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解决方案标准模板

云智能应急广播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概述 (2)

2.设计依据 (2)

3.设计原则 (3)

3.1先进适用 (3)

3.2安全可靠 (3)

3.3系统经济 (4)

3.4扩展容易 (4)

3.5操作简单 (4)

3.6互联互通 (4)

3.7管理强大 (5)

4.系统设计 (5)

4.1 建设目标 (5)

4.2总体架构 (5)

4.3 各级应急广播平台主要设备组成及优势 (7)

4.3.1县级应急广播平台 (7)

4.3.2乡(镇)级应急广播平台 (9)

4.3.2村级应急广播平台及终端 (10)

4.4 系统操作使用及信息传输简单流程 (11)

4.5 系统主要功能 (11)

4.5.1控制及管理功能 (11)

4.5.2播出功能 (12)

4.5.3其它功能 (12)

5. IP网络广播的特点 (12)

6.主要设备和软件介绍 (15)

6.1 智能广播系统播控平台 (15)

6.1.1控制及管理功能 (15)

6.1.2播出功能 (16)

6.1.3其它功能 (16)

6.2彩屏桌面话筒 (17)

6.3CD播放器 (18)

6.4数字调谐器 (18)

6.5电话接入主机 (19)

6.6短信接入网关 (21)

6.7 IP网络音箱 (22)

6.8 IP音柱 (23)

6.9 桌面IP对讲话筒 (24)

6.10 4G终端 (25)

6.11 IP功放 (26)

7.部份成功案例 (27)

7.1 石家庄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 (27)

7.2浙江智慧德清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28)

7.3湖南新化县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28)

7.4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广播“村村响”播控平台及终端建设工程 (29)

7.5凤凰县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30)

7.6安徽阜南县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30)

7.7湖北随县农村智能广播“村村响”工程 (31)

7.8四川省渠县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31)

1.概述

农村广播是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服务农民群众、应对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某县有18个乡(镇)、96个行政村、589个村民小组。目前,全县运营商4G 已经全覆盖,因此,完全具备建设IP网络广播系统的条件。

2.设计依据

1994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7号;

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2014年8月25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

2015年6月1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村村响"等三项工程建设的通知》;

2015年12月广电总局《市级应急广播系统暂行技术要求》;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1年修订)》(国办函[2011]120号);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广播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国办秘函[2015]32号);

《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议》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10月审议通过;

GB 50526-20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YD/T 5139-2005《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1171-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YD/T 1071-2000《IP电话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YD 5177-2009《互联网网络安全设计暂行规范》;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192-2009《通信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GY 5058-1996 《市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3.设计原则

3.1先进适用

充分考虑到电子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在技术上着眼超前。采用IP数字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组建农村广播系统,系统的技术性能质量指标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功能上要涵盖传统模拟广播、智能调频广播的全部功能,彻底改变传统广播音质不佳、易受干扰、传输距离受限、维护管理复杂、扩展性不强、互动性差等缺陷,实现传输数字化、终端个性化、管理网络化。系统要能面向各种管理层次使用,其功能配置以能给用户提供舒适、安全、方便、快捷为准则,适合中国国情。

3.2安全可靠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突发事件、突发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的重要手段,是各级及镇村组的主要管理工具,因此,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在安全性上,应能在可靠性的前提下,抵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攻击,采用的安全措施有效、可信,能够在多层次上以多种方式实现安全

的控制,具备防止盗播插播功能,如在广播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时应设计有防火墙,广播播出系统不能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在可靠性上,系统及网络结构较为复杂,支持故障检测非常必要,系统应广泛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嵌入式芯片。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不会出现停播和劣播的现象,抗干扰能力强。3.3系统经济

在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广电和其它运营商已建IP网络及其它传输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电力杆路、机房和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设施,不仅不需要重复投资建设,而且广播系统结构简单、布局简明,可大幅降低组网的成本,同时,选用功能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配置方案,通过严密、有机的组合,实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农村广播的设备数量多,虽然单个终端耗电不大,但总耗电指标不小,系统尽量采用高效开关电源和数字功放等节能技术。

3.4扩展容易

目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由于地理环境、网络条件和资金等诸多问题,往往需求会不断变化,即广播系统的建设是逐步完善的。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考虑今后更新、扩容和升级的能力。系统采用IP及相关广播技术,可实现逻辑分区进行分级分区管理,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扩展和延伸,不仅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而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3.5操作简单

广播系统设计,应通过更加简单方便的操作方式来代替复杂的操作方式,从而达到核心的目的。应采用用户友好的人性化界面,设备面板的按键、开关和旋钮的数量少,设备小屏幕显示的菜单层次清晰,无需繁琐的菜单操作和复杂的系统操作培训就能够操作使用。能少键入就少键入、能少点击就少点击、能少思考就少思考。操作前,结果可预知。操作时,操作有反馈。操作后,操作可撤销。

3.6互联互通

系统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与政府机构部门的共享机制,县、乡(镇)各级,在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下,实现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各级平台与各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