C.结脉 D. 涩脉 E.沉脉

62.按诊时若手心热盛者,多为。

A.内伤发热 B.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外感发热 E.肝郁发热

63.扪按虚里搏动,可以了解( )之强弱。

A.心气 B.肺气C.宗气 D. 胃气 E.阳气

64.病情危急时或两手无脉时,常诊察。

A.人迎、合谷 B.人迎、趺阳 C.趺阳、合谷 D.人迎、太溪 E.太溪、趺阳

65.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是。

A.缓脉 B.结脉 C.迟脉 D.代脉 E.涩脉

66.弦细脉的主病为。

A肝郁气滞 B阴虚有热 C血虚肝郁 D.寒滞肝脉 E肝郁血瘀

67.下列诸脉之中不主虚证之脉是。

A.细脉 B.微脉C.结脉 D. 浮脉 E.濡脉

68.脉象沉而细软,其脉为。

A细脉 B.濡脉C.弱脉 D. 虚脉 E.代脉

69.濡脉、缓脉、细脉三者共同主病是:

A.湿证 B.脾虚 C.劳损 D. 痰饮 E.血虚

70.相兼脉中,弱脉属于。

A.二合脉B.三合脉 C.四合脉 D.五合脉 E.六合脉

71.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依据是

A.症 B.病 C.证 D. 证型 E.病案

72.中医诊断学中辨证的基本纲领是。

A八纲辨证 B脏腑辨证 C病因辨证 D气血津液辨证 E经络辨证

73.头痛、恶寒等属于。

A.症状 B.体征 C.证候 D.病名 E. 证型

74.下列辨证方法中主要不是用于外感病辨证的是。

A.病因辨证 B.六经辨证 C. 卫气营血辨证 D.三焦辨证E.气血津液辨证

75.中医辨证的主要要素不包括。

A.病位 B.病性C.病症 D. 病因 E.病势

76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A.脉浮 B.恶寒 C.头身痛 D. 苔薄白 E.流涕

77.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

A.胸胁苦满 B.口苦咽干 C.寒热往来 D.脉弦 E.目眩

78.患者先见恶寒发热,现恶寒已罢,反恶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证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C.表邪入里 D.表虚里实 E.里邪出表

79.一般而言,表证是指

A.皮肤的病证 B肌腠的病证 C.肺卫的病证D.外邪犯表的病证E外科疮疡病证

80.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C.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D.肺卫气虚,风寒外邪 E.素体阳虚,寒自内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