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植物学特性

大豆的植物学特性
大豆的植物学特性

大豆的植物学特性浅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大豆的植物学特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豆;植物学;特性;分析

1.种子形态

大豆种子是由子房内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来。由种皮和胚构成。种子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卯圆形、扁圆形等。种子大小通常用百粒重表示。种皮颜色可分为黄色、青色、褐色、黑色及双色五种,以黄色居多。脐是种子脱离珠柄后在种皮上留的痕迹。在脐的靠近下胚轴的一端有珠孔,当发芽时,胚根由此生出;另一端是合点,是珠柄维管束与种脉连接处的痕迹。脐色的变化由无色、淡褐、褐、深褐到黑色。种皮共分三层表皮、下表皮和薄壁细胞层。胚由两片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

2.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是指胚开始萌动到幼苗形成的过程。大豆能否萌发的决定因素,包括它本身的生活力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否具备。

2.1种子生活力

大豆种子生活力的强弱,与收获时的成熟度关系极大。种子成熟得越好,发芽率越高。从生理上看,成熟的种子含水量较低,种子的呼吸强度减弱,胚具备发芽能力。另外,贮藏时间及条件对种子的生活力也有很大影响,大豆种子的寿命,一般只有2-3年。成熟期间高温多湿,贮藏时水分大,可削弱种子的生活力;北方冷库越冬,温度过低影响生活力,生产保存种子要注意。

大一植物学简答题

简答题 2 简述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 答: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通常缺少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的叶绿体;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 3 肥大的直根和块根在发生上有何不同? 答:肥大的直根即肉质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一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其“根头”指茎基部分,上面着生叶;“根颈”指由下胚轴发育来的无侧根部分;“本根”指直根的主体,由主根发育而成。而块根主要是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因此,在一株上可形成多个块根。 4 在观察叶的横切面时,为什么能同时观察到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和纵面观?答:对具有网状脉的叶和具有侧出平行脉的叶进行横切,对于叶中主脉而言是横切,叶横切面上呈现出叶脉中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对于侧脉则是纵切,叶横切面上呈现侧脉维管组织的纵面观。所以叶横切面上可同时观察到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和纵面观。 5 叶的表皮细胞一般透明,细胞液无色,这对叶的生理功能有何意义? 答:叶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表皮以下的叶肉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利于日光透过。日光为叶肉细胞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6 一般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

答:气孔与叶的功能密切相关。气孔既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叶下表面避开日光直射,温度较上表面为低,因而气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其次当光线很强时,叶表面气孔关闭,叶下表面气孔仍开张,以进行气体交换,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充分利用光能。所以气孔多分布于叶下表皮上。由于气孔的功能是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沉水植物叶在水中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溶于水中的气体也不适应于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若沉水植物叶具有气孔,叶中通气组织内的气体可能通过气孔而散失,所以一般来说气孔对于沉水植物的叶无生理意义。 ☆7、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 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其维管束鞘发达,是单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多数较大叶绿体。维管束鞘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种“花环”结构是c4植物的特征。C3植物包括水稻、小麦等,其维管束鞘有两层,外层细胞是薄壁的,较大,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中为少;肉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几乎不含叶绿体。C3植物中无“花环”结构,且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很少,这是c3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 8 松针的结构有何特点? 答: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 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9 被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同时它们也有较大的叶,两者间是否存在着联系?答: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使蒸腾作用加强。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有根部吸收,并通过根、茎木质部运输至叶。叶片具很强的蒸腾作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也相应强,因为被子植物的输水分子,管胞之间通过纹孔传递水分,且管径较小,输水效率较低。而导管分

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 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植物油、大豆食品、大豆蛋白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使大豆食品需求逐年递增,发展大豆食品加工业有着现实依据。并且随着进口大豆数量逐年激增,我国对大豆的依赖越来越强,国产大豆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大豆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旦因政治原因或利益分配与出口国产生矛盾,将会是我国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意义重大,大豆加工业的发展也事关全局。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几千年前,大都从中国传播至世界各地。大豆营养丰富,全身是宝,在中国,豆制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近代可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高可以手段,,使大豆为原料制成的系列产品,不断增加了品种,而且提高了品质,他们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摘要:大豆蛋白质应用概述 大豆蛋白产品有粉状大豆蛋白产品(soy protein powder)和组织化大豆蛋白产品(textured soy protein)两种。粉状大豆蛋白产品是大豆为原料经脱脂、去除或部分去除碳水化合物而得到的富含大豆蛋白质的产品,视蛋白质含量不同,分为三种: 1.大豆蛋白粉 2.大豆分离蛋白: 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代替奶粉,非奶饮料和各种形式的牛奶产品中。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是替代牛奶的食品。大豆分离蛋白代替脱脂奶粉用于冰淇淋的生产,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防止“起砂”的现象。 3.大豆浓缩蛋白: 水产大豆浓缩蛋白已证实是鱼虾饲料中极好的植物性蛋白源。因为他抗原水平低、灰分、含磷量低,不象鱼粉那样含量高水平的生物胺,同时具有极好的制粒性。适量添加能提高饲养品种的成活率,维持正常生长,同时改善饲料的利用效率。 大豆蛋白的应用现状: 大豆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食品原料,以大豆为原料或与大豆蛋白有关的加工产品有传统大豆食品、大豆加工食品和大豆蛋白配料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产品。主要的产品形式有:全脂豆奶、大豆奶酪、豆腐、全全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组织化蛋白、水解大豆蛋白等,大豆蛋白配料被广泛用于快餐、饮料、肉类、面制品、仿乳制品、婴儿食品、糖果等各种常见的食品加工中。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早餐食品(2)面制品(3)饮料(4)肉、禽、鱼类产品(5)乳类产品(6)其它食品应用:例如在糖果、汤料等的应用,以及在宠物食品中的应用。(7)大豆蛋白在其它加工业中应用则主要有:纺织、皮革、发酵、饲料、造纸等工业中的应用。(8)近来对大豆蛋白的利用以及应用研究还包括有:蛋白质可食用膜的性质及应用、食品用粘结剂、大豆蛋白中不同组分的性能及应用、环境条件和加工处理对大豆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大豆蛋白在一些食品中的应用等。 大豆蛋白发展前景: 目前,随着各类肉质方便食品的迅速发展,大豆蛋白质在高档食品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用量剧增。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大豆蛋白的年生产量约30万吨,并在大豆蛋白中融入活性钙,使其既使融化也不变性。日本大豆蛋白年产

植物学课件-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征

1、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原始特征:同被花,柱状花托,雌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在柱状花托上。花丝短,花药长;柱头和花柱分化不明显。 2、毛茛科Ranunculaceae 本科约37属,120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约有36属,570多种,各省均有。 本科的识别特征: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3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如棉花、麻、洋麻,锦葵、蜀葵等。 4、葫芦科Cucurbitaceae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5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6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心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蓇葖果;心皮5,分离;常无托叶------------------------绣线菊亚科 1.果不开裂;具托叶。 2.子房上位;心皮1或2至多数,分离。 3.心皮2至多数,分离;聚合瘦果或蔷薇果--------蔷薇亚科 3.心皮单生;核果-------------------------------------------梅亚科 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梨果-------------------------苹果亚科 7豆科识别特征: 叶常为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果实为荚果。 1.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含羞草亚科 1.花两侧对称,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10。 2.假蝶形花冠,上升覆瓦状排列,旗瓣位于最内方;雄蕊分离-----------苏木亚科 2.蝶形花冠,下降覆瓦状排列,旗瓣位于最外方;二体雄蕊-------------蝶形花亚科 8伞形科识别特征: 草本,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伞形、复伞形花序,双悬果。 9 旋花科识别特征:

植物学理论

论述题: 1.试述葫芦科的特征,并说明该科植物的主要经济价值:形态特征:草质藤本,植株被毛,常具卷须(1分)。单叶互生,掌状分裂(分)。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分);雄花的花萼5裂,花冠5裂(分),雄蕊5(分),常两两连合,一条单独,形似3枚(分);花药盘曲成“S”或“U”形(分);雌花花被数与雄花相同,雌蕊3心皮构成,合生(分),子房下位,1室(分),侧膜胎座(分),胚珠多数(分)。瓠果,稀蒴果(1分)。经济价值:瓜果:西瓜,甜瓜(1分)。蔬菜:黄瓜,南瓜,西葫芦,瓠子,冬瓜,苦瓜,笋瓜(1分)。药材:栝楼,罗汉果,绞股蓝(1分)。 2.详述花药的发育过程:幼小花药由表皮(分)和基本分生组织(分)构成。在四个角隅的表皮下(分)细胞转化为孢原细胞(1分)。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分),产生初生周缘细胞(分)和初生造孢细胞(分),初生周缘细胞平周和垂周分裂分化为药室内壁(分),后期分化为纤维层(分),与花药开裂有关(分),中层(分)(后期限残体),绒毡层(分),与花粉粒发育有关(分)。它们和表皮一起构成花粉囊壁(分),初生造孢细胞分裂形成花粉母细胞(1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分),形成四分体(分)。在花药的中间分化为药隔(分)。 3.详细叙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由表层(分),皮层(分)和中柱(分)三部分构成。表皮有气孔器(分)。皮层占的比例小(分),外皮层为厚角组织(分),有的植物内皮层富含淀粉为淀粉鞘(分),中柱由维管束(分),髓(分)和髓射线(分)构成。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分),有束内形成层(分),髓射线的部分薄壁细胞在次生生长时转化成束间形成层(分)。次生生长开始时,束间和束内形成层构成维管形成层(分),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分),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分),向内产生的次生木质部比向外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分多(分)。一段时间以后,位于表皮或皮层等处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化成木栓形成层(分),向外产生木栓层(分),向内产生栓内层(分),构成周皮(分)。 4.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由表皮(分),皮层(占比例大)(分),中柱(分)构成。表皮上有根毛(分)。内皮层上存在凯氏带(分)。中柱由中柱鞘(分),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和薄壁细胞构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分)和木栓形成层(分),起源于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分),呈放射角(分),维管形成层的另一部分起源于薄壁细胞(分)。双子叶植物茎由表皮、皮层(比例小)(分)、中柱构成。表皮上存在气孔器(分),角质层(分),皮层的外侧几层细胞为厚角组织(分)。中柱由维管束(分)、髓(分)、髓射线构成。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分),有束内形成层(分),髓射线内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细胞在次生生长时转化成束间形成层。(分) 5.详述双子叶植物根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由表皮(分),皮层(分),中柱(分)。皮层有内皮层,上有凯氏带(分),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分)和薄壁细胞构成,维管形成层等部分(分),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分),侧根(分)起

植物学复习资料1 植物各科识别要点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 植物各科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2、蔷薇亚科Rosoideae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可采取以下添加方法。 1.复水法 将大豆组织蛋白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经过浸泡软化后随原料绞碎,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分布均匀、口感良好。 2.糊剂法 糊剂法又称凝胶化法。将大豆分离蛋白与一定量的水制成糊剂〔以1:(35)的比例〕,经充分搅拌使其水化,使用时按配方要求添加到肉馅中。 3.乳化法 将大豆分离蛋白与配方中的一部分脂肪和水制成预乳化液。采用冷乳化法时,大豆蛋白、脂肪和水的比例为1:5:5,也可以加入85℃预煮过的猪皮。采用热乳化法时,大豆分离蛋白与猪皮、水和脂肪的比例为1:2:6:6 4.干粉法 干粉法只有采用鲜肉为原料时才适用。在斩拌时,将大豆分离蛋白以干粉状态先于脂肪加入,其操作程序为:瘦肉+蛋白(1份)+水(5份)+其他。 5.注射法 将5%的大豆分离蛋白分散于火腿发色及调味液中,然后用盐水注射器注入肉块中进行腌制,火腿得率可增加20%,并可以缩短腌制时间,这种明显的效果来源于大豆蛋白质的持水性和凝胶性。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大豆蛋白制品应经脱腥处理,除去豆腥味,以免影响肉制品风味。 ②由于大豆蛋白的使用,适当减少了瘦肉用量,增加了肥肉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要影响产品的颜色,可以用血或允许使用的色素予以补充。此外,可以添加少量肉味料(肉味香精),以增加产品的肉香味。 ③在灌肠制品生产中,一般使用碱性磷酸盐(STP),在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时,最好使用酸性磷酸盐(ASP)而酸性磷酸盐会降低肉结合水的能力,所以使用ASP时,最好同时加入葡萄糖酸内酯(GDL),以缓冲ASP的作用。 ④大豆分离蛋白对盐和调味料有一定的覆盖作用,因此调味料宜最后加入,并根据情况调制盐的用量。 在使用斩拌机(或搅拌机)时要把大豆分离蛋白充分斩拌,斩拌至浓绸发亮,使其充分发挥乳化的效果。在斩拌机中乳化时,应加冰屑降低肉温,以增强乳化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植物学重点科特征及代表植物

1、木兰科的主要形态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托叶大,脱落后在小枝上留下环状托叶痕。花单生,花被常成花瓣状,3基数。花药长,花丝短;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多为聚合蓇葖果。 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玉兰(白玉兰) 紫玉兰鹅掌楸(马褂木) 八角白兰(白兰花) 含笑花五味子 2、毛茛科主要形态特征: 草本或藤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5基数,常有花瓣花萼的分化;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或蓇葖果。代表植物: 牡丹芍药乌头毛茛白头翁飞燕草黄连 3、睡莲科的主要特征: 水生草本。有根状茎。叶心形、戟形到盾状。花单生与莲科相似,而心皮大多合生,无大而平顶、蜂窝状的花托(与莲科不同)。代表植物: 莲(荷) 王莲睡莲芡实萍蓬草莼菜 4、桑科形态特征: 多木本,常有乳状液汁。单叶互生,托叶早落。花小,集成多种花序;花单性单被;雄蕊与花被同数且对生;2心皮合生子房。聚花果。代表植物:桑树构树无花果、榕树拓树印度橡皮树 5、石竹科形态特征: 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对生;花单生或二歧聚伞花序,花两性;雄蕊为花瓣的2倍;子房上位,特立中央胎座。果实为蒴果。代表植物: 繁缕蚤缀(鹅不食草)石竹什样锦康乃馨粘毛卷耳蔓樱草(矮雪轮) 满天星 6、蓼科主要形态特征: 草本。单叶全缘,互生,膜质托叶鞘。花两性,单被。子房3心皮1室,1胚珠。瘦果三棱形或凸镜形,常包于宿存花 被内。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荞麦酸模属蓼属大黄属竹节 7.锦葵科形态特征: 多草本,韧皮纤维发达,常具星状毛或粘液。单叶互生,常具掌状脉。花两性,常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中轴胎座。蒴果或分果。代表植物:陆地棉锦葵蜀葵苘麻红麻、野西瓜苗黄秋葵木槿扶桑 8、葫芦科的形态特征: 攀援或蔓生草质藤本,卷须生叶腋。叶互生,常掌状分裂。单性花,5基数;花丝常两两连合,一枚独立;3心皮合生,下位子房。果为瓠果。代表植物:南瓜笋瓜黄瓜甜瓜葫芦丝瓜冬瓜西瓜罗汉果苦瓜 9、杨柳科形态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异株,葇荑花序。每花有一苞片,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雄蕊2,雌蕊1,子房1 室上位。蒴果,2~4瓣裂,种子小,多数,基部有长毛。代表植物: 毛白杨山杨垂柳胡杨大叶柳 10、十字花科主要形态特征: 草本,单叶互生,基生叶呈莲座状;花两性,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 2心皮合生子房,被假隔膜分为2室,侧膜胎座。角果。代表植物:油菜青菜羽衣甘蓝大白菜甘蓝菜花与西兰花榨菜萝卜 11、山茶科的主要特征: 多常绿木本。单叶互生,常革质。花两性,辐射对称。雄蕊多数,外轮常集生为数束,着生花瓣基部。中轴胎座,蒴果。 代表植物: 茶普洱茶油茶山茶南山茶金花茶厚皮香木荷 12、蔷薇科的形态特征: 木本或草本。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花托突起至凹陷。雄蕊多数,花被与雄蕊常在下部结合成托杯。果实为核果、梨果、聚合果、蓇葖果等。 代表植物:野蔷薇玫瑰月季金樱子桃李杏梅日本樱花苹果山楂枇杷垂丝海棠贴梗海棠 13、豆科形态特征: 草本或木本,叶常为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或单叶,互生,有托叶与小托叶,叶枕发达。花瓣镊合状,或成假蝶形花冠与蝶形花冠。雄蕊多数或10个,分离或呈二体雄蕊。单心皮雌蕊,边缘胎座。荚果。 代表植物:无刺含羞草合欢云实紫荆羊蹄甲皂荚大豆花生菜豆绿豆豇豆苜蓿苦参槐树甘草 14、芸香科的形态特征: 多为木本。羽状复叶或单身复叶,互生。叶、花、果皮上有发达油腺,含挥发油。花两性,有花盘。雄蕊为花瓣2倍或多数。上位子房。柑果、蒴果或核果。代表植物: 桔橙柠檬广柑柚佛手金桔花椒 15、伞形科的形态特征: 芳香性草本,叶柄鞘状抱茎。伞形花序,5基数花。下位子房,有上位花盘。2心皮合生。双悬果。 代表植物: 胡萝卜野胡萝卜芹菜芫荽茴香窃衣当归 16、葡萄科的主要特征: 多为攀援的木质藤本,卷须与花序均与叶对生。花小,雄蕊与花瓣同数而对生;花盘环形或分裂;子房多为2心皮合生,中轴胎座。浆果。代表植物:葡萄山葡萄爬山虎乌蔹莓蛇葡萄 17、茄科的形态特征:

药用植物学答案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 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 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19.具油细胞的科是

牛羊生物学特性

牛羊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的适应性:绵羊最怕湿热,南方分布少;瘤牛耐热性较强 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牛羊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二、采食性能:牛羊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喜欢青绿的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喜欢 采食带甜味的块根饲料与带咸味的饲料(能依靠牧草的外表和气味识别不同的植物)牛: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混合成食团吞入胃中,牧草矮于5厘米,不易牛的采食。 山羊:靠灵活的上唇采食牧草,喜欢采食牧草幼嫩的尖叶部分与灌木叶。 三、合群性:牛羊的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牛羊通过角斗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 序列(当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混群时,打斗较为明显,尤其为公牛、种公牛),育肥群体一般不随意加入陌生个体。 一般羊比牛合群性要强,绵羊比山羊强,粗毛羊最强,长毛羊和肉毛羊较差。 四、抗病力性能:牛羊的抗病力很强,在潮湿且多寄生虫的地方也能很好生存。牛的抗病性 能强于羊的抗病力,牛羊疾病多见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五、爱清洁:牛羊爱清洁,对有异味、受粪便污染的草料及水源拒食(尤其为山羊),所以不 管是放牧还是舍饲,都应搞好舍内外的卫生,舍饲时最好设置草架以方便采食。 牛羊的消化特点:牛羊是典型的反刍动物 一:唾液腺及唾液分泌:牛羊主要是靠腮腺分泌唾液,其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所以牛羊在口腔中对富含淀粉的精饲料消化不充分,但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可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维持瘤胃内的酸碱平衡。注:牛羊唾液可混合嗳气中的大部分NH3,重返回瘤胃吸收。 成年母牛的腮腺1天可分泌唾液100~150升、高产奶牛1天分泌唾液可达250升 二:反刍和胃的组成 (一)、反刍:牛羊摄食时,饲料不经过充分咀嚼即吞入瘤胃,在瘤胃内浸泡和软化, 在休息时,较粗糙的饲料刺激网胃、瘤胃前庭和食管沟黏膜的感受器,能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饲料逆呕到口腔,经仔细咀嚼后重新混合唾液在吞入胃,这一过程即为反刍。 反刍时,网胃在第一次收缩之前还有一次附加收缩,使胃内食物逆呕到口腔。 反刍的生理意义:把饲料嚼细,并混入适量的唾液,以便更好的消化。 牛的日反刍时间一般为6~8小时,翻出周期14~17次,食后反刍来临时间1~2小时。 犊牛:一般在生后3周出现反刍。 (二)胃 瘤胃:体积最大,是细菌发酵饲料的主要场所,有发酵罐之称。牛的94.6升,羊为23.4升饲料内的可消化干物质的70%-80%,粗纤维约50%经过瘤胃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同时还可合成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网胃:又称蜂窝胃,靠近瘤胃,功能同瘤胃。网胃是水分的贮存库。同时能帮助食团逆呕和排除胃内的发酵气体。网胃体积最小,成年牛的网胃约占宗伟的5%(金属异物被吞入胃中,易留存在网胃,引起创伤性网胃炎。 瓣胃:也称‘百叶肚或千层肚’,主要起过滤作用,位于瘤胃右侧面,占总胃的7%。 皱胃:也称真胃,胃体部处于静止状态,皱胃运动只在幽门窦处明显,半流体的皱胃内容物随幽门运动而排入十二指肠。 三:食管沟及食管沟反射:食管沟是由两片肥厚的肉唇构成的一个半关闭的沟。 四:瘤胃发酵及嗳气:瘤胃内的饲料发酵和唾液流入产生的大量气体,大部分必须通过嗳气排除体外(嗳气是一种反射动作),当瘤胃气体增多、胃壁张力增加时,就兴奋瘤胃背

大豆蛋白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具有乳化性、吸水性、保水性、凝胶性、气泡性、吸味性、防止脂肪渗透和聚集性、粘结性。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 1.肉类制品:在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不但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而且提高了蛋白含量,强化了维生素。由于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将分离蛋白注射液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地率可提高20%。分离蛋白用于炸鱼糕、鱼卷或鱼肉香肠中,可取带20~40%的鱼肉。 2.乳制品: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代替奶粉,非奶饮料和各种形式的牛奶产品中。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是替代牛奶的食品。大豆分离蛋白代替脱脂奶粉用于冰淇淋的生产,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防止“起砂”的现象。 3.面制品:生产面包时加入不超过5%的分离蛋白,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加工面条时加入2~3%的分离蛋白,可减少水煮后的断条率、提高面条得率,而且面条色泽好,口感与强力粉面条相似。 大豆分离蛋白还可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二、花生的植物学特性https://www.360docs.net/doc/9f11619375.html,、 、(一)种子 花生种子通常称为花生仁或花生米。成熟种子外形,一端钝圆 或较平(子叶端),另一端较突出(胚端)。种子形状可分为椭圆形、三角 形、桃形、圆锥形和圆柱形5种。普通型品种种子多为椭圆形、较长, 珍珠豆型品种多为桃形、较短圆。通常以饱满种子百仁重表示花生 品种的种子大小,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3种。百仁重在80克以 上的为大粒种,50-80克的为中粒种,50克以下的为小粒种。也可以 每千克子仁粒数来反映种子大小。品种间种子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 品种遗传因素、自然条件、栽培措施和种子成熟度。适宜的环境和良 好的栽培条件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普通型大粒品种百仁重可达 100克,一些珍珠豆型品种百仁重不足50克。同一植株上种子大小和 成熟度差异很大。在两室荚果中,通常前室种子较后室种子发育晚, 重量轻。种子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种皮颜色(以晒干新剥壳的成熟 种子为准)大体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红白相间、白色等11种,以粉红色品种最多。种皮颜色受环境和栽培 条件影响甚小,可作为区分花生品种的特征之一。种皮主要起保护 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胚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四部 分。子叶较大,两瓣,肥厚而有光泽,贮存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及其 他营养物质。种子发芽时,子叶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经过复杂的转 化,供给发芽出苗所需养分。胚芽由1个主芽及2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主芽发育成主茎,子叶节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种子近尖端部分 种皮表面有一白痕为种脐。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一 般早熟品种休眠期短,为9-50天;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为100-120 天;有些晚熟品种可长达150天。珍珠豆型与多粒型休眠期较短,有 的甚至在收获不及时的情况下,常在植株上大量发芽,造成损失。利 用乙烯利、激素等处理,或应用晒种、浸种、催芽等处理,能有效地 解除休眠。 (二)根 花生根为圆锥根系,由主根和次生根组成。在土壤湿润条件下, 胚轴及侧枝基部也可能发生不定根。主根由胚根直接长成,可深达2 米左右,根群主要分布在30厘米内土层中。由主根上分生出的侧根 称一次侧根,一次侧根分生出的侧根称二次侧根,依此类推。侧根在 苗期有数十条,开花时可达数百条。土壤性质好坏,与根系生长极为 密切。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的土壤,对根系生长有利;土层痔薄的丘 陵地或黏重土壤,根系分布范围小,数量也少;沙壤土透气性好,但 保水保肥力差,对根系发育不利。根主要起着吸收、输导、支持等作 用,并具有合成氨基酸、激素等物质的功能。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和矿物质营养元素,通过导管输送到地上各部分器官,而由叶片合 成的光合产物则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往下运输到根系的各个部分,供 给根的生长。花生根部长着许多圆形突出的瘤,叫“根瘤”。着生在根 颈和主侧根基部的根瘤较大,固氮力较强,着生在侧根和次生细枝 根上的根瘤较小,固氮能力较弱。根瘤形成初期,根瘤菌的固氮活动

大豆的生长特点和需肥特点

大豆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 1.种子萌发特点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在种子发芽时需吸收比本身重1~1.5倍的水分,才能使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溶性养分供胚芽生长。 2.幼苗生长特点发芽时子叶带着幼芽露出地表,子叶出土后即展开,经阳光照射由黄转绿,开始光合作用。胚芽继续生长,第一对单叶展开,这时幼苗具有两个节和一个节间。在生产中大豆第一个节间的长短,是一个重要的形态指标。植株过密,土壤湿度过大,往往第一节间过长,茎秆细,苗弱发育不良。如遇这种情况应及早间苗、破土散墒,防止幼苗徒长。幼茎继续生长,第一复叶出现,称为三时期。接着第二片复叶出现,当第二复叶展平时,大豆已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所以在大豆第一对单叶出现到第二复叶展平这段时间里,必须抓紧时间及时间苗、定苗,促进苗全、苗壮、根系发达,防治病虫害,为大豆丰产打好基础。 3.花芽分化特点大豆出苗后25~35天开始花芽分化,复叶出现2~3片之后,主茎基部的第一、二节首先有枝芽分化,条件适宜就形成分枝,上部腋芽成花芽。下部分枝多且粗壮,有利增加单株产量。花芽分化期,植株生长快,叶片数迅速增加,植株高度可达成株的l/2,主茎变粗,分枝形成,根系继续扩大。营养生长越来越旺盛,同时大量花器不断分化和形成,所以这个时期要注意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生长,达到营养生长壮而不旺,花芽分化多而植株健壮不矮小。 4.开花结荚期特点一般大豆品种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开花需要25~30天。大豆开花日数(从第一朵花开放开始到最后一朵花开放终了的日数)因品种和气候条件而有很大变化,从18天到40天不等,有的可达70多天。有限开花结荚习性的品种,花期短;无限开花结荚习性的品种,花期长。温度对开花也有很大影响,大豆开花的适宜温度在25~28℃之间,29℃以上开花受到限制。 空气湿度过大、过小均不利开花。土壤湿度小,供水不足,开花受到抑制。 当土壤湿度达到田间待水量的70%~80%时开花较多。大豆从开始开花到豆荚出现,是大豆植株生长最旺盛时期。这个时期大豆于物质积累达到高峰,有机养分在供茎叶生长的同时,又要供给花荚需要。因此需要土壤水分充足、光照条件好,才能保证养分的正常运输,才能促进花芽分化多,花多,成荚多,减少花荚脱落,这是大豆高产中的最重要因素。 5.鼓粒成熟时特点大豆在鼓粒期种子重量平均每天可增加6―7毫克。种子中

植物学简答下册

0 绪论(下册)建议大家下册复习以理解为主 1、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双名法要求一个种的学名必须用 2 个拉丁词或拉丁化了的词组成。第一个词称为属名,属名第 1 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词称为种加词,通常是一个反映该植物特征的拉丁文形容词,种加词的第一个字 母一律小写。同时,命名法规要求在双名之后还应附加命名人之名,以示负责,便于查证。 如水稻:Oryza sativa L. 属名种加名定名人(Linnaeus 的缩写) 若是变种,则有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变种名 2、试述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举出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每类群至少 5 种)。 (1)低等植物生活在水中。高等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或陆地上。 (2)低等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高等植物分化出了根、茎、叶。生活在阴湿处或陆地上。 (3)低等植物雌性生殖器管为单细胞,而高等植物生殖器管为多细胞。 (4)低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合子不经过胚的阶段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合子发育离开母体,不形成胚),而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合子经过胚的阶段发育成新个体(合子发育不离开母体,形成胚)。 低等植物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几大类,各类群的主要代表植物有:藻类植物——颤藻、发菜、衣藻、水绵、海带、紫菜,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几大类 高等植物主要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几大类。,高等植物主要包括苔藓植 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几大类。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金发藓、立碗藓等;蕨类植物——石松、卷柏、福建观音坐莲、桫椤、蕨和田字苹等;裸子植物——苏铁、银杏、华南五针松(广东松) 、马尾松、南方红豆杉、买麻藤等;被子植物——荷花玉兰、白兰花、黄莲、阴香、桑、百合、鱼尾葵等。 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以亲缘关系远近为根据,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以下还 有亚种、变种和变型。而科是植物分类的重要单位。 在一个等级之下还可分别加入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另外,在科以下有时还加入族、 亚族,在属以下有时还加入组或系等分类等级。所有这些分类等级构成了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4 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 藻类植物、菌类,、地衣门、统称为低等植物又称为无胚植物。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为高等植物,又称为有胚植物 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裸子植物门的雌性生殖器官均为颈卵器,因此,这三类植物合称为颈卵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 一、简介 1、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2、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 protein) 是以粉状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调理、组织化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于瘦肉组织结构的富含大豆蛋白质的产品组织化大豆蛋白,也称为大豆组织蛋白、组织蛋白,商品名如索太(Soytex)、邦太(Bontex)和康太(Contex)等。组织蛋白有陷状、块状,片状和粒状等几种形态。 视所用原料和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组织化大豆蛋白主要有以下3类:1)组织化大豆蛋白粉:商品名如索太(Soytex)和邦太(Bontex),是以低变性豆粕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50-65%(干基计,下同)。2)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商品名如康太(Contex),是以大豆浓缩蛋白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70%(干基计,下同)左右。3)其他:如以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添加谷朊粉(有时还添加淀粉)生产的组织化大豆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又称人造肉,就是在低温豆粕、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及添加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强行加温加压,使蛋白质分子之间排列整齐且具有同方向的组织结构,再经发热膨化并凝固,形成具有空洞的丁度纤维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是将脱脂豆粕中的球蛋白转化为丝蛋白、纤维蛋白,蛋白质含量在55%以上组织状大豆蛋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的食品原料。 二、特点 1、大豆分离蛋白 ①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②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③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④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⑤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⑥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2、大豆组织蛋白 在生产中经过水化作用,具有均匀的组织特性和特定的组织结构,具有类似肉的纤维结构,富有咀嚼感,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油性。

花生的生长特性观察

花生的生长特性观察及调查记录 一、目的要求:掌握花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 二、材料及用具:花生整株材料及花生资源圃。 三、内容和方法 (一)花生形态的观察 1. 根:为圆锥形根系。四列侧根在主根上呈十字形排列。根系发达,主根长度可达2m左右,侧根横向分布范围可达1–1. 5m,在主根及侧根上具有球形根瘤,主要集中在靠近地表的主根及其附近的侧根上。 2. 茎和分枝:胚芽粗大,其长度多随播种深度而异,胚芽的顶芽发育成主茎,子叶叶腋的两个侧芽生长成为长一对侧枝,近乎对生,其余侧枝互生。主茎一般可着生4-12个侧枝。主茎及侧枝的叶腋处着生花序或分枝,一般主茎上着接着生的分枝为一级分枝,一级分枝上着生的分枝为二级分枝,二级分枝上着生的分枝为三级分枝。花生的分枝: 蔓生型(或称匍匐型):侧枝几乎贴地生长,仅前端几上翘起,其翘起部分小于匍匐部分,株型指数(第一对枝长度为主茎高度的比)一般大于2或接近2。 半蔓生型:第一对侧枝近基部与地面呈300角,中间向上翘起,翘起部分大于匍匐范围,株型指数1. 5左右。 直立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之间角度小于450(在生长中期观察),株型指数为1. 1-1. 2左右。 3. 叶:花生种子发芽时;子叶半出土或不出土,真叶为羽状复叶,有4片小叶。复叶由小叶、叶轴、叶柄、叶枕和托叶几个部分组成。叶枕位于叶柄与托叶相连处,明显膨大,略透明,是控制叶片感夜运动的“关节”。在小叶片基部也有小叶枕。小叶片的形状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圆形等。其大小、形状、颜色因类型和品种不同而异。由于各类型品种的叶形较稳定,故常以叶形作为品种性状的依据之一。同一植株上不同部位叶片的大小有变化,鉴别叶片时应以中部叶形为准。 着生在花生每一枝条上的第一叶片或第一、二叶片,都属于不完会的变态叶,称为鳞叶或苞叶。 4. 花:总状花序,花序轴伸长或短缩,短的每花序着生1-3朵花,近似簇生,退化分枝上的花序形如着生在主茎上。 花生的侧枝是否各节连续着生花序,是区分品种类型的主要根据之一。有的类型在侧枝的每一节上都能着生花序,有的类型在侧枝上营养枝与花序交替发生。 每朵花的花冠为橙黄色,蝶形,由一片旗瓣和两片基本联合的龙骨瓣组成。花萼5片,其中四片联合,一片分离,花萼的下部延长成细长的花萼筒。雄蕊10枚,2枚退化,8枚发育成花药,其中4个长圆形,另4个为圆形,交互排列。雄蕊基部联合成雄蕊管。雌蕊一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花柱成线形,穿过花萼筒和雄蕊管,顶部柱头成弯钩形,花瓣开放前就已散粉受精,为典型自花授粉作物,个别花异花授粉。子房位于花萼筒的基部,子房上位,一室,内含1-4个胚珠。花柄极短,其基部有形大辩论不同的苞叶两片。 开花受精以后,子房基部的分生组织迅速伸长,约经3-6天,形成明显的子

(整理)专升本植物学章节重点.

《植物学》专升本考试辅导资料 ●各章重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简答题(试从发生、主要成分、特点等方面比较初生壁和次生壁) 初生壁:在胞间层内侧形成的壁层,果胶质和纤维素,具可塑性。 次生壁:在初生壁内侧形成的壁层,纤维素,不具可塑性。 二、名词 1.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原生质体:是细胞中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壁以内所有结构的总称。 3.纹孔:次生壁在形成时的中断部分。 4.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 5.后含物:是细胞新陈代谢形成的产物。 6.减数分裂: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次特殊的有丝分裂。 7.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 8.细胞分化:来源相同的众多细胞向不同方向发展,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差异的变化过程。 三、单项选择 1.下列细胞器中属于单层膜结构且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有关的是()C粗面内质网 2.植物细胞中起分解消化作用的最主要细胞器是()B溶酶体 3.细胞核内合成核糖体亚单位的重要场所是()B核仁 第二章植物组织 一、论述题 1.何谓维管束?维管束的组成分子是什么?维管束有哪些主要类型? 在蕨类和种子植物器官中,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共同组成的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无限维管束,有限维管束,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和周韧维管束等。 二、简答题 1.何谓分生组织?其有哪些类型? 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按来源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2.薄壁组织有哪些类型?组成其细胞有哪些特点? 同化组织,吸收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壁薄,有发达胞间隙,分化浅。 3.试区分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异同点。 厚角组织:局部加厚,初生壁,活细胞 厚壁组织:全面加厚,次生壁,死细胞 4.试区分导管和筛管的异同点。 导管和筛管均为输导组织。 导管:输水组织,存在于木质部中,具次生壁,为死细胞 筛管:输导有机物组织,存在于韧皮部中,为初生壁,为活细胞 三、名词 1.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细胞组合。 2.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按来源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3.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4.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器官中,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共同组成的复合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