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

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观察、搜集已知事实,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的线索,用以探索未知事件的奥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内容.

数学上有很多材料可用以来模拟这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例1观察数列的前面几项,找出规律,写出该数列的第100项来?

12345,23451,34512,45123,

解:为了寻找规律,再多写出几项出来,并给以编号:

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数列的第6项同第1项,第7项同第2项,第8项同第3项,也就是说该数列各项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他们是循环出现的,一个循环节包含5项.

1005=20.

可见第100项与第5项、第10项一样(项数都能被5整除),即第100项是51234.

例2把写上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那样依次分发给四个人,你知道第73号牌子会落到谁的手里?

解: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分给小明的牌子号码是1,5,9,13,,号码除以4余1;

分给小英的牌子号码是2,6,10,14,,号码除以4余2;

分给小方的牌子号码是3,7,11,,号码除以4余3;

分给小军的牌子号码是4,8,12,,号码除以4余0(整除). 因此,试用4除73看看余几?

734=18余 1

可见73号牌会落到小明的手里.

这就是运用了如下的规律:

用这种规律预测第几号牌子发给谁,是很容易的,请同学们自己再试一试.

例3四个小动物换位,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和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位子上(如下图所示).第一次它们上下两排换位,第二次左右换位,第三次又上下交换,第四次左右交换.这样一直交换下去,问十次换位后,小兔坐在第几号座位上?

解:为了能找出变化规律,再接着写出几次换位情况,见下图.

盯住小兔的位置进行观察:

第一次换位后,它到了第1号位;

第二次换位后,它到了第2号位;

第三次换位后,它到了第4号位;

第四次换位后,它到了第3号位;

第五次换位后,它又到了第1号位;

可以发现,每经过四次换位后,小兔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利用这个规律以及104=2余2,可知:

第十次换位后,小兔的座位同第二次换位后的位置一样,即在第二号位.

如果再仔细地把换位图连续起来研究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一次次地交换,

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

小鼠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

小猴的座位按顺时针旋转,

小猫的座位按逆时针旋转,

按这个规律也可以预测任何小动物在交换几次后的座位. 例4从1开始,每隔两个数写出一个数,得到一列数,求这列数的第100个数是多少?

1,4,7,10,13,

解: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它的后一项都比相邻的前一项大3,即公差=3,还可以发现:

第2项等于第1项加1个公差即

4=1+13.

第3项等于第1项加2个公差即

7=1+23.

第4项等于第1项加3个公差即

10=1+33.

第5项等于第1项加4个公差即

13=1+43.

可见第n项等于第1项加(n-1)个公差,即

按这个规律,可求出:

第100项=1+(100-1)3=1+993=298.

例5画图游戏先画第一代,一个△,再画第二代,在△下面画出两条线段,在一条线段的末端又画一个△,在另一条的末端画一个○;画第三代,在第二代的△下面又画出两条线段,一条末端画△,另一条末端画○;而在第二代的○的下面画一条线,线的末端再画一个△;一直照此画下去(见下图),问第十次的△和○共有多少个?

解:按着画图规则继续画出几代,以便于观察,以期从中找出图形的生成规律,见下图.

数一数,各代的图形(包括△和○)的个数列成下表:

可以发现各代图形个数组成一个数列,这个数列的生成规律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按此规律接着把数列写下去,可得出第十代的△和○共有89个(见下表):这就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裴波那契是意大利的数学家,他生活在距今大约七百多年以前的时代.

例6如下图所示,5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的次序套在木桩上构成了一座圆盘塔.现在要把这座圆盘塔移到另一个木桩上.规定移动时要遵守一个条件,每搬一次只许拿一个圆盘而且任何时候大圆盘都不能

压住小圆盘.假如还有第三个木桩可作临时存放圆盘之用.问把这5个圆盘全部移到另一个木桩上至少需要搬动多少次?(下图所示)

解:先从最简单情形试起.

①当仅有一个圆盘时,显然只需搬动一次(见下页图).

②当有两个圆盘时,只需搬动3次(见下图).

③当有三个圆盘时,需要搬动7次(见下页图).

总结,找规律:

①当仅有一个圆盘时,只需搬1次.

②当有两个圆盘,上面的小圆盘先要搬到临时桩上,等大圆盘搬到中间桩后,小圆盘还得再搬回来到大圆盘上.所以小的要搬两次,下面的大盘要搬1次.这样搬到两个圆盘需3次.

③当有三个圆盘时,必须先要把上面的两个小的圆盘搬到临时桩上,见上图中的(1)~(3).由前面可知,这需要搬动3次.然后把最下层的最大圆盘搬一次到中间桩上,见图(4),之后再把上面的两个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搬3次,见图中(5)~(7).

所以共搬动23+1=7次.

④推论,当有4个圆盘时,就需要先把上面的3个圆盘搬到临时桩上,需要7次,然后把下面的大圆盘搬到中间桩上(1次),之后再把临时桩上的3个圆盘搬到中间桩上,这又需

要7次,所以共需搬动27+1=15次.

⑤可见当有5个圆盘时,要把它按规定搬到中间桩上去共需要: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法知识点整理,谢谢查阅。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1.按照下面所绘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5个图形是________.(画出草图) □△○△□△○△□△○△…… 2.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想一想,第3幅图问号处应填什么图形? 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第4幅图应画怎样的图形? 4.根据下面前三幅图的变化规律,在第4幅图中画出阴影部分. 5.想一想,方框内应有多少个小圆点? 6.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相符的图形. 7.观察图的排列规律,在“?”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8.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图形不一样,找出来,并打上“√”. 9.观察下列黑白小球的排列规律,然后回答方框内有几个白球,几个黑球? 10.四个小动物排座位,如下图:一开始,小老鼠坐在第1号,小猴子坐第2号,小兔坐第3号,小猫坐第4号.以后它们多次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在第一次交换之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左右两列交换,……这样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后,小兔子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参考答案 1.□ 提示:在这列图形中出现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且三种图形出现的规律是:按照正方形→三角形→圆→三角形的顺序4个一组循环出现.因25÷4=6……1,所以横线上应填第一个图形,即正方形. 2.☆△ 提示:观察前两组图形可知,第一、二组都是由□○☆△组成,但顺序不同.第一组中的左边两个,在第二组中变为右边两个,而另外三个按原来的顺序移到了最左边.按此规律,“?”处应分别填上“☆”“△”. 3.提示:观察前三幅图,大圆内都是■○△◇组成的,第一幅图中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二幅图形,第二幅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三幅图形,同理可推得第四幅图形. 4.提示:第一幅图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二幅图,第二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三幅图,由此,第三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四幅图.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 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页,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分析: “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任何学习不可可能重复一次就可以掌握,必须经过多次重复、多方面、多个角度的反复训练才能取得跟多的收获,我们设计的试卷主要就是从这点出发,所以从你下载这张试卷开始,就与知识接近了一步。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5.7——9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面复习与巩固提高 一、解决问题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桌上有18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妈妈又吃了2个,现在桌上还剩多少个苹果? 方法一:方法二: 分步计算:18-3=15(个)分步计算:3+2=5(个) 15-2=13(个)18-5=13(个) 综合算式:18-3-2=13(个)综合算式:18-(3+2)=13(个) 练习: 小明、小刚和小红每人都做了5朵红花,小聪做了7多红花,他们四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爸爸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15个李子,爸爸妈妈每个人吃了4个李子,那么小明吃了几个李子? 2、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如:18-3-2= 18-(3+2) 练习: 加括号:27-11-7= 78-20-28= 去括号:33-(5+6)= 55-(5+10)=

3、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4、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35+56=91 73-31=42 91-28=63 42-18=24 综合算式:35+56-28=63 综合算式:73-31-18=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6=41 67-31=36 91-41=50 18+36=54 综合算式:91-(15+26)=50 综合算式:18+(67-31)=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2 8×9=72 78-42=36 92-72=20 综合算式:78-6×7=36 综合算式:92-8×9=20 练习: 33+15=48 61-11=50 48-11=37 50+18=68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21+20=41 3×7=21 83-41=42 73-21=52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歌: 收集信息不遗漏 计算方法弄清楚 分步综合自己选 方法多样才灵活 仔细计算别搞错 检查过后要答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练习题 1.仔细观察图形,第(4)幅图应怎样画?答案:这一题时可以制作一个如图(1)的圆形纸片,这题的规律就是把这个圆形纸片,按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度,依次可得图(2)、图(3)、图 1.仔细观察图形,第(4)幅图应怎样画? 答案:这一题时可以制作一个如图(1)的圆形纸片,这题的规律就是把这个圆形纸片,按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度,依次可得图(2)、图(3)、图(4)、图(5)。第(4)幅图应该是: 2.根据下面一串黑白珠子的排列规律,看应该把哪些珠子涂黑?第30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答案:这串珠子有两种颜色,黑白珠子相间排列。分开来看,黑珠子从1 颗开始,珠子的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白珠子从5颗开始,珠子的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接下来的排列,如图: 我们把每组黑珠子和紧接着后面的一组白珠子看作一大组,可以看出每大组都是黑珠子开头,白珠子结尾,每大组都是六颗珠子,第30颗珠子正好在第五组的最后一颗,是白珠子。

3.如图所示,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沿三角形的边成螺旋状,排列起来,2在第一个拐弯处,4在第二个拐弯处,7在第三个拐弯处,……,问在第十个拐弯处的自然数是几? 答案:此题比较简单,把图形画出来,按要求把自然数排列在三角形的边上,答案也是56。 观察图,仔细分析找规律. 第一个拐弯处 2=1+1 第二个拐弯处 4=1+1+2 第三个拐弯处 7=1+1+2+3 第四个拐弯处 11=1+1+2+3+4 第五个拐弯处 16=1+1+2+3+4+5 发现规律:拐弯处的数是从1开始的一串自然数相加之和再加1,在第几个拐弯处,就加到第几个自然数,所以第十个拐弯处的数是: 1+1+2+3+4+5+6+7+8+9+10=56。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找规律 :第一课时 说课稿》两篇

找规律: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和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请学生到老师家做客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老师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5、 如果题目问选哪种最合适,回答的时候要说, 答:因为喜欢( )的人数最多 6、 如果题目问有两个同学缺席没有参与投票,结果会怎么样? 答:结果不受影响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12810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晴天 )的天数最多,( 雨天)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10)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4)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2)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本)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本)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二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 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3、培养学生交流、比较、探索、归纳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找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 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德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德意识。 教学准备: 有规律的图形及数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 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最新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找规律练习题 1.按照下面所绘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5个图形是________.(画出草图)□△○△□△○△□△○△…… 2.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想一想;第3幅图问号处应填什么图形? 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第4幅图应画怎样的图形? 4.根据下面前三幅图的变化规律;在第4幅图中画出阴影部分. 5.想一想;方框内应有多少个小圆点?

6.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相符的图形. 7.观察图的排列规律;在“?”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8.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图形不一样;找出来;并打上“√”. 9.观察下列黑白小球的排列规律;然后回答方框内有几个白球;几个黑球?

10.四个小动物排座位;如下图:一开始;小老鼠坐在第1号;小猴子坐第2号;小兔坐第3号;小猫坐第4号.以后它们多次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在第一次交换之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左右两列交换;……这样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后;小兔子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答案 1.□ 提示:在这列图形中出现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且三种图形出现的规律是:按照正方形→三角形→圆→三角形的顺序4个一组循环出现.因25÷4=6……1;所以横线上应填第一个图形;即正方形. 2.☆△

提示:观察前两组图形可知;第一、二组都是由□○☆△组成;但顺序不同.第一组中的左边两个;在第二组中变为右边两个;而另外三个按原来的顺序移到了最左边.按此规律;“?”处应分别填上“☆”“△”. 3.提示:观察前三幅图;大圆内都是■○△◇组成的;第一幅图中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二幅图形;第二幅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三幅图形;同理可推得第四幅图形. 4.提示:第一幅图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二幅图;第二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三幅图;由此;第三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四幅图. 5.方框内应填25个圆点. 6.提示:观察前三幅图可知;前一幅图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下一幅图.

2020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虽然少,但对孩子们来讲,不是易事。为了提升成绩,有的家长不分主次、没有目标的采取题海战术,结果孩子筋疲力尽,成绩没有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却被抹杀。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复习,从容应对考试呢?第一步就是要系统梳理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二年级上学期都学了些什么吧!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 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 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 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 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 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 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 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 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角和直角】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 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 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题

课前预习导航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以及发现、欣赏数字美的意识。 【例题1】找规律填数(1)1,2,4,(),16,32 ;(2)5,9,10,8,15,7,(),(); 规律: 跟踪训练找规律填数 (1)2,4,7,11,16,(),();(2)3,4,7,12,19,(),(),52 (3)15,5,12,5,9,5,(),()(4)8,7,10,6,12,5,(),()(5)16,3,8,6,4,(),()(6)(),(),5,4,9,6,13,8 【例题2】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规律: 跟踪训练找规律填方框 【例题3】找规律填数 3 12 6 4 16 8 5 20 □ 6 □ 12 7 8 6 1 2 5 4 3 4 5 6 9 9 15 13 23

规律: 规律: 跟踪训练1跟踪训练2 A基础达标 1.猜一猜,填一填。 (1)●●○○○●●○○○●●○○○从左往右,第23个是()。 (2)□■△▽▇□按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第17个图形是(),第25个图形是()。 2 7 9 3 5 8 15 4 6 7 4 18 16 12 9 9 6

2.按规律画一画。 3.按规律填数 4.分析空白处应该填什么?

5.按规律填出下面括号中的数。 (1) 4,5,7,10,( ),( ),… (2) l,2,5,10,( ),( ),… (3) l,2,4,5,7,8,10,( ),( ),… (4) 19,9,17,8,15,7,( ),( ),… (5) 2,5,6,9,10,13,14,( ),( ),… (6) 18,9,10,5,6,( ),( ),… B能力提升 1.与其他三组排列规律不同的数列是( )。 A.1,4,7,10,13,16 B.2,4,6,8,10,12 C.2,3,5,8,13,2l D.1l,15,19,23,27,31 2.右图空白处小方形框中应填下面图形中的哪一个?把它找出来。( ) A B C D 3.某商店门口挂了79个彩色气球,如果它们按“2红3黄4蓝”的顺序排列,那么最后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红、黄、蓝气球各有多少个? 4.—只蜗牛从12厘米深的杯底往上爬,每爬3厘米要用3分钟。然后停1分钟,求蜗牛从杯底爬到杯口时要用多少时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复习重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复习重点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 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 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 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图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图形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各位同学总结归纳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更多学习材料尽在学习方法网。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图形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1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课本41页做一做2.连一连)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2.直角的标志,锐角.钝角的标志。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15-116页,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 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 “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四、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七、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五角星、方块、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羊村要过羊羊儿童节,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老师请了爱探险的朵拉一起去,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跟随着朵拉,我们现在来到羊村大门口,羊村的大门可不是一般的大门,它上面设计有密码,现在朵拉已经把前三组密码输入进去,再输入第四组密码大门才可以打开,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打开它吗?(出示羊村门口图片) 生:有。 师: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前三组密码,它的排列有没有规律,然后才出第四组密码。 生:前三组分别是1、3、5、7重复,所以最后一组也是1、3、5、7。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5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